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红军四渡赤水地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2:21 体裁作文
红军四渡赤水地图体裁作文

篇一:历史上真实的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党政高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博古李德的权力由毛泽东和张闻天接手.红军清理了以前的所谓路线问题,并且改变了原有的长征计划.此时的局势仍然不好!中央军在薛岳的领导下,已经收拾了贵州一号军阀王家烈和二号军阀侯之担,国军内部的问题解决了,下面就要全力的对付留在黔北遵义一带的红军.由此,红军开始了著名的四渡赤水的军事行动,并且进入了长征的第四站云南!好了,听老萨慢慢来说.

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

长征组歌中唱到: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呵呵,分析历史的人就是有这点不好.我们要破除很多以往的观点.

老萨站在大历史的角度分析四渡赤水,得出二点结论:

一. 四渡赤水的前三次并非成功的军事战术行动。而是针对局势的急剧变化作出的应变行为。就当时情况来说,这些行为虽然也是必要的,但是还谈不上出色!

二.四渡赤水的前三次,毛泽东并没有拥有完全的指挥权。当时中央的军事决定仍然是中央政治局或者是中革军委集体民主决议的结果。到了四渡赤水以后,毛泽东才逐步拥有最高的指挥权。所以,认为四渡赤水全都由毛泽东指挥,是不符合历史的。

好了不罗嗦了,说正文.

之前的形势

红军为了开遵义会议,已经在遵义附近休整了快二周.

在遵义会议之前的重要会议—黎平会议上(黎平会议是遵义会议的预演),毛泽东当时提出-因立即改变李德博古在长征前制定的《前往湖南湘西和贺龙肖克回合》的战略。而是应该改变红军行军方向,立即赶往黔北和川南(长江以北的川南),建立一个新的苏区.

老毛认为,黔北敌人军事力量薄弱,并没有湘军桂军之流的强敌。当时盘踞黔北的是侯之担几千大烟兵,数量少且战斗力差,不堪一击.而黔北又有约2万平方公里的不小地域,可以做红军所擅长的运动战战场。总之,如果红军要在近期建立苏区,最实际的选择就是黔北.

这个决定得到了包括博古李德在内几乎所有人的批准,除了朱德有一些不同意见.

作为在西南作战多年的老军阀朱德来说,他深知黔北的贫穷和落后.朱德说:黔北和井冈山一样,贫穷的很,我们三万多人怕是没法长期待下来的.

当时毛泽东他们还没有觉得朱德话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到了主力打过乌江,又赶跑了不战而逃的侯之担,占领了遵义,桐梓以后,环顾四周才傻了眼.

此时的黔北实在无法用一个穷字可以形容。当时的情况,真可以用当地流传的顺口溜来点评: 地无三尺平(多山),天无三日晴(多雨多雾),人无三分银(极端贫穷).

黔北老百姓穷的让红军瞠目结舌,虽然他们很多人也是来自江西南部赣南山区的穷苦农民家庭。但是在这里,他们大开了眼界!

红军战士惊讶的发现,此处有很多人家连裤子都只有一条,因为没钱买布.

很多老百姓自称干人(也就是要饭的),他们一年所能得到的粮食,还不够自己吃八个月的.剩下的时间,只能用野菜树皮和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替代.几乎每年都有一部分人因为饥饿死去,饥荒基本从没有从贵州根除过。

而对于这些家庭来说,生下的女孩因为将来不是壮劳力,往往当场就被溺死.很多男孩生出来也被卖给人贩子,因为家里养不活.由于贫穷,营养不良,弃婴等因素,当地婴儿出生后数周内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五十。

在这种鬼地方,由于贫穷是普遍现象,很多小地主和贫农从外貌上看起来都差不多.

红军本来每到一地,就通过打土豪获取军事补给的.但是在贵州,很多村子和小镇甚至找不到一个有点钱的土豪,赤贫是普遍的现象!

王家烈说:贵州粮食种植不多,主要靠农民种植鸦片,运出省卖掉以后,再用鸦片款购买粮食回省。

所以贵州老百姓平时自己也遭遇严重的粮食不足,哪有多余粮食提供给红军。

红军在黔北连柴米油盐也得不到,生存非常艰难,几乎活不下去。

除了极端的贫穷,没有军事补给的来源以外,红军在这里也无法获得兵源补给.

黔北地区面积虽然不小,但是由于地形等特点,人口并不多.

况且贵州还有的要命的玩意,就是大烟.当地18岁以上的成年男人几乎人人抽烟.妇女有时候也抽,当地还有妇女抽了大烟奶水就好的说法.至于小孩子生病了,也往往用大烟吹到他的鼻孔里面治疗,据说是万能药!

