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国史十六讲pdf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3:23:57 体裁作文
国史十六讲pdf体裁作文

篇一:知识与能力训练·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参考答案(2014年).pdf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知识要点

北平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毛泽东 北京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49(年)10(月)1(日) 中国历史新纪元 和 平、民主和社会主义 争取解放 西藏 1951 阿沛·阿旺晋美 和平解放 祖

国大陆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 A(确定国旗、国歌是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内容。)

2. D(课本p. 2。)

国史十六讲pdf

3. A(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为毛泽东。)

4. A(《宪法》尚未制定前,《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5. D(新中国成立时大陆尚未全部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是大陆解放的标志。)

6. D(2014年距1949年65年。)

7. 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是大陆解放的标志。)

8. C(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决议。)

9. A(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相距28年。)

10.A(“赶考”指建立新中国,巩固政权,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接受历史和人民的考验。)

11.B(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

12.A(新中国成立的时间为1949年10月1日。)

13.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4.A(课本p. 4。)

15.A(B为辛亥革命的意义,C、D中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二:如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邓世昌,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杨靖宇、赵登禹、佟麟阁 等。注意,要求是1840~1949年期间,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英雄人 物,举其中两例即可,有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问题三: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 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17.

问题一:1951年,北京,阿沛·阿旺晋美。

问题二: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问题三:主要表现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治走向民主等方面。原因: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等。 ?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思考二:新成立的政府是一个民主联合政府,政府中吸收了各民主党派代表、不同阶级成 分和经济成分的代表,充分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第?课 最可爱的人

知识要点

美国 朝鲜内战 联合国军 鸭绿江 台湾海峡 朝鲜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彭德怀 黄继光 邱少云 《朝鲜停战协定》 国际威望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 D(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抗美援朝时的军队。由此可知,本题便是D项。)

2. D(课本p. 7。)

3. B(①是美国侵略朝鲜事件。)

4. D(抗美援朝开始于1950年10月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结束于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

签字。)

5. C(彭德怀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6. A(课本p. 7。)

7. B(诗描写的是黄继光用身体堵机枪的事迹。)

8. A(朝鲜内战爆发并未对中国国家安全产生直接影响,直到美国出兵侵犯我国才严重 威胁到我国安全。)

9. B(③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0.D(黄继光是志愿军战士。)

11.B(B项鸭绿江、图片信息都与抗美援朝相关。)

12.C(四幅图片都与抗美援朝有关。)

13.B(B是抗美援朝战争示意图。)

14.A(①③为抗美援朝事件。②属于北伐战争时期,④属于抗日战争时期。)

15.D(三八线是朝韩军事分界线,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麦克阿瑟认为中国不出兵的理由是“中国力量弱小”。毛泽东认为中国出兵的理 由是“中国安全受威胁”。

问题二: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 起抗击了美国侵略者;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队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

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

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问题三:保卫了中国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 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17.

问题一:关于抗美援朝战争。

?

问题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问题三:有价值。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而且巩固了新政权,大大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

聚力。(或: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有自己的观点,理

充分,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就可以得分。)

问题四:有。例如:抗洪救灾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央视每年评出的“感动中国”人 物等。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国际主义精神;严守纪律、助人为乐、和善友好等品质。

思考二:激励人们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权益的意志;加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调动 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第?课 土地改革

知识要点

封建土地 农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 农民 土地改革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1952 封建土地制度 地主 人民政权 农村生

产力 工业化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 A(通过图片中“土地改革法”的信息可以知道为A。)

2. B(B项为土地改革的意义,课本p. 13。)

3. D(ABC事件距离现在太久,要寻找到当事人不太现实。)

4. D(②错误,土地改革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也 是私有。)

5. A(农民分到土地,即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在土地改革以后。)

6. B(根据土地改革的意义可以判断。)

7. C(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农业生产力解放的表现。)

8. A(土地改革是把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发生的背景 应该是地主占有土地过多。)

9. A(图标中在1952年地主阶级基本被消灭,农民分得了土地,是土地改革完成的表 现。)

10.A(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是土地改革的背景之一,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11.C(图片反映的是土地改革中的情形,因此与C项有关。)

12.C(在没收地主土地的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13.A(课本p. 12。)

14.D(课本p. 13,ABC为土地改革的意义。)

15.C(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都是巩固政权的措施。)

16.B(1953年一栏内地主阶级被消灭,表明是1952年完成了土地改革。)

17.A(课本p. 13土地改革的意义。)

?

二、非选择题

18.

