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圣诞夜休战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1:17:17 体裁作文
圣诞夜休战阅读答案体裁作文

篇一: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

) ) ( ) B.走A.堕

①《芦花荡》的作者是 ,选自《 》,本文是他的“ ”,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写作年代是 。

②《芦花荡》的作者是 ,他与 、 、 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他的小说被称为“ ”。课文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 》。 7、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2周年的日子里,“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成了青少年的共识。假如一位抗日老战士来到你的身边,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一们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来到你身边,你又将对他说些什么?请围绕“记住历史,珍惜和平”这一主题,根据不同的对象,写下你想说的话。

①我将对抗日老战士说: 。

②我将对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说: 。 答:

三、课外阅读

(一)彩蒲台的苇

①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②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③我来的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像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④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⑤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⑥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⑦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⑧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⑨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⑩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⑾“没有!没有!”

⑿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名简短有力的话吧! 13、请从第①段中找出一个比喻句来,品味其妙处。 答:

13、阅读第②段文字,概括不同苇的不同用途。 答:

14、“苇塘”为什么能成为“冀中名胜”? 答:

15、“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此句一语双关,赞美了 ,更隐含着 。 16、文中作者选取了两个典型事例,请说说其作用。 答:

17、全文采用 和 手法,塑造了采蒲台英雄儿女平凡而伟大的人格与灵魂。

《芦花荡》精读精练参考答案

1.略 2.①撑②蹿③抹④措3.①盘算②受伤4、①A 、A ②B 、C ③C ④A5、B6、①孙犁、孙犁文集、白洋淀纪事之二、抗日战争时期②孙犁、赵树理、周立波、柳青、诗化小说、《荷花淀》7、①老爷爷,感谢你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做出了牺牲,祝您健康长寿,生活幸福。②爷爷,你的勇气值得敬佩,想

信您的这一举动会给贵国一些仍怀军国思想的人以最好的教育。(语气要委婉,对长辈要尊敬)13、“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形象地说出了“人”与“苇”密不可分的关系。14、大白皮和大头栽:织炕席;正草: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15、一方面因为好看,风景优美;另一方面是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16、采蒲台的苇美 对这里人民抗日英雄事迹的由衷赞美17、塑造采蒲台英雄儿女平凡而伟大的人格与灵魂,抒发对抗日根据地人民丰富而崇高的人、情、美的饮佩之情

《蜡烛》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划线字注音。

拂( )晓 肃穆( ) 烧灼( ) 瓦砾( ) 地窖( ) 鞠( )躬 精疲力竭( )

名副其实( ) 天翻地覆( ) 精疲力竭 ( ) 从容不迫 ( ) 颤巍巍 ( ) 永垂不朽( )

2、用正楷抄写上面的词组三遍 3、任选其中3-5个词组,组成不少于50字的语段 4、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

(1)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 出那些水。 (2)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 在老妇人的近旁。

(3)于是她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 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 5、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问题。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圣诞夜休战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小小插曲,它发生在1944年圣诞夜。 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德国亚尔丁森林区有间小木屋,住着一户人家,娘俩是为 了逃避轰炸才躲到这来的。

这是,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母亲慌忙吹熄蜡烛,打开了门,门外站着头戴钢盔的士兵,身后还有一个人躺在地上,血染红了雪,其中一个人操着听不懂的语言,母亲马上知道他们是美国兵——德国的敌人。

美国兵听不懂德语,母子俩又不懂英语,幸好双方都能讲几句法语,母亲瞧着那伤得很重的美国兵,终于动了恻隐之心。

两个美国兵一个叫杰姆,另一个叫落宾,伤兵叫哈瑞。他们与自己的部队失散了,在森林里乱闯了3天,饥寒交迫,走投无路。

母亲吩咐儿子:“去把赫尔曼捉来,还要6个马铃薯。”赫尔曼指的是那只唯一留着的公鸡,本来打算等被征去当民防消防员的父亲回家过节时一同享用的。正布置餐桌时,来了4个德国兵。儿子吓得浑身不能动弹,因为窝藏敌军是要作为叛国罪论处的。母亲虽然也害怕,还是镇静地迎上去:"圣诞节快乐!"“我们找不到部队,能在这里休息一下么?”带队的下士问。“当然。”母亲说,“还可以吃一顿热饭。可是,这还有3位客人,你们也许不会把他们当朋友。我们 要过圣诞夜,不准在这里开枪。”

“是美国兵吗?”

