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作文,别让老人孤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17 17:23:19 写作技巧
作文,别让老人孤单写作技巧

篇一:别让老人孤独伤心的等待

别让老人孤独伤心的等待

我国的老年人已达1.6亿,已步入老龄化的社会,老年人的问题,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老人的供养,成为国家、社会和子女们的一大问题。由于社会家庭式养老的模式千百来的形成。老人只有在家庭静静的等待。他们看淡了世间的一切,也失去了该有的许多,难过时,没人安慰,伤心时,没人问候。多少年来,老人们像一颗星。一颗不会挪动的心,他们想着过去,守着现在,等待未来,不为太阳神光而玄晕,不为月亮的温柔所吸引,只有守望在夜空,静静的等待……

边陲的小镇,有这样一位老人。

冬天到了,老人只有僵化的缩进被窝,他没有依靠的对象,也没有取暖的拍挡。当他的子女看到这幕时,从来不会流下伤心的眼泪,他们忙于事业,忽略了真正的家庭,只不过敷衍的说几句话,掏几个钱,老人不稀罕,他真的不稀罕,他渴望的是种爱,一种让他理解起来容易的爱,就只有这么简单。 看完这个简陋而不虚构的故事,作为将来的老人的我们,有何感想?当一套套敬老敬孝的公益广告播出时,有几个能真正的领悟了其中的蕴意。对老人的的在乎与关心要从实际生活中形成,公益广告只是你的指示灯,随时都可以熄灭,但你对老人的那份热情与执着却应永远继续,与其用纸做的金钱去慰藉老人,还不如用真诚的双手挽扶他,也许你用的力并不大,但老人却感到心灵的震憾。

篇二:作文

1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米歇尔和女儿去中国了,我在家里很孤独。”3月19日,奥巴马在白宫电影《凯萨?查韦斯》放映前说,现在没有什么比观看一部启发人心的电影更好了。随同米歇尔访华的有她的两个女儿,还有她76岁的母亲。美国“石英”网站称之为“外祖母外交”。陈远美称,奥巴马夫妇“理解全家三代人一起出行的重要性,我想中国人对此会懂的。会赞同奥巴马全家三代人的关系和亲情。”

(2)3月17日下午,在兰考走访的习近平离开村民张景枝老人家时,让老人不要送。看到老人执意要送,习近平扶起老人,携手走到院外。他是强力推进改革和反腐的“硬汉”,也是和你我一样共享平民美食的“大大”。他常提老人、孩子和家,他感叹“时间去哪儿了”,他提醒党员干部“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

对于这些故事中有关“家”的认识你怎么看,怎么理解?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人生如帆,家是港湾

① 世界很美,不仅因为有春的烟波画船,夏的朝云暮卷,秋的云蒸霞蔚,冬的冰肌玉骨,更因为有家。家,不仅是地球上某个经度与纬度相交点,更是我们精神的慰藉,心灵的港湾。她是闹市中的绿洲,喧嚣中的宁静,平凡、朴素却永远温暖如初。

② 行走在世间,家是心灵的依托,是前行的动力。她以独特的温暖,以不朽的亲情,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家是李清照“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温馨如常;是李密“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真情挚意;家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所寄情的方向,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所牵肠的心结。浪迹天涯的游子凭栏遥望,目光所向是山隐水迢的故园;青石板上马蹄哒哒,敲痛的是街道向晚盼归的心。那盏灯,那些人,那个地方,一想起便会嘴角上扬,一触碰便会心生温柔。即使漂泊万里,有家,心便安得下。

③ 家,是叶落终归的根,是孤雁所向的巢,是百川终入的海,是航船依靠的岸,是我们生命的起点与归宿。“刘翔比赛结束后,请大家将我的儿子还给我。”一句话道尽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与心疼。当别人只在乎你飞得高不高的时候,只有家人在乎你飞得累不累。因历史原因滞留在台湾的86岁老兵虞成芮,总会对着祖国大陆的方向碎碎念。如此寡言少语的一个人,说得最多的就是“送我回家”。老人生前曾嘱咐:“生不能回家,我走后,请将我的骨灰一定送回故土。”家的港湾,从不在乎你在外面风声水起、钟鸣鼎食,抑或满面征尘、穷困潦倒,她永远敞开着怀抱,用温暖迎接着每一个回家的人。

