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古诗改写作文3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42:46 初中作文
篇一:改写《所见》500字
改写《所见》500字
夏日的黄昏,夕阳西下,天边一缕缕余光不再那么刺眼,柔和的它们美丽动人。红彤彤的太阳像小姑娘涨红的脸。天边一片片流云五彩斑斓,火红的、金黄的、银灰的,酷似仙女的绸缎。一缕缕余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闪一闪的,像洒上了一层碎金。
田野里,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稻穗儿乐弯了腰,一阵微风吹来,它们跳起了欢快的舞。田边的乡间小路上,小野花姹紫嫣红,红的、黄的、粉的……鲜艳无比。一棵棵大树枝繁叶茂,可以挡住烈日的折磨。一条条小河弯弯曲曲的,河水清澈见底,一群群小鱼活蹦乱跳,来回穿梭。炊烟袅袅,家家户户正在烧饭。
一阵清脆悦耳的歌声传来,原来是一个全身黑黝黝的,悠然自得的小牧童。他头戴一顶草帽,身穿一件红色的大衣,长着一双机灵的大眼睛。他骑在牛背上,沾了泥土的小脚丫随意地晃着。这头老黄牛哞哞地叫着,仿佛在给小牧童伴奏呢!一阵蝉鸣传入小牧童的耳朵,他的歌声戛然而止,轻轻地拉了拉僵绳,老黄牛停了下来,小牧童用他机灵的眼睛四处搜索,突然一只知了出现在他的视线里。小牧童惊喜地跳下牛背,准备去捉那只知了。诗人袁枚见到了这一幕幕有趣的情景,回到家中,他提起笔来,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古诗《所见》:
篇二:改写《所见》
改写《所见》
夏日的黄昏,夕阳西下,天边一缕缕余光不再那么刺眼,柔和的它们美丽动人。红彤彤的太阳像小姑娘涨红的脸。天边一片片流云五彩斑斓,火红的、金黄的、银灰的,酷似仙女的绸缎。一缕缕余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闪一闪的,像洒上了一层碎金。
田野里,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稻穗儿乐弯了腰,一阵微风吹来,它们跳起了欢快的舞。田边的乡间小路上,小野花姹紫嫣红,红的、黄的、粉的……鲜艳无比。一棵棵大树枝繁叶茂,可以挡住烈日的折磨。一条条小河弯弯曲曲的,河水清澈见底,一群群小鱼活蹦乱跳,来回穿梭。炊烟袅袅,家家户户正在烧饭。
一阵清脆悦耳的歌声传来,原来是一个全身黑黝黝的,悠然自得的小牧童。他头戴一顶草帽,身穿一件红色的大衣,长着一双机灵的大眼睛。他骑在牛背上,沾了泥土的小脚丫随意地晃着。这头老黄牛哞哞地叫着,仿佛在给小牧童伴奏呢!一阵蝉鸣传入小牧童的耳朵,他的歌声戛然而止,轻轻地拉了拉僵绳,老黄牛停了下来,小牧童用他机灵的眼睛四处搜索,突然一只知了出现在他的视线里。小牧童惊喜地跳下牛背,准备去捉那只知了。诗人袁枚见到了这一幕幕有趣的情景,回到家中,他提起笔来,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古诗《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改写《所见》
这是一个夏日的傍晚,火红的太阳已经慢慢向西边的群山滑落下去,只留下一段灿烂的彩霞在天空。大地在彩霞的映照下,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
“赤足走在窄窄的田梗上……”一阵清脆悠扬的歌声从树丛深处传来。歌声越来越近了,只见一个牧童骑着一头老黄牛,披着满身的金光走了过来。你瞧,他头戴金黄的斗笠,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圆嘟嘟的小脸蛋儿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可高兴了,或许是他今天把他的老黄牛带到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去吃草;或许是他看到了一个鸟窝,看到了新的生命即将诞生;又或许是他今天做了好事,得到了别人的夸奖。他斜坐在牛背上,一边高声地唱着欢快的歌,一边将一双小脚丫欢快地晃动着。那吃得肚饱滚圆的老黄牛悠闲地迈着稳重的步子往村子里走,似乎也沉浸在这美妙的景色中。