“听着, ”母亲严肃地说着, “你们,还有里面的几个,都可以做我的儿子, 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 4 个德国兵一时呆住了。母亲说 :“话已经说够了,请进,把枪支放在屋角的

柴堆上,该吃饭了。”

德国兵恍恍惚惚,听话地放下了全部武器,美国兵也照这样做了。德国兵和

美国兵紧张地挤在小屋里,表情十分尴尬。母亲神态自若, “这下赫尔曼不够分

了,快去拿些马铃薯和燕麦来,孩子们都饿坏了。”

当儿子从储藏室回到屋里时,发现一个德国兵正在检查哈瑞的伤口,不共戴天的仇敌仿佛成了一家人。这种奇特的休战一直持续到第2天早上。母子俩用尽所有的竹竿和台布制成一副担架,让哈瑞躺上去,随后把客人们送到门外。德国下士指着地图指点美国兵怎样走到自己的防线去,然后,互相握手道别。母亲激动地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都能平安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

德国兵和美国兵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消失在白茫茫的森林里。 11、请试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恻隐: 。 (2)尴尬: 。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13、母亲说:“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这句话中的“这回事”指什么?“孩子们都饿坏了”中的“孩子们”指的是谁?

14、“母亲激动地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都能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请说说母亲“激动”的原因是什么。

15、你如何看待文中的德国母亲勇救美国士兵的举动?四、中考同步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文后问题。

谁与我同行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实习课。我家离学校有三里路,白天不觉难,一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怵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山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

石,是乡村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偏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发毛尽力往后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逐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有见过。总之,晚上实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汗。 一晚实习回来,刚上山岭时,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了老人们说的“鬼火” 。夏天纳凉,老人们

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些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

但当我放慢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

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 “世界上根本就没 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甚害怕的。 ” 以后,我每天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个火把走在我的前面。我虽然害 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了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鸟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来的。

参考答案

4 、 ( 1 )舀 ( 2 )打 ( 3 )抄 5 、示例:①希望和平。②必要时会为国 家、为民族的利益而战。③再次了呼吁和平的心声。 7、(1)不多余。“还”字突出德军炮击时间长,老妇人的处境十分危险。(2)“揣”字写出了老妇人对大蜡烛十分珍惜的情态。

8、补充说明这支蜡烛的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献给苏联红军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9、围巾的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10、示例:耐心地、两臂交叉。 11、(1)指对别人的痛苦和不幸表示同情。(2)神态不自然。

12、一位德国母亲收留交战的美德士兵,平安地度过了一个圣诞夜。 13 、 “这回事”指相互为交战双方这一事实; “孩子们”指德国兵和美国兵。 14 、母亲亲眼看到不共戴天的敌人能够友好相处,非常高兴,她相信人民之 间没有仇恨,战争会很快结束的,所以很“激动”。

15、文中的母亲是个勇敢、慈爱、富有同情心、有着博大胸怀的人。虽然她是德国人,但她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她痛恨战争,渴望和平。因此,当美国士兵向她求救时,她才会置生死于度外,毫不犹豫地收留了他们,并杀掉家中唯

一的公鸡来款待他们。这位德国母亲是伟大而可敬的。 16 、为了帮助“我”克服不敢走夜路的胆怯心理,使“我”成长为真正的男 子汉,父亲一边用语言鼓励“我” ,一边在夜间举着火把与“我”同行的故事。 17 、父亲与“我”一起走夜路 通过夜间同行帮助“我”成长

18 、是一个用恰当的话语教导和默默的行动帮助,科学、理智地教育关爱孩

子的人。 19、A

20、示例:原来是父亲用他默默的行动和深沉和帮助我成长。我不会辜负父

篇二:《蜡烛》同步练习1

《蜡烛》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划线字注音。

拂( )晓 肃穆( ) 烧灼( ) 瓦砾( )

地窖( ) 鞠( )躬 精疲力竭( )

名副其实 天翻地覆 精疲力竭 从容不迫 颤巍巍 永垂不朽

2、用正楷抄写上面的词组三遍

3、任选其中3-5个词组,组成不少于50字的语段

4、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

(1)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 出那些水。

(2)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 在老妇人的近旁。

(3)于是她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 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

5、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问题。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

这一段话表明了阿拉法特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从这几句话中你听出了哪三种信息?

