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原谅让心减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7 06:45:00 作文素材
原谅让心减负作文素材

篇一:心理垃圾让女人不快乐,10贴士帮你心灵减负

心理垃圾让女人不快乐,10贴士帮你心灵减负

活在忙碌繁华的大都市里,竞争、压力、烦恼、不顺都让你的心理堆满了垃圾。开心的事情越来越少,生活变得盲目,心也越来越累。教你如何给心理减负,换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让生活轻松、简单、快乐起来。

学会忘记不好的人、不好的事

人无完人在生活总是会遇到一些不喜欢你的人,假如我们把别人的不善和对你的伤害比做垃圾的话,那你岂不是生活在垃圾堆里。

这样既污染了你的心灵又影响了你的生活,学会定期清理垃圾与人为善才会让你的心灵不受污染,学会原谅别人和忘记不好的事情才会让你的心情得到解脱。

改掉手机不离手的习惯

很多人走到哪儿都要把手机抓在手里才踏实,总是担心错过什么重要电话或短信。其实,手机在包里也能听得见,与其依赖“电子朋友”,不如约朋友

面对面沟通,更让你畅所欲言。

把几年没翻的旧书送人

我们需要知识更新,因此,最好让自己的书柜也时常保持新鲜血液,定期“辞旧换新”是相当有必要的。当然,如果有人需要这些旧书,送给他们是最好的归宿了。

扔掉无价值的资料

很多人抽屉里保存着一大叠购物单据、缴费发票等。这些票据的使用机会其实几乎为零,过了一定期限如保修期后最好扔掉,给生活腾空间。 与不适合交的朋友“拜拜”

有人是天生的“麻烦制造者”,有问题时才想到你。跟那些会给你带来负面情绪的朋友说再见,多和富有想法、独立有为的人结交,给自己建立正向的氛围。

别老盯着过去的成功

成绩能鼓励人奋进,可也是逼着你“超越自我”的压力来源之一。把奖状、奖品等放到看不见的地方,告诉自己,抛开过去的束缚,才能创作出更好的成绩。

删除不联络的联系人

很多人的通讯录里保留了五、六百个电话,可真正联系的不到1/3。不妨把这些联系人进行一次彻底分类,只留下需要经常联系的100—200个,其他号码找个地方备份即可。

及时清理短信和邮件

管理好自己的手机短信和邮箱,就像管理好个人形象一样,能够增加快乐。一般来说,手机上保留的短信不要超过十条,电子邮件保留最近的20封左右即可,这会让生活更清爽。

用有品味的书代替八卦书报杂志

很多八卦书报、杂志,既没有“营养”,又会浪费我们大量的宝贵时间。把它们放到一边,可以尝试用一些有品味、有哲理的图书、杂志充实自己的生活,或者外出运动健身,既带来快乐,又丰富心灵。

换掉超负荷的工作

有的工作虽然待遇发展都不错,但实在太辛苦。虽然舍弃需要勇气,但“长痛不如短痛”,换一份弹性更大的工作,会让你的生活充满趣味!

累,是精神上的压力大;累,是心理上的负担重。累与不累总是相对的,要想不累,就要学会放松;生活贵在有张有弛。心累,使人长期陷于亚健康状态;心累,会使自己精神不振;心别太累,要学会解脱自己。

篇二:从心理学的角度论减负

从心理学的角度论减负

教育是一个大问题,大到什么程度,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35中调研时明确指出,“一个国家的兴衰和强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育发展的水平”。看一个国家对教育重视的程度,当代社会,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就给孩子造成了巨大压力,造成了心理负担,目前国家实施的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也给学生、家长和教师造成了巨大压力,但这些压力又最终集中在孩子身上,给孩子套上了枷锁,比如学习的情绪紧张、压抑、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对师长,家长的逆反心理,甚至厌学、怕学、逃学等,而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大大小小的压力,方方面面的期望,让孩子们不堪重负,所以减轻孩子的负担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我认为要减轻孩子的负担,不仅要减轻课业负担,更重要的是减轻心理负担,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我主要从这三方面谈一下这个问题:

二、当前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现状

(一)学习压力、自身压力和教师压力过重

总体来说,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学习压力是最大的压力源,然后依次为自身压力、教师压力、同学朋友压力、父母管教方式压力、社会压力及家庭环境压力。学习压力排在第一位,这与其他研究都比较一致,表明全国各地学生都感受到了学习负担的沉重。中学生普遍体验到学习任务过紧,考前复习紧张,J心理负担过重,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更加担心中考或高考的成绩不好。看来,学习压力过重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解决。在这样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更需要努力学习,考个好学校,以便在以后的工作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给部分中学生带来了困惑,这是来自自身的压力排在第二位的原因。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中学生普遍感到睡眠不好(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早醒或梦多等),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当然,中学生具有的不良习惯,情绪不稳定,意志不坚强,逆反心理等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来自教师的压力,如老师教育方式粗暴,被老师讽刺挖苦,或老师偏心、不公正,教学水平低,这些都可能造成学生厌学症、学校恐惧症等心理问题。而现实中,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一般都能够过关,但是,很多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也可能是对当教师缺乏热情,只想混口饭吃,这样的教师就不能够适应现代化的教学。再加上一些父母由于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所以来自家庭经济压力相对少一些,父母的教育方式压力也相对较少。但是,访谈中发现,

父母对子女学习上的高期望值,也给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女中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心理压力

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感受到更多的心理压力,尤其在学习压力和自我身心压力方面,达到显著性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女生比男生更乖巧,更听话,所以学习上对自己的要求也较高,压力相应增加。同时,女生经历了青春期,身体变化更加明显,需要更多的精力去适应这种变化,所以感受到了更多的自我身心压力。

二、导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分析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对人的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效应.稳定的、健康的、良好的情绪产生增力效应.不愉快的、消极的、紧张、焦虑、害怕、恐惧的情绪具有减力效应。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习需要相伴而生,与学习态度是孪生姐妹。情绪情感还能将学习活动的结果转化成对学习的有效的强化物,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成功的体验会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相反,失败的体验往往会使人紧张、焦虑、自卑、消极、削弱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屡遭失败的消极影响更大,使情绪处于低谷,容易冲动,变化无常,学习成为学生苦不堪言的一件差事,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导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学习考试过多导致负担重

据了解,现在中学生考试的次数明显过多,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各种月考等等,频繁的考试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学习是学生共同面临的任务,并多以考试的形式去排定每个人的位置,这样竞争便不可避免。为了荣誉,为了自尊,为了自尊就要取得成功,考试失败便会带来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二)学校的压力、教师的不理解

在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一种很强的向师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偏科现象。这种偏科现象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学习需要的反映,另一方面向师性的因素也在起作用,即对任课教师的态度在起作用.尽管现在没有更多的实际数据来确定二者的相关,但经验表明,向师性因素不可忽视。这种向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想获得肯定的需要;另一个方面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智慧的启迪。学生对此二者的态度是认真的。学生对师生之间的关系及老师对白己的态度是极为敏感的,随之便在白己的态度中作出反映,而且这种态度首先反映在自己的学习行为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学生便在自己的学习行为中表现为积极的、努力的、热情向善的态度,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并试图更好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排斥的、怀疑的、歧视的,那么学生的态度则可能是消极的、对抗的,并表现为不再认真学习教师所

教的学科,不再执行教师的要求和建议,以示对教师的反抗与报复。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在师生关系和谐的条件下,教师的教学技艺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无限的想象力,那么学生对他的态度是崇拜的,学习的,表现在学习上是刻苦的勤奋的,并因之而形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求索的态度.反之,教师的课讲的语言乏味,枯燥呆板,学生学习起来生硬艰涩,则他表现出来的是厌烦和回避的态度,精神极度疲劳,而使学习成为负担.

(三)自我成长中的挫折

由于学生的经验不足,但容易自以为是,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彼此之间互相矛盾的事情经常出现。他们往往不满现实,误以为任何事情都可以由个人的自由意识来决定,不计后果。缺乏最起码的集体与社会责任感。一旦其行为与集体、社会利益不一致或受到限制时,个人往往表现出无奈的沮丧情绪,导致个体与集体或社会之间的冲突。

正是由于学生面临是与自己最为直接的上述方面问题,才使他们的自我成长经历着挫折的考验。因此对自我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将利于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去面对挫折,缓解压力,化不利为有利。

