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学习一首小诗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21:02 体裁作文
学习一首小诗ppt体裁作文

篇一: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

长歌行

汉乐府

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

青 青 园

中 葵 , zhāo lù dài rì xī 朝

待 日 晞 。 yáng chūn bù d? z? 阳 春

, wàn wù shēng guāng huī 万

光 辉 。 cháng kǒng qiū ji? zhì 常

kūn huáng huā ya shuāi 焜

衰 。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 百 川 东 到 海 , h? shí fù xī guī 何

西 归 ? 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 少 壮 不

,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老

题 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七步诗

曹 植

zhǔ 煮 lù 漉 qí d?u 豆 chǐ 豉 zài rán 燃 yǐ 以 fǔ d?u 豆 w?i 为 xià qí 萁 zhī 汁 rán , 。 萁 在 釜

, d?u zài fù zhōng qì 豆 在

běn shì t?ng gēn shēng 本

同 根 生 , xiāng jiān h? tài jí 相

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注词释义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萁:豆秆。 漉:过滤。

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这首诗比喻贴

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敕勒歌

北朝民歌

chì 敕 tiān 天

la chuān 勒

yīn shān xià ,

sì qi?ng lú 似

lǒng gài ,

sì yě 四 , 。

野 。

tiān cāng cāng 天

yě máng máng ,

fēng chuī cǎo 风

dī xiàn niú yáng 低

吹 草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注词释义

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 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同“现”, 这里不读jiàn。。

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咏 鹅

骆宾王

? 鹅

? 鹅

? 鹅 gē 歌 shuǐ 水 bō 波

, 。 , 。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曲 bái 白

项 máo 毛

向 fú 浮

天 lǜ 绿 qīng 清

hōng zhǎng bō 红

掌 拨

作者背景

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人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

注词释义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拨:划。

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名句赏析

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

篇二:二年级语文学习指导

今天学习识字一,还没有拿到参考书,我仔细阅读了课文,这课是由三组描写秋天的词语组成,词语很美,书页上配着一幅更美的秋色图。看着想着,教学设计了然于胸。

课堂上,学生们兴奋地读着优美的词语。他们已经通过小组合作自己解决了生字,老师又让学生分析了认字的方法,最后的检查结果是,认字一关学生全部通过。

看到有的同学已经在背那些词语,我拍了一下手,示意他们停下来。我表扬他们读得认真。然后告诉他们:“我们都二年级了,以后再读书,就要边读边想了。比如读今天这些词语,我们就应该想,这些词语都是描写哪个季节的啊?以后我们写话的时候能不能用上啊?”学生们大声的回答出是描写秋天的词语后,我告诉他们看图说一说,书上的图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描述。学生们仔细观察,大胆地回答。张竞文回答:“可以说景色宜人。”我追问:“你为什么用这个词呢?”张竞文想了想说:“这些树多美啊,我要看了就会很喜欢,所以说是景色宜人。”“想得真好!”张竞文高兴地坐下了。孙雪静举手了:“老师,我用层林尽染,因为那些树有绿的,有红的,有黄的,一层一层的,象是让颜料染的。”受到启发,举手的多起来,他们纷纷地说出了“叠翠流金”“金秋时节”,而且是边看图边解释词语的意思。那些解释是幼稚的,但又是贴切的,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理解力。“同学们答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我们一起去旅游好不好?”“金秋时节,我们班去香山旅游。哇,这里景色宜人,好美啊!抬头仰望,天高云淡;低头近瞧,叠翠流金;登高远眺,层林尽染。看着这迷人的秋色我们可真高兴啊!”“同学们,我们在旅游的时候都用上了哪些描写秋天的词啊?”“金秋时节”“景色宜人”………“老师还用了一个书上没有的词,迷人的秋色。”平时不爱发言的周博宇大声说。“你听得真仔细。迷人的秋色还可以说成?秋色迷人?。描写秋天的词语可多了,同学们愿不愿意找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啊?”“愿意──”“你们看,刚才老师带大家去香山旅游,看到了那么美的景物,用上了那么多优美的词语,现在同学们分成小组去别的地方旅游,回来和大家说说你们去了那里,看到了什么景色好不好?”各小组兴奋地说着,有的还用手指数着用上了几个词。抽查的结果好极了,有的用上了五、六个词。我告诉他们,自己的旅游过程下课后可以写到写话本上。

下课了,学生还意犹未尽。

这节课,我抓住学生们好奇、爱玩、喜欢美好事物的特点。在学完生字的基础上,看图让他们用上学过的词语,使表象的物与抽象的词联系起来,然后用看到的物来解释词语的意,完全是学生自读自悟,没有老师的说教,没有严谨的逻辑措辞,所解释的意思完全是儿童自己的思维。这样的解释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掌握。接下来的旅游就是为了让学生们会用这些词,但是如果只是选词造句,就会枯燥,学生不感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所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旅游,就会使他们的情绪一下子兴奋起来,效果会事半功倍。最后的学着复述,其中也包含着学生们自己的创造,比如,旅游地点的改变,句子的重组等。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趣味横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凸显出新课标中关于阅读的一些规定。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教学建议(一)