二、重点文段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②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③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④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7、(1)第一段中的“还”字是否多余?

(2)第二段中的“揣”字妙在何处?

8、作者为什么要对那支大蜡烛的来历进行补充?

9、第2段和第3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老妇人育乞西的黑色围巾,有什么用意?

10、试从选文中找出表现老妇人虔诚的态度和对苏联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的词语。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圣诞夜休战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小小插曲,它发生在1944年圣诞夜。

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德国亚尔丁森林区有间小木屋,住着一户人家,娘俩是为了逃避轰炸才躲到这来的。

这是,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母亲慌忙吹熄蜡烛,打开了门,门外站着头戴钢盔的士兵,身后还有一个人躺在地上,血染红了雪,其中一个人操着听不懂的语言,母亲马上知道他们是美国兵——德国的敌人。

美国兵听不懂德语,母子俩又不懂英语,幸好双方都能讲几句法语,母亲瞧着那伤得很重的美国兵,终于动了恻隐之心。

两个美国兵一个叫杰姆,另一个叫落宾,伤兵叫哈瑞。他们与自己的部队失散了,在森林里乱闯了3天,饥寒交迫,走投无路。

母亲吩咐儿子:“去把赫尔曼捉来,还要6个马铃薯。”赫尔曼指的是那只唯一留着的公鸡,本来打算等被征去当民防消防员的父亲回家过节时一同享用的。

正布置餐桌时,来了4个德国兵。儿子吓得浑身不能动弹,因为窝藏敌军是要作为叛国罪论处的。母亲虽然也害怕,还是镇静地迎上去:"圣诞节快乐!"“我们找不到部队,能在这里休息一下么?”带队的下士问。“当然。”母亲说,“还可以吃一顿热饭。可是,这还有3位客人,你们也许不会把他们当朋友。我们要过圣诞夜,不准在这里开枪。”

“是美国兵吗?”

“听着,”母亲严肃地说着,“你们,还有里面的几个,都可以做我的儿子,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

4个德国兵一时呆住了。母亲说:“话已经说够了,请进,把枪支放在屋角的柴堆上,该吃饭了。”

德国兵恍恍惚惚,听话地放下了全部武器,美国兵也照这样做了。德国兵和美国兵紧张地挤在小屋里,表情十分尴尬。母亲神态自若,“这下赫尔曼不够分了,快去拿些马铃薯和燕麦来,孩子们都饿坏了。”

当儿子从储藏室回到屋里时,发现一个德国兵正在检查哈瑞的伤口,不共戴天的仇敌仿佛成了一家人。这种奇特的休战一直持续到第2天早上。母子俩用尽所有的竹竿和台布制成一副担架,让哈瑞躺上去,随后把客人们送到门外。德国下士指着地图指点美国兵怎样走到自己的防线去,然后,互相握手道别。母亲激动地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都能平安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

德国兵和美国兵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消失在白茫茫的森林里。

11、请试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恻隐: 。

(2)尴尬: 。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13、母亲说:“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这句话中的“这回事”指什么?“孩子们都饿坏了”中的“孩子们”指的是谁?

14、“母亲激动地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都能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请说说母亲“激动”的原因是什么。

15、你如何看待文中的德国母亲勇救美国士兵的举动?