④ 我始终认为,家是所有汉字中最温暖的一个,她是包容、是守护,是我们灵魂的安顿之乡。他,志在兼济天下,怎耐事与愿违,帝乡不可期。还是回去吧,回到那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家吧。在那里,可以采菊东篱,有酒盈樽。哪怕身无分文,亦可以登东皋而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他,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残废了双腿,曾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消失在园子里。直到母亲猝然去世后,他才明白,每次母亲站在原地,望着他拐出去的那处墙角的那份心情;每次母亲独自等候,心神不定坐卧难宁的那份焦灼。是家治愈了我们历经沧桑的心,擦干了我们饱经风霜的泪,收容着我们始终不变的初心。

⑤ 母亲说:“我放出去的小羊羔,还能找到回家的路吗?”于家来说,我们每个人永远都是孩子,是家让我们不绝望,不孤独。每当日暮西山,华灯初上,街上如水流泻的车流、步履匆匆的行人,无不向朝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家。孩子,累了就回家吧。

永远为你留一盏灯 (56分)

① 《时间都去哪儿了》里面有一句词: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没有一个字提到家,可一听就会让人回到那温暖、简单、熟悉的情境里去。老树新芽,枯木开花,年年岁岁的轮回里,永恒不变的,是家。

② 家并非空间上的一个地方,不是一间房或一张床,只要为你遮风避雨、提供温饱即可。每一方屋檐都可安眠,每一种食物都可以裹腹,可人们还是要执著于回到一个特定的地方去,品味那属于父母的味道。家应当是属于自己,别无其它,可工作休憩于此,可自在放纵于此,可大笑哭泣于此。贾府中的黛玉纵使有了潇湘馆,依旧自觉寄人篱下,因为贾府并不属于她,在那里她没有自由,无法施展才情、表露性情。家,当是一份随性,一份自在。

③ 更重要的,家是陪伴,是守护与温馨。父母俱全,妻儿俱全,那么便走到何处,都可以为家了。有家我们便不再孤单,便知道,这是全世界惟我的乐土。每个深夜我疲惫归家时,总习惯在楼下仰望那属于我的一盏灯火,知道父母在静静地待我归家,心中便立即充满宁和安然。不论你在哪里,或功成名就,或失意茫然,那盏灯永远为你而亮。这是怎样的一种牵绊,让家中人和离家人都日夜相思,渴盼相聚?

④ 龙应台说:“家是柴米油盐,一日三餐。”琐碎、平淡,却真实、舒适。不是传说中的理想国,也不是心中的乌托邦,它一点一滴,繁杂的近乎无趣。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陪我们成长、沧桑。它温柔地教会我们认识世界,抚平年岁带来的创伤,最后静静伴我们走完这段旅程。家如一盏灯火,不甚明亮,有时昏黄,却一直点在那里,在需要时,柔柔地提供温暖和光明。

⑤ 我相信“孤儿”是这世上最凄凉的词汇了。孤单的心情非常痛苦,而只要有家,即使身孤,心也不孤,家于是成为一个“不孤单”的意象,让人们从中获取不竭的安慰和勇气。我们被奥巴马、习主席的恋家情感动,为流离失所的孩子动容,都是因为潜意识中,“家”已成为每个人精神的共同点,成为千万人珍视、守护的地方。

⑥ 曾读汪曾祺的一则小记,他讲述自己在沽源下放时偶然采得一朵大蘑菇,将其精心晒干,收好,在年尾终于回家后,用其煲了一份鲜美无比的汤,给家人带来意外的欢乐。

⑦ 我常想,一个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在塞外的寒风中快乐地踽踽独行,不正是为了心中那一盏家的灯火吗?

