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情牵红楼绛珠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9:40:21 体裁作文
情牵红楼绛珠魂体裁作文

篇一:绛珠仙子(红楼梦诗词)

绛珠仙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篇二:情真意切释猜嫌

情真意切释猜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理解文意,激发学生兴趣,希望他们重读《红楼梦》。

⒉结合个性化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竞争不等于一味对抗、友爱利于互助进步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情真意切”利于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筛选并概括文章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结合细节分析,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方法

⒈筛选信息:把握关键信息,分析人物思想情感。

2细节品析:①分析人物性格特点,②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红楼梦》了解多少?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曹雪芹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与世长辞。《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官僚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叛逆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美好情感,抨击了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为封建末世唱响了一曲哀婉的悲歌。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红楼梦》是一部集园林、绘画、服饰、饮食、医药、歌词诗赋为一体的文学巨著;《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是古代白话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二.《红楼梦》的影响

①有人说,若在璀璨的文学遗产当中,只选一部必读,那么,只有《红楼梦》了。 ②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得硕亭?《草珠一串》

③毛泽东一次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紧接着自言自语道,还有一部《红楼梦》。

④后世评价:“中国第一奇书” “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 “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⑤中国三门“显学”(显赫的学问——红学、甲骨学、敦煌学)之一

⑥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

三、《红楼梦》知识小测

⒈黛玉是贾母的 A.孙女 B.女儿 C.外甥女 D.外孙女

⒉王夫人是黛玉的 A.舅妈 B.嫂子 C.姑妈 D.外婆

⒊黛玉和宝钗是 A.表姐妹 B.无血缘关系 C.堂姐妹 D.亲姐妹

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

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第三回)这是黛玉进府的一段。请判断,来人是 A.王夫人 B.贾探春 C.贾宝玉 D.王熙凤

⒌“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首《西江月》说得是 A.贾雨村 B.贾政 C.薛蟠 D.贾宝玉

⒍有一次史湘云劝宝玉会官员,谈仕途,被宝玉抢白,并说有一个人从不说这种混账话,这个人是 A.袭人 B.黛玉 C.宝钗 D.探春

⒎“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这诗句摘自林黛玉的 A.《葬花辞》 B.《哭花阴诗》 C.《桃花行》 D.《咏白海棠》

⒏在大观园里,宝玉、黛玉共同为一本书吸 引,两人一同欣赏,这本书是

A.《牡丹亭》 B.《西厢记》 C.《诗经》 D.《唐诗三百首》

⒐“两弯似蹙非蹙卷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描写的是 A. 贾迎春 B. 李纨 C. 林黛玉 D.薛宝琴

⒑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罕言寡语,安分随时”,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她是 A.袭人 B.黛玉 C.宝钗 D.探春

三.林黛玉和薛宝钗——红楼群芳中异彩高标的两奇葩

四.文本研析

(一)请说说你印象中黛玉和宝钗两人之间的关系如何?

开始—— 后来——

(二)解题 节选《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文题:情真意切释猜嫌

(三)问题:文题出处我们知道了,可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什么问题呢?有这样三个问题,⒈“猜嫌”从何而来? ⒉如何“释”? ⒊怎见得“情真意切”?

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我们就基本上完成了对文本的研习,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问题入手对文本进行研析——

(四)具体研习

⒈“猜嫌”从何而来?

⑴标题中的“猜嫌”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材料:薛宝钗之“奸”

薛宝钗的为人,早已获得贾府上下的普遍赞许,她又格外用力地取悦贾府的统治者。元春从宫里送出的灯谜本不新奇,她故意只说难猜;贾母要她点戏点菜,她就专点热闹戏文和甜烂食品;金钏被逼自杀,她为了安慰王夫人,反说金钏糊涂。

⑵起嫌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回) 薛宝钗进贾府(第四回)

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

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红楼梦》第五回

⒉如何“释”?

