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武夷山天游峰多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9:34:38 体裁作文
武夷山天游峰多高体裁作文

篇一:(武夷山)天游峰上看九曲

天游峰上看九曲——武夷山自助游全新攻略

所属地区: 福建 武夷山 适合人群:

适合天数: 3天 花费预算: 所有人 1000元 出游难度: 轻松 适合时间: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可信标志: (本攻略已通过所有细节核实,读者可放心参考。)

福建 武夷山 漂流 大王峰 玉女峰 天游峰 九曲 ◎切换到无图简洁版 攻略标签:

(天游峰上看九曲 作者:老过)

经过摇摇晃晃一天两夜的颠簸,走进夜色中的武夷山。有人说,坐火车是最好的休闲旅行。在某种意义上,我同意这样的说法,对于一个整天忙碌的人,是无暇享受坐火车的闲适,偶尔有机会坐火车出门,享受那份独自的清闲,应该是很怡然的。

品茶

听说武夷山的茶比较出名,邀上同行的人,冒雨来到住的小街上,找到一个卖茶的店铺,开店的福建小妹很热情,一边请我们坐下品茶,一边给我们讲武夷山的茶经。武夷山茶大多生长在三、四百米山坡的岩石风化土壤上,故称岩茶,属于乌龙茶系。其中又以大红袍最为有名。小妹口里讲着茶经,手上麻利地为我们泡功夫茶。第一盏茶颜色深黄,有点涩苦,还有点烘木炭的味,第二盏开始有清香,回味有余甜。因为茶树生长在岩石风化土壤里,吸收了岩石的各种矿物质,所以这种茶有安神暖胃的功效,武夷山茶是半发酵型,大多是茶农手工选茶、用木炭烘制,外表不如花茶、绿茶好看,素有:“乞丐面容,菩萨心肠,黄金价格”的美誉。上海人把这里的茶称为腌菜干。

关于大红袍茶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小妹告诉我们:古时有一秀才赶考途经武夷山,忽染重病,当地一老婆婆把崖上采的茶叶熬水给秀才喝,秀才的病不久便好了。后来秀才高中状元,衣锦返乡,为报救命之恩,把钦赐的红袍披于茶树之上,大红袍由此得名。

听小妹讲茶,不觉已喝下数盏,她看我们兴致甚浓,又给我们泡了一种当地的保健茶,这种茶比大红袍颗粒小,颜色也淡些,入口微苦,小妹给我们倒了一小杯白开水,让我们喝下,再接着喝茶,舌两边竟是满口的余香,看似不起眼的茶叶,却有这样的口感。在雨天里一边听着小妹讲茶经,一边慢慢品着功夫茶,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逛街

武夷山的人力三轮很便宜,花两元钱就可以坐上四处闲转。喝完茶,我们就被几个当地妇女登的三轮拉起四处逛,三轮车夫很热情,不断向我们推荐当地便宜的土特产出售的地方,一同事告诉我,这是一种以低价服务,换回高价回报的推销方式,我们买的东西里,都有她们的提成。但我以为,买卖是双方的事,都是出自自愿,虽是这样的方式,但并没有强求,从心理上讲,我比较接受这种方式,比起一些旅游景点的强行推销,这样的方式让我心理容易接受。武夷山景区以卖茶叶和竹笋、菇类居多,还有就是大大小小的根雕店铺,价格一般都比较高。我们在一家店铺小歇了一会,女店主用清水煮了一种叫灵芝菇的让我们品尝,菇很清香,煮出的汤味道很鲜美。同行的几个纷纷掏钱买了几包。

坐在人力三轮上,我们随性而停,不觉几个小时过去,每人的手里也拎了几包东西。武夷山还盛产一种东西,那就是蛇,很多商家都向我们推销蛇制的药和酒,我对这个不了解,看着心理有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任商家吹得天花乱坠,就是不买。

(天游峰山腰上的亭子 作者:老过)

登山

到武夷山不去两个景点等于白来,一是登天游峰,二是坐九曲溪的竹筏。 在到武夷山的第三天,我们便去登天游峰,峰并不高,只有海拔400多米,属于武夷山的主要景点。这次武夷山之行算是天公作美,夜里还是大雨倾盆,到爬山时已是雨后的薄雾阴天,远看天游峰轻雾缭绕,近看满眼翠绿。顺狭窄的山道而行,在林间小道上,在石壁间,蜿蜒而上,不时看见有前人在崖壁留下的文字。越往上

