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23:47 体裁作文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体裁作文

篇一: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导入辞: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四大名著之一,它通过各个统治集团尤其是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及其相互之间的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的描写,反映了三国时期社会的黑暗和动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暴丑恶的本性,表现了人民群众在动乱年代的灾难与苦痛,以及人民反对分裂、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现了作家向往仁政,反对暴政的政治思想。这部作品真实的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互相利用又相互残杀的复杂的矛盾斗争,深刻而又真实的再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作为历史小说的楷模,它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采用类型化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为我们留下无数鲜活的艺术人物形象。

曹操这个人物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十分精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罗贯中①受正统观念影响和历史时代制约,站在拥刘反曹的立场上,遵循历史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以“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描述,并且融入自己的政治倾向创造了这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作品借许邵②之口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很能概括曹操形象。曹操的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写得最成功的封建社会奸雄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的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残、狡诈等反动本质。作品中曹操靠镇压农民起义起家,掌握了朝廷大权,进一步发展到带剑入宫、弑妃、杀后、逼君,处处暴露了他永远也不能满足的野心。

东汉末年,社会混乱,宦官和外戚控制朝政,到处是一派动荡不安的惨状,使得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不断激化,因而爆发了黄巾军起义。由于阶级本性曹操必然害怕和仇视农民起义,他曾多次参加镇压黄巾军起义,而且战功卓著。他有整治乱世的远大理想,有卓越的军事才干。“治世之能臣”是准确的诠释。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③但是曹操由于时运不济,和周瑜一样,“既生瑜,何生亮”,若没有熟读兵书,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的诸葛亮,曹操一定会很快成就霸业。诸葛亮在隆重④时说:“曹操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为天时,

抑亦人为也。”并指出“不可与之争锋”,可见诸葛亮对曹操的看重。

首先,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眼光敏锐,能够审时度势,善于利用有利时机。 曹操出身低微,本姓夏侯氏,只因其父曹嵩乃曹腾的养子,故姓曹。由此可知,曹操没有袁绍那样显赫的家世,不像孙权那样具有父兄的基业,纯粹是“白手起家”。二十岁时,被举荐为孝廉,时值汉末,政治黑暗,起义军风起云涌,社会动荡不安。在众人均无良策对付黄巾军时,曹操脱颖而出。并在招安到的降兵中挑出精明强干的人编为“青州兵”,以此作为自己起家的资本。

又如董卓专权,上欺天子,下压百姓。满朝文武,无不愤恨;黎民百姓,无不恨之入骨。曹操抓住这个好机遇,顺应民众要求,以匡扶汉室为名,讨伐董卓,得到天下诸侯的响应。董卓败走,曹操从此声誉高涨。

刘备依靠曹操时,汉献帝称其为“皇叔”⑤。曹操手下人都劝曹操除掉刘备,但曹操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判断应该先除去袁绍、袁术相应的太尉杨彪,这对曹操后来打败二袁,统一北方不无影响。

曹操的政治基石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当谋士们劝他除去汉献帝自立为王时,他却审时度势,小心谨慎,最终为了政治上的有利地位,到死都没有称帝,可见曹操的政治抱负之高与眼光之敏锐。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曹操知人善任,善于笼络人才为已所用。

众所周知,曹操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此曹操与夏侯氏之间有很深的渊源。曹操得势后,大力提拔曹、夏侯两姓亲信加以任用。如曹仁、曹洪、夏侯 、夏侯渊等亲信将领都得到曹操的大力提拔和任用,他们对曹操无比的忠诚,曹操的江山因此更加稳固。

除了提拔、任用同姓亲信外,曹操还提拔了一大批忠心耿耿、恪尽职守的文臣武将,并委以重任,文臣如郭嘉、荀或等,曹操经常采纳他们的建议,遇到难题时总要去询问他们;武将如许褚、徐晃、张 、于禁等,也受到曹操的重用,并经常获得曹操的表彰和奖励。这些文臣武将,曹操都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委以相应的官职,使得他们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些人为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无不尽职尽责地努力。