晓枫 教研

关于教学,老师们提前应该做两项工作:

一是阅读课标第一学段教学目标,整体把握,到了二年级,我们应该训练学生达成哪些目标;

二是阅读《教师用书》说明部分的第6页,本册的学习目标,清

晰地梳理出本册应该达成哪些学习要求。这一块儿老师们自己阅读。

下面,首先想和老师们传递一些信息,帮助老师们明确,我们语文教学今后的走向。明确了要去哪里,再去找合适的路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从全国第八届阅读教学比赛结束之后,全国小语界的专家纷纷呼吁,小学语文需要转型,尤其是占着小学语文半壁江山的阅读教学更需要转型,其中有这样一些代表性的文章:

1. 崔峦: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PPT)

可以说,崔峦老师这个非常响亮的口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全国小语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什么是内容分析式的教学?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剖析内容,讲来讲去,学到最后,学生只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却不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同时,崔老师的话衍生出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当我们跟“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时候,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走向何方?

2.赵镜中:“教教材”和“教阅读”?

赵镜中老师是台湾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会的会长。他这些年,频繁来往于海峡两岸,为两岸的教育交流呕心沥血。去年赵老师不幸英年早逝,这是我们教育界的损失。

赵镜中老师认为,大陆的语文课有很多优点,但是存在着一个非

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好多老师的阅读课,是在教教材而不是教阅读。

明确地说,老师想的就是教课文的字词句和中心内容,让孩子把课文弄清楚,赵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顽疾。

3.吴忠豪教授的观点:教课文?教语文?跟赵镜中老师不谋而合!

阅读教学不是要教教材,而是要教阅读,教语文。他希望我们的老师,不要把一篇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而是要以教材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方法,找到阅读策略,培养阅读能力,从教教材走向教阅读。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如果老师们能在平常的教学中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你的阅读教学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阅读文章进行圈点批注的习惯;能从阅读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阅读时能够主动质疑;能够结合语境、结合生活实际来解释文本;等等能力和方法。

而我们学习的每一篇课文,就是学习的载体,用叶老的话说。课文就是个例子,可以通过这一篇,也可以通过那一篇,来教学生这些阅读方法,阅读策略,最终提升阅读能力。

举个例子,比如一位老师教学《鱼游到了纸上》,(PPT) 他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品质。他的目标指向什么?对,指向的是体会人物品质,立足点

在教课文上。

好,那我们来改改,改成“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这个目标指向的是表达方法,指向的是,文本是怎样表现人物品质的,这既是在教阅读,领悟写法,又在启发学生习作——学习怎样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 这是中年级!那么二年级,怎么教语文,教阅读?

我们以18课《称赞》为例,课文熟悉吗?85页,尽快熟悉一下。 小獾和小刺猬两个小动物,互相称赞对方。一个夸对方小板凳做得有进步,给对方带来信心;一个夸对方摘的苹果香甜,消除了他一天的疲劳。

老师们,这一课,除了识字、学词,有感情朗读课文,许多老师把人文目标定为,“体会真诚的称赞能够带给人自信”,可以吗?可以!

但是,如果把它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不是距离“语文”,距离“学习语文”有点远呢?因为,你这是在教课文!

我们再来改改,如果改成 “借助课文,学习得体的称赞别人”这个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这就(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学习一首小诗ppt)是在做语文的事,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们看改后的教学流程。是不是在做语文的事?【PPT】

1.合作读小獾和刺猬的对话,看看他们是怎么互相称赞的。(在朗读、提取)

篇三:雨后教学设计

《雨后》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课文,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独立识字、自由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激发内心愉快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兄妹纯洁烂漫,天真乐观的个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重点。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三、【设计思路】

《雨后》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诗作。作者冰心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图景。诗歌源自生活,富有生活情趣。因此,教学中,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玩水踩水的生活体验,从而融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与快乐,体验与水共乐、与泥共舞的情趣。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欣赏儿歌 导入揭题

1.师:孩子们,喜欢听儿歌吗?

今天,马老师也特意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小伞花》,让我们来一起来欣赏吧!【PPT 2 】

怎么样?好听吗?《小伞花》 唱的是什么?对呀,放学啦,三个可爱的孩子撑着美丽的小伞花漫步在雨中,多开心啊!

2.那雨后的景色是怎样的?谁来说说。嗯,句子说得真完整。哦,你是个感情细腻的孩子!