问题一:封建土地制度。

问题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

问题三: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 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

问题一:图1:土地改革;图2:抗美援朝。

问题二:作用: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 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

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抗美援朝保

卫了中国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与世界

和平。目的:巩固了人民政权。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制度。

思考二:土地改革;农民阶级;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课 工业化的起步

知识要点

农业国 有计划地行进社会主义建设 重工业 工业化 国防现代化 1953

1957 鞍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喷气式 苏联 东北工业基地 华北 西北

武汉长江大桥 川藏 青藏 新藏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

会主义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B(表格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以钢铁为代表的重工业落后于其他国家,因此要集中发 展重工业。)

2.C(B为“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3.B(生产出第一批解放牌汽车是“一五”计划的成就。)

4.D(“一五”计划改变了工业的落后面貌。)

5.A(投资比例数据反映:工业投资比例最大,工业投资中当时重工业比例最大,因此 选A项。)

6. B(图中各个厂的信息说明重工业成就,公路铁路说明交通运输成就。)

7. B(图标时间为1952~1957年之间,这是“一五计划”时期,刚、煤、原油等重工业 部门得到发展。)

8. B(“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9. D(诗句描述的是武汉长江大桥,武汉位于D处。)

10.C(图片表现的工厂都位于东北地区,都属于重工业,在“一五计划”期间建成。)

11.C(A描述的是人民公社;B是改革开放时期;D是新中国成立。)

?

12.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因此② 错。)

13.D(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是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

14.C(课本p. 20。)

15.B(课本p. 20。)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问题二:B

问题三: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问题四:中国近代化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以轻工业为主;布局不平衡。我国工业发展 应顺应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重、轻工业协调发展;积极借鉴他国的经验,引领先进技术;走

独立发展之路。

17.

问题一:B

问题二:提示:①民族工业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和沿江地区;②以纺织、面粉、烟草等轻工 业为主,钢铁、煤炭、造船等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问题三:方面:工业(或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意义: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

貌,也初步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②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③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建设为重点;历史上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重工业建设可以为工 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包围封锁,从巩固政权、防止外来侵

略的目的出发,必须加强国防建设。

思考二: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做主;对尽快实现共产主义宏伟蓝图的憧憬等。 第?课 三大改造

知识要点

农业合作 手工业合作 社会主义改造 赎买 社会主义公有 社会主义 初级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D(三大改造的意义。)

2.D(从图片信息中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可以知道是三大改造。)

3.A(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4.A(1956年是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资本主义集中的城市进入社会主义,表示完成了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B(题干描述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发生在1954~1956年之间。)

6.B(图表中表示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的表现。)

7.A(A项为三大改造的意义。)

?

8. B(从图片信息中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可以知道是三大改造。)

9. A(A项三大改造完成发生在1956年。)

10.D(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

11.D(板书中的内容如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赎买等词表明是三大 改造的内容。)

12.B(农业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3.B(1953~1956年之间进行了三大改造,农业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调动了农民生 产积极性。)

篇二:pc书单

22条经济学原理》 23条商规》 K》虹影

O型人说明书 作者 : [日] 雅梅雅梅 Z理论》 威廉大内(美国—)

阿城小說: 棋王、樹王、孩子王》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啊哈!灵机一动》 埃及艳后》 埃涅阿斯记》

艾凡赫》瓦尔特司各特(英国~)

艾略特波浪理论》小罗伯特R普莱切特 爱的教育》

爱的艺术》弗洛姆 爱丽丝漫游奇境》

爱你就像爱生命 作者 : 王小波/李银河 爱情笔记 作者 : (英)阿兰德波顿 爱与寂寞》克里希那穆提 爱欲与文明》

安娜卡列尼娜》, (俄)列夫托尔斯泰著安娜斯涅金娜》谢尔盖叶塞宁(前苏联-) 安妮日记》 安其拉的灰烬》 安藤忠雄都市彷徨 傲慢与偏见》

奥德赛》, (古希腊)荷马著 奥古斯汀忏悔录》 八十天环游地球》 巴比伦富翁的秘密》 巴尔扎克传》

巴菲特:从元到亿》 沃伦巴菲特(美国 巴赫传》

巴荒阳光和荒原的诱惑》 巴黎圣母院》

巴黎私囊志 日本Editions de Faris 把栏杆拍遍》

把时间当做朋友》李笑 白痴》

白鲸》, (美)麦尔维尔著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白先勇文集 作者 : 白先勇 白香词谱》(「学词入门第一书」) 白洋淀纪事》孙犁(~) 白衣女人》 百年孤独》 半饱》欧阳应霁

包法利夫人》, (法)福楼拜 抱朴子》 悲惨世界》

悲剧的诞生》尼采 (德国-) 悲剧的定义》

北方的河》张承志(~) 北回归线》

北京法源寺》李敖 贝多芬传》

背影》朱自清(~)

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 彼岸花》安妮宝贝 边城》, 沈从文,

编年史 作者:塔西陀

变形记》弗朗兹卡夫卡(奥地利~) 别闹了,费曼先生》 冰与火》余杰 病隙碎笔》史铁生 波動》 趙振開 波利安娜》 玻璃球游戏》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作者:修昔底德 博尔赫斯小说集》 博弈论》 搏击俱乐部》 不列颠百科全书》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捷)米兰昆德拉不去会死! 作者 : 石田裕辅 不如大》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琼罗宾逊(英国—)布登勃洛克一家》托马斯曼(德国~) 才华是通行证》

才隹舍小品》梁实秋(~)

