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4到5岁幼儿叛逆期心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01:58:47 优秀作文
4到5岁幼儿叛逆期心理优秀作文

篇一:4-5岁幼儿心理

一、非常好动,手脚灵活,剪贴、系带、画图都很技巧地做到。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动作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增强,喜欢跑、跳、攀、钻等各种活动。游戏内容更加丰富,有一定的情节,游戏中能与他人合作。

二、会玩及会发脾气,不太能理会别人的感觉。中班幼儿能遵守一定的规则,具有初步自我控制的能力,如咬人、打人现象比小班时明显减少。中班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还具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当看见别人的不良现象时,爱向父母和老师告状。(这就要求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具体的道德准则,树立道德榜样,做到帮助孩子分辨是非)

三、对自己开始有一个整体的观念,以前认为手是手,脚是脚,并非自己的一部分,现在觉得除了手脚以外体验到整个身体,甚至会有“心”的存在。例如:两三岁时不知道母亲的意向,不管母亲心里想什么,但现在会察言观色。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4个苹果与2个苹果相比谁多谁少?”则会回答4个苹果多。这是因为4和2这两个数字是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而4个苹果和2个苹果,则变得具体形象了。如果问:“2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多少?”孩子会说不知道。但是当你问“2个苹果再添上2个苹果是多少时,孩子一定说是4个苹果”。

四、4岁有惊人的想象力,有时根据他所编成的故事,使成人觉得他在说谎话,其实他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由于丰富的想象力,对事实与虚构分不清。因此别以为他是存心说谎的坏孩子,假如处理不当,会因为伤其自尊心而引起自卑感。成人应了解其心理现象,别加上莫须有之罪名,应耐心地解释及提醒,到4岁半以后这种真实与虚构分不清的现象慢慢消失,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飞人、一只怪兽,电视上的真假动作亦慢慢学习把真实和虚构分开。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被人称赞是这个年龄最显著之心理现象。成人应有坚定的原则去照顾及引导,应耐心地满足其因为好奇所引起的发问,并多做户外活动,以发泄其旺盛的精力。

篇二:4-5岁 儿童心理

4-5岁幼儿年龄特征

作者: 徐敏

发布时间: 2010年11月18日

(1)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4——5岁儿童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小班集体活动15分钟,中班为25分钟左右。他们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当值日生,为班级的自然角浇水,帮助老师摆放桌椅等。在家里,能够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并能帮助家人收拾碗筷、折叠衣服等。表明此时幼儿已出现了最初的责任感。

(2)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4、5岁儿童的情绪较之3岁儿童更稳定,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商场,当他们看到喜爱的玩具,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自慰:“家里已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在幼儿园里,同伴间发生争执时,有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3)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

在集体生活中,4、5岁儿童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萌芽,懂得要排队洗手、依次玩玩具等。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有礼貌了,会主动说“谢谢”、“对不起”等,此时儿童的是非观念仍很模糊,只知道受表扬的是好事,受指责的是坏事,懂得喜欢受表扬,听到批评会不高兴或感到很难为情。

(4)在活动中学会交往

4、5岁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此时他们开始有了嫉妒

心,能感受到强烈的愤怒与挫折。有时,他们还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当然,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5)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

4、5岁儿童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不但可以自如地跑、跳、攀登,而且可以单足站立,会抛接球,能骑小车等,手指动作比较灵巧,可以熟练地穿脱衣服、扣纽扣、拉拉练、系鞋带,也会折纸、穿珠、拼插积木等完成精细动作。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

(6)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

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身手去拿、去摸,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到鼻子前闻闻,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

物。还常常喜欢寻根刨底,

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探究“为什么”如为什么鸟会飞、洗衣机为什么会转动等等。

(7)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

4、5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如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儿童则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时期的儿童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分类,但概括的水平还很低。其分类是根据具体事物的表面属性(如颜色、形状)、功能或情景等。如把苹果、桃、梨归为一类,认为这些水果可以吃,吃起来水分多;把太阳、卷心菜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圆形的;把玉米、香蕉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黄色的。

(8)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4、5岁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在时间概念上,能分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在空间概念上,能区别前后、中间、最先、最后等位置;在数量上,能自如地数1—10。对物体类别的概念也有初步的认识,会区别轻重、厚薄]粗细等。部分儿童还能分清左右,能把物品从大到小摆成一排。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表面的、简单的因果关系,如能够明白种花若不浇水,花就会枯死的道理。