惜才方面,尤为突出。比如关羽兵败,为保护刘备家眷,在曹操大将张辽劝说下,

暂时投降曹操。而后得知刘备在河北的消息后,不顾曹操的一再挽留,执意要走。关羽硬性闯关,由于曹操的惜才,下令诸将不得伤了关羽,所以关羽能“过五关,斩六将”,离开许昌,与刘备会和。又如赵云:新野一战,曹军大败。曹操大怒,令兵分八路,攻打樊城,而刘备兵马悬殊,放弃樊城,奔向江陵。在途中,赵云护着刘备家小被曹军冲散,身边只有三十几名骑兵,而曹军团团包围,难以脱身。也是曹操的惜才,下令不准伤害赵云,只许活捉。这样,赵云才乘机杀出一条生路,冲出重围。

在政治策略上,曹操还推行屯田制,发展农业生产,用以巩固后方基地,战争期间,因军粮匮乏,曹操曾下令驻兵屯田,巩固后方基地,曹操平定辽东之后,看到民生凋敝的动乱社会现实,他采讷谋士的建议,下令分兵屯田,以候调用。这样,曹操的后方基地更加稳固,为前线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不能不说是曹操采取的政治措施的一个重要方面。

曹操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首先,曹操足智多谋。他曾指出:“兵无常势,水无长形。临敌变化,不可先传,故曰,料敌在心,察机在目也。”也就是说力量的强弱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了解敌情掌握时机,就可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比如官渡之战。公元200年,袁绍70万大军朝官渡进发,当时曹操在官渡的军队仅有7万,可谓势力悬殊。不得已,曹操听取了谋士们的建议,危急关头又得袁绍谋士许攸的帮助,采取火攻烧粮的策略,把袁绍屯积在乌巢的粮食全部烧毁,绍军自此大乱,曹操乘胜追击。官渡之战以曹操大胜,袁绍大败告终,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又如曹操退居北方,为防止远征时西凉马腾乘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机袭击许昌,先除掉了马腾和他的两个儿子。马腾的长子马超为父报仇,曹操接连吃了败仗,还差点送了命。但曹操在危难之际仍能沉住气,冷静思考良策。最后利用马超的多疑,佯装与韩遂⑥关系密切,并派人拜见韩遂,又给韩遂写信,使得马超怀疑韩遂通敌。最后马超和韩遂自相残杀,曹操乘机出兵大败西凉军队。

曹操能够在计穷路尽,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为自己找到一条生路,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其次,作为一名三军统帅,自己非得要在军队中建立起威信不可。曹操军纪严明,因此他在三军中威信很高,进一步体现了其军事才能。

曹操严于律已。建安三年,曹操出兵讨伐张绣,行军途中他骑的马因受惊吓,窜入田中,并且践坏了一大块麦田,坏了他定下的规距,曹操于是要求行军主簿,判自己践麦之罪,并欲拔剑自刎,被众人劝住之后,作为三军的统帅,他于是“割发代首”,当众认罪并处罚自己,对他统率的三军起了约束作用。以致“沿道之民,秋毫不犯”。

由上述可知,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真不愧为“治世之能臣”。

曹操形象中“奸”是特别突出的。“乱世之奸雄”极其深刻地概括了他的性格上的本质特点。曹操曾亲口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实际上这就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的处世哲学,其中包含有虚伪、凶残、狠毒等多方面。

曹操很虚伪。“虚伪”即“不真实”、“不实在”、“弄虚作假”。《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虚伪表现得淋漓尽致。

曹操待人不真诚,说他虚伪,一点都不过分。官渡之战中,由于袁绍不听谋士许攸的建议,许攸一气之下就去投靠儿时的朋友曹操。他向曹操打听军中尚有多少军粮。曹操因为生性多疑,并不直言相告,而说什么“可支一年”、“有半年耳”、“实可支三月耳”“此月之粮”,无论许攸怎样盘问,曹操始终没有说真话。最后,当许攸说出问题答案时,曹操则以“岂不闻兵不厌诈”作答。