行,山路越难走,但空气却格外清新,真有进了天然氧吧的感觉,听导游讲,这里方圆几十公里没有建厂,为的是保护景区的环境。

爬到半山腰,不时有飞瀑出现在眼前,山下是环绕的溪水,两旁是翠竹绿树,眼前是悬崖峭壁,有百丈岩壁横于面前,上山峰的路是在岩石的壁上一级一级凿出来的,贴崖壁而上,一边是崖壁,一边是水泥护栏。人从上面往下看,有眩晕的感觉。道路狭窄,仅容一人通过,一时间,登山的人流如蚂蚁般,排成从下到上的长长一行,拾级而上,前面的脚跟几乎擦着后者的前额。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终于登上峰顶,顿有怡然的感觉。峰顶是一座绝好的武夷山水观景台,从这里凭栏四望,云海茫茫,群峰环绕,山脚下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陶然忘归。不愧为“武夷第一峰”的名号。

下山后,参观了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武夷山创办的武夷精舍遗址,现在已是修茸的焕然一新。据导游介绍,武夷精舍是朱熹在南宋开办的第一座书院,也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书院。站在书院里,看着朱熹的塑像和他讲课的学堂,还有四壁先生留下的治学名言,感受近千年的文化气息,我们仿佛都置身在那个时代,聆听先生的教诲。

水帘洞是武夷山一个很有意思的去处,它的得名与《西游记》里的水帘洞无关,这里只有水帘,没有洞,取名为水帘洞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幽静,是道家修行的好地方,有洞天福地之说,故称水帘洞,但我总觉得有点牵强,有借名之嫌。走近水帘洞,远远就可看见一条白练似的飞瀑从百米高的崖上从天而降,落进崖壁底部的一方水塘,溅起层层水雾,打湿塘边人的衣衫。此景点有一奇,崖上飞瀑里有一绳顺流而下,系在岩壁半腰处一个木屋边的小池里,此绳为取水之用,传说崖壁的木屋是朱熹读书的地方,为了减轻下山到方塘取水的辛苦,朱熹想出了用绳从崖上取水的方法。木屋旁边的石壁上有两个很难辨认的篆体字,是“活源”二字,正是出自朱熹那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些教科书上解释这首诗时,说朱熹写的是田园风光,现在才知道是后人解释得牵强,身临水塘边,看飞流从崖上落下来,抬头看飞瀑与天光云影交映,才明白朱熹当时写这首诗的真实感受,想必朱熹能写下这首流传千年的名句,正是在这里得到的灵感。

(九曲溪上的竹筏 作者:光影悟痴)

竹筏

在武夷山的九曲溪坐竹筏漂流是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事。前一天的大雨,河的水位陡涨,以为竹筏漂流可能泡汤,没想到老天垂爱我们这些远道的客人,第二天,雨过天晴,水位退了下去,虽说水有点浑浊,但并不影响漂流,反而空气格外清新,阳光也不强烈。

九曲溪有十八个弯道,九个弯曲的河段,绕四周的山峰而流,两岸绿树成荫,溪水流经武夷山主要的景区,有玉女峰、大王峰、天游峰等,全长六十多公里,可以漂流的一段为9.5公里,整个漂流时间大约为90分钟。这里河面开阔,流水平缓,急流不多,是竹筏漂流的好地段,难怪来这里的人都要坐竹筏观赏沿途的好山水。竹筏顺水而下,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闪闪的红星》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宋大爷划着竹排送潘冬子去干一件革命工作,片中歌声在竹筏的漂流过(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武夷山天游峰多高)程中响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武夷山之行,总的来说印象还还是比较好,除了大红袍景区有点忽悠人,走了两个多小时,翻了两个山岭,看到的却是几株不起眼的小茶树,说是360年的古茶树,让人不禁产生怀疑,看后让人大失所望。一线天、虎啸崖两个景点还不错,一个是天然的狭长地段,人在其中,向上望,真有一线天的感觉;虎啸崖因吹风的声音像虎在咆哮得名,上山路与下山仅一条在岩壁上的小石阶路,坡陡路难行,站在崖顶,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在四天的时间里,领略了武夷山不同的天气变化,雨天在室内听雨品茶,阴天登山远望,晴天竹筏漂流。想想一年四季中,来这里的游客很多,但未必有我们这样的机缘,可以在短短几天里见识武夷山不同的天气,老天真是厚爱我们。景区特色

1.九曲竹筏

竹筏漂流是武夷山旅游最富特色之处,坐上宽约两米、长约九米的仿古竹筏,经全长约9.5公里的九曲溪随波逐流而下,溪面忽而平缓似池,忽而湍急如潮,竹筏随之或珊珊而行,有惊无险中,两岸美景走马观花尽收眼底。无登山之劳,有涉水之乐,抬头山景源源而来,俯首水色飘拂而去。目前,在星村镇、玉女峰下及武夷宫等处还修建了竹筏码头,并专门成立了竹筏总公司,备有大量竹筏供游客使用。