来看一组优美的图片吧【PPT 3-22雨的印记】

小雨淅淅沥沥从天而降,让美丽的人间充满了诗意。娇嫩的小芽儿张开了臂膀,贪婪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花儿依旧挺立身姿,叶子也随风轻轻摇晃。雨后,空气特别清新,瞧!一道美丽的彩虹挂在空中!池塘里水满了,明晃晃的。碧绿的荷叶上,晶莹的水珠滚来滚去。青蛙在大声地唱歌,蜻蜓也自由地畅想。沾满露珠的花瓣娇美鲜艳,执着地绽放,吐露着芬芳,而那嫩绿的叶子也因雨水的冲刷显得更加明亮。最快乐的要数戏水的孩子,他们一溜烟儿地跑出家门,冲进水的世界,尽情地玩耍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美!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关雨的诗歌,你们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对,冰心!你对冰心了解多少?一起来看。【PPT冰心视频23】

正像刚才录像中提到的,【PPT 24】长期以来,冰心与少年儿童有着特别美好的感情,许多小朋友都亲切地称她“冰心奶奶”。

冰心奶奶把小朋友们雨后戏水时的欢乐情景写成了一首诗歌,说不定

当中还有我们的影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后》【PPT课题 25】

(二)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1.配乐范读 听老师朗读。【PPT 26-30】【音乐 星之所在】

这对兄妹雨后玩得多自在,大家都听的陶醉了!现在,我们赶快走进小诗,去细细品味雨带给我们的那份快乐和幸福吧!

2.首先来看自读要求【PPT 31】

⑴ 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⑵ 用序号标出这首小诗共有几个小节?

⑶ 哪一小节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3.标小节 学习字词

读完了吗?好,现在请你用序号标出这首小诗共有几个小节。几个?对,四个。

读词看词宝宝也迫不及待地赶来了,赶快和他们打个招呼吧。【PPT 32】 老师把拼音小精灵也请过来帮助大家了!跟老师一起读读吧!【PPT 音词 33】树梢 赤脚 使劲 糟糕 溅起 兴奋 发射 短粗

大家发现了吗?“使劲”这个词怎么读?对 使劲儿【PPT 34】

【PPT儿化35】诗中没标儿化音的,有些也可以读成儿化音。水花儿 小辫儿 唇儿 裙儿 一起再来读。【PPT齐读36】声音洪亮,看样子你已经和词宝宝成为好朋友了!

这些词宝宝中,有个多音字,你找到他了吗?【PPT 多音字 37】棒极了!真是火眼金睛!是“兴” 谁能喊出它两个名字呢,对,xīnɡ xìnɡ 能给它找个朋友吗?谁来领大家读:xīnɡ兴奋、兴旺xìnɡ高兴、兴致勃勃

多音字大家掌握的很牢固,来看这一组字,你发现了什么?【PPT 形近字 38】(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对,这是一组形近字,谁好办法能够同时记住它们。总结的很到位,“唇”=“口”+“辰” 在我们识记汉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加一加的办法帮助我们记忆。

【PPT 三组形近字39】瞧!来了三组字宝宝,你又发现了什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PPT 40】是啊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大家发现:“喊”-“口”+“心”=“感”,叫喊要用嘴,所以“喊”是“口”字旁,而感谢要用心,所以是“心”字底。

同样,“骄傲”的“骄”和“娇美”的“娇”都有“乔”字,只是部首不一样。高六尺的马昂首阔步引申为骄傲,所以是“马”字旁,而娇美是女性的特色,所以是“女”字旁。

你能用老师教你的办法,学习“跤”和“较”这一组形近字么?大家学习得真认真。我们发现,【PPT 41】加减偏旁部首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既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汉字,又可以有效地理解字义。

【PPT 四个字42】看到这四个字,你又发现了什么?你的眼光真敏锐,这四个字都是形声字,【PPT 表格43】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左边是形旁,代表字义。例如“踩”, 因为踩的动作要用脚,所以是“足”字旁。右边是声旁,表示读音,后面三个字分别读作溅,裙,妹。

【PPT 44】瞧!又来了四个生字宝宝:哨 梢 消 捎 你发现了什么?都有“肖”偏旁不同 知道怎么区分它们吗?谁能组个词?(口哨)(树梢)(消灭)(捎来)

【PPT 45】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只要我们有一双细心观

察的眼睛,就可以找到中国汉字的奥秘。通过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一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汉字。

【PPT 46】写字 生字我们已经认识了,来看这个生字 读什么?是的 jǐn谁能给他找个好朋友!紧张 紧迫【PPT 47】你知道“紧”字的偏旁是什么?对,“系”。在这里“系”字底可没有第一笔的“撇”呦!怎样写才能更漂亮呢?这个字,中间笔画较多,为了整体美观,要写紧凑。(笔顺)让我们赶快动手写一写吧,注意写字和握笔的姿势,想一想”三个一”,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看大家学的这么棒,一个个小水花也特意赶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了!【PPT 48】谁能够正确的读出水花背面的词语,小水花就送给他了。谁来?声音多洪亮,字正腔圆,一字不差。生字新词认识了,让我们一起把字词宝宝送回课文吧!