(9)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4、5岁的儿童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因为儿童还不能记清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他们还会根据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如对小妹妹说“爸爸走了”,对妈妈说“爸爸去商店买吃的东西了”。有时他们也能表述相当复杂的句子:“我还没来得及把蛋糕放在桌子上,小红就把它吃掉了。”

(10)游戏中表征水平提高

4、5岁的儿童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了。有人说:“4、5岁左右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儿童不仅游戏兴趣显著增强,且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选择主题、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还出现了以物代物等替代行为,如他们会用积木代替电话机、用“雪花片”代替公园门票等,表征水平有了提高。他们的游戏不仅反映日常生活的情景,还经常反映电视、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大人有大人的方式交朋友,小孩有小孩的方式,在游戏中逐渐形成伙伴关系。而且,有了相对稳定的游戏伙伴,“铁哥们,好姐妹”。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

友,不知道哪种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需 要我们正确对待,耐心地在实际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多鼓励,不要采取简单的方法去制止和责备。

(11)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

4至5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他们常常会把看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如当儿童站在阳台上往下看,成人提醒其要

当心,他会说:“没关系,我会飞。”他们还喜欢假装做什么,常和想象中的伙伴一起玩,他们有时会“撒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实。

(12)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

4岁的儿童喜欢唱歌,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他们能说出至少6—8种颜色,喜欢涂涂画画,能用粘土或橡皮泥捏出一些形状和物体,如圆形、方形、西瓜、苹果、香蕉等,有时还会捏出人像或动物的形象。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与创造。

篇三:如何对待叛逆期的儿童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大专2006(3)班 刘雅利

指导老师 莫源秋

[摘要] 幼儿成长到一周岁左右就会开始出现“叛逆”行为。幼儿叛逆心理的一些表现,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阶段,当公然表现得非常频繁特别明显或影响到孩子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生活时,应引起父母,老师的密切关注。我们要如何处理幼儿的“叛逆”行为,以及产生叛逆心理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叛逆心理,事关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叛逆心理 ; 认识; 表现; 对待

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四至五岁的幼儿,心理活动有其独特的特点,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已有了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这时的儿童表现"闹独立",而成人常常意识不到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若处理不当,如一味训斥,惩罚等,就会导致儿童发展的"危机",可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遇事畏手畏脚,二是执拗逆向而行,以后这为多,独生子女更是如此,这是"逆反心理"在幼儿时期的特殊表现。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叛逆心理。具体阐诉如下:

一、正确认识幼儿的叛逆心理

(一)幼儿叛逆心理的具体表现

幼儿都时不时有叛逆的情绪,特别是在疲倦、饥饿、紧张或不安时。他们可能会争吵、顶嘴、不服从,或蔑视老师、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叛逆行为通常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正常的阶段。然而,当公然的不合作和敌视行为表现得非常频繁或持续出现时,或与其他同龄、同发展阶段的孩子相比表现得特别明显,或影响到孩子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生活时,应引起父母、老师的密切关注。有逆反情

绪的孩子,通常表现出对权力人物的不合作、对抗与敌视行为,包括:

1.频繁地大发脾气;

2.与父母过度争吵;

3.明显地对抗和拒绝大人的要求和原则;

4.故意使人痛苦和不安;

5.自己犯错或行为不当,却责怪他人;

6.极度地易怒;

7.频繁发怒和怨恨他人;

8.难过时说话刻薄、恶毒;

9.寻机报复。

(二)幼儿产生叛逆心理的影响

1.幼儿产生叛逆心理的消极影响

有逆反情绪的孩子,通常表现出对权力人物的不合作、对抗与敌视行为,包括:频繁地大发脾气;与父母过度争吵;明显地对抗和拒绝大人的要求和原则;故意使人痛苦和不安;自己犯错或行为不当,却责怪他人;极度地易怒;频繁发怒和怨恨他人;难过时说话刻薄、恶毒;寻机报复。

表现出明显叛逆症状的儿童应该得到全面的检查。重要的是,要观察孩子是否同时出现其它问题,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心理疾病(消沉等)以及焦虑。如果同时出现的其它问题得不到治疗的话,也许很难矫正孩子现在的叛逆症状。一些有叛逆症状的孩子以后可能会发展成行为问题。

