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航天员太空生活视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7:22:20 作文素材
航天员太空生活视频作文素材

篇一:神九航天员的太空生活

神九航天员的太空生活

人民日报记者 余建斌 特约撰稿 朱霄雄 《 健康时报 》( 2012年06月21日 第 03 版)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

IC供图

神九航天员在天宫工作休息期间,穿的是蓝色的工作服,运动时穿的都是圆领套头T恤搭配短裤。跟地面运动服没有什么差别,只是舒适度更好,干爽感强。每天还会穿1~2小时防止肌肉萎缩的“企鹅服”套装。

每顿饭基本都能吃到热食,什锦炒饭、干烧杏鲍菇、雪菜肉丝、榨菜、虾仁等品种非常丰富,口味兼顾川辣、咸、甜。因失重原因,吃饭和喝水最为艰难,饭基本要靠塞进去,水是靠挤进去的。

天宫里面有两室一厅,航天员可以拉上两个睡眠区之间的帘子,男女有各自的私密空间,睡眠区可调节灯光,从而在每24个小时就要经历16个昼夜的太空中营造出“夜”的感觉,时间设定基本与北京时间同步。

除了工作和休息,航天员每天有3小时的休闲娱乐时间,除了带去的音乐、电子书等,他们都有相机,用来拍拍舱内和舱外。由于生活空间比以往大,能够拍更多更好的图片,这既是娱乐,又是珍贵资料。

受访专家

陈善广,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

高 峰,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

李勇枝,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研究室主任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航天员太空生活视频)

李潭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

李莹辉,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

陈 斌,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主任

一日三餐,朝九晚五。这是地球上都市上班族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如今这种生活在太空里也得到实现!

6月16日18时37分,随着神舟九号飞船飞入太空,与天宫一号对接以后的10天左右的时间里,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三人将在太空里体验朝九晚五的地球生活。 天宫里穿圆领T恤配短裤

蓝白相间、繁缛厚重??人们都从电视上看到过航天员服装。穿这样的航天服在太空吃饭、工作13天,这是一件多么不便、困难的事啊。

据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李潭秋介绍,神九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作息期间,工作室穿着蓝色航天员常服,运动时穿着蓝色的空间运动服,男女样式基本一样,都是圆领套头T恤搭配短裤。“空间运动服跟地面的运动服没有什么差别,只是舒适度很好,能速干,干爽感好。”

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李莹辉介绍,包括天宫一号在内的所有载人航天器没有洗衣机,衣服只穿一次。为满足多人多天穿着和更换的需要,天宫一号为航天员准备了多套服装包,包括保暖内衣、保暖裤、运动袜、运动服和短裤等,这些衣服设计比较特别,主要考虑太空特殊需求。

除了这些,鉴于失重环境下,人体内的抗重力肌会慢慢萎缩,肌力也会逐渐丢失。为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了“企鹅服”。 “企鹅服”是一个失重对抗防护的设备,企鹅服里面有很多弹性袋,像地面上做运动的拉力器,航天员穿上后通过弹性力的作用,使肌肉得到紧张,避免肌肉萎缩。套袋用在航天员大腿部,它的作用是通过加压,防止微重力对人体体液分布的影响,比如导致大脑血液过少。否则因为没有重力作用,大部分的体液会回流到腿部,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神九航天员每天穿“企鹅服”和套袋时间为1~2小时。变身“企鹅”后,航天员动起来就不那么便捷了,但仍可正常的工作、生活。

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期间不用穿鞋,但袜子上加了一层橡胶,类似鞋子的感觉,这样航天员能把脚固定在某个位置。

吃饭靠“塞”,喝水靠“挤”

“神九”航天员这次13天太空生活,能吃到5大类、50余种食品,品种花样繁多,每天基本上都可以不重样。食品影响心理,吃不好,睡不着就没法干活,这在太空也一样。 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说,这次“神九”任务的食品,从品种到味道,都在地面做了很多试验,甚至都请了航天员进行了品尝,提出意见,还针对女性航天员的特点开发了一些食品。

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主任陈斌介绍,食品大致分为罐头食品、脱水食品、自然型食品等,此外还有饮料,比如柠檬茶、菠萝汁、葡萄汁、奶茶等。