别让脚步离家太远 (53分)

① 在拼搏奋斗的生活中,我们劈荆斩棘,把自己抛入世俗的浪潮中,去找寻那所谓内心的丰盈,却忘却了总有一个港湾,让你在无助时停靠,为你在迷茫时导航。这便是你我的亲情,你我的家。别让脚步离家太远。那里,留存着你我内心初放时的安详。

②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夫人与女儿访华时奥巴马看似无心的一句“孤独”,习进平主席“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感叹,对干部“多回家吃饭”的叮咛,无不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常回家看看”,这句在我们儿时索绕于耳边的话,如今再次回想时,引发的感触与思考,在时代的浪潮中,显得弥足珍贵。 ③ 别让脚步离家太远。当央视记者向在外的游子们问起“家风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在冰冷的钢筋水泥之中又重温起了家的温暖,游子又想起妈妈在自己儿时讲的故事,说过的话??一份对家的回想,不单单是央视对传统“家文化”的发扬,更是让埋头苦干的人们,让陷入迷茫的一代,开始了对最本真的梦想的回望,对父母、亲情最初时的那份善与爱,存于心间,青灯不灭。让人们在发展中回首,在奋斗中不忘本真,让由小家的爱传递于大家,我想,这便是新的时代下人们对“家”赋予的新的涵义吧。

④ 还记得《出彩中国人》节目中草根明星唱出《别让脚步离家太远》时,电视前无数国人为之动容。是的,家还是存在于你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的,一旦被触碰,便会有真情源源不断地向心灵深处奔涌。在内心中对家的一丝念,在生活中对亲人的一份情,从小众波及大众,只要人心中有家在,追梦的路便走得更踏实,更不会再有国人道德文化于时代发展中的缺失。这便是“家”的力量,让游子有所依靠,让静下来的心灵承担起家的责任,让国家再次凝聚,为我们的文化找回了道路,为我们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其实,你我心灵真正的升华点,不是漂泊羁旅之时,也不是功成名就之日,而是我们的心再次体味到家的温暖的那一刻。如此,纵使云水漂泊,亦可淡若清风自在安宁。

⑤ 别让脚步离家太远,最重要的是,别让心灵离家太远。心中有家,便可云淡天高,心中念家,便可风雨前行。家,是我们善与爱,进与退的根源。随家前行,轻暖人生。

心灵的港湾 (52分)

① 远行的航船乘风破浪,历尽雨打风吹,惊涛骇浪;漂泊的游子孤苦伶仃,走遍千山万水,江河湖海。就像海港为航船提供停泊和补给,家为游子带来依靠,抚平心灵的创伤。无论走到哪里,她都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② 奥巴马夫妇三代人融洽的关系,是作为总统的他引以为豪的亲情。和睦的家庭才是真正的灵港湾。“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唤醒我们久违的亲情,唤起了我们对家人无限美好的思念。或许你的事业如日中天,或许你的学业突飞猛进;也或许你正因失意而痛苦迷茫,或许你正因失败跌入了人生底谷底。不要忘记我们的至亲,我们的家人,在辉煌时他们告诫你戒骄戒躁,在落魄时他们更是和言善语,鼓励你,为你煲上一份鲜美的心灵鸡汤。

③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妯娌之间,惟有以和相待,才是小家兴旺的前提。倘若弟兄之间因财产而争得面红耳赤,倘若妯娌之间因父母偏袒而互不理睬,那这个家又何以给我们带来心灵的慰藉?何处安放我们的心灵呢?这就需要家人共同努力,做到温良恭谦让,把家打造成最温暖的心灵之港,让和谐之风弥漫。

④ 苏东坡有言:“读《陈情表》而不落泪者,其人必不孝也。”李密能够放弃官阶,要待祖母终余年。这一份孝心的背后,不正是对家人的重视,对心灵港湾的维护吗?然而反观当代社会的国人们,有的许久都没有回家吃过饭,忘记了孩子长什么样,让老人孤独地守着偌大的房间,再精美豪华缺失了亲人之间浓于水的牵连也形同虚设。今日我们为人子女,回家是尽孝,是对美德的传承;明日我们为人父母,回家是尽责,是对后辈的关怀。百善孝为先,趁着韶华未老,回家看看,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⑤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礼记》有云: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小家温馨,大家才能富强。以治小家来成就大家,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爱为引,穿起一家幸福;用爱为线,连起一国梦想。你的梦,我的梦,让我们用每个小家的梦,共同铸就辉煌的中国梦。

⑥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正跋涉在旅途之中,带着疲惫的心灵回家吧!让它浸润亲情的滋养,给予我们新生的力量,让故乡的云抚平心灵的创伤,让归乡的游子沐浴温暖的阳光。有亲人相伴,那必是人间难得几回的最美时光。

