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林黛玉6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02:21 体裁作文
篇一:我眼中的林黛玉
我眼中的林黛玉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红楼梦》里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就是林黛玉了。我想用一种颜色来描绘黛玉,如果说薛宝钗是牡丹,那么她是娇艳明丽的,而黛玉身上散发出的就应该是更具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所以我想选择神秘而又高贵的紫色。
看过《红楼梦》的人很多是不喜欢林黛玉的,觉得她那么狭隘、小气、爱哭、无缘无故耍小姐脾气,不得人心。可我却认为我们对于黛玉典型性格的许多特点,要把她放在产生她那个贵族社会的典型环境加以分析。我眼中的黛玉,勇敢、对自由理想热烈追求,但,她瘦弱的身躯无法抵御封建势力对她的扼杀。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在我看来,林黛玉美若神仙,但她的外形美是如捧心西子那样的病态美;她的自尊性很强,但其实是以自尊掩饰自卑;她经常表现为小心眼,但小心眼背后有坦诚,而这又恰恰变现出她的朴实纯洁和直率;她之所以不能接受贾宝玉逢场作戏似的求爱的方式,因为她追求的是真爱。
一、捧心西子病态美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
子胜三分。”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二、以自尊掩饰自卑
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这位姑娘的惊觉:“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立即来了个顶门针:“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倘使林、贾二家没有门第差别,黛玉决不会从送花的先后顺序敏感到高低贵贱之分。在这里,“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已经变成了“惟恐被小人看了他去”的自卫。这种自卫,是环境变迁与门第差异在黛玉心灵深处的细微折射。从形景看,不是单冲着周瑞家的,实质是也是冲着薛姨妈与贾府的,她要借送宫花这件小事,称一称自己在皇室与侯门家庭称盘上的份量。这就是问题的实质。脂砚斋在批这一段时道: “今又到颦儿一段,却又将阿颦天性从骨中一写,方知亦系颦儿正传。”“天性”云云,就是指这种偏执得令别人有点受不了的自尊。最受不得别人伤害的黛玉,却最肆无忌惮的伤害着别人。然而这位贵族小姐却万万没有想到,冲着周瑞家的这个奴仆发泄,显然是有失身份的表现,她想得到的却恰恰是失掉的,这个细节无疑是黛玉性格底色的点睛之笔,所以脂砚斋才郑重指出“从骨中一写”。 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但她自尊心太强了,便会发展成为小心眼。等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林姑娘的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不过,她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当时并没有发作出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式地向情人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怒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候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 这时候的林妹妹显得是小心眼了些。但如果把林妹妹的这种性格放到当时的大环境中也是能够理解的。
三、朴实纯洁而又直率
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林黛玉当面对宝钗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当宝钗提出给她送燕窝时,林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别人不知,还以为林黛玉真是个多心的人。其实,林黛玉怀疑宝钗是有原因的,从滴翠亭宝钗扑蝶时偷听了丫环说话而后又使金蝉脱壳计嫁嫌于林黛玉这事就可知宝钗的为人的确奸诈,林黛玉对她怀有戒心是很自然的。而当林黛玉处在孤苦、愁闷的心境下,宝钗给她捎来一点燕窝并与她说了几句悄悄话之后,就把心都全盘掏出来给宝钗,把内心的秘密都说了给宝钗。“若不是从前日看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钗黛之间的矛盾就这样在林黛玉的率直的坦白、纯洁的心灵面前得到了些许缓和。当然这正中了宝钗设的奸计,但至少在外人看来,包括林黛玉都认为,自己与宝钗关系好了。这从后面宝玉问林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林黛玉笑道: “谁知她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她藏奸”可看出,在这里,林黛玉仅凭几件小事就相信了宝钗,不仅改变了对她的看法,还把自己过去对她不尊敬的看法也直率地告诉了对方,并不是她幼稚无知,而正是反映了她朴实纯洁而又直率的美德。
四、追求真爱
林黛玉在贾府十分孤立无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对贾宝玉的爱情,是她生命之火,一旦失却这爱情,生命也就终结。林黛玉不能离开贾宝玉,更不能失去贾宝玉的心。但是,在初恋阶段,他俩若即若离,互相试探,都不肯把真心掏出来。尤其是林黛玉,她在对贾宝玉的真心还没有充分了解之前,不肯轻易地流露出自己对贾宝玉的恋情,因为她很自尊自重。这时的贾宝玉,对纯洁少女有一种泛爱,对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史湘云,更有着明显的感情波澜,这使林黛玉无法容忍,她直率地对贾宝玉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
