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范进中举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52:11 初中作文
篇一:《范进中举》读后感
范进中举》读后感
这周我学了《范进中举》,前几次读的时候觉得烦琐得很,但读的次数多了,才体会到吴敬梓的用心。
范进在中举之后就疯了,口中还不时地说着:“噫,好了,我中了……好了,我中了”。他独自跑到一个破庙中,在路上又摔了一交,沾了一身黄泥,甚至都把头发摔散了,蓬头垢面的。然而这时也不忘说:“好了,我中了”从这一点看来,他又是那么可悲,可悲的不是那让人不堪入目的外表,而是他早就失去了的灵魂。他只不过是那个时代中众多科考文人的一个,而他也很具代表性,那时的人们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放在了通过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上。科举考试,的确束缚了人的思想,也包括人的灵魂和自由,但为了自己的幸福人生,他们不得不去十年寒窗来换取后半生的荣华富贵。那么我们现在呢?在审视过去那个时代的死板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现在的教育和那时候没有什么区别呢?是的,虽说我们现在的个性可以张扬,但是我们又拥有多少自由呢?每天9门课程,学得人头大,更可怜的是,每天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竟然成了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求……
其实现在仔细想想,如果我们是范进,说不定会比他还疯的厉害,因为他的毅力是许多人所无法做到的,花费整整34年的时间去学习,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办到。
换个角度来看看吧,范进的老丈人,就是文中的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后所表现出来的差别,让人判若两人,简直不敢相信,他那势力、虚伪的性格也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是典型的市井小民的形象。他的变化其实也不足为奇,因为直到现在,我们这个所谓的文明社会,这样的现象又何足为奇呢?
篇二:范进中举续写
范进中举续写
胡屠户拿着银两笑眯眯的去了,张乡绅也刚去不多久,范进即想:“张老爷与我同出于桑梓,今日我高中,待我于不薄,而今赠予我空房一所,盛情难却,料我年近花甲,妻子老母随我未曾享过薄福,不如带娘子老母暂住其内,他日必定报答。”便将其想法说与老太太跟妻子,其妻木讷,不敢妄下定论,其母也反思不能定,怕有闪失,无奈之际,范进又去找来胡老丈人,寻其办法。范进刚踏进门槛,闻声胡屠夫战兢而出,范进瞥一眼屋内,见床上枕边底下,半锭银子露出,范进不做声,胡屠夫做镇定状,双袖一掳脸上汗滴,双手交叉于胸前,笑脸相逢,“姑爷何事远道而来?”范进将其想法讲于老丈人,胡屠夫听后一喜,进而说道:“此法甚好,因你相与了张老爷,日后若要登官发财,张老爷举荐,姑爷必能顺风顺水,若姑爷与其为邻,增进交往,日后更为方便。”范进觉之有理,向老丈人作揖道别,胡屠户忙跟上前点头哈腰道:“姑老爷一路好走。”范进随后回家中,吩咐妻子收拾家当,翌日便携家人前往东门大街。远处,张乡绅正携家丁伴道而行,见范进走来,迎上前去,打躬以示恭敬,说道:“世先生远道而来,不曾远迎,失敬失敬。”范进一个跟上前,双手托住张乡绅,说道:“先生仁义,小生惭愧,因寒舍实在破旧,母亲老已,且家中穷困,家人无饱食,吾心不忍,先生好心,肯接纳我与家人,万分感谢,若使老母能安享晚年,他日必报大恩。”张乡绅紧握范进的双手,说道:“世先生何出此言,你我如此年谊,若兄弟,先生处境困难,
吾等必当尽力协助,无需多谢。”范进泪涕聚下,感动不已,两人搀扶前行。
第三日清晨,阳光甚好,院内枇杷树,亭亭如盖也,范进与家人正闲庭信步,赏花戏鸟,张乡绅缓缓行来,范进赶忙迎来,作躬道:“张老爷早。”张乡绅回敬范进:“世先生与家人安住还好否?”“好,好,”范进回道:“母亲妻子居住于此,衣食无忧,安享天伦之乐,甚是感激。“这样甚好,”我恐招待不周,使贤弟心有委屈,我内心也不得安宁!“老爷心胸仁厚,处处关照我和家人,自然无”
所怨言,只唯恐大恩不能全报,若老爷有事需要我帮忙,我必当尽力为之。“贤弟此言差矣,我今日之来,确有一事望与世先生商”
量”“哦,张老爷有何事?”“贤弟即已中举人,我认为何不更上一层?赴明年殿试,一展雄才,若被当今圣上赏识,更是前途无量啊。“老”爷所述我近日也在思索,但觉似已江郎才尽,此次举人,怕也只是侥幸登临,殿试一说,恐心余而力所不足啊!”张乡绅摇头叹道:“我与世先生有缘,隐约感觉先生前途未尽,不妨一试,即使不中,也可使余生无悔啊!”范进思之,觉之有理,便应允第二年赴京赶考,翌日,便见范进于屋内整日读书,废寝忘食,甚是勤奋。