⑴宝钗怎样做,才能释“猜嫌”呢?

明确:满怀真切情意对待黛玉

筛选关键信息: ①望候体谅,从不苛责;②谈论病症,提出建议;③推心置腹,排遣烦闷;④赠送燕窝,解决烦难;⑤离开之时,答应再来。

⑵通过对以上细节的分析,你可以看出薛宝钗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宽容体贴、善解人意(恪守礼教;圆滑世故;温和端正)

⒊怎见得“情真意切”?

林黛玉:生性孤傲,却坦率认错,可见实在是被对方折服了。禀性高洁,此番却坦陈寄人篱下的痛苦心声,多么难得!

薛宝钗:时时宽容大度;处处关心体贴;语语设身处地;真诚能释猜嫌。

⒋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猜嫌”已“释”呢?

①情态变化:叹——笑——忙笑

②对宝钗的态度变化:感激——道歉——倾述——高兴

补充:40回之前,林黛玉对薛宝钗是十分嫉妒的,不时尖刻的挖苦她和宝玉的关系(尤其薛宝钗刚来之时),但薛宝钗一直不以为意,逐渐自己也不好意思,继而在不断冲撞中黛玉逐渐认识到薛宝钗的见识、处事、学识确实都比她要高,而且很有度量,就开始由妒到敬到服(45回薛宝钗告诫她不要看那些艳诗杂书,黛玉心中暗服足以证明)。事实上到50回之后,两人的关系已经很好,形同姐妹,已经完全没有了宝钗刚来时的那种水火不容的状态。

⒌通过对以上细节的分析,可以看出林黛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坦率真诚(多愁善感;聪慧率真;口齿伶俐)

6. 分析语言。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情牵红楼绛珠魂)

(1).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

剖析:宝钗原为探病而来,两人说话自然先从病说起。妙就妙在宝钗说病并不先言病症,再说病因,以显示自己的才智;而是先从关心黛玉的身体(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体贴黛玉的处境(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出发,提议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这番话语自然极易入耳入心。有了这番铺垫,下面的关于药方、饮食的建议,也就更加显出了情真意切。

(2).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剖析:宝钗的关怀彻底地打动了黛玉的心,让她又感激又羞愧。黛玉的这些出自内心的话语不仅再现了黛玉真实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其寄人篱下的多虑与苦闷,而且也从侧面有力地衬托了宝钗谈话的语言艺术。

(3).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

剖析:宝钗情真意切的关怀让黛玉心中的猜嫌涣然冰释。这番玩笑的话语正是二人心心相印、情同姐妹的反映。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时,不由得写下了如此批语:“宝钗此一戏直抵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

(4).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剖析:宝钗的这番话语字字句句情真意切,关爱体贴之情溢于言外,将宝钗的细心、善解人意完全表现出来。

课外语段赏析: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 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①“那个”指什么?“那些话”指的是什么?

明确:“那个”:行酒令时黛玉所说《牡丹亭》《西厢记》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等“艳词”。(四十回)“那些话”:“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书看也罢了,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等话。(四十二回)

②“我再不轻放过你的”表现了林黛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尖刻小气

(五)小结

本课时我们通过筛选并概括文章的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结合细节分析,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细节描写主要是个性化语言描写。

人物身份相吻合

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特定环境相吻合

人物性格相吻合

人物思想相吻合

林黛玉:敏感多疑、孤高傲世、超凡脱俗、曲高和寡、尖刻小气、谨慎小心。

薛宝钗:知书达理、行为豁达、举止得体、深得人心。

总结:老舍先生说“文学是语言”。《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塑造出一批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得力于人物语言精妙安排,人物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

材料: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来与姑娘戴。”宝玉听说,先便说:“什么花?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两枝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再看了一看,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

给我。替我道谢罢!”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第七回)