何时还家 (49分)

总是在被生活蹂躏得疲惫不堪时,才想起何时还家。然后便后知后觉幡然省悟,原来已经离家这么久了。

古人早有感慨,他们叹着“少小离家老大回”,歌着“家书抵万金”,道着“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然而却始终无法停下离家的脚步,因为大丈夫要“治国平天下”,于是便不断地出走,不断地游荡,不断地感伤。平日里忙于公事足不沾地,闲暇时望见北归的大雁黯自神伤。

而今人却依旧在重复着古人的故事。他们一样的年少轻狂,一样的壮志雄心,一样的生死疲劳,一样的梦断天涯。就这样,思乡成了文史上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家也成了出外闯荡的人们心中一道永恒的疮疤。

何时,还家?

只说出门来,不知还家去。徒留午夜梦回,不是小轩窗短松冈,而是一池荷花,被风吹,吹断人肠。

家,是一个无时无刻不散发着温情的地方。和家人一起,无所谓桑田沧海,更看断地老天荒。无家的人,是心灵的漂泊者,即使江南莺飞草长,触到心里也成了羁旅苦愁。更感慨何时还家? 纳兰也叹“故园无此声”,李商隐藏也想“却话巴山夜雨时”,只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最终也“白发三千丈”,风尘仆仆怀念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家,是什么呢?何夜无明月?何处无知已?但不似亲情血浓于水。因此没有谁能真正脱离家,那些自诩能的,看看他们的诗词歌赋便知了。所谓血浓于水,而家便是那盛满血脉的容器,不可割舍,因为会心伤。

但人却万不可蜗居于一隅,人需要放纵,需要离家,需要去外面实现自身的价值。于是千年以来,人们不停地走,明知日后会难过,也要不舍昼夜风雨兼程地赶路。走遍千山万水,看遍花开花落,忽然想起自己在远方还有个家,家中还有个年迈的老母亲在等待。

那么便不必再迟疑,即刻踏上归程吧。经历了太多的风霜,需要有个人坐在夕阳里笑盈盈地对你说“欢迎回家”。

篇三:敬老作文

让座

同学们,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你们弘扬这种品德了吗?

星期天终于又来了,这是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天空湛蓝湛蓝的,白云悠闲地到天边散步去了。我照例来到乘车点,去看望我的外婆。

一会儿,车开来了,我上了车。车上座无虚席,我站在过道里,拉着把手,随着车子一前一后的晃动。我的两臂发酸,腿开始麻了起来。唉!要是有个地方坐真好呀。车又过了一站,终于有人下车了,接着从车门上来几个人,我瞅准了一个空位置,心里暗暗一喜,连忙走了过去,刚俯下身子,没想到一个瘦小的男孩一纵身就已经坐下去了,他约摸十岁,看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调皮地朝我扮了个鬼脸,好在外婆家快到了,我也不和他计较。

我站起身,看见身旁有个老爷爷,头顶已经秃了大半,他腿脚不灵便,手里拄了根拐杖,正朝着小男孩走来,也许是刚才和小男孩一同上车的,也许他们还是爷孙俩呢,要不,小男孩干嘛这么着急。只见那个瘦小的男孩对他说:“您坐这儿吧!”然后他站起身,小心翼翼的扶着老人,一边扶,一边说:“慢点,别碰了。”我心想,原来你抢位置真是为了这个老人家呀,你也太小瞧我了。

这时车子启动了,我顾不上站稳,赶紧伸手帮忙扶住老人,老人冲我呵呵一笑,说:”现在的孩子像你们这样关心老人的已经不多见了。“我想:他一定在哪儿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了吧。于是我笑了笑说:”尊敬老人是我们应该做的。“ “中楼站到了”播音器中正在提醒乘客下车呢。小男孩突然想到了什么,转身向车们的方向走去,他扭头看了看老人,然后朝老人挥挥手,老人也朝他挥挥手,算是回答吧。

我疑惑了,他们怎么没一起下车,难道是我判断错了? “刚才的那个男孩是你的孙子吗?”我问老爷爷。“不是。”老爷爷说,“这孩子真懂事。”多好的孩子呀,面对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他做的如此得体,自然。

不久,外婆家到了,我下了车,心想:外婆已经老了,当她一人独自外出的时候,她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吗?

