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家长里短稻花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3:24:33 作文素材
家长里短稻花香作文素材

篇一:高三学生作文:学会欣赏

高三学生作文:学会欣赏

高三学生作文:学会欣赏

高三(7)班 李琳

乡村,这两个简单的音节咀嚼在嘴里,我仿佛嗅到了混着泥土气息的青草香;乡村,这两个只有区区十画的汉字流淌在笔尖,我仿佛听见了溪流深远而欢畅的咏叹。闭了眼,脑海里浮现的是那将暮未暮原野里的最后一抹郁绿。那衣我以华裳的山月啊,恍惚间我好像真的见到了席慕容笔下的倾城美景。

我想循着梭罗的脚步走进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清晨,可以看见薄薄的水雾浮起在湖面上,笼着像在牛乳中洗过的旭日;午后,特别是夏日的午后,我可以坐在斑驳的树荫下,听如金似玉的蝉鸣,演绎着长久黑暗之后沐浴阳光的感激与欢乐;傍晚,我可以气定神清地或坐或立,看太阳一点一点的躲进远方的青黛,听万籁有声。

我忽然想起已长满苔藓的破旧的庙宇残墟,黄牛水车粗茶淡饭的家长里短,黄发垂髫把酒话桑麻的怡然欢笑,乡村以厚重的历史陶冶了我们。但纵有“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清新自然,纵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祥和喜悦,我们依然不得不承认,流连于古人的诗情画意后,转过身来我们还要将目光投向那向前飞奔的城市。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看,兼容并蓄的上海新潮而现代,时尚的巴黎浪漫而典雅,华丽的纽约繁荣而富庶------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到大都市去挥洒青春、追逐梦想。

当许多人痴迷于城市的热闹与繁华时,我更沉醉于城市里被人忽视的别样风景。有时,我会蹲下来将视线定格在墙角的一丛野草上,虽然沾满灰尘却依然生机勃勃;有时,我会欣赏路边被临时当成晾衣架的小树,虽被坠弯了腰却仍旧枝叶青翠;有时,我会被某个旮旯的蚂蚁军团吸引,久久感动于它们搬运粮食时的合作有序------许多时候,我仿佛透过眼前的那一层薄雾见到了渐行渐远、古朴宁静的乡村。

我们也许身在城市,到不了乡村的山野小道。但只要学会欣赏,乡村的那份闲适与恬淡也可以长驻心田,任凭岁月侵蚀,依然鲜活。

乡村之于城市,正在以某种方式和谐而令人神往地相处着。欣赏她们,又岂能厚此薄彼,只看到叶落的凄美、听见溪流的依恋、感受飞鸟的思念?当城市与乡村这两个同样亲切的字眼在脑际浮现时,你是否懂得欣赏它们各有极致的美丽?

学会欣赏,在痴迷于城市的五彩缤纷时别淡忘了乡村的淳朴安宁,它们都可以让疲惫的心找到回家的路。

篇二:2011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淮安市2011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欢迎参加中考,相信你能成功!请先阅读以下三点注意事项:

⒈本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⒉答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或空格内。写在本试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⒊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2分)

⒈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没有什么比拥有青春更令人献慕,因为青春盛满了自信,洋溢着激情。你可以对狂.

妄的成功者宣战:我一定能超越你;可以对暂时的失败理直气状地说:我一定能成功。.

这就是我们的青春。

①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盛: 暂:

②找出_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⒉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近年来,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加。①韩国人掀起了学习汉语。②汉语取代日语成为韩国第二外语的原因,是因为韩国人敏感地意识到中国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修改①: 。 修改②: 。 ⒊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6分)

日前,淮安市委提出了“学在淮安”的号召,全市中小学积极响应。根据“学在淮安”的有关精神,语文老师在班级组织开展“学生论坛”和“名著趣读”两项活动。根据活动安排,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①【学生论坛】在“节日民俗大家谈”中,你的小组需要一则反映家乡节日民俗活动的材料,请你从“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任选一个家乡民俗活动,简....

要写出活动名称及其意义。(4分)

答: 。

②【名著趣读】在“《水浒传》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就“宋江、吴用、鲁智深、卢俊义”四人,谁才是梁山第一好汉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有关事例谈谈他们四人中谁是梁山第一好汉。(2分)

答: 。

⒋诗、文名句填空(①一⑥题为必答题;⑦一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

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

必答题:

①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③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选答题:

⑦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

⑧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

⑨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⑩绿杨烟外晓寒轻, 。(宋祁《木兰花》)

二(6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视之: ..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期年之后: ...