2.幼儿产生叛逆心理的积极作用

专家认为,婴幼儿“叛逆”并非坏事,而是婴幼儿自主独立的“萌出”和智力发展的表现。因此,虹口区幼儿教育的研究课题从“第一反抗期”转向了“自主独立意识”。研究人员认为,对于婴幼儿,父母和幼托机构应该适应他们的自主独立意志,而不是单纯指导和改变他们的反抗行为。

和国外父母的不同,在我们的父母看来,顶嘴、倔强和说“不”都是不听话的行为,他们认为这个年龄的幼儿谈不上独立的思想、自我的要求。调查显示,近90%的父母不了解“第一反抗期”或是缺乏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手段,60%以上的父母会对孩子采用专制性教育态度或过度限制和保护。

殊不知这种观念会妨碍儿童的健康成长。早教专家建议,面对幼儿的“反抗”,父母要放弃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应该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动作技巧、能力的发展。让婴幼儿多体验,是早期教育的方法之一。研究人员提出,父母对孩子的行动不要轻易加以干涉,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积累经验,体会成功的快乐。专家研究得出的“小鬼当家”和“情感转移”的做法都是有效的方法,前者鼓励孩子自主购物,后者利用玩具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既缓解了反抗情绪,又满足了婴幼儿的天性。

(三)幼儿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

1.家长不考虑小儿的意志、兴趣而独断独行

如小儿正玩得高兴时,家长要求他立即停下来,去洗澡去睡觉;小儿不愿意学画画,而家长非逼着他坐着画……如不按家长的意见行事就给予训斥或惩罚。再有一些父母无视孩子地成长,总是把孩子当小小孩子对待,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这是造成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姗姗听了以后特别想做点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一天,姗姗提出晚饭后自己洗自己的碗。可是妈妈左思右想一番,还是以“万一碗摔碎了怎么办?”“碎片刺破手怎么办?”等理由拒绝了她。没有做成事情,姗姗可不高兴了,睡觉时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还赖在爸妈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处罚她。第二天晚上,姗姗一家到小姨家做客,晚饭后姗姗又提起洗碗的事,妈妈再次重复昨天的理由,没想到小姨却爽快的说:“想自己洗碗是好事啊!够不着水龙头,我给你垫个小凳子,万一碗摔坏了也没关系,小姨再买新的。”小姨话刚说完,姗姗就兴奋的大叫起来:“谢谢小姨。”接着,马上就去洗碗,而且洗的非常认真、仔细。我觉得,孩子对某些事情感到好奇,想去做,这

并不是什么坏事。我们大人应该要让孩子尝试一下,这是一个孩子想表现自己的机会,针对上面的例子,姗姗的小姨这样的做法是对的,这样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也能让幼儿学会做点事。

2.不能满足小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儿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有好奇心,未知欲非常旺盛,如对于新买的玩具,其常会拆拆弄弄,敲敲打打,最终玩具被拆坏,或由于拆弄玩具而致小手损伤,此时,家长如果不是正面诱导而采取阻止反对或没收玩具的做法,则会使小儿心中耿耿不满,则会千方百计地想法拆开这个玩具。

3.家长不尊重幼儿,管教过“严”

幼儿有自尊心,对于他们的正确想法和行为家长应予尊重、支持,如果幼儿不按父母的意志办事,就要受惩罚,日久必会产生反抗,甚至对立情绪。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以往我们总是要问上一句“这孩子是怎么了?”习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实,有许多问题的产生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听他们的话吗?即使爸妈说的条条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从,孩子愈大,这种现象愈明显。比如,姗姗的爸爸就有这个问题,他不让姗姗在看电视时吃东西,可是自己却经常如此。姗姗有好几次忍不住给爸爸提意见,结果逢他看的高兴时,他就说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兴时,他不但不听,还发脾气,摆出家长的架子压人。起初,姗姗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不服,渐渐地,这种不满就扩散开来,爸爸说的话都不愿意听,姗姗的叛逆心理愈来愈严重。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4到5岁幼儿叛逆期心理)

针对以上这些例子,我提出几点建议:

(1)父母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要先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不能自以为觉得是对的就是为孩子好,就一味的要求孩子这样做,

