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黄绿蜜环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7:00:20 初中作文
黄绿蜜环菌初中作文

篇一:黄绿蜜环菌

黄蘑菇 百科内容来自于:

黄绿蜜环菌又称又称黄蘑菇、金蘑菇、黄环菌、草原白蘑菇。

黄绿蜜环菌

黄绿蜜环菌又称又称黄蘑菇、金蘑菇、黄环菌、草原白蘑菇。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厚,肉质,扁半球形至平展,硫黄色,干后近白色,具纤毛状鳞片,边缘内卷 。菌肉白色,菌褶近似菌盖色,菌柄柱形,内实,菌环以下具黄色鳞片,基部往往膨大。夏秋季生于草原或高山地上。在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其(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黄绿蜜环菌)分布可达海拔5000m高处的山草甸。可食用,味鲜美,是高山草地上的一种质地优良的食用菌。在青海和西藏产区居民广泛采食。在甘肃甘南草原区亦有分布,可收集加工销售。

形态特征

黄绿蜜环菌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厚,肉质,宽5-9cm,扁半球形至平展,硫黄色,干后近白色,具纤毛状鳞片,边缘内卷。菌肉白色,厚。菌褶近似菌盖色,稍密,弯生,不等长。菌柄柱形,长

3.5-10cm,粗1.2-2.5cm,白色或带黄色,内实,以下具黄色鳞片,基部往往膨大。环生柄的上部,黄色。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椭圆形,无色。6~7.2×4~4.5μm。 分布范围

产于亚东帕里、邦达、堆龙德钦及珠穆朗玛峰区。海拔3200~4300m。夏秋季生于草原或高山草地上。分布于中国河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区。夏秋季生于草原或高山地上。在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其分布可达海拔5000m高处的山草甸。 营养成分

黄绿蜜环菌

黄绿蜜环菌是世界稀有珍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硒”的含量很高,是癌症的克星。清末年间作为皇上贡品,目前市场价每公斤干品已上升到200多元,出口价更加昂贵,需要大量货源。 营养分析

轻工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成都站根据gb500--3等标准对石渠白菌检测结论可归纳为,白菌蛋白质含量高(31.16%)、矿物质齐全(锌、铜、镁、钙、钾等11种);氨基酸种类多(20多种),以及丰富的维生素等均属其它食品所罕见,为目前中国现有食用菌中所仅见。锌的含量-般食品为3点几,而白菌则达到73ms/k8;对消除人体疲劳有功效的天门冬氨酸也高于其它食品。白菌胜过灵芝,优于松茸,是高原名贵特产。 食疗作用

食用有防癌之功效。仰制肿瘤生长,有利于抗衰老、护肤、延年益寿、美容等,同时由于白菌铁、磷含量高,是理想的补血疗养食品和能量代谢,增强肌肤抵抗力的防病保健食品。 历史文化

黄绿蜜环菌

有学术资料这样叙述:“黄绿蜜环菌”产地极少,现仅知生长于北美某地和中国四川石渠县草原。大慨也正是这种“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吧。也有文记载,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曾多次笑纳使臣赠送的“石渠白蘑菇”,还收其作为贡品,奉送慈禧太后品尝,皇太后品味后和颜悦色,极为赞赏。故也有人称“石渠白菌”为“宫庭菌”、“皇室蘑菇”等。“石渠白菌”以其醇重细嫩,味美爽口,色鲜质优等独特风味蜚声海内外。英国莱斯特郡默尔文-理查森博士率领的英国、法国、新西兰等八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组成科技友好交流团和日本白唇鹿考察专家食用后,曾赞誉道:“可与松茸媲美”、“比青杠菌出色”……

栽培技术

黄绿蜜环菌

栽培季节:黄伞菌丝生长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23℃--25℃,超过28℃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子实体发生的温度范围为15℃--23℃,18℃--20℃时原基形成较快,5.5--6.5最适宜。

栽培方式:黄伞菇采用袋料室内层架栽培或野外香菇棚栽。

培养基配方: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70%,麦皮20%,玉米粉8%,石膏粉1%,糖1%,水55公斤,木屑棉籽壳培养基:木屑35%,棉籽壳35%,麦皮20%,玉米粉8%,糖1%,石膏粉1%,水55公斤。

制袋工艺:栽培袋为15--17厘米,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料搅拌均匀含水量达到58%装袋约11厘米,把塑料袋绑好,常压灭菌应保持100℃,24--30小时。

出菇管理:接菌后,室内温度保持23℃--25℃,10--13天翻堆1次。一般经过50--60天的培养菌丝满料后,解开袋增加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温保湿使料面形成一层气生菌丝,有利于原基形成,结合通风,散射光,利用温差刺激,温差越大,原基形成越多。每天应喷水1次,在原基形成黄色米粒状后,适当通风,保持室温18℃--20℃,湿度85%--90%,经过2天,原基很快生成1一3厘米长的黄色覆有褐色鳞片的指状子实体,再过3--5天,指状子实体变长变粗,分化成菌柄和扁球菌盖,以后几天菌柄不再伸长。菌盖迅速增长,原基形成后9--11天,当菌幕即将破裂时采收。