4.再读课文

【PPT 49】下面请你再次拿起书,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坐着读可以,站着读也行。 读得很认真!带上表情试试!这么有趣啊?

赛读课文【PPT 50】小朋友,敢和别人比赛读课文吗?赶快去找对手比一比吧!看谁最厉害? 大家的朗读越来越有味道了!

(三)体验生活 感情朗读

过渡:小朋友都读得这么带劲,一定是雨后的那份快乐在深深吸引着大家,那就让我们走进小诗的字里行间,去瞧一瞧吧!

1.想象第一小节 感受童心童趣

(1)读第一小节 谈感受

篇四:学习品德案例文档

本人卢有花,现在在景泰县陈庄小学任教,今年所带科目是一年级语文和三年级英语,并兼任一年级班主任,他们刚入学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我希望通过这次学习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我的问题是:怎样有效转变学困生。

案例展示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 《让自己快乐起来》( 首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 授课教师: 赵文琪(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小学高级教师)

指导教师: 胡玲(北京市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中学高级教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人有各种情绪,不同的情绪对人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有影响。

(2)知道“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是长大的表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知道人有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情绪对人有不同的影响。

(2)通过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为自己能让自己快乐起来感到高兴 。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愿意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教学过程

一、通过交流“我的情绪脸谱”活动,感受不同的情绪对人的影响

1.谈话:四天之前,老师发给大家四张“我的情绪脸谱”,用来记录我们这四天的情绪,在情绪脸谱上记录的可都是我们同学自己真实的体验与感受,现在拿出来和同学互相说说,这一周你都有过怎样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

2.同桌交流。

3.提问:谁愿意把你的情绪脸谱讲给大家听听?(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贴出“喜怒哀惧??”表情图片)

预设一:学生回顾快乐的情绪

追问其他同学:你听了他讲的事情为什么也笑了?(听了他讲的快乐事儿,你有什么感觉???)

问:谁还愿意把你的快乐事儿告诉我们大家?

小结:四天的时间,我们就经历了这么多快乐的事情!真好!其实,在你的记忆当中,一定还有特别让你高兴的事情,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讲讲?

问:听到快乐的事情都让我们这么快乐!哎,那快乐的情绪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有助于身体健康、心里舒服)

小结:快乐的情绪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使我们感到生活很幸福!

预设二:学生回顾不快乐的情绪

学生交流不快乐的事情(过程中,观察倾听的同学的表情,及时追问:你为什么会皱眉头?你为什么也很气愤??)

问: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让自己感到愤怒、恐惧或者忧伤的事情,这些事情大大的影响了我们的情绪。当我们不快乐时,有什么感受?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 出示“小羊实验”动画片

问:为什么两只小羊的命运会不一样呢?(环境不一样,情绪不一样,长期处于恐惧的情绪中的小羊死掉了)

4.问:结合刚才我们回忆的快乐与不快乐的体验,再加上小羊的实验,你现在有什么想说的吗?

小结:你们可真是会思考的好孩子!

二、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愿意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1.师 :我们前几天经历的不快乐的事情,现在怎样了?

2. 学生交流

预设学生已经解决问题,不快乐的情绪已经转变(奖励学生“动脑筋”的小贴片) 教师帮助学生提升方法,进行板书(方法用贴生动的图片表示)

小结:当你不快乐的时候,能够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真棒!

出示典型事例(班中同学积极转变不快乐情绪的故事)

采访本人:为什么这么做?

采访其他同学:听了***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

小结:遇到不快乐的事情时,积极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多好啊!

预设学生的问题没有解决,不快乐的情绪没有转变

追问:这件事情现在还让他感到??,你们有什么好主意? (奖励学生“动脑筋”的小贴片) (适时贴事件的名称)随学生发言板书:方法用贴生动的图片表示

追问本人:同学们出了那么多的主意,你现在有什么想法吗?

小结:想尝试好方法,转变自己的情绪,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2.小结:同学们的方法真好!有换角度思考问题,有用说、唱、喊、哭的方式来发泄,也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这一个个好方法一定能够让我们快乐起来的!(板书:换个角度想问题、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

3.师:我们大家这么愿意让自己快乐、让别人快乐,老师一定要送给你们一棵“快乐树”,?请在“情绪脸谱”上记录着快乐事情的同学把快乐的事情展示在“快乐袋”上,让更多的人与我们一起分享,变成大家的快乐,好吗?我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烦恼箱”。请在“情绪脸谱”上记录着不快乐的事情的同学丢掉不快乐(将板书上的“事件”扔进“烦恼袋”),让自己快乐起来,好吗?