(2)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要尊重幼儿的选择。

(3)还有些父母在严格要求自己孩子的同时,应该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一个榜样,但对自己要求松的父母,自己做不对的事情也乱发脾

气,这样孩子就不会服从,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产生的叛逆心理就会愈来愈重。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宝,但是父母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要尊重幼儿,给孩子多一点自由。

(4)孩子做错什么事,不能用暴力来体罚孩子,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对孩子没有帮助,还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二、正确对待幼儿的叛逆心理

(一)父母应如何对待幼儿的叛逆心理

对于幼儿,家长平时要多关心、了解、信任及尊重,鼓励他的正确言行,对于不正确的或无理取闹的言行,在幼儿吵闹时可采取不理睬的方法表示反对,至幼儿心平气和时再向他讲明道理。对于某些幼儿想做而无法完成的事,家长可让他试一下,让其从实践中证明家长的意见是正确的。对于幼儿喜拆玩具的好奇心、求知欲,家长可采取与幼儿一起拆开玩具共同研究的方法,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保存了玩具。总之,对于幼儿的逆反心理,家长应采取耐心疏导的方法,而不应简单、粗暴地干涉或不根据幼儿意志独断独行。现今社会,有多数家长在肚带幼儿的叛逆心理这一问题上采取消极的做法,即采取高压政策和溺爱顺从。然而,却收到了反效果,高压政策会让宝宝失去良好的判断力,形成一种“奴性”人格,因为他屈从于自己所处的劣势而不是理性的思考,随之产生垃圾情绪,离开理性的排解,找不到合适的宣泄途径,会对他的心理健康造成难以修复的伤害。要想成功的消除幼儿的叛逆心理,父母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具体如下:

1.多项选择法

在亲子间发生对抗冲突的时候,你不必急于将自己的意见坚决执行。我们可以试试这样的方式:“宝宝,必须睡觉了,因为明天我们还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现在还不想睡觉,可以选择再听一个故事或者玩十分钟,你选择哪一个?”这种多项选择法在与宝宝打交道的过程中十分有效,很多宝宝即使两个方案都不是他原来想要的,但是他喜欢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感觉,所以能接受,并且因为方案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执行起来十分利落。你不妨一试。

篇四:4-5岁幼儿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 4—5岁幼儿心理健康问卷(选自刘维良编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华文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1.4~5岁幼儿心理健康问卷项目

本问卷共有39个询问项目,每个项目后均附有“是”与“否”两个备选答案,请根据您对幼儿的实际观察结果,选择“是”或者“否”,每个询问项目只能作出其中的一种回答。

(1)双脚能立定跳远吗???????????是否

(2)会翻筋斗吗??????????????是否

(3)能同另一个人近距离用双手互相抛接皮球吗???????????是否

(4)能用橡皮泥或粘土做出一些物品形状吗?????????????是否

(5)在说话时,会用“我”来表示自己吗???是否

(6)与同伴一起看图画书时,出现过互相讨论的情况吗?????????????是否

(7)自己有什么见闻时常会告诉母亲或其他照看者吗????????????是否

(8)经常和同伴互换玩具或其他物品吗????是否

(9)能用剪刀剪纸并剪出一些形状吗?????是否

(10)懂得在纸上涂浆糊并粘贴起来吗? ???是否

(11)能够用一只脚跳吗? ?????????是否

(12)能用摇篮抓住横杆而将身体悬着引上引下吗? ???是否

(13)投小皮球时位置投得准吗? ??????是否

(14)说话时经常引用他人的话吗? ?????是否

(15)想做什么事时,经常与同伴一起商量吗? ?是否

(16)在做某件事前,常先说“我们来帮??吗?”?????是否

(17)看到图画书或电视中出现可怜人物画面时,会显出难过的样子吗? ????是否

(18)学会“锤子、剪刀、布”等的猜拳游戏吗? ?是否

(19)如果成人夸他某事,会得意地尽量说出事情的所有细节吗? ????是否

(20)如果玩比赛游戏失败了,会显出伤心的样子吗? ????????是否

(21)经常关注母亲或照看者的健康,并说“??生病啦?”吗? ?????是否

(22)身上有地方痛时,能准确地说出痛的位置吗? ???????是否

(23)有时拿自己所做的东西同别人做的相比较吗? ???????是否

(24)经常自己洗澡吗? ??????????是否

(25)经常自己知道抹鼻涕吗? ???????是否

(26)经常自己洗脸并擦干吗? ???????是否

(27)经常对老师、同伴讲自己在前一天经历过的事吗? ?????是否

(28)经常向同伴吹牛吗? ???????是否

(29)开始说些“今天星期??”“还有??天”的话吗? ??????是否

(30)写错或画错时,知道用橡皮擦净再改正,或重做吗? ??????是否

(31)看图画书或电视时,经常加入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吗? ??????是否