红军没法使用抽大烟的士兵,红军战士中也没有人抽大烟(红军抽大烟和赌博嫖妓一样,都会受到毫不留情的严惩.战时还要枪毙的).

红军在贵州遵义一带勉强招募了4000人的新兵,其中有不少是有烟瘾的!

因为此地实在找不到没有烟瘾的年轻人,红军只得被迫给这些新兵和当地挑夫一些抽鸦片.让他们在军医的帮助下,逐步将烟瘾戒掉.

这种情况下,红军没法招募到更多的新兵,也就没法扩大自己的规模.

除了以上的问题以外,遵义地区从战略上来说也是对防御作战极为不利的地区.

黔北北有长江,南边和东边又有乌江,西边则是数道横断山脉,很容易被敌人封锁切断.

此时薛岳中央军的8个师已经基本搞定了王家烈等贵州军阀,开始把视线放到黔北的红军上.

在薛岳的命令下,周浑元和吴奇伟的10万主力开始向黔北靠拢.

总之,红军在黔北很难建立一个稳定的苏区的愿望,现在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此,在遵义会议上,中央虽然把毛泽东放到军事一把手的位子上,但是否定了毛泽东在黎平会议提出的建立黔北苏区的提议.

当时刚刚被任命为红军总参谋长的四川人刘伯承,在遵义会议上明确说:我们应该打过长江去,到川北和四方面军会合,建立川北苏区.四川人口密集,资源丰富,川军战斗力又比较低下,红军还有强大的四方面军的支持,总之条件比贵州好的多.

--------------有独眼龙称号的刘伯承,在李德时代,他被解除了红军总参谋长的职位。李德的借口是,刘伯承的能力不足,这个借口显然是虚假的。

对刘伯承,在云南当过军阀的朱德也表示认可。朱德还提议应该渡过赤水立即北上,选择长江泸州一带作为渡口.因为此处水流缓慢,渡口又大,适合红军大部队渡江.

更重要的是,如果从泸州强渡成功,红军就进入了成都平原,直线行军二百公里就可以赶到川北,这是最近的一条路!

如果不能进入成都平原,那么红军可行的就是必须改道北上,经过四川和西康省交界处,绕一个至少上千公里的大圈子,还有可能爬过危险的大雪山和千里无人烟的草地,才能同川北的四方面军回合。

绕这个大圈子的距离,大约是经过成都平原的三到四倍(这还是地图上的距离,如果加上爬山和穿越高原,至少也是六到七倍),而且行军地形极其恶劣,很多又是少数民族控制区,种种可怕的困难一目了然!

所以,对从泸州一带渡江这个提议,当时中央政治局成员一致表示同意,毛泽东也认可了这个决定.

1月20日红军中革军委下达了《渡江作战计划》,规定作战方针是由黔北地域经过川南,渡江后转入新的地域,实行总的反攻,赤化四川。 具体则为:中央红军各部进至赤水、土城附近地域后,分3路纵队由宜宾,泸州间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

于是,红军主力1,3,5,9军团从19日开始离开遵义和桐梓火速北上,一渡赤水由此展开了.

但是一渡赤水却并不成功,甚至是比较大的失败.

红军本来想占领赤水县城北上,因为赤水县城是贵州境内的一个大渡口,它离川南的长江渡口泸州和合江都是非常的近,就战略上来说是很重要的。

要占领赤水县城,就必须先占领赤水县城下面的小城土城.

占领土城的任务,由林彪完成。

红军的进展开始确实比较顺利,24日,林彪的红1军团飞一般的占领了黔军控制的土城县城.虽然从遵义到赤水一带的道路条件恶劣,满是泥泞,很多地方烂泥齐膝。但是这阻挡不了飞将军林彪的部队。

林彪的进军极为迅速,当他火速赶到土城的时候,驻守的黔军根本没有丝毫准备。

该部黔军是伟大的侯之担残部,当时侯之担已经扔下部队携宽逃到重庆,后被国民党特工抓获。 余下残缺不全的三个团由侯之担的堂弟副师长候汉佑率领,盘踞在侯的老地盘桐梓,土城,赤水一线。

侯之担的残部看到“候大老板”都溜了,谁有心思继续和红军拼命。

遭到突袭的以后,黔军立即张皇失措,几乎没有抵抗就望风而逃了!土城的老百姓打着红旗,迎接红军。

但红军占领土城并没有多久,就接到川军郭勋祺旅靠近土城的情报.

