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金奖作文扩写小石潭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32:59 体裁作文
金奖作文扩写小石潭记体裁作文

篇一: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复习课教案

学习目标:

1、文体复习:了解所学过的相关古文文体

2、思想贯通:了解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化与隐士文化

3、写作技巧: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4、文言基础: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

学习重点:

人文文化熏陶,了解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化与隐士文化

学习难点:

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

学习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古之中国,宦海沉浮,稍不留意,就遭贬谪。被贬官,是当事人的不幸,但却是中国文化的大幸,中国的文采华章因此更有了张力。

今天,我们就复习一下《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些孤独而又高贵的灵魂,体验他们发自灵魂深处无奈而不屈的声音??

二、小组探讨

比较《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异同。

提示: 1、文体都是“记” 2、作者同为贬官,对待被贬的态度有所不同

3、都有景物描写,作用不同

三、讲授新课

(一)复习“记”这一文体。

1、“记”是古代一种不定文体,一般来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件事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的记下来,都可以称“记”。记可以全是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如《岳阳楼记》。

2、学生回忆,梳理所学古代其他文体。

还学过“说”(《马说》《爱莲说》)、“序”(《送东阳马生序》)、“传”(《五柳先生传》)、 “书”(《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铭”(《陋室铭》)、 “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①“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_______ ,如《马说》《爱莲说》

②《五柳先生传》体裁是“传”,传记是一种用来______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___。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际是作者的自传。 ③《送东阳马生序》中“序”是一种文体,这是一篇___,是作者为同乡后学马生的_____,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种种艰辛勉励马生学习,文章质朴亲切,极为感人 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答案: ①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②记载人物生平事迹 自传

③ 赠序 临别赠言 ④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二)讲述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与贬官文化

1、 隐士文化(人生准则: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厌倦了世俗中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心境平和,淡泊名利,回归自然本性,或是在优美的大自然中忘记尘世的喧嚣。代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吴均(《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龚自珍(《己亥杂诗》)。

2、贬官文化(人生准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兼济是终生的愿望,独善是无奈的选择。柳宗元支持“永贞革新”,结果是“二王八司马”,一同被贬的还有刘禹锡;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庆历新政”未至一年,被贬邓州;庆历五年,欧阳修为范仲淹仗义执言,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滁州。

在任时门庭若市,被贬后门前冷落,“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唯一可以对话的是自然,是天地。 他们纵情沉醉于山水,只是借山情水意来浇融心中的块垒而已。代表人物:柳宗元、刘禹锡、范仲淹、欧阳修、苏轼??

3、练习(学生小组讨论,或在相关的参考书上寻觅答案,力求理解)。

①《小石潭记》中先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②《醉翁亭记》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与《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中 “乐”的内涵是否相同?

③ 《醉翁亭记》中如何理解'太守乐其乐'?

提示:

① 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抑郁难平,凄苦是主要的感情基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在尘世中找到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便得到净化和复归,破碎的心灵便得到片刻的抚慰,作者能不感到快乐吗?但这种快乐毕竟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触景伤情,忧伤、悲凉即随之而来。 ② 不同,前为欣赏自然景物的快乐,后为国家富强,百姓富裕后的快乐。

③ 太守虽被贬,然仍励精图治,使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富足,太守为此而乐,与民同乐,乐其一也;而仕途失意,有志难伸,纵情山水,暂时排遣抑郁,乐其二也,热闹之中有着难言的寂寥。

(三)《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学生分析三文中景物描写的写法(新授课之述备矣)。

2、老师分析三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小石潭记》中景物描写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②《岳阳楼记》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用相当多的篇幅描写岳阳楼的景色,但写景本身并不是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人生抱负,并以此规劝、勉励友人。写 “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情景交融,为后文张本,引出议论,阐述作者抱负。 ③ 《醉翁亭记》中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景中处处有情,突出了主旨——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3、小组合作练习

①大家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一两则加以赏析。

提示:如《桃花源记》中“桃源之美”,《三峡》中的山美、水美,《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游山西村》《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②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有不少通过写景抒情,来含蓄地表达作者政治上的失意和力图排解郁闷的心情。找出几篇这样的作品,结合有关背景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四)疑难字词句的翻译

出示练习,学生翻译,因以前讲授较细致,老师只做巡回指导。

1、通假字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2、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② 皆若空游无所依 ④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⑤其岸势犬牙差互

⑥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⑦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B、使动用法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宾语前置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城居者未之知也。

4、修辞:(互文)