就当前而言,学生缓解压力的方法很多,但大多数的同学选择了音乐。那为什么听音乐能够缓解压力呢?卡巴辛博士说:结果是获得一种摆脱身体之,而超然,放松地观察少年体的心态——如果一个人正在体验痛苦,这种超然的惊动就是游泳。他选择在影带中加如配乐,因为他的理论是:在音乐的悠扬旋律中,静坐指导的信息更容易打入焦虑、郁闷、担忧者的心理。而且,他选择竖琴奏出的音乐,因为在传统上,竖琴一直是一种医治和安静心灵的乐器。因此学校中可推行这样一个计划:比如说中午听一些轻松的音乐,时间12:00到13:00之间,这样一个上午的学习疲劳和繁重的学习压力可以缓解当然你在放松自己的时间,必然适可而止。比如说吃东西,看电视过多,会影响身体健康。

三、给学生心理减负应采取的对策

(一)家庭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生活环境

1.家长要给自己的孩子定位

原谅让心减负

根据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爱好、兴趣给孩子规划蓝图,不要急功近利,目光要长远,学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孩子想干什么;有什么特长,孩子热爱音、体、美就给他创造条件,说不定能成为一个艺术家,体育明星;孩子爱读文学书,就让他读,也许中国又出了鲁迅、林语堂、冰心;孩子喜欢钻研数理化,就让他钻,也许中国多出几个诺贝尔奖的大师,切记不要以自己的好恶来强制孩子,当然我说的是适度的放手,也不能让孩子像野马一样无拘无束;像野草一个疯长,我们家长也要给予恰当的指导。中国有句俗

语:孩子看着自己的好。一些家长,从小看着自己的孩子能当总理,出了一点点成绩,就说孩子考北大清华.更有一些家长说出非什么样什么不上。实际上家长这样做,严重损害了孩子的正常心态.家长的期望和孩子的成绩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当孩子觉的离过高的目标越来越远,就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忧郁,苦闷,精力分散,背上重重的躯壳缓缓前行,成绩就下降了.看是孩子好像成绩下降,实际是不是下,孩子也在前进,只是前进的慢了,让别的同学超前了.这时,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发生了,孩子大大的落后了.家长急,孩子急,教师急,只能无奈的急下去了.正确的做法是,家长要量力而行,依孩子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周围已升入大学的孩子比较一下,看看和谁最接近,这个孩子以及所上的大学就是你的孩子的目标.这样孩子就想着不仅达到这个目标,而且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过这个目标,并相信自己的实力一定能行的.这样的心态,孩子学习就轻松多了,活泼多了,提高多了.

2家长给孩子心理减压

许多家长自己没能受到高等教育,工作不理想,生活环境差,事事不如意,就想通过孩子来改变自己的现状,打一个翻身仗。对孩子说:“好好学,只要上学,我们给你提供最好的经济条件,你看你们不学习你对得起谁呀!”家庭条件好,社会地位高的,对孩子压力更大,父母一辈是人中龙,林中凤,更是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让孩子上清华、北大,出国留学,使孩子不甘落于人后,孩子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把家长的压力转嫁到孩子的身上,所以家长应端正自己的态度,只要孩子努力了,拼搏了,不管他考什么成绩,上什么大学,参加什么工作,家长都应该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这样孩子的心理压力就会减少很多,会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3家长应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多和孩子相处

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亲情的国家,父母应关心孩子的生活,情绪变化,带领他们接触大自然,不要认为自己工作忙,压力大,不和孩子在一起,还有的家长受西方电影电视的影响,以为让孩子离开父母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及自理、自立能力,以为西方家庭都是这样,其实大多数美国家庭父母是非常在乎和孩子相处的时间的,特别是未成年人,周末基本上是家庭成员的聚会。

家长应该清楚,多和孩子相处,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有利于和孩子沟通,这样就有利于减轻孩子心理的压力,使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家庭是幸福的,在学习没有后顾之忧,就能勇猛向前。

(二)教师应该改变观念,不能对学生有过高的期待

首先,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待,什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什么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什么“只求耕耘,不求回报”,好像教师就是神仙,给教师造成了无形