牧童正唱得高兴,一阵清脆的蝉鸣声从附近响起。啊!有蝉,你竟敢和我比赛唱歌,好你个不知厉害的家伙。他停止唱歌,侧耳仔细的倾听,然后伸头张望。突然,他的脸上浮起了笑容。他看见了那只蝉儿正在路边的柳枝上旁若无人地唱着呢。
牧童从牛背上一跃而下,快步走向那柳树。快到那柳树了,他又慢下步子,一边猫着身子,一边把头仰着,眼睛目不斜视地望着那蝉,好像只好一不看那蝉,那蝉就要飞似的。近了,近了,离蝉只有一步之遥。牧童屏息凝视,向前伸出双手,然后慢慢地合拢。但蝉还没有感受到危险的降临,仍然“知了知了”地展示着自己美妙的歌喉。突然,牧童迅速将双手向中间一合,说时迟,那时快,蝉“吱——”地一声,成了牧童的囊中之物。
牧童笑着,他回到那老黄牛的身边,纵身跃上牛背,踏上了回家的归途。 眼前的这一情景,刚好被路过的大诗人袁枚看见了。看着眼前的情景,他不禁诗兴大发,随口吟诵道: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捉知了
一个夏日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山脚下的林间小道。
这时从远处晃晃悠悠地走来了一头肥壮的大黄牛,牛背上坐着一个八、九岁的牧童。只见他浓眉大眼,头上戴着一个用柳枝编织成的小草帽,光着一双小脚丫。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一边挥舞着手里的柳条,驱赶着牛身上的苍蝇,一边高声唱着那熟悉的歌曲:“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嘹亮的歌声穿过大片大片的树林。树林中的蝉也一起使劲地鸣叫着,好像在和牧童比赛唱歌,你唱我叫,此起彼伏。忽然,牧童停止了唱歌,用手轻轻拉了一下牛角,牛便停下了脚步,转回头看着背上的牧童,好像在问:“小伙子,怎么不走了?有事吗?”。牧童“跐溜”一下滑下牛背,一溜烟地朝小路边的一棵树跑去。哦,原来在这棵树的枝头趴着一只乌黑发亮的蝉。牧童轻手轻脚的往树上爬去。这时蝉儿似乎觉察到了什么,也不唱了,并收紧羽翼,往高处爬了几步。牧童知道蝉的警惕性很高,于是也躲在一堆树叶后面,一动不动,连大气也不敢出。过了一会,蝉感觉并没有危险,终于放松了警惕,在枝头上张开燥热的翅膀,继续唱起了歌:“知——了!知——了!”牧童看到蝉不再注意四周的动静了,就小心翼翼地慢慢地靠近,他手疾眼快一把就抓住了正在鸣叫的蝉,蝉一边挣扎一边拼命的叫着。牧童滑下树来,把头上的柳条帽拿下来改编成了一个小篓,把蝉装了进去,然后敏捷地跳上黄牛的背,一边高声唱着歌,一边高高兴兴地往家里走去。
改写《所见》
一个夏日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山脚下的林间小道。
这时从远处晃晃悠悠地走来了一头肥壮的大黄牛,牛背上坐着一个八、九岁的牧童。只见他浓眉大眼,头上戴着一个用柳枝编织成的小草帽,光着一双小脚丫。牧童边走边唱,歌声嘹亮,响彻林间,给这个夏天增添了些许生机。
嘹亮的歌声穿过大片大片的树林,树林中的蝉也一起使劲地鸣叫着,好像在和牧童比赛唱歌,你唱我叫,此起彼伏。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只玩玩呢! 于是,牧童蹑手蹑脚转到大树后面,猛地伸出双手——他想从后面捂住那只蝉, “呲儿”的一声,狡猾的蝉儿打了个旋儿,飞走了,只剩下牧童在那儿失落地发呆。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改写《所见》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大地像个大蒸笼似的。这时,一个穿着红背心,头上扎着一根辫子的牧童,正赶着一只强壮的黄牛,慢悠悠地走向一条小河边吃草。
他坐在黄牛背上欢快地唱着牧歌,悠扬的歌声在森林上空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忽然,牧童停住了唱歌,坐在黄牛背上一动不动。原来,牧童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他想把那只蝉抓回去。于是,牧童慢慢把黄牛赶到河边吃草,他轻手轻脚地下了牛背。仔细一看,这只蝉的个头很大,牧童想:如果把这只蝉抓回去,和我的小伙伴比一下。特别是那个住在我隔壁家的王二,称自己什么"常胜将军",这次回去一定给他好看。可是这只蝉飞到了一棵很高的树上。牧童怎么够也抓不着,于是牧童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黄牛赶到树下,他慢慢爬上黄牛的背上踮起脚尖。突然,猛地一捂,终于抓到了那只蝉。
