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汽车越重越好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17:20 体裁作文
汽车越重越好吗体裁作文

篇一:车子真的是越重越好?

车子真的是越重越好?

车子到底是不是越重越安全,回答问题前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可以看到,同售价的车子中,帕萨特最轻,蒙迪欧最重,日系3车处于中间。而在目前的车市上,除了美国车确实喜欢追求重量外,其他的车都在向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彼此之间的差别并不大。

其实,车子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是越重越安全。

一、两车当其他参数一致,强度,结构等等都相同,对撞的时候确实越重越安全,因为惯性大受到的负加速度小。

二、两车对撞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重量相差悬殊,比如卡车对轿车,此时越重越安全。

除以上两种特殊情况外,绝大多数使用情况是越轻越安全,保证强度下的轻量化是现在小型乘用车设计的趋势。节能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安全不能只考虑两车相撞,还要考虑撞墙撞树的情况,这时自重越小撞击产生的能量越小。还有主动安全方面的,轻量化悬挂响应更快,加速制动都更有效,能获得更好的操控性能,减少车辆失控的机会。 举个追尾的例子:

急刹车的时候,如果车很重而刹车性能又不好的话,很有可能就直接追上了,这就是为什么不能在高速大货车前面急刹

车。如果车轻、刹车性能好的话有可能就停住了。

如果发生轻微追尾,汽车头部的防撞梁或防撞泡沫会吸收碰撞能量,保证尽可能的降低维修成本。

如果发生严重追尾,大部分家用车都是前置发动机,发动机舱会开始溃缩吸能(不仅是日本车,目前几乎所有家用车都是这么设计的),吸收能量是为了保证能量尽可能少的传递到A柱及以后的车身骨架上,这个类似于液晶电视包装盒里面要装一些泡沫所料、快递包装盒里面会装一些充气袋。 再举个例子:

F1赛车比赛时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四五百公里,够快吧!由于比赛异常激烈,经常在赛道上发生剧烈碰撞。那惨烈的场面相比大家电视上都见过。与其惨烈的场面相比,每年死亡的驾驶员不算多!特别最近几年更是如此!如此高的车速!碰撞又是如此惨烈!我们眼见着F1赛车轱辘,悬挂,外壳等漫天飞,车架都散了。原以为驾驶员必死无疑!实际上,驾驶员往往经常安然无恙!为什么? 难道说F1赛车的钢板厚?F1赛车的车体重?答案正相反:F1赛车为了尽可能地降低重量,采用了大量的复合材料,既有一定的强度,重量相对较轻!F1赛车的车身材料主要是碳素材料,重量即使加上驾驶员也不过600多公斤!

也就是说,车重确实是影响汽车安全性的一个方面,但是如果单纯在乎车重,那么会有很多得不偿失的后果。如果简单

认为车越重越安全,更是不符合科学性的。

对乘客安全来说,一辆车的安全配套比车重更重要!

吸能区、刚性乘客保护区、安全带、安全气囊、头枕等等安全设施都是配套工作的。在这个过程中,电子系统会根据情况确定是否对安全带进行预紧(只对预紧式安全带)、以及是否弹出安全气囊、安全头枕是否启动等等。如果上述启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会尽可能的保证人员固定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不与车内其他部分发生碰撞、不被甩出去。头枕会保证你的颈椎不会在前后来回猛烈甩动的过程中断裂,如果是主动安全头枕(也有人叫防鞭打头枕),头枕会主动向车身正前方移动一小段距离,提供更好的保护。

实际上,轻量化的车身设计已经成为了现代轿车的主流,比如奥迪A8与捷豹XJ8的铝制车身设计,就是很好的证明!

篇二:车险是不是越多越好

车险是不是越多越好?

买车伴随问题还有购置税和保险,购置税基本没有什么疑问,很多人对车险还是不太清楚。 他们以为买得越多越好。而实际情况是不是越多越好?

