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秧歌歌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36:52 体裁作文
篇一:一个扭秧歌的人
《一个扭秧歌的人》民族民间舞赏析时间:2008-10-10 21:31:3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舞蹈鉴赏投稿 我也要发表 收藏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以最炽热的情感,最强烈的生命情调,最质朴的舞蹈语言来讴歌秧歌老艺人的执著,因而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在内心受到了感动,也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审美张力,令人心动又百转回肠。
空旷的舞台,昏暗的灯光,一位风烛残年双鬓斑白的老艺人,他蜷缩着身体有些痴狂,有些疯癫,远远地传来阵阵二胡的声音,夹杂着感伤、凄凉,也充满了撩人心绪的幻梦和回忆。在这幻梦中讲述了秧歌老艺人一生的悲喜和他对秧歌的眷恋,那舞动的长绸就是他生命的体现,在这梦幻中他疯狂地舞蹈着,仿佛要将一腔热血全部舞尽。这就是独舞《一个扭秧歌的人》带给我们的强烈的情感冲击。它借一个秧歌艺人的一生,描绘了全部民间艺人的人生况味和悲喜。 3gy中国舞蹈网
在舞蹈语言上这个舞蹈通过明显的身体形态的对比——蜷缩与直立,深刻地描绘了老艺人一生的心路历程。舞蹈一开始,舞者蜷缩着身体,这一体语马上让观众感受到一位老者的形象:他已暮年,岁月的年轮让他再也不能挺直腰背。沉寂的空气中传来一缕悠远的二胡声,撩开他对往事的幻梦和回忆。突然间,这颓然的老者挺身跃起,手舞红绸,顿足踏地,幻梦中他又年轻了,又可以翩翩起舞了。这一对比把舞者的今天和往昔交代得很清楚,观众不禁被带到追寻他往日踪影的过程中去。接着,老艺人在幻梦中仿佛找回了过去,他慢慢地直起身体,他和年轻后生们一起舞动。他腰杆挺直,神采飞扬,英姿飒爽。他已进入忘我的境界,在那个世界里他自由、自在、自如地舞蹈着。他给年轻后生们传授技艺,他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一片激情感染着年轻的舞者们,从他们身上他看到了自己往日的辉煌。幽咽的二胡声再次响起,老艺人无奈地回到了现实,他又蜷缩着身体步履蹒跚地离开了热闹的人群。他双手颤抖着捧起那条伴随他一生的红腰带,热泪盈眶。在这里直立和蜷缩所造成的情感冲击是非常强烈的,身体的“直立”代表着他的年轻时光,代表着他舞蹈的青春,代表着他昔日的欢喜和愉悦,在这“直立”中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追求。而蜷缩却意味着岁月3gy中国舞蹈网
无情地将他抛下,昔日的辉煌、欢乐都离他远去,只有那不减的激情却怎能抵抗身体的衰老。这一缩一伸淋漓尽致地把老艺人一生的悲喜展现在观众面前,这蜷缩和直立中浓缩了他一生的艺术生涯,让人慨叹,让人怜惜,更让人为他对秧歌的一片痴情所打动。3gy中国舞蹈网
在舞台调度上舞蹈突出身体对舞台空间的占有对比。在这个舞蹈中,演员在舞台上的调度也向观众显示出老艺人一生角色的变化。舞蹈开始,演员处于舞台右后角区域,这一区域对于舞台表演来说是相对弱化的,加之舞者蜷缩的体态,清楚地表现出老艺人的孤独和寂寥。而舞蹈中段,演员始终处于舞台的中心点。在这个中心点上,演员用大幅度的舞蹈动作舞尽他对秧歌的痴情,追忆着那逝去的岁月,怀念着那曾经属于他的舞台。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老艺人年轻时高超的技艺。但岁月是无情的,他毕竟老了。舞蹈结束时演员的调度又处于左后角区,仍然是一个表演弱区,在那个角落,他蜷缩着身体远远望着那久别的舞台,那热闹的人群,如今这一切都已不属于他了——来看秧歌戏的人们从他身边走过,谁也没有注意到他,也是在这个角落里他带着梦幻离开了人世。三处舞台的调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构成了此舞蹈的语义和语境。3gy中国舞蹈网
群舞的运用也为表现人物形象增色不少。通过群舞演员年轻矫健的身姿和老艺人蜷缩的身体形成鲜明对比,也映衬出老艺人心中的悲叹和惋惜,更增加了舞蹈的悲剧情调。而当老艺人遥想当年,疯狂起舞时,群舞的陪衬更加渲染了气氛,更加透彻地表现出老艺人对秧歌的一片热爱。3gy中国舞蹈网