采后管理:头潮采收后,应消除料表残余菇脚及枯萎幼菇使菌丝复壮,积累营养3--5天后,再拉大温差刺激出菇,以后重复上述管理。

开发前景

黄绿蜜环菌

黄绿蜜环菌是世界稀有珍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硒”的含量很高,是癌症的克星。历来被誉为“宫廷珍品”、“宫廷菌”、“皇室蘑菇”等。清末年间作为皇上贡品,是慈禧太后、皇太后的养身品。目前市场价每公斤干品已上升到200多元,与羊肚菌、松茸媲美。出口价更加昂贵,需要大量货源,因此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黄绿蜜环菌现在还属于野生,一般生长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原草地,一年只长一次,产量很少,采集十分困难,绝大部分在山上自生自灭。中国黄绿蜜环菌的主要盛产区是青海祁连县、四川石渠县、甘肃民乐县、西藏昌都、云南中甸等地区。年产总量大约500多吨,尤其是青海的祁连县和四川的石渠县产量很大、质量最优。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再加上很多人不认识,年总采摘量不足50吨,而市场需求量却庞大无比。一但开发成功,它会像香菇那样的前景,不但成为出口创汇的大项目,还能走进百姓餐桌,到那时,市场的需求量是可想而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长寿的需要,食用菌这个真正的绿色山珍食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像黄绿蜜环菌这类高原特色的珍稀产品更受青睐,市场前景非常看好,青海省投资80万元,把黄绿蜜环菌人工栽培研究列为2004年重大科技招标项目,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加速人工驯化与研究开发,为人类创造美好的食品。

常见品种

黄绿蜜环菌

四川“石渠白菌”(黄绿蜜环菌)

石渠白菌属世界稀有珍品,历来被视为“宫廷珍品”、“皇室蘑菇”,含有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以及丰富的维生素等,如癌症天敌--"硒"的含量高达7.02毫克/千克,为目前中国现有食用菌所仅见。

盛夏,石渠草原绿茵无边,繁花似锦,碧空雪峰,清泉溪流,到处飘溢着浓烈的奶气花香。倘若涉足于这富绕的大草原,你便会感到空气中还弥漫着芬芳的菌香味,你再极目四方,可发现草滩花丛中,山坡绿莽里一簇簇、一团团、一点点洁白如玉的圆圈、光带。临近,你才会看清它的真容--金黄发光,也就自然会领悟这一片片蘑菇群便是颇负盛名的“扎溪卡(石渠)白菌”。

“石渠白菌”当地赋予它一个高贵的名字--“色学”,即“金蘑菇”之意。据书中介绍其学名语称“黄绿蜜环菌”,属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白桩菇属。实体纯厚、橙黄色、醇香浓郁。

青海--“祁连黄蘑菇”(黄绿蜜环菌)

祁连县的黄蘑菇质量尤佳,它又叫“钉子蘑菇”,形似铁钉,大小均匀,肉质厚,水分少,细密脆嫩,色淡黄纯洁,味香如肉。青海蘑菇是旅行者不得不尝的野味山珍。祁连有八宝,人皆共知。蘑菇为八宝之一,尤其四川石渠县、青海祁连县品质之优、营养之丰富,举世无双,堪称蘑菇之王。

绵绵祁连山下,每至夏日雨后,广袤的草原上金灿灿如颗颗珍珠者便是此物。4月中旬在祁连采访时曾问及此,并在沿街小店铺里寻觅。方得知,时下当地每公斤黄蘑菇的售价在120元以上,但市场上已难以买到。而且,那蘑菇无论在哪里,均无任何包装,大凡只用一根绳子串将起来,挂在那里。在与一小商贩一番讨价还价购得一串黄蘑菇之后,便不由得生出一

篇二:黄绿蜜环菌GC-MS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地球化学测试部

检 测 报 告

报告编号: (2010) 兰地化测字 D08 第 070 号 (内)

第 1 页 共 3

Abundance

真菌-L–弱极性馏分-GC/MSD总离子流图

真菌-L-弱极性馏分化合物鉴定表

Abundance

真菌-L–极性馏分-GC/MSD总离子流图

注:样品经BF3-CH3OH甲酯化处理,脂肪酸均以其甲酯形式检测出。Area Percent Report

Data File : D:\5973MSD\2\DATA\0D8L1140.D Vial: 1

Acq On : 22 Dec 2010 9:09 Operator: MENG QX Sample : ZHEN JUN-L-F Inst : Instrumen Misc : QIN HAI SHI DA-WANG WEIEN Multiplr: 1.00 Sample Amount: 0.00 MS Integration Params: events.e