6.学生活动

7.问:活动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我们善于想办法,不快乐的情绪总会转变为快乐的情绪,我们会发现快乐会常常伴随我们的!老师希望我们同学用心的生活,健康快乐的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教学板书: (注:横线上是学生的方法)

??

【教学反思】

《让自己快乐起来》是首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我的本领大”单元的第二个主题活动。通过对本主题的研究,我感到要想 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做到?“两个具备”:一是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本体知识的储备;二是要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能力。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 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

一、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本体知识??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心理健康知识,哪怕是最基本的常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相对抽象与理性的。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才能克服主观说教,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自然、真实而又富有价值,最终科学有效的引导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就本节课而言,引导二年级学生愿意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这个话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

是涉及了很多心理常识。比如说,人的基本情绪有哪些?每一种情绪的内涵是什么?如何看待快乐?不良情绪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哪些危害?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切实可行的调整方法都有哪些?等等。

要想获得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一是要通过查阅专业书籍的方法来了解专业知识;二是对于教学所涉及的基本的概念一定要通过查阅词典的方法,对其有一个科学的、精准的理解与把握。举个例子来说,“哀”是人的基本情绪,但是,什么是“哀”?即“悲伤、悲痛”。那么,什么是“悲伤”?即“伤心、难过”。什么是“悲痛”,即“伤心”。经过不断的追问,这时我们就会很好的理解“悲”这个基本情绪,从而架起儿童的生活经验与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之间的桥梁。

二、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能力??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杨忠建老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综合艺术。既然它是一门艺术,那就一定需要相应的技术来作支撑。具体来说:

一是紧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的形成源于儿童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体验和认知。可见,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通过“情绪脸谱”的记录、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感悟生活。由于学生有着真实的体验与感悟,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会畅所欲言的谈论着快乐、不快乐的情绪给自己带来的切身感受,继而会生成自己的新的认识,即不快乐的情绪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学生才能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获得能够引领自己今后生活的经验。

二是开展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

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一个显著地特点,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课程的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是在“丢掉烦恼??拥有快乐”的活动中结束的。

“情绪脸谱”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体验与感悟,随之,学生又有了那么多的好方法可以让自己快乐起来,此时,对学生而言,他们所记录的“不快乐”已经不是问题了,把它扔进“烦恼箱”,这既是一种排解方法的暗示,同时也表达出“丢掉烦恼?拥有快乐”的寓意;把自己记录的“快乐事情”粘贴在“快乐树”上,既是引导学生感受分享快乐的幸福,又体现了一种生活态度的引导——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大家善于发现,用心感受,一定能找到生活中的快乐!

因此,只有教师具备了相关的心理健康的教学知识,才能巧妙地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综上,就像杨忠建老师所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而是一门综合艺术。”因为“心育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所以,我们坚信“心理健康之花,必结育人之果”! 案例展示一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秋天在哪里》(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授课教师:张崧(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课前的观察、课上多种方式的交流(口头描述、实物展示、图画的介绍、欣赏课件等),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等的变化,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感受秋

天的美,培养观察、表达、合作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通过观察秋季时段和秋季气温变化等内容,了解与秋天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知识以及生活中的自然常识。

教学重点:

认识秋天的季节性特征, 了解与秋天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知识。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秋季的的基本特征。】

1.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首小诗,请你仔细听,认真看,想一想这首小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情景?

2. 播放课件:小诗《秋天到了》

天转凉,风变爽,大雁排成行,

枫叶红,瓜果香,农民收获忙。

3. 教师过渡:我听到很多同学一下子就说出来了答案,这首小诗描绘的正是秋季的景色。看来大家对秋季的特点,了解真不少!请你找一找,今年日历上的哪一天告诉我们秋季到了?

4. 播放课件: 2012 年 8 月日历

5. 教师:你找到了吗?今年立秋的日期是 8 月 7 日,秋季从这天就开始了!

6. 播放课件:标明立秋的日历

7. 过渡语: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共同感受秋天的奥秘。

二、寻找秋天足迹,感受春天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同伴交流,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对秋天增加感性认识。 】

1. 教师提问:很多同学在家里、校园、公园、街道、田野中,早已发现了秋天的踪迹,你是在哪里找到了秋天?

2.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 植物变化:

( 1 )我听到有的同学说发现校园里的柿子变得越来越黄了;有的同学说和家长到公园看到枫叶红了。你发现,植物在秋天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 2 )有位细心的同学用相机记录下小区银杏树的变化,还把照片放在日记本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发现了什么?

播放课件 ---- 《秋叶的变化》

(学生:这是我在十个星期里,给我们小区同一棵银杏树拍的生活照。 9 月 2 日,银杏树树叶的颜色是油绿油绿的; 9 月 7 日,几片油绿的树叶微微泛起了黄边; 9 月 16 日,很多树叶都泛起了黄边; 9 月 30 日,树叶的黄边慢慢扩大成了月牙的形状; 10 月 15 日,树叶变得越来越黄,只留下一点点绿色; 10 月 25 日,一些树叶变成金黄色; 11 月 4 日,全部树叶都变成了金黄色,特别漂亮!)