编导张继刚从小生活在黄土高原,因此对这块黄土地有着无尽的眷恋和深切的感情。正是他拥有对“黄土文明”的厚重体验,才使他从一个民间舞艺人身上发掘到一代黄土地农民的人生况味和人生悲喜。因此这一形象才显得那么真实,又那么厚重。而它所反映的文化主题又是那么令人深思,从情感上给人以发自肺腑的震撼。3gy中国舞蹈网
主演于晓雪是位非常出色的民间舞表演艺术家,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曾二度赴山西体验生活。一代代老艺人的辛酸悲苦,给予他艺术再创造的灵感,他由“身演”变成了“心演”,他用真挚的情感,朴素的形体,把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清晰地告诉给了观众。老艺人时而振绸起舞,时而循循善诱,青年时的憧憬,垂暮时的落寞,以及那与生命同在3gy中国舞蹈网
的对秧歌的“痴情”,都让他刻画得入木三分。他的表演浑身是音乐,浑身是节奏,浑身是“戏”。3gy中国舞蹈网
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以最炽热的情感,最强烈的生命情调,最质朴的舞蹈语言来讴歌秧歌老艺人的执著,因而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在内心受到了感动,也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审美张力,令人心动又百转回肠。3gy中国舞蹈网
篇二:秧歌舞曲
大中国
喜洋洋
百鸟朝凤
抬花轿
金蛇狂舞
快乐的啰嗦
恭喜发财 (民族吹打乐) 大得胜(民族打击乐) 开门红
月牙五更
大姑娘美(一)
大姑娘美(二)
大姑娘美(三)
大姑娘美(四)
大姑娘美(五)
反调大姑娘美(一) 反调快板大姑娘美(二) 大姑娘爱(一)
大姑娘爱(二)
大姑娘爱(三)
大姑娘爱(四)
对 舞(一)
对 舞(二)
对 舞(三)
对 舞(四)
对 舞(五)
对 舞(六)
对 舞(七)
对 舞(八)
对 舞(九)
对 舞(十)
斗鹁鸪
正压鹁鸪
反调压鹁鸪
反鹁鸪(一)
反鹁鸪(二)
反鹁鸪(三)
反鹁鸪(四)
反鹁鸪(五) 柳青娘(一)
柳青娘(二)
柳青娘(三)
柳青娘(四)
柳青娘(五)
佚 名(三)
蛤蟆韵
哕嗦五更 沙金扇 跑旱船
佚 名(四)
快乐舞曲
绣哈尔滨
太山景子
滴拉调 蝴蝶飞
小 调
九盏灯
下盘棋
抹大墙 过街楼 小金对
妈妈娘好糊涂 拉大锯
东北好地方
老奤调
满天红
落庭花
夸地瓜
赶 子
东北风
跑大车
千金坠
茨儿山 上天梯
鬼扯腿(一)
鬼扯腿(二)
鬼扯腿(三)
强英子
绣花灯 大头娃娃
小翻车 丰收秧歌
宫字韵
小过街
小快步
快三板(一)
快三板(二)
梢 头(一)
梢 头(二)
几点说明 唢呐吹奏符号
简谱与工尺谱的对照 秧歌抑子说明
秧歌柳子(一)
秧歌柳子(二)
打击乐器在秧歌音乐中的使用
1.起 鼓
2.平 鼓
3.煞 鼓
4.腰别鼓
5.叫 鼓
秧歌常借用的几个鼓套子
1.硬三锤
2.小翻车
3.小备马
4.马 腿
篇三:秧歌舞
一课题:秧歌舞
二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学歌曲,指导学生学习的基本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3、情感目标:通过教与学,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及节奏感。
三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歌唱曲并学跳步,随音乐表演。
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七度大跳音准。
2、学习基本舞步。
四:自学指导
1.认真看课本看看歌词内容。
2 自己简谱,学唱歌曲:
3 认识音符 :
五导学过程
1. 、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 秧歌舞” (板书),
导入:教师播放录像《民间秧田队》
提问:他们在做什么?这种舞蹈形式叫什么?它主要用什么伴奏形式?
揭示课题。
、 初听歌曲:提问:歌曲的情绪?
2、 出示目标
1、认知目标: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学歌曲,指导学生学习的基本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3、情感目标:通过教与学,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及节奏感.