Method : D:\5973MSD\2\METHODS\DEFAULT.M (Chemstation Integrator) Title : Signal : TIC

peak R.T. first max last PK peak corr. corr. % of # min scan scan scan TY height area % max. total

1 15.178 1583 1594 1625 M3 475106 36831264 7.09% 0.970% 2 15.805 1669 1684 1709 M2 194191 15049850 2.90% 0.397% 3 17.782 1949 1968 1989 M3 119621 8776928 1.69% 0.231% 4 18.207 2017 2029 2050 M5 125922 8980010 1.73% 0.237% 5 18.520 2061 2074 2092 M7 121879 8251097 1.59% 0.217% 6 19.948 2261 2279 2295 M8 249435 18429502 3.55% 0.486% 7 23.423 2760 2778 2796 M3 470208 25447778 4.90% 0.671% 8 26.055 3147 3156 3169 M4 142196 7293285 1.40% 0.192% 9 28.611 3499 3523 3536 M 10011591 507423128 97.64% 13.370% 10 30.999 3855 3866 3873 M8 158956 8701474 1.67% 0.229% 11 32.601 4080 4096 4103 M2 8116545 404954433 77.93% 10.670% 12 32.733 4105 4115 4126 M 5864299 277510374 53.40% 7.312% 13 32.886 4129 4137 4157 M2 3206965 187899620 36.16% 4.951%

14 33.325 4189 4200 4213 M2 2305964 99581380 19.16% 2.624% 15 34.739 4391 4403 4409 M3 2010137 96230089 18.52% 2.536% 16 34.822 4410 4415 4426 M2 1994072 89084651 17.14% 2.347% 17 35.038 4433 4446 4447 M4 2718877 104654905 20.14% 2.758% 18 35.087 4449 4453 4465 M5 3314152 126288375 24.30% 3.328% 19 35.797 4537 4555 4561 M2 7825132 421880067 81.18% 11.116% 20 35.895 4563 4569 4584 M3 7523202 411316282 79.15% 10.838% 21 36.305 4610 4628 4639 M4 10736103 519669139 100.00% 13.693% 22 37.670 4815 4824 4836 M2 711393 33137657 6.38% 0.873% 23 38.826 24 38.896 25 41.695 26 45.428

4977 4990 4993 4995 5000 5011 5390 5402 5413 5926 5938 5950 M2 3331145 142889379 27.50% M 4337565 172547154 33.20% M3 580059 31593030 6.08% M4 559767 30705168 5.91% 3.765% 4.547% 0.832% 0.809%

篇三:蜜环菌与健康

蜜环菌与健康蜜环菌小资料 蜜环菌(honey mushroom;honey agaric)是一种在夏、秋季节发生,能兼性寄生于 多种木本、草本植物的野生食用菌,属白蘑(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蜜环菌属。学名 Armillaria mellea(Vahl.ex Fr.)Karst.,别名榛蘑 榛蘑、糖蕈、蜜色环菌、蜜蘑、栎菌、根索菌、根 榛蘑腐菌、栎蕈、小蜜环菌等等。 蜜环菌的子实体 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 4-14cm,淡土黄色、蜂蜜色至浅黄褐色。老后棕褐色,中部有平伏 或直立的小鳞片,有时近光滑,边缘具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或稍带肉粉色,直生至延 生,稍稀,老后常出现暗褐色斑点。菌柄细长,圆柱形,稍弯曲,长 5-13cm ,粗 0.6-1.8cm, 同菌盖色,有纵纹和毛状小鳞片,纤维质,内部松软变至空心,基部稍膨大。菌环白色,生 柄的上部,幼时常呈双层,松软,后期带奶油色。 野生蜜环菌在夏秋季在很多种针叶或阔叶树树干基部、 根部或倒木上丛生。 干后气味芳 香,但略带苦味,食前须经处理,在针叶林中产量大。 蜜环菌的栽培历史和文化 蜜环菌是兼性寄生菌, 最早记载天麻与蜜环菌关系的论述见于晋代葛洪的 《抱朴子》 “此 : 草为物,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去大魁数尺,皆有细根如白发,虽相须而不 相连,但以气相属耳。”文中的“根”指天麻块茎,“大魁”指箭麻,“游子”为白麻及米麻, 而“细 根如白发”则为观察到的蜜环菌菌索。在一千多年前能有如此准确细致的描述,实在令人惊 叹。此外野生榛蘑据《本草纲目》记载:“有加强肌体免疫力、益智开心、益气不饥、延年 轻身”的功效。 蜜环菌的营养与食用 蜜环菌味道鲜美、滑嫩爽口,营养丰富。每 100 克 榛蘑(干) 的营养:能量 157 千卡、 蛋白质 9.5 克、脂肪 3.7 克、碳水化合物 31.9 克、膳食纤维 10.4 克、维生素 A7 微克、维 生素 E3.34 微克、胡萝卜素 40 微克、硫胺素 0.01 毫克、核黄素 0.69 克、钾 2493 毫克、 钠 51.3 毫克、钙 11 毫克、镁 109 毫克、铁 25.1 毫克、锰 4.13 毫克、锌 6.79 毫克、铜 1.45 毫克、磷 286 毫克、硒 2.65 微克、烟酸 7.5 毫克等等。蜜环菌在食用上可荤素同用, 炖鸡最为理想。 蜜环菌小菜谱 榛蘑炒西芹 榛蘑、西芹 、红柿子椒 、葱、姜、鸡精、盐、料酒、水淀粉。开水泡发榛蘑, 西芹切成斜刀片、红柿子椒切片。坐锅点火加底油,放入葱姜炝锅,将切好的原料全部放入1 锅中,倒少许高汤、加盐、鸡精、料酒、调味,用水淀粉勾芡即可。 榛蘑烧花菜 榛蘑(干)150 克、花菜 100 克、猪肉(瘦)100 克、淀粉(豌豆)5 克、盐 2 克、酱油 5 克、醋 2 克、植物油 15 克、大蒜(白皮)3 克、香油