第二年秋,范进正与家人于屋内品午斋,突然听到屋外一片声的锣响,鞭炮声刺耳,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突然范进哐当一声,手中的碗掉地上碎了,手哆嗦不能停,口中念念道:“中了中了!噫!我中了!”又往前走几步“中了中了!噫!我中了!”,一下子扑到在地上,闷头不醒,老太太慌了,不
知怎法,赶紧去请张老太爷,张乡绅听后,先是一喜,接着又焦虑起来,“吾闻范先生去年亦是此番,后因胡老一巴掌惊醒,吾觉此法可行,不妨请来胡老丈人再行此事,若是奏效不是甚好。”老太太也没有办法,只得委托媳妇请来亲家,胡屠夫正和众人博戏,忽闻女儿赶来,述以此事,不禁喜忧参半,之前就已经打了“天上的星宿”,这要是再得罪了进士老爷,这恐怕阎王爷也不得饶恕自己,一边向众人说道:“想我这女婿定是文曲星转世,当年我就觉得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我这女儿是嫁对人咯。”一边招呼着女儿赶紧匆匆往张府赶。
范进还是一个劲的疯言疯语,家人和张老爷都站在一边无计可施,胡屠夫见状,心中又惧了三分,手哆嗦了一下,还是装出平时凶恶的模样,晃了晃衣袖,大生喝道:“你这呔,你中了什么?”随后一个巴掌扇了过去,范进被扇倒在地,任然疯言不止,接着一个又一个……依然不醒。家人跪在在一旁哭泣,胡屠户也慌了:“贤胥你快醒醒,快醒醒啊……”
篇三: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第一课时 常识、感受、情节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范进中举》。作者是吴敬梓,他是安徽人。在他的一生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表现在生活和思想上。生活上,他从富裕转入到贫困,这就和鲁迅先生一样了,家道中道,自然更能体会到世态炎凉。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变化,前期他和所有读书人一样,热衷于功名利禄,想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生大半的时间也消磨在科举考试中了,由于他接触到的都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所以对这些人热衷功名的利欲熏心的丑恶嘴脸是刻骨铭心,有深刻的体察。晚年由于自己家道中落的原因,也由于屡次不能中举的原因,使他丧失了通过科举求取功名的信心。个人的失败,使人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使他转变为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也开始憎恶士人们醉心于科考,热衷功名的习俗。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写成一部小说,就是《儒林外史》,成为了我国清代著名的四大讽刺小说之一。他用的讽刺的手法,对儒士们的丑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贯穿于此书核心的就是反对科举,反对封建礼教,讽刺了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这这些内容来看,这本书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读这本书或者这篇文章,你没有一点枯躁的感觉,因为它是用讽刺手法写成的,很多地方引人发笑,令人捧腹,同学们在学完课文后可以去看一看小说。
师:刚才谈到吴敬梓,谈到了《儒林外史》的内容,这就涉及到了科举考试。老师还得跟大家讲讲科举考试是怎么回事。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从汉朝开始产生,后来兴盛于隋、唐,到了明、清之际,因为写作要求“八股文”,从而成为了禁锢士人思想的工具,成为了奴役士人思想的工具。但是相较以前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它是有很大进步的,在以前主要有三种选拔人才的制度,第一是世袭制,这不存在选拔的问题,只要老子是高官,子子孙孙就可以沿袭这个官位爵位,这是一种很末落的制度,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就是这样的。后来就有了举荐的制度,既推荐人才,可以举荐别人,如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当然只要有才,也可以自荐,如毛遂。第三种是上级发现人才,韩愈写的《马说》就是希望上级统治者用慧眼去发现人才。科举制度相对于以前的三种方式不能不说一个巨大的进步,给普天下有才能的人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只不过到明清之际,写作要求写八股文,才成为人们思想的禁锢,引起大家的不满,科举制度成为了统治者奴役读书人思想的一种工具。那么科举制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