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

⒎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 。 ⒏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7分)

幽幽一扇窗

肖 慧

①窗原本只为采集光线、通风透气而设,饱学的古人根据窗形创造了诸如长窗、半窗、空窗、横风窗、花漏窗等如词牌名一般凝练雅致的窗名,给原本简单冷硬的窗赋予了生命内涵。形态不一的窗户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数长窗、半窗与花漏窗了。

②高敞宏丽的长窗必须安装在主屋和厅堂正面,每扇窗上都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形成阴阳起伏的断面,图案风格机趣活泼,柔顺秀丽,花纹多为如意、花草等,一草一

木都有比较深刻的含义。堂内有雍容华贵的陈设,主屋和厅堂相对的庭院里不是重峦叠嶂的精心臵景,就是小池碧波的用心点缀,透过长窗,将室内外景致融为一体。

③半窗外须是曲径通幽的后花园,翠柳拂水,云影浮动,花木扶疏,有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致相衬,否则便全然没了意境。半窗一般装在厢房和书斋,底部多为矮墙,窗形细致精巧,紧靠窗外一定种植着芭蕉、绿竹或梅花等植物。读书读闷了,可以推开窗户,尽情欣赏触手可得的绿意,感受墙外青山横黛色、门前流水带花香的美妙。

④如果说半窗给人更多亲近更多惬意,那么花漏窗给人的感觉便是格外的幽雅含蓄。去苏州除了可以饱览园林秀色,还能过足看花漏窗的眼瘾——沧浪亭的花漏窗从主厅明道堂向西至翠玲珑之间,有个天井和曲廊构成的幽僻过渡空间,曲廊西北两面开有四个造型优美的花漏窗,依次为桃窗、榴窗、荷花窗、蕉棠窗,图案轻灵毓秀,柔和飘逸,充满动感。如果什么也不做,依在窗前感受窗外竹影婆娑,流光明灭滴翠,花香呼之欲出,小廊曲折,绿意透窗,那样的意境让人该是怎样地怦然心动啊!那年春天我在苏州园林一处僻静的庭院歇脚,特意在廊角一处花漏窗前坐下,“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声悠扬婉转的昆曲唱腔清晰地飘过来,这是《牡丹亭〃游园》里的经典唱词。那夜一动不动地听完了整曲《游园》,我目光自始至终都透过一扇古典的花漏窗,不远处,那水中月、雾中花般的水阁,美得刻骨,美得朦胧。

⑤古窗是一幅悠长隽永的古画,如今的窗少了许多精雅与遐想。然而无论怎样的窗,依然神奇地连接着两个世界——关上窗,营造出一个完全自由的天地,笑骂喜怒,皆由自己;打开窗,人便与外界有了联系,清风明月,葱茏明朗。东坡有诗云:“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若把“篱”字换成“窗”字,一样得体,幽幽一扇窗,给人们带来的是无穷境的大天地。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1年第9期,有删改)

⒐阅读全文,分别写出文章主要介绍的三种窗给人怎样的美感。(4分)

答: 。 ⒑体会文章第③段画线语句中加▲词语“一定”的表达效果。(4分)

答: 。

⒒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中写夜听昆曲《游园》这一事例的作用。(4分)

答: 。 ⒓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认为“若把‘篱’字换成‘窗’字,一样得体”,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理由。(5分)

答: 。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7分)

乡间学校的敲钟人

张 蛰

①那是苏北乡间最普通的一所学校。我在那里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又在那里度过了最初六年的教书生涯,我人生最青涩也最灿烂的时光都交给了那所非常宁静的乡间学校。在我珍藏于心间的有关那所乡间学校的记忆里,王老师是无法抹掉的人。

②读中学的最后一年我才注意到了王老师的存在。他中等个,瘦瘦的,看上去很和气,总是慢条斯理地走路,不慌不忙地说话。他是学校打上课铃的人,每天总是拉着细细的线绳催我们起床、出操、上课,告诉我们下课、吃饭、熄灯。他的铃声一如他的说话,不紧不慢,节奏匀称。有时候,他还会在上课的铃声里笑着对急忙忙冲向教室的学生喊:“慢一点儿,别磕着!”