林黛玉执著地追求爱情,但是当贾宝玉借《西厢记》词语,真正向她表示爱情的时候,她反而要嗔怪他。第一次,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记》,她“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贾宝玉趁机向她表示:“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却气得“带腮脸儿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
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来了,还学了这些混帐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妈去。”第二次,贾宝玉又借《西厢记》中张生对红娘说的一句话对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再次向林黛玉表示爱情。而林黛玉呢,“登时撂下脸来”哭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来了,看了混帐书,还学了这,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爷们解闷的。”并且立即“往外走”。林黛玉这些言行又是多么的矛盾呀!她天天缠着贾宝玉,为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日夜受着痛苦的煎熬,弄了一身的病。但贾宝玉一旦有了表示,她又摆出一个贵族小姐的架式,把内心也认为是“好文章”的《西厢记》,斥之为“淫词艳曲”、“混帐书”,并不惜搬出贾宝玉最害怕的紧箍咒——贾政的权威来压贾宝玉,这不是太“乖张”了吗?其实不然,贾宝玉是贵族公子,身上多少沾染了贵族的坏习气,林黛玉没有看到他的真心以前,是保持着警惕性的。林黛玉所以不能接受贾宝玉逢场作戏式的表达爱情方式,因为她追求的是真爱。
综合来讲,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要正确评价林黛玉,我以为必须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时代的荧屏上去显影。林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她性格上虽有缺点,但掩盖不了她的才华横溢和至纯至真的光芒。
篇二:我眼中的林黛玉
我眼中的林黛玉
——读《红楼梦》有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中的开卷诗。它出自曹雪芹精心撰写10年的《红楼梦》。
在书中,作者用具体的细节描写勾勒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富有鲜明特征的人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林黛玉。
林黛玉不仅拥有如花似玉的容颜,而且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她思维敏捷,擅长作诗。这不禁令我回想《结诗社吃蟹赏花》这个故事。林黛玉在作“菊花诗”的比赛中,不假思索,挥笔写下了《咏菊》、《问菊》两首诗,诗句甚是精妙,众人看后发出连连赞叹,让人佩服。
林黛玉之所以能作出这样令人叹服的诗篇,是与她平日里广泛阅读密不可分的。唐代诗圣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她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
林黛玉由于家境的原因,从小寄人篱下,造就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生活在等级森严、冷酷无情的封建大家庭中,她只能凄婉地呤出“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林黛玉在诗中把自己比喻成片片飞花,没有人能理解她,爱惜她,从中看出她内心是多么的伤感。
林黛玉生性孤傲多疑,也是难被人理解的。有一次,一
个送花的丫鬟因为最后才把花送到她的房间,她很是气恼,认为这些花都是别人挑剩了的,于是把花仍在一旁,自个儿哭了起来,弄得送花的丫鬟不知所措。
林黛玉爱跟自己怄气,不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是闷在心中,烂在肚里。就是这样一位多泪、多情、多心的女子,总希望别人能够懂得她的内心世界而尊重她、关爱她,但她自己不能珍惜自己,最终落得“焚稿断痴情,魂归离恨天”这样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从林黛玉的故事,让我懂得一个简单地道理,那就是幸福靠自己争取,乐观面对人生,微笑迎接每一天。
篇三:我眼中的林黛玉
我眼中的林黛玉
——《红楼梦》断想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红楼梦》里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就是林黛玉了。我想用一种颜色来描绘黛玉,如果说薛宝钗是牡丹,那么她是娇艳明丽的,而黛玉身上散发出的就应该是更具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所以我想选择神秘而又高贵的紫色。
林黛玉原是衰落的“清贵之家”的女儿,很早就死了母亲,到贾府后又死了父亲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女,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而且先天病弱,整天与药锅相伴。环境的恶劣、势利,使她多愁善感。在那“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中,她常常是“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便自泪不干的。”作为封建社会中的女子,她有独到的人生见解,具有诗人的敏感的气质和奇逸的文思,生就的伶牙俐齿,锋芒毕露,从不趋炎附势,而且反抗着社会对她的迫害。她以落花自比,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情操,执着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个性自由。“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蔑视功名,反对封建的黛玉一生以泪洗面,在生命和理想绝望的边缘,却反常地出现了笑容,她以笑来结束她哭的一生。