他连忙做了一个简单的小笼子,把那只蝉放在笼子咯,等黄牛吃完草,赶着黄牛唱着刚才没唱完的歌,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改写《所见》 炎炎夏日的一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万物都热得无精打采。当然,威名远扬的诗人袁枚也不例外。他心情十分烦躁,就连平时动听的蝉鸣声在他耳中也格外烦人。他实在忍不住了,便走到附近的树林里乘凉。
袁枚来到了树林里,忽然,袁枚听见身后有牛叫声,便立马转过身去看个究竟。只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牧童,戴着一顶斗笠,两腮红扑扑的,很可爱,他悠然自得地坐在温顺的老黄牛背上。嘴里还唱着歌,那歌声是那么动听、悦耳,连袁枚都如痴如醉。
这时,停在树上的蝉也不甘示弱,放声高歌起来。牧童这才意识到它的存在。只见他脑袋一转,眼睛一眨,眉毛一挑,一个鬼点子便诞生了。
牧童神不知鬼不觉地跨下牛背,蹑手蹑脚地牵着老黄牛来到了柳树下,袁枚笑了笑:原来他想抓蝉啊,这孩子真机灵!那孩子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蝉,弯腰从地上捡了一根树枝,对着蜘蛛网绞了又绞,心想:蝉啊蝉,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了。袁枚笑了,这孩子可真聪明啊,想到了这个既简单,又实用的办法。他站在牛背上,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那只蝉收入囊中了。他的嘴角顿时挂上了一丝透露着胜利喜悦的微笑。
看到这儿,袁枚诗兴大发,写下了名垂千古,朗朗上口的作品《所见》!
改写《所见》 一天黄昏,清朝大诗人袁枚批阅了一天的公文,觉得头昏眼花,于是想到郊外散散心。
他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口池塘前。突然,耳边传来一阵悦耳的歌声,循着这歌声,他看见了一个身穿红衣绿裤的小男孩坐在牛背上,牛儿拉着他正悠哉悠哉地往前走去,那动听的歌声正是小男孩传出来的。
忽然,小男孩似乎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停止了歌唱,飞身下了牛背,蹑手蹑脚地走到一颗柳树下,站住了,原来,他是要捉蝉呢!只见他眼睛直直地盯着树上的蝉,然后举起右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劲一扣,接着将头凑上去,把手指掀开一点缝,哈哈,他满脸笑容,看来他是捉住蝉了。随即,他折下蝉的一点翅膀,好不让它飞,然后捧着蝉,眉飞色舞地跃上牛背,牛儿又悠哉悠哉地地拉着小男孩往前走去。
袁枚见了此情此景,不禁哈哈大笑,他既感受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又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妙。他捋了捋胡子,随口吟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把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改写
一个炎热的夏天,我独自一人坐在墨香浓浓的书房里,感觉就像在一个大蒸笼里被闷着,热极了。于是,我甩着双袖,去不远的小树林里走一走,散一散身上的热气。
来到小树林,这儿的天气就像换了个季节似的,原本烈日当空,在这儿却树阴遍地;原本空气闷热,在这儿却凉爽无比??在这郁郁葱葱的小树林中,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畅。
走着走着,一首嘹亮的牧歌传入我的耳中,那歌声优雅婉转,在小树林中久久地回荡着,令我神清气爽。是谁在歌唱?我在心中默默地问着自己,于是加快了脚步。朝着歌声的源头走了一会儿,一个小牧童便映入我的眼帘。这小牧童可真悠闲自在,头上戴着精致的小草帽,草帽上插着一棵狗尾巴草,身上穿着一件打着补丁的粗布衣服,两只光着的小脚丫摇来晃去。最有趣的是,他还舒舒服服地倒卧在黄牛背上,真像个小张果老!突然,那个牧童拍拍老黄牛的背,那老黄牛听话地站立在那儿。小牧童也停止了歌声,屏住呼吸,一动不动,一声不吭,眼睛紧紧地盯着一棵大柳树上正在唱歌的鸣蝉,这情形就如一尊雕塑立在田间。哈哈,原来他是想捉住那只蝉呀!