收到宫花之后冷言冷笑酣畅淋漓地表达出黛玉寄人篱下所滋生出的敏感多疑的心性。

五、拓展延伸:宝黛爱情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呢?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明确: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就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

补充:在诸多《红楼梦》的读者心中,宝黛二玉的爱情悲剧是由于王熙凤向贾母等人提供的掉包计直接造成的,事实上,如果看过脂评本的《红楼梦》的话,我们不难发现真正反对二玉结合的并非贾母和熙凤,相反,她们二人是赞成黛玉嫁进贾府的。在书中,王熙凤多次打趣黛玉,如吃茶叶时她说:“吃了我家的茶怎么不给我家做媳妇”,在宝黛大吵之后她去劝和时的戏语等等,尤其是在抄检大观园时她主动为黛玉解释,才使王善保家的不至为难黛玉。虽然不排除她有讨好贾母的嫌疑,但她绝对不会成为二玉结合的绊脚石。

至于贾母,黛玉作为她的亲外孙女,她岂有弃黛玉而选宝钗的道理。虽然宝钗也深得她的欢心,并且黛玉在家世等方面也不如宝钗,但贾母在张道士给宝玉提亲时就已明言,只要姑娘好,与宝玉性子合,家世不重要,哪怕是穷一点也没关系,大不了贴一点银子。而且书中已在多处暗示黛玉与宝玉是得到贾母的支持的,如在给宝钗过生日时,作者写到大家的坐席,明确地借贾母的眼将宝钗等写为是客,却将黛玉算作了自己人。而作为深知曹雪芹创作本意的脂砚斋更是在她所做的批中明言了宝黛的关系及贾母的态度。最明显的莫过于宝黛大吵那一回的回前批:“二玉心事今由贾母一言定之。”(指“不是冤家不聚头”)。

再者,贾府上下的下人也都会认为“林姑娘与二爷是定下来的了,只是因为宝玉年纪小,黛玉身体不好,所以没明说”。贾府下人那是何等的势利何等的会见风使舵,无风不起浪,他们有此想法肯定也是从上层的态度揣摩出来的。

但黛玉和宝玉最终是没有结合的,从《红楼梦》的开篇第五回的红楼梦曲,我们就可以知道宝玉最终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并且脂砚斋也在前文多次作批明说宝玉最后是得宝钗为妻。那么,真正阻止已得到贾母默许的二玉结合的究竟是谁呢?

想来读者都不会忘记元春省亲命宝玉作诗时宝钗对宝玉的规劝:“她因不喜玉,才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吧?如果这时不能说这玉就是黛玉,但作者很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元春是不喜玉的。发展到后来元春的态度越发明朗,她所赐的玩物中只有宝玉与宝钗是一样的,而黛玉与其他姐妹同,我们可以很明确元春是站在宝钗这一边的。作为贾府的最大政治靠山,元春的意见举足轻重,她对二玉的反对,极有可能是造成二玉爱情悲剧的最大力量。

我们知道元春最开始是称赞过黛玉的才华的。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她对宝钗的偏袒呢?作为常在深宫的妃子,元春是不太有可能知道黛玉与宝玉相厚的情况的,也不会知道黛玉素日的行径,她褒贬皆是从贾府的人口中得知的。那么又是谁有机会向元春进言呢?

毫无疑问,放眼贾府,最有这个机会的只有王夫人了。只有她经常有去后宫的机会与空闲,而她作为元春的生母,元春对她的话自然深信不疑。而作者也在书中透漏过王夫人不太喜欢黛玉的,在黛玉刚进贾府时她就叮嘱她不要理宝玉。在找赏赐给金钏儿的衣物时她对宝钗说“你林妹妹一向心重”,在形容晴雯时她说“眉眼有点像林妹妹”。王夫人一生最痛恨的是有人勾引坏了她