的压力,教师他就是千万职业中的一种,对教师,社会应宽容,给他们生活的空间,心灵的空间。关心学生,自我牺牲,使教师具有超越人性或超越伦理要求的高度敏感性和献身精神。教师作为人,其关注个体自我幸福的需要是合理的。因而,教师当然也有其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在教师追求个人幸福和帮助教育学生之间是否会存在矛盾和冲突呢?这个问题当然是可疑的。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在教师追求个体幸福和社会对教师的合理期望之间是否会存在矛盾或冲突?或者一个幸福的教师乃是学生幸福的基础和条件。如果为学生提供教育和帮助的教师是不幸福的,那么这种不幸福是否会影响到接受教育的幸福?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一贯的帮助,教师就必须关心自己的成就、成长和身心健康,一个精疲力竭、行将崩溃的教师能够给予学生的关爱是有限的。认毫无疑问,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而要做到这一点,社会就需要向教师提供更多的东西,“以便使适当地关心学生成为教师的日常生活中‘自然’而切实可行的一部分”如何看待教师的自我牺牲?有一种观点认为,极端的自我牺牲并没有对社会公正发挥有利效用。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人利益的后面,在一个不公正的社会之中,必然导致极端的自我牺牲。因此,在社会不公正这个前提下,另外一种取向认为,教师不仅应当要关注学生的权利和需要,而且还要适当地关注自己的权利和需要。然而,这里又会引出这样的问题,即谁来关注教师的自我权利和需要?是由教师自我还是由社会来给予关注?而就教师这个职业的特点来看,教师对自我利益和权利的关注显然是不适当的。因此,即使我们同意在学生的利益和需要与教师的利益和需要之间有一个能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平衡点,那么这个平衡点也应当由社会来给予确定。换言之,社会必须要重视对教师的伦理关怀。

然而这个问题显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在对教师的理论研究中还是在对教师的实践管理中,对教师提出要求的多,而思考有关社会如何关怀教师问题者少。毫无疑问,对教师提出各种要求,特别是教育学生的要求,并无不当。但是,另外一方面的问题也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 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踢球,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还很高兴,但你若罚他跑两圈,他就会累趴下,就会不高兴。“满场飞”是自我需求,罚才是真正的负担。教师要经常深入实际,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育学生积极排除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一些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对学习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把学习当成负担;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所花时间不少,但学习效率不高,找不到学习的兴趣;有的学生遇到疑难问题绕道走,又羞于向老师、学生请教,致使问题束之高阁,越积越多,学习兴趣

篇三:减负从心灵开始

减负从心灵开始(2013.10)(黑体字处为要做课件提示)

首先请允许我给各位呈现一篇2013年网传得最火爆小学生寒假作文: 上帝缺手机,于是乔布斯去了;上帝缺保镖,于是李小龙去了;

上帝缺歌手,于是张国荣去了;上帝缺舞者,于是迈克尔、杰克逊去了; 万能的主啊,你缺班主任不?缺的话就把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带走吧!

说到这,我不禁要问:老师们,我们究竟给了孩子们怎样的压力?居然渴望上帝把你带走??但是如果你有幸碰到这样的学生,请向文中的老师学习,他如此点评:亲爱的宝贝,上帝不缺这个,上帝自己就是老师,正在大量招收学生!(配合1—2张负担很重的学生图片)

当下教师就应该具备这样的胸襟!当你的教育行为不被学生接受时,你不要觉得委屈、也不要用过激的言行以牙还牙,学生的不理解甚至误解,都是我们教育的结果。我们不应该再让教育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负担!

请看国家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目前,在校学生约有2亿人,其中有66.9%的青少年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问题,也就是1亿3千8百万青少年,这个数字着实令人震惊!它标志着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亮起了红灯,心理危机的警钟已经向我们敲响,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刻不容缓。(课件呈现文字)

减负随之成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手段,而减负的实施目标聚焦校园、直指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减负的主要阵容!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对人的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效应。也就是说:良好的情绪产生增力效应;消极的情绪具有减力效应。比如孩子玩“工兵抓强盗”的游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但因为心里高兴,跑几个小时都生龙活虎,越跑越有劲;但你若批评他罚他跑步,他会很不高兴,跑一会儿就有气无力的。因此,减负的关键是心理减负。经学校行政会多次研讨后,我们定下了减负总思路:为心灵减压,为教育减负。操作重点以学校和教研组两个层面推进:校本培训---着重培训教师良好心态(课件呈现上次课件的封页)(上学期的校长案例已做陈述,灿烂笑脸营造阳光课堂,在此不做赘述);

语文组—-让作业成为礼物

爱因斯坦:“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巨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因此,我校语文教研组试行作业减负——让作业成为礼物。在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的同时,做到作业形式与内容多样化,突出作业情趣; 做到作业的评价多元化,给予作业温度。