看着这牧童,我的烦恼顿时烟消云散了,心情舒畅了许多,就连脚步也轻松多了。回想着刚才的情景,我一路小跑,飞奔回家,提笔写下了《所见》这首诗: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篇三:《杜甫诗三首》一课一练(13)八上人教版
《杜甫诗三首》一课一练(13)八上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
1、请为下列的加点字注音。
岱宗( ) 决眦( ) 逾墙( ) 幽咽( ) 老妪( ) .....
青未了( ) 应役( ) 不胜簪( ) 邺城戍(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钟神秀: (2)生曾云: ..
(3)阴阳: (4)浑欲: ..
(5)暮投: (6)无完裙: ..
(7)一何: (8)急应: ...
3、用“/”划分下列各句诗的节奏。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3)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4、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1)《望岳》一诗中,抓住景物细节表达作者心情激荡和眼界空阔的两句诗是: , 。表现登高而小天下的豪迈气概的句句是: , 。
(2)《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的两句诗是: , 。
(3)《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和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 !叙述老妇三个儿子的悲惨命运的诗句是: 。
5、(1)《望岳》中的“岱宗”指,它是五岳之首。五岳分别是东岳西岳 ,南岳 ,北岳 ,中岳 。
(2)你知道杜甫的“三吏”“三别”吗?请写出来。
“三吏”是 ;
“三别”是 。
6、请按下面的提示或要求,默写出你所知道的诗文句子。(课内外均可)
(1)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如: 。
(2)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又一次证明:故乡,人的生命之根。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 。
二、整体内容
7、杜甫(712—770)字朝伟大的主义诗人。
8、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朝由的变化过程,号称“ ”,。
9、《望岳》写于早期,诗中赞美了泰山
人早年的 。而《春望》《石壕吏》则集中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三、重点文段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文后问题。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11、诗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分析。
12、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石 壕 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3、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是 ,发生的事件是(用原诗句) 。
14、用一句话归纳“听妇前致词”的内容
15、诗人借老妇人之口,揭露了,表达了作者同情。
四、拓展训练
探究题
16、《望岳》一诗除题目外,全诗未着一个“望”字,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有别,试作具体分析。
17、老妪为何要连夜跟着差役走,真的是为“备晨炊”吗?
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文后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8、解释下列词语。
(1)妻子:
(2)纵酒:
19、诗中点明了“闻讯”的地点的诗句是:。
20、诗人听到“收蓟北”的消息后,百感交集,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作简要分析。
21、“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概括。
(二)阅读杜甫的《登楼》,完成下面问题。
登 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22、诗中写出空间近景的词语是( )
A、花近高楼 B、锦江春色
C、玉垒浮云 D、后主祠庙
2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反复 B、对仗
C、借代 D、比喻
24、诗中“登临”对全篇起总领作用,“伤客心”对抒情基调起决定作用。试作分析。
中考同步
(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6、这首诗的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个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2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文后问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8、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近,由大到小,由 到 。
29、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五、片断作文
30、改写或续写《石壕吏》。注意发挥合理的想像,补充出诗中表达跳跃的部分。可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方式。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dài zìi yú yè yù liǎo yìng zān shù
2.(1)聚集。(2)通“层”。(3)山的南面。(9)简直。(5)投宿。(6)这里泛指衣服。(7)多么。(8)应征。