篇三:绛珠仙草—潇湘妃子

绛珠仙草—潇湘妃子

——《红楼梦》林黛玉诗词赏析

文:天上人间 2013年夏

写在前面

300年前,生于繁华锦绣之乡长于秦淮风月之边的曹雪芹,在家族历经封建统治高层权利倾轧,由豪门贵介沦落为衣食之客,由千人青睐到万人白眼,终于隐迹在香山农舍,埋头写下平生事。增删五次,披阅十载,呕心沥血,终成举世瞩目之巨制《红楼梦》。

《红楼梦》问世以来,便以其高妙的写法、深刻的寄寓、凄美的爱情、洁净的女儿世界、庞大的社会反映、博杂的知识体系等和浑身是谜而成世界最传奇之书。全世界为之陶醉、痴迷者众,穷毕生之力研究“红学”者亦多,而且这里面还不包括我——我虽爱而好之,但学力不够,永远都只能站在门外,憨憨的观赏着大观园之一角!

“情”之一字,是《红楼梦》的重要内容之一。

贾宝玉多情而滥情,薛宝钗无情而动人,林黛玉痴情而专情,都写得极为出色出彩。而对于情榜上主要人物的结局,曹氏在第四回中已借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境“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

世俗之女怨男痴”的警幻仙姑的“判词”预埋了伏笔;并且,在她们的宴游和结社中,曹雪芹又通过自己的大手笔,赋予她们各自的诗词,展示出了十二钗各自

的性格特点和人生态度。 全书中,最有才情的当属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和妙玉,然而薛宝钗外敛而内野,史湘云明慧而憨直,妙玉冰雪般掩藏。故唯有黛玉,母死父亡,无依无靠,家族单薄,寄人篱下,月下风中,悲情难抑,常口吟成歌,挥毫成诗,心思敏锐,多愁

善感,作品很多。曹雪芹借林黛玉之手笔,写

出了离乱者漂泊者凄清哀怨之情,成为书中的静夜繁星;而林黛玉也因为大量美丽、深情、

柔弱、悲惋的诗词而形象丰满,讨人怜爱,成

为书中的青天明月。

下面是林黛玉的诗词,亦是曹雪芹的胸怀。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

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

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咏白海棠》

我的赏析:

不分解“偷白”“借魂”的拟人化妙处,单是月窟仙人的寂寞形象和怨女拭泪的悲怨情怀,就已足够动人心魄了。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

成毬。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

舍谁收?嫁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 《唐多令 咏柳絮》

我的鉴赏:

红颜薄命,漂泊天涯;草木有情,韶华

流逝;任你冰雪聪明,一样空自缱绻。黛玉

笔下哪里还是柳絮,分明就是她自己孤孤单

单的影子和顾影自怜的寂寞与无助。黛玉,

就象那游丝软系的落絮,风吹雨浸,委芳尘、

随逝水,无踪迹??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醉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桃花行》

我的鉴赏:

每到春来,桃花总是最缤纷最绚烂的。

少女见桃花而怀春,情理中事。然而读这一

首谶语般的桃花诗,何其令人心痛!桃花在

闺阁外迎风自放,人儿在绣房中傍花伤情!

伤的是寂寞,是孤独,是人心与花意互相观

照下的惺惺相惜,是女儿心事无所依托和风

雨中落红成阵的红颜薄命!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题帕三绝》

我的赏析:

宝玉因与蒋玉菡厮混而受笞,黛玉在无人时探看,宝玉见其双眼红肿,软语解劝。黛玉被人惊走后,宝玉意犹未尽,遣晴雯送了几张旧手绢给黛玉。黛玉并未像晴雯想象的那样生气,而是深深读懂了宝玉送旧手绢的微妙情义,

于深夜辗

转难眠中题写了这三首诗七绝。这是宝黛首次突破朦胧的表达,故而书上或电视剧上均处以浓墨重彩。

作为绛珠仙草化身的黛玉,报答

神瑛侍者浇灌之恩的唯一方式就是泪

水。这一节也是带有明确目的来安排

的。而黛玉的才情和欲言又止的女儿

心事就这样“随风潜入夜”了!