3、齐读课题
师:要想达到目标,得靠大家的自学。你们有信心学好么?(生:有)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看看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
4、先学
过渡语:自学时,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学竞赛开始。(一)看一看播放MTV——《爱我中华》。
A.了解歌曲演唱的内容及情绪。
B.学生表现,教师评价鼓励。
C.出示图片——56个民族。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你们的自学效果。
(二)做一做 说说歌词的内容,看谁能自己唱出来老师再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听完之后请说出这段乐曲中都有哪些乐器? 生:锣、鼓、镲、唢呐。
师:用这些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生:热烈、欢快、热闹。
师:你们对这段音乐熟悉吗?
生:好像是平时扭秧歌的曲子
5、后教
? 演唱歌曲
A再演唱过程中可不断变换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
或领唱与齐唱,小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
B、表演唱或小组表演唱、个人表演唱
C、进行歌词创编
1、学唱歌谱、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歌谱。
2、教师指导学习:正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前十六分音符节奏。
3、学习歌词: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4、学习锣鼓点:提问:歌曲中用怎样的声音表现锣鼓?
5、出示节奏谱:小组学习,分组进择乐器先节奏谱练习。
6、完整的演唱歌曲。出示大歌谱。
2.欣赏动画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教师范唱。
4.学生评价,给予教师掌声
5.跟节奏朗读歌词
6.教师弹琴,按乐句教唱
学习“秧歌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大明星,你们看,他们来了!(出示录像:赵本山与宋丹丹小品中的扭秧歌片段)
生:观看得非常认真,有的同学还随着跳了起来。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都快坐不住了,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教师指导学习“秧歌步”,同学们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道具,认真学习。(场面热烈、欢快)同学们随着音乐和教师一起扭起东北大秧歌。
(五)扩展
师:同学们,你们在喜庆、欢快的节日里,还喜欢用哪些方式来表达自己高兴、愉快的心情呢?现在就让我们动起来吧!
生:分组进行活动。
(六)学生展示(学生推选出了一名主持人)
主持人:‘大家好,在这喜庆、欢快的气氛中,让我们尽情地表演吧!首先请出我们音乐课的好伙伴:“竖笛”。
1.请听竖笛齐奏《竖笛是我的好朋友》《吹起芦笙唱起歌》。
2.请看第一小组给我们带来的“秧歌”。(道具:扇子)
3.还有的同学剪了窗花,写了“福”字和对联,请你们到前面来展示给同学们。(贴在黑板上)
4.独唱《欢乐中国年)。
5.请第三小组为我们表演“秧歌”。(道具:绸子)
6.电子琴独奏。
六当堂达标检测
1.锣、鼓、镲、唢呐。
2.用这些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3.跟节奏朗读歌词
4.正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前十六分音符节奏。
七 教学反思
本课达标率95%,不达标的学生有:
不达标的原因:乐理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唱的音不准。
改进措施:多指导学生的乐理知识,掌握唱歌的要领,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篇四:秧歌舞
《秧歌舞》教案
一、 课例名称:《秧歌舞》
二、 课 型:音乐活动课
三、 年 级:小学四年级上册
四、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 活动内容:歌曲《秧歌舞》(陝北民歌)
六、 活动目标:
1、学唱陕北民歌《秧歌舞》,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法,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2、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学生运用各种动作、器乐、演唱等形式,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初步感受陕北民歌的风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性地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钢琴、实物投影仪、锣、鼓、碰铃等
七、教材分析:
1、 活动《秧歌舞》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脍炙人口的秧歌舞曲。
表现了东北人民苦难的生活,表达了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控诉。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学习简单的秧歌舞步,在同学们演奏的锣鼓声中载歌载舞。
秧歌舞源于汉民族元宵节庆时的集会表演,是北方诸民族盛行的娱乐舞蹈形式,是一种民族性的舞蹈,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有着自己成熟稳定的风格。
歌曲采用陕北民歌的曲调,歌曲为商调式,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实际上仅用了两句不同的旋律加以重复。旋律简单,节奏活泼,很富有民间乡土气息,适合广大群众传唱。“秧歌调”是陕北人民在节日中载歌载舞时所用的一种民间小调。
八、活动重难点: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扭秧歌歌曲)活动重点: 通过学习我国典型的民族音乐作品,感受旋律的欢快,初步学会秧歌舞的基本动作,了解民族音乐。
本单元的难点:找教案请到教案库-)
活动难点: 学习典型的少数民族舞蹈,掌握“秧歌十字步”动作,并能相互合作随音乐完整
表演舞蹈。通过自身体验,培养学生舞蹈的创编能力。
九、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彩带,秧歌舞碟
十、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音乐问好 [教案库 http://jiaoanku.com]
二、导入部分
1、谈话: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春节到来时人们都用哪些形式来庆祝呢?(唱歌、跳舞、扭秧歌、敲锣打鼓放鞭炮、观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
2、欣赏秧歌舞《拥军秧歌》
师:谁知道刚才老师跳的是什么舞步?(秧歌步已学过)
3、学跳秧歌舞(1)教师示范秧歌步,学生模仿练习
(2)全体随着《边区好地方》学跳秧歌舞
三、歌曲教学
师:刚才同学们已初步感受到节日欢乐、热闹的气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到边区延安看一看,看看边区的人民用什么方式来庆祝自己的节日呢?