四、中考同步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文后问题。

谁与我同行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实习课。我家离学校有三里路,白天不觉难,一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怵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山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偏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发毛尽力往后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逐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有见过。总之,晚上实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汗。

一晚实习回来,刚上山岭时,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了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些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甚害怕的。”

以后,我每天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个火把走在我的前面。我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了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鸟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来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你父亲的火把。

16、小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7、题目中的“同行”既指又指 。

18、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19、下列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B、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夜行山路时极度恐惧的心情。

C、对“我”的心理描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小说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简洁而有深意。

20、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

五、片断作文

21、“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蜡烛》)

红军战士们“小声地谈论着”。请展开想像,写一段他们的对话,不少于150字。

参考答案

4、(1)舀 (2)打 (3)抄

5、示例:①希望和平。②必要时会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而战。③再次了呼吁和平的心声。

7、(1)不多余。“还”字突出德军炮击时间长,老妇人的处境十分危险。(2)“揣”字写出了老妇人对大蜡烛十分珍惜的情态。

8、补充说明这支蜡烛的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献给苏联红军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9、围巾的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10、示例:耐心地、两臂交叉。

11、(1)指对别人的痛苦和不幸表示同情。(2)神态不自然。

12、一位德国母亲收留交战的美德士兵,平安地度过了一个圣诞夜。

13、“这回事”指相互为交战双方这一事实;“孩子们”指德国兵和美国兵。

14、母亲亲眼看到不共戴天的敌人能够友好相处,非常高兴,她相信人民之间没有仇恨,战争会很快结束的,所以很“激动”。

15、文中的母亲是个勇敢、慈爱、富有同情心、有着博大胸怀的人。虽然她是德国人,但她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她痛恨战争,渴望和平。因此,当美国士兵向她求救时,她才会置生死于度外,毫不犹豫地收留了他们,并杀掉家中唯一的公鸡来款待他们。这位德国母亲是伟大而可敬的。

16、为了帮助“我”克服不敢走夜路的胆怯心理,使“我”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父亲一边用语言鼓励“我”,一边在夜间举着火把与“我”同行的故事。

17、父亲与“我”一起走夜路 通过夜间同行帮助“我”成长

18、是一个用恰当的话语教导和默默的行动帮助,科学、理智地教育关爱孩子的人。

19、A

20、示例:原来是父亲用他默默的行动和深沉和帮助我成长。我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一定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篇三: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密※※※※※※※※※※※※※※※※封※※※※※※※※※※※※※※※※※※线※※※※※※※※※※※※※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 歼灭(jiān) .B. 寒噤(jìn) .C. 地窖(jiào) .D. 箧子(jiá) .

泄气(xia) 荻港(dí) ..

提防(tí) .飒(sà)疯 .鞠躬(jū) .

仄歪(za) 蹿火(cuān) ..瓦砾(la) 瘦弱(sh?u) ..劫掠(nüa) .

惊骇(hài) 纳粹(cuì) ..

2、填入下列各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_______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2)今天,帝国__________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

拿来展出。

(3)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________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

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A. 如果 居然 诚然 C. 如果 果然 宛然

B. 既然 居然 宛然 D. 既然 果然 诚然

3、下列名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未果,寻病终 ..B. 便舍船,从口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C.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D.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4、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比喻)

B.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反语) C.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借代) D.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5、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式。(4分)

(1)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 )

八年级语文月考 第1页 共八页

(2)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

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 ( ) (3)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唯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

慢地爬出了地窖。 ( ) (4)“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们的班级——五年级。”莫马说,“孩子们就在那儿被纳粹杀

死。” ( )

6、下列语句括号中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把“改进”换为“提高”) B. 秋天的咸宁是美丽的季节。(把“秋天的咸宁”改为“咸宁的秋天”) C.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把“否”字去掉) D. 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把“关于”去掉) 7、填空。(每空0.5分,共8分)

(1)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五部分,它具有真实性、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2)《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金经,________________,无案牍

之劳形。

(4)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3分)

(2012年3月5日两会报道)“每斤提高3分钱,1000斤粮食也只增了30元,就一包烟钱,太少啦!”82岁的袁隆平说着说着声调高了不止三分。“粮价太低则谷贱伤农,农民收入太低了,国家可从补贴石油的钱里拿出一些来补贴粮价。”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昨日在接受采访时呼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圣诞夜休战(13分)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它发生在1944年圣诞夜。

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德国亚尔丁森林区有间小木屋,住着一户人家,娘儿俩是为了逃避盟军轰炸才躲到这儿来的。

