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馋酒的猩猩,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26:28 体裁作文
馋酒的猩猩,的故事体裁作文

篇一:(崇尚品德的故事)尊敬师长的故事_喜欢喝酒的猩猩

森林里住着一群猩猩。它们喜欢喝酒。还喜欢穿着草鞋学人走路。

猎人就选了一块空地,放上几坛甜酒,摆上大大小小的酒杯,还编了许多草鞋,用草绳串起来放在旁边。

猩猩一看这个阵势,就知道是猎人设下的圈套。它们坐在树上,高声叫骂:“你们这班该杀的!放几坛甜酒、几双草鞋就想让老子上当?甜酒、草鞋是什么好玩意几!我们就那么嘴馋!瞎了眼的!”

骂着骂着,觉得嘴巴有点发干,鼻子还闻到阵阵酒香。有只猩猩忍不住了:“喂,弟兄们,这些傻瓜既然为咱们准备了这么多甜酒,咱们为什么不去尝它一小杯呢?不喝白不喝,咱们少喝一点儿。不喝醉,不上当就是了。”

他的提议正合大家的心意,猩猩们纷纷溜下树来。它们先拿小杯喝,一边喝,一边还在骂设下圈套的猎人。喝着喝着,觉得小杯太费事,就换了大一点的酒杯。

它们越喝越觉得酒味喷香,满嘴流蜜,最后,干脆抓起大缸子往嘴里灌。一会儿,猩猩们就喝得酩酊大醉,双眼乜斜,满脸飞红,脚步踉跄,一个个发起酒疯来了。它们追逐嬉闹,厮打咬架,又把草鞋套到脚上,歪三倒四地学人走路。

这时候,埋伏在周围的猎人随着一声锣响,扑向猩猩。

喝醉的猩猩想往森林里逃,却被脚下的草绳纷纷绊倒,都被捉住了。

人应该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善于自我约束,防微杜渐,不该说的话决不说,不该做的事决不做;以免为了贪图物质享受、追逐蝇头小利而铸成大错。

篇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爱听奉承话的老虎

[原文]

兽有猱①,小而善缘②,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③。成穴,虎殊快④,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⑤,而汰其余以奉虎⑥,曰:“余偶有所获腥⑦,不敢私⑧,以献左右⑨。”虎曰:“忠哉猱也⑩,爱我而忘其口腹(11)。”啖已(12),又弗觉也(13)。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14),猱则已走避高木(15),虎跳踉大吼乃死(16)。

——《贤奕编》

[注释]

①猱——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②善缘——善于抓着东西往上爬。缘,攀援。

③辄(zh?)——立即,就。不休——不停止。

④殊快——很舒服。殊,很、非常。快,高兴、痛快。

⑤啖(dàn)——吃。

⑥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余,剩下的。

⑦余偶有所获腥——我偶尔得到一点荤腥。余,我。腥,生肉,这里泛指肉食之类的东西。

⑧不敢私——不敢私自(吃)。

⑨左右——对对方的尊称。这里是猱对老虎的尊称。

⑩忠哉猱也——真是忠心耿耿的猱啊。

(11)口腹——指饮食。

(12)啖已——吃完。

(13)弗(fú)——不。

(14)迹——追寻。

(15)走避高木——逃避到高高的树上去了。走,跑、逃跑。(16)跳踉(liáng)——腾跃跳动。

按图索骥

[原文]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语②。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③,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④。”

——《艺林伐山》

[注释]

①伯乐——人名,相传是古代的相马专家。

隆颡(sǎng)——高高的额头。蛈日——有人认为应该是“跌目”,眼睛鼓起的意思。

②累麴(qū)——叠起来的酒药饼子。麴,酿酒或制酱用的发酵物。 ③蟾蜍(chánchú)——俗称癞蛤蟆。

④堪——能够,可以。御(yù)——驾驭(yù),控制。

八哥学舌

[原文]

鸲鹆之鸟出于南方①,南人罗而调其舌②,久之,能效人言③;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④。

蝉鸣于庭⑤,鸟闻而笑之⑥。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⑦!”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叔苴子》

[注释]

①鸲鹆(qúyú)——俗名八哥,经过训练,能模仿人说话的某些声音。 ②罗——捕鸟的网。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调(tiáo)——训练鸟兽。 ③效——模仿。

④惟(W?i)——只,只有。

⑤庭——庭院,院子。

⑥鸟——这里指鸲鹆(八哥)。

⑦曷(h?)若——哪里比得上。曷,何、什么。若,如、象。

拔苗助长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

——《孟子》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往——去,到??去。

⑥槁(gǎo)——草木干枯。

白雁落网

[原文]