( 3 )我们欣赏了她的日记,从中了解到银杏树的树叶在秋天里由绿色慢慢变黄。你发现这种变化了吗?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教师引导:我听到有的同学说:发现马路边上的银杏树也在慢慢变黄,从树叶的变化中,知道秋天到了。你发现秋天的树叶还变换出哪些颜色呢?让我们跟随同学们的身影一起走进大自然中,看一看、数一数,你又发现了哪些颜色?

( 4 )小结:除了金黄色的银杏树叶,有的同学发现黄栌树的树叶变的红艳艳,有的同学发

现枫树的叶子变成了桔黄色,有的同学发现油松的树叶变得更绿了。秋天的树叶还有棕黑色、紫红色、墨绿色??,五颜六色的秋叶像七彩蝴蝶一样随风飞舞,树叶慢慢的飘落在地上,好像为大地铺上了彩色的地毯,神奇的大自然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为我们带来了多彩的季节。当我们看到五彩缤纷的树叶纷纷下落,你一定知道什么季节到了?对了,是秋季到了!

( 5 )过渡语:从树叶的变化,我们知道秋季到了,你还在哪里发现秋天到了? ( 6 )播放课件 --- 《水果市场》

教师解说:有的同学在超市里看到秋天的水果特别多,有红红的石榴,黄黄的柿子、绿绿的鸭梨!

( 7 )播放课件 ---- 《采摘》

过渡:还有的同学和同学们一起到农村采摘,有的同学到果园里采摘了苹果,挖出了白薯,你看她从地里拔出什么宝贝?对了,就是花生。通过采摘 , 她才知道花生长在土地里,感受到了秋季收获的乐趣 !

小结:当我们看到苹果、柿子成熟,田野里人们忙着收割,你知道什么季节到了?你又说对了!当我们看到树叶变黄,果实成熟,人们忙着收割,我们知道秋季到了!

* 动物变化

( 1 )教师提问:秋天到了,你发现动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 2 )播放课件 ---- 《动物》

( 3 )小结:有的同学发现听不到知了的叫声了,有的同学看到大雁排成人字形向南飞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了,有的同学在公园里发现松鼠抱着食物跳来跳去地忙着储存。随着秋天气温慢慢降低,动物为过冬做着各种准备。原来小动物也在告诉我们秋季到了!当我们听不到知了歌唱,看到大雁南飞,我们知道秋季到了。

* 气候变化

( 1 )过渡:和夏天相比,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你发现秋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 2 )教师提问:我听到有的同学说:到了秋天,早上出门时感到天气凉了,有的同学说人们的衣服变厚了,秋天到了,气候发生了哪些变化?

( 3 )过渡:喜欢观察生活的明明去年秋天时记下了很多有趣的发现,你们看看和我们感受是不是一样?

( 4 )播放课件:《明明日记 1 》

日记内容: 2011 年秋天气温纪录

9 月 20 日, 晴, 16——25 ℃ ,天气有点热;

10 月 1 日,多云转阴,部分地区有阵雨 11——16 ℃ ,下雨后感觉有点凉;

10 月 25 日, 晴, 9——14 ℃ ,天气早晚很凉爽,中午热,下午放学忘记穿外套,得了感冒;

11 月 4 月,晴 , 2——12 ℃, 人们穿的衣服越来越厚了;

( 5 )小结:我看到有的同学边看边点头,有的同学说和明明一样,由于没有及时穿外套,也得了感冒,可难受了!看来,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了秋季气温变化的特点。立秋以后,秋季的气温逐渐降低,特别是在下雨后,气温会降低很多,所以在北京地区有这样一句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 6 )过渡提问:在我们北京地区,秋季气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秋天里一天的温度也在不断变化,你发现一天的温度发生了怎样变化?明明也发现这种现象,我们看看他去年的记录吧。

( 7 )播放课件:《明明日记 2 》

篇五:新的教育理念

经教育部核准,我们于今年年初启动了与新课程标准配套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其中的一年级上册业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并已进入实验区’。在“标准”研制组专家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又继续编写了一年级下册。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建设一套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小学语文教材。据此,我们确定了以下编写原则:

1.全面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认真领会课程标准有关语文课程性质的论述,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切实构建小学语文教育的新体系。要在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获得基本语文素养的同时,热爱、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精华,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的能力,成为对民族、国家、人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2.体现国家课程改革精神,体现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体现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材料编写要突出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注意研究其他版本(包括港台地区)的小学语文教材,学习各家之长。注意从我国丰富的传统语文教育经验中汲取精华,从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中吸收营养。在学习和吸收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4.立足于便教利学。教材编写力求简化头绪,突出重点,使教学目标集中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注意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