1 克、大葱 3 克、姜 3 克、花椒 1 克。榛蘑用热水泡发后沥干水分备用;花菜切成小块,用沸水烫熟后捞出冷却备用;猪肉切 薄片备用。锅中放油烧热,花菜、棒蘑炸后捞起,滤油。锅内剩油将肉片炒至七分熟,加入 酱油煸炒着色,随即放入花菜、榛蘑、盐、米醋、花椒水以及高汤适量,改以小火慢炖。待 汤汁快收干时转大火;用淀粉 10 克(淀粉 5 克加水)勾芡,最后滴入香油即可起锅。 花椒 水的制作方法: 制作花椒水时, 1 两花椒 6 斤水的比例, 以 提前一天烧开, 并浸泡一晚即可。 本品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粗纤维、铁、钙、镁、钾以及维生素 B1、B2、C 等,能舒风 活活络、强筋壮骨。 榛蘑炖鸡 干榛蘑 50 克,母鸡 1 只(约重 1500 克) 。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段、姜 片;将榛蘑用水泡发,去杂洗净撕片。将鸡宰杀,去毛、内脏、洗净,放入沸水锅焯一下捞 出,洗去血污。锅内放入光鸡和适量水,武火烧沸,撇去浮沫,加入料酒、精盐、味精、酱 油、葱姜,改为文火炖至鸡将熟,加入棒蘑炖至鸡肉熟烂,出锅即成。 蜜环菌的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蜜环菌性味:甘;平。入肝经。具有熄风平肝;祛风通络;强筋壮骨的功效。 主头晕;头痛;失眠;四肢麻木;腰腿疼痛;冠心病;高血压;血管性头痛;眩晕综合征; 癫痫。常食可以预防视力失常,对眼炎、夜盲、皮肤干燥、粘膜失去分泌能力、羊痫风、腰 腿疼痛、佝倭病和某些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疾病有一定疗效。 蜜环菌的主要化学成分 蜜环菌含甘露醇、D-苏糖醇。又含卵磷脂、麦角甾醇和甲壳质,维生素 B1_8.0 微克%, B2_52.5 微克%,C_11.23 微克%,PP34.15 毫克%(气干物质)。 所含氨基酸,以天冬氨酸、 谷氨酸、赖氨酸为最高;其游离氨酸有胱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甘 氨酸、谷氨酸、苏氨酸、α-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但不含色氨酸,也 不存在结合的赖氨酸、丝氨酸和 γ-氨基丁酸。 蜜环菌小药方 1 治羊痫风:榛蘑四两,白糖三两。用水煮榛蘑,滤汁,加白糖。随便饮,日服五次。 《吉 林中草药》 2 治腰腿疼痛:榛蘑三两,炙马前子一钱。共研细末,每次服一钱,日服二次。 《吉林中草 药》 3 治佝楼病:榛蘑二斤。 放瓦上焙干,研细末,每次二至三钱,日服一次,白酒为引。 《吉 林中草药》2

篇四:菌种介绍

各菌种介绍

草菇

子实体较大,菌盖直径5-19cm,近钟形,后伸展,中部稍凸起,干燥,灰色至灰褐色。中部色深,具辐射的纤毛状线条。菌肉白色,松软,中部梢厚。菌褶白色,后粉红色梢密,宽,离生,不等长。菌柄圆柱形,长5-18cm,粗0.8-1.5cm,白色或带黄色,光滑,内实。菌托较大,杯状,厚,白色至灰黑色。