具区之泽①,白雁聚焉,夜必择栖②。恐人弋己也③,设雁奴环巡之④,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瞑⑤。泽人熟其故,爇火照之⑥,雁奴戛然鸣⑦,泽人遽沉其火⑧。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如是者四、三,群雁以奴绐己⑨,共啄之。未几⑩,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11),一网无遗者。 ——《燕书》

[注释]

①具区——古代湖泊的名字,就是今天的太湖。泽——水草交错的地方。 ②栖(qī)——鸟类停留、歇息。这里指栖息的地方。

③弋(yì)——用带绳的箭射鸟。这里泛指捕捉的意思。

④雁奴——为群雁作警戒的雁。

⑤藉(jia)——凭借。是——此,这。瞑(míng)——睡眠。 ⑥爇(ru?)——点燃。

⑦戛(jiá)然——形容雁叫的声音。

⑧遽(jù)——急忙。沉——没入水中。

⑨绐(dài)——欺骗。

⑩未几——没有多久。

(11)寐(mai)——睡着。

杯弓蛇影

[原文]

(乐广)尝有亲客①,久阔不复来②,广问其故③。答曰:“前在坐④,蒙赐酒⑤,方欲饮⑥,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

于时⑨,河南听事壁上有角⑩,漆画作蛇(11),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12)。”广乃告其所以(13),客豁然意解(14),沈疴顿愈(15)。

——《晋书》

[注释]

①尝——曾经。亲客——关系亲密的客人、朋友。

②久阔——久别。

③其故——这里指久别不来的原因。

④坐——同“座”。

⑤蒙——承蒙。

⑥方——正要。

⑦意——心里感到。恶(Wù)——厌恶。

⑧疾——得病。

⑨于时——在那个时候,当时。

⑩河南——晋朝郡名。听事——官府办事的厅堂。乐广当时为河南尹。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11)漆画作蛇——(在弓上)用漆画成蛇 的花纹。

(12)如初——如同上次一样。初,起初(的),第一次(的)。

(13)告其所以——告诉他(杯中有蛇影的)原因。所以,表示“??的原因”。

(14)豁然——心情开朗的样子(豁,hu?)。意解——怀疑解除。

(15)沈疴(ch?n kē)顿愈——重病立刻痊愈了。沈疴,积久难治的病。

卞庄子刺虎

[原文]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①,曰:“两虎方且食牛②,食甘必争③,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④,立须之⑤。有顷③,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史记》

[注释]

①馆竖子——旅馆的童仆。

②方且——正要。

③食甘——这里指吃得有味。食,吃。甘,甜。

④以为然——认为(他的话)是对的。

⑤立——站立。须——等待。

⑥有顷——过了一会儿,不一会儿。

伯乐和千里马

[原文]

夫骥之齿至矣①,服盐车而上太行②,蹄申膝折③,尾湛胕溃④,漉汁洒地⑤,白汗交流,中阪迁延⑥,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⑦,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⑧。骥于是俛而喷⑨,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⑩,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战国策》

篇三:廉文荐读

廉文荐读

2010年第12期(总第24期)

中共涡阳县纪委教育研究室编 2010年12月5日

目 录

1.领导干部“养心”六法……………………………………(2)

2.莫学馋酒的猩猩………………………………………… (4)

3.一份订报费 ………………………………………………(5)

4.放个“怕”字在心中………………………………………(7)

5.河南原西平县委书记入狱后悔过:行贿者承诺靠不住…(8)

6.游走的鱼…………………………………………………(11)

7.凯撒大帝的遗嘱…………………………………………(12)

领导干部“养心”六法

人的心态受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但其根源在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的心理上的经常性反映。领导干部如何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心态修养呢?

方法一:给情绪装个“安全阀”

有人做过统计,人犯错误有一半以上是因情绪失控所致。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驾驭好情感,遇事不能头脑发热,应保持冷静和理智,不可因一时冲动而成为情绪的奴隶。领导干部需要给自己的情绪装一个“安全阀”,学会经常用心理调整、心理放松、心理解压、心理转移等方法为容易失控的情绪加几道保险。一位德国学者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令人恼火的事情就像是雨天溅在大衣上的泥点,如果立即去抹,一定会搞得一团糟。聪明的方法是:先把大衣挂起来,待泥点自然晾干后再去处理它,也许轻轻弹几下就没事了。遇见恼火和烦心的事情是常有的,如果马上去澄清是非,弄清楚为什么,结果可能会越弄越糟。最好的办法是先把它(当然,它不是什么紧急要务)搁在一边,等情绪的水分都蒸发掉了,再去处理它,也许你会发现,那“泥点”淡得几乎不值一提。其实,只要你冷静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一切烦心事都可能变得很简单。

