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荷花淀教学设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09:26 体裁作文
荷花淀教学设计体裁作文

篇一:荷花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等奖)

荷花淀教学设计

阿健

执教班级: 高2011级6班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

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3.以读促写,提高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法、引导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 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导入二:以歌曲《十五的月亮》导入。

二、作者介绍(略)

三、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板书:

候夫编席 夫妻话别(助夫参战)荷送夫参军白洋淀妇女在

探夫遇敌(感受战争)战斗中不断成长 淀遇敌巧脱

助夫杀敌

(投身抗战)

成立队伍

四、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略)

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完美统一。

五、赏析小说中的人物语言。

(一)夫妻话别部分水生嫂与水生之间的对话。

1、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站起来要去端饭也体现了水生嫂的贤惠)。

2、她问:“他们几个呢?”

小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3、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他爱丈夫更恨鬼子,对有这样的丈夫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4、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首先表明不反对丈夫参军,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表明她对丈夫的依恋。)

5、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场离别,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通过以上人物语言的赏析概括出水生嫂具有体贴、温柔、机敏、识大局、明大义的性格特点。

(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改写水生夫妻的话别的语言,让水生嫂用另外一种口吻与丈夫对话,表现另一种个性。(此活动的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人物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性。)

(三)重点赏析以下人物对话: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机智,伶俐,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爽朗,率真)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稳重,谨慎,想得比较周到)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快人快语,急切而真挚)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羞涩、忸怩,用婆婆作挡箭牌,言虽假,情却真)

通过赏析丰富人物对话,概括四个妇女不同的形象及性格特点。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水生嫂比较理智、冷静其他人探夫心切 。 让学生用一首打油诗概括以上人物对话。

参考示例:

“一件衣裳一份情,一句话儿很要紧,快去快回不碍事,只怨婆婆不放心。”

六.让学生用一幅对联概括本课内容,结束本课。

(此活动主要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另外考查学生对对联这种文体的掌握情况,比如说字数相等,内容相对或相近,上下联不能出现同样的字等。还有就是此环节可以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参考示例:

上联:风光美丽白洋淀,战火纷飞黑硝烟。

下联:保家卫国匹夫心,女子也敢上前线

另附一首打油诗:

男子要抗战,女子送衣衫,鬼子来捣乱,一起并肩战。

篇二:《荷花淀》公开课教师教案

《荷花淀》讲义 作者:孙犁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如诗如画的场景描写。

2、理解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中体现的“四美” ——意境美、情感美、含蓄美和

情操美。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诗情画意和乡土气息完美统一的意境美。

2、从小说的人物和语言中感受小说的情感美、含蓄美和情操美。

3、引导学生通过“四美”来感受中国文化之美。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夫妻话别场面水生夫妇含蓄的情感表达。

2、领悟水生嫂等劳动妇女的探望丈夫前的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心理和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

1、朗读小说中诗意环境的描写和精彩的对话片段。

2、感受、探讨、评价小说中蕴藏的“四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

2、感悟《荷花淀》的“四美”—— 意境美、情感美、含蓄美和情操美。

二、孙犁、小说的背景和情节构造:

1、孙犁:

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安平人。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 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此外,还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评》。《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其中的《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成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品。孙犁的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2、背景:

淀:diàn,湖泊,荷花淀即湖泊名,是白洋淀的一部分。本文选自《白洋淀纪事》。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军进行顽强斗争。 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3、小说的情节构造:

夫妻话别

扑空归来

意外相见

二、重点难点解决过程:

(一)、从环境中感悟意境美:

1、朗读1—3自然段,感悟小说的意境美,并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1)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

(2)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

(3)为情节的展开做好的铺垫。

(二)、从人物对话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1、分角色朗读水生夫妻话别的对话,读出其深情与含蓄。

2、分析水生嫂在夫妻话别这段对话中的心理变化。

3、分角色朗读水生嫂等劳动妇女要去探望丈夫前的一段对话,读出其含蓄与羞涩来。

4、从对话中揣摩水生嫂等劳动妇女的心理。

三、课堂小结:

《荷花淀》塑造了根据地人民意志坚强、英勇善战、同仇敌忾的形象。在结构上,轻巧灵活,叙事抒情互相穿插,环境描写和意境烘托融为一体,而在人物的塑造上注重以心理刻画来展现人物美好纯洁的内心世界。作品以诗一般的语言来描写,质朴而又含蓄,充满抒情意韵,这些特点充分显示了孙犁小说创作清新明丽、细腻生动、诗情画意的特有风格。

四、练习:

1、下面对对话中“总是”一词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水生说:“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A.表明水生嫂的埋怨情绪。

B.水生嫂对水生的积极行为由衷地赞扬。

C.水生嫂一方面为有这样一贯积极的丈夫而自豪,同时又含有一些嗔怪的情绪。

D.水生嫂对水生的过分积极很不满,带有较强的讽刺挖苦情绪,但客观上表现了水生的强烈的爱国热忱。

2、这篇小说以“荷花淀”命名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荷花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是我抗日根据地军民高尚情操的象征。

B.荷花优美,“日上日妍”,是我抗日根据地年轻美丽的劳动妇女的象征。

C.荷花清新雅洁,宛如孙犁小说的风格,作者借此来表明《荷花淀》的艺术风格。

D.荷花淀是地点,是小说的背景,是主要事件伏击战的发生地,小说是以地点命名的。

3、“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对这个细节的理解符合作者写作意图的一项是( B )

A.水生嫂编席不小心,弄伤了手指,“吮”主要是为了止血。

B.水生要去参军的消息在水生嫂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吮”主要是为了控制和掩饰自己的感情。

C.水生嫂内心很惊慌,“吮”是为了消毒。

D.水生嫂很生气,“吮”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愤怒。

4、第一自然段中“缠绞”、“跳跃”二词的主要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表现苇眉子又薄又细,正好编席。

B.表现水生嫂编席技术的熟练。

C.表现水生嫂的勤劳、淳朴。

D.表现水生嫂编席动作的优美,给人的美感。

五、作业:阅读孙犁的一篇小说,和同学一起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感受。 板书设计: 景物描写——意境美

荷花淀 对话描写——情感美、含蓄美

人物心灵——情操美

篇三:《荷花淀》教案(鲁人版)

《荷花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2.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3.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过程与方法:

熟悉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揭示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领会小说体现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景物描写、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2.体会人物细腻的感情;

3.领会《荷花淀》作为战争小说的独特之处。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布置预习: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段落标号(共95个自然段),划出表示时间推移的词句。

4、全文已空行标明三部分,用简洁、含蓄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5、找出课文中较集中的景物描写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水域辽阔,烟波浩淼,势连天际,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被39个村落、3700条沟壕、12万亩芦苇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143个淀泊。这里水产资源丰富,淡水鱼有50多种,并以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千亩连片的荷花淀而闻名,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白洋淀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成立了著名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利用河湖港叉开展游击战争,威震敌胆。抗日游击队“雁翎队”在芦苇迷宫和荷花荡中和日本侵略军捉迷藏,经常将侵略军打得焦头烂额,由此也产生了中国文学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二、整体感知

1.介绍孙犁。

孙犁(1913~2002年),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

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3.引导学生回忆小说相关常识。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进行描写。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其中,高潮和结局有时会重合。

4.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小说的各个要素,尝试把握课文主题。

5.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本文的故事情节: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2)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他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请概括这三个生活片段的内容。(空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①月夜编席(1~4自然段)

②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③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 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

①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②扑空归来(39~47自然段)

③淀上遇险(48~61自然段)

第三部分 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高潮,结局,尾声)

①伏击歼敌(62~65自然段)

②意外相见(66~84自然段)

③组织起来(85~95自然段)

(3)读完小说后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三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主要通过语言、细节描写来表现)

三、分析本文的情节和环境描写

1.课文的线索是怎样的?

明确: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1)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2)明线暗线分而又合,合而又分:

明线──、妇女的活动: 等夫、送夫,探夫,遇夫,学夫。

暗线──地区队的活动。

2.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1)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2)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下面,

我们共同来欣赏小说的开头三段,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部分1—3段,品味诗情画意。在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字音、语速和感情地把握。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思考这段文字描写了那些景物,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意境(看到这些景物描写给你什么感受)?

