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孩子落选之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07:23:20 写作技巧
孩子落选之后写作技巧

篇一:落选孩子变自卑

落选孩子变自卑:一班小学生七成是

“官”

.cn 2011年12月08日 13:58 大洋网-广州日报微博 家长质疑校方教育方式伤害落选孩子

华富小学称“官本位”思想不应侵蚀校园

本报讯 (记者龙锟)华富小学三年级学生小黄(化名)有40多名同班同学,这个学期,30多名同学都成了班干部,成绩一向不错的小黄却落选了,他为此一直闷闷不乐。小黄的母亲说,校方这样选班干部实在很有问题。昨日,华富小学负责人则表示,不应该让社会上的官本位思想传入校园,因为班干部都是为集体服务的,并且孩子也应该有承担心理压力的能力。 家长:

落选孩子变自卑

黄妈妈说,孩子最近非常不开心,连日情绪低落。“孩子学习成绩不错,最近一次考试成绩在班里位于前列。一个班里,7成的孩子都是班干部,我的孩子为什么不是?”黄妈妈认为,落选班干部已经深深刺伤了儿子的心灵,自卑带来的伤害很难弥补。 校方:

学生应有承受能力

昨日下午,华富小学负责人回应此事说,班级内大多数人成为班干部在该校是常态,不过班干部的划分非常细,有班长、中队长、各学科组长、纪律组长等。

该负责人称,班级多人都是班干部,全国各地学校都有这样的方式,这是每个班主任自己的教学策略,目的就是为了让小学生在班级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增加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成为班干部是为了服务大家,而不是身份的象征。

该负责人表示,班干部的选拔是轮选的,方式包括老师推荐和自荐等多种方式,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是每个孩子都想当班干部,我的孩子也在这所学校,他就不想,我还经常鼓励他。”他表示,其实对于没有当上班干部的学生,应该自己想想原因,并且对于落选,不应该有失落,因为以后到社会上,他们应该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专家观点

学生干部模式解决不了全部问题

昨日,教育专家熊丙奇(微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拔学生干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而小黄为没有当上学生干部而产生失落感,是因为学生干部已经上升到关

乎荣誉感的问题。虽然学校可以采取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上学生干部,但是这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目前很多中国的学生到了大学仍然强调“责任感”和“独立人格”,原因在于基础教育不够,学生干部的模式只是一个框架,需要得到延伸,目前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还鲜见学生自我组织社团的土壤,这不是学生干部模式能够解决的。

篇二:孩子受欺负之后该怎么办?

孩子受欺负之后??

A 成长案例

一位心急如焚的妈妈向我咨询:上初一的女儿这一周很反常。老说心闷,吃饭没胃口,对着作业发呆,到半夜才匆匆做完,有时眼睛红红的,像哭过。今天女儿走后收拾时,发现女儿在一张纸上反复写着:恨、没意思、死??这些字。带着字条去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说可能和前阵子处理的一件事有关,班级QQ群里贴了一张女儿被PS过的照片,在她的身体上P上了“胖大妈公孙玲珑”的头(《秦时明月》中的丑角)。没有查出是谁干的,但已在班上批评过这种行为。再找班长来了解情况,最近下课有好几个同学经常喊她胖大妈,拿她开玩笑,学她走路的样子。她常躲在厕所里,到上课才进教室。

这让我想起一位在无锡读书的苏北大学男生表达的感受“每天我就怕听到与4(死)、战争、欺负有关的词,心里会害怕恐惧。对自己说这些都和你无关,不要去想,脑子却不停地想,太累了,上课根本学不进,浪费父母的钱,不如退学回家算了。”这个有恐惧、强迫倾向的大学生就是因为小学时经历了一次校园暴力事件,蒙上了阴影,至今无法摆脱。虽然两个孩子的程度不同,但都触及学生心理的阴暗面,具有好大的破坏能量啊!