方法二:以诚待人,提升三重境界

爱默生说过:“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以诚待人,须提升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国外有一则故事:两个驾车人到同一小镇。第一个人到加油站打听:“这个镇里的人怎么样?”业主反问:“你从前住的那个镇的人怎么样?”他回答:“他们真是糟透了,很不友好。”于是业主便说:“我们这个镇的也一样。”不久,第二个驾车人驶进同一加油站,问了同一个问题,业主同样反问:“你从前住的那个镇的人怎么样?”他回答:“他们十分友好。”于是业主说:“你会发现我们这个镇的也一样。”

第二重境界: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就能看到什么。一个人外在的表现与其内心世界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你眼中处处是阴暗,则说明你心中没有一丝阳光。

第三重境界:会发现无私奉献者总有好报。美国成功学家拿

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辛格和一个旅伴穿越喜马拉雅山脉一个山口时,发现一个躺在雪地上的人,辛格想救他,而同伴不同意。旅伴与他告别后,辛格使尽力气背起这个人,辛格的体温使这具冻僵的躯体温暖过来。当两人并肩前进赶上前面的旅伴时,发现旅伴已经冻死。

方法三:乐观豁达最养心

心底无私天地宽。乐观会反败为胜,悲观会反胜为败。人在世上,不可能事事顺利,关键是要保持好的心态,乐观豁达者无论顺逆得失,都能从容面对。“达观以处世,宽心以养力”,是洞察人间百态,看透世事无常后的一种大彻大悟的坦荡胸怀。乐观豁达在待人处世上体现为一种宽容。领导干部切忌遇事推卸责任,一味责怪他人,苛刻对待部下。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特别是能容人之过,容人之短,容人之怨。需要提醒的是,讲宽容绝不能不讲原则法规,更不能拿着原则法规作交易,否则将铸成大错。

方法四:把对方当做“空船”

《庄子》有一则故事: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人划船逆流而行,忽见一只小船顺流而下,他大声呼喊:“小心,注意!”但对方不理不睬,并直冲过来,他快要气晕了!就在两船擦肩而过的瞬间,他发现原来那是一只空船。此时,满腔的怒气立即烟消云散,还为自己躲避及时而庆幸。以后他很少发脾气,因为他把每个人都看成是“无人的空船”。“有人”你发火和指责他就顺理成章;“无人”压根儿就不存在发火和指责的理由了。凡事常思己过,你的心胸会“尽虚空”般的宽广。

但是,“空船”境界不能用错了对象,在大是大非面前,绝对不可无原则地把对手当做“空船”,而是要针锋相对,旗臶鲜明,决不妥协。

方法五:铭记“一切都会过去”

古时候,有一位国王,梦中得到上帝赐予的一句箴言。上帝叮嘱他:只要记住这句话,一生都将忘怀得失,纵有大起大落,也会安然渡过所有大波大澜。国王一觉醒来却把这句话忘了。他倾宫中所有钱财打造一只大钻戒,公开悬赏:“谁能找回这句话钻戒就归谁。”一个老臣请求国王先把钻戒给他,他在钻戒上刻了几个字还给国王。国王一看,正是自己要找的那句话“一切都会过去。”对一名领导干部而言,你所遭遇的,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不管是欢乐还是痛苦,不管是荣耀还是耻辱,不管是褒奖还是处分,不管是大起还是大落,一切都会过去。但是,放下不等于放弃。放下的是心理包袱,包括名利荣辱;不能放弃的是责任和义务。

方法六:保持一颗平常心

领导干部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固守淡泊,这既是一种心态修养,也是一种生命的境界和人生的情怀,只有这样,才能在困难和失败面前不灰心丧气、不意志消沉,在成功和胜利面前不骄傲自满、不得意忘形;才能以一种超脱的心态对待人生、对待眼前的一切,居功不傲、得意不狂、受挫不悲、浮财不图,不为各种烦恼所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得到升华;才能在当今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世相百态面前凝神静气,紧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才能抛开一切名缰利锁的束缚,让人性回归到本真,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和纯净。

(来源:《清风窗》)