财富的分配》约翰贝茨克拉克(美国—)财务自由>>

菜蒙托夫诗选》莱蒙托夫(俄罗斯-) 灿烂千阳》 沧浪之水》

曹禺剧本选》 作者:曹禺 草房子》

草叶集》瓦尔特惠特曼(美国-)

1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德)尼采著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茶花女》

禪學的黃金時代》 吳經熊 忏悔录》, (法)卢梭著,周士良 长恨歌》王安忆 长生殿》 长尾理论》

常识 作者 : 梁文道 超越死亡》

沉静领导>>巴达拉克 沉沦》郁达夫(~)

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 沉思录》

陳之藩文集》 陳之藩 陈寅格文集

成長 – 發現最好的自己 》 凌志軍 成功,你敢嗎?》 周融

成功特质——造就顶尖人士的种品质》 诚品副作用 作者 : 李欣频 城堡》

城南旧事》林海音(~) 城市心靈》 郭少棠

池袋西口公园 作者 : [日] 石田衣良 迟到的间隔年》 冲突与解决》 丑陋的中国人》

出类拔萃之辈》戴维哈尔伯斯坦著, 厨房 作者 : [日] 吉本芭娜娜 楚辞》屈原 (战国约公元前-前) 传统下的独白》李敖(~) 传习录》王阳明 (明代-) 床边的小豆豆》

创——TRUMP堂成功培训课》 春秋》

纯粹法学理论 作者:凯尔森 纯粹理性批判 作者:康德 纯粹现象学导论 作者:胡塞尔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里昂瓦尔拉斯(法国从黄昏起飞》 羽戈 从文自传》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 从优秀到卓越>>

從活字版到萬維網 》 張信剛 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美国—) 丛林的故事》吉卜林

存在的勇气 作者:梯利希 存在与时间 作者:海德格尔 存在与虚无 作者:萨特 达达》

打倒符碌──做個有料的大學生》 劉紹麟 大地之灯》

大法官说了算》何帆

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 大教学论》 大同书》 大饭店

大学人文读本》(卷), 夏中义主编 大学应该读什么》覃彪喜 大學之理念》 金耀基 代议制政府 作者:穆勒 带一本书去巴黎》

单向街 作者 : 许知远(等) 但丁的奇遇》 当代广告学>>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日] 村上春树 刀锋》 到灯塔去》

道德情操论 作者:亚当斯密 稻草人手记》三毛

德伯家的苔丝》, (美)托马斯哈代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亨利希海涅(德国-) 德米安》 燈火樓台》(上,下) 高陽

地圖集: 一個想像的城市的考古學》 董啟章地狱一季》阿尔蒂尔兰波(法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第二十二条军规》, (美)约瑟夫海勒著 第二性》,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 第三波》

第四天的故事》

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美国—) 第一哲学沉思录 作者:笛卡尔 踮脚张望的时光 作者 : 寂地 定位》 懂得爱》

动机与人格 作者:马斯洛 动物饼干》

2

动物农场》 动物图鉴例》 动物庄园》

读通鉴论》王夫之 (明末清初-) 独立宣言》

杜拉克管理思想全书>>彼得-杜拉克 杜拉斯情人》 杜尚访谈录》

杜伊诺哀歌》赖内马利亚里尔克(奥地利-) 对着世界说》 俄狄浦斯王》

恶之花》夏尔波德莱尔(法国-) 恩宠与勇气》

儿童智慧的起源 作者:皮亚杰 尔雅》

二胡》 陳若曦

二十首情诗与绝望的歌》巴勃岁聂鲁达(智利-)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作者 : 阮义忠 法理学讲演录, 作者:奥斯丁 法律、宪法与自由 作者:哈耶克 法律的经济学分析 作者:波斯纳 法律的社会学理论 作者:卢曼

法律社会学之基本原理 作者:埃利希 法律之帝国 作者:德沃金 法律之概念 作者:哈特 反经 》

反乌托邦三部曲》

返老还童 作者 : [美]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梵高传 : 对生活的渴求》 方与圆》丁远峙 房龙传》

非此即彼, 作者:克尔凯郭尔 非理性繁荣》罗伯特希勒(美国—)

腓力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与地中海世界》 分成兩半的子爵》 卡爾維諾 焚书》李贽 (明代-) 愤怒的葡萄》

丰裕社会》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美国—) 风之影》 佛经》

浮士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德国-) 浮躁》贾平凹(~)

福利经济学》阿瑟赛西尔庇古(英国—) 福赛特世家》 父与子》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国~) 复活》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傅乐成中国通史》 傅雷家书》 富爸爸穷爸爸》 富兰克林自传》

富饒的貧困》 王小強、白南風 改革历程prisoner of the state》 干法》 甘地自传》

幹校六記》 楊絳

高科技高思维》, (美)约翰奈斯比特等著 高老头》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 高卢战记》 高盛帝国》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戈拉》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 革命的总结》

革命之子》 梁恆、夏竹麗 格林童话》

个性与组织》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 给青年诗人的信》

根》 作者:亚历克·黑尔

工商巨子》荣切尔诺(Ron Chernow)著,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亨利法约尔(法国-)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埃尔顿梅奥(美国—) 功利主义 作者:穆勒 攻心为上》