③后来,做老师的我常常与他面对面地说些家长里短的话,就看出了他独有的善良来,才知道他做的工作远不止打铃,还承担着学校很多的工作。那个时候,打铃表面上看着轻松,实则不然。这是一件要时时刻刻想着的事,每天从早晨六点钟的起床铃到晚上九点半的熄灯铃,一天要打26次,到点就得拉铃绳,容不得马虎,而且要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④除了按时打铃,最常见的情形是他坐在教务处的油印机前印学生的讲义,手一推一抬一翻,再一推一抬一翻,周而复始,全校学生的讲义都要靠他一张一张地推出来。

⑤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午饭后我刚刚躺在宿舍的床上准备休息,门被敲响了,王老师在外面喊我的名字。我高声答应着,问他什么事。他说你有电话。打开门,王老师已顶着随风打脸的雪花在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了,我踩着他的脚印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那时,学校只有一部手摇电话,每个老师有外来电话都是王老师到各个办公室去叫人,如果遇到非上班时间,他就要跑到老师的宿舍去找人。我的宿舍离教务处还算近,有两百多米远,多数老师的宿舍离教务处都有三四百米。那些年,王老师从未拒喊过一个老师,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夸,他都要找到人。

⑥这些工作王老师一直干到退休才算终了。那些年间,他的铃声接起来有多长呢?他那一推一抬一翻一张讲义的动作谁知道重复过多少遍?他喊过的电话谁还能记得?……在那所乡间学校里,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

⑦离开那所学校数年后的一天,与先前的同事叙旧,不经意间就说到王老师,说他待人的真诚,说他干活的实在……恍惚间耳畔又传来那所乡间学校响起的铃声,不紧不慢,节奏匀称。

(选自《时文热读》第3辑,有删改)

篇三:2011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淮安市2011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题

欢迎参加中考,相信你能成功!请先阅读以下三点注意事项:

⒈本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⒉答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或空格内。写在本试

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⒊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2分)

⒈(2011?淮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没有什么比拥有青春更令人献慕,因为青春盛满了自信,洋溢着激情。你可以对狂妄的成功者宣战:.

我一定能超越你;可以对暂时的失败理直气状地说:我一定能成功。这就是我们的青春。 .

①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盛: 暂:

② 找出_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③ 改为 改为

⒉(2011?淮安)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

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近年来,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加。①韩国人掀起了学习汉语。②汉语取代日语成为韩国第二外语的原因,是因为韩国人敏感地意识到中国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修改①:

修改②:

⒊(2011?淮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6分)

日前,淮安市委提出了“学在淮安”的号召,全市中小学积极响应。根据“学在淮安”的有关精神,

语文老师在班级组织开展“学生论坛”和“名著趣读”两项活动。根据活动安排,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①【学生论坛】在“节日民俗大家谈”中,你的小组需要一则反映家乡节日民俗活动的材料,请你从

“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任选一个家乡民俗活动,简要写出活动名称及其意义。(4分)答: ....

②【名著趣读】在“《水浒传》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就“宋江、吴用、鲁智深、卢俊义”四人,

谁才是梁山第一好汉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有关事例谈谈他们四人中谁是梁山第一好汉。(2分) 答: 。

⒋(2011?淮安)诗、文名句填空(①一⑥题为必答题;⑦一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

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

必答题:

①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③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选答题:

⑦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

⑧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

⑨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⑩绿杨烟外晓寒轻, 。(宋祁《木兰花》)

二(68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

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

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

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⒌(2011?淮安)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视之: ..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期年之后: ...