前两首不用典,自然深切;后一首用舜南巡死于苍梧被后世称为湘君,女英娥皇寻至后泪洒青竹成斑并投水殉情被后世称为湘夫人的典故,预示着黛玉对宝玉感情的明朗化和对他们的未来的担忧。

还有就是87版《红楼》剧中的插曲,词

曲和演绎俱属一流,每次听着或哼到,都会

莫名的感怀和心痛,这就是悲剧的魅力吧。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咏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问菊》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菊梦》

篇四:《红楼梦》知识竞赛

《红楼梦》知识竞赛[推荐]

竞赛规则。

第一轮。共10组参加。按组依次回答必答题,每组3个。

按组依次回答连环题,每组1个。

按得分高低,前六组进入第二轮。

第二轮。共6组参加。按组依次回答必答题,每组2个。

按组依次回答连环题,每组1个。

按得分高低,前三组进入第二轮。

第三轮。共3组参加。按组依次回答必答题,每组1个。

按组依次回答连环题,每组2个。

按得分高低,决出名次。

主持人公布名次。宣布竞赛结束。

必答题:(每题100分)

☆ 《红楼梦》最早的传播者和评点人是脂砚斋。所谓的“脂评本”就是指由他评点的《红楼梦》抄本。

☆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

☆ 第一回,关于《红楼梦》的创作过程: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 第一回,曹雪芹为《红楼梦》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贾夫人即贾敏。

☆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谈到宝玉的“孩子话”,对女儿、男子有句名言,即“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黛玉之父)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探花”是明清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三名。

☆ 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四书”是明清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宝黛初会,宝玉知道黛玉无字,便送给她“颦颦”二字。

☆ 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这是迎春)

☆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这是探春)

☆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这是惜春)

☆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其中的薄命女原名叫英莲,就是香菱。 ☆ 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门子递给贾雨村一张“护官符”,上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宝玉随了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宝玉看《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词,写道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这首判词写的是袭人) ☆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袭人判词中“堪怜优伶有福”中的“优伶”是指蒋玉菡。

☆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宝玉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首判词写的是惜春)

☆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宝玉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云: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生此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首判词写的是凤姐) ☆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宝玉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首判词写的是探春)

☆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宝玉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这首判词写的是妙玉)

☆ 第五回,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留余庆》一曲云: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

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这首曲子中的“恩人”是指刘姥姥)

☆ 第九回中,贾政询问宝玉的学业,李贵慌忙应答说:“哥儿已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说的满座哄然大笑起来。(《诗经·小雅·鹿鸣》的原文应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曹操的《短歌行》曾援引这一句。)

☆ 第十五回,秦可卿出殡,贾政携宝玉拜谒北静王。北静王向贾政赞宝玉:“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其中的“雏凤清于老凤声”是李商隐的诗句,用《荀子》中的话来解释,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第十八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众姐妹为大观园各处题诗,其中一首云: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是林黛玉写的《杏帘在望》)

☆ 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其中元春制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物,谜底是炮竹。此谜是元春得宠和短寿的写照。)

☆ 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其中贾母制的灯谜是: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谜底是荔枝。此谜暗含“树倒猢狲散”之意。) ☆ 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其中探春制的灯谜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物,谜底是风筝。此谜暗示探春远嫁不归。)

☆ 第二十八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宝玉向黛玉表白心迹,说在自己心里,黛玉排在第四位。(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

☆ 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晴雯撕扇子,表现了她的率性自由,桀骜不驯的性格。

☆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一封书信:

不肖男芸恭请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男思自蒙天恩,认于膝下,日夜思一孝顺,竟无可孝顺之处。前因买办花草……忽见有白海棠一种……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大人若视男是亲男一般,便留下赏玩。因天气暑热,恐园中姑娘们不便,故不敢面见。奉书恭启,并叩