(32)自己洗脸后知道拧干毛巾吗? ?????是否

(33)能画出比较规则的正方形或其他几何图形吗? ????????是否

(34)能大致准确地帮人传达消息吗? ????是否

(35)喜欢帮忙做家务活吗? ????????是否

(36)能从1数到lO吗???????????是否

(37)看到同伴有好玩具,会叫父母也买,但从不将别人的玩具占为己有吗? ??是否

(38)想与同伴玩时,常说一声“我也要玩”后便会高兴地玩去吗? ????是否

(39)跌倒时,如果父母说要坚强点,便会忍痛不哭吗? ??????是否

2.评分标准与结果解释

本问卷共有39个询问项目,包括动作、认知能力、语言、情感与意志、社会性和生活习惯六个领域。其中属于动作领域的项目有1、2、11、12、13、24、25、32;属于认知能力的有33;属于社会性的有8;属于生活习惯的有26、35;属于情感与意志的项目有17、39;属于动作、认知能力共有的项目有3、4、9、10、18;属于认知能力、语言共有的项目有6、27、29、31、36;属于认知能力、情感与意志共有的项目有20、21、23、30;属.于认知能力、社会性共有的项目有15、16;属于认知能力、生活习惯共有的项目有22;属于认知能力、语言、社会性共有的项目有27、34;属于语言、情感与意志共有的项目有5;属于语言、社会性共有的项目有7、14、19;属于社会性、情感与意志共有的项目有28、37、38。

每个项目选“是”得1分,选“否”得0分。不同月龄幼儿在各个领域的达标分数见表5—8。评定方法和结果解释与上一套问卷中的评定方法与结果解释相同,请读者查看前面的结果解释部分。

表5—8 4~5岁幼儿各个心理发展领域的合格标准

? 4—5岁幼儿心理健康问卷(选自刘维良编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华文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1.4~5岁幼儿心理健康问卷项目

本问卷共有39个询问项目,每个项目后均附有“是”与“否”两个备选答案,请根据您对幼儿的实际观察结果,选择“是”或者“否”,每个询问项目只能作出其中的一种回答。

(1)双脚能立定跳远吗???????????是否

(2)会翻筋斗吗??????????????是否

(3)能同另一个人近距离用双手互相抛接皮球吗???????????是否

(4)能用橡皮泥或粘土做出一些物品形状吗?????????????是否

(5)在说话时,会用“我”来表示自己吗???是否

(6)与同伴一起看图画书时,出现过互相讨论的情况吗?????????????是否

(7)自己有什么见闻时常会告诉母亲或其他照看者吗????????????是否

(8)经常和同伴互换玩具或其他物品吗????是否

(9)能用剪刀剪纸并剪出一些形状吗?????是否

(10)懂得在纸上涂浆糊并粘贴起来吗? ???是否

(11)能够用一只脚跳吗? ?????????是否

(12)能用摇篮抓住横杆而将身体悬着引上引下吗? ???是否

(13)投小皮球时位置投得准吗? ??????是否

(14)说话时经常引用他人的话吗? ?????是否

(15)想做什么事时,经常与同伴一起商量吗? ?是否

(16)在做某件事前,常先说“我们来帮??吗?”?????是否

(17)看到图画书或电视中出现可怜人物画面时,会显出难过的样子吗? ????是否

(18)学会“锤子、剪刀、布”等的猜拳游戏吗? ?是否

(19)如果成人夸他某事,会得意地尽量说出事情的所有细节吗? ????是否

(20)如果玩比赛游戏失败了,会显出伤心的样子吗? ????????是否

(21)经常关注母亲或照看者的健康,并说“??生病啦?”吗? ?????是否

(22)身上有地方痛时,能准确地说出痛的位置吗? ???????是否

(23)有时拿自己所做的东西同别人做的相比较吗? ???????是否

(24)经常自己洗澡吗? ??????????是否

(25)经常自己知道抹鼻涕吗? ???????是否

(26)经常自己洗脸并擦干吗? ???????是否

(27)经常对老师、同伴讲自己在前一天经历过的事吗? ?????是否

(28)经常向同伴吹牛吗? ???????是否

(29)开始说些“今天星期??”“还有??天”的话吗? ??????是否

(30)写错或画错时,知道用橡皮擦净再改正,或重做吗? ??????是否

(31)看图画书或电视时,经常加入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吗? ??????是否