⒍(2011?淮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

⒎(2011?淮安)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

⒏(2011?淮安)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7分)

幽幽一扇窗

肖 慧

①窗原本只为采集光线、通风透气而设,饱学的古人根据窗形创造了诸如长窗、半窗、空窗、横风窗、花漏窗等如词牌名一般凝练雅致的窗名,给原本简单冷硬的窗赋予了生命内涵。形态不一的窗户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数长窗、半窗与花漏窗了。

②高敞宏丽的长窗必须安装在主屋和厅堂正面,每扇窗上都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形成阴阳起伏的断面,图案风格机趣活泼,柔顺秀丽,花纹多为如意、花草等,一草一木都有比较深刻的含义。堂内有雍容华贵的陈设,主屋和厅堂相对的庭院里不是重峦叠嶂的精心置景,就是小池碧波的用心点缀,透过长窗,将室内外景致融为一体。

③半窗外须是曲径通幽的后花园,翠柳拂水,云影浮动,花木扶疏,有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致相衬,否则便全然没了意境。半窗一般装在厢房和书斋,底部多为矮墙,窗形细致精巧,紧靠窗外一定种植着芭蕉、绿竹或梅花等植物。读书读闷了,可以推开窗户,尽情欣赏触手可得的绿意,感受墙外青山横黛色、门前流水带花香的美妙。

④如果说半窗给人更多亲近更多惬意,那么花漏窗给人的感觉便是格外的幽雅含蓄。去苏州除了可以饱览园林秀色,还能过足看花漏窗的眼瘾——沧浪亭的花漏窗从主厅明道堂向西至翠玲珑之间,有个天井和曲廊构成的幽僻过渡空间,曲廊西北两面开有四个造型优美的花漏窗,依次为桃窗、榴窗、荷花窗、蕉棠窗,图案轻灵毓秀,柔和飘逸,充满动感。如果什么也不做,依在窗前感受窗外竹影婆娑,流光明灭滴翠,花香呼之欲出,小廊曲折,绿意透窗,那样的意境让人该是怎样地怦然心动啊!那年春天我在苏州园林一处僻静的庭院歇脚,特意在廊角一处花漏窗前坐下,“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声悠扬婉转的昆曲唱腔清晰地飘过来,这是《牡丹亭·游园》里的经典唱词。那夜一动不动地听完了整曲《游园》,我目光自始至终都透过一扇古典的花漏窗,不远处,那水中月、雾中花般的水阁,美得刻骨,美得朦胧。

⑤古窗是一幅悠长隽永的古画,如今的窗少了许多精雅与遐想。然而无论怎样的窗,依然神奇地连接着两个世界——关上窗,营造出一个完全自由的天地,笑骂喜怒,皆由自己;打开窗,人便与外界有了联系,清风明月,葱茏明朗。东坡有诗云:“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若把“篱”字换成“窗”字,一样得体,幽幽一扇窗,给人们带来的是无穷境的大天地。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1年第9期,有删改)

⒐(2011?淮安)阅读全文,分别写出文章主要介绍的三种窗给人怎样的美感。(4分)

答:

⒑(2011?淮安)体会文章第③段画线语句中加▲词语“一定”的表达效果。(4分)

答:

⒒(2011?淮安)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中写夜听昆曲《游园》这一事例的作用。(4分)

答: 。

⒓(2011?淮安)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认为“若把‘篱’字换成‘窗’字,一样得体”,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理由。(5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7分)

乡间学校的敲钟人

张 蛰

①那是苏北乡间最普通的一所学校。我在那里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又在那里度过了最初六年的教书生涯,我人生最青涩也最灿烂的时光都交给了那所非常宁静的乡间学校。在我珍藏于心间的有关那所乡间学校的记忆里,王老师是无法抹掉的人。

②读中学的最后一年我才注意到了王老师的存在。他中等个,瘦瘦的,看上去很和气,总是慢条斯理地走路,不慌不忙地说话。他是学校打上课铃的人,每天总是拉着细细的线绳催我们起床、出操、上课,告诉我们下课、吃饭、熄灯。他的铃声一如他的说话,不紧不慢,节奏匀称。有时候,他还会在上课的铃声里笑着对急忙忙冲向教室的学生喊:“慢一点儿,别磕着!”

③后来,做老师的我常常与他面对面地说些家长里短的话,就看出了他独有的善良来,才知道他做的工作远不止打铃,还承担着学校很多的工作。那个时候,打铃表面上看着轻松,实则不然。这是一件要时时刻刻想着的事,每天从早晨六点钟的起床铃到晚上九点半的熄灯铃,一天要打26次,到点就得拉铃绳,容不得马虎,而且要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④除了按时打铃,最常见的情形是他坐在教务处的油印机前印学生的讲义,手一推一抬一翻,再一推一抬一翻,周而复始,全校学生的讲义都要靠他一张一张地推出来。