B 心理解析

校园暴力,一张时隐时现的网。

初一女生的案例表明这是一起言语(网络)欺负事件。大学男生的情况则是身体欺负事件的后遗症。欺负是一种在中小学生社会交往中比较常见的攻击行为,国际上也叫欺凌或校园暴力。是一种起因于家庭,显现在学校,恶化于社会的普遍问题。《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我国小学儿童欺负行为的发生率为20%左右。“假如你是一名少年学生,当你身陷校园暴力的包围时,就等于堕入地狱,虽然狂呼救命却可能难逃厄运。假如你是一名少年学生的父母,当你的孩子被校园暴力所侵害,你虽然心如刀绞却可能无力相救,因为你难以知道该从哪里施以援手。即使作为教师,也往往对校园暴力束手无策,因为那是一张时隐时现的网。”这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对“校园暴力”现状的一段描述。 是“欺负”还是正常人际关系?

但家长在判断孩子是否遭遇欺负事件的时候,一定要和正常的人际关系矛盾注意区分,特别是低龄儿童之间打闹。孩子们之间的打闹更多的是带有游戏成分,是一种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周围小朋友该如何交往,对他们来说,没有“吃亏”与“受欺负”的概念。我们常常看到,两个孩子刚刚打架了,还是满脸泪水,可一会儿又在一起亲密无间地玩。所以,只要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们之间的打斗看得过于严重。如果只是偶然受到欺负,则不必理会,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传递一种受欺负的概念,那样,会使他原本没有负担的心理变得沉重起来。

同样,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拉帮结派、讥笑和取乐,只要是对等的,就还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当讥笑和取乐是有目的、有危害性的;在一段时间内重复发生;双方的力量不均等,那成了欺凌。

C 指导建议

许多父母向他的孩子提供两条建议——要么还击,要么容忍,这是不管用的。父母要系

统地教会孩子面对欺负的处理方法:

一、认真倾听。了解事情的整个过程,不要一开始就评判,评判可能就会让孩子歪曲事实。根据内容确定是否存在欺凌行为,在欺凌的过程中孩子是处于欺凌的角色、被欺凌的角色还是旁观者的角色。如果可能尽量做好笔记。

二、调查核实。联系学校、老师、同学等对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三、尊重孩子。跟孩子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争得孩子的同意确定最后解决的办法。因为有的孩子根本不想事情张扬,否则他们会觉得很没有面子。

四、教练孩子。要教孩子表现出自信,不让欺凌弱小者看到他痛苦,而产生满足感。

1、劝孩子别在欺负他的人面前哭。啼哭,可能会导致欺负他的人变本加厉。

2、跟你的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帮助他演习信心十足的样子。如站得直直的,直视着欺人者的眼睛,说“住手,我不喜欢你做的事情”,然后,昂首挺胸地离开。

3、建议你的孩子成群结队地走路。孩子如果跟朋友们待在一起,他就不太会受人欺负。

五、多方合作。跟学校里其他受过欺负的孩子父母谈谈,他们的父母或许有什么经验。同老师和校长会面。

六、专业辅导。如果欺凌行为对孩子来说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有很多的愤怒情绪,或孩子的认知及性格存在一些问题,人际交往方面欠佳,家长不能很好解决就及时找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

D 专家观点

注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是远离欺负的根本办法。在人际交往中,努力对他人表达善意的孩子更快乐,也更容易被同龄人接受与喜欢。在遇到人际冲突时,孩子学会用等待、礼貌地要求、商借等策略方法,更利于化解矛盾。

无锡市合德婚姻家庭心理服务中心 杨芰

篇三:2014.8.2给孩子压力真的对孩子有好处?别逗了!

给孩子压力真的对孩子有好处

孩子落选之后

?别逗了!

对一个人的生命成长有多重要?

猴子是阶层性的社会,猴王可以任意殴打小猴子,使小猴子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动辄得咎。实验者把刚出生的小猴子与猴王关在一起才六个月,跟控制组比起来,它的神经就显著地萎缩了。后来用老鼠来做实验,这些老鼠比猴子幸运,它们不曾被打骂,只是一天六小时,给它们套上网袋,限制它们身体的活 动,但是头露在外面,吃喝随意,只是不准动,跟控制组比起来,神经的突触及树状突都萎缩了很多。

这些研究发现:强大的压力会永久性地改变青少年的大脑结构,影响这些孩子以后的学习和记忆,而且青少年时期受到的压力伤害比童年时期的更严重。心灵上不自由的感觉可以影响神经元的发育,连心智不是这么发达的老鼠都如此,更不要说人类了。