曹操心口不一,阴险狡诈,会借刀杀人。名士祢衡,曾赤身裸体,当众痛骂曹操,曹操本想立即杀他,但又担心因此失掉人心,于是就把他推荐给刘表。刘表也知曹操的用意,不杀祢衡,把他转送给黄祖,结果祢衡被黄祖所杀。曹操真是太虚伪了,想杀别人却又不愿担负杀人的罪名。

曹操做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了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削弱刘备的实力,将徐母接入许都,骗其休书于徐庶,遭徐母严词拒绝,于是程昱仿徐母笔迹称病危,终骗徐庶到许都。

曹操极懂利用各种人的价值,刘棕部将蔡瑁、张允投降时,曹操许以重任,手下人

不解,曹操点破玄机,二人极具利用价值。而利用之后,自有处理办法。体现了他极为虚伪的性格特点。

曹操很凶残。“凶残”即“凶恶残暴”。曹操的凶残,体现在他滥杀无辜、先纵后杀和赶尽杀绝等一系列恶行上。

曹操父亲曹嵩被徐州太守陶谦的部下张 所杀,曹操为了替父报仇,不惜发动大军开往徐州,大肆屠杀徐州百姓,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曹操父亲遇害,作为儿子的曹操为父报仇雪恨本是无可厚非,但是曹操却把仇恨发在徐州百姓身上,妄图杀尽全城百姓。试想,操父遇害,罪魁祸首仅是张 一人,与徐州百姓有何关系?这种滥杀无辜的做法,充分暴露了曹操的凶恶残暴。

在曹操与袁术交战中,因相持过久,曹操军中缺粮,一时无法解决。曹操先是指使管粮官王 克扣军粮,以解燃眉之急。等到军队生怨时,曹操为了稳定军心,一刀割下了王 的脑袋,并悬于竹竿上示众,向全军宣布管粮官克扣军粮的“罪状”。这种先纵后杀的做法也体现了曹操的凶残。

吕伯奢是曹操父亲曹嵩的结义兄弟,曹操在行刺董卓失败后逃亡的途中曾到过他家,吕伯奢热情相待。闲坐间,操忽闻磨刀声,且听人语“得而杀之,何如?”因曹操生性多疑,认为别人要暗算自己,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杀了吕伯奢全家,后来搜至厨房,却搜出一头待杀的猪。在离开吕家的路上碰到吕伯奢,曹操又把他给杀了。怕的是吕伯奢回家发现全家被杀后会带兵追赶他。曹操明知自己杀错了人,并没有正视自己的错误,反而一错再错,把吕伯奢杀死,以绝后患。这种赶尽杀绝的做法,再一次证明了曹操的凶恶残暴。

曹操接受刘琮的投降后,安排他为青州刺史,还堂堂正正的劝说刘琮是为了他的安全着想,但等刘琮母子赴任后,便派遣于禁将二人杀死。做事隐秘,手法凶残。

曹操患头痛病,竟也被利用来除去参与了“衣带诏”密谋的吉平。他称病发,骗吉平下毒药,以此拿下吉平,严刑拷打中斩去手指,割去舌头,手段太残忍。后来曹操头痛病发,谋士荐举名医华佗,但他却疑心华佗欲加害于他,遂将华佗囚禁在狱中,以致华佗在狱中死亡。体现了他“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处世哲学。

篇二: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大传》有感 因为几百年前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使得如今世人对曹操有着太多的误解与仇恨,误解其之“能臣”,仇恨其之“奸雄”。每当想起台上那位白脸奸臣,离不开“奸诈”“小人”等词,忘不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诡恶,忘不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狠辣。但谁知沧桑史海中的曹操,却与《三国演义》中奸雄形象截然不同?《曹操大传》作者子金山笔下的曹操,会洒鲜血也流泪水;有野性也有理性;会耍诈耍狠,也忠诚厚道;是壮志凌云,指点江山的枭雄,也是体恤部属,爱护百姓的儒将;既铁血英豪,也柔情似水。