⑤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午饭后我刚刚躺在宿舍的床上准备休息,门被敲响了,王老师在外面喊我的名字。我高声答应着,问他什么事。他说你有电话。打开门,王老师已顶着随风打脸的雪花在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了,我踩着他的脚印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那时,学校只有一部手摇电话,每个老师有外来电话都是王老师到各个办公室去叫人,如果遇到非上班时间,他就要跑到老师的宿舍去找人。我的宿舍离教务处还算近,有两百多米远,多数老师的宿舍离教务处都有三四百米。那些年,王老师从未拒喊过一个老师,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夸,他都要找到人。

⑥这些工作王老师一直干到退休才算终了。那些年间,他的铃声接起来有多长呢?他那一推一抬一翻一张讲义的动作谁知道重复过多少遍?他喊过的电话谁还能记得???在那所乡间学校里,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

⑦离开那所学校数年后的一天,与先前的同事叙旧,不经意间就说到王老师,说他待人的真诚,说他干活的实在??恍惚间耳畔又传来那所乡间学校响起的铃声,不紧不慢,节奏匀称。

(选自《时文热读》第3辑,有删改)

⒔(2011?淮安)文中写了王老师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

答: 。

⒕(2011?淮安)根据第⑤段画线语句,展开合理想像,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个字左右)。(4分)

答:

⒖(2011?淮安)文章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4分)

答:

⒗(2011?淮安)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再次写到铃声有什么作用。(5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8分)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带着股嫩嫩的绿意;夏日的月光,饱满丰腴;秋天的月光,洗尽铅华,安详恬淡;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的月光新鲜明媚。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今天是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边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A】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B】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掩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⑥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C】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⑦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选自《知识窗》2011年第5期,有删改)

⒘(2011?淮安)阅读第①段,说说作者认为太阳和月亮有什么不同。(4分)

答:

⒙(2011?淮安)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文章第②段中加框语句。(4分)

答:

篇四:2003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题

2003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另设卷面书写分5分 考试形式:闭卷)

一、积累与应用(3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裨益(bì) 沁园春(xīn) 脍炙人口(kuài)

B.瞻仰(zhān) 八卦阵(guà) 万籁俱寂(lài)

C.谦逊 (xùn) 一霎时(shà) 玉树琼枝(qióng)

D.跌宕 (dàng) 纤维板(xiān) 坦荡如砥(dǐ)

2.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在它们的卞面划上横线,再将正确的字写在方框内。(4分)

德高望重 一视同人 反腐倡廉 胜卷在握

众志成诚 励精图治 如火如茶 吉祥如意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六七十岁的老人尚且这样认真地学习电脑, 我们这些年轻学生呢

②十六大报告指出: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 伪劣商品。

A.况且 艰苦 销毁 B.何况 艰苦 烧毁

C.何况 艰巨 销毁 D.况且 艰巨 烧毁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在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文艺节目。

B.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公园里到处是游玩的人,天黑了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第九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些歌手面对常识性考题一筹莫展,默默无闻,令人失望。

D.某些国家借搜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名,行掠夺石油资源之实,真可谓是事半功倍。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看到白衣矢使们为抗击非典而忘我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B.有没有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是衡量一个优秀球队的标准之一。

C.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现已进入蓄水阶段。

D.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6.常识填空。(3分)

(1)《 》被鲁迅先生称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 。

(2)你最喜欢的一个我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名字是 ,它的寓意是 。

7.名句填空。(11分)

(1)万里赴戎机, 。 (《木兰诗》)

(2)长风破浪会有时, 。 (《行路难》)

(3) ,一览众山小。 (《望岳》)

(4) ,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5)朝晖夕阴, 。 (《岳阳楼记》)

(6) ,失道者寡助。 (《〈孟子〉二章》)

(7)《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两句话是: ; 。

(8)高尔基《海燕》的结尾处预言家发出的呐喊是: !