很多大人都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才要花力气去管教他,但是不当的管教,如威胁孩子“不听我的话,我就不爱你”,开口闭口都是“不准??”,这样会使反面效果更大。超越孩子的能力范围就是压力,父母不要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投射到孩子身上,造成他的压力;也不要迁怒孩子,把孩子当出气筒。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应该疼惜他、爱护他。

在火车上,一个妈妈不停地骂她的小孩,好像是参加什么比赛落选了,因为我听到她说“连这个也不会,笨死了”“你永远成不了大器”“你为什么不能多像弟弟一点”。当卖便当的走过来时,孩子怯怯地问:“可不可以买便当?”母亲大声地说:“考那么烂还敢吃便当?”孩子立刻低下头去,不敢再多说,我看了很不忍心。

在实验上,我们看到语言暴力会改变大脑神经的连接,影响大脑的发展和功能。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科教授Martin Teicher比较了51名受虐儿和97名正常儿童的大脑,他发现,语言暴力的受虐儿,其小脑蚓部不正常。小脑蚓部是维持情绪平衡的地方,它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基因来得大,它的异常会影响情绪的正常发展。

我们看到小时候被冷落、被忽略,或被语言暴力嘲笑或辱骂的孩子,长大后多半焦虑不安、有暴力倾向、自尊心很低,而且没有同情心,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这种个性不会受别人喜欢,而被排斥的挫折感更加深他的愤世嫉俗,最后就成了反社会人格。

后天的经验会与大脑交互作用,改变神经回路的连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一个悲观的人的人生是灰色的、痛苦的,因此,父母教导孩子的方式不可偏激,更不可冷嘲热讽。语言暴力的伤害比肉体直接受到伤害更长久,身上的疤痕都褪去了,心头的伤口还在淌血。心理学家用“烙印”这个词真是很对,父母师长的辱骂会烙在孩子心头一辈子。孩子小的时候,不适合用激将法。父母以为逼学习成绩是为了他好,其实这反而是在害他。

科学的证据已经告诉我们,恶性打骂会使得孩子心智不健全。父母不妨想一想,一个心智不健全的孩子,就是考了一百分,对他的将来又有什么用呢?

在你否定他、骂他“连石头都比你聪明”前,请先停下来想一下,他真的有这么糟吗?如果他会帮你的忙,很乖巧,能替你分忧解闷,就请你不要骂他!

虐待除了恶性打骂还包括忽略、不理睬、排斥、不照顾、限制行动自由等损害行为。做父母、做老师的应反观一下自己,是否在无意识中,是否在“为孩子将来好”的“美好”意愿中,如此对待孩子,既毁了孩子的现在,也让孩子没有了“将来”。

精神健康基金会曾在台北的青少年育乐中心举办“脑与情绪”的巡回展,我去做导览时才知道台湾有这么多不快乐的人,有的人已经从抑郁症中走出来了,有的人还在挣扎中。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病根都在童年受到的精神虐待上。

最近的调查发现,初中以上的人,五个中有一个曾经想过自杀。现在很多孩子不快乐,因为他的兴趣、长处不符合主流的趋势,而被强压抑了下来。很多时候他是忙着补习,玩父母要他玩的东西,念父母要他念的书,被动地在过日子,没有时间去了解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学习是个习惯,当孩子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后,再好的天赋、再大的脑力也就无用武之地了。

篇四: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拒绝上学

第一部分: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拒绝上学系列之一:

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案例

拒绝上学

一位母亲为儿子来咨询。

儿子是某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性格内向。他以高分考入这所学校,所有的老师都很重视他。第一次月考,他考了第三名。老师们不但没有表扬他,反而轮番批评他,因为他没有考第一名。从那时起,孩子就有心理负担了,睡眠不佳,食欲不振,脾气也变坏了,多次在家里砸东西,不过砸的都是不容易破的东西。他说自己得了学校恐怖症,要求休学。家长并不在意,还帮老师说话,说老师这样做是为了他好。

第二次月考成绩直线下降,只考了第十名。老师们又来批评他,比上次批得更凶。当天晚上,他发起了高烧,两天不能上学。从那以后,他就拒绝上学了。家长让他上学,他就发脾气,砸东西。家长没办法,就请老师来做思想工作。孩子一见到老师,就躲到卧室里不出来。

现在,孩子在家里已经呆了一个月了。学校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下周一不复学,就取消他的学籍。家长找校长说情,校长说:他有心理障碍,先去医院治疗,学校这里可以办一个休学手续。