秋季在草堆上群生。我国南方多用稻草进行人工栽培。

分布于我国河北、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四川、西藏等地。

可食用,肉脆嫩,味鲜美。可药用,其性寒、味甘,能消食去热,增进身体健康。 银耳

又称白木耳、银耳子。

子实体纸白至乳白色,胶质,半透明,柔软有弹性,由数片至10余片瓣片组成,形似菊花形、牡丹形或绣球形,直径3-15cm干后收缩,角质,硬而脆,白色或米黄色。子实层生瓣片表面。担子近球形或近卵圆形,纵分隔,10-12?-10μm。

夏秋季生于阔叶树腐木上。目前国内人工栽培使用的树木为椴木、栓皮栎、麻栎、青刚栎、米槠等一百多种。

分布于我国浙江、福建、江苏、江西、安徽、台湾、湖北、海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西藏等地区。

可食用和药用。传统认为银耳具有“补肾、润肺、生津、止咳”之功效,可以治疗肺热咳嗽、肺燥干咳、久咳喉痒,咳痰带血等疾病。

简介:又名白木耳,质量上乘者称作雪耳。它被人们誉为“菌中之冠”,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之补药。历代皇家贵族将银耳看作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

功效:银耳能提高肝脏解毒能力,保护肝脏功能,它不但能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能力,还能增强肿瘤患者对放疗、化疗的耐受力。它也是一味滋补良药,特点是滋润而不腻滞,具有补脾开胃、益气清肠、安眠健胃、补脑、养阴清热、润燥之功,对阴虚火旺不受参茸等温热滋补的病人是一种良好的补品。银耳富有天然特性胶质,加上它的滋阴作用,长期服用可以润肤,并有祛除脸部黄褐斑、雀斑的功效。银耳是和种含膳食纤维的减肥食品,它的膳食纤维可助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吸收。

适合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

适用量:每次15克。

温馨提示:银耳宜用开水泡发,泡发后应去掉未发开的部分,特别是那些呈淡黄色的东西。

冰糖银耳含糖量高,睡前不宜食用,以免血黏度增高。银耳能清肺热,故外感风寒者忌用。食用变质银耳会发生中毒反应,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

外生菌根菌

许多大型真菌和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我们称为外生菌根。菌根的形成是自然界很普遍的生态现象。虽然人们发现这种现象已经有百年历史,但在农林业中应则用是近30年来才迅速发展的。目前国内外十分重视生产菌根的研究。

?中国有极为丰富的外生菌根菌,已知600种以上,例如伞菌类中的红菇属、乳菇属、鹅膏菌属、牛肝苗属、腹苗类的硬皮马勃菌属、豆包菌以及子囊菌类的块菌属等。外生菌根菌的研究应用,对于发展林业育苗,促进林木生长发育以及绿化荒山、矿厂废地有重要意义。 试验表明

利用外生菌根可使树木提前4~5年成材。另外,对外生菌根菌及其菌根关系的研究对进一步驯化野生食用菌,扩大优质食用菌栽培生产也具有实际意义。

技术说明

外生菌根菌是真菌与高等植物的根部形成的菌根合体,宿主和菌根菌的代谢产物经过哈氏网的网络作双向运转。我国有外生菌根的主要树木有栎、松、柳、椴、枫、胡桃及桦科等;菌根真菌中有许多是珍贵的食用菌,如:牛肝菌,松茸(松口蘑),松乳菇等经常出现于松林及云杉林。这种具有共生共栖作用的菌根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仅木材的产量提高40%,而且还能提供大量美味可口的蘑菇。大量研究报道证明,外生菌根菌有利于在贫瘠土壤生长出茂盛树林,在低营养土壤环境中,外生菌根菌的感染力仍然较强,使大部分植物有了共同的开拓者。在获得大量速生树的同时,也获得了价值可以同主产品同样或更高价值的菌类。

长根菇

长根菇为真菌植物门真菌长根菇(长根金线菌)Collybiarad靋ata (Relh.exFr.)Qu閘. 的子实体。菌盖宽2.5—11.5 厘米,半球形至平展,浅褐色或深褐色,光滑。菌肉白色而薄,细嫩,软滑,味道鲜美,好吃,据报道还有一定抗癌作用。

长根菇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绿菇

又称变绿红菇、青盖子、青菌(东北)、青面梨菇(福建)、青蛙菌、绿豆菌(广西)、青脸菌(四川)、青头菌(昆明)、青汤菌(贵州)等。

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直径3-12cm,初球形,很快变扁半球形并渐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至灰绿色,表皮往往斑状龟裂,老时边缘有条纹。菌肉白色。无特殊气味。菌褶白色,较密,等长,近直生或离生,具横脉。菌柄长2-9.5cm,粗0.8-3.5cm,中实或内部松软。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福建、河南、甘肃、陕西、广西、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