共悟人間:父女兩地書》 劉再復、劉劍梅 菰蒲深处》汪曾祺(~) 古代法 作者:梅因 古海荒漠》 古拉格群岛》 古兰经》

古文观止》, [清]吴楚材、吴调侯选编 顾准文集》 怪诞行为学》 关键点>> 关于记忆》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关于岁月的隐秘情事 作者 : 马家辉 关于推理》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 关于哲学的价值》

3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彼得·德鲁克 管理的新模式》伦西斯利克特(美国—) 管理决策新科学》赫伯特西蒙(美国—) 管理十诫》

管理行为>>西蒙

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 管锥篇

光荣与梦想》

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

規範與對稱之美-楊振寧傳》 江才健 贵妇人画像》亨孙詹姆斯(美国~) 国富论》, (英)亚当斯密著,

国民经济学原理》卡尔门格尔(奥地利—)国史大纲》钱穆 国史十六讲》樊树志

过去二千年最伟大的发明》 哈尔罗杰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哈姆雷特》

海边的卡夫卡》 村上春树 海权之要素》 韩非子 》 汉书》

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

航空信 作者 : (法)让一雅克桑贝 荷马史诗》 黑塞荒原狼》 黑色郁金香》 黑猩猩在召唤》

很禽兽 作者 : 仇敏业 著/陈蕾 绘 亨利·亚当斯的教育》 红高梁家族》莫言(~) 红楼梦》 红袖》

红与黑》司汤达(法国~) 宏观经济学>>曼昆 紅頂商人》 鴻》(Wild Swans) 張戎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美)丹尼尔贝尔著 呼兰河传》萧红(~)

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胡适口述自传 作者 : 胡适 胡雪嚴》(上,中,下) 琥珀》 花田半亩》

华尔街股市投资经典》詹姆斯P奥肖内西 华尔街年》 威廉戴尔伯特江恩(美国—) 华盛顿全传》

华兹华斯抒情诗选》威廉华兹华斯(英国-) 画天》

怀尧访谈录》吴怀尧 淮南子》

唤醒心中的巨人》

荒原》托马斯史登斯艾略特(英国-) 皇帝新脑》

黄金时代》王小波(~) 晃晃悠悠》石康 灰喜鹊》何三坡 回忆苏格拉底》 混沌:开创新科学》 活动变人形》 活埋蓝调里》

货币数量理论研究 作者:弗里德曼 货币战争·债务篇》 货币哲学 作者:席美尔 饥饿的女儿》虹影 积极思考的力量》 基督教的本质》

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基业长青》吉姆科林斯和杰瑞波拉斯著 激发无限的潜力>>安东尼·罗宾斯

激情澎湃--科学家的内心世界》刘易斯沃尔珀特吉檀迦利》罗宾德托纳特泰戈尔(印度-) 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 作者:阿玛蒂亚森 几何原本》

记住你是谁:哈佛教授震撼心灵的人生故事》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

技术发展简史》, (美)乔治巴萨拉著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余光中 寂地》系列

寂地垫脚张望的时光》 寂静的春天》 寂寞》

贾想— 作者 : 贾樟柯

价值与资本》约翰理查德希克斯(英国—)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 奸的好人 》

艱難的日出: 中國現代教育的世紀》 楊東平

4

简爱》 建国方略》

剑桥插图中国史》 健康忠告》 洪昭光 渐入佳境》

蔣廷黻回憶錄》 蔣廷黻 交叉小径的花园》

交易冠军》马丁舒华兹(美国—) 教会教义学 作者:卡尔巴特 杰克韦尔奇自传》 她的二三事》亦舒

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 作者 : 黃碧雲/黃碧雲 解读疯狂》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泼西毕希雪莱(英国-) 金粉世家》 金刚经 》

金阁寺》三岛由纪夫 金观涛系统的哲学》

金融炼金术》乔治索罗斯(美国—) 金融学》罗伯特C莫顿(美国—) 金赛性学报告》 金枝 作者:弗雷泽 金字塔原理>>

近距离看美国:历史深处的忧虑》 京华烟云》林语堂(~)

经济表》弗朗斯瓦魁奈(法国—)

经济成长的阶段》沃尔特罗斯托(美国—) 经济发展理论 作者:熊彼特 经济学>>萨缪尔森

经济学原理》, (美)曼昆著,梁小民译

经理工作的性质》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 荆棘鸟》 荆轲刺秦王》 惊世未了情》

精神分析引论》, (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 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 精神现象学, 作者:黑格尔 景帝纪事》

竞争大未来>>盖瑞哈默 竞争论>>迈克尔·波特

静静的顿河》米哈依尔肖洛霍夫(前苏联~) 静语录》 镜花缘》

九故事》塞林格 九十五条论纲》 九章算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 居里夫人传》

局外人》阿尔贝加缪(法国~) 菊与刀》 巨匠与杰作》

巨人学舞》罗莎贝丝摩丝坎特(美国—) 君主论 作者:马基雅维里 菌儿自传》

卡尔。威特的教育>> 卡夫卡传》

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 卡文迪什实验室:现代科学革命的圣地》, 阎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坎特伯雷故事集》 科幻世界》 科学的广告>>