2.奇山异水

武夷山诸峰并不高,平均海拔约650米,既可观赏,又可登临。体力稍差的人,也可以循着曲径,登上峰顶。武夷山的三十六峰,最著名的有大王峰、玉女峰和天游峰。大王峰屹立在九曲溪口,陡壁如削,就像是擎天巨柱一般,屹然高耸,显得极为雄伟壮观。玉女峰是一座秀丽的山峰屹立溪边,远看宛如亭亭玉女,观之可亲。天游峰被认为是武夷第一胜地,这里是观赏九曲山水全景最好的地方。

武夷奇胜在山,尤在水。武夷之水精华在九曲溪,九曲就是溪水共弯九曲,全长约15华里,

武夷山著名的山峰都列在溪边。溪水碧清,曲曲弯弯,如玉带盘绕群峰。山回溪折,折复绕山,环结成“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九曲之胜。

3.世界生物窗

武夷山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生物之窗,其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6527平方公里,是世界同纬度带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95.3%。区内植被良好,为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组织》国际协调理事会接纳为世界生物保护区,1992年被联合国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示范保护区。

(武夷山桃源洞放生池里的放生龟 作者:老过)

景区门票

武夷山各景点门票价格

以下景点不在一票制范围内需另购买门票

篇二:武夷山天游峰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来到天游峰景区游览观光!天游峰景区面积4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武夷精舍,云窝、隐屏峰、晒布岩、茶洞、一览亭等,其中天游峰号称“武夷第一胜地”。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堵断墙就是武夷精舍遗址。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亲自辟划、营建的书院。据董天工的《武夷山志》记载,武夷精舍是当时武夷的一大建筑,人称“武夷之巨观”,有仁智堂、隐求室、石门坞、观斋、晚对亭和铁笛亭等建筑。朱熹在武夷精舍著书立说,培养了大批理学人才。他创办的武夷精舍受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南宋末期,扩建后的武夷精舍改名“紫阳书院”并且由官府供养学者。明正统13年(1448年),朱熹八世孙朱洵、朱彭出资重建,改成“朱文公祠”来纪念朱熹。清康熙又赐予“学达性天”的匾额。现存遗址是康熙56年(1708年)闽浙总督觉罗满保倡建的,距今300多年的历史。

从武夷精舍前行数百米,在接笋峰西壁岩下,有因峰岩崩塌形成的大小岩洞10余处。每当冬春二季的晨昏,从洞穴里常常昌出一缕缕淡淡的云雾,在岩石之间轻飓飘荡,时而聚集一团,时而又飘散开来,舒自如,变幻莫测,故此地名为云窝。走过问樵台,石门上的门额“叔圭精舍”四字。这里原先是清初为纪念北宋江贽(江贽字叔圭,官举孝廉)建造的精舍,现在仅留下这道石门,供人凭吊。

隐屏峰下的这座亭叫水月亭。水月亭是赏月的绝佳处。据说当年朱熹在此亭赏月时能看到4个月亮。大家猜是哪4个〃。答案是天上一个,水中一个,杯中一个,还有心中一个。遥想朱子当年,凭栏赏月,把酒当空,微风初起,吹皱一溪江月。心中月,杯中月交相辉映,情趣盎然,何等悠然自得啊。 云窝中间的那块漆黑巨石,是不是很像一头伏卧的大象,俗称铁象岩。岩中间的裂缝称它为“小一线天”。

以铁象岩为界,分上,下云窝。这是武夷山的精华地带、历代文人墨客的潜居养心之圣地。明万历11年(1583年),兵部侍郎陈省曾在上下云窝间兴建“幼溪草庐”,有有亭台楼阁的等10处,现已废弃。岩壁间许多摩崖石刻,还能让人依稀记得昔日的繁华。幼溪草庐和武夷精舍,还留下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陈省建幼溪草庐时,朱熹当年建的紫阳书院已经十分破旧。一士人见此情景题诗在壁