升空后的第一顿早餐为什锦炒饭、干烧杏鲍菇、雪菜肉丝、榨菜、叉烧酱、浓香奶茶。 此外,还有川味辣酱、甜辣酱、番茄酱等佐餐调料供三名航天员选用。低脂食品、蔬菜和抗氧化食品对于男女航天员都非常重要,像甜点中的巧克力可能是女性比较爱吃的,另外补血的食品增加了一部分,这就是考虑到女航天员一些生理方面的需求。

因为此次航天任务正好在端午节期间,配餐中还特意为他们在端午节当天,准备了一份八宝饭,在太空也能过个端午节。

陈善广说,太空食品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可以加热,不再是吃压缩饼干,地面能吃到的,基本上天上也能够吃到,这其实也是面向未来中长期太空飞行的发展方向。“神五”、“神六”吃的都是压缩食品。

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高峰说,太空吃饭的一般程序是这样的:食品事先存放在一个专用的食品柜,每一餐吃什么东西都已设定好。航天员把该吃的食品拿出来,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包装,并放在不同的格子里设好温度加热,定时结束会自动断电。

加热好后,拿出来放在餐盘当中,开袋后就可以吃了。

当然,食品和餐盘都得固定好,以防在循环气体作用下飘起来。食品和餐盘之间有搭扣可以粘上去,餐盘则是绑到某个地方或者绑到人的腿上。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所谓的就餐就是把食品加热后固定在一个地方,并让航天员保持一个合适的体位,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往嘴里塞,来模拟地面正常的吃饭。

除了吃饭,航天员每人每天大概要喝2.2公斤的水。由于太空失重,不能像在地球上拿了杯子端起来就往嘴里喝,太空因为没有重力水不会流出来。所以航天员要喝水,不是倒,而是要挤一下。有点像地面上拿塑料瓶喝水,挤压一下水就出来。

高峰介绍,想喝水时,航天员会拿一个饮水器,和水箱连接,把饮水器塞到嘴里,饮水器里有个水嘴要压到舌头下面,然后靠手捏一下开关,水就被压出来。航天员每人都有自己专用的水嘴。

针对中长期载人飞行人体代谢特点和医学防护要求,研究室还研制出具有缓解细胞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抗氧化功能食品,借此提高了航天员对航天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防护能力。

作息时间与北京时间同步

神九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完成后,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吃在“神九”,睡在 “天宫”,这是基本的生活分区。

陈善广介绍,与神九8立方米的狭小空间相比,天宫一号上航天员15立方米的活动空间宽敞了很多,更适合长时间居住。

活动空间有两个睡眠区,航天员可以拉上两个睡眠区之间的帘子,调节灯光,从而在每24个小时就要经历16个昼夜的太空中营造出“夜”的感觉,时间设定基本与北京时间同步。 航天员的睡袋挂在舱壁上,因为太空失重,也无方向,因此航天员看起来是站着入睡的。睡袋外面是浅蓝色,里面是白色,头部有防护,同时配有防止舱内噪声和光线的耳罩、眼罩。三名航天员不会同时睡眠,要留一个人值班。

篇二:太空生活大揭秘

太空生活大揭秘

教学准备:有关宇航员太空生活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引入新课:

小时候写自己的梦想的命题作文时,很多同学都会说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可是现实中宇航员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次太空生活大揭秘。

讲解新课:

一:睡觉

糊涂觉与奇异睡姿

宇航员在太空中睡觉的的确确是“糊涂觉”,其表现一是黑白不分,二是睡姿奇异。

黑白不分,是说宇航员在天上绕地球航行,太空日出日落由航天器绕地球一圈的时间而定。有时24小时内日出日落交替许多次,宇航员无法遵循地球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只好机械地按钟点安排工作和睡觉。

睡姿奇异,是说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找不到“躺”的感觉。在地球重力环境,人们习惯于把地心 引力的方向定为“下”,把“天”的方向定为“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脚踩大地,头顶蓝天”。可是到了失重的环境里,人们失去了“上”“下”的参照坐标, 脚踩不到地,四周全是天,你根本分不清上、下,因此,睡觉也就没有了“平躺”一说。由于无论站着、躺着,还是趴着都可以入睡,所以宇航员睡觉可以飘在太空 舱里睡,挂在墙上睡,绑在床上睡,也可以吊在梁上睡,靠在桌边睡。

不过大多数宇航员不习惯飘荡着睡。一旦从飘浮睡眠中醒来,他们会产生一种掉进万丈深渊的感觉。为了获得安全感,宇航员一般睡在固定的床上或固定在墙壁上的睡袋里,睡袋拉紧后能给人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人消除那种飘飘欲坠的恐慌感。