莫学馋酒的猩猩

《贤奕编》中有则寓言,说的是“自投罗网”的故事。空地上有几坛酒,大杯小杯无数。另外还放着相互连接着的草鞋。猩猩一看便知,这是猎人捕捉他它们的圈套,所以就破口大骂起来。可是,那飘来的酒香却早让它们垂涎欲滴了。一个猩猩提议:“盍(何不)少尝之?慎毋多饮矣!”于是,众猩猩从树上一哄而下。酒是那么醇香,一旦喝开了头,谁还记得“慎毋多饮”?小杯丢掉换大杯,大杯扔了抢酒坛。醉了之后,便稀里糊涂地按猎人的设计把草鞋套在脚上,踉踉跄跄地学人走路。火候已到,猎人便扑了过来。由于草鞋是互相连接着的,所以猩猩“相蹈藉(践踏)而就挚(被拘囚),无一得免焉”。

人类社会也有不少这样馋酒的“猩猩”。那些腐败分子不是不知道牢狱之灾的痛苦,但总是存有侥幸心理:只弄三五千,即使东窗事发,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贪赃就像陡坡上的石头,只要推动了,就绝不会按你的如意算盘只滚动一米两米就停下来。三五千一旦到手,便会觉得当初的小心翼翼和诚惶诚恐是多余的,

于是也会“去掉小杯换大杯,扔掉大杯抢酒坛”,三五万,三五十万,三五百万……这些令人咂舌的数字,在贪官看来也不过是小菜一碟。诚然,也有想迷途知返的。但是,上贼船容易下来难。把柄在人家手里,那些同伙肯让你洗手不干了?结果,就像有的猩猩那样,见人家都在拼命喝,就干脆随大流,来个一醉方休。

“万事开头难”中的“事”也应包括坏事。对于诱惑的酒饵,猩猩如果没有“少尝之”的开头,便不会有后来的酩酊大醉;而为官者要是在觉得铜臭扑鼻之处,就缩回自己伸出的手,也不会落得丢了乌纱甚至锒铛入狱的下场。《红楼梦》第二回智通寺门口有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文虽浅近,其意很深:当初贪欲无尽,一意孤行;而今走投无路,后悔何及!手脚不干净的人,读了这个对子,当别有一番滋味。

猩猩要想摆脱猎人的毒手,只有戒酒,对诱饵不看、不嗅,退避三舍。好贪的人如果还珍惜前途,不至于“眼前无路”,也得戒贪。戒,是合体字,其主体是“戈”。戈,是古代兵器,横刃,装有长柄。如果看到花花绿绿的钞票眼馋得要犯戒了,就得这样想:一把寒光逼人的戈就要向脖颈砍来了,还得要命吧?从整体上讲,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特点,是理智能控制情感,后者受前者支配。思想上认为应该做的,则做;不应该做的,就坚决罢手。贪赃枉法要坐牢,就像透明的毒饼里那尚未融化的砒霜,谁都看得清清楚楚。可是,你还是要吃这样的毒饼,那就真的可以同馋酒的猩猩画上等号了。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一份订报费

吴勇弄丢了20块钱。别小看这20块钱,他风里来雨里去卖一天菜也挣不了几个20块钱。可哪儿都找不到,吴勇只得苦笑一下,就当自己花掉了吧。

不久后的一个晚上,吴勇正在看电视,做完作业的儿子从书包里拿出一张报纸递到他面前,说:“爸爸,这是学校要求订的那份少儿报,老是说叫家长也看一下,还要签名。”接过儿子递来的崭新的报纸,吴勇心里咯噔一下,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篇四:点滴12

大家小书

红楼小讲 第十二讲 一笔多用

曹雪芹的一支妙笔,如龙跳虎卧,习惯于“单打一”的作者读者怕是难于见赏的,或许对之大有“意见”。因为那支笔总是手挥目送,四照玲珑,一笔常作多笔用,——和“单打一”正是君向潇湘我向秦。即如上回咱们讲刘姥姥早早地出现于书中的作用,就是一个好例。姥姥一上场,原是和女儿女婿筹划贫家如何挨度寒冬的生计问题,却于千里之外设下了一条伏线,牵引着荣国府的势败家亡、子孙流落的巨大悲剧结局,而且遥遥地映射着她外孙村童板儿和王熙凤的掌上明珠巧姐的一段异样姻缘的故事。再看姥姥之来,欲入荣府,那前面大门是不让她进的,她走的是名副其实的“后门”。要说她如何就能那么容易地见着琏二奶奶,这全是周瑞家的一力相扶之故,因为周瑞家的是太太的陪房,地位身份,非同一般仆妇。但是,为什么非让这个不常出场的周瑞家的充此重要引线呢?这就至少又有了两层用意,——总之,处处有“多棱镜”、“万花筒”地妙境,而迥异乎“单打一”的那种庸常呆笨之笔。