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母亲慌忙吹熄蜡烛,打开了门。门外站着头戴钢盔的士兵,身

八年级语文月考 第2页 共八页

后还有一个人躺在地上,血染红了雪。其中一人操着听不懂的语言,母亲马上知道他们是美国兵——德国的敌人。

美国兵不懂德语,母子俩又不懂英语,幸好双方都能讲几句法语,母亲瞧着那伤得很重的美国兵终于动了恻隐之心。

两个美国兵一个叫杰姆,另一个叫洛宾,伤兵叫哈瑞。他们与自己的部队(第一军)失散了,在森林里乱闯了3天,饥寒交迫,走投无路。

母亲吩咐儿子:“去把赫尔曼捉来,还要6个马铃薯。”赫尔曼指的是那惟一留着的公鸡,本来打算等被征去当民防消防员的父亲回家过节时一同享用的。

正在布臵餐桌时,又有人敲门,这次,门外站着4个德国兵。

儿子吓得浑身不能动弹,因为窝藏敌军是要作为叛国罪论处的。母亲虽然也害怕,可还是镇静地迎上去,说:“圣诞快乐!”

“我们找不到部队。能在这里休息一下吗?”带队的下士问。

“当然,”母亲说,“还可以吃一顿热饭。可是这儿还有三位客人,你们也许不会把他们当作朋友。我们要过圣诞夜,不准在这里开枪。”

“是美国兵吗?”

“听着,”母亲严肃地说着,“你们,还有里面的几个,都可以做我的儿子。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

4个德国兵一时呆住了。母亲拍了几下手:“话已经说够了,请进,把枪支放在屋角的柴堆上,该吃晚餐了!”

德国兵恍恍惚惚,听话地放下了全部武装,美国兵也照样做了。

德国兵和美国兵紧张地挤在小屋里,表情十分尴尬。母亲神态自若:“这下,赫尔曼可能不够分配了,快去再拿些马铃薯和燕麦来,孩子们都饿坏了。”

当儿子从储藏室回到屋里,发现一个德国兵正在检查哈瑞的伤口,不共戴天的仇人仿佛成了一家人。这种奇特的休战持续到第二天早上。母子俩用两根竹竿和仅有的台布制成一副担架,让哈瑞躺上去,随后把客人们送出门外。德国下士指着地图指点美国兵怎样走到自己的防线去。然后,互相握手道别。母亲激动地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都能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

德国兵和美国兵朝相反的方向走去,消失在白茫茫的森林里。 9、母亲为什么慌忙吹熄蜡烛之后才开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母亲说“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一句中的“这回事”指什么?“??孩子们都饿坏

八年级语文月考 第3页 共八页

※ ※※※※※※※※※※※※※※※※※※※※※※※※※※※※※※※※※※※※※※※※※※※※※※※※※※※※※※※※※※※※※※※※※※※※※※※※※※※※※※※※※※※※※密※※※※※※※※※※※※※※※※封※※※※※※※※※※※※※※※※※※线※※※※※※※※※※※※※※※※※

了”中的“孩子们”指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德国兵和美国兵的友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母亲激动地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都能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请说出

母亲“激动”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和平的声音(12分)

让你立时有一种臵身战场的感觉。

走进堪培拉的战争纪念馆,不由得让人内心紧张起来。那些仿真的军事装备和战争的场景,

战斗最激烈的前沿阵地,战场紧急救护所,剧烈晃动的甲板上,腾跃拼杀的机舱里,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声嘶力竭的喊杀声,飞机的俯冲声,海浪的拍击声。照明弹,曳光弹,幽暗的

光,强烈的光,红色的闪,蓝色的闪。氛围让人恐惧,空气让人窒息。人仿佛一下子被推向了

一个死亡的现场。你别无选择,你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拼死一搏。你不属于你自己,生命随时都会从你的身上消失。

我几乎是冲出来的,我费了好大的周折。

我采取了迂回的方式,但还是好几次找错了路,我在规定的时间里几乎出不去了,嘴里不

停地冲着人喊着:OUT!OUT!身临其境的各色人等,还以为我是个突然冒出的逃兵呢,慌忙闪身避让。只有一个管理人员明白了我的意思,为我指引了一条通道。

从战争纪念馆出来,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白云,是宽敞的绿色的草地和大片的树林。一群群