3.(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3)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4.(1)荡胸生曾云决呲人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三男邺城戊。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5.(1)泰山 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2)《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6.示例:(1)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③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7.子美 唐 现实
8.唐 盛 衰 诗史
9.高大雄伟 神奇秀丽 远大抱负 忧国伤时
10.巍峨(高大)
11.全诗都是围绕“望”字写的。首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是远望所见;颔联是近望所见;颈联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最后尾联顺理成章地写出了诗人心底的愿望。
12.“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突出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了泰山巍峨俊秀的特点。
13.石壕村 傍晚 老妇 差役 有吏夜捉人
14.老妇人自叙家中悲惨遭遇,自请服役
15.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对人民深切
16.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赏、惊叹、仰慕的情形;第二句“齐鲁青未了”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这两句是远望所见。三、四句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这是近望所见。五、六句作者将目光集中于山间的云和出没于山谷的鸟,作者睁大眼睛凝望,眼角都快裂开了。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登上泰山山顶,放眼“望”天下的愿望,抒发了他“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情壮志。
17.不是。她怕羞役带走儿媳,还在吃奶的孙子就会饿死;她怕差役不走,会遇见归来的丈夫。
18.(1)妻子和儿女 (2)纵情饮酒。
篇四:古诗改写
古诗改写《游山西村》
今天,我要去朝廷办事,正好经过浙江绍兴,离我去京城办事还有六七天时间,我觉得时间充足,所以我准备去正好经过的浙江绍兴游山玩水一趟。
过了一两天以后,我到了浙江绍兴的边境,我大吃一惊,感叹地说:“好一个浙江绍兴,真是个美丽的好地方啊!”于是,我一边写诗一边游玩,不一会儿,我便来到了一个大村庄,那个村庄的名字叫山西村。我一看,满山遍地的树,连绵起伏的山,我一边走一边看,这时有一位好心农家请我去他们家做客,他们请我吃了一顿饭,虽然,饭不是很好,酒不是那么干净,但他们还是很热情的。他们的饭不是很好,酒不是很干净都是有原因的,他们的粮还没丰收呢,而且酒是他们腊月自己酿的,所以不要笑农民家酿的酒浑浊,他们对待客人,还是很热情的。
他们在丰收的年份,正好是在秋季,他们就会留下很多客人,那时,他们有充足的鸡肉和猪肉来招待客人,所以很多客人都很愿意留下来。
当我吃饱了,喝足了,我拜谢完老人家以后我走啊走,经过了一座座山,一条条水,就是看不见路,于是我就怀疑前方没路了。
这时我看见一棵柳树挡住了什么东西,我从那棵柳树旁边绕过,我大吃一惊,我的面前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村庄。
篇五:古诗改写
蹲下来看 张开口夸
——三言两语谈古诗改写
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的《牧童》时,在学生
对诗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结
合自己的感悟,针对课文中的插图,回顾《所见》中牧童之表现大胆
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景物及人物,引导学生先改编
好一个情节再改编好一个故事。而且只要学生有所体会,是发自内心
的感受,我就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学生个个激情洋溢,尽情地改编
着,就连语文学习刚合格的高嘉丽也独具特色,竟运用第一人称完成
了改编任务,尽管有些语句还值得推敲。可见,不时地蹲下来看孩子,
适机地进行针对性表扬,奇迹就会出现。以下是孩子们的作品,整理
出来共勉。
“悠闲”的儿童生活
——改写《牧童》
潞城市实验小学五(2)班 赵宇
一个晴朗的下午,在一碧千里的草地上,映入眼帘的是茂盛的大
树和绿盈盈的小草。
一个牧童在草地上休息,又感觉这儿太安静了,于是想出了一个
好主意,用笛子吹出优美的声音,给安静的草地增加了一些情趣。
这个牧童感觉这样还是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先回家吃饭,饭
后再来赏月,希望在月亮最亮的时候,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
月亮升到最高处了,而牧童已在此等候多时,他躺在草地上,望
着又圆又亮的月亮,心情非常愉快,生怕乌云挡住了美丽的月亮,还
是赶快吹起笛子吧,这样想着,悠扬的笛声已在夜空飘扬开来,月亮
在笛声中更加美丽了。牧童的嘴角浮起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
多美的景色啊!月亮、牧童、微笑、笛声、?? 牧童晚归休憩图
——改写《牧童》
夜晚,月亮像一块巨大的圆盘,挂在湛蓝的夜空上,亮得出奇。
晚风微微地吹着,好像一位姑娘在轻轻地抚摸着人们的脸颊,柔美舒
服。
月下的原野上,长满了青青的野草,在夜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
柔美多姿。一位牧童正躺在草地上,捧着他心爱的笛子,独自享受着
这天造地设的惬意。晚风轻轻地吹,月亮柔和地照,谁又不为此着迷
呢?