周瑞家的为了显示自己的“得脸”,破例多事,给姥姥打通了关节,得见了“真佛”。姥姥的事一完,她要向太太报告首尾的——却又偏偏引出了另一件全不属她分内的差事:分送十二支宫花。让她送宫花的用意又是何在呢?你只重读一下第七回吧,且看那周瑞家的自从为向王夫人回话起,自到宫花送了为止,依次走的路线,见的人物,般般样样,清清楚楚:她先找到梨香院,看见香菱、宝钗(谈了冷香丸),并且引出了金钏儿;然后来到王大人正房之后小抱厦内寻找三位姑娘,并引出了司棋和待书(不是“侍”书,侍字是俗本妄改),又看见四姑娘和水月庵的小厄智能儿玩笑,隐隐暗示着她日后也出家为尼、缁衣乞食的结局;然后路过李纨的玻璃后窗,见李纨正在歇午觉;然后“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这才来到凤姐的院门,并且引出了丰儿、平儿、奶子、大姐儿几位人物。宫花交待黛玉姑娘这一份,须得到老太太这边来——因为这时还没盖大观园,黛玉和宝玉是跟着老太太在一起住的。而从凤姐院中出来,“穿过了穿堂”,才能到贾母院中——贾母之院,是荣府西路第二进正院落,位置正在凤姐院之南。这一切,人物的伴侍,闺中的闲情,住处的方位,道路的布置,都已了如指掌。 常言每云“一击两鸣”。明我看,雪芹的笔,常常是一击而三鸣、四鸣,甚至“数鸣”!怪不得早就有慧眼之士赞叹他的文章,洵为神乎技矣!

然而,犹不止此。周瑞家的刚刚穿过了穿堂,“抬头忽见她女儿打扮着才从她婆家来”,便知一定有事情,问时,果然是女婿因酒后起了纠纷,被人家告到官里,说是“来历不明”,要“递解还乡”。

你道这周瑞家令婿又是哪个?原来就是“贾雨村好友”冷子兴!

这不但交待明白了为何单单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对内情如此清楚,备知底细,而且还有一层缘故在此点清:到后来,贾府的势败家亡,雨村是个背义忘恩、“落井下石”的重要角色,而冷子兴,在这一翻天覆地的大变故中,也不是一名等闲之辈!

这些“后话”,有根有据,不是谁虚构骗造出来的。可痛惜的是,这些后话的真书原稿,已不复可见,就连我在此粗粗讲述的雪芹这种超妙绝伦的文心结撰,起伏错综的文章脉络,竟都被后四十回程高伪续破坏得一干二净!——可是说来也怪,有一等程高派的捧场者,对这些一概不见不知,却依然为程高二人抬轿吹

打,说他们才是得到曹雪芹“真传”的红楼“功臣”。岂不令人想起嗜痂的这类典故乎。

要谈曹雪芹的成就,理所当然是指他的思想的伟大,艺术的奇丽,可是不要忘了,也还有一个前所未见的整体的美学观体现在他的笔下。这一切都是完整的,不容破坏的。割裂肢解,换柱偷梁,存形变质,什么都不是曹雪芹的了,还把这些破坏的结果硬说成是高氏的“伟大”。在评价一部像《红楼梦》这样的作品时,我们究竟应该去假存真还是以假乱真?在刘姥姥的这一例中,就已需要认真思考一番了。

宝玉在太虚幻境看了册以后,又听演唱曲词,有一支曲名唤《留余庆》,其文有云: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这正是巧姐的声口。再次标举的这位恩人,就指搭救她脱离危难的刘姥姥。仅仅是一个引线人物,而刘姥姥的身份作用——那雪芹的笔法文心,已经让我们严肃地去想:那雪芹真书的全部精神境界,究竟是如何地与程高改本大异其趣了。

诗词鉴赏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 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 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 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 何处捣寒衣? 本诗是刘长卿寄寓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写下的风调凄清的思乡之作。

刘长卿喜欢用“摇落”这个词入诗,它使人自然联想起《楚辞·九辩》中的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而在眼前浮现出一幅西风落叶图。

这首诗开头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淡淡的暮色,铺展得那样悠远,一直漫到了天的尽头。原先那一片茂密的青枫,也早过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佳境,眼前连霜叶都变得稀稀落落,眼看就要凋尽了。这一番秋景描写,既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诗人情怀的凄清冷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望着望着,暮色渐深,余干城门也关闭起来了,这冷落的氛围给诗人带来孤苦的感受:秋空寥廓,草木萧瑟,白水呜咽,城门紧闭,连城也显得孤孤单单的。独鸟背人远去,那

况味是难堪的。“独鸟背人飞”,似乎也暗喻诗人的孤苦背时,含蕴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

随着时间推移,夜幕降临,一规新月正在那水边的渡口冉冉上升。往日此时,邻家的渔船早已傍岸,可今晚,渡口却是这样寂静,连渔船的影子都没有,渔家怎么还不归来呢?诗人的体察是细微的,由渡口的新月,念及邻家的渔船未归,从渔家未归,当然又会触动自己的离思,家人此刻也当在登楼望远,“天际识归舟”吧?