科学的社会功能》, (英)JD贝尔纳著 科学的终结》

科学革命的结构 作者:库恩

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 科学史》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丹皮尔 科学是美丽的》, 沈致远, 上海科教出版社版 科学研究的艺术》, (英)贝弗里奇著 科学与人类行为 作者:斯金纳 可爱的骨头》 可笑的爱》 渴望激情》皮皮

克罗淡投资策略》斯坦利克罗(美国—) 客观知识》波普尔 (英国-) 苦儿流浪记》 宽容》 狂热分子》 狂野的呼声》 窥视印度》 昆虫记》 昆仑》

拉奥孔》节选

来去自由 作者 : 连岳

赖声川的创意学 作者 : 赖声川 兰伯特先生 作者 : (法)桑贝 兰亭集序》

5

篇三:知识与能力训练·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参考答案(2014年).pdf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知识要点

北平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毛泽东 北京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49(年)10(月)1(日) 中国历史新纪元 和 平、民主和社会主义 争取解放 西藏 1951 阿沛·阿旺晋美 和平解放 祖

国大陆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 A(确定国旗、国歌是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内容。)

2. D(课本p. 2。)

3. A(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为毛泽东。)

4. A(《宪法》尚未制定前,《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5. D(新中国成立时大陆尚未全部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是大陆解放的标志。)

6. D(2014年距1949年65年。)

7. 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是大陆解放的标志。)

8. C(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决议。)

9. A(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相距28年。)

10.A(“赶考”指建立新中国,巩固政权,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接受历史和人民的考验。)

11.B(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

12.A(新中国成立的时间为1949年10月1日。)

13.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4.A(课本p. 4。)

15.A(B为辛亥革命的意义,C、D中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二:如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邓世昌,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杨靖宇、赵登禹、佟麟阁 等。注意,要求是1840~1949年期间,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英雄人 物,举其中两例即可,有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问题三: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 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17.

问题一:1951年,北京,阿沛·阿旺晋美。

问题二: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问题三:主要表现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治走向民主等方面。原因: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等。 ?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思考二:新成立的政府是一个民主联合政府,政府中吸收了各民主党派代表、不同阶级成 分和经济成分的代表,充分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第?课 最可爱的人

知识要点

美国 朝鲜内战 联合国军 鸭绿江 台湾海峡 朝鲜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彭德怀 黄继光 邱少云 《朝鲜停战协定》 国际威望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 D(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抗美援朝时的军队。由此可知,本题便是D项。)

2. D(课本p. 7。)

3. B(①是美国侵略朝鲜事件。)

4. D(抗美援朝开始于1950年10月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结束于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

签字。)

5. C(彭德怀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6. A(课本p. 7。)

7. B(诗描写的是黄继光用身体堵机枪的事迹。)

8. A(朝鲜内战爆发并未对中国国家安全产生直接影响,直到美国出兵侵犯我国才严重 威胁到我国安全。)

9. B(③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0.D(黄继光是志愿军战士。)

11.B(B项鸭绿江、图片信息都与抗美援朝相关。)

12.C(四幅图片都与抗美援朝有关。)

13.B(B是抗美援朝战争示意图。)

14.A(①③为抗美援朝事件。②属于北伐战争时期,④属于抗日战争时期。)

15.D(三八线是朝韩军事分界线,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麦克阿瑟认为中国不出兵的理由是“中国力量弱小”。毛泽东认为中国出兵的理 由是“中国安全受威胁”。

问题二: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 起抗击了美国侵略者;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队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

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

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问题三:保卫了中国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 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17.

问题一:关于抗美援朝战争。

?

问题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问题三:有价值。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而且巩固了新政权,大大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

聚力。(或: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有自己的观点,理

充分,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就可以得分。)

问题四:有。例如:抗洪救灾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央视每年评出的“感动中国”人 物等。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国际主义精神;严守纪律、助人为乐、和善友好等品质。

思考二:激励人们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权益的意志;加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调动 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第?课 土地改革

知识要点

封建土地 农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 农民 土地改革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1952 封建土地制度 地主 人民政权 农村生

产力 工业化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 A(通过图片中“土地改革法”的信息可以知道为A。)

2. B(B项为土地改革的意义,课本p. 13。)

3. D(ABC事件距离现在太久,要寻找到当事人不太现实。)

4. D(②错误,土地改革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也 是私有。)

5. A(农民分到土地,即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在土地改革以后。)

6. B(根据土地改革的意义可以判断。)

7. C(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农业生产力解放的表现。)

8. A(土地改革是把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发生的背景 应该是地主占有土地过多。)

9. A(图标中在1952年地主阶级基本被消灭,农民分得了土地,是土地改革完成的表 现。)

10.A(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是土地改革的背景之一,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11.C(图片反映的是土地改革中的情形,因此与C项有关。)

12.C(在没收地主土地的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13.A(课本p. 12。)

14.D(课本p. 13,ABC为土地改革的意义。)

15.C(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都是巩固政权的措施。)

16.B(1953年一栏内地主阶级被消灭,表明是1952年完成了土地改革。)

17.A(课本p. 13土地改革的意义。)

?