5.实行开门编书。精心组建一支品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战斗力的编写队伍。在此基础上,发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和有志于语文教材建设的各界人士参与编写工作,争取知名专家的指导,听取一线教师的正确意见,走编写人员、专家、第一线教师“三结合”编书的路子,使教材能够凝聚集体的智慧。

二、教材的框架体例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课文和单元练习。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标准”中的“总目标”明确提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认为这个要求对小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教材中设置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系列。本册“习惯篇”的要求是:认真写铅笔字;积极发言,专心听讲。

2.识字写字

本册教科书用“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方法安排了466个生字(其中只认不写的183个,要求能识会写的283个),较之过去同册的识字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全册生字分两个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识字,每课安排能识会写的生字不超过10个;只识不写的生字也不超过10个。二是专门的识字课文。每课安排能识会写的生字不超过9个,其中只识不写的生字不超过8个。

专门的识字课文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词串识字。顾名思义,词串是将相关的词语串连起来,用以表现某个场面或意境。词串是押韵的,可以连贯起来诵读。词串配有相关的情境图,用以帮助儿童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感受词串描绘的意境。如“识字1”:“春天春风春雨/柳树小草嫩芽/布谷燕子蜜蜂/梨花杏花桃花”。分别看,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连起来读,押韵上口,好像一首小诗。“识字”1、2、5、6四课均属此种形式,其内容分别是“春天”、“奥运会”、“夏天”、“夏夜”。

安排此类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借助韵文形式和情境图识字;通过诵读进行自动化识别汉字的训练;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并受到美的熏陶。

(2)看图会意识字。主要是用形象化的图来揭示字理,并附有为识字提供语言环境的相关短文。如“识字3”便是通过有关舟、竹、石、泉、川、燕等字的“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使儿童初步认识到绝大部分的象形字、指事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识字”7则通过形象化的图形来显示“人从众木林森”等是怎样以基本字逐步叠加来体现字义的。

(3)转转盘识字。先通过转转盘显示一组同声旁的字,再将这些字编进短文,为识字提供语言环境。“识字”4、8均属于这种形式。如“识字4”,课文先以转转盘换偏旁的方式,转出了驰、地、他、池等一串同声旁的形声字,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这几个字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表示字音,一部分表示字义。然后让学生读一则有趣的字谜: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以加深对形声字造字规律的理解。

安排此类课文的意图是:揭示汉字的造字规律;集中识一批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无论是随课文出现的生字,还是“识字”课文中的生字,凡要求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里出现;只识不写的字则列在两条绿线内。

为了打好小学生的写字基本功,所有要求书写的生字,都根据国家语委规定的标准,一一展示笔顺,以便小学生在描红、仿影、书写时有所遵循。

“标准本”十分重视写字教学。对于写字的功能,不少人在认识上有片面性:现代社会电脑已经普及了,没有必要让学生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练字了。尤其是毛笔字,已没有实用价值,教材里不必安排了。我们认为这个看法是不全面的。因为写字不单纯是一种书面传递信息的工具,汉字里面还蕴含着民族的睿智,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精神。作为龙的传人,不会说中国话,不会写方块字,就失去了民族的根。作为母语教材,从小教会孩子写好方块字责无旁贷。不光要会写,还要写得好,要促进学生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热爱汉字、尊重汉字的态度。所以我们在教材中坚持描红、仿影,不是只在一二年级这样做,而是一以贯之,六个学年一描到底,一仿到底。过去我们的孩子字写得不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丢弃了传统写字教学行之有效的经验。

3.课文

共27课,分为6个单元。选文力求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气息,文质兼美,难易适度。注意儿童化,富有童趣。多为儿童喜爱的诗歌、童话或故事。选文贴近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如《好学的爸爸》、《奶奶的白发》、《放小鸟》等联系了儿童的经验世界,《世界多美呀》、《蚂蚁和蝈蝈》等则联系了儿童的想像世界。

选文还注意到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自觉地渗透标志人类社会进步的现代意识,并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为此,我们在教材中选人了一批具有时代意义的课文。如《好学的爸爸》便反映了这么一种新时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要求。《放小鸟》、《这儿真好》意在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样一种新的理念。《鲁班和橹板》、《乌鸦喝水》意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育他们的创造意识。

课后的练习设计坚持简约、实用、抓住关键,主要突出了识、写、读、背四项。27篇课文均要求朗读,其中12篇要求背诵。部分课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富有童趣的实践性、探究性、创造性作业。如学生学了《鲁班和橹板》,课后便要求:收集一个有关发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学了《蚂蚁和蝈蝈》,要求他们“分角色演一演这个小故事”。学了《做什么事最快乐》,则要求他们“改编这个小故事(如将啄木鸟、水牛、蜜蜂换成公鸡、花猫、螳螂等),再讲给同学们听”。