诗写到这里,乡情旅思已经写足。尾联翻出新境,把诗情又推进一层。诗人凭眺已久,乡情愁思正不断侵袭着他的心灵,不知从哪里又传来一阵捣衣的砧声。是谁家少妇正在闺中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寒衣?在阒寂的夜空中,那砧声显得分外清亮,一声声简直把诗人的心都快捣碎了。这一画外音的巧妙运用,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出诗人满怀的悲愁痛苦。家中亲人此时又在做什么呢?兴念及此,能不回肠荡气,五脏欲摧?诗虽然结束了,那凄清的乡思,那缠绵的苦情,却还象无处不在的月光,拂之下去,剪之不断,久久萦绕,困搓扰着诗人不平静的心,真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五言律诗,在时间上由看得见“枫叶稀”的日暮时分,写到夜色渐浓,城门关闭,进而写到明月初上,直到夜阑人静,坐听闺中思妇捣寒衣的砧声,时间上有递进。这表明诗人在小城旅舍独自观察之久,透露出他乡游子极端孤独、寂寞的情怀和思乡情绪逐渐加浓,直到“乡心正欲绝”的过程。而诗笔灵秀宛转,把这种内在的层次,写得不着痕迹,非细心体味不能得。一首小诗既有浑成自然之美,又做到意蕴深沉,这是十分难得的。

(徐竹心)

馋酒的猩猩 的故事

名句世家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谋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九地》

故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知其所短;见敌之所不足,则知其所有余。

——《孙子兵法·奇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老子·二章》

对联一族

画虎类犬,刻鹄成凫,取法不慎则有悔

教牛牧兔,使鱼捕鼠,任用非人必无功

——佚名

种树乐培佳子弟

拥书权拜小诸侯

——沈德潜

读书自课三余子

涉世披带百忍图

——郑献甫

守独悟同,别微见显

辞高居下,置易就难

——翁同龢

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

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

——佚名

歇后语

擦粉进棺材——死爱面子

裁缝打狗——有尺寸

裁缝的尺子——量人不量己

菜碟子舀水——一眼看穿了底

经典寓言

馋酒的猩猩

森林里住着一群猩猩,它们喜欢喝酒,还喜欢穿着草鞋学人走路。猎人就选了一块空地,放上几坛甜酒,摆上大大小小的酒杯,还编了许多草鞋,用草绳串起来放在旁边。猩猩一看这个阵势,就知道是猎人设下的圈套。它们坐在树上,高声叫骂:“你们这班该杀的!放几坛甜酒、几双草鞋就想让老子上当?甜酒、草鞋是什么好玩意几!我们就那么嘴馋!瞎了眼的!”骂着骂着,觉得嘴巴有点发干,鼻子还闻到阵阵酒香。有只猩猩忍不住了:“喂,弟兄们,这些傻瓜既然为咱们准备了这么多甜酒,咱们为什么不去尝它一小杯呢?不喝白不喝,咱们少喝一点儿,不喝醉,不上当就是了。”他的提议正合大家的心意,猩猩们纷纷溜下树来。它们先拿小杯喝,一边喝,一边还在骂设下圈套的猎人。喝着喝着,觉得小杯太费事,就换了大一点的酒杯。它们越喝越觉得酒味喷香,满嘴流蜜,最后,干脆抓起大缸子往嘴里灌。一会儿,猩猩们就喝得酩酊大醉,双眼乜(miè)斜,满脸飞红,脚步踉跄,一个个发起酒疯来了。它们追逐嬉闹,厮打咬架,又把草鞋套到脚上,歪三倒四地学人走路。这时候,埋伏在周围的猎人随着一声锣响,扑向猩猩。喝醉的猩猩想往森林里逃,却被脚下的草绳纷纷绊倒,都被捉住了。

[提示]

明明知道是猎人设下的圈套,却顶不住甜酒的诱惑,最后,自己钻进了圈套。现实生活中的猩猩不一定爱喝酒、爱玩草鞋,但是,这则故事生动地勾勒出贪图物质享受、追逐蝇头小利而铸成大错的那些人的嘴脸。人应该有控制自己的能力,不该说的话决不说,不该做的

事决不做!