篇二:红军四渡赤水战役介绍

四渡赤水战役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制酒十二车间 谢 珺

尊敬的上海警备区 尊敬的赵书记、尊敬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全体官兵们:

大家早上好!根据军企共建领导小组的安排,由我向大家对红

军长征“四渡赤水战役”做简要介绍,请各位领导官兵批评指正。 一、概况

作战时间: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

作战地区:贵州省和四川省交界地区

参战部队:红一方面军;国民党军周浑元、吴奇伟两部8个师,湘军3个师,滇军3个旅,川军12个旅,桂军3个师,黔军3个师。

取得战绩:共歼敌1.8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二、历史背景

王明等人把毛泽东的兵权夺走,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在这一情况下,他们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

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正确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1935年1月7日,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随即,召开了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主席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使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四渡赤水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和形成的。

三、战役经过

一渡赤水

1935年1月19日起,红1、3、5、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前进。24日,先头部队红1军团击溃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并往赤水疾进。25日,红3军团抵达土城。26日,红1军团在黄陂洞、复兴场遭遇川军章安平旅、达凤岗旅阻击,红九军团在箭滩遭遇川军特遣支队徐国瑄部

阻击,红军占领赤水计划受挫。27日,中央军委纵队进驻土城。28日,红3、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以及从丙安回援的红1军团2师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旅、潘佐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但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双方形成对峙局面。28日晚,政治局和军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撤出青杠坡,改变北上行军路线,避开强敌。29日凌晨,红军大部队分左中右三路,从元厚、土城向西渡过赤水河,即四渡赤水第一渡。 1935年1月29日凌晨,红军大部队分左中右三路,从元厚、土城向西渡过赤水河,进军至扎西地区,即四渡赤水第一渡。

二渡赤水

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

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 鉴于敌军主力已大部被我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我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我军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地掩护部队于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回师遵义,即四渡赤水第二渡,

三渡赤水

回师遵义,我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于3月2日急忙飞往

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窄地区。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我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同时,以红3军团向西南方向的金沙佯动,调动敌周浑元部向南和吴奇伟部向西,尔后转用兵力攻击鲁班场守敌。3月11日,我军突然转兵向北,于15日进占仁怀,3月15月2时,红一、红三、红五军团和军委干部团各部由现驻地向鲁班场运动,对国民党军周浑元纵队3个师形成扇形包围,拉开决战态势。双方激战至下午5时,毛泽东、朱德接报:距鲁班场西北60里,川军8个团向鲁班场开来;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纵队两个师向鲁班场开进,前锋已到遵义县第十二下区枫香坝、花苗田。毛泽东、朱德命令中央红军主动撤出战斗,向仁怀县中枢镇(今仁怀市中心城区)、茅台镇转移。16日,朱德从坛厂经怀阳洞向中枢镇行进,前往茅台镇指挥中央红军三渡赤水河,3月16日17日,中央红军从茅台镇第三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四川古蔺县。茅台渡口即四渡赤水第三渡,

四渡赤水

中央红军进入川南,再次摆出北渡长江的态势。蒋介石再次

把主力和注意力集中到川南。敌误以为我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向川南压逼我军,企图再次对我形成合围,聚歼我军于长江南岸地区。

3月20日~22日,毛泽东命令中央红军秘密、迅速地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即四渡赤水第四渡。

3月303个渡口全部渡过乌江,进入息烽地域,跳出蒋介石精心设置的“绝境”,移师陕北。

四、四渡赤水战役的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茅台渡口

茅台渡口位于遵义西北130公里处的赤水河中上游,为红军三渡赤水的主要渡口。

篇三: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

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一次转折性战役。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撤出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西迁,由于李德的重要战略失误,中央红军在强渡湘江时,损失极大,部队从8万5000人下降到3万人,史称“湘江战役”。中央红军随后选择了阻击兵力较弱的贵州,进入贵州并占领遵义后,召开了著名遵义会议,撤消了三人团中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成立了“前敌委员会”掌握军事指挥权,选举任命朱德为前敌委员会司令,毛泽东被选为政委。

一渡赤水与二渡赤水

由于红军在湘江战役遭遇惨痛损失,普遍希望能有一场比较大的胜利,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掌指挥权,19日分三路向土城方向前进,28日在土城以北的青杠坡与川军6个团激战,29日红军撤出战斗,北上渡过赤水河,即“一渡赤水”。

进入四川,准备和位于川东北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但川军的精锐部队提前赶到,中央红军意外的与川军发生遭遇战,受到战斗力非常强,且尤其善于阻击战的川军堵截,结果红军在遭遇巨大损失后,依然没有突破川军防线,增援的川军不断到来,川军越打越多,最后红军遭到川军的反扑,红军乘黔北防守空虚之机,于2月18~21日东渡赤水河,即“二渡赤水”。