(9)臧克家《有的人》中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诗句,化用了鲁迅先生《自嘲》中的名句:

(10)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句子写到了月,请写出两个含月的句子(本卷上涉及到的除外):

① ;

② 。

8.仿照例句,补写出一个比喻句。(2分)

例: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

希望就是 。

9.老师口述了一道数学题:15-32=。小聪的答案是144,小明的答案是6。请根据小明的理解,把这道题用文字简明地表达出来。(不超过15个字)(3分)

答:

10.细看下面表格,用简洁的语言,把关键信息告诉你的同学或家人。请将表述的内容写在横线上。(3分)

各国网络使用量占全球使用量的比例

美国 中国 日本 英国 加拿大 德国

42.65% 6.63% 5.24% 3.94% 3.93% 3.64%

答:

二、综合阅读(56分)

(一)阅读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完成第11题。(3分)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衣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A.明月、清风点染了夏夜美景,惊鹊、鸣蝉以动衬静,表现出夏夜情趣。

B.稻花香里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累累硕果的欢乐之中。

C.七八个星两句是说几颗明星闪烁在天边,点点疏雨洒落在山前,语言清新形象。

D.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反映了诗人面对丰收在望情景的喜悦之情。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2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荚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大守醉也。

(选自(醉翁亭记))

1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至于负者歌/于途 D.往/来而不绝者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悉如外人 悉: (2)杂然而前陈者 陈: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5.甲段中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即 ;乙段所选的原文中,有一千古名句表露了作者的情趣,这句话是 。(2分)

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段阡陌交通中的交通与乙段觥筹交错中的交错两词的古义完全相同。

B.豁然开朗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苍颜白发暗示出欧阳修已老态龙钟。

C.甲、乙两段文字语句错落有致。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写人;前者实写,后者虚写。

D.甲段主要描写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景,乙段主要描绘太守与民同乐图。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7-21题。(10分)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选自《论美》)

17.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中此与彼分别指什么(用第1段中的词语回答)(2分) 此指代: 彼指代:

18.选文中提到了多个有关美的概念,其中与最高的美内涵基本相同的有(写出两个

即可): 、 (2分)

19.意大利克罗齐说,美不是物理的事实,它不属于事物,而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量。这句话可以帮助理解第2段中的哪一观点(2分)

答:

20.下列句子的意思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2分)

A.美貌的人并不具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B.按照几何比例不可能画出最美的人像。

C.外形不美的人事业上却大有作为。 D.各种形式的美都是难于直观的。

2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第1段文字以两种人为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人生内在美的重要。

B.第2段文字通过三个层次美的比较,充分说明内在美即品德美重于外在美。

C.第2段文字末划横线的句子,意思是说芙是整体的、和谐的、不可分割的。

D.选文论述的是人生哲理,虽然都是理论分析,但文笔生动,颇有幽(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家长里短稻花香)默感。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2-26题。(12分)

人体内有一种淋巴细胞,它们是人的生命卫士,担负着消灭外来入侵病毒的重任,医学上称之为免疫细胞。人类二十世纪,这些生命卫士遇到了一种强悍凶险的对手--艾滋病毒。这种病毒十分狡诈,一旦侵入人体细胞组织,它们就会用融合的手段进入免疫细胞内部。原先的生命卫士被迅速异化为病毒感染细胞,并会走火入魔发疯似地复制,病人每天大约会产生1000万个变异的病毒颗粒。由于它的高速的变异和复制,病人即使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剿杀,这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也马上会针对性地再度变异,使抗病毒药物在一段时间后失去攻击能力,也就是说病人很快会出现耐药反应。当人体生命卫士的组织系统被瓦解后,病人就会并发多种疾病,直至死亡,所以艾滋病也被称为人体免疫系统缺陷综合症。

八年前,科学家针对耐药性,变单一抗病毒药物治疗为多种抗病毒药物的配伍联合用药,创造了鸡尾酒疗法,虽然有较好抑制病毒的作用,但最终还是不能逃避耐药的黑洞。

最近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共同研制的一种新型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有可能使之成为首个能逃避耐药黑洞的新型抗艾滋病毒药物。该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有效阻断艾滋病毒融人免疫细胞内部,就像给人体的生命卫士穿上了坚固的防弹衣,使病毒无法进入免疫细胞内部进行策反,并无从复制和变异,只能处于孤立状态,最终在免疫细胞和抗病毒药物面前束手待毙。这一新型药物已得到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将用于临床。 (选自(新民晚报)2003年5月25日)

22.第1段开头为什么把人体内的一种淋巴细胞称之为人的生命卫士(2分) 答:

23.根据第1段内容,为下图的3个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词语。(3分)