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四、课堂小结

稻梁发酵以成美酒,少材躬压以成犁辕。范仲淹这些皇宫大臣,在漫长的遭贬过程中受着无理的制约,甚至是无情的摧残,但偏偏成就了另一番学业,那酵成的美酒芳香诱人,那躬成的犁辕带着信念走向春的田野划出美丽的诗文。忘掉仕途的坎坷,抛弃命运的舛错,抚琴吟曲,品酒评诗,也不失为一种极致的风景;更可敬的是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了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楷模。

五、作业:课外文言文阅读两则

(一)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ī dié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槨(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1.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

句。

2.《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谪守“江湖之远”的滕子京之邀而写的,既为劝诫对方也有自勉之意。根据这篇短文所叙的故事,你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的意思,有什么新的理解?

(二)大龙湫 袁枚

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佚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 籍,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仇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3. 解释下列加点词

及前谛视 ( ) 此其所以异也 ( )

或远立而濡其首( ) 以为瀑状不过尔尔 ( )

4. 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大龙湫恰无声响飘散无着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

②游览大龙湫给作者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

5.'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这句话中用到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

用。 答案 1.怃然 亟令询之 彻宴席 厚赒给之 2.不仅忧君而且忧民(意思对即可,能运用互文的知识,联系前句加以说明,可加奖励分。)

3.仔细看 ??的原因 沾湿 ??的样子 4.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 绝无凭藉 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 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5.排比、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大龙湫是瀑非瀑的特点。

教学反思:

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命运心常戚然,无论隐居还是被贬,其实都是一种无奈,但艰难困苦,玉汝乃成,正是这种无奈,使得他们的人生放射出熠熠的光华。而初中所选的课文又多此两类文章,若想读懂这些文章,并能发掘文中深层意蕴,首先要“知人论世”,对作者和作品的相关背景有所了解,并且不拘一人一时,把零散的知识点连缀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因此,我把给学生人文文化熏陶,讲清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与贬官文化作为本课的重点。

在复习过程中,还应注意知识之间的互融性,注意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基础知识部分 “文体复习”和“疑难字词句复习”采取练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牢记,由于本教案不是侧重于基础知识点的复习,所以疑难字句只要学生心中有数就算达到目的了。写作方面主要复习了景物的写法及作用,如果再与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联系起来就更好了,可又不容易找到这种古散文与现代小说的结合点,只好作罢。作业中两个课外文言阅读,一个侧重思想,一个侧重基础知识,都是对本文学习目标的巩固。

“边讲解边练习”的教学方式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牢固把握语文基础知识和深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至于成效如何,只能是因人而异了。

复习范围: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一,直击中考:

1

、文学常识、主题。

2

、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通假字、多义词、

其他重点实词。

3

、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主旨句、关键句、名句、特殊句式。

4

、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

二,文学常识

:

1,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有《范文正公文集》 ,我们

曾学过他的《渔家傲》

2,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三,写作背景

:

《岳阳楼记》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

当时作者贬居邓州

(

现河南邓州

)

文章以作”

记”为名

,

借题发挥

,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

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醉翁亭记》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 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

篇二:第21课 《小石潭记》习题doc - 教育城-考试信息,作文,论 …

(习题课)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该文选自《 》,作者 ,唐朝著名 家、 家。 2.给下列字注音。 篁 洌 翕 邃 坻 3.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 ;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 。

4.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 )

A.闻:隔篁竹,闻水声 余闻之也久

B.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D.差:参差披拂 犬牙差互

5.解释下列词语: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⑷隶而从者 隶:

6.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多选)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7.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⑴写鱼静态的句子: ⑵写鱼动态的句子: ⑶写鱼情态的句子: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原文,回答1—2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从小丘丁行百二十步 全石以为底 ..

B

隶而从者 卷石底以出 ..

水尤清冽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C 以其境过清 . D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2.翻译和理解

⑴用现代汉语翻译“其岸势犬牙差互”。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从文中另外找出修辞与之相同的一句。 3.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技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伦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丸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

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舍烟新

②③④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

【注释】①岚:林中雾气。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摩。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潭中直可百许头 ⑵斗折蛇行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⑵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3.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3分)