师:老师先来讲讲他的形式。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初步阶段,有三种形式。第一是童试。一个读书人从开始参加考试就叫“童生”,考取后身份变为“生员”。第二是岁试,具备了生员的资格后,在县里的督学处考试,每年考一次,如果录取后,就可以称为秀才了。第三是科试,只有成为秀才才有资格考,考了干什么呢?考上了就能代表县里到省里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了。我们学的这篇文章的开头正是范进参加岁试取得了秀才的功名,而且这一年岁试与科试是同一年举行,是合并在一起的,他是秀才的第一名,自然就理所当然地可以代表县里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了。
师:那么正式的科举考试又是怎么回事呢?第一个就是乡试。由省里组织,每三年考一次,在秋季举行,又叫秋闱或大比。这是一次很重要的考试,考上了的,如果考中,就叫中举,中举后就获得了做官的资格,就可以做县太爷了。本文中的“范进中举”就是指他获得了做官的资格,这才真正叫进入了仕途。如果还继续考就是会试,在京城由吏部主持的考试,是在乡试后的第二天的春天举行,所以又叫春闱,只有举人才有资格来考,考取后就可以叫“贡生”,但是要通过复试。考到这一步就很不简单了。第三就是殿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来考的人必然是贡生,如果考取就可以称为“进士”了。殿试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有这些专属的名称。
师:刚才跟大家介绍的是科举考试的形式。那么考什么内容呢?怎么考呢?首先是说内容。考的就是“五经”,即孔子编辑整理的五本书《诗》、《书》、《礼》、《易》、《春秋》,题目就出自其中,主要是代圣人立言,揣摩圣人的意思。再讲一讲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形式。要求写的是一篇作文,有时会附有对对子。写的作文有严格的规定,规定这篇文章只能写四段,而且整篇字数限制,不能多也不能少。作文四段的要求是“引、议、联、结”。
生:老师,这不是像我们写读后感的结构吗?
师:差不多。但是它还有其它要求,比如字数要固定,而且只能写四段,写作手法也要求每段必须用排比、对偶的手法。你们看麻不麻烦?我跟同学们讲了这些,最后我们还得从中明白几点启示。第一、通过这个考试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要登上仕途之路是十分艰难的,有两场考试都要三年才考一次,错过了,就要等三年,因此古代有很多考生都是一生在考,考得白了头发,白发胡子还在考。第二,科举制度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也是一个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也是读书人的最高向往,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社会风气就促使读书人不得不一生汲汲以求,也就出了祖孙同在一个考场内的现象。第三,老师觉得在明清之际能考上的人不一定是有真才实学的,因为当时的人们只是一门心思扑在八股文上,有句诗云:“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说的是什么意思,“汉”就是指汉代的文章,“唐”指唐代的诗歌,这些都好,但都不如当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既然这样,一个人是不是有真才实学还得打个疑问号。很多有真才实学的反倒考不上,如蒲松龄就是这样,考了一辈子,心灰意冷了,最后只好退出,写小说去了,没想到写一本《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
师:这是老师跟大家介绍的一些常识,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课文浏览一遍。看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读书,思考。)
师:咱们先简单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谁先来?