可食用,味鲜美。但不可多食,以姜为使。据云南卫生防疫站分析,每百克含蛋白质2.84

克, 硫胺素0.043毫克,磷7.8毫克,钙135毫克,铁4.3毫克,灰份0.95克,水分90克。

可药用,据记载,有主治眼目不明,克泻肝经之火,散热舒气之功效。另外,对小白鼠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80-70%。

此菌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与栎、桦、栲、栗形成菌根。

黄绿蜜环菌

又称黄环菌。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厚,肉质,宽5-9cm,扁半球形至平展,硫黄色,干后近白色,具纤毛状鳞片,边缘内卷 。菌肉白色,厚。菌褶近似菌盖色,稍密,弯生,不等长。菌柄柱形,长3.5-10cm,粗1.2-2.5cm,白色或带黄色,内实,菌环以下具黄色鳞片,基部往往膨大。菌环生柄的上部,黄色。

夏秋季生于草原或高山地上。在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其分布可达海拔5000m高处的山草甸。 分布于我国河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区。

可食用,味鲜美,是高山草地上的一种质地优良的食用菌。在青海和西藏产区居民广泛采食,在甘肃甘南草原区亦有分布.

松口蘑

又称松磨、松茸、鸡丝菌(西藏)。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污白色,具黄褐色至栗褐色平伏的丝毛状鳞片,表面干燥。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或稍带乳黄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较粗状,长8-13.5cm,粗2-2.6cm,菌环以上污白色并有粉粒,菌环以下具栗褐色纤毛状鳞片,内实,基部有时稍膨大。菌环生在菌柄的上部,丝膜状,上面白色,下面与菌柄同色。

秋季在松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或形成蘑菇圈。往往和松树形成菌根关系。 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安徽、台湾、四川、山西 、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区。

此种菌菌肉肥厚,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是一种名贵的野生食用菌。在西藏地区群众将此菌火烤后蘸盐吃,味道也很好,此菌在日本视为菇中之珍品,经济价值很高。由于生态习性特殊,目前人工栽培子实体未能成功,处于半人工栽培状态。

据化学分析,该菌蛋白质,脂肪,各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都很丰富,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C及PP。松口蘑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之医药功效。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91.8%,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

该菌又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已知与赤松,黑松,高山松形成菌根。

臭黄菇

又称鸡屎菌(广西)、油辣菇(四川)、黄辣子、牛犊菌(广西)、牛马菇(福建)。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土黄至浅黄褐色,表面粘至粘滑,边缘有小疣组成的明显的粗条棱。菌盖直径7-10cm,扁半球形,平展后中部下凹,往往中部土褐色。菌肉污白色,质脆,具腥臭味,麻辣苦。菌褶污白至浅黄色,常有深色斑痕,长短一致或有少数短菌褶,弯生或近离生,较厚。菌柄较粗壮,圆柱形,长3-9cm,粗1-2.5cm,污白色至淡黄色,老后常出现深色斑痕,内部松软至空心。

夏秋季在松林或阔叶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于我国河北、河南、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甘肃、陕西、西藏等地区。

此菌在四川等地被群众晒干,煮洗后食用。但在不少地区往往食后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病症,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精神错乱、昏睡、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等症状。一般发病快,初期及时催吐可减轻病症。

可药用。制成“舒筋丸”可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适、四肢抽搐。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70%。该菌子实体含有橡胶物质,可能利用此菌合成橡胶。属外生菌根菌,与榛、桦、山毛榉、栗、铁杉、冷杉等树木形成菌根。

羊肚菌

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

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

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可药用,益肠胃,化痰理气。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可利用发酵罐培养菌丝体。