侵入 进入 异化

艾滋病毒 --→ 组织细胞 --→ --→

复制 再度变异 被瓦解

--→ 病毒颗粒 --→…… --→ 并发疾病、死亡

24.第3段只能处于'孤立'状态中孤立的意思是什么(依据文中语句回答)(2分) 答:

25.第3段中加点的有可能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答:

2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大意。(2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7-32题。(19分)

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莱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27.第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⑦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

(1)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2分)

答:因为

(2)母亲为什么眼里闪过惊喜(2分)

答:因为

28.第④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29.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概括。(每一点不超过8个字)(3分)

篇五:2011年江苏省十三市语文中考题及答案

2011年淮安市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一(22分)

⒈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没有什么比拥有青春更令人献慕,因为青春盛满了自信,洋溢着激情。你可以对狂.

妄的成功者宣战:我一定能超越你;可以对暂时的失败理直气状地说:我一定能成功。.

这就是我们的青春。

①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盛: 暂:

②找出_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⒉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

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近年来,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加。①韩国人掀起了学习汉语。②汉语取代日语成为韩国第二外语的原因,是因为韩国人敏感地意识到中国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修改①: 。 修改②: 。 ⒊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6分)

日前,淮安市委提出了?学在淮安?的号召,全市中小学积极响应。根据?学在淮

安?的有关精神,语文老师在班级组织开展?学生论坛?和?名著趣读?两项活动。根

据活动安排,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①【学生论坛】在“节日民俗大家谈”中,你的小组需要一则反映家乡节日民俗活

动的材料,请你从“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任选一个家乡民俗活动,简....

要写出活动名称及其意义。(4分)

答: 。

②【名著趣读】在“《水浒传》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就“宋江、吴用、鲁智深、

卢俊义”四人,谁才是梁山第一好汉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有关事例谈谈他们四人中谁

是梁山第一好汉。(2分)

答: 。

⒋诗、文名句填空(①一⑥题为必答题;⑦一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

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

必答题:①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③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选答题:⑦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

⑧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

⑨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⑩绿杨烟外晓寒轻, 。(宋祁《木兰花》)

二(6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

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

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

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①朝服衣冠: ②孰视之: ..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期年之后: ...

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

⒎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 。 ⒏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7分)

幽幽一扇窗 肖 慧

①窗原本只为采集光线、通风透气而设,饱学的古人根据窗形创造了诸如长窗、半窗、空窗、横风窗、花漏窗等如词牌名一般凝练雅致的窗名,给原本简单冷硬的窗赋予了生命内涵。形态不一的窗户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数长窗、半窗与花漏窗了。

②高敞宏丽的长窗必须安装在主屋和厅堂正面,每扇窗上都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形成阴阳起伏的断面,图案风格机趣活泼,柔顺秀丽,花纹多为如意、花草等,一草一木都有比较深刻的含义。堂内有雍容华贵的陈设,主屋和厅堂相对的庭院里不是重峦叠嶂的精心臵景,就是小池碧波的用心点缀,透过长窗,将室内外景致融为一体。

③半窗外须是曲径通幽的后花园,翠柳拂水,云影浮动,花木扶疏,有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致相衬,否则便全然没了意境。半窗一般装在厢房和书斋,底部多为矮墙,窗形细致精巧,紧靠窗外一定种植着芭蕉、绿竹或梅花等植物。读书读闷了,可以推开窗户,尽情欣赏触手可得的绿意,感受墙外青山横黛色、门前流水带花香的美妙。

④如果说半窗给人更多亲近更多惬意,那么花漏窗给人的感觉便是格外的幽雅含蓄。去苏州除了可以饱览园林秀色,还能过足看花漏窗的眼瘾——沧浪亭的花漏窗从主厅明道堂向西至翠玲珑之间,有个天井和曲廊构成的幽僻过渡空间,曲廊西北两面开有四个造型优美的花漏窗,依次为桃窗、榴窗、荷花窗、蕉棠窗,图案轻灵毓秀,柔和飘逸,充满动感。如果什么也不做,依在窗前感受窗外竹影婆娑,流光明灭滴翠,花香呼之欲出,小廊曲折,绿意透窗,那样的意境让人该是怎样地怦然心动啊!那年春天我在苏州园林一处僻静的庭院歇脚,特意在廊角一处花漏窗前坐下,?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声悠扬婉转的昆曲唱腔清晰地飘过来,这是《牡丹亭〃游园》里的经典唱词。那夜一动不动地听完了整曲《游园》,我目光自始至终都透过一扇古典的花漏窗,不远处,那水中月、雾中花般的水阁,美得刻骨,美得朦胧。