生:我看到一个地方比较好笑,范进的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说他是“尖子猴腮”,可他中举就说他有“体面的相貌”。
师:这个对比你看出什么呢?
生:我看出胡屠户很虚伪。
师:嗯,很好。谁再来说?
生:书上162面,最后一句“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胡屠户在他中举前后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前是又是讽刺又是辱骂,中举后范进身份不同了,胡屠户就开始低声下气地对当初的拖油瓶,说明他是一个很势利的人。
师:你体会得很准确,屠户确实是一个势利小人。
生:我读到第164面“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后来范进不要把银子了,他“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个地方好笑。 师:从这里你看出什么呢?
生:很势利,眼睛里只有金钱。
师:很市侩。
生:我觉得全文结尾的一句写得好,“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这里看出他嫌贫爱富。
师:是的。看来同学们对胡屠户这个人是很有兴趣的,那咱们在接下来的课中去讨论这个人物,今天我们就不谈了。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就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来说,用一句话怎么概括?
生:范进中举前后。
师:从描写的时间上看是这样的。但是感觉到没有把情节说出来。有不同意见吗? 生:范进中举后发疯了。
师:可以,就依你的。(板书:范进因中举而发疯)好,我们接着来把本文的情节理一下。
(接下来,师生一起讨论,形成了下面的板书)
①范进中了秀才,丈人胡屠户来道贺。(背景)
②范进想参加乡试,找胡屠户借盘缠,反被辱骂,仍瞒着丈人去参考。(开端) ③发榜之日,范进奉母命到集上卖鸡买米。(发展)
④范进见报,先昏倒,后发疯,后来被胡屠户打醒。(高潮)
⑤范进回家,张乡绅来访,赠房赠银。(结局)
师:以上就是本文的基本情节,这就为我们明天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今天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把课文再看一遍,把自己认为好笑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思考一个问题——范进为什么会发疯。下课!
第二课时 范进发疯原因探析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范进中举后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描写表现的集中在哪里?我们一齐来读一下。
(生齐读第5自然段描写范进因中举而疯的段落。)
师:范进中举后怎样了?
生:疯了。
师:是的,先昏倒后发疯,疯得到处跑。(板书:发疯)大家想一想,范进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生:范进考了34年,现在突然之间中举了,个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他太开心了,就疯了。
师:这个变化来得太突然,他的心理承受不了。还有其它原因吗?
生:第2段里写范进想参加乡试找胡屠户去借钱,但是却被他骂得狗血喷头,他已经对自己考不考得上完全失去了信心,对考试其实也没抱什么希望,只是想去试一试,没想到真的中了。
师:你的意思是范进是因为意外而发疯。还有其它观点吗?
生:我觉得他考了34年,而且一只在钻研八股文,已经就快疯了,现在中了举,受到了新的刺激,一刺激心里难以承受,所以疯了。中举是他疯的一个导火索。 师:是不是钻研八股文就一定快疯了呢?这个还要讨论。
生:他突然中举,心脏受不了疯了。(生笑)
师:大家的发现很有意思。总起来看,还是因为中举“欢喜”而疯的。什么会导致他这样“欢喜”呢?我们且来对范进这个人的分析一下。谁来说一说他的经历。
生:他20多岁参加科举考试,考到30多年,考了20多次,考到54岁才中举。
师:从这个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科举之路是饱受艰难的。那他的家庭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生:不太好。
师:“不太好”吗?
生:很不好。
师:不是用一些词来形容吧。
生:家徒四壁。
师:这个词用得好。你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他的房子不好,张乡绅才赠给他房子。还有发榜那天,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他还奉母命到街上去卖鸡买米回家。
师:证据找得好。确实是极为贫寒,这都是科举考试导致的啊,范进是别无长技,只会读书考试,这是古代读书人的悲哀啊。除了读书连养活自己的办法都没有。那范进这些年人忍受的又是什么呢?