台安。 男芸跪书。 (信中的父亲大人是贾宝玉。)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林黛玉作《咏菊》一首,其中颔联出句是“毫端蕴秀临霜写”,对句是“口齿噙香对月吟”。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刘姥姥来到一处院落,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这是黛玉的房间)

☆ 第四十六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想要强娶鸳鸯的是贾赦。

☆ 第五十回,暖香坞雅制春灯谜。贾母、凤姐等人远远看见粉妆玉砌的世界里,(薛)宝琴与一个丫鬟站在山坡上,丫鬟怀抱一瓶红梅,不禁连声赞叹。忽见宝琴背后转出一个披大红猩毡的人来。贾母问:“那

篇五:红楼梦魂 - 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

红楼梦魂

——论宝黛爱情悲剧

作者:翁育津

数学信息技术系 20091112班

这本书说的是些华丽中隐藏苍凉的故事。孤清的林黛玉泪尽而逝,乖僻的贾宝玉了却尘缘,世故的薛宝钗被误终身,还有周围的性格各异的人物。可是,随着故事的终结,社会形态的瓦解,大观园也“落了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的确,故事的悲剧是在所难免的。

悲剧是什么?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如果没有价值,大抵其毁灭便无法让人刻骨铭心了。《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牡丹亭》中,柳梦梅和杜丽娘生死离合,鸳鸯成双。才子佳人的结局是花团锦簇的,但这完满的花好月圆中却仿佛缺少某种震憾,无法让人悲欢同泣,而在《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内涵好似被注入了一种磁场般的力量,经过千风万雨,爱情只能注定是个悲剧。它的刻骨铭心,其实不但在本身,更在于时代。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须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是一首音韵凄婉的曲子,它自始至终传达了宝黛爱情的迷雾重重。黛玉即使一生蹙眉喟叹那也是枉然的。母亲逝世后她便寄居于贾府,和宝玉相遇在茫茫人海中。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刚巧就碰上了。也许这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前世今生的注定,无论如何,在那个时代,当情感的火焰刚要喷薄燃烧时,它便已经注定是个悲剧了。一个空劳牵挂,一个黯然流泪,一切都交付给时间了。

故事里,这一对恋人不再像以前戏剧小说所常写的状元才子和贤慧佳人。相反,他们逾越了封建社会的道德常规,并大胆逆抗礼教纲常。在精神、生活领域上,他们脱离了社会,违背了社会。贾宝玉对封建家庭给他设计的仕途经济的道路非常冷淡,他甚至烧了那些宣传封建正统道德的书,并且打破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而林黛玉虽然没有过多言辞,行动上却始终支持宝玉的叛逆观点和行为。她的内心是清透的,棱角是分明的。因为看得清晰而透彻,看到了周围的扭曲龌龊,所以只能保持矜持自若的清高气质,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她视宝玉为知已,因为他们的精神如此契合。

宝黛的情感是细水长流的,《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一回就有所体现。这里有一段风波。黛玉因晴雯不开门让她进怡红院一事而错疑在宝玉身上,次日饯花之期又勾起伤春愁思,便埋葬香冢,泣葬花词。不想让宝玉听到了,只见宝玉“恸倒在山坡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但即便如此,他此刻还不知道黛玉因何恼他,他的感情是清白无辜的。书中这么写道:

宝玉叹道:“??,我也和你似的独出,只怕同我的心一样。谁知我是白操了这个心??”黛玉听了这话,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不觉滴下泪来。宝玉遂又说道:“我也知道我如今不好了,但凭着怎么不好,万不敢在妹妹跟前有错处。”

林黛玉自小就寄人篱下,骨子里有多愁善感的因子,稍有动静就“倍伤神”,如今这个少女看到宝玉为她悲伤,为她痴迷,她的细水情感已经同宝玉融合着长流下去了。这场波折,看似硝烟浓厚,最后还是以“黛玉抿着嘴笑了”的局面平息。因为黛玉确切地感受到,宝玉的内心有她的存在。

九十一回《布疑阵宝玉妄谈禅》亦可以体现其爱情的深刻。宝玉因为没有探望生病的薛宝钗而心生疑虑,黛玉便疏导并试探他,从而引起一段禅话。书中写道:

宝: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黛:瓢之漂水,奈何?