4.两个语段分别是用怎样的手法突出水的什么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课后反思】

《小石潭记》习题课

一、1.《柳河东全集》 柳河东 文学 哲学

2.略

3.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 4.B

5.⑴向西 ⑵依靠 ⑶像狗的牙齿那样 ⑸跟随

6.CFG

7.⑴日光??不动 ⑵俶尔??翕忽 ⑶似与游者相乐

二、(一)1.D 2.⑴略 ⑵比喻;“斗折蛇行”“如鸣佩环” 3.D

(二)1.⑴大约 ⑵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2.⑴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记下这里的景致后就离开了。 ⑵如今见到这里的水,才领悟到世间真的有碧(青绿)这种颜色。

3. 由乐到忧(1分)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1分)从"凄神寒 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1分)

4. 一个语段2分,其中方方法l分,具体内容l分。语段甲:用潭中的石、 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语段乙: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 “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用“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玉纨”和水进行 比较)(意思对即可。)

袁中道《游青溪记》译文: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色最为奇特。大概世间的颜色,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的,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独对碧(青绿)色却不太理解。如今见到这里的水,才领悟到世间真的有碧(青绿)这种颜色。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间的雾气;比起农家的炊烟、新发的柳枝显得有些浓,比起刚脱皮的竹笋、新竹显得有些淡;比玉更温和、比白色的丝娟更滑润,达到清冷丰裕的极致,可以抚摩食用。)

篇三:小石潭记等习题

《小石潭记》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该文选自《 》,作者 ,唐朝著名 。

金奖作文扩写小石潭记

2、注音:

篁( ) 洌( ) 翕( )邃 ( ) 坻( )

3、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 ;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是 。

4、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 )

A、闻:隔篁竹,闻水声 余闻之也久 B、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

鱼可百许头

C、其: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D、差:参差披拂 犬牙差互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幽邃:

?隶而从者 隶:

6、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

是怎样的心情? 7、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

之妙的句子是

8、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 、 等角度去点染,整

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 ,却又无处不在写 。

9、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10、解释下列多义词:

?环:如鸣佩环( ) 四面竹树环合( )

?清:水尤清洌( ) 以其境过清 ( )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不可知其源( )

11、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写鱼静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鱼动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鱼情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二.阅读理解、分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

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打比

喻。试分析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似与游者相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三段的段意。

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练习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

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百废具兴 具: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之:

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多义词:

?①政通人和

②至若春和景明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岳阳楼记

⒊用原文回答:

?文中表达作者赞美滕子京的语句

是 。

?表明作者写此记的原由的句子

是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

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⒈解释加粗词:

?横无际涯 横: 涯: ?朝晖夕阴 晖:

?前人之述备矣 备: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多义词:

?①北通巫峡 通:

②政通人和 通: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观: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

⒊翻译下列句子: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______

______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__________

______

⒋“前人之述备矣”与第一节中的_____________ 一句相

照应。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

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

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⒈解释加粗词:

?连月不开 开:

?日星隐耀 隐:

?忧谗畏讥 谗: 畏: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多义词:

?①浊浪排空 空:

②而或长烟一空 空:

?①南极潇湘 极:

②感极而悲者矣 极:

?①薄暮冥冥 薄:

②薄如钱唇 薄:

⒊本节极力描写湖上凄凉的景象,作用是 。 ?樯倾楫摧 樯: 倾: 楫: 摧: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

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

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

风,其喜洋洋者矣。

⒈解释加粗词:

?春和景明 景:

?波澜不惊 惊:

?宠辱偕忘 宠: 偕:

⒉解释下列句子加粗的多义词:

?①而或长烟一空 或:

②或异二者之为 或:

?①而或长烟一空 一:

②一碧万顷 一:

③在洞庭一湖 一:

?①把酒临风 把:

②把问题弄清楚 把:

⒊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⒋用原文回答:

?选文中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

?选文中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

?选文中抒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⒌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

斯人,吾谁与归!

⒈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心:

?不以己悲 以: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 归:

篇四:小石潭记

初中 八语上 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1

2

3

4

篇五:听《小石潭记》有感

独辟蹊径觅奇观

——听《小石潭记》有感

曾听过一个故事。一群摄影家爬一座山,回来展示摄影作品时,发现其中一位摄影家的作品美不胜收,让人惊叹不已。大家都怀疑,他是不是去了仙山。其实,他与大家爬的是同一座山,只是他没有跟着大部队走导游所带之路,而是一个人攀悬崖劈荆棘,走无人所走之路,也就赏到了无人所见之景。

在《小石潭记》的课堂上,我就时时处于欣赏那位特立独行的摄影家奇妙作品的感觉之中。

本堂课由三个步骤构成。第一步复习文言词句,是基于字词句的理解;第二步解说课文的某一部分,是基于对句段的理解;第三步给课题加一个字,是基于对全篇的理解。由字词到句段到篇章,三个步骤三个层次,一层一层,层层推进。