生:是邻居和丈人对他的轻视。
生:还有胡屠户骂他时他都“唯唯连声,不敢回口”,说明大家瞧不起他。 师:连丈人都瞧不起他,更何况其它人啊。他可以说是饱受屈辱,饱受欺凌。范进就是这样一个人。但是随着中举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生:以前的贫穷、屈辱都将不复存在。
师:对古代的士人们来说,一旦中举这些都将成为过去,个人的命运将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所以别无长技的读书人们当然会拼命地去挤科举这条路了。同学们再想一想,在明清时代,像范进这样因中举而疯的人多吗?
生:多。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到文中想出办法治范进疯病的人是来报喜的报录人。
师:这怎么就说明“多”呢?
生:因为他说范进是因为痰迷了心窍,他能想出办法来,说明他们对付这样的事是很有方法的。
篇四:初中记叙文写作系列训练:中考作文指导(一)
初中记叙文写作系列训练:中考作文指导(一)
知识例话
命题作文,第一关是审题。
审题,即审清题意,弄明白题目要求自己写什么。那么,中考作文究竟会考哪些题型的记叙文呢?
一、定题作文
即给了完整的题目。
从题目构成上看,主要有四种形式。
1.以单个词语为题
如《微笑》、《书包》、《温暖》、《对手》。此时首先应推敲这个词语的含义,然后要通过联想扩展题目,补上限制或修饰成,分,使内容具体化,明朗化。
《微笑》可以扩展为“谁为什么事而微笑”。那么就可以写老师为我的进步而微笑,父母为我的懂事而微笑,我和好友因会心而微笑,等等。用于微笑的材料,不能太过轰动,比如我班同学连续拼搏终于勇夺全校初中部足球联赛冠军,这时班主任若只是“微笑”,那就不妥了。
《书包》可以扩展为“谁送谁书包”(如捐资助学),“谁丢失了书包”,“书包里装了什么”(如负担重,份量惊人),“谁的书包最美”(如批判攀比摆阔风,又如三代人不同的书包)等等。
《温暖》可以扩展为“谁从哪一方面给了谁温暖”。限定了哪一方面,易于下笔。 《对手》可以扩展为“谁和谁在哪些方面(或哪一方面)是对手”。
2.以短语为题
如偏正短语《放学路上》、《三人之间》、《家中的新鲜事》、《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并列短语《他和她》、《他俩和她俩》;等等。对这类题目要逐词审清,明确限制,确定重点。
《放学路上》,就是写放学路上发生的事,不能写校门内,也不能写家门内,一般情况下不宜写和家不在一个方向的路上,但回家的路可以不止一条,送别人到他的家的路上也可以写。
《三人之间》,要明确是写三个人之间发生的事,如他俩恼了,我给他们和好,又如三个人比赛进步,或一个突然有困难了,另两个去帮他。
《家中的新鲜事》,必须是“家中”,关键是“新鲜”。
《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关键是“与众不同”,要选好事例讲明这个“与众不同”。 《他和她》可以写成师生,《他俩和她俩》也可以从忘年交、长辈与晚辈角度考虑。
3.以句子为题
如《兴趣使我们成为好友》、《我家今年喜事多》、《这件事教育了我》等等。这就更要摸清句子内涵,把握住所有条件。
《兴趣使我们成为好友》,①要求写“兴趣”,即业余爱好之类,当然“钻难题”也可以算一个;②“我们”,不止一个人,以写“我与他”两个人为好,如果写成“他与她”,那就不是“我们”了;③“成为”,说明先前不是好友,是共同的兴趣做了媒介;④“好友”,不是一般的朋友。总之,:要写出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使我和他从不认识(或一般同学)变成了好朋友的过程。
《我家今年喜事多》,关键是个“多”,要写出我家今年不少于三件喜事。
二、半命题作文
即给了一半题目,另一半由考生自行补上。如《我终于尝到了——的滋味》、《面对——(人)——(心理)的目光》等。
首先应该弄清横线上可以填什么,然后把所想到的能够填上去的词语都列出来,再选择一个最有把握写出色的。
《我终于尝到了——的滋味》可以填胜利、成功、失败、自豪、被冤枉、挨批评、受表扬、被父母理解、培养毅力等等。