我们一直提倡车险要买的,而且要全,但不是说越多越好。除开交强险必须之外,车损险一般都会买。像玻璃单独破损险,这个就可以买可以不买了,一般情况下,像玻璃破损还是很少的。盗抢险理赔范围有限,最多只能赔偿折旧后80%,还规定许多不赔偿范围和调教,这个不如装GPS防盗系统更值得。

第三者责任险一般新手买50万可以了。老手视情况而定,20万还是比较有保障的。这个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他是按责任划分的。假如事故导致行人受伤,一共花去了20万元,你买了100万第三者责任险,但交警队划分行人是70%责任,那么保险公司最多赔偿6万元,按照我国交通法,行人是弱势又是伤者,剩下的医疗费他如果找车主索要,没有办法前提下,这个责任车主必须自行掏腰包。

不计免赔一定要买,否则保险公司有部分是拒赔的。而自燃险新车如果没有大范围改动电路前提下,不必要买,保修期内这个直接找汽车厂商麻烦就可以了。

像车上座位险也是如此,如果你经常一个人驾驶或家人乘坐,你又买了自己或家人意外伤害保险,那这个险种尽管费用不高,也没有必要购买,因为他赔偿额度不大。同理,划痕险对于一些值不高新车也没有必要。需要提醒的是,现在国内城市排水系统不太好,涉水险要单独买,一般不在所谓全保范围内。

方向助力目前有三种形式,一是机械式液压转向助力,二是电子液压转向助力,三是电动转向助力。他们的区别就在于,机械液压式转向助力是直接和发动机连接,通常来说发动机转速越快,其助力效果越好,相反低速或原地掉头情况下,因为发动机转速不高,这个助力会不够轻巧。这个有办法解决吗?有是有,但很复杂,比如雅阁上的VGR(可变齿轮比转向系统)就可以算一个经典例子,不过机械液压助力系统本来就坛坛罐罐不少了,这一来就更复杂了。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其实很简单,你将机械式助力泵换成电机就行了。就好比化油器升级电喷一样,助力大小和效果并不是由你发动机工作状态来掌握。而是通过车载电脑分析车数,动力转速等等,然后给出一个合适助力大小。这样一来,你低速时车辆可以自动加大助力泵转速,提升助力效果,而高速则可以降低助力泵转速,以保证方向不会受到意外干扰而偏向。

除开轻重可调外,电动助力还能做到方向盘打死不操心的效果,要是机械助力的话,打死方向后会出现嗡嗡的响,这种状态可就不能持续太久,否则液压系统的油压和油温升高的话,阀门可受不了,容易损坏助力系统。

另外,电动助力还有一个好处,无需保养,像换助力油这项就可以免了。不过电动助力也有缺点,一是普遍缺乏路感,二是助力大小过于均匀,降低了驾驶乐趣。必须强调的是,有些微车都有电动助力,而一些几十万元车型还可能继续使用机械液压助力。

ESP和有些车型装备的发动机牵引力控制ASR,TCS不同,ESP通过ABS功能可以控制4个轮子,调整他们不同的转速或点刹车,实现车身稳定功能,有ESP车型一定会有发动机牵引力控制,而有牵引力控制的车型,只能调整前轮或后轮两个驱动轮,他们就不具备ESP的车身稳定功能,因为他们对非驱动轮没有效果。这就好比攀岩,你两只手或两只脚用力是不行的,要整合四肢一起协调运动才能保证身体的稳定与顺利前进。

还有一个上坡辅助功能,也需要注意一下,它可以帮助你不至于出现后溜的情况。很多人以为自动挡不会溜车,这是一个错误概念,其实自动挡如果起步力矩小,也容易破坏平衡而导致溜车。

保修期长是否就真正解决了后顾之忧?