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部分1—3段

学生评价-----(正音)

A、景物:月色皎洁 洁白的苇席遍地 银白的淀水 薄雾 清风 荷叶荷花香

B、怎样描写的:

修饰成分:

苇眉子---湿润润的,柔滑修长,又薄又细

苇席 ---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将劳动场面诗化)

雾 ---薄薄透明的 (朦胧)

荷叶荷花香---新鲜 还用了两个十分贴切的动词:

“缠绕”:写出苇眉子的柔滑修长,女人动作的灵活。

“跳跃”:(课本79页,与“颤动”比较)拟人,写出了苇眉子的动态美,突出女人编席的动作美。 还用到了比喻修辞:“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个比喻将劳动场景诗化了

“苇子长城。”

C、意境(月色下的如此情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用两个词来概括):清新、恬静、宁静

? 作为一篇小说,本应该以人物为中心,注重情节的推进,但是《荷花淀》开头三个自然段却为我

们描摹了如此一幅美丽图景,这样清新宁静的景物描写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明确:联系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①渲染了(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勤劳朴实温柔)的人物形象。

景的宁静烘托人的美好:善良、纯朴、勤劳、温顺

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伏笔)。

开头,为夫妻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氛围,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描写作了铺垫。

③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

“一切景语皆情语”,荷花淀景色清纯明丽, 如此柔美洁白的水乡,又怎能容忍侵略者铁蹄的践踏和蹂躏,生活越是美好,人们越是热爱生活,就越是憎恨战争,美丽的水土培养出英雄的儿女,出于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水生嫂代表的白洋淀妇女才毅然决然的送郎上战场,而她们自己也经过血雨腥风的洗礼茁壮成长起来,勇敢的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

(3)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明确: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4)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明确: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铜墙铁壁”换成“一道屏风”行不行?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概括了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我们回过头来想,这毕竟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但是,在开头的

景物描写当中,我们却闻不到一点战争的味道,看不到一点尘世的烦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纯美的画面,感受到的是一种纯美的意境,这也正是孙犁“诗体小说”的第一个特征。

四、小结:

本堂课我们主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情节和环境描写,下节课我们要从语言和细节描写方面来欣赏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五、布置作业:

1、找出课文中较集中的人物对话。

2、思考探究:本篇是战争小说,它和你印象中的战争小说有何不同?

第一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指名学生回答:

1、课文中写了哪三个生活片断?

2、课文中有哪几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二、赏析本文的语言和细节描写

上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情节和环境描写,本节课我们要从语言和细节描写方面来欣赏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1.赏析简洁而传神的对话,体悟人性美。

“诗体小说”的第二个特征,是孙犁描写了一群充满了人性美的荷花淀妇女形象。

(1) “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并讨论: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为追问真情(5——13)、赞同丈夫参军(14——22)、应承丈夫的嘱咐(23——29)等三层。

(2) 鉴赏讨论: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主谓倒置,标点位置)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体贴、关心、小心翼翼、试探口气、温柔。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总是”换成“可是”好不好?)有埋怨,但更多的是赞赏。“可是”则表示“逆转和出乎意料”,甚至带有“讥讽”的味道,这不符合水生嫂此时的心理。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如果知道水生参军的消息,有如下反映,大家看看是些什么样的性格?(改写对话)

①“恩,我不嘛,丢下我一人,这可怎么办呀?”

(小女人,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是现代概念,过去是不明大义。)

② “行啊!你走,我搬回我妈妈家!”(撒泼)

③“你走,我不拦你,小华你带去,爹你照顾,这么大一个家交给我一个人,你说的倒轻巧,上有老,下有小,我的命好苦啊!”

④.“你走,我也跟着走,古代不就有花木兰从军杀敌吗?为人民,为国家,咱舍小家,这值。”(豪爽洒脱,有男儿气魄)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3)细细品读(朗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

明确:“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聪明伶俐)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质朴憨厚)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心细稳重)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快人快语)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忸怩羞涩)

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4)小结:

刚才谈到的这些语言都是直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我们就把小说中直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言,叫做“个性化语言”。这些语言极其平淡,充满生活气息,但细细品读,却意味深长,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乍看淡淡的,细看浓浓的。”这才是语言的魅力。

2.赏析生动的细节描写。

(1)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乎水生嫂的意料,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2)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3)小说中三处对于“捞”与“丢”的细节描写。