一、 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课件呈现文字与图片配合)

一年级学生和家长自制的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

课件配合好教师名字:一年级朱庆老师、邓晶、黄紫怡老师识字专栏,词语丰富,学生好喜欢去认读。

姜爱华、程文畅老师带领学生在表演课本剧

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是描写动物,习作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姜爱华老师事先布置孩子在家养动物,仔细观察它外形饮食嬉戏休息等习性,再写习作。习作真实自然,真情实感。

第九册第一组课文学习同时,徐燕峰老师带领学生制作以“我爱读书”为主题的小报

第十一册第四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学习后,刘静华和秦秋芳老师带领学生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做综合性作业,如剪报、手抄报、调查报告等,并做作业展。

二、自主灵活的作业内容

在班级的宣传栏开辟出一个叫“星级作业超市”的栏目,该栏目中的课外作业按难易程度分成“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每个星级的作业都有不同的标志以作区分;布置作业时精心设计,结合每篇课文和学生的特点设计成不同形式,真正做到作业“因人而置”,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原课件有一张图片)

三、 激人奋进的作业评价(课件呈现文字与图片配合)

篇四:减负

松计算之绑,减数学之负

——读《减负新攻略》有感

盛大花园小学 张霞

来上海教书已经三年半了,让我感觉最深的是——上海的孩子真的不一般,我常常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来形容这些孩子,因为他们身上担负着比外省市的孩子更大的压力。刚开始我几乎难以置信,他们居然每天要学那么多的知识,做那么多的作业。但当我看到小升初的竞争之惨烈,我便明白这些孩子的无奈与执着。

我教的是数学,我希望我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能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能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的策略,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让孩子们爱上数学,爱上数学课。可是往往事与愿违,“质量监控”是教学的指挥棒,是以双基为主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基础是无可替代的,双基如果没有抓好,那么其它一切都是白谈。这是悬在我们师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以我们这次徐汇区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业水平调研练习卷为例,基础部分占85%,而基础部分中的计算部分占了42分,应用部分占25分,其中有一半也是计算分,而其他一些填空题、统计、几何题也都有计算过程,约占一半;提高部分占15%,其中选择题、综合题及解决问题几乎都和计算有关。因此整张练习卷的计算分将近占70—75分,所以计算就成为考试的主要基础知识,也是取得好成绩的最关键因素。

明白到这点,我想任何一个负责的数学老师都不会对学生的计算训练放松,于是就有了口算天天练,每日四题等五花八门的计算练习,枯燥而又乏味的计算成了孩子学习数学的一道枷锁。通过反反复复的训练,确实可以看到一些孩子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但也有一些孩子屡做屡错,究其错误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抄

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等小问题,只要订正一般都能做对。于是我不得不批评他们:“考试绝对不能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话虽如此,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怎么可能没有一个计算错误,即使是我们老师自己做卷子,都很难得到满分,计算错误在所难免。因为人毕竟不是机器,手和脑的协调不可能始终如一。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试验,在大街上设摊,只要有人能从1写到300,不出任何差错,就给他50元,结果有好几个人尝试却无一人成功。而计算却比这写数复杂得多,我们是不是对孩子太苛求了呢?有句话说:孩子犯错,上帝都能原谅。为什么我们不能原谅孩子们的计算错误呢?难道非要把我们的孩子都逼成一台台计算器吗?我们总是嘲笑美国人的计算有多差,可他们照样有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世界级发明家,而我们难道还要一味地培养一批又一批只会模仿,只会复制的山寨机吗?

我们要承认孩子是有差异的,面对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等各不相同的孩子,我们是要模式化、程序化地去教,让每个孩子都按部就班地根据老师的标准格式进行模仿呢?还是要让学生各抒己见、自主创新地学,让大多数的孩子和老师互动交流、思维碰撞呢?前者可以非常有效的夯实基础,能使绝大多数同学在考试中不失分,但思维非常僵硬,很难出现跳跃和创新;后者会有非常活跃的课堂气氛,有一批出类拔萃的尖子,思维非常灵敏,但在练习中却有一小部分孩子会不知如何下手,需要老师课后在进行补缺补差。如此矛盾之事该如何解决,这是我一直比较纠结的问题,从我的教育理想出发,我宁愿选择后者。可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又不得不选择前者,只有这样才能节省学生的时间,从而给学生减负。如果能松计算之绑,那么就能两者兼顾,从而实现减负增效。