千万别把手脚伸出被外

有人睡觉习惯把手或腿放在被子外面。这在地面上看来是很正常的现象,可是在太空环境里,却是很 危险的。太空失重,睡眠中人的四肢会不受躯干支配而四处飘动。一名前苏联宇航员有一次把手臂放在睡袋外睡觉,醒来后突然发现有两只大手向他脸上飘来,吓了 他一大跳。原来这飘动的两只大手正是他自己的手。吓一跳还是小事,如果宇航员睡着后,失控的“自由”之手、“自由”之脚万一无意中碰到了什么开关、什么仪 器,那太空舱的安全、宇航员的生命岂不成了大问题?所以,在太空中睡觉,千万注意把手、脚放进睡袋里。

由于没有重力的作用,所以航天员睡觉的时候并没有仰身睡和侧身睡的感觉,事实上航天员是在睡袋 中飘浮着,只是用绳子将他倒挂着,因而那种使人昏昏欲睡的重力感觉是不存在的。需要补充的是:如果睡觉的时候航天员的头部处在不通风的地方,呼出的二氧化 碳会聚集在你的鼻子附近,当你血液中的二氧化

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脑后部的一个报警系统就会发出警告,也就是制造噩梦使你惊醒,而且伴有呼吸急促呢。看 来,在太空睡觉可并不舒服哦! 夜间有人值守,这样可以保证每个人的充足睡眠。

二、娱乐

观太空美景听音乐

在太空中他们会通过摄像机、记日记等方式记录每个美好的瞬间。业余时间可以观看太空美景、听音乐等。

三、上厕所

抽气马桶防飘粪便

航天员在太空用的是抽气马桶,马桶内不使用水,而是气,上厕所要将自己固定好,臀部要贴紧马桶边缘,如果马桶内部与外边不能完全密封,气流便不能将大小便带走,大小便会飘逸出来。

四、吃饭

菜品饮料一应俱全

中国航天员的食品相当丰富,除了种类繁多的鱼、肉类罐头、面包等,还有中式菜品,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比西餐更加色香味美。脱水米饭、咖喱米饭等主食全装在一个个书本大小的银灰色袋子里。菜肴品种丰盛,还能吃上大虾等海鲜。

由于中国航天员爱喝茶,所以除了常规饮料外,冰红茶、绿茶等时尚的现代饮料也一应俱全。科研人员还为航天员准备了草莓、苹果、香蕉、水蜜桃等水果,为了便于保存,在低温下去掉水分,加工成冻干水果。

神十任务的航天员中,根据三位航天员的不同口味,专家们制订了个性化食谱,新增了新鲜水果、小米粥、酸奶、粽子等多种太空食品。

五、身高变化

椎骨膨胀长高3%

在太空里,人类脊椎不再受到地球引力的牵引,椎骨将会膨胀和放松,使得航天员能够长更高,长高幅度多达3%,这意味着1.8米的航天员在太空轨道上时可以长高5厘米。但是人体的骨骼并没有增长,这种长高只是短时间的。 一旦航天员返回地球,在重力作用下,人的脊骨的椎盘收缩,他们的身高将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对微重力条件下骨骼拉伸的深入理解将帮助内科医生研发更有效的康复技术,以辅助航天员在完成国际空间站任务后返回地球时更好地适应地球引力环境。

六、洗澡

在宇宙中航行的航天员和地球上的人一样,都需要有个人清洁卫生的处理,如刷牙、洗脸、洗澡、大小便等等。失重条件下处理清洁卫生及废物非常复杂,需要有特殊的设施和技巧。

对于宇航员来说,在太空洗澡是件最麻烦的事,一般隔一个星期才能淋浴一次。因为在空间站水是很 宝贵的,洗一次澡代价很大。 宇航员在太空洗一次澡要花费不少时间,准备工作就要几个小时。淋浴时,先跨进一个直径约1米的圆环中,然后拉起圆环,连着圆环的折叠布筒像手风琴的风箱一 样伸开,把圆环固定在天花板上,人就完全被罩在里面。打开水龙头前,宇航员必须把双脚固定好,不然飘浮着的身体被水一冲就会翻斤斗,还要戴好呼吸罩和护目 器,因为