明确:第一处见于“寻夫遇敌”一场。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这是很惬意、很诗意的一笔。“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畔稻谷香”,妇女们信手一“捞”一“丢”的是菱角,流露出来的却是她们心中对美丽富庶的家乡的热爱与自豪,而那“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的“乳白色”的菱角和“像哨兵一样高高地挺立”的“粉色荷花箭”相映成趣,构成了白洋淀上一道美丽和谐的风景。相形之下,《洪湖水,浪打浪》“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渔米乡”,词意热切却略嫌直露,而与《赦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淳朴隽永、凝练含蓄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美。

第二、三处描写均见于“助夫杀敌”一场。先是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美纸盒“捞”起来,“丢”在女人们的船上;接着是女人们将掉在水里的小包裹“捞 ”起来“丢”给他们,这一“捞”一“丢”,不仅仅表现了抗日军民打捞战利品时乐观的精神,以及夫妻间似嗔实喜、似怨实爱的小儿女心态,更重要的是在这一“ 捞”一“丢”里,早就融进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关爱,以及对祖国、对家乡的

篇四:荷花淀教学设计

《荷 花 淀》 教 学 设 计

荷 花 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了解作者孙犁及其作品。

2.理清写作思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热情,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写作思路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2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荷花淀》,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是一个具有独特创作个性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像诗歌一样优美动人,既具有小说的故事性和鲜明的艺术形象,又具有散文的浓厚的抒情味,题材平凡,寓意深刻。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炼,被称为“诗体小说”。

二、揭示目标:(1分钟)

1、掌握生字新词。

2、理清写作思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热情,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自学指导(完成学习目标1)(15分钟)

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富有感情,声音特别洪亮的要给谁加分。如有读错的,其他同学帮助更正,更正对了,也给谁加1分。

板书生字:

缠绕 吮 藕断丝连 菱角 精致

四、自学指导(完成学习目标2)(20分钟)

1、速读课文,概括文中场面。

2、 跳读课文,找出小说线索,在文中找出依据。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荷花淀教学设计)

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推荐代表发言,如果回答不全,教师补充。

(① 月夜编席②夫妻话别③探夫遇敌④助夫杀敌⑤学夫杀敌)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3、再次读课文,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得知丈夫参军,根丈夫话别,他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他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

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他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品味语言,领悟内涵,感受人物内心世界。

通过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棵

二、 揭示目标:

1. 品读课文,赏析景物描写。

2. 跳读课文,赏析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三、自学指导,﹙完成学习目标1﹚

请学生朗读 :“月亮升起来了--------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小组讨论并思考:

1.这几段描写了那些景物?

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低,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票香。

2.他们构成了一副什么样的图景。

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副清新宁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3.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这段景物描写 ,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的形象。

四、自学指导,﹙完成学习目标2﹚ 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是怎样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五、拓展延伸,小组讨论,看谁答得准确?

1想想,女人参与的战争作品有那些?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红色娘子军》。《花木兰 》

2读了这篇文章,联想一下《红河谷》。《黄河绝恋》等,以女人为主体的战争题材,你有什么感触。

六、小结:只要世界上还有女人,那么世界将会有许多色彩,只要世界还存有美丽,我们不应该失去浪漫。

篇五:荷花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等奖) (1)

荷花淀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

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3.以读促写,提高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法、引导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 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导入二:以歌曲《十五的月亮》导入。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

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主要有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三、关于荷花淀和小说的创作背景介绍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

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孙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

四、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一)情节概述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二) 给全文三部分拟小标题,并指出这三个部分各属于小说故事情节的哪个阶段?(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

一。)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 (开端)

第二部分:探夫遇敌 (发展)

第三部分: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三)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本文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

板书:

候夫编席 夫妻话别(助夫参战)荷送夫参军白洋淀妇女在

探夫遇敌(感受战争)战斗中不断成长

淀遇敌巧脱

助夫杀敌

(投身抗战)

成立队伍

五、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

(一)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语段,并思考讨论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小说开头三段的景物描写,正午时淀上风光的描写。

(二)让学生朗读课文部分内容: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这三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1、夜景美: 月色皎洁,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2、这几段描绘的是荷花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种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特别是“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比喻,把水生嫂劳动的场面诗化了。

3、这些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

(1)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2) 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3) 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与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三) 赏析文中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片段(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鉴赏讨论)

(1)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点拨: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喜变忧。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点拨 :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