对于曹操,沧桑的时之沙一次一次地打磨着他,将最真实的他展现出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茫茫乱世中,建功立业何等之难?但埋不住他的奋发进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感叹了一统三国的豪情壮志。“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回首一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此言一出,轰雷划破天空,真乃惊天地泣鬼神也!然而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在《三国演义》中,为了突显刘备的仁义,便将曹操写成奸诈之人。但没有抹杀他的军事才能,可见曹操的治世与统军之能的卓越是不可一世的。例如著名的官渡之战,曹操巧妙的利用地形一次次打破敌军进攻;狡诈的丢盔卸甲引诱敌军上钩,

趁敌不备突袭致命一击;以百余轻骑奇袭粮库烈焰滔天〃〃〃〃〃〃以袁绍十分之一的兵力而以弱胜强,这是个多么伟大的成就!曹操对政事、军事、人事、家事……都有很深的投注,很大的作为,他多才多艺,无所不能,是少见的全方位的英雄人物。

小时对曹操的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但黑暗的朝廷一次一次的将他的“能臣”之路毁灭。他不甘心,非但不丧气,还为朝廷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当时朝廷并不不领情,经常让他调来调去,一贬再贬,令曹操真正看破了迷雾。于是他走进黑暗,决定成为那撕裂虚空的一束阳光。他最终还是成为了“乱世之奸雄”,用双手成就了天下太平的梦想,只不过这条路是残忍的。

这时,曹操他多疑、奸诈、心狠手辣的一面展现出来。孔融、杨修、荀域、华佗等数名将才能人都毁在他手上;对徐州人民的大肆杀戮;坑杀袁军战俘;逼杀董贵妃、董承及其族人七百余人……曹操的很多恶行都是世人无法理解接受的,以致塑造成了他奸雄的形象。但他仿佛知道自己也许会被后人不理解,被后人唾骂,所以在最残忍的那一天到来之前,他宁静的睡去了。 从不同的角度读曹操,会有不同的品位。曹操本就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曹操呢?

篇三:曹操-乱世之奸雄 治世之能臣

我眼中的曹操

曹操—乱世之奸雄 治世之能臣

自古以来,曹操就被人称作“乱世之枭雄,汉室之奸臣。”可谁知道小说里的人物有几分真实,谁又知曹操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能臣”呢?

曹操在群雄并起的东汉时期,能在官渡之战里,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一统北方,难道不能说明他充实的才干与能力吗?他志存高远,雄心勃勃,恐怕“野心”二字用在曹操身上有些不恰当了吧。

曹操能谋善断,以统一大业为己任,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善于调兵谴将,在每一次战役里都精打细算,从而经常取胜。

曹操在治世方面,十分出色。在担任洛阳北部尉时,曹操不畏权贵豪强,对违反禁令的一律用五色棒打死,令京城震惊,豪强敛迹,没人敢再犯禁令。在担任济南相时,他罢免了八名依附权贵,贪赃枉法的县级官吏,又下令撤毁祠堂,禁绝祭祀。一时使济南的社会风气改变不少。

更可贵的是曹操重视经济。他鼓励农耕,大兴屯田,使流民生活稳定,从而收买了民心,让百姓们都尽心尽力的耕作,尽心尽力的为他服务。此外,他还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使黄河两岸长期无洪灾现象,这是他为百姓办的一件大好事。据史记记载,在曹操的统治下,北方出现了“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自古以来,成功的君王背后都有一位贤明的臣子。可重视人才的曹操哪只有一位?他的手下能臣可是多不胜数,英才辈出呢。曹操曾三次发布求贤令:不论门第高低,只要有“治国之道,用兵之术”,就可以做官。想想,有几个君王能做到这一点呢?想当年,刘备的结拜兄弟关云长被曹操抓获。曹操并没有将他杀害,而是以礼相待,想尽千方百计要留住这个人才。关云长虽被感动却不愿为他效劳,曹操就把他放了。赤壁之战中,关云长为了报答曹操不杀之恩,才把他放了吗?否则曹操早就见阎王爷了。

此外,曹操还很有文学才华。两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他包容一切,一统天下的雄心大志。一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由此可见,曹操是很有文学天赋的。

在我眼中,曹操乃了不起之英雄也,何如?