在失重状态下,水会呛伤人,甚至把人溺死。 以上准备工作完毕后就可以打开喷头,水珠便流在布筒上和身上,然后四处飘飞,由于水是定量供给的,宇航员擦身时必须关上喷头,擦好后再用剩下的水冲洗。

航天员若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还需要洗澡。长期的载人空间站上,就配备有航天工程技术人员设计 制作的航天浴室设施。这种浴室,只不过是一个强力尼龙布浴罩,浴罩上下有固定的框架,上连天棚下连地板,成为通天式密闭浴罩,平常折叠着固定在生活舱的顶 棚上。顶棚上还设有圆形水箱、喷头、电加热器,洗澡用的水箱,有管道跟大水箱相通。

洗澡前,先把废水回收净化装置中的净化吸附剂配好,准备用来回收和净化洗浴时的污水,然后清理 给水管道、抽水装置和过滤净化装置(除去杂质和不良气味),并将卷在顶棚上的尼龙罩放下,直到底框并固定好,形成一个连接天棚地板的圆桶,就好像一个完全 透明的大玻璃缸。启动电加热器,把水箱中的水加热到合适温度,这时人可脱去衣服进入浴室。圆筒底下有一双固定的拖鞋,人穿上它后就不会飘浮起来。在打开水 龙头之前,应先将呼吸器戴好,呼吸器同一条通到外面的软管相连接,航天员可呼吸舱内空气,避免洗浴时的空气、水汽混合物吸入呼吸道发生危险。航天员洗澡 时,还要将耳朵塞起,带上护目镜,就像潜水员一样。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可打开水龙头,一阵阵细细的水流喷在身上,形成一层夹着无数气泡的水膜,必须用毛巾 或吸水刷将水吸走。失重时水不会自动流出,水箱中有气加压,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七、太空行走

没有重力,宇航员在太空宛若飘浮于水中的鱼,稍加一点支撑力,便可以游来游去,他不仅不会前 进,反而会滚起来,前滚翻,后滚翻,翻一串筋斗。想向前走,必须有一个支撑点加上外力。人在太空中行走千姿百态,在地板、天花板、舱壁上走都一个样。大多 数宇航员都喜欢飞起来走路,既安全又潇洒。

篇三:宇航员的太空生活信息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宇航员的饮食就变得十分复杂而且特别奇妙。可以说,宇航员的营养需求、食品制备、供给和他们的进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他们在地面生活的饮食有着很大的不同。

航天食品从本质上讲与地面普通食品是一样的,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但为了节省飞船的空间和发射时的有效载荷,宇航员携带的航天食品应尽可能重量轻、体积小。如营养好的干化饼干和干化香肠,吃时用水泡一下,即可恢复到与新鲜食品相近的味道。航天食品除了要能经受住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冲击、振动、加速度等的考验而不失效外,还必须针对宇航员在失重条件下生理改变的指数对膳食的营养素作适当调整,如肌肉萎缩就要求食品必须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质;骨质丢失则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钙以及适宜的钙磷比例和维生素等。

宇航员在航天飞行活动中如何进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失重条件下,一杯盛满水的杯子朝下朝上放都一样,杯子里的水不会自动飘浮或洒落出来,如果放在桌子上,杯子会连同水一起飞起来。所以说,宇航员在地面上原有的吃饭、喝水习惯到了太空就完全不能适用了。一般来讲,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都是固定好了的。宇航员从食品柜里拿出食品后,要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小口,把叉子和筷子伸进口袋里叉着往嘴里送。为了防止食品碎屑到处飘飞,影响宇航员或设备的正常工作,这种食品往往都用小包装,

制成与口大小相近的方块、长方块或小球状的“一口吃”食品,吃时不必再切开。如果宇航员要喝水,吃汤、羹(geng)、汁、果酱时,直接从塑料口袋或牙膏状的软铝管里,一点一点往嘴里挤就可以了。 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宇航员从地面带去的食品可以丰富些了。如湿食品或半湿食品的带汁火鸡、牛肉等,它们的水分含量和地面吃的正常食品相同。现在,宇航员们在太空舱里已经可以使用微波加热器来烘烤食物了。这种微波加热器与地面上使用的加热器有所不同。它上面有一些特制的凹进去的小格。为了防止加热时食物飘浮起来,需要加热的食物都必须固定在这些小格内,插上电源后,一会儿就可以将食物加热到可口的程度。有了它,宇航员们就可以品尝到热烘烘、香喷喷的红烧牛肉、炒蛋、猪排等食物了,其口感与在地面没有多大区别。