二、非选择题

18.

问题一:封建土地制度。

问题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

问题三: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 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

问题一:图1:土地改革;图2:抗美援朝。

问题二:作用: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 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

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抗美援朝保

卫了中国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与世界

和平。目的:巩固了人民政权。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制度。

思考二:土地改革;农民阶级;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课 工业化的起步

知识要点

农业国 有计划地行进社会主义建设 重工业 工业化 国防现代化 1953

1957 鞍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喷气式 苏联 东北工业基地 华北 西北

武汉长江大桥 川藏 青藏 新藏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

会主义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B(表格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以钢铁为代表的重工业落后于其他国家,因此要集中发 展重工业。)

2.C(B为“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3.B(生产出第一批解放牌汽车是“一五”计划的成就。)

4.D(“一五”计划改变了工业的落后面貌。)

5.A(投资比例数据反映:工业投资比例最大,工业投资中当时重工业比例最大,因此 选A项。)

6. B(图中各个厂的信息说明重工业成就,公路铁路说明交通运输成就。)

7. B(图标时间为1952~1957年之间,这是“一五计划”时期,刚、煤、原油等重工业 部门得到发展。)

8. B(“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9. D(诗句描述的是武汉长江大桥,武汉位于D处。)

10.C(图片表现的工厂都位于东北地区,都属于重工业,在“一五计划”期间建成。)

11.C(A描述的是人民公社;B是改革开放时期;D是新中国成立。)

?

12.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因此② 错。)

13.D(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是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

14.C(课本p. 20。)

15.B(课本p. 20。)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问题二:B

问题三: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问题四:中国近代化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以轻工业为主;布局不平衡。我国工业发展 应顺应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重、轻工业协调发展;积极借鉴他国的经验,引领先进技术;走

独立发展之路。

17.

问题一:B

问题二:提示:①民族工业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和沿江地区;②以纺织、面粉、烟草等轻工 业为主,钢铁、煤炭、造船等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问题三:方面:工业(或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意义: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

貌,也初步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②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③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建设为重点;历史上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重工业建设可以为工 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包围封锁,从巩固政权、防止外来侵

略的目的出发,必须加强国防建设。

思考二: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做主;对尽快实现共产主义宏伟蓝图的憧憬等。 第?课 三大改造

知识要点

农业合作 手工业合作 社会主义改造 赎买 社会主义公有 社会主义 初级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D(三大改造的意义。)

2.D(从图片信息中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可以知道是三大改造。)

3.A(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4.A(1956年是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资本主义集中的城市进入社会主义,表示完成了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B(题干描述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发生在1954~1956年之间。)

6.B(图表中表示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的表现。)

7.A(A项为三大改造的意义。)

?

8. B(从图片信息中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可以知道是三大改造。)

9. A(A项三大改造完成发生在1956年。)

10.D(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

11.D(板书中的内容如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赎买等词表明是三大 改造的内容。)

12.B(农业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3.B(1953~1956年之间进行了三大改造,农业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调动了农民生 产积极性。)

篇四:知识与能力训练·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参考答案(2014年).pdf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知识要点

北平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毛泽东 北京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49(年)10(月)1(日) 中国历史新纪元 和 平、民主和社会主义 争取解放 西藏 1951 阿沛·阿旺晋美 和平解放 祖

国大陆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 A(确定国旗、国歌是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内容。)

2. D(课本p. 2。)

3. A(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为毛泽东。)

4. A(《宪法》尚未制定前,《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5. D(新中国成立时大陆尚未全部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是大陆解放的标志。)

6. D(2014年距1949年65年。)

7. 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是大陆解放的标志。)

8. C(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决议。)

9. A(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相距28年。)

10.A(“赶考”指建立新中国,巩固政权,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接受历史和人民的考验。)

11.B(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

12.A(新中国成立的时间为1949年10月1日。)

13.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4.A(课本p. 4。)

15.A(B为辛亥革命的意义,C、D中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二:如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邓世昌,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杨靖宇、赵登禹、佟麟阁 等。注意,要求是1840~1949年期间,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英雄人 物,举其中两例即可,有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问题三: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 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17.