1、听赏歌曲《边区好地方》,学生感受旋律和节拍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找出相同的乐句
3、学生随录音哼唱旋律(律动踏脚、拍手)
4、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5、难点突破:一字多音(要求:声音要圆滑)
6、巩固练习
(1)听琴慢唱歌曲
(2)轻声齐唱
(3)师生歌曲接龙(教师唱第一句,学生唱第二句)
(4)领唱、齐唱(一二句领唱,三四句齐唱)
(5)小组自学,练习巩固歌曲教师辅导
7、歌曲处理:
师:这首歌曲抒发了边区军民愉快欢乐的心情,是什么事情让他们这样高兴呢?
(1)各组设计一下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
(2)小组汇报表演歌曲,师生给以评价
8、集体展示:
师:同学们,边区这么热闹,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那么让我们扭起秧歌唱起歌赶快上路吧!(全体载歌载舞,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认识锣鼓 :师:这是什么乐器?你们想不想敲一敲(学生自由探索演奏方法,教师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演奏
(2)模仿演奏:怎样才能演奏出动听的声音呢?仔细看看老师是怎样演奏的,听听老师演奏的声音和你们的有什么不同?你们在下面模仿,然后请几个学生上台演奏
(3)探索演奏:师:能不能用你身边的东西模仿锣鼓的演奏。
(4)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同学用锣、鼓、碰铃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边模仿敲击边唱歌曲。
四、创编歌词——启发学生创编歌词,培养创新能力
1、以“六一真快乐”为题,小组讨论,集体创编。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是少年儿童自己的节日,在那一天我们都非常高兴,感到无比幸福,你能用自己的歌声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吗?
2、模仿原歌词来创编新词,然后请同学们唱唱自己写的歌。
五、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陕北民歌《边区好地方》同学们感受到了边区人民热烈向上的情绪,以及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的精神面貌。
篇五:小秧歌歌出人间戏 二人转转动大舞台
小秧歌歌出人间戏 二人转转动大舞台
作者:张喜海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12期
一、活动背景
我们家乡是二人转的发源地,我感到十分的自豪,作为梨树人应该对二人转有更深的了解。二人转能够成为东北百姓喜闻乐见的剧种,这里面包含了多种因素,自然少不了文化、文学方面的因素。因此,设计此课能够让学生从文学角度深入了解二人转,激发学生爱家乡、学语文的兴趣。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根据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3.在关注二人转、接触二人转文化的同时,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和树立大语文观念
三、活动方案
1.活动主题:
说唱念写二人转
2.活动对象
六年级学生
3.活动时间
2周
4.课前准备
(1)采访乡村老艺人及剧团领导。(2)采访董孝芳、陈树新两位二人转名人。(3)收集二人转曲目。(按年代先后排列)(4)了解二人转的表演形式。(说、学、逗、唱、扮、舞、绝,九腔十八调等)
四、活动过程
1.展示收集的二人转图片、资料及经典曲目段子
(1)大屏幕播放图片及唱片。
(2)展示学生采访内容。
2.走进二人转
展示经典段子:
(1)单出头:“洪月娥做梦”。
(2)小帽:“小拜年”。
(3)经典曲目:“马前泼水”片段。
3.学唱二人转
(1)唱学生喜欢的小帽。
(2)唱自己喜欢大戏的段子。
五、活动评价(个人评价)
评价目标 评价等级 优 良好 一般
知识技能
情感态度
自主创新
合作能力
六、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增强了合作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了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采访能力,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 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城东中心校)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