羊肚菌为真菌植物问真菌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13)Pers. 尖顶

羊肚菌M.conicaPers. 的子实体。

羊肚茵每百克干品含蛋白质24.5 克,脂肪2.6 克,碳水化合物39.7 克,

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牛肝菌

学名美味牛肝菌。菌盖扁半球形,光滑、不粘、淡裸色,菌肉白色,有酱香味,可入药。生于柞、栎等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地上,单生或群生。大腿蘑营养丰富,味道香美,是极富美味的野生食用菌之一。该菌菌体较大,肉肥厚,柄粗壮,食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世界性著名食用菌。据分析,100 g干品中含蛋白质20.2 g,碳水化合物64.2 g,热量338千卡,灰分4.0 g,Ca23 mg,P500 mg,Fe50 mg,核黄素3.68 mg.该菌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寒、舒筋和血、补虚提神等功效,是中成药“舒筋丸”的原料之一;又是妇科良药,可治妇女白带症及不孕症。此外,其水提物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生长有阻抑作用,对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100%,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90%。同时还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牛肝菌类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统称,其中除少数品种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种均可食用。云南省牛肝菌类资源丰富,有不少优良的可食品种,主要有白、黄、黑牛肝菌。白牛肝菌,又称美味牛肝菌,生长于海拔九百米至二千二百米之间的松栎混交林中,或砍伐不久的林缘地带,生长期为每年五月底至十月中,雨后天晴时生长较多,易于采收。白牛肝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云南省各族群众喜爱采集鲜菌烹调食用。西欧各国也有广泛食用白牛肝菌的习惯,除新鲜的作菜外,大部分切片干燥,加工成各种小包装,用来配制汤料或做成酱油浸膏,也有制成盐腌品食用。 云南省从一九七三年起出口白牛肝菌,销往西欧,极受欢迎,供不应求。黄、黑牛肝菌与白牛肝菌同科,食用方法相同,味道亦近似,近年来也开始组织出口。 蘑菇宴--干椒黄牛肝菌材料:鲜黄牛肝菌、花生油、

盐、味精、干辣椒、蒜。

做法:

1.黄牛肝菌洗净,切成片;

2.将蒜去皮洗净切成小片,干辣椒去蒂去籽切成长段;

3.锅置火上,注入花生油烧至三成热时,将蒜片与干辣椒段下锅稍炸一下;

4.旺火热油放入黄牛肝菌与蒜、辣椒爆炒,放入盐、味精起锅。口感:清香滋润,微辣、麻,菌香味醇厚。

橙盖伞

别名:鹅蛋黄、鸡蛋菌、橙盖伞。鹅蛋菌是非常珍贵的食用菌,具有色鲜味美、肉质细嫩、

香郁可口、营养极为丰富

红菇

俗名别名: 美丽红菇、鳞盖红菇。

型态特征: 菌盖宽4—9厘米,扁半球形,后平展至中下凹,不粘,无光泽或绒状,中部有时被白粉,珊瑚红色或更鲜艳,可带苋菜红色,边缘有时为杏黄色,部分或全部褪至粉肉桂色或淡白色,边缘无条纹。菌肉白色,厚,常被虫吃。味道及气味好,但嚼后慢慢有点辛辣味或薄荷味。菌褶白色,老后变为乳黄色,近盖缘处可带红色,稍密至稍稀,常有分叉,褶间具横脉。菌柄长 3.5—5厘米,粗0.5—2厘米,白色,一侧或基部带浅珊瑚红色,圆柱形或向下渐细,中实或松软。孢子印浅乳黄色。孢子无色,近球形,有小疣,7.5—9?.3—8.1

微米。囊状体近梭形,51—85?—13微米。

生态习性: 夏秋季林中地上群生或单生。可食。也有人因其辛辣而不吃。

产地: 辽宁、江苏、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樟芝

又名:樟生薄孔菌、 牛樟菇 、 牛樟芝、红樟芝。樟芝具有疗效的起源, 来自于早期原住民因生活型态的关系长期喜欢饮酒,导致罹患肝病变的比例一直是居高不下,但是在喝过以

篇五:蘑菇大全 配彩图文字

又称美味侧耳、紫孢侧耳。子实体中等大至较大。菌盖直径5-13cm,初期扁半球形,伸展后基部下凹,光滑,幼时铅灰色,后渐呈灰白至近白色,有时稍带浅褐色,边缘薄,平滑,幼时内卷,后期常呈波状。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宽,稍密,延生而在柄上交织,白色至近白色。柄短,扁生或侧生,内实,光滑,长2-5cm,粗0.6-2.5cm,往往基部相连。春秋季节生于阔叶树干上,近覆瓦状丛生。

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江西、河南、广西、新疆、云南等地区。

白黄侧耳是一种人工大量栽培的食用

菌。在市场上花几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斤,味道鲜美,炒菜做汤都可,而且可治有抑制肿痛的作用,有试验表明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60-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70%。

深凹杯伞

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5-8cm,扁半球形至扁平,后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光亮,浅土红至浅粉褐色。菌褶延生,密,污白色,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4-8cm,粗0.4-1cm;菌盖色浅,内部松软。 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生长。

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区。可食用

又称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

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寄生在玉米抽穗和形成玉米棒期间,玉米各部位均可生长。冬孢子在土壤、粪肥、病株残体等处越冬,次年经空气传播到玉米株上发生黑粉病。此菌分布很广泛,是玉米的主要的病害之一。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安徽、江苏、浙江、江西、

福建、河南、广东、宁夏等地区。

幼嫩时,可以食用,也可生食,有甜味,炒食别有风味。经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和胃肠道溃疡,并能助消化和通便。玉米黑粉菌的培养液中含有谷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等16种氨基酸。将新鲜的孢子堆摘下或将老熟后的孢子粉收集后炼成蜜丸做药用,其药性特寒、味甘,有益肝胃和解毒作用。用孢子粉拌红糖可治神经衰弱和小儿疳积。