三渡赤水与四渡赤水

回到贵州境内的红军面对着被夹击的危险,北面是大军压境的由薛岳指挥的中央军,南面是阻击的黔系军阀,最后红军决定南下打击战斗力较弱的黔系,红军以一部兵力在老鸦山、红花岗一线阻击,主力从侧翼突击,结果黔系大部被击溃于遵义城南忠庄铺地区。黔系军阀王家烈仅率剩余的一个团从遵义南门

逃跑,红军再次攻占了遵义。

王家烈在南逃路中,正好碰上中央军第一纵队的先头部队,第一纵队司令吴奇伟决定用他手中的满员装备精良的两个师联合王家烈的一个团迎击追来的红军,结果吴奇伟的司令部遭到长途迂回的红军突袭,吴奇伟逃跑,士兵随即溃逃,吴奇伟连夜一直逃到乌江口,过桥跑到乌江北岸后,命令士兵立刻砍断渡桥的缆绳,以阻断追来的红军,结果当时正在渡桥的国军士兵落入江中,还没有过河的士兵被红军追上,投降。此为毛泽东复出后的第一场大胜仗。

吴奇伟溃逃的同时,乌江北岸已由刚刚赶到的中央军周浑元部驻守,红军截获了蒋介石发给周浑元的电报,命令周浑元立刻进击遵义,毛泽东遂令红军在周浑元进击红军的途中埋伏,希望全歼周浑元部。但蒋介石随后又给周浑元发令,命其坚壁不出,等待大军到来。可是这一电报的密码没有被红军破译。红军见周浑元不出,屡次试图诱其出战,但周浑元坚决执行蒋介石的坚壁不出的命令,坚守隘口等待中央军主力的到来。

没有时间坐等的国军合围的毛泽东,再出奇计,他命令红军一部大张旗鼓做出北上态势,再次北渡赤水河,即“三渡赤水”,但他命令要求渡江部队不许走远,最远不不许走过20华里。

渡江后士兵隐藏在山林里面,蒋介石通过侦查的飞机,得知红军北上再渡赤水,立即派大军全数北上追击,毛泽东这时再令北上渡江的红军在秘密、快速往南再渡赤水,即“四渡赤水”,结果四渡赤水之后,重返贵州的中央红军全速向南,摆出要攻占贵阳和东渡乌江的态势,结果本以为红军已经北上的蒋介石,突见红军在贵阳附近出现,为了避免风险,他坐飞机前往昆明。中央红军再往西奔向云南,而蒋介石指挥的大军这时还在全速往北追去,中央红军在与国军斗智斗勇之后,成功甩脱国军数百公里之远。在成功摆脱国军合围之后,

毛泽东向士兵展开了一张大地图,图上划出了未来中央红军的大体走向,并调侃的说,这叫“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结果

更多资料:会理会议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复出后,第一次指挥的大型战役,并获得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巨大胜利,毛泽东使一度危在旦夕的中国共产党暂时摆脱危机,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军事才华得到了中共领导层以及基层官兵的一致肯定。红军从此跳出了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包围圈,暂时摆脱了被围歼的危险,长征进入了在艰难的自然环境中,长途行军的阶段。对于基层红军士兵和军官来说,四渡赤水之后,毛泽东提出了明确的行军方向,以及最终的战略目标,而不再像李德指挥时期,红军屡战屡败,损失惨重的同时,基层官兵却不知道最终行军的终点,也不知道大规模转移最终要实现的战略目的为何。四渡赤水之后,最终战略目标的确定,暂时摆脱国军的围追堵截,再加上红军获得了几场战役的胜利,军心士气得到明显提高。

篇四:四渡赤水简介

四渡赤水简介: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3万红军来到赤水河畔,并与堵截红军的川军相逢。毛主席、周副主席、总参谋长刘伯承对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决定立即抢占附近渡口以摆脱敌人。红军一渡赤水进入云南扎西地区,蒋介石命督察室主任王道元对红军加紧围剿,王赶到贵阳,并调集四十万大军围住扎西地区。我方认真研究了敌情,准备用运动战对付敌人。于是,我军趁敌人重兵围扎西黔北空虚之际,二渡赤水,夺取渡口。高翔率领瑞金团奇袭娄山关,解放遵义城。蒋介石闻知此事大发雷霆,命令重兵进攻红军,将红军消灭在乌江以北。毛主席经慎重考虑,决定三渡赤水。红军三渡赤水后又突然调头四渡赤水,将敌人主力甩到了后面。蒋介石怕红军攻占贵阳,急调滇军增援。但红军将疲惫不堪的滇军牵到东面并给予沉重打击。红军主力终于大步开进云南,并从容渡过金沙江,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红军三大主力