(32)自己洗脸后知道拧干毛巾吗? ?????是否

(33)能画出比较规则的正方形或其他几何图形吗? ????????是否

(34)能大致准确地帮人传达消息吗? ????是否

(35)喜欢帮忙做家务活吗? ????????是否

(36)能从1数到lO吗???????????是否

(37)看到同伴有好玩具,会叫父母也买,但从不将别人的玩具占为己有吗? ??是否

(38)想与同伴玩时,常说一声“我也要玩”后便会高兴地玩去吗? ????是否

(39)跌倒时,如果父母说要坚强点,便会忍痛不哭吗? ??????是否

篇五:浅析4-5岁幼儿的家庭教育

浅析4-5岁幼儿的家庭教育

[摘 要]许多研究材料表明:4~5 岁幼儿的心理发展比2~3 岁时迅速得多。这个时期的幼儿不仅活泼好动,而且好奇心强,提问多,想象、思维等各方面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这就给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对这个年龄阶段幼儿的家长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心理发展;家庭教育

一、继续保持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 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卫生工作。”作为家长更应继续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4~5 岁孩子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的承受力比以前有所加大,饮食营养的供给量应相应增加。4~5 岁孩子不仅好动,而且在活动中容易激动,情绪高涨时,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似乎不知道什么是累,这是兴奋暂时掩盖了疲劳。另据调查发现,挑食、偏食和厌食是当前独生子女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如果长期挑食、偏食或厌食就会造成营养不平衡,而一旦营养素缺乏或营养过剩都会出现相应的疾病。家长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作为家长在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据有关调查研究发现,4~5 岁幼儿主要的心理障碍有行为冲动,动作过多、过度,忧虑、不乐、嫉妒、独自一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侵犯、霸占,厌食、偏食、挑食、呕吐四类。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是迫

在眉睫之事,只有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建议家长进幼儿家长学校,较系统地学习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千万不可无中生有,人云亦云,更不可谈虎色变,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施加不良的心理影响。

二、正确对待幼儿提问,保护幼儿好奇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有关儿童的“六大解放”中包括“解放儿童的嘴,使其能说。”他指出,小孩子有问题要允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发展其思维、理解能力。但现在的家长大多不愿意让儿童多提问,或是由于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孩子只能惟命是从;或是由于忙于日常事务, 无时对答;或是知识水平有限,无力作答;或因情绪波动,无心应答; ?/B>锷踔敛扇∮Ω兜奶群痛直┑姆绞蕉源⒆?从而扼杀了孩子好奇、好问的天性, 给幼儿的心理发展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其实,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从1 岁半起就进入第一个好问期,喜欢提问一个个“是什么”的问题;3 岁以后进入第二个好问期,这时的提问往往以“为什么”为主;4~5 岁正处于好?奇、好问的关键年龄,提出的问题不仅多,而且问题的内容涉及面广,很多问题也使成人难以回答。作为家长应该正确对待幼儿提问,保护幼儿好奇心。具体说来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鼓励,认真倾听孩子的提问。家长应明白爱提问题的孩子往往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因此,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要耐心地认真倾听,做到有问必答,使孩子从心理上感到受到了重视和支持,切不可加以斥责,也不能置之不理,更不可用“去去去,就你事儿多”、“烦死了”之类的话压抑孩子提问的积极性,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个性健康发展产