的鸽子在台阶下的广场上自在地翔落。和煦的阳光普照着一切,让人有一种大难逃生、大梦初醒的感觉。

我明白了,将战争纪念馆建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要让你于反差中有所反思和警醒。每一个生命都厌恶战争,喜好和平,都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

我在纪念馆里看到一件洁白的婚礼服更使我感到惊异。那是用手工一针一线精心缝制的。

八年级语文月考 第4页 共八页

※※※※※※※※※※※※※※※密※※※※※※※※※※※※※※※※封※※※※※※※※※※※※※※※※※※线※※※※※※※※※※※※※

甚至胸前的花都做得毫不含糊。半通的英语水平使我知道,这是在战争中举行的一次婚礼上所用的礼服。但我没有看懂,这件白色的礼服,竟是用敌人的降落伞缝制而成。当我从一个懂中文的当地人那里知道这些之后,我惊异地在那个玻璃柜子前站了好半天。这也许不是一次场面宏大的婚礼,但人们即使是在战火纷飞的硝烟中,也要追求完美和幸福,并使之尽可能地达到极致,哪怕随后即是一场狂轰滥炸的灭顶之灾。

在纪念馆的走廊上,镶着一排排的黑色的石碑。石碑上刻着的是一行行好看的英文字母。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号:

有些字母旁边的石缝里,插着一朵朵红色的小花。我明白了,这是牺牲的烈士名单。二战时期,澳大利亚的参战士兵并不是很多,但战争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为了让后人知道战争的惨烈和和平的重要,政府不惜巨资建造了这样一座纪念馆。

享受生活的人们,总是把他们的心意表达在那些小红花上。我看到,在纪念碑前默立的,

有苍髯嵬嵬的老者,也有满脸稚气的少女。这天并非什么节日或纪念日,人们完全是一种自然的行为。

那些红色的小花在阳光里吹奏着和平的祝愿,风中款款舞动的花瓣,像活泼跳跃的再生的

精灵。一只精灵掉落了,我上前捡起来,帮她重新回到原来的位臵。为什么不是白色而是红色?许红色代表着昂动不息的生命吧!

离开纪念馆,车子始终穿行在绿树红花间。战争的阴影越来越远了,身旁陡然响起了谁的

笑声。

14、“我”为什么会从纪念馆里冲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描写“我”走出纪念馆后看到的美丽景色的目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在纪念馆里看到那件结婚礼服后为何会感到“惊异”?(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结尾处为什么要写“身旁陡然响起了谁的笑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

八年级语文月考 第5页 共八页

篇四: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1-2012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8分)

1、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匿笑(nì) 嫌恶(wù) 寒颤(zhàn) 宽恕(shù)

B.繁衍(yǎn) 树杈(chá) 内疚(jiù) 攥着(zuàn)

C.祷告(dǎo) 诀别(júe) 脸颊(jiá) 瑟缩(shè)

D.花瓣(bàn) 荡漾(yàng) 虐杀(nüè) 分歧(zhī)

2、选出下列各组词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2分)

A.风定天清 隐隐约约 遥遥在望 毫不犹豫

B.惊荒失措 哀鸣 变化无常 断肢残腿

C.篡夺 扰乱 更胜一筹 夜色沧茫

D.弥漫 海域 历历在目 一叶孤舟

3 、下面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 、《风筝》------ 鲁迅------现代作家

B 、《金色花》------莎士比亚-------英国作家

C、《山市》 ------ 蒲松龄-------清代作家

D 、《散步-》--------莫怀戚------作家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

B.绿色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C.他们长大一些后,陪同我去挖荠菜,似乎就变成了一种对我的迁就了。

D.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我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B、听到几位华人拾贝者在英国遇难的消息,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C、伊拉克局势能不能稳定下来,是联合国工作人员返回巴格达工作的基本条件。

D、神舟六号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事。

6、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的一项是( )(2分)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 然而很 瘦,自然不算重; ,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A.儿子毕竟幼小,虽然很胖 B.儿子毕竟很胖,即使幼小

C.儿子尽管很胖,毕竟幼小 D.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

7、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8分)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景物描写

(1)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

(2)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

(3)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

(4)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

8、根据例句的结构,再仿写一个句子。(2分)

例句: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 语文是,让人

9 、按课文填空。(6分)

(1)公欣然曰:“ ?”