看过《红楼梦》的人很多事不喜欢林黛玉,觉得她那么狭隘、小气、爱哭、无缘无故耍小姐脾气,不得人心。可我却认为我们对于黛玉典型性格的许多特点,要把她放在产生她那个贵族社会的典型环境加以分析。我眼中的黛玉,勇敢、对自由理想热烈追求,但,她瘦弱的身躯无法抵御封建势力对她的扼杀。
如果用一种动物形容林黛玉,大多数人会觉得她似只刺猬,拼命地用刺来保护自己,而我认为,她,不过是只蜜蜂,蛰了别人又何尝没有伤到自己?当温暖的微风吹拂脸庞,她的心也会如小小的雏菊一般绽开,可她从不打开心房,让人欣赏;当明媚的阳光翩然而至,她的眉也会如弯弯的新月一样迷人,可她从不轻抬下颌,让人凝视。
曹雪芹将她的理想寄托于黛玉之身,让她作为一种唯美而存在。
从林黛玉身上我看到的《红楼梦》是一部悲剧,一部唯美的悲剧,一部乏着紫色的高贵的悲剧。
沙沟初级中学 王雪
指导老师 阮书畅
篇四:我眼中的林黛玉
我眼中的林黛玉
说实话,一开始读红楼梦,对于林黛玉这个角色,我真的很不喜欢,因为她似乎只以哭而闻名。无论遇到什么事,即使是我们看起来根本不起眼的事,她也能找个让自己哭的理由,整日总是丝帕不离手,抹着她的流不尽的泪水。渐渐地,与室友一起分享红楼之后,我慢慢能体会她的心里了。
在红楼中作者用“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语句来形容她的美。凤姐用“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的语句来赞扬她的美。宝玉则用“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语句来称赞她的美。这是一个“绝美”的林黛玉。这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这种病态美其实是来自于她的遭遇。
林黛玉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书香之家,幼年丧母,左右又无兄弟姐妹相伴,从小就孤苦伶仃,与诗书相伴,受到的关心就比别人少,后来没过几年又遭遇爱父离世,她不得不寄人篱下,这造成了她性格较孤僻,很高傲。在作品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之前,林如海对黛玉有这样的一番教诲:??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相扶持,今外依傍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从这里可看出他寄人篱下的无奈与可怜。试想一下,一个娇嫩的孤儿要去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而且那个家庭可不比别家,是名声显赫的贾府,那里必定规矩繁多。所以她一个女孩子家必定处处小心,事事注意。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黛玉葬花,“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首葬花吟,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她的内心是如此的细致,怕花被玷污了,便将残花埋葬。看着残花败落,不禁想起自己的容颜与爱情,便禁不住泪流满面。
对于她与宝玉的爱情,结局是可悲的,但是过程,我觉得是美好的。因为他们都深爱着对方,矢志不渝,他们关注着彼此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活在对方的世界里,不离不弃。林黛玉在没有与贾宝玉定情之前,她对两个情敌——薛宝钗、史湘云有些“小性儿”“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如薛宝钗生病,贾宝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薛宝钗和贾宝玉都很尴尬。但是我们细细品味一番,她的这些多疑都是出于对这份爱情的珍惜,宝玉对女子的花心我们都知晓,但是他对黛玉的感情却是纯真深刻的,但是黛玉接受不了他的花心,她希望宝玉可以一心一意,绝对的对她用心。在贾府里,似乎只有宝玉才懂她的孤独内心,只有他才是她的知己,所以她深怕宝玉会离她而去,在那个陌生的环境中,宝玉是她精神的依托。虽说宝钗也是投靠贾府,但她身边有母亲兄弟相伴,在贾府的不自在感必定少了许多。
总之,黛玉集才与情于一身。她心思细腻,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这些都毋庸置疑。又是他又有些清高,太单纯,拘谨,这是哪个社会给她的烙印。在爱情上她勇敢执着,矢志不渝,为了爱人她默默死去,含泪而终。在我们眼中,她似乎总宛若洁白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值得细细观赏品味。
参考书目:《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篇五:我眼中的林黛玉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义务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初中语文方向毕业论文
我眼中的林黛玉
姓 名:张 乾 军
服务中心:洛阳教师进修学校
准考证号:030102306435
指导教师:薛 会 巧
定稿日期:2 0 12 年 3 月
我眼中的林黛玉
张乾军
内容摘要:林黛玉是一个善良,纯洁,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温柔体贴,胸怀坦荡,具有中国古典美的奇女子。然而,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她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内向女子,穿上了一件伤感?小性儿?的外衣,使一般读者不易真正理解她,她的外在美和内在美需要我们认真的解读。
关键词: 林黛玉 悲剧性格 精神之美 《葬花辞》
《红楼梦》内容宏富,包罗万象,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清代学者王希廉曾评价说:?—部书中,翰墨则诗辞歌赋,制世尺牍,爱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迹,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世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营养禽鱼,针衣烹调,巨细无遗;人则方正阴邪,贞淫顽善,节烈豪侠,刚强懦弱,及前代女将,外洋诗女,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娼妓优伶,盗贼邪魔,醉汉无赖,色色具有:事迹则繁华筵宴,奢纵宣淫,操守贪廉,宫闱仪制,庆吊盛衰,判狱靖寇,以及诵经设坛,贸易钻营,事事皆全;甚至寿终夭折,吞金服毒,暴病身亡,药误,以及自刎被杀,投河跳井,悬梁受逼,撞阶脱精等等,亦件件皆有;可谓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可谓才大如海,其是别部小说所能望其背。?①《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