过了一会儿,晚风停了,月亮也被云遮挡住了。牧童这才从刚才
的享受中回过神来,牧童感到一丝寂寞,这时,他想起来自己心爱的
笛子,吹起了乡村小调。月亮和微风似乎钟爱这柔美的笛声,一听到
笛声他们便出现了。牧童乐了,吹起来更欢快的曲调。又过了一会儿,
牧童似乎觉得这样做还不够开心,调皮起来,一会儿吹,一会儿又不
吹,似乎在玩弄这悠悠晚风。这时,牧童的嘴角微微仰起,似乎在嘲
笑被他玩弄的晚风。
当太阳的第一缕阳光射向地面时,牧童宁静又安详地睡了。
月光·笛声·牧童
改写《牧童》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野草长满了土地,一座座矮小的房屋就坐落其中,显得分外有诗意。
天才刚刚亮,雄鸡才刚刚叫,一个俏皮可爱的小孩子就从圈里赶出来羊群,牛群去吃那在山坡上的鲜美嫩草。瞧,小牧童的嘴角还漾起丝丝甜美的笑。
跨过了有着小鱼小虾的清澈小溪,就到了绿油油的山坡。吃完了草,牵着羊群,牛群到了小溪边,小牧童下去抓了几只小鱼,当做今天的晚饭。
啊!太阳已经偏西,马上就落山了,牧童急匆匆地赶回家吃饭。吃了饭已经是黄昏,他偷偷地跑到了外面,连蓑衣也没脱就躺在了草地上,吹起了他那宝贝笛子,断断续续的笛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望着那皎洁的月亮,牧童心中有千思万想,仿佛在月亮上,踏着那洁白无暇的地面------
改写《牧童》
潞城市实验小学 五二班 张泽芳
草,铺满了广阔的田野,一眼望不到边际。
一个牧童卧在草地上,望着这片一望无垠的草地,不觉想出了一条妙计:草地太安静了,我要为草地添加一些情趣才行。
只见他慢慢地从衣服里拿出心爱的笛子,晚风这下可乐啦,他想:有小牧童为我吹笛,这下我就不寂寞了。
谁知牧童刚吹了两下就停了,又有吹了两下又停了,就这样一直亭亭吹吹地逗弄着晚风。小牧童吃饭去了,他边吃饭边想着刚才的情景,嘴角浮出一丝微笑。
吃完饭已经是黄昏以后了,一轮月亮就像白色的玉盘嵌在黑色的天幕中,牧童抬头望了望天上皎洁的月亮,连蓑衣也不脱就静静地躺在草地上看起来。
改写《牧童》
草,一碧千里,铺满了广阔的原野。
放牧的儿童回到家,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后了,他没有脱蓑衣就躺在明月照着的草地上了。
牧童闭上水汪汪的大眼,休息了一会儿,心想:草地太静寂了,不如,我来吹吹笛吧!一旁的晚风听见了,小声说道:“太好了!有人陪我了,我不再孤独了。”牧童小心翼翼地拿出笛子,吹了两声,停下,又吹了两声,又停下------晚风哭笑不得。忽然,他看见了一轮皎洁的月亮镶嵌在漆黑的夜晚,便放了笛子,欣赏起月亮来,很久很久------
天 真 的 牧 童
——改写《牧童》
夜晚,广阔的原野一望无际,非常静寂,一位牧童觉得特别无聊,就想:不如我吹笛子吧!于是他拿出笛子仰卧在
原野上吹起来。断断续续的笛声悠扬悦耳,非常动听。不一会儿,牧童便饥肠辘辘,他回家吃饱了饭又返回到这儿继续玩耍。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是黄昏之后了。牧童出神地望着天上皎洁的月亮,望着望着,他便被这美丽的月亮迷住了,又坐在原野上,取出笛子吹起来,悠扬的笛声把小草和晚风逗乐了。
牧童累了,他连遮风避雨的外衣也赶不上脱,就躺在原野上睡着了。
牧童的生活
——改写《牧童》
翠色欲滴的草铺满广阔的原野,一碧千里。没有任何声响,十分寂静。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感觉这原野太寂静了,心想:如果我吹笛子增加一些原野的情趣,岂不更好?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拿出笛子。晚风看见他这样做,心想:太好了,有他的笛声陪着我,我不再那么孤独了。谁知,牧童吹两声停下,吹两声又停下······逗得晚风哭笑不得。
黄昏后,牧童来到原野,拍拍肚子说:“好饱啊!“忽然,他抬头看见圆圆的月亮嵌在深黑的夜空中,不由地被这美景迷住了,也不脱遮风挡雨的外衣就躺在辽阔的原野中看着美丽的明月,忽然,牧童的嘴角浮起一丝微笑,想必他想起了一些陈年往事。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