听了这位母亲的叙述,我真为她着急。她太善良了,也可以说太窝囊。孩子被老师搞成这个样子,她还去向校长说情!换成别的家长,非把学校闹个底朝天不可。

这位母亲其实已经意识到,老师的方法有问题,“没有爱心”。他们只关心分数,不关心人。孩子考了第三名,老

师还不满意;等他出了问题,老师就把他抛弃了。家长曾经请求班主任改变一下态度,“真诚”地邀请孩子回来读书,因为孩子拒绝上学的一个理由是老师不喜欢他。可是,班主任没有回应。

家长无计可施,通过熟人找到我,要求我以朋友的身份到她家去,开导开导孩子。我告诉她,以朋友的身份去开导是不起作用的。现在最重要的是激起他的求助动机。如果他想寻求帮助,我就以心理医生的身份帮助他。所以,当务之急是激发他的求助动机,必要的话可以给他施加一点压力,例如命令他要么去上学,要么来做心理咨询。在施加压力的时候要做好安全防范,免得他想不开而寻短见。

第二部分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拒绝上学系列之二:

什么是拒绝上学症?

拒绝上学症

拒绝上学症与学校恐怖症往往成为连续体,多发生于青春期或初中以上儿童,在疾病性质上较学校恐怖症有些改变。表现特征上更趋于青春期违拗和厌学。该症早期主要在日本报道,故有“拒绝上学症在日本独特文化表现”之说。

本症有不同阶段的表现特征:

1、不想上学阶段:有可能诉说头痛、腹痛、发热,并显得没精打采、疲劳感、食欲下降、上学迟到早退、缺席增多、周末只呆在家里等情况。

2、拒绝上学阶段:早晨起床延迟,每周不去上学时间超过一半,开始明显讨厌上学,与家人吵架或违拗行为增多,甚至出现攻击暴力行为。

3、在家休息阶段:此期儿童自得其乐地呆在家里,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多外出,身体疲劳减轻,昼伏颠倒,既白天睡觉,晚上熬夜。

4、试上学阶段:在家就显得开心,提到上学仍显得焦虑,也能够外出,开始关注同学或学校的事情,开始尝试去学校,但容易显得疲劳,缺课或迟到仍多见。

5、上学稳定阶段:容易疲劳,因小事容易激动或焦虑,仍时常有缺课和迟到表现。

青春期出现本症时矫正比较困难,一般心理咨询辅导收效不明显。主要还是看家长的引导和调整。

家庭基本对策是:

1、不宜过分催促上学,或每天都问“今天上学去好吗”等;更不宜漫骂、斥责和体罚;

2、与有关老师和同学详细了解孩子在学校时的情况;

3、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告诉孩子在家的情况,并聆听老师的建议;

4、平时多听孩子的叙述,哪方面的都可以;

5、让干些家务活,仍争取每天按时起床、吃饭和入睡,维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6、布臵一些简单的家庭作业,但不做也不要责备;

7、经常打电话回来问候,侧面了解孩子在家干什么,但不作过多干涉;

8、带孩子上街,在征求意见的情况下到学校附近转转;

9、听孩子讲在学校的事情;

10、当孩子提出可以回学校时,家长不妨陪着去几趟;

11、尽可能不和孩子说对学校、老师和同学消极意义的话;

12、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情绪要保持快乐、安详,否则你的不良情绪或表情容易引起孩子的焦虑和不安;

13、考虑一下,有否上述原因的存在,能否减轻或消除这种存在的原因;

14、尽可能让他感受做事成功的体验(喜悦),干什么有积极意义的事情都可以;

15、找1~2个孩子要好的同学,经常来家里一起玩耍,并讲学校的事情;

16、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 病儿说“一觉睡下再不起来就好了”“活着真没意思”“想你”“我死了会怎么样”等;

※ 情绪起伏特别剧烈、易怒、父母无法安抚;

※ 食欲和睡眠规律发生较大改变,消瘦、生长发育停滞;

※ 拒绝上学时间超过4个月,并且仍无精打采。总之,拒绝上学可能是个相对漫长过程,父母或教师要有耐心和思想准备。

第三部分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拒绝上学系列之三:

优秀生拒绝上学

一分之差失去了保送生资格

优秀生拒绝上学

专家提醒:让孩子适当接受挫折教育

“因为一点挫折,儿子就闹着不去学校上课了,还天天在家里乱砸东西、发脾气,动辄以死相威胁,谁劝都不听,我该怎么办啊?”