现在购车越来越细化,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像保修期也关系到大伙的切身利益,过保之前是索赔,如果过保之后,那么就是钱包放血了。

对于保修期,其实大多数人往往是一个模糊概念。比如保修期是5年或10万公里,厂商并也并非任何部件都给你保修这么长时间。要所有都三包了,离倒闭也差不多了。

像一些合资厂商,他们规定保修范围很细致,像易损件,轮胎、雨刮、灯泡、火花塞这些都未必能够进入保修范围内。即便进入保修范围内,也是几个月或几千公里的限制。而一般部件像悬挂、刹车盘或车内部件,也大致是1年或2万公里这样的保修,出了这个范围,一样要出钱。

一般所说的5年或10万公里的保修,主要是针对汽车的核心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底盘等,这些部件的故障几率比较低,维修成本虽然很高,但5年中车主的车很少会在这些核心部件上出现问题。所以,保修期长也未必就可以彻底放心。

车企在保修期内也有三大条件:一是保修期内必须回到4S店或者厂家制定的维修点进行保修,必须按照合同约定时间,进行定时定量保养维修,中间不能有间断,更不能私自在外进行维修,否则厂商不认。二是车主私自改装或加装零部件,厂商也不认。三是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车辆损伤,不在保修范围,需由保险公司承担。

这样算下来,保修期长,其实车企也有利益目标,首先是保养这块不至于外流,其次是还能在市场上赢得好口碑,最后是一些自主品牌也能借此让消费者放心。至于消费者的话,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来做出选择,首先找口碑好销量大车型,其次是查看具体保修细则,再一个就是看看自己离最近指定保修点是否往返合算。不要盲目跟风,就和笔者一个车友一样,明明住在县城,买了一台保修期长的车,因为保养点太远,而被迫中断连续去4S保养,这就等于没有超长保修期的照顾。

:汽车主要销售渠道有几种?在4S店之外购买是否放心?

目前国内汽车正常销售渠道,首先是4S,这是大多数人选择的方式。优点就是比较令人放心,同时服务态度和购车环境也比较好。不足就是,4S购车价格有时候很难砍下来。

其次是汽车直营店,一般这是厂家直接投资的汽车经销点,价格会比同类4S有竞争力,不过售后服务购车环境可能不及4S。最后就是二级经销商,一般他们都是4S下属的经销网点,交汽车产品押金给4S,然后帮4S卖车。三种正常经销方式构成了国内汽车销售的主流渠道。

4S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清楚这个流程。而汽车直营店如果是厂家认可的这种,其实也能比较放心。但他们没有售后这套复杂的机构,所以保修售后这块基本没有涉及。二级经销商就比较复杂了,他们属于4S网点,有一定的利润返点,和4S关系比较紧密,但也复杂,一个二级经销商可以代理好几种品牌。

一般来说,二级经销商会比4S汽车售价更便宜,因为他没有4S那么大建设投入,同时他们手中有一定返点利润空间,正常情况,有一定价格可操作性。但消费者比较担心他们汽车产品来源,是否返修或是轻微事故车。其实这个也不用害怕,如果有熟悉汽车的朋友,可以请他们一起去购车鉴定车辆情况。如果没有,也没有关系,你和经销商约定去4S提车就OK了,一般情况下,4S也不反对经销商在其仓库提车直接销售。眼见为实,亲自看着新车开出来,应该比较令人放心。

另外一种情况比较麻烦些,就是本地没有4S,只有二级经销商,那你的爱车多半是他们开回来的。这中间会产生一定里程,如果你不放心的话,需要提前约定好,并且交款前仔细检查车辆。如果再不放心的话,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和二手经销商一起去提车,然后再让经销商开回来交全款。

篇三:汽车马力越大越好吗

同等排量下,应该是马力越大越好,最大功率决定了最高车速,马力和功率是一个意思,单位不同而已,扭矩决定了加速和爬坡能力。

但实际上还要考虑最大功率和扭矩出现的转速区间,一般来讲最大扭矩出现的转速值越低越好,赛车需要高转高扭,但人家不担心油耗的问题。

另外带T的发动机带涡轮增压,实际排量比普通不带T的要大不少,当然油耗也会大不少。

发动机的评价指标一般有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性等几个指标。马力是旧制的单位,现在普遍使用国际单位“千瓦”。