该菌还产生黑粉菌酸,可用作香料工业中的原料;有抗菌作用,其菌液对小白鼠肉瘤有抑制作用。另外,此菌还可用于生产能刺激高等植物生长的生长激素吲哚乙酸。

羊肚菌

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

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

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可药用,益肠胃,化痰理气。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

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可利用发酵罐培养菌丝体。

紫褐羊肚菌

子囊果小至中等。菌盖呈圆锥形或近圆柱形,高4-7cm,宽2-4cm,顶部多钝圆或稍尖,由比较明显的纵棱纹交织成网格状,并形成许多近长方形或近多角形的凹窝,浅茶褐色、茶褐带紫色,往往棱纹色较深。菌柄白色、黄白色或带浅黄褐色,近圆柱形或近棒状,长3-5cm,粗0.7-2(3)cm,空心,中部以上平滑或有白色粉末状细颗粒被覆,基部稍膨大,有纵沟槽,空心。

春夏季生山林地上,多在杂灌木林地上散生或单生,偶有群生。

分布于我国甘肃、四川等地区。

可食用,是一种味道很好的食用菌。

黑马鞍菌

子囊果小,黑灰色。菌盖直径l-2cm,呈马鞍形或不正规马鞍形,边缘完整,与柄分离,上表面,即子实层面黑色至黑灰色,平整;下表面灰色或暗灰色,平滑,无明显粉粒。菌柄圆柱形或侧扁,稍弯曲,黑色或黑灰色,往往较盖色浅,长2.5-4cm,粗0.3-0.4cm,表面有粉粒,基部色淡,内部实心。子囊圆柱形,长0.2-0.3mm,含孢子8枚,单行排列。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河北、云南、四川、湖南、山西、甘肃、新疆等地区。 有将其列为食用菌的记载。

皱柄白马鞍菌

又称皱马鞍菌。

子实体较小。菌盖初始马鞍形,后张开呈不规则瓣片状,2-4cm ,白色到淡黄色。子实层生菌盖表面。柄白色,圆柱形,有纵生深槽,形成纵棱,长5cm,粗2cm。 在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浙江、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区。

可食用,味道好。

大白口蘑

又称洛巴口蘑、大口蘑。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白色。菌盖直径8-23(32)cm,厚,初期半球形或扁半球形,边缘内卷,后期扁平至稍平展,中央微下凹,表面平滑或偶有小突起,白色,污白至浅奶油色。成熟后颜色变暗,边缘波状或部分卷曲。菌肉白色,致密,微具淀粉味。菌褶直生或弯生,污白至象牙白色,密至稍密,初期窄后变宽。菌柄幼时粗壮明显,膨大似瓶,伸长后长8-28(45)cm,粗1.5-4.6 cm,基部往往连合成一大丛。表面有细线条纹,同盖色,实心。

夏秋季在凤凰木等树桩基部附近及沃土上丛生。

分布在我国台湾、广东、香港、海南等地。

可食用,味道比较好,台湾等地已经进行了试验栽培

泡质盘菌

又称粪碗。

子实体中等大小,有时可达14cm。初期近球形,逐渐伸展呈杯状,无菌柄。子实层表面近白色,逐渐变成淡棕色,外部白色,有粉状物。菌内白色,质脆,厚达3-5mm。 夏秋季生于空旷处的肥土及粪堆上,往往成群生长在一起。

分布于我国河北、河南、江苏、云南、台湾、四川、西藏等地区。

可食用,但需慎重处理,不可多食。

松口蘑

又称松磨、松茸、鸡丝菌(西藏)。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污白色,具黄褐色至栗褐色平伏的丝毛状鳞片,表面干燥。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或稍带乳黄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较粗状,长8-13.5cm,粗2-2.6cm,菌环以上污白色并有粉粒,菌环以下具栗褐色纤毛状鳞片,内实,基部有时稍膨大。菌环生在菌柄的上部,丝膜状,上面白色,下面与菌柄同色。

秋季在松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或形成蘑菇圈。往往和松树形成菌根关系。

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安徽、台湾、四川、山西 、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区。 此种菌菌肉肥厚,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是一种名贵的野生食用菌。在西藏地区群众将此菌火烤后蘸盐吃,味道也很好,此菌在

日本视为菇中之珍品,经济价值很高。由于生态习性特殊,目前人工栽培子实体未能成功,处于半人工栽培状态。

据化学分析,该菌蛋白质,脂肪,各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都很丰富,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C及PP。松口蘑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之医药功效。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91.8%,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

该菌又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已知与赤松,黑松,高山松形成菌根。目前松口蘑在大量采集和外销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我国野生松口蘑资源的进一步调查研究,对此珍贵资源及生态环境着力保护,同时需要加强对松口蘑人工栽培的研究。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