⑤古窗是一幅悠长隽永的古画,如今的窗少了许多精雅与遐想。然而无论怎样的窗,依然神奇地连接着两个世界——关上窗,营造出一个完全自由的天地,笑骂喜怒,皆由自己;打开窗,人便与外界有了联系,清风明月,葱茏明朗。东坡有诗云:?短篱寻丈

间,寄我无穷境。?若把?篱?字换成?窗?字,一样得体,幽幽一扇窗,给人们带来的是无穷境的大天地。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1年第9期,有删改)

⒐阅读全文,分别写出文章主要介绍的三种窗给人怎样的美感。(4分)

答: 。 ⒑体会文章第③段画线语句中加▲词语“一定”的表达效果。(4分)

答: 。 ⒒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中写夜听昆曲《游园》这一事例的作用。(4分)

答: 。 ⒓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认为“若把‘篱’字换成‘窗’字,一样得体”,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理由。(5分)

答: 。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7分)

乡间学校的敲钟人 张 蛰

①那是苏北乡间最普通的一所学校。我在那里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又在那里度过了最初六年的教书生涯,我人生最青涩也最灿烂的时光都交给了那所非常宁静的乡间学校。在我珍藏于心间的有关那所乡间学校的记忆里,王老师是无法抹掉的人。

②读中学的最后一年我才注意到了王老师的存在。他中等个,瘦瘦的,看上去很和气,总是慢条斯理地走路,不慌不忙地说话。他是学校打上课铃的人,每天总是拉着细细的线绳催我们起床、出操、上课,告诉我们下课、吃饭、熄灯。他的铃声一如他的说话,不紧不慢,节奏匀称。有时候,他还会在上课的铃声里笑着对急忙忙冲向教室的学生喊:?慢一点儿,别磕着!?

③后来,做老师的我常常与他面对面地说些家长里短的话,就看出了他独有的善良来,才知道他做的工作远不止打铃,还承担着学校很多的工作。那个时候,打铃表面上看着轻松,实则不然。这是一件要时时刻刻想着的事,每天从早晨六点钟的起床铃到晚上九点半的熄灯铃,一天要打26次,到点就得拉铃绳,容不得马虎,而且要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④除了按时打铃,最常见的情形是他坐在教务处的油印机前印学生的讲义,手一推一抬一翻,再一推一抬一翻,周而复始,全校学生的讲义都要靠他一张一张地推出来。

⑤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午饭后我刚刚躺在宿舍的床上准备休息,门被敲响了,王老师在外面喊我的名字。我高声答应着,问他什么事。他说你有电话。打开门,王老师已顶着随风打脸的雪花在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了,我踩着他的脚印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那时,学校只有一部手摇电话,每个老师有外来电话都是王老师到各个办公室去叫人,如果遇到非上班时间,他就要跑到老师的宿舍去找人。我的宿舍离教务处还算近,有两百多米远,多数老师的宿舍离教务处都有三四百米。那些年,王老师从未拒喊过一个老师,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夸,他都要找到人。

⑥这些工作王老师一直干到退休才算终了。那些年间,他的铃声接起来有多长呢?他那一推一抬一翻一张讲义的动作谁知道重复过多少遍?他喊过的电话谁还能记得?……在那所乡间学校里,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

⑦离开那所学校数年后的一天,与先前的同事叙旧,不经意间就说到王老师,说他待人的真诚,说他干活的实在……恍惚间耳畔又传来那所乡间学校响起的铃声,不紧不慢,节奏匀称。 (选自《时文热读》第3辑,有删改)

⒔文中写了王老师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

答: 。 ⒕根据第⑤段画线语句,展开合理想像,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个字)。(4分) 答: 。 ⒖文章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4分)

答: 。 ⒗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再次写到铃声有什么作用。(5分)

答: 。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8分)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

调皮的月光,让我只能睡睡醒醒。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带着股嫩嫩的绿意;夏日的月光,饱满丰腴;秋天的月光,洗尽铅华,安详恬淡;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的月光新鲜明媚。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今天是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边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A】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B】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掩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