这个题目有一个重要的地方是“终于”,它意味着两种情况:①我一直向这方面追求,终于成功,如《我终于尝到了作品发表的滋味》;②我一直以为自己不会这样,没想到竟然如此,如《我终于尝到了被歧视的滋味》。
《面对————的目光》,前一格可以填老师、家长、同学、好友,后一格可以填鼓励、责难、惊讶、疑惑等等。这道题目,要注意“面对”一词,必须写出我在对方面前先做了什么,后来又怎么样。
三、供材料作文
1.续写与补写
①给出首句
如以“这事,我一想起来就脸红”为第一句,自拟标题,接着往下写。
这道题目,首先明确:写一件事。其次,由首句可知:用第一人称,用倒叙。再次:这是一件使我脸红的事。注意,是“脸红”,所以性质严重的坏事如偷窃之类,似不应仅脸红了
之;还有,“一想起来就脸红”,事太小了也不行,如某次上课答错了一个问题,事情就嫌太轻。
②给出末句
如文章最后一句是“他和他在大伙的掌声中,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自拟标题,写出全文。
此题一般是写他俩有矛盾,之后在大家帮助下和好。如写成他俩原来就是好友,后来才闹翻了就更好。
③给出首尾
比如1998年高考小作文题,开头是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结尾是小乐穿了一双干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要求补出中间部分。详见例文评析部分。
④续写故事
如课文的续写。
总之,这类题目都要弄清材料给出了哪些条件,要求我们在哪些地方受限制,哪些地方可以发挥。比如,课文续写,人物的性格不能改动,人物的行动要符合逻辑,要在前面的课文中有依据。详见后例。
2.改写
如给出一首小诗,要求改写成记叙文。这就必须先读懂诗意,再看诗句中提供了哪些材料非写入文中不可,又有哪些地(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缩写范进中举作文)方可以发挥想象。详见后例。
3.扩写与缩写
扩写是给出一个故事梗概,要求写成一篇生动详实的文章,缩写是给出一篇较长的文章,要求写出其梗概。扩写题例见“台阶训练”,缩写题型近年较少见,就不举例了。扩写时注意事项和续写、改写大致相同,要在原作的基础上丰富其细节,使人物个性特点鲜明。缩写则要注意原作中哪些要压缩,哪些要保留,哪些要删掉,不能把这些摘错了。一般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要保留,大量的描写可压缩为叙述,不重要的细节可以删去。
审题到这里还没有讲完。上面我们把常见的各类题型一一作了介绍,下面先看“例文评析”,再做“台阶训练”,这里,我们有意识地将供材料作文相对集中地放在一起。 口例文评析
一、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要求:①根据所提供的开头和结尾,补写中间的内容。
②补写部分要与所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得上。
③补写200字左右。
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小乐回到家,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千千净净地晾在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 小乐穿着一双千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
审题概说:本题要写的是——另一只鞋必须洗净。由谁来洗?没说。一般来说,写小乐自己洗,能使他受一次锻炼,思想意义较健康。但是,如果处理得很简单,让小乐头脑一转,立刻明白这是妈妈在考验我,抓起鞋就洗,文章就太“大路货”,不能写出高水平来了。 有位大学教授在报上撰文指责该小作文的答卷想象力很差,并举美国小学生捡到一个蛋,孵出一看原来是里根总统一文为例说明想象力的重要。此论十分荒谬。本题不是凭空发挥想象力的题目,而是有限制的创造力“飞行”,如果写成里根总统或外星人来帮小乐洗鞋,如此离奇等于自毁前程。