篇五: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心灵减负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心灵减负

姓名:马增寿

Email:zhongkaoshiti@sina.com

邮编:650250

手机:13577712770

工作单位:澄江县第九中学

通讯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右所镇右所街123号

作者简介:1965年12月15日出生,男,回族,88年7月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政教专业毕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学一级教师。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落实减轻学生过重心理负担的一些具体对策,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是关键,重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是途径。

关键词:心灵减负,品德课教育教学,转变教育观念,有效教学

近几年,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具有健康的个性心理,让他们的心灵减负,国家相继出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开展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发布了“减负”令。“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更应该成为心灵“减负”的排头兵。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导致学生心灵负担过重的成因分析

经常有媒体报道,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言语过激、情绪反常、行为过当的情况,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有的发展成为“恶性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些行为使人们不禁要问:这是老师做的事吗?究其原因,除了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之外、教育观念是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从教育学的高度看,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受教育观念的制约,教育观念对教师行为的影响,既会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中,也会表现在对学生的态度、行为和方法上,还会表现在教学的具体行动上。一直以来,由于思想政治课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为升学服务,变成了“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课程。课堂上相当普遍地采用着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讲条条、背条条”为基本方式的畸形化的应考型教学模式。按照这种模式,教师照本宣科、单纯说教,学生被动听讲、死记硬背;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越来越差,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突出地表现在忽视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致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或者缓减,导致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心灵负担过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根源在于应试教育观念。为此要使“减负”落到实处,最根本的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减负的应对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

素质教育呼吁新观念,新观念产生新实践,要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让“减负”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教师确立能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由“以学科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

者”;要由“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走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应主动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把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减负”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突出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重视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具体做法如下:

(1)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为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如:交友问题,网络问题,责任问题,考试焦虑症问题,等等。可运用初中思想品德课所学,“文明交往、青春期常识、男女生交往、认识新伙伴”,“我和父母、师生情谊”,“正确对待社会的影响、对不良诱惑说‘不’,增强自我保护意”,“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知识”,“承担责任的知识”,“克服考试焦虑症的知识”进行指导。通过以上指导,学生的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上的心理负担与压力明显缓减。在此基础上,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大面积提高。

(2)重视活动课教学

新的思想品德课设置了种种活动,目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所有人都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或需要,当这个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强有力的动机。”可见,好奇心是人们固有的。但中学生的好奇心更为强烈,他们对新奇事物有一种倾向、注视、接近、探究的反应。一旦学生的好奇心被

激发,就能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培养起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活动刺激能够强化学生的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用智慧保护自己”时,我设置了“遭受火灾时,我会??”,让四人小组讨论探究自救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锻炼了学生的自救能力。我在上完“努力战胜自我”这一单元后,组织学生编写了一期小报,主题是“战胜挫折”,学生分组,分工合作,老师和学生干部参与评比,最后汇集,在班上展览,展示活动成果。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句句精辟的名言,一张张稚气的“小报”,让我感受到的是学生的清纯可爱,洁白无暇,他们在这样的活动中,思想品德得到了教育,道德境界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2、重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减负”和“增效”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离开了任何一方面,都会失去现实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减负”是过程,“增效”是结果,割裂了两者的关系就会误入歧途。由此,我认为“减负”的主要途径在于进行有效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重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的探索过程;学习共同体标准,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是进行有效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为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有效教学,就应重在关注学生的参与。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冷落和贬低发展、探究,自我封闭,不与其他学科相融,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死记硬背。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

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标准》要求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注重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挖掘教材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把思想品德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学习活动课《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我有意识结合国家现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本课内容进行扩展,改为“关注西部的发展”,在课前我先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课本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心得,然后推选代表在课堂发言,从而引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就把这两大战略联系起来,既达到学习本课的目的,又把握了时政热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更好地去体验社会现实。

(2)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有效教学的课堂里,教师的根本责任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每个学习者都能从自身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在45分钟课堂里真正学到东西,真正获得益处,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是否与教师、同学和谐相处,认真讨论,能否没有顾虑或顾虑较少地自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真正打开思想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实现认识或情感演算的碰撞与融合,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目中有人”和“心中有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的方向。倡导和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在与教师、与同伴的平等,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例如,在学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这一问题的时候,我把一言堂改成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未来几十年,老年人将占人口的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