问题一:1951年,北京,阿沛·阿旺晋美。

问题二: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问题三:主要表现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治走向民主等方面。原因: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等。 ?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思考二:新成立的政府是一个民主联合政府,政府中吸收了各民主党派代表、不同阶级成 分和经济成分的代表,充分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第?课 最可爱的人

知识要点

美国 朝鲜内战 联合国军 鸭绿江 台湾海峡 朝鲜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彭德怀 黄继光 邱少云 《朝鲜停战协定》 国际威望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 D(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抗美援朝时的军队。由此可知,本题便是D项。)

2. D(课本p. 7。)

3. B(①是美国侵略朝鲜事件。)

4. D(抗美援朝开始于1950年10月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结束于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

签字。)

5. C(彭德怀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6. A(课本p. 7。)

7. B(诗描写的是黄继光用身体堵机枪的事迹。)

8. A(朝鲜内战爆发并未对中国国家安全产生直接影响,直到美国出兵侵犯我国才严重 威胁到我国安全。)

9. B(③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0.D(黄继光是志愿军战士。)

11.B(B项鸭绿江、图片信息都与抗美援朝相关。)

12.C(四幅图片都与抗美援朝有关。)

13.B(B是抗美援朝战争示意图。)

14.A(①③为抗美援朝事件。②属于北伐战争时期,④属于抗日战争时期。)

15.D(三八线是朝韩军事分界线,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麦克阿瑟认为中国不出兵的理由是“中国力量弱小”。毛泽东认为中国出兵的理 由是“中国安全受威胁”。

问题二: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 起抗击了美国侵略者;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队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

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

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问题三:保卫了中国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 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17.

问题一:关于抗美援朝战争。

?

问题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问题三:有价值。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而且巩固了新政权,大大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

聚力。(或: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有自己的观点,理

充分,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就可以得分。)

问题四:有。例如:抗洪救灾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央视每年评出的“感动中国”人 物等。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国际主义精神;严守纪律、助人为乐、和善友好等品质。

思考二:激励人们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权益的意志;加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调动 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第?课 土地改革

知识要点

封建土地 农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 农民 土地改革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1952 封建土地制度 地主 人民政权 农村生

产力 工业化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 A(通过图片中“土地改革法”的信息可以知道为A。)

2. B(B项为土地改革的意义,课本p. 13。)

3. D(ABC事件距离现在太久,要寻找到当事人不太现实。)

4. D(②错误,土地改革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也 是私有。)

5. A(农民分到土地,即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在土地改革以后。)

6. B(根据土地改革的意义可以判断。)

7. C(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农业生产力解放的表现。)

8. A(土地改革是把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发生的背景 应该是地主占有土地过多。)

9. A(图标中在1952年地主阶级基本被消灭,农民分得了土地,是土地改革完成的表 现。)

10.A(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是土地改革的背景之一,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11.C(图片反映的是土地改革中的情形,因此与C项有关。)

12.C(在没收地主土地的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13.A(课本p. 12。)

14.D(课本p. 13,ABC为土地改革的意义。)

15.C(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都是巩固政权的措施。)

16.B(1953年一栏内地主阶级被消灭,表明是1952年完成了土地改革。)

17.A(课本p. 13土地改革的意义。)

?

二、非选择题

18.

问题一:封建土地制度。

问题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

问题三: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 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

问题一:图1:土地改革;图2:抗美援朝。

问题二:作用: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 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

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抗美援朝保

卫了中国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与世界

和平。目的:巩固了人民政权。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制度。

思考二:土地改革;农民阶级;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课 工业化的起步

知识要点

农业国 有计划地行进社会主义建设 重工业 工业化 国防现代化 1953

1957 鞍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喷气式 苏联 东北工业基地 华北 西北

武汉长江大桥 川藏 青藏 新藏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

会主义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B(表格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以钢铁为代表的重工业落后于其他国家,因此要集中发 展重工业。)

2.C(B为“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3.B(生产出第一批解放牌汽车是“一五”计划的成就。)

4.D(“一五”计划改变了工业的落后面貌。)

5.A(投资比例数据反映:工业投资比例最大,工业投资中当时重工业比例最大,因此 选A项。)

6. B(图中各个厂的信息说明重工业成就,公路铁路说明交通运输成就。)

7. B(图标时间为1952~1957年之间,这是“一五计划”时期,刚、煤、原油等重工业 部门得到发展。)

8. B(“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9. D(诗句描述的是武汉长江大桥,武汉位于D处。)

10.C(图片表现的工厂都位于东北地区,都属于重工业,在“一五计划”期间建成。)

11.C(A描述的是人民公社;B是改革开放时期;D是新中国成立。)

?

12.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因此② 错。)

13.D(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是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

14.C(课本p. 20。)

15.B(课本p. 20。)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问题二:B

问题三: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问题四:中国近代化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以轻工业为主;布局不平衡。我国工业发展 应顺应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重、轻工业协调发展;积极借鉴他国的经验,引领先进技术;走

独立发展之路。

17.

问题一:B

问题二:提示:①民族工业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和沿江地区;②以纺织、面粉、烟草等轻工 业为主,钢铁、煤炭、造船等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问题三:方面:工业(或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意义: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

貌,也初步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②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③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建设为重点;历史上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重工业建设可以为工 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包围封锁,从巩固政权、防止外来侵

略的目的出发,必须加强国防建设。

思考二: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做主;对尽快实现共产主义宏伟蓝图的憧憬等。 第?课 三大改造

知识要点

农业合作 手工业合作 社会主义改造 赎买 社会主义公有 社会主义 初级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D(三大改造的意义。)

2.D(从图片信息中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可以知道是三大改造。)

3.A(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4.A(1956年是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资本主义集中的城市进入社会主义,表示完成了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B(题干描述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发生在1954~1956年之间。)

6.B(图表中表示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的表现。)

7.A(A项为三大改造的意义。)

?