常识集锦

人的称谓

【称官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篇五:散文精练

鸭子捉兔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①,买一凫②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③得他兔否?” (《艾子杂说》)

【注释】①鹘: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②凫:野鸭子。③搦(nuò):持握、捕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原上兔起( ) (2)投于地( )

(3)凫忽蹒跚而人语曰( ) (4)我谓尔为鹘(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七、1.(1)原野 (2)掉落 (3)像人那样讲话(4)以为 2.我是鸭子,杀了吃肉,才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 3.“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本文的基本主题。实际上是借物喻人,告诉我们,在选用人才时,一定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

猩猩馋酒

猩猩,兽之好①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②,陈③之饮器,小大具列焉④。织草为履,勾连相属⑤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毋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刘元卿《贤奕编?警喻》)

【注释】

①好(hào):喜欢。②麓(lù):山脚下。醴(lǐ)尊:装满甜酒的酒壶。醴,甜酒。尊,同“樽”,酒壶。③陈:陈列,陈设。④具:全部。⑤属(zhǔ):连接。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已而谓其朋曰( ) (2)相与取小器饮 ( )

(3)骂而去之 ( ) (4)遂大爵而忘其醉 ( )

(5)醉则群睨嘻笑( ) (6)取草履着之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从这则故事中,你读懂了怎样的道理?

二、1.(1)随后 (2)共同,一起 (3)离开(4)酒杯 (5)斜看 (6)穿,套 2.(1)咱们为什么不去尝它一小杯呢?当心不多喝(不上当)就是了。 (2)埋伏在周围的猎人扑向猩猩,喝醉的猩猩互相踩踏,被拘囚,没有一个能逃脱。 3.文中的猩猩明明知道是猎人设下的圈套,却忍不住甜酒的诱惑,最终还是陷入了圈套。故事嘲讽了那些因为经不起诱惑,贪图享乐而铸成大错的人。

(三)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

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 ( )

(2)就笼与语曰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 ;(4) 。

4. 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才(2)说话

2、 (商人)就许诺它,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归大自然 。”

3、(3)思维灵敏,及时倾诉自己的不幸 (4)离别时情真意切

4、不要剥夺他人的自由,不要剥夺其它生命的自由

闾丘先生说齐宣王

齐宣王猎于社山,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劳王。王曰:“父老苦矣!”谓左右赐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闾丘先生独不拜。王曰:“父老以为少耶?”谓左右复赐父老无徭役。父老皆拜,闾丘先生又不拜。王曰:“拜者去,不拜者前。”曰:“寡人今日来观,父老幸而劳之,故赐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先生独不拜。寡人自以为少,故赐父老无徭役,父老皆拜,先生又独不拜。寡人得无有过乎?”闾丘先生对曰:“唯闻大王来游。所以为劳大王,望得寿于大王,望得富于大王,望得贵于大王。”王曰:“天杀生有时,非寡人所得与也,无以寿先生;仓廪①虽实,以备灾害,无以富先生;大官无缺,小官卑贱,无以贵先生。”闾丘先生对曰:“此非人臣所敢望也。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平②其法度,如是臣可少得以寿焉;春秋冬夏振之以时,无烦扰百姓,如是臣可少得以富焉;愿大王出令,令少者敬长,长者敬老,如是臣可少得以贵焉。今大王幸赐臣田不租,然则仓廪则虚也;赐臣无徭役,然则官府无使焉。此固非人臣之所敢望也。”齐王曰:“善。愿请先生为相。”

(刘向《说苑?善说》)

【注释】①廪:米仓;粮仓。②平:公平。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父老皆拜,闾丘先生独不拜 ( )

(2)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 )

(3)愿大王出令( )

(4)无烦扰百姓( )

2.“父老幸而劳之”中的“之”指代的内容是( )。

A.无徭役 B.闾丘先生

C.赐父老田 D.齐宣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闾丘先生面对齐宣王恩赐,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指出国君的恩赏虽符合百姓的长远利益,但是作为人臣的却不能接受。

B.闾丘先生提出修明政治、公平法度、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才是国君应关注的当务之急,反映了他高明的政治见解。

C.闾丘先生讲究进谏的方式,先用“不拜”引起齐宣王的注意,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D.闾丘先生指出:如果选用贤明有修养的人为吏,公平执法,百姓就不会含冤而死,社会也能相对稳定,不发生战乱。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刘贤冰

①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部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痛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②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了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像,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我可以给家乡的亲人通电话,可是,村庄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部完整的童年历史。我的思念,又怎能通过一根电话线真正抵达村庄的内心呢?