但航天员在太空中大小便不是简单之事。由于在太空水不会往下流,因此要使用“抽气马桶”,靠气流将大小便带走。 马桶的中央有一个直径约10厘米的孔。孔的下端装有一台抽气机,打开抽气机后可从马桶中抽气,同时还使马桶内的空气发生颤动。空气的颤动又可使大便中成形的部分碎裂,然后被抽进马桶底部的收集袋中。使用这种马桶时,屁股一定要跟马桶的边缘贴紧,使马桶内完全密封。如果密封不严,里面的气流就无法将粪便带走。 在抽气马桶内大小便是分开收集的。马桶和一个塑料套相连,大小便后要快速关闭橡皮阀,使大便被气流导入不透气的橡皮口袋里,然后进入特制垃圾箱;尿被导入尿液储箱。 航天员在太空拉大便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要将肛

门对准中央孔把大便拉出来,否则大便就可能从马桶中飘出来,在舱内到处乱飞,成为一场灾难。通过训练,航天员一定要记住自己屁股与马桶座部的相对位置。

美国航天飞机的航天员大小便时用一条束带将人和便盆固定紧,用特殊的装置把大小便收集起来。如果大小便装置发生故障时,可以用备用的大小便收集袋。美航天飞机第12次飞行时,由于航天飞机上卫生间小便装置出口处结上了冰,堵住了厕所,所以机上的6名(5男1女)航天员为此几乎陷入困境。经请示地面指挥系统决定,除1名女航天员可以继续使用原厕所外,其它5人一律使用备用的大小便收集袋进行大小便。这给航天员生活带来极大的不方便。他们最担心的是怕把大小便弄到空间,因而处处小心翼翼。此事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现在,航天飞机已有新型马桶了。其下方有一个圆筒,在航天员使用厕所前马桶内就自动放置一个装大便的塑料袋。用完厕所后塑料袋自动密封好,并有一个带杠杆的活塞将塑料袋推到圆筒的底部。同时又自动更换上新的塑料袋,以备下一次使用。当圆筒装满大便袋后,自动换上新的圆筒。圆筒上有密封装置,臭气不能发散出来,因此更卫生和适用。

个人卫生———麻烦

刷牙美国人最初是用一种特殊胶姆糖经过在嘴内充分咀嚼来代替刷牙的,苏联的航天员则是用手裹着毛巾在口腔内按摩擦洗来代替刷牙。这两种方法很简单,但口腔中的细菌不易清除。后来,专家们要

求航天员们使用电泳牙刷和特别牙膏刷牙。但直到发明了用密封式吸水法处理水的方式后,才使航天员有了较彻底清洁牙齿和口腔的可能。 每个航天员有一个装有牙刷、指甲刀、肥皂和除臭剂等各种卫生用品的卫生包。航天员使用特制的漱口杯,刷牙后的废水和泡沫要吐到卫生纸或毛巾上。航天员刮胡子也不是一件乐事,因为刮下来的胡碴要飞起来的,一旦不慎胡碴落在空间中则很难清理。所以,他们使用一种密封式刮胡刀,它通过一条密封管同吸尘器联起来,吸尘器能把胡碴吸进废物处理箱中。 洗澡航天员平时洗脸是用湿毛巾擦洗,所以只有当洗澡时他们才能彻底洗。在美国的“天空实验室”、苏俄的和平号空间站都有“洗澡间”。它是一个大的圆形淋浴筒,航天员进入筒内,用手持喷头喷淋。筒底有吸水孔,通过吸水孔可以将水从淋浴筒吸走,否则水液会充满整个的淋浴筒。在淋浴前,必须先把脚用限制带固定在地板上,否则在淋浴中身体会滚翻,甚至头朝下脚朝上。同时还应将淋浴筒的盖子盖好,不要让水喷洒到淋浴筒外。不过,由于洗澡设备体积太大,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上没有安装,所以航天员通常是用湿毛巾擦澡,并用一种不必用清水冲洗的洗发液。清洁由于航天器座舱内的残渣、尘埃不会自动下落,而是到处乱飞、漂浮,所以打扫卫生时除用吸尘器外,还得用湿布擦拭舱内器壁和物体上的灰尘。如果遇上水珠、胡碴、饭碴、甚至粪便等垃圾不慎飞入舱内空间,就得大清理。这时航天员要戴上口罩、手套,穿上罩衣,用吸尘器吸,用湿布擦,才能把这些垃圾除掉。