同学们,在老年人越来越多的今天,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

尊老敬老,从我做起

同学们,在中国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时候,你是否留心过身边那些拄着拐杖,驼着背的瘦弱身影正孤零零的往前走; 你是否注意过他们年轻时也曾挺拔的身躯,在岁月的洗礼下,渐渐羸弱。那么,你帮助过他们吗?是否为他们洗洗碗,捶捶背,或送上一句温暖的问候?

说起这个,我自己也有些惭愧。

从小到大,妈妈总是忙于工作,我都是在奶奶的照顾下过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奶奶偶尔和我说上几句话,我总是找些借口推脱开去,奶奶见我这副模样,就叹息着走开了。那一声叹息中早已不知包含了多少的劳累和心酸。以前不懂,是因为贪玩;现在清楚,是该付诸行动的时候了,若到寿终正寝,就为时已晚。

一个周末,不知怎的,晚上明明很晚才睡,但却在睡梦中,隐约听见那缓慢而小心翼翼怕发出声音的脚步,是奶奶爱我的见证。

也许真睡不着了 ,我轻轻下床,猫着腰走下楼,避过卫生间明亮的灯光。听见脚步声渐渐远去,我来到餐桌前,在餐桌上放上一个早点,早点下粘着一张纸:奶奶,你辛苦了!听见脚步声又隐约传来,我马上躲到门后。偷偷看着奶奶,奶奶,你看见了早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正想得出神,门突然被一阵风吹开了,奶奶发现我了。我暴露了,还想溜回楼上,奶奶轻轻的声音已经飘来:“快睡吧。”我没有回答,转身上楼,心里暖暖的。奶奶,谢谢你的爱,我也要永远爱着你。第二天早上,奶奶笑呵呵的对我说:“我的宝贝什么时候这么懂事了”。我听了,反而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从此,每天回家,我就陪奶奶说说话,天南地北瞎侃,也不知她听懂了没有,每次总跟着我哈哈大笑。我也常常装作很认真的样子听奶奶说那些老掉牙的往事。看电视的时候,奶奶看哪一个频道,我也跟着看,奶奶看我们笑,她又跟着笑。也许我在为电视的人物发笑,奶奶是看我们高兴而笑吧。老年人其实要的不多,也许只是这样有人陪他们开开心心的笑吧。

老年人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社会。当他们渐渐老去,我们年轻的一代就应该负起赡养他们的责任。尊敬老人,让老年人的晚年不孤独,让他们有尊严的过好未来的每一天,你做到了吗?

一根竹竿

想起那天的事,我记忆犹新,仿佛昨天刚发生的一样。

那天早晨,阳光明媚,风儿在空中低唱。我跟着妈妈来到到小镇上玩。 小镇并不大,一条沥青的马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马路的两边,有许多的商铺。商铺门口摆了许多地摊,这是地道的农家菜,油亮亮的青菜,泛着紫光的茄子、子粒饱满的豌豆,葱、蒜等一应俱全。商贩们正忙着赶早市呢。

我正看得入神,这时,一根细长的竹竿映入我的眼帘。一个大约五岁的男孩两只手紧紧的抓住竹竿的一头,另一头,一个秃了头的老人也同样抓住了竹竿,小男孩在前边领着,竹竿在慢慢向前移动,老人的身子颤颤巍巍随着竹竿往前挪去。这个老人,少说也有八十多岁了吧,看样子,腿脚不太好。这一老一小就靠着这根竹竿顺着路边往前移。也许是祖孙两吧。我真担心,这么小的男孩能把老人送到目的地吗?