宝: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

黛:水止珠沉,奈何?

宝: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

这段山盟海誓不似以往言情小说有着暖彩包装,但它的确表明,宝玉唯独深爱黛玉,如果失去至爱,那么出家的心意便如柳絮沾泥般不再飞扬。而只有这样心灵相通的人,才可彼此领会其情之深切。

世界从来都是带着缺陷存在的,从来不存在永恒的完美。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产物。悲剧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已将宝黛的悲剧推至顶峰。黛玉一日偶得宝玉迎娶宝钗的消息,敏感多疑的她身处贾府本来就觉“风刀霜剑严相逼”,何况宝玉、宝钗是她数年来的心病,她原来想反抗,想追求,但终因力量微薄而泪尽夭亡,香消玉陨。书中写道:

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探春、李执叫人乱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这样一个性情孤清、不容污秽的纤弱女子,当爱情的幻影破灭以后,“惟求速死,以此完债”也许才是她仅仅能够做到的。“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抔净土掩风流”,曹雪芹这两句诗道得好!一份完整的爱即使有波折,但人总能感受到生命的愉悦,而一份破裂的爱即使可以开花,但总很难结出果来。

当宝玉开始清醒过来,看着案上红灯、窗前冷月,看到窗外花团锦簇,世界纷繁扰乱,物是人非,世事苍凉,心,冷得像烟灰。

有人想把爱情分做三个层次。其下为“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中为“生不同寝,死亦同穴”的梁祝式蝶恋。那么,我以为,其上该是宝玉式“三千弱水一瓢饮,水止珠沉禅心定”。宝黛的爱情已经深到水乳交融、相濡以沫的程度了。但是这样独特深刻的爱情在封建社会里却是个悲剧,也只能是个悲剧。

当我们弊清了宝黛二人的性格命运后,隐藏在背后的深层原因也许才值得思考。《终身误》里将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进行了对比。即使金玉姻缘的说法带有强烈的宿命色彩,似乎人的婚姻嫁丧皆由上天注定,但它却为宝黛的爱情披上了一层阴影。宝玉忌讳的是这个,黛玉忌讳的也是这个。它对被“门当户对”、“包办婚姻”的封建意识桎梏着的封建长辈,产生的影响多么深刻。在封建礼教这张巨网中,宝黛二人就像被捆束的鱼。挣扎得越激烈,伤痕便越惨烈。

如果说宝黛的悲剧只是建立在“门不当,户不对”的基础上,那么他们的悲剧价值性就不深刻了。实际上,在那个封建社会里,功名利禄的世风深罩人心,家族希望宝玉融入仕途中,继承贾政的业绩,维持封建正统和家族的兴盛。而黛玉深懂宝玉,她从不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因此,从贾府的角度看,宝玉如和温顺的宝钗结合,贾府将可以延续“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奢靡生活,而宝玉如和黛玉结合,他将“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这世俗的阴暗层面,让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备受催残,只能以“花落人亡断尘缘”的结局告终。

爱情的力量有多强大,强大得足够让它超越了一个沉重时代的思想标准。爱情在曹雪芹的笔下成为了一种艺术魅力的所在。当然,如果说黛玉是某种思想精神的化身,那么宝玉所追求的,便不止是个女子了。

三毛说,爱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只要还能握住它,到死还是不肯放弃。只是希望,希望那些浮沉之梦能够拥有归宿,从此,不再被埋葬。两百年过去了。两百年前的故事真真有说不尽的苍凉。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