篇四:醉·乱世枭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醉·乱世枭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题记——

壮志凌云傲群雄,无奈何,岁月已白两鬓霜。

手捧《三国演义》,嗅着淡淡的兰香,我醉了,醉在那血雨腥风的三雄争霸,醉在那针锋相对的文争武斗……

忽有箫声萦绕耳畔,这一下使我从昏昏沉沉中醒来。循着箫声,我的眼前,忽然出现了一片玉宇琼楼,那是多么奢华的建筑,琉璃的瓦在烈日下,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正留恋于这些富丽堂皇的建筑时,忽听得有人正高声吟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多么豪迈的词藻,我不禁低声赞叹,但,为什么这诗词间,流露着这么浓厚的哀愁与愤懑。我不禁加快了脚步,想去看一看究竟是谁在吟诵了这激动人心的篇章。

眼前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一身戎装,在他的眼里,流露着本不属于这年龄的驰骋千里的豪情。我惊愕了,是孟德,没错,就是他,纵横于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缔造者——曹操。 是他,征计了黄巾贼,斩首数万级;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了翦灭群雄,统一北方的战争……

突然记起了,这便是曹公在《龟虽寿》中为表自己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而写下的诗句。在三国里,我最崇拜的便是曹公,羡慕他的才华,赞赏他的惜才,佩服他不可一世的霸气。没错,他在人们心中也许是个奸诈歹毒的罪人,但在我眼里,他是个枭雄,一个既有军事才能,又有文学才能的枭雄。

而此时,便是他南下,征讨袁绍残余势力战役胜利之后。我大胆地走近了他。与袁绍的一战,一定是很艰难的吧。哎,又有哪一场战争是不艰难的呢?想当年,曹公五千铁骑大破十万黄巾兵,使他在历史上站稳了脚跟;又想到官渡之战,曹操自领步骑五千人夜袭淳于琼部,以少胜多,大破袁军,奠定他统一北方的基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思绪再次被这句荡气回肠的诗句拉回,我再次仔细地审视曹公。随着疆土

与权力的渐渐扩大,曹公也渐渐步入晚年。这时的他已五十三岁,但却丝毫不显颓唐,除去染上白霜的两鬓,他仍是那么的霸气、威严又不失温柔。古代帝王总是四处寻求长生不死之药,妄图能得到永生,永远坐拥自己的江山,但又有哪一个是真正的成为长生不老了呢?而独曹操能清醒的认识到生命的自然规律,没有人能长生不死,这在迷信猖獗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他懂得,可贵的不是长生不死,而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他生命的每分每秒都注入了无限的汗与血。

曹公的功绩,不仅是在军事上,他对文学的重视和推动使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他自己也创作了很多流传千古的文章,一抒自己的豪情壮志。

“乱世枭雄,后世不懂。文韬武略勾勒一张白脸”、“明略最优”、“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人们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诚然,曹操并不是个完人。他的各种过失是应该受谴责的。但综合看他的成功决不是偶然,无愧于陈寿“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评论。鲁迅先生曾说过:“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这才是对曹公的本性的评价。正这么想着,眼前的曹公忽然像是发现了我,对我微微一笑。我又醉了,醉在他如梦的笑里,醉在他荡气回肠的气魄里……

苏州新区实验初中

八(2)班

张心怡

篇五:初三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800字

初三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800字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

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出身官宦,十六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设十二色杖,不分贵贱一旦违犯出入城规,皆与杖责。这体现他的“忠信。黄巾作乱,曹操任骠骑都尉奋力破敌也是“忠勇表现。

董卓当权,败坏纲纪。操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荆轲,行刺失败,董卓怀疑他时他又随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骗过董卓后星夜飞离京城。这一些不都说明他有勇有谋吗?

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汉朝的气数已尽,朋党、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历得四世已属侥幸;刘备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面具收罗诸葛、关张赵云,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像贤,刘禅宠信宦官,难脱前朝桎梏。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缰索。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以当今全面发展的观点看,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诸葛也比不上,他没有狠辣的手段,所以会有宦官黄皓坏计;没有豪迈的诗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甫吟》抒志;没有严格的惩罚制度,让李严延误的军粮阻断了伐魏的征途。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曹公,生而不能与之交游,真人生一大憾也!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