对于功率是否越大越好呢,我认为在同等排量的情况下,功率当然是越大越好,有些车厂采用先进的技术,比如进气门行程控制、EGR、5气门等,功率的提升是必然的,但同时,这意味着发动机成本的增加。厂家为某个车型选配的发动机,其实是在动力性、经济性、排放和成本间找一个平衡点,而不仅仅是更大的功率和更高的扭矩,有时为了成本,甚至可以牺牲掉拥有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发动机的功率大了,燃油消耗肯定会高,排放污染也会增加,对于消费者和环境而言,盲目追求马力或者功率是片面的。国内和国外的一些车型之所以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很大的价格区间,其实是厂家做了各种各样的发动机、变速箱、动力系统和电器系统的匹配才达到的。但装配了好的发动机(功率大,而并不一定是排量大),车的价格就会明显上升。

篇四:投保车险有技巧+并非越多越好

投保车险有技巧 并非越多越好 2009-02-22 20:00

:中国保险报

很多车主在买车时认为保险买的越多、越全面越好,这样出了事故可以得到更多的赔偿,才能万无一失。在国家规定的强制保险外,再增加一些保险,会给爱车和自己更多的安全保障。但是,确实是大家所认为的:买车险越多越好吗? 购买汽车保险有技巧

对于刚刚买车,或准备买车,以及从未接触过车辆的朋友来说,普遍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总认为买的保险越多,自身就越有保障。这也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所带来的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和投保意识的提高。

但并非所有的保险都是必需的和万无一失的,买保险只是转移风险、分摊损失的一种手段。在此,就购买车险产品的一些技巧向大家做个介绍。

交强险是必买险种

目前,车辆保险所涉及的险种主要分为交强险(国家强制性)和商业险(自愿性)。其中,交强险是车主必须购买的险种,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三者(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是国家强制性购买的险种。

交强险的分项赔偿限额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万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

商业险可以酌情选择

除了交强险之外,车主还需要投保一些商业保险。其主要包括:机动车损失保险、第三者责任险、盗抢险、车上人员险、划痕险等。

比如车损险,主要针对车辆之间的意外碰撞等。一般情况下,买车的人大多是新手,开车的经验有限,比较容易出现道路交通意外,这时车损险则可以有效地减轻损失;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的主要功能是,当机动车与路人出现意外时,投保人可以将理赔责任转嫁到保险公司身上,从而转移风险;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居住的地方是无车库以及物业管理不到位的小区,那么盗抢险和划痕险也是必须购买的险种。

值得注意的是,不计免赔的选择,许多车主都不太熟悉。简单说来,不计免赔就是补充保险公司理赔的剩余部分。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车辆只投保了车损险,在发生单方事故后,汽车的维修费为1000元,那么保险公司只按照规定承担维修费中的80%;如果购买了车损险的不计免赔,那么保险公司则承担100%维修费。也就是说,车损险只投保了80%,不计免赔所保的是另外的20%。

篇五:汽车电子安全系统是否越多越好

汽车电子安全系统是否越多越好

近段时间,业内围绕“汽车电子安全产品在汽车上采用率是否越多越好”,一直存在争议。有业内人士认为,只要经济条件允许,汽车上采用的电子技术应该越多越好。也有一些专家不同意此观点,认为汽车电子安全技术应以实用为主,不可盲目发展。记者采访了两位专家,他们就此话题各自发表了不同的观点。

正方

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李树翀:

装备多少汽车电子安全系统都不为过

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李树翀说,除汽车的外形、价格、动力等成为消费者购车考虑的主要因素之外,汽车的安全性也日益被消费者重视,而一些流行的用于提高汽车安全性的汽车电子产品,更是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从一句流行语“这车有ESP(电子稳定系统)吗”就可以发现,很多人都把装载有ESP、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等电子安全系统的车辆看成是技术含量高、安全系数高的产品。

李树翀认为,人们这种对安全的追求,是有充足理由的。汽车除了是代步工具外,由于速度快、路况复杂、驾驶员状态不一,还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很多危险因素都可能致命,甚至威胁到他人的生命安全。