近日海南省一位学生家长张女士,倾诉了她的烦恼。 倾诉儿子失去保送生资格后垮了

张女士称她的儿子从小聪明伶俐,从小学到初中不仅学习成绩好还是班干部,很得老师和家长的宠爱。“事情的起因是今年中考前的一次保送生选拔考试。”张女士说,今年中考前两个月,儿子所在的初中有3个保送上一类校高中的名额,但是成绩和表现不相上下的优秀学生有不少,学校就以考试的形式好中选优。结果,张女士的儿子以一分之差落选,失去了保送生的资格。

“老师说,以我儿子的学习基础,只要中考发挥正常,考上一类校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他却被这次落选的保送生选拔考试击倒了。”回忆起当时的经过,张女士伤心不已。 得知自己不能免试保送一类校,儿子就躲在家里拒绝上课,认定是学校的选拔制度不公平,无论父母怎么劝说都不听,后来只得请来他的班主任亲自做思想工作。好说歹说儿子才勉强回到学校参加中考复习,那时候距离中考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刚刚回到学校上了两天课,他又见到获得保送资格的那3位同学在帮助其他同学复习功课,因为中考免试他们显得格外轻松。张女士的儿子再次深受刺激,又躲回家中再也不去学校参加复习课,只要有人和他提起上学就发脾气,动辄以死相威胁。

张女士担心儿子真的会做出傻事,加上中考在即,只得带他去看心理医生,被诊断为因“情绪障碍”所导致的厌学,情绪低落,经受不起挫折。 “中考那一天,他是被班主任老师劝说着拖进考场参加考试的。”张女士说,经历了这些波折,虽然儿子几乎没有认真参加复习,但仍然凭借扎实的

篇五:孩子目睹成人房事之后

孩子目睹成人房事之后,性教育的三点告诫 第一,幼年的性经验是负性的。

幼年时代的性经验,包括目睹成人的房事,对其性心理的发展都是负性的。有时乍看时过境迁似乎消除了,其实不是,它潜入意识深层,时时作怪,构成这样那样的性心理障碍。 一位护士,12岁目睹父母房事,被那赤裸裸的一幕吓呆了,“觉得那简直是一种罪恶”。14岁被体育教师叫至健身房,嘱她扶着栏杆弯腰站着,那体育教师伏在她的身上,紧紧抓住她的臀部,她恐惧极了,拼命挣扎逃脱。从此,她远离男人。后来,她念护校,并当了产科护士,了解了男女之事,也觉得世上的男人还是好的多。谁知,结婚后第一夜,当丈夫接近她的身体时,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便涌上心头,“呕--”地吐了起来,阴道亦痉挛。第二夜……一直到第五个月,仍无法完成房事,面对焦急的丈夫,她内心无比内疚。后来,在心理医生的催眠疗法和脱敏疗法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她才消除对房事的本能拒绝,与丈夫携手进入甜蜜的伊甸园。

性心理医学研究表明,性心理障碍患者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幼年性经验;反过来说,幼年性经验成年后都会构成这样那样的性心理障碍,切莫掉以轻心。 第二,父母房事务必隐曲,避开子女。

不管孩子多小,目睹成人的房事,对其心理的影响都是不良的。

因此,作为父母,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就应当让他们从小独居独睡。如果限于居住条件,不得不让孩子同室或同床睡眠,房事一定要在孩子睡熟之后,且动作要有所控制,不能太奔放。

第三,房事落入孩子眼帘,务必坦诚。

房事不慎,落入孩子眼帘,千万不可恼羞成怒,亦不要以“不光彩”、“丑事”。“丢人”而自惭,企图以训斥、恫吓加以掩盖。须知,欲盖弥彰,想掩盖真相,反会暴露得更加彻底;训斥、恫吓无济于事。你可以势压人,一时堵住孩子的嘴,却无法抹掉进入孩子眼帘的事实。 既如此,不如坦率地、自然而大方地告诉孩子,说明夫妻行房是人的天性,并通过它对孩子进行一次性的教育。这样做,乍看是“失之东隅”,其实是“收之桑榆”,即所谓“化坏事为好事”。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