8. B(从图片信息中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可以知道是三大改造。)

9. A(A项三大改造完成发生在1956年。)

10.D(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

11.D(板书中的内容如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赎买等词表明是三大 改造的内容。)

12.B(农业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3.B(1953~1956年之间进行了三大改造,农业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调动了农民生 产积极性。)

篇五:【考前30天绝密资料】2012年高考历史考前30天三轮专题提分必练绝密之一(课标专用)

班 级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

2012年高考考前30天三轮专题提分必练绝密之专题(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

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

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

2.《十三经注疏》中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文中把“不娶无子”列为最大的不孝的原因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3.《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4. 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 )

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

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

5.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不可以 ( )

A.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

B.征收辖区内的赋税

C.管理辖区行政事务

D.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6. 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通过中央集权管理,于是采用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

A.中外朝制度

B.刺史制度

C.郡国并行制度

D.郡县制

7.有史家认为:“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其中汉武帝加装的“软件”,主要是( )

A.分封制 B.外朝制

C.内朝制 D.中书门下

8.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

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B.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C.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

9. 宋太祖“选儒臣(文人)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 )

A.宦官专权 B.武臣专权

C.相权过大 D.王国问题

2012二轮精品提分必练

A.因“强干弱枝”而致地方困弱

B.民族对峙致使对地方控制松弛

C.幅员辽阔,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D.体制创新,适应疆域扩大需要

11.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 )

A.世官制度 B.察举制度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度

12.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开的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若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九卿不仅从执掌上来说使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角度,归纳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年发耳,陛下发一朝之而许杀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以天下为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言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蛑溆邢拖啵黄浼渌谜叨嘤行∪耍ㄈ艺=裎页障啵栉甯⒘??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

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概括唐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就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

2012年高考考前30天三轮专题提分必练绝密之专题(一)

1.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分封制的理解。西周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封邦建国。分析材料可知,西周分封商代奴隶主贵族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权势及其后裔仍有较大影响力,需要拉拢;同时在其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则是为了加强防范,故答案为B项。

2.C 【解析】 从材料“于礼有不孝者三??三者之中无后为大”可以看出古代讲究血缘关系的传承。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它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二者都讲求血缘关系的传承,故答案为C项。

3.C 【解析】 材料主要意思是君主在宫中,对天下各地官吏的所作所为无法知道和控制,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监督。根据秦朝三公职责,可以判断秦朝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答案为C项。

4.C 【解析】 本题考查郡县制的影响。材料主要说明了郡县制实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使四海之内皆服从于中央,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应排除。

5.D 【解析】 从材料“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可以判断出这是体现了废除分封制,实行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制。这种地方行政制度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郡守、县令和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

6.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体制。通过“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通过中央集权管理”,可知是地方管理方面的问题,故西汉的“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郡国并行制度。A、B两项分别是西汉的中央官僚体制和监察制度,与题意不符;D项虽是地方行政体制,与西汉史实不符。

7.C 【解析】 本题考查汉代皇权强化的措施。从材料看,主要是汉武帝时期,为了限制相权,任用身边的人员任秘书、尚书,逐步形成了内朝制度,属于“软件”;而丞相为首的百官是中央官僚制度的核心,属于“硬件”,故C项为正确答案。

8.C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三省六部制概念的理解。解答本题注意要求从封建制度的发展来看,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是分工合作、相互监督机制,通过该机制减少失误,提高效率。隋唐沿用北魏的三省制,但不是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A项不符合史实;B项虽是积极影响,但不符合最值得肯定这一要求;D项是科举制的影响。

9.B 【解析】 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十国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多选用文人做官,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武将专权,故B项符合题意。

10.D 【解析】 观察图片,从“大都”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元朝行政图,元朝地方实行新的行政制度行省制,以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 D项正确。A项符合北宋的政治制度特点;B、C两项与图文信息不符。

11.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判断理解。据材料“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等信息,可以判断是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隋唐科举考试一方面向所有人开放,凭真才实学参入到政权中来;另一方面避免了形成官僚特权阶层,故答案为D项。

12.A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军机处。分析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得知,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防止了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材料中“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说明如果是内阁则权利属于大臣,故没有体现③;材料中没有叙述统治基础的扩大,排除④。答案为A项。

13.(1)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构建帝国组织。

等级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制度基础: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

(2)特点:官僚政治全面展开,但家国尚未分离,处于中国古代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时期。背景:铁器牛耕逐渐推广,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地主土地私有制成为主要经济基础;统一的政治局面和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土,促使统治阶级采取新的政治制度;法家思想和儒法结合的儒家思想先后成为秦汉时期的主导思想,加强了大一统局面的巩固;但秦汉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刚刚统一全国的政治形势也决定了其制度具有承接前后的过渡时期的特点。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