运动在太空生活中航天员最喜欢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不仅能消

遣,而且可使全身的肌肉有收缩运动的机会以保持体力。他们在跑台上跑步,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臂力,骑自行车功率计进行“越野”赛。航天员还喜欢穿上被称为“企鹅服”的服装,它能使你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只要动一下就得用劲,从而达到锻炼肌肉的目的。

航天飞行时的一次日落日出,昼夜周期长短不一,因为它和飞船绕地球飞行的轨道高低相关。神舟系列飞船在太空飞行过程中约90分钟一个昼夜周期,最长的黑夜仅仅是37分钟。因此航天员的作息时间表不能像在地面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样制定,而只能依据人的生物节律和飞行任务需要统筹安排。根据飞行程序,24小时双人乘组的航天员可以每人轮换睡眠6--7小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医学工程学科与航天飞行训练仿真技术方向学术带头人陈善广说,我们专门给航天员提供了一个睡袋,人就睡在睡袋里面,不过睡袋是挂在轨道舱的舱壁上。“神五”时,航天员的任务比较多比较重,杨利伟只睡了个把小时。但是“神六”不一样了,我们在地面进行过试验,把他们的作息时间进行了科学的安排,操作任务的间隙安排他们进行必要的休息,一天至少要睡六七个小时。睡觉时,航天员一定要将手臂放进睡袋里,把双手束在胸前,以免无意中碰到仪器设备的开关。同时由于在失重的环境中,睡眠中的人会有四肢脱离躯干的感觉。一名前苏联的宇航员就曾在朦胧中把自己放在睡袋外的手臂,当成向自己漂来的“怪物”,吓出一身冷汗。

以上点点滴滴,就能知道宇航员在太空是怎样生活的。

篇四:宇航员的太空生活

宇航员的太空生活

现在已进入航天时代。数十年来,有许多航天员都在太空生活过,有的甚至生活了一年多。那么,宇航员的太空生活与在地球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

航天器都在离地面三百至四百公里的高空飞行,那里环境十分恶劣,使人们无法生存。一是在太空中没有空气,几乎是真空;二是气压为零;三是人向着太阳与背着太阳的温度相差300多摄氏度;四是宇宙射线对宇航员有伤害。所以就需要一个良好的人造环境,拥有这一切的便是航天器了,比如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如果航天器的螺丝松了,宇航员就要走出航天器去维修,而这一切必需要有一件航天服。一件航天服的技术要求非常高,而且价格昂贵,要几千万人民币。

宇航员在太空里是没有重量的,容易飘浮在航天器中没有了方向感,上下左右分不清,时时刻刻有一种倒立的感觉。稍不留神,人就会飘浮起来,而且飘浮起来很容易碰撞,所以在现代的航天器里装了许多固定的装置。

宇航员在航天器里生活十分舒适。航天器里保持有一个大气压,有新鲜的空气,有 舒适的温度和湿度,还有充足的食物与水,把宇航员的排泄物利用起来的 净化装置。宇航员的食物丰富,食物大部分都是用罐头包装的;吃罐头要注意吃法,饮料现在罐头上开一个小洞,再用吸管吸,咀嚼的食物时必须闭嘴嚼着,不然食物就会从嘴里飘出来。宇航员在航天器里睡觉时,必须用睡袋固定,但睡姿可随意。

在航天器里洗个澡很不容易,宇航员洗澡是用喷水器,喷水器喷出含有水分的水气,然后在搓洗。看来,宇航员在航天器里生活也有许多不容易的地方呀!

航天器90分钟绕地球一周,每天就可以绕地球16圈,宇航员在航天器里便可以看到16次日出日落。他们每绕地球一周,就能经历45分钟的白天与黑夜。在白天,宇航员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海洋,翠绿的森林田野,模模糊糊可以看到城市的高楼大厦,白皑皑的雪山和黄色的沙漠,五大洲的轮廓。在夜晚,周围使一片漆黑,群星闪耀,看到夜晚下的星星闪点。

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是科技成果,积累了丰富的航天经验,但是这些事业也是有风险的。在1970年,前苏联的三名宇航员从空间站返回时遇难;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不久爆炸,七名宇航员壮烈牺牲;2003年2月1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地球途中,因解体造成七名宇航员壮烈牺牲。这些人的名字将永远留在航天史上!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