生不良的影响。

2、注意回答孩子问题的艺术。4~5 岁孩子提出的问题,从回答的难易角度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简单易于作答的问题。对此父母应立即回答,在引导孩子思考的基础上,直接为孩子提供明确的答案。一类是由于父母知识水平有限,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不能不懂装懂,应老老实实地告诉孩子,等看了书或请教别人后再告诉他,也可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孩子的问题虽然暂时得不到回答,但借此机会却使孩子懂得了获取知识有多种途径。父母一旦弄懂了问题的答案,就应及时认真地向孩子作答。这样不但满足了孩子求知的欲望,久而久之也培养了孩子刻苦钻研、不耻下问、忠诚老实、实事求是、恪守诺言等好的品质。一类是难以深入浅出向幼儿说清楚的问题。具体地说,性别的知识属于这一类。5 岁左右的孩子大都会提出“我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比较常见的是用捏造事实的方式欺骗孩子,如“ ,你是别人送来的”,你是从某某地方捡来的”“ “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等等。这样做不仅违背科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就会因此感到迷惑意外而产生不安全感,甚至认为父母说谎,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父母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开始就必须遵循适时、适量、适度的原则,必须符合科学,必须谨慎。

3、注意提问少的孩子。好奇好问是4~5 岁孩子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作为家长应鼓励孩子多思考、善探究、勤提问,敢于异想天开,勇于标新立异。如果有的孩子提问极少,应当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看孩子的脑器官有无缺损? 家庭环境中的气氛是否过于沉闷,刺激是否过于单调? 父母是否过于严厉,极少与孩子进行语言、情感上的交流? 孩子是否外出少,接触新异刺激少? 是否

性格孤僻,不合群? 镲以上这些都可能抑制孩子的好奇,导致少问。总之,作为家长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迎合二十一世纪对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三、抓住有利时机,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长期在幼儿园工作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年接收新幼儿入园时,一听孩子们说话,他们之间的语言差别立刻现形:有极少数孩子能说会道;多数孩子词汇贫乏, 常常用词不当;有的东一句,西一句,语言缺乏连贯性;有的干脆“徐庶进曹营”—— —整天一言不发镲。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有些家长不重视或不懂如何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语言发展经过几个明显的质变,2 岁以内是学习本国语言的关键期;2~3 岁是口语发展的质变期;4~5 岁是口语发展的第二个质变期,也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5~6 岁是掌握词汇能力的关键期。为了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跨世纪人才,适应开放性社会的要求,努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引起广大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怎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孩子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就无法学习到语言。因此,父母应给孩子提供悦耳的音乐,和气的谈话,朗朗的儿歌,有趣的语言教育游戏,娓娓动听的童话、故事等良好的语言示范,让他模仿和练习。要让孩子从小就听惯那些发音准确、语言清晰、用词精确、句子完整、语法规范、声调自然而适中的人说话,向他们学习语言。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和电视中的儿童节目,让孩子多摹仿正确的语言,使孩子增加词汇, 学习表情,丰富语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要耐心、认真倾听孩子说话。在这方面首先应该克服的是:打断孩子的讲话,不加思索地做出某种结论性的评价或简单地应付。有些家长,往往在孩子刚刚一开口讲话,没等孩子把意思表达充分,就简单地用“ , 去敷啊”“哦”衍,或用“知道了!”等方式去打断孩子的话,似乎孩子的话不值得认真对待。其实,有时家长理解孩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有时则可能不理解,不管是理解还是不理解,上述态度都不足取。因为他传给孩子的是一种消极的、漠视的信息,实质是反对、阻止孩子说话。长此下去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遏制孩子说话的积极性。所以家长不但应该有耐心,同时力争让孩子感到家长与他们对话时地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而绝非专制式的,这样孩子才能放松。在宽松的氛围中,孩子的语言才能充分发展。此外,当家长忙于家务、工作或心情不好时,面对孩子更应注意自我调控,恰当地对待孩子。这样既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又化解了“说”与“听”之间的暂时“矛盾”。倾听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一种认真、关注、感兴趣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听,本身就具有教育和鼓励的意义。

3、要鼓励、引导孩子说话。我们知道,幼儿到了3 岁以后,随着大脑的迅速发育,听音器官和发音器官相应成熟,语言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孩子不仅爱学说话、爱提问、爱听别人讲话,也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由于受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幼儿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缺乏认识,因此,对概念的理解也不准确;又由于其语言与思维的不同步,心理想说的话,通过言语表达时,往往出现重复、停顿、不连贯、吃力等现象,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父母一遇到孩子用词、用句、发音有误,或表达不流畅,就发脾气、训斥、讥讽、嘲笑,甚至给孩子扣上一顶“笨”的帽子,这样就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甚至认为自己真的很笨,进而造成心理障碍。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在表述上出现困难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