目前,汽车安全系统可大致分为主动安全系统和被动安全系统。

主动安全系统主要通过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防范事故于未然,或者在危险到来前提醒驾驶员。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SP(电子稳定系统)、TCS(牵引力控制)、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等底盘控制系统就属于主动安全系统。事实上,这些电子产品通过传感器搜集汽车各种状态及行驶信息,通过由芯片组成的控制模块对汽车进行控制,提高汽车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一些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失误。在汽车产业发展初期,汽车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驾驶技术,而主动安全系统可以在危险发生前,对事故隐患进行干预,最大程度地减少危险。

被动安全系统是减少事故损害的一种措施,在事故发生后起到提升安全系数的作用,在发生危险时保护驾乘人员,以及车外被事故影响到的人。被动安全系统主要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从国产汽车发展情况看,安全气囊和防抱死制动系统已基本成为轿车标准配置,如何保证安全系统更准确、更可靠,成为消费者迫切关心的问题,而如何避免事故发生显然具有更积极的意义,因而主动安全系统日益引起重视,成为市场新宠。

李树翀表示,在中国汽车技术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安全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各式各样安全电子系统的配备也成为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其中,智能化系统可以说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例如,一种智能化安全系统可通过对驾驶员的坐姿、神态、眨眼次数等信息进行检测,来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然后根据判断结果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提示。

各类安全系统的引入,主要是因为人的反应能力有限,而且在反应过程中,有一定的出错几率,而电子产品依靠由芯片组成的控制单元工作,可以检测很多人无法检测的资料和数据,并迅速以检测数据为依据,对汽车进行调控,这些都非人力所能。因此,可以说,汽车电子安全系统无需通过人为干预即可提升汽车安全性。

由于每个安全系统都有其作用,都可以在某种情况下提升汽车安全性。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装载在汽车上的电子安全系统越多越好。尽管行车安全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驾驶者,但是汽车电子安全系统可以在一定的情况下,提升汽车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损害。因此,安全系统越来越得到消费者关注。

李树翀说,汽车作为一种对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的产品,每一种电子产品的引入都

需要大量的测试,防止增加汽车的不稳定因素,因此,目前装配的电子安全系统,都有各自的作用。这个可以从国外部分汽车电子安全系统升级为汽车标准配置看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一些国家就将安全气囊作为中档车的标准配置,从2002年起,全球大多数国家已经将安全带与安全气囊一起作为标准配置。

对消费者来说,虽然都希望购买的汽车产品配备尽可能多的电子安全系统,但与之伴随的是汽车成本的增加。为什么有许多汽车经销商把电子安全系统作为汽车的卖点呢?首先,良好的安全性是该车的一个突出特点。其次,经销商也要从侧面解释汽车定价的理由,因为装配的安全系统越多,价格就相对越高。

近十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随着汽车产品的升级,智能化的安全系统配备也就越来越多。驾驶员在正常驾驶汽车时,有些电子安全产品是用不到的,而当危险发生时,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由于许多意外和事故直接威胁人们生命安全,因此有些使用率很低的电子产品往往配备的必要性显得更为突出。

李树翀认为,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汽车上配备多少电子安全系统都不为过。例如,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在2005年4月发布的条例要求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新款客车和轻型汽车在2007年9月前都要装备胎压监视系统(TPMS),中国在ABS等汽车电子产品配备方面也有类似规定。

李树翀说,消费者在购车时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同时结合经济实力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汽车产品,安全作为消费者选择汽车时的一种基本需求,应该很好地被满足。价格低廉不应是不安全的代名词,各档次汽车产品都应在一定成本范围内,尽可能增加汽车电子安全产品,以进一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反方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宏雁:

汽车电子安全系统够用就好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宏雁表示,从汽车一诞生,人们就十分关注汽车的安全问题。最初人们认为,汽车车身结构越坚硬越好,这个时候对汽车的设计理念就是要把汽车造得越结实越好。上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设计理念被打破了。人们发现,在很多交通事故中,坚固的汽车完好无损,而乘员却受伤严重甚至死亡。

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基于汽车安全的设计理念就逐步转移到以人为本上,也就是由保护车到保护人,这种设计理念叫刚柔并济。“刚”是指需要保持车身足够的刚度,可以承受整车的动载荷和静载荷,“柔”则是要考虑在保证足够的乘员生存空间的前提下,尽量保证乘员的安全。其实就是允许汽车车身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形破坏,减轻乘员所承受的撞击能量,以此尽可能地降低对乘员造成的伤害。