正在这时,小男孩对老人说:“爷爷,您慢点,慢点,不着急。”“哎,哎,爷爷慢慢走。”老人应声答到。我注意到,老人说话时,笑意爬上了脸,那一道道岁月刻录的皱纹,霎时漾开了,好像一朵盛开的花朵。一个商铺中走出一个妇女,他朝孩子挥挥手,孩子转过脸来了。看来他们认识,她问孩子:“中午妈妈又煮好吃的?来接爷爷过去吃饭吗?”男孩点点头,“你得小心点,不然爷爷就摔倒了。“那个妇女笑着说。”我才不会呢。前几次不是都好好的嘛。“小男孩说着,仰起了脸,稚嫩的脸上写满了骄傲。

看到这里,我早已热泪盈眶,周围的人们也把目光聚集到这里。我听见有人自言自语:“这么小的孩子,真懂事。“他的眼睛里满是羡慕。他们走走停停,渐渐远去。

一根细细的竹竿,牵起了亲情,也牵起了天伦之乐。我心想:多好的孩子呀,他幼小的心田里已经懂得尊老敬老了。如今的中国,老年人越来越多,我

们这些长大的孩子,更应该尊敬老人,在老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我们的双手,给予他们爱和温暖,让老人不孤单,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指导老师:高珠玲

尊老敬老

杨朝丹

每个人都会变老,所以,尊老敬老是每个人的本分。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尽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浓厚,尊老敬老是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每个家庭组成这个社会,父亲在家庭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父亲就像一颗参天大树,支撑着整个家庭,如果没有他,就没有你这颗有效的树苗;母亲就像一片荷叶,没有她,你这条小鱼就缺少生命的屏障。

可是一些不小的子孙,当父母年迈却把他们当做累赘。可是,你们知道吗?你们也会有老的一天,你们怎样给你的孩子做好榜样呢?今天,我郑重呼吁,关爱老人,刻不容缓。

在我们的身边不乏看到这样的事:一些同学把“敬老爱老”挂在嘴边,但行动上却恰恰相反。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只要稍有不顺心,就对长辈大发雷霆。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连自家的长辈都不热爱,他还能对其他的人充满爱心?

从古至今,中国人就讲孝道:如黄香九岁温席、子路负米孝双亲、岳飞敬师孝母、邓小平几十年如一日的赡养父母,这些故事我们耳熟能详。

其实,对待老人和父母的和善,并不是要图奖励和夸奖,对待上年纪的他们,需要付诸真诚的行动,或许有一天,你明白了“心中无我,方能无欲无求”这一句话时,你才悟到了爱的真谛。

如果有一天,你的学习很优秀,但如果你做不到尊老敬老助老,你也算不上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水;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

作为新世纪的少先队员,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的传统呢?

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炽热的心去温暖他们孤寂的心,不要让太多的老人在空巢中苦苦等待,别让你们的冷漠冷却了他们的心。把敬老爱老的接力棒永远传递下去,这是年轻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我们高举敬老爱老的旗帜,在生活中发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让世界处处阳光灿烂,爱心闪烁。

温暖

陈冰灵

我的妈妈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她经常帮助邻居做事情。张家少了盐,妈妈帮着买,李家孩子生了病,妈妈总得去看望几次。这不,陈阿姨上医院照顾婆婆去了,她家的小弟弟又成了我家的一员,在妈妈的影响下,我也学会了乐于助人。

篇四:高三优秀作文:坦然面对,别让好意背上包袱

高三优秀作文:坦然面对,别让好意背上包袱

高三优秀作文:坦然面对,别让好意背上包袱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优秀作文:坦然面对,别让好意背上包袱

对于富翁的捐助,一家人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一家人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人认为这是一种施舍,谢姐了富翁的好意。对于别人的好意,这三家人展现出了三种不同的态度:欣然、犹豫、拒绝。

对于(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作文,别让老人孤单)他人的好心好意,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对这份心意的定位。身处困境的我们如果把他人的好意的帮助当做一份善意的礼物欣然接受不仅能给助人者以心灵的升华,也可以燃起自己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信心,使生活的前景变得开

阔。但如果把这份好意看得过重,以为是债务或施舍的话,那么这份好意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让自己喘不过气来,更大地加重了生活的难处。所以,坦然面对他人的好意吧,不管是拒绝还是接受都别让好意背上包袱,折断未来的希望。

坦然面对,别让好意背上包袱,同学之间,邻里之间,朋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互相帮助的需求。因为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一个人都会遭遇生活的窘境,难以自助。这时,总会有来自他人的帮助摆在我们的面前点亮黑暗的冷寂。面对这这份好意,犹豫不决其实是强烈的自尊心在作怪,用有色眼镜去看待,让这份好意的帮助背上施舍、鄙夷的罪名,伤害他人助人的心,也彻底抹去了自己生活中可能的那一抹亮光。保持一颗适当的自尊自立的心,坦然面对别人的好意帮助,有能力就回报,无能力就保持对世界充满爱意的心。轻松坦然,让好意额脚步抹去背上的包袱,爱意同行。