(2)母亲啊! , 我是红莲, 除了你 ,谁说我

在 ?

(3)商女不知亡国恨, 。

(4)争渡,争渡 。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 (42分)

(一)陈太丘与友期(19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曰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 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无方入门不顾。

10、本文和《咏雪》都出自南朝( )等人编写的《 》。〔2分 〕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6分〕

(1)与友期行〔 〕(2)下车引之〔 〕(3) 家君期日〔 〕 ....

(4)入门不顾〔 〕(5)尊君在不〔 〕(6 )相委而去〔 〕...

12、翻译句子。〔6分〕

①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③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3、作者借陈元方的责备客人的话,从反面来证明( )和( )的重

要性。〔2分 〕

1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3分)

(二)《圣诞夜休战》(11分)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小小插曲,它发生在1944年圣诞夜。

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德国亚尔丁森林区有间小木屋,住着一户人家,娘儿俩是为了逃避盟军轰炸才躲到这儿来的。

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母亲慌忙吹熄蜡烛,打开了门。门外站着头戴

钢盔的士兵,身后还有一个人躺在地上,血染红了雪。其中一个操着听不懂的语言,母亲马上知道他们是美国兵――德国的敌人。

美国兵不懂德语,母子俩又不懂英语,幸好双方都能讲几句法语,母亲瞧

着那伤得很重的美国兵终于动了恻隐之心。

两个美国兵一个叫杰姆,另一个叫洛宾,伤兵中哈瑞。他们与自己的部队

(第一军)失散了,在森林里乱闯了3天,饥寒交迫,走投无路。

母亲吩咐儿子:“去把赫尔曼捉来,还要6个马铃薯。”赫尔曼指的是那惟

一留着的公鸡,本来打算等被征去当民防消防员的父亲回家过节时一同享用的。

正在布置餐桌时,又有人敲门,这次,门外站着4个德国兵。

儿子吓得浑身不能动弹,因为窝藏敌军是要作为叛国罪论处。母亲虽然也

害怕,可还是镇静地迎上去,说:“圣诞快乐!”

“我们找不到部队。能在这里休息一下吗?”带队的下士问。

“当然,”母亲说:“还可以吃一顿热饭。可是这儿还有三位客人,你们也许不会把他们当作朋友。我们要过圣诞夜,不准在这里开枪。”

“是美国兵吗?”

“听着,”母亲严肃地说着,“你们,还有里面的几个,都可以做我的儿子。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

四个德国兵一时呆住了。母亲拍了几下手:“话已经说够了,请进,把枪支

放在屋角的柴堆上,该吃晚餐了!”

德国兵恍恍惚惚,听话地放下了全部武装,美国兵也照样做了。

德国兵和美国兵紧张地挤在小屋里,表情十分尴尬。母亲神态自若:“这下,赫尔曼可能不够分配了,快去再拿些马铃薯和燕麦来,孩子们都饿坏了。”

当儿子从储藏室回到屋里,发现一个德国兵正在检查哈瑞的伤口,不共戴

天的仇人仿佛成了一家人。这种奇特的休战持续到第二天早上。母子俩用两根竹竿和仅有的台布制成一副担架,让哈瑞躺上去,随后把客人们送出门外。德国下士指着地图指点美国兵怎样走到自己的防线去。然后,互相握手道别。母亲激动地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都能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

德国兵和美国兵朝相反的方向走去,消失在白茫茫的森林里。

15、母亲为什么慌忙吹熄蜡烛之后才打开门?(2分)

答:

16、母亲说“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一句中的“这回事”指什么?