4.单元练习

这部分分三个板块:综合练习、语文积累和口语交际。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有三个特点:变繁琐的单项训练为综合练习;与社会实际活动相结合,向其他学科渗透;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意识。

从本册起,在每个单元练习里安排了“熟记成语”,其形式是将一组有内容联系的成语编成“成语歌”,以便于儿童诵读与记忆。“成语歌”配有相应的图画,用以帮助儿童理解成语的意思。“成语歌”大都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或前面学习过的课文。如“练习1”的“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便可联系“申奥”成功当天夜晚的狂欢情景来理解。又如“练习8”的“临危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便可联系《司马光》一课的内容来理解。

“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为了在教材中落实这一目标,我们摈弃了过去低年级清一色的“看图说话”模式,构建了“口语交际”的训练系列。如一年级下册我们便安排了说说我的家、找春天说春天、指路、学会道歉、讨论、相互交流各自参加的节日活动、学会做客、听故事讲故事等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我们力求便于教师设置交际环境,强化交际双方的互动性。

三、教学方法建议

怎样用好“标准本”一年级下册呢?我们认为要注意四个“性”,即实践性、主体性、基础性、趣味性。下面分别来说一说。

1.实践性

首先,我们对语文课的认识应有一个全新的理念。什么是语文课?语文课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语文课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只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职责是组织,示范,点拨,答疑,鼓劲……一句话,是因势利导,从旁协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包打天下。当然,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教师在指导时,表述要具体形象,要多演示。如指导小朋友说话要大胆,就应当说:怎样做算大胆呢?身子站直,眼睛向前看。两眼看天花板或者地面,弯着腰,都是胆小的表现。还可以演示一下给小朋友看,并演示一下应当怎么站才叫大胆。

要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如识字就可鼓励孩子借助社会环境,一些电视节目的片名、片尾、节目主持人的姓名、广告用语等,容量大,多次反复,趣味性强,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2.主体性

“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过去识字有个固定的程式,即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学生齐声拼读字音,分析字形,连词读字。这样做,剥夺了学生识字的主动权,生字不管难易,统统“一刀切”,也是不合理的。 要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儿童。可以深人浅出地渗透一点汉字的知识。如学了“马”、“虫”后再学“蚂蚁”的“蚂”,就可以告诉儿童:蚂蚁是昆虫,所以是虫字旁,“马”是告诉我们这个字的读音。哪个字难学,可以让儿童自己找,自己想出记字的方法。如“蚕卵”的“卵”,有的小朋友这样记:柳的右半个,两边各加一个小点儿就是卵。另一个小朋友的记法则不同:蚕卵我见过,是个小圆点,我一看到“卵”字里的两个小圆点,就记得这是“卵”字了。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来记字,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3.基础性

小学阶段要求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一年级更是基础的基础。对于几项最为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我们都一一在教材中作了落实。如写字,可以采取“识写结合,描仿人体”的方法,即识什么字就练习写什么字。通过描红、仿影使学生的字逐渐“人体”。所谓“人体”,不是人前面柳欧赵之体,而是人楷书之体。要指导学生用好配套的习字册。还要坚持“提笔即是练字时”。正如叶老所说:“咱们天天为了实际需要而写字,其实是天天在练字,更不必特别划出练字的时间。”我们要引导儿童养成这么一种良好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划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又如读书、背诵,我们也都有明确的要求,应一一予以落实。

良好学习习惯的落实,关键在于老师坚持不懈地抓。要“反复抓”,还要“抓反复”,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如教学词串“夜晚繁星亮晶晶/爷爷奶奶小丁丁/竹椅蒲扇萤火虫/牵牛织女北斗星”,不是光识了字就算完成任务,还要让儿童诵读,就像诵读一首诗,一边读一边在头脑里浮现出一幅生动可感的夏夜纳凉图。儿童既识了字,又

认识事物,还受到了美的熏陶。

4.趣味性

人们常以“书山有路勤为径”作为劝学的格言,然而我们更看重一个“趣”字。因为只要读书感兴趣,你不叫他“勤”他也会“勤”,即所谓乐此不疲。现代神经认知科学的研究也证实:大脑组织在接受感兴趣的信息时,会分泌出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引起大脑神经兴奋的功效比吗啡大50-100倍。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所以说,教学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怎么才能激发儿童兴趣?有这么一句名言,叫做“蹲下来看孩子。”很有道理。举例来说,教儿童口语交际——听故事演故事,可以给他们戴上大树、苹果的头饰表演一下。不要低估了头饰的作用,儿童的世界是童话的世界。一戴上头饰,无论在扮演者本人的眼里,还是在其他小朋友的眼里,他就是故事中的某个角色了。有经验的老师都很注意头饰的运用。它会增加趣味性,使学习变得轻松。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