“咦?妈妈,您怎么还剩一只鞋没有洗?”小乐不满地冲妈妈喊着。妈妈摸了摸,卜乐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希望这只没洗的鞋在你穿上的时候会和那只一样干净。”妈妈的目光很慈祥,小乐分明读出了妈妈对自己的鼓励。是啊!自己这么大了,还要妈妈洗鞋子,难道自己真的千不好吗?小乐鼓励着自己,拎着脏鞋进了水房。他挽起袖子,认真地刷起了鞋。看着在水的冲洗下渐渐露出“真面目”的鞋子,小乐心里别提多高兴啦!妈妈的眼中满是欣慰。小乐把两只一样干净的鞋晒在门口。不久,鞋干了。
本文开头小乐发问,正是妈妈所等待的,因此妈妈因势利导作了教育。小乐的心理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他的行为的依据。文中两处写妈妈的目光,前后呼应,以无声胜有声。本文不足是稍有些单调。
“妈,你把一只鞋忘了洗了。”“小乐,那是留给你洗的。”“啊?我洗?哼!大丈夫当扫平天下?,岂在一鞋?”“哎呀,又摆男子汉架子了。那我问你,一鞋不洗何以扫天下?连起码的生活能力都没有,将来怎么走向社会?怎么千一番事业?”“大丈夫能屈能伸,这一回就听你的。不过,我可是初来乍到头一回,你可得教我。”“我早就为你想好了。瞧,照着这只鞋认真洗。已一切准备就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请吧!”“想得真周到啊!小乐在此谢谢妈妈了!”于是,洗鞋,晾干……第二天一早,小乐穿着一双千千净净的鞋子上学去了。
本文以对话描写为主,笔法与众不同,很高明。母子对话诙谐而有情趣,人物面目如在眼前。
“一定是妈妈忘了”,小乐暗自忖度,“等妈回来再说吧!”“啪”一声,小乐打开电视机,还没看清画面,妹妹就像一阵旋风卷了进来,眨眼间电视节目换成了“大风车”。那“金龟子”还在傻乎乎地教小朋友洗手帕,还念叼着什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妹妹咚咚咚地冲出去,又咚咚咚地冲回来,端着小盆跟着电视里学,又搓又揉。小乐觉得两边的脸颊似被人重重掴了几下,两条腿不由自主地向洗衣间移去。
洗衣间的唰唰声与房间里的擦擦声相“应”成趣。
本文构思新巧,用妹妹的举动来教育小乐,与众不同;结局别致,两种洗东西的声音相“应”成趣,使文章生动活泼。小乐回到家,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
“咦?”小乐拎起那只沾满了泥的鞋,冲进家门,“妈——”小乐没有听到妈妈答应。“这就奇怪了,妈妈星期天从来都不上班,今天去哪儿了?”小乐心里纳闷儿,“莫非,嘿嘿,考验我?我露一手吓你。”小乐的嘴角翘起一丝调皮的笑意。
水盆一只,洗衣粉一袋,鞋刷一把,一切准备就绪,小乐拍了拍脏鞋,“唉呀,老弟,今几个是刘邦见项羽——不得已啊,您就忍着点儿吧。”说完水光刷影,泡沫四飞,不消五分钟,鞋子便白得像新的。小乐正得意,楼上阳台上探出一个人头来,“小乐,有刘邦晒鞋的谚语吗?”小乐笑了起来。中午太阳很好,
鞋干了。
本文的构思乍一看很简单,就是小乐一个人自己想通了在洗鞋,实际上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是语言特别生动,自编谚语,诙谐风趣;一是构思巧妙,原来妈妈躲在楼上阳台上暗中观察呢。
二、续写《范进中举》
且说这日,范进站在门口送别张乡绅,只听得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张乡绅刚坐上轿子,两匹马飞奔过来。不一会儿,就有人站在了范进面前,那人道:“范进何在?”张乡绅听了,从轿子里钻了出来。范进见人问自己,正准备回话,张乡绅道:“你是何方人士,胆敢侮辱范老爷?见了老爷为何不下跪?”那人见张乡绅的衣着就知道他是个老爷,便道:“老爷不知,这厮并不曾中,中的是另一叫范进的年青人,在下把这厮认成了范老爷,如今是奉命取回报帖的。”此时,范进目瞪口呆。恰好胡屠户拿着女儿给的几锭细银,笑眯眯地走了出来,听见自己的女婿并未曾中,便把银子揣在怀里。范进上前跪拜了张乡绅。张乡绅道:“你这厮,多年来未曾中个相公,如今中了个相公就想吃天鹅肉做起老爷来。我听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你可怜,舍与你的,你却痴心想做起老爷来。你这厮啊……出了名的没有用的人。本县令的贵房是贺范先生的,还有那银子,一并还于本县令。”范进像从梦中惊醒一样,忙跑进屋里。胡屠户见此状,趁机溜了。范进抱出刚才张乡绅送的那些银子。张乡绅令管家查看。他一查,不得了,少了两锭。范进忙去问老太太,老太太说送与你丈人了。他急忙奔到门外,没见着丈人。猜想他是溜了,便道:“老爷,那两