如果说只介绍这三个层次,还体现不出教者的高超,只能说明教者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话,那么,我们深入课堂,就会发现,这三个步骤,个个都是经过教者精心设计闪耀智慧之光的。

《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言文,教者的前两个步骤,都是基于文言文这一文体特征来设计活动的。第一个步骤,直接解释文言词或者翻译文言句子,这是纯文言文的。第二个步骤,解说课文的某一部分,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翻译。所以,这两个步骤,紧扣了文言文这一文体特征。而《小石潭记》又是一篇游记,第三个步骤就紧扣了游记这个特征。

回顾我自己的课堂,要么在文本内容上滑行,要么展开一些与文本几乎脱节的活动,要么忽视文本特征,把每一种文本都上成了一个样子。教者能够这么紧密地围绕文本特征来组织教学,实在是独具匠心。

除了紧扣文本特征以外,我觉得,这堂课闪亮的地方,还在于每一个步骤,都是通过有趣而合适的活动来进行语文学习的。

第一个步骤,应该是最简单的,也最容易忽视的,可是,教者同样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请解释以下文言词语:下见小潭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这样的设题,也许,我们一般的老师要求学生解释完就过。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就太平淡。教者的高明在于,学

生解释以后的追问:这四个词语,它们有没有共同点?引导学生从中寻找规律,从而得出“名词作状语”这一结论。 活动,一般分为验证型和体验型两种,验证型活动是对现有结论的验证过程。因为是已经知道了结论,只需要去验证,兴奋点相对来说要低一些。而体验型活动,是在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进行,具有神秘感,充满冒险的乐趣,能够极大地刺激活动者的神经。

这里,“名词作状语”这个结论,就不是老师灌输的,而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属于体验型活动。

本来,上课伊始,学生完全不在状态,也许他们对这位远道而来,侵占他们周末休息时间的老师不怀好感,也许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本来就提不起精神,总之,课堂上他们是消极的,是不投入的。但是,这个近乎寻宝的游戏一出现,他们马上一激灵,立即精神振作地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之中。

由此可见,好的教学活动,是课堂的兴奋剂,是收紧学生之心的抓手。

在这个环节里,除了愉悦的体验,还进行了知识的前后钩连,回忆了蒲松龄的《狼》中出现的一个名次作状语的现象,“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

也许,学生对于初一学过的这篇课文,即使印象深刻,也不一定清晰地记得其中某一个词的作用了。但是,因为刚才活动体验的兴奋,学生开始积极运转自己的大脑,在记忆的仓库里高速地搜索有效信息。

解释文言词,是文言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一般采用的方法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自行翻译,然后提出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最后抽几个重点的词句检验一下,告诉他们这是名词作状语。

现在想来,这样的方法,没有兴奋点,难以让学生跃跃欲试,而且,即使是鱼翅燕窝,吃久了,也会腻。而教者,只稍微变换了一下问题呈现的次序,就让学生体验到了探险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实在高明。

如果第一个活动还只是稍微有了一点新意的话,那么,第二个活动就充分体现了教者的独到之处。

用一个带“清”字的词语解说课文的某一部分。

如“如鸣佩环”是潺潺的溪水,从石缝间流过,发出了清脆悦耳的响声。

这个活动让我眼前一亮。我知道,由于余映潮老师对文本的开发,不少老师都用带“清”的词语解读过文本,但,如教者这么设计活动的,还是第一次看到。

这个活动至少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要求学生翻译句子,只是翻译的语言更优美,翻译的手法更灵活。第二次层面是概况句段的意思,只是要求用带“清”的词来概括。

试想,如果教者直接让学生翻译句子,并概括段意的话,我相信,学生肯定提不起兴趣。或者,如果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段一段的读,每读完一段,就用一个带“清“的词语进行概括的话,我想恐怕效果也不会好吧。

教者不囿守陈规,进行了别出心裁的设计。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这篇文章不陌生了,教者设计的活动,就是在告诉学生,他们熟悉的地方,还有很多未经发现的美丽风景。这些风景,不但如仙境般美丽,而且神秘刺激,是其他任何地方所没有的。面对这样的诱惑,焉有不兴奋不去努力发现的道理?

我看到,学生在文本中潜心寻觅着,他们的兴奋不会比我低。

事实证明,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课堂生成越来越精彩。他们找到了清幽、清冷、凄清、清亮、清秀、清澈等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