③坐在公共汽车上,各种建筑物扑面而来,马路两旁的景物快速移开。我知道,它们是不会彻底地给我的目光让路的;我不会天真地以为,那些物体移开之后,我会看到我所熟悉的田野和牛羊,还有从屋瓦缝隙里钻出的炊烟。

④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它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它所有的企图,就是让我忘掉村庄。可是,城市的表演,并不符合我的性情,它不断离间着我和村庄的关系,这只能增加我对村庄更加深切的思念。

⑤每天,我在城市里坐车,在城市里漫步,看城市上空偶尔飞过的小鸟,打量城市马路旁的树木花草,试图寻找关于村庄的蛛丝马迹。因为我始终不肯相信,城市会将村庄彻底地掩埋,将村庄彻底地阻断??

⑥忽然有一天,当我的目光无意中停在一块站牌上时,一下子惊呆了。我坚信,我找到了村庄!确切地说,我发现了村庄的名字。那块很不起眼的公共汽车站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庄的名字:上钱村,下钱村,吴家湾,马家庄??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它们作为村庄,也意味着一群乡人的远徒??我突然感到,那块站牌,不就是消逝了的村庄的纪念碑吗?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⑦又岂止是那块小小的站牌上写着村庄的名字,每一块站牌,每一条马路,甚至每一个街巷,到处都是村庄的名字,人们每天都在念叨着村庄的名字??村庄消失了,村庄的名字顽强地生存下来了。或者说,当村庄消失的时候,它把名字传给了城市。如此说来,城市不过是一个谎言。它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它却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⑧当我回到家,急切地打开城市地图时,惊讶地发现,我们整座城市,我们引以为豪的繁华都市,它实际是由一个个小村庄连接而成的。地图上,那些村庄的名字,星罗棋布,赫然在目;那些名字,灵动鲜活,栩栩如生,即使历经千年,也不可能被钢筋混凝土彻底掩埋。

⑨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座硕大无比的纪念碑,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无

时无刻不在祭奠着被它掩埋在地下的村庄。

(有改动)

16.文章开头说“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 么?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4分)

17.阅读①~④段回答:(6分)

(1)作者写自己对村庄的思念,为什么在文章第②段写“想念一个人”?

(2)为什么在第④段写城市的鲜活,富于动感?

18.作者写道,城市“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联系全文看,为什么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6分)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

A.这篇抒情散文感情浓郁,脉络分明,以对乡村的眷恋深情将文章逐层推进,使文章布 局严谨而又自然。

B.本文的标题形象、凝练,意味深长,引人思考。城市,像一座纪念碑,默默地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纪念着逝去的人们,尤其是那些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乡村人。

C.作者在第一段中,连用比喻,把家乡村庄比作“一剂良药”“一项必修的功课”一种间歇性病灶”,把抽象的思乡之情描绘得生动形象。

D.“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作者巧妙地插入广播的播报,结合自身感受,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顿悟时产生的神圣庄严的感觉。

E.在作者心中,村庄是一种象征,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归宿,是一个难舍的人生情 结。

五、1.(1)只有 (2)贤明修养 (3)颁布(4)打搅;干扰 2.D 3.这本来就不是当臣子的所敢奢望的。4.A

(五)16.【答案】(4分)答题要点:思念家乡能平息城市喧嚣带来的烦燥心绪。(写出思念家乡得2分,写出平息城市喧嚣带来的烦燥心绪得2分)

17.【答案】(6分)①通过与“相念一个人可以有所凭借”比较,突出了在城市里想念村庄找不到依据,没有出口,因而感觉特别辛苦,不易。(“想念一个人可以有所凭借”与“在城市里想 念村庄找不到依据,没有出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身处城市思念 村庄的辛苦和不易。)(3分) ②城市的鲜活,富于动感,在作者看来,是对他的一种讨好,是别有用心的表演,想借此让他忘掉村庄,因此让他反感,而这种反感更增添了对村庄的思念。(3分)

18.【答案】(6分)因为城市生长在乡村的芏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2分),但却失去了乡村的宁静自由,它的喧嚣让人烦躁、压抑,它已经不是原来的村庄(4分)。所 以作者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

19.【答案】(4分,)BC(B项中“纪念着那些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乡村人”,原文无此意。C项错 在把家乡村庄比作“一项必修的功课”“一种间歇性病灶”,应该是把思念家乡比作“一项 必修的功课”“一种间歇性病灶”。)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