篇五:范进中举读后感
数载寒窗 一朝成名
-------《范进中举》读后感
《儒林外史》一书为讽刺小说,它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而《范进中举》一文,读完后心中更像品了一杯香茗,各种滋味、感想涌上心头。同时心中也开出了一朵莲,一朵灵魂的莲;打开了一扇门,一扇人生的门。
我可怜范进,因为他是一个可悲之人。我悲哀他半生沉醉“神迷”于科举之路。他对科举之制的热衷,让他成为八股取士的歪道上被那些统治者铁蹄践踏的垫脚石,他是深受封建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的思想被禁锢,他的灵魂被束缚了。为搏取一场功名,耗费了自己的青春年华,青葱岁月——最美的光阴,为自己的人生套上了一块沉重的枷锁。数十载寒窗苦读,本以为自己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却不曾知自己其实一无所知,在“四书五经”中徘徊、停滞不前,所识尽在八股文的魔爪之中,真是叫人可悲可叹可哀! 同时,我对范进此人充满鄙夷,因为他是一个无用之人。我在想,若不是范进一举成名,中了举人,那么他接下来的日子将是怎样的悲惨凄相,度日如年。在赴考期间,家中满头青丝变白发的老母被饿的眼冒星花。他作为当时代表“荣誉”的读书人,不但生活贫困的不如胡屠户,甚至比不上那些“种田的”“挑粪的”平头百姓。从他在乡友邻里面前抬不起头,自己的老母妻子不提锦衣玉食,就连温饱也不成,可见此人之无用。
在这一文中,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范进中举发疯后的种种丑态。当他听到邻里说他高中时,他并不相信,认为邻里在取笑玩弄他,可见他心灵的自卑。而当他见到那张实实在在并非幻觉的文书时,他深深的陷入了欢乐的泥沼,这对读书人来说的捷报深深地砸中了他的头脑,使得那颗卑切胆小、饱经世态折磨而老化的心受到沉重一击,便发了疯。这也更是体现了封建教育制度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深深迫害,使得他们对于功名到了渴不可耐的地步。
对此一文,我也发出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感慨。刚开始丈人对他冷眼相待,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贬得一文不值,在范进向他借盘缠时,胡屠户不仅一毛不拔,还以恶言相向,冷语相对;邻里对他也是冷眼旁观,在他家徒四壁之时麻木不仁、不闻不问,甚至连“一口冷饭”也不肯舍与他,可见人心难测,世态炎凉;而那张员外,原与那范进素不相识,对那个寒酸书生一脸鄙夷,认为自己家财万贯,而那范进则是个破落户,对他几十岁高龄与自己孙子辈的考生一起进考场冷嘲热讽??而在范进中举后,在胡屠户眼中,他马上变为了天上?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驳摹拔那恰保印跋质辣Α北湮恕跋托隼弦保印凹庾旌锶薄安蝗凰摹北湮恕捌访埠貌叛Ц摺?而那乡里相邻也从之前的漠不关心变为了为范进发疯之事奔波忙碌,为“范老爷”瞻前马后;那张老爷,从对范进这个寒酸的破落户的瞧不起到了攀亲带故,成了师出同门??表面是写中举后的飞黄腾达,实则是对科举之制使
阶级对立严重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从《范进中举》中我读到了被科举制度深深迫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哀吟,明白了在封建底层世态的炎凉,更懂得了数载寒窗一朝成名后的落寞,在心中更是种下了一颗悲凄的种子,开启了一扇人生的门。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