内涵,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无比丰厚的艺术涵蕴,值得我们永远探求。 《红楼梦》是读不尽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绯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②?一部作品,它所含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它所储存的信息量越大,也就越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和探讨的热情。研读《红楼梦》就是在研读中国的传统文化,它已经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化石和标本了,这是中国任何一部其他小说难以达到的成就。?③《红楼梦》塑造了无数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我个人认为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导演和演员能把《红楼梦》的内涵用屏幕的方式展现出来并和原著争辉。今天,我仅从冰山一角展开视线,从《红楼梦》中林黛玉这一女一号来解读红学的魅力。 .
在万紫千红,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然而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妹妹,却是《红楼梦》中最为富有神。韵的,是如此这般牵动人的衷肠。本是一个善良,纯洁,敏感,细心,聪明绝顶,悟性极强,温柔体贴,胸怀坦荡的黛玉,却由于所处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她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内向型女子,穿上了一件伤感?小性儿?的外套,使〃一般读者不易真正地理解她。
一.林黛玉的身世
林黛玉,林家祖上曾袭列侯,父亲又是探花,官为巡盐御史,生于一个钟鼎之家,书香之族,该是十分幸运的。但好景不长,六岁就失去母亲,一支独苗,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姐妹兄弟扶持,只得长住外祖母家,过着?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的寄宿生活。紧跟着父亲亦辞世,从此整个—个寄人篱下的可怜女。虽说上有老祖母贾母心肝宝贝似的疼着,下有内当家王熙凤的?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子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打包票似的许诺,但这又怎能保证黛玉这颗敏感脆弱的心灵不受伤害。这位前世生长于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得雨露滋养,脱去草木之形修得女身,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又通女工,又懂参禅,可谓全长。但她从一生下来就多病,曾有一癞头和尚让她出家,但千金独苗,父母如何舍得,故和尚又云:?若要病好,从此以后不许见哭声,除父母外,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但是,从来没有父母把女儿养一辈子的道,况且贾夫人很快就病逝,黛玉千里迢迢投奔外祖母家,这首先就犯了外姓亲友不见之规。黛玉本身又聚集了太多的情,望月垂泪,赏花落泪,赢得爱情而流泪,误解伤情而掉泪,思乡念亲而撒泪……真是眼泪?从秋流到冬,从春流到夏?,这更犯了不许见哭声之规。原本就弱的身子,从此更衰弱了下去。年纪轻轻,一年之中只有几个晚上才可睡个踏实囫囵觉。看来黛玉的人生悲剧是必然的了。支撑着柔弱的病身子活下去的惟一希望就是爱情——和宝玉暗里订下
的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木石前盟?,然而,这维系着她生命的爱情,也渐渐被扼杀了。当她听了傻大姐的一句?宝二爷娶宝姑娘?,心头就立刻响了一声疾雷,及至宝玉成亲那日,黛玉香魂一缕随风飘,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二.林黛玉的悲剧性格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用?造化钟神秀?的诗句,来形容东岳泰山的壮美在他心中引起的惊奇。意思是说: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丽都集中在泰山上了。贾宝玉在阐述他的?女清男浊说?时道:?天地灵秀之气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沫已?。他后来见到薛宝琴、李纹、李绮时、又不胜感叹道:?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曹雪芹这个?造物主?,也只把?精华灵秀?钟于女儿。并特别多地钟于林黛玉。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而她的叛逆的悲剧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像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
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作者通过凤姐的?嘴?和宝玉的?眼?,描绘了她天仙似的人品。贾府公认的大美人王熙凤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在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则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