“??,孩子们都饿坏了。”中的“孩子们”指谁?(4分)

答: 17、文中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德国兵和美国兵的友好?(2分)

答:

18、你认为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答:

(三)一双脚上的修养(12分)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交流。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所以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正是在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

样。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张地盯着我,手执拖布,如临大敌。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我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色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③坐到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羞愧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阅览室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在恶作剧式地涂鸦着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不断地踩踏与不断地擦抹,似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④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践踏着别人辛苦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

⑤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了,擦地女工也得以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但就在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了看,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突然,一阵沙沙的响声,伴着送水男人走路的旋律,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我开始从上向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绿大衣??最后我终于看到了他的双脚,然后是惊异万分。男人的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我注意到,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我发现她眼里竟有泪光涌现。

⑥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但我想到了“修养”这个词。我想,修养并不是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一个人了解《红楼梦》的情节、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都套上。

19、从第②段看,“我” 羞愧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20、文中第①段和第⑥段中加点词“修养”各有什么含义?(4分)

答:

21、本文对送水工描写,文字不多,却令人回味。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2分) 答:

22、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2分)

23、文中第⑤段说“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请联系上下文揣摩女工此时的心理,把她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3分)

答:

第三部分 作文 (50分)

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

(1)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

篇五:冠湘中学初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

冠湘中学初一期末考试试题卷 语 文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卷两部分,考试时量120分钟,满分

120分。

2.请将姓名、考号填在答卷上。

3.请在答卷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4分)

耒阳城的郊外,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xuān( )腾,没有人来人往的嘈杂,嫩草在野花的点zhuì( )下,格外清新亮丽,细雨蒙蒙中,人家屋顶上全笼( )着一层薄( )烟,一片宁静平和的景象。 ..

2、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每小题2分,共8分)

①、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航天员景海鹏、刘旺等的出色表现,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 , ”的雄心和气概。(填写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②、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寄情于物,表达了对朋友一片深情的诗句是“ , 。”

③、《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表现曹操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的句子是 , ; , 。

④、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阐明如果是心心相印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咫尺之意的诗句是: ,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雷锋的钉子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B、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C、思想内容是否健康,应是衡量好作品的重要标准。

D、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这位企业家的报告。

4、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

B.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

C.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

D.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

5、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读初中后,我不再迷恋连环画、动画片;不再满足于童话带给我的欢乐,于是瞄上了“大部头”。①我时而游览花果山,行走女儿国,看悟空斩妖除魔;②时而上梁山,逛祝家庄,看众好汉锄强扶弱;③时而漂弋海上,独闯荒岛,看鲁滨逊智救“星期五”;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著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1)根据画线句子内容任选一句写出作品名称及作者姓名。(作品与作

圣诞夜休战阅读答案

者必须对应)

作品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联系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表现某一名著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班里举行“幸福耒阳”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

①葛优同学想用两个成语描绘耒阳名胜古迹的优美风光:

(2分)

②左图是张艺谋同学在街上拍的一副照片,请你帮他给这幅照片起个题目:

2分)

③王菲同学采访了一些市民,问市民们“你幸福吗?”下面是他们对幸福的

渴望,你也谈谈你的幸福感言吧。(2分)

王新生(个体经营者):家庭和睦,经济小康,人际关系好,我觉得这就是

人生在世的意义,这就是幸福。

华连科(75岁,退休干部):幸福就是人老了身体健康!自己不受罪,儿女不受累。 裴晓艳(家庭主妇):一家人平平安安,快乐度过每一天。

李敏(公司职员):幸福就是跟老公一起逛超市,他拎着很重的东西可还是腾出一只手来牵着我。

我的感言: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顶碗少年(9分)

赵丽宏

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

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

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

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7、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顶碗少年”在整件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8、读完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顶碗少年”的性格特点。(2分)

9、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从修辞方法角度作简要点评。(2分) ....

(1)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2)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我选( )句点评:

10、假如你就是“顶碗少年”,20年过去了,你已经是世界知名的杂技表演艺术家。时过境迁,回想当年往事,你会怎么说?(3分)

(二)谁与我同行(12分)

上初中时,学校每天有晚自习。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路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悚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两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毛发尽力往上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捉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自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自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时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11、小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答:

12、题目中的“同行”既指 ,又指 。(2分)

13、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14、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B.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夜行山路时极度恐惧的心情。

C.对“我”的心理描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小说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简洁而有深意。

15、“我”晚上独自走夜路,前后的感觉发生了变化,从文中找出与第二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答:

16、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2分) 答:

(三)圣诞夜“休战”(8分)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小插曲,它发生在1944年圣诞夜。靠近比利时国境的德国亚尔丁森林有间小木屋,住着一户人家,娘儿俩是为逃避盟军轰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