随着汽车的发展,安全装置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汽车电子安全系统逐渐武装了整个汽车。有一些咨询公司曾经对购车客户做过一些调查,结果显示,汽车行驶安全位于用户对汽车要求的核心。大部分消费者认为,汽车安全性比汽车动力性、舒适性、经济性更重要。关注汽车安全,不仅是为了司机和乘客,而且为了道路上其他的人。

王宏雁不同意“汽车电子安全系统越多越好”的观点。他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不仅仅是汽车安全技术不到位。概括起来,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人的因素,也就是说人为可能导致事故。这方面包括技能训练,比如说驾驶技术的熟练与生疏,是不是能够正确驾驶;意识训练,就是人们的安全意识是不是强,对交通法规是不是了解和自觉遵守。

二是车的因素。汽车安全设计的结构是不是合理,安全性能是不是好,安全保护措施是

否有效。

三是路的因素,安全设施是不是健全,道路规划是不是合理,道路安全标志有没有,路面情况是不是利于驾驶。

四是环境的因素,包括周围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是不是影响驾驶。

四个方面的因素中,只要有一个因素不协调,就容易发生事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汽车自身的安全在某种程度上只占1/4.

目前汽车经销商和汽车生产厂家把汽车安装多少电子安全系统作为卖点,是对国内一些不成熟的汽车消费者的误导。他们实际上是把汽车安全和交通安全等同起来,过分强调汽车的安全性能,忽视其他三种因素,这会给购车人传播一种不恰当的安全理念。在我国,轿车进入家庭的时间比较晚,相对来说,车主的驾车安全意识还不够强,怕交通警察罚款才去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比比皆是。此外受经销商“忽悠”的影响也比较大,形成了对汽车电子安全系统的过分依赖。

汽车电子安全系统真的能神奇到时时刻刻保护驾车人的安全吗?王宏雁表示,当然不能。比如说ESP制动防侧滑系统,其实只是在转向时制动,尤其是在雪路或者湿地才起作用。而且消费者应该认识到,这些电子安全系统,只能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害,并不像生产厂家宣传的那样神乎其神。

据公安部统计,去年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造成事故直接和间接原因90%都属人为因素。我国道路上的交通事故,主要诱因不是车辆的主被动安全性等技术性原因,而主要是一些非技术因素引发的,如驾驶者的错误驾驶行为、行人等其他交通参与者自身安全意识淡薄等人为因素。那么如何做到行车安全呢?王宏雁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正确行驶;其次,用好车里标配的安全设备,比如说牢记驾驶时系好安全带。关于安全带的效用,德国联邦公路管理署的一份从1990年到2005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安全带能够平均降低事故伤害程度60%.

王宏雁表示,反对“汽车电子安全系统越多越好”,并不是否定其在汽车上的作用,而是希望汽车消费者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王宏雁认为,用科学的眼光看,汽车上并不是所有的电子安全系统都必须配备。德国汽车的安全性能比较好,那是根据该国的道路情况和交通

汽车越重越好吗

道路事故发生原因设计的结果。目前,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正在做“中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研究”课题,对上海嘉定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初步研究表明,这个区的单车事故占总量的3%~5%.那是因为我国的道路情况比较复杂,高速路网还不太发达,大多道路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路,平面交通多,十字路口多。从交通事故的特征和形态看,跟德国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根据本国的事故特征,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而不是一味宣传“汽车电子安全系统越多越好”。 目前对中国汽车而言,哪些电子安全系统是必要的呢?王宏雁认为,从被动安全层面说,必要的是安全带和安全气囊。除了正面碰撞的安全气囊外,还需要增加车辆侧面发生碰撞时保护腰腹部的安全气囊。另外应增加保护脚部和小腿的电子安全装置。从主动安全层面,需要ABS以及汽车自动防侧倾电子安全系统,以缩短制动距离,防止制动失控。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