中央原计划把彭德怀的三军团改称三方面军,因为彭德怀同志主动提议三军团和一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放弃了单独扩编为红三方面军的计划,遂造成了缺编。

长征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被迫战略撤退,史称“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第一方面军

1930年8月,红一、三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成立了第一方面军。由于该军团负责中央苏区的军事安全,也称中央红军。兵力最高达24个军共7万馀人。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1932年6月改称红一方面军。

第二方面军

1936年5月,红二、六军团在战略转移途中,奉中央命令,组成第二方面军,并将红三十二军(一方面军)编入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副总指挥萧克,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政治委员关向应。 共1万馀人。

第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

篇五:四渡赤水抗日洪流教学设计

《四渡赤水 抗日洪流》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雷 俊

【授课时间】2014年4月10日

【授课班级】泸县建校13秋施工11班

【授课题目】四渡赤水 抗日洪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泸州在近代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2)理解泸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艰苦斗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取得四渡赤水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四渡赤水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四渡赤水经过的地区和路线,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热爱祖国的感情,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红军四渡赤水路线图。

2、难点:红军四渡赤水取得胜利的原因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

2.导问:同学们你们对这首歌曲熟悉吗?

(引导学生回答)那么你们是否知道四渡赤水事件发生在哪里呢?(引导学生回答)其实四渡赤水就发生在我们泸州的古蔺、叙永及贵州黔北一带,四渡赤水战役为泸州近代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泸州人民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他们积极参加武装斗争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发生在泸州这片热土上的这些历史事件。

二、教学新课,探究新知:

1.引导简要学习“四渡赤水前的泸州”。

(师):首先我们学习“四渡赤水前的泸州”。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军阀混战中的泸州”及“白色恐怖下的英勇斗争”两个章节,并思考 “二刘大战”战况以及影响。

(生):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师):对学生的回答做简要评价并对本小节内容作简单的讲解。

(师):尽管战争给我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泸州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是如何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进行英勇奋战的呢?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老师提问。

(师):对学生的回答做简要评价并对本小节内容作简单的讲解。

表现:成立江安、宋兴游击队和叙永特区游击队等革命武装。

2.重点探究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师):由于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导致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红军四渡赤水地图)于1934年10月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正确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1935年1月7日,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1月15日至17日召开“遵义会议”。(多媒体展示遵义会议会址及其历史意义)

(师):中央红军进占遵义城,遭到蒋介石进逼包围。为了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毛泽东指挥红军在古蔺、叙永和黔北一代四渡赤水,演绎了一段军事史上的传奇故事。下面请同学们跟随我一起来了解四渡赤水出奇兵。

(生):快速阅读教材,了解四渡赤水情况。

(师):讲解四渡赤水路线图(用多媒体展示一、二、三、四渡示意图),要

求学生记住每一渡所经过的地方。重点强调太平渡和二郎滩。

(生):通过观看示意图强化记忆。

(师):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和老师的讲解,你能分析出四渡赤水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吗?下面请大家开始讨论。

(生):展开讨论并回答

(师):对学生回答情况做点评,并结合教材内容用多媒体进行展示。

3. 简要学习“抗日洪流”

(师):1936年10月长征结束,完成北上抗日的战略部署。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悍然发动全面入侵中国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泸州地区曾多次遭受日军的狂轰滥炸,不屈不挠的泸州人民掀起了抗战的热潮。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思考两个问题:

①日本侵略者对泸州人民犯下了那些罪行?

“九.一一惨案” “八.一二凝光门惨案”

②面对日本的侵略,泸州人民是怎样进行救国的?

组织战地服务团奔赴前线、大批青壮年应征入伍、参加“献金救国运动” (生):结合老师提问快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师):简要讲解并点评。

(师):泸州人民抗战热潮高涨,积极参加“献金救国运动”,得到了冯玉祥将军的高度赞扬,于是在合江挥毫写下了“还我河山”。合江人民为了纪念冯玉祥将军,将“还我河山”刻在了赤水河与长江交汇的马街渡口,至今完好无损。

三、小结复习,巩固新知:

(师、生):知识回顾。

四、拓展延伸,强化教育:

(师):播放《七律·长征》。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和日本侵华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深重灾难,作为学生的你们是否应该热爱我们的祖国,珍惜今天的辛福生活呢?。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