坦然面对,别让好意背上包袱。“摔倒老人”“扶不扶”的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起因是一桩老人讹诈扶起他的社会事件,因为这个事件,让公众的好意背上包袱,大家对于老人的帮助渐渐变得惧怕,甚至不愿再伸出援手,于是便有了摔倒老人无人扶以致昏迷身亡的恶性事件,所以好意是相对的,坦然面对别人的好意,解决自己困难的同时也让他人享受帮助的乐趣,不要恶意相加,让好意背上包袱。

坦然面对,别让好意背上包袱,富翁有能力,穷人有需求。坦然面对,让他人的好意插上腾飞的翅膀,点亮我们的生活温暖他人的心。

篇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

不要让老人孤单

有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奶奶满心欢喜地烧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正当老人安静而疲倦地等待着子女们回家时,却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妈,我今天太忙了,不回来吃饭了!”奶奶低低地应了一声,刚才还满怀期待的喜悦消失了。接着,她接二连三地收到了孩子们打来的电话,都说自己太忙,不回来吃饭了。奶奶失落了,握着电话的手迟迟不肯放下,最终叹了一口气,喃喃道:“都太忙了??”那一刻,我读出了孤独。广告的最后显示这样一行字:不要让老人孤单。 我深深地被感动了,是啊,父母长辈们辛辛苦苦地把我们养大,当他们最需要孩子们守在身边时,儿女们却因为忙碌而忽略了他们,使他们成了孤寡老人。

每个夜晚,当我快要进入梦乡时,奶奶总会轻轻地叹息:“唉,等你长大了,你也会像你的父母一样忙,不会经常来看我了。”我听了,心里就像喝了苦瓜汁一样,难受极了。父亲是独子,他和母亲为了生活,将我托付给奶奶,远去意大利,三年五年不能回家,只是偶尔来个电话,奶奶将生活的重心全放在我身上。我连忙安慰奶奶说:“奶奶,不会的,以后,不管多忙,我都会回来看你的!”我想,我决不能让自己的奶奶跟电视上的奶奶一样,让他们感到孤单。我要把他们带在身边,让他们晚年能享受天伦之乐。

孝敬老人是一种美德!让老人快乐,更是社会公德。我呼吁:不要让老人孤单!

题目:不要让老人孤单

作者:郑渊慧

学校:乌牛中心仁浦校区五(1)班

指导老师:叶微琴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主要讲“我”在距离鲈鱼捕捞开放日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捕到了一条大鲈鱼,可父亲却坚持道德问题,叫“我”放了那条鲈鱼。父亲通过这件事情告诉“我”一个道理: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才能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我深有体会。

那是10月1日国庆节,妈妈带我出去玩。

我跟随妈妈到温州,只见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我在大街上欢天喜地地走着,忽然,前面有人随手将背心袋扔在地上。虽然这只是一条背心袋,可在街上是那样的显眼,影响了整条街道的美观,影响了整个城市环境。看着前面的人一脚一脚地跨过去,丝毫没有捡起来的念头。我赶紧跑过去,唉,脏兮兮的,上面已经被踩满了脚印,里面油腻腻的。我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来。我犹豫了!盯着这条袋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豪利,还不快走,那么多人,担心走丢了。”妈妈在催我。我没有捡起这条袋子,被妈妈拉走了。路上,那条袋子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一直浮现在眼前。是啊,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我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想到这里,我挣脱妈妈的手,重新回到原来那个地方,背心袋还在,只是更脏了。我弯下腰,捡起它,将它扔进了垃圾桶。

道德的范围很广,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等等,每件小事都属于道德。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没有智慧,可以用道德去补全,可是,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就算他有再多的智慧,也无法补全他道德上的缺陷。因此,我们大家都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道德来补足我们智慧上的缺陷吧。

题目: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作者:金豪利

学校:乌牛中心仁浦校区五(1)班

指导老师:叶微琴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