上“紫阳书院对清波,破壁残碑半女萝。颇爱隔邻亭榭胜,画栏朱拱是云窝。”陈省见诗笑曰:分明是激我。即日便大兴土木,将紫阳书院修复一新。

请大家注意看铁象岩左边这座山峰,就是我们竹筏上看到的晒布岩。在晒布岩的岩壁中间有斑痕像人的手掌,长度超过3米的有数十行,相传这是仙人留下的,故晒布岩又称仙掌峰。

相传很早以前,天官的织女每天都要背着锦帛,唱着歌儿去采集五彩云锦,献给王母娘娘。一天清晨,负责运送的挑担大脚仙,挑着织女织好的一担锦帛,踏着云,路途经武夷山云窝时,不经意往下一着,顿时被碧水丹山的奇景迷住了。他便放下棉担去游玩,等听到天宫的击鼓声时,才想起锦担,一看,糟啦,绫罗绸缎已被晨露打了。他怕王母娘娘责怪,就把一匹匹锦帛抖开,晒在大岩壁上,锦缎太长,一直垂到六曲溪边,皱巴巴的不平整,他又扯又拉,直到把一担锦缎抚的平平整整。几番辛劳,大脚仙困顿不堪,寻到阴凉处便呼呼大睡。一觉醒来,太阳已经西斜。他起身一瞧,眼前一片金辉,光芒四射。原来是锦缎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衬得碧水丹山更加旖旎妖烧。大脚仙用手一摸,岩壁上烫热炙人,他慌了,急忙去收布。然而,那一条条锦缎已经溶进了光滑的石壁中,连大脚仙按布的手掌印也永远嵌在岩壁上。“如今石上留仙掌,十指青葱积绿苔、”说的就是仙掌峰的景致。

前面石壁上“伏虎”二字的题刻者是幼溪草庐的主人陈省。明万历11年,陈省因与宰相张居正政见不一而受排挤。皇上数次挽留仍辞官入闽,深感怀才不遇。见云窝有一岩石状如蹲虎,便刻了二字,意在他如一只蹲在武夷山的老虎,企盼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宏图大展。从石径往上登,便可看到一道石门,门额上刻有“峥嵘深锁”四字,他锁住的是什么?让我们去探个究竟。进石门,眼前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这就是素有产茶“甲于武夷”之称的茶洞,也叫玉华洞、升仙洞。茶洞北面有个潭,称仙浴潭,从天游峰顶跌落下来的雪花泉就会集这里,相传刻潭的仙女在此沐浴,故名。南面那条通往隐屏峰的石径在距我们所处位置的10余米处,有一石门,门额上刻有“留云书屋”4字,这就是董茂勋留云书屋的旧址。200多年前,《武夷山志》作者董天工就是在他父亲董茂勋的留云书屋中完成了24卷《武夷山志》的编纂,为武夷山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穿过石门,过鸡胸,龙脊,看见岩壁上的“仙凡界”题刻,意思是这里是人

间与仙境的分界线,只有有胆识敢过鸡胸龙脊的人,才能步入顶峰仙境。封顶的亭子叫“仙奕亭”,是仙人下棋的地方。隐屏风光无限,古称“隐屏真境”,也是武夷山的一大名胜。

各位团友,请大家做好准备,我们开始登天游峰,天游峰海泼408.8米,从茶洞到天游峰一览台相对高度是215米,共有800多级石阶,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边数边登,看谁数得准确。

终于到了一览台。天游峰东接天游岩,西接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每当雨后乍晴,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再望云海,变幻莫测,如同置身蓬莱仙境,故名“天游”。一览台位于景区中心,是一处绝好的武夷山水观赏台,随着时序流转,在这里可以观赏到日出、云海、佛光、夕阳、明月等天游五绝。从一览台上凭栏远眺,东望这座山峰是一曲的大王峰,西望那座山峰就是八曲的三教峰,俯瞰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徐霞客评点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从一览台前行,眼前这座宫观式的建筑,就是天游观。观后的妙高台上大家看到的是红豆树。唐朝王维有诗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树旁这条涧叫胡麻涧。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30多处,其中最大的这幅“第一山”是清道光壬辰冬武显将军岭南徐庆超题写的。意思是天游峰是武夷山地一胜地,理应号称“第一山”。也有人说武夷山是道教名山。道教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因此他所居住的名山,应该是天下“第一山”。欣赏完石刻,登上崎岖丘,前面看到的就是中正公园牌坊。

各位团友,天游峰游览到此结束。请大家休息一下,准备下山。

篇三:天游峰答案

1、《天游峰的扫路人》 本文通过描写 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 ,刻画了一位 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 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和 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2、《天游峰的扫路人》从题目中的“天游峰”你预测到 天游峰一定很高,在这座山上的人就好像在天上游览;“扫路人”可猜测 本文是写扫路的人。

3、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的特点是:高、险。扫路人的特点是自强不息、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热情好客

4、课后练习3(书81页)

5、划去错误的拼音。

沏(qī qīe)了一杯茶 瘦削(xiāo xuē) 宿(sù xiǔ)鸟 循(xún shún)声 打量(liāng iàng liang)

(一)

②、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

④、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⑤、“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

⑥、“不累,不累,”他 说,“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⑦、我抬头望了望在(幕 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忘望)而却步,半途而(反 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在 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划去不正确的字。

2、请写出下列破折号的作用。

①、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_________

②、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_____

____

3、文中“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

4、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提示语。

5、望着险峻的天游峰,游客会有三种表现,请用三个成语写出他们的不同表现。

第一种 勇往直前 第二种 望而止步 第三种 望而却步

3、登上了顶峰,一定会使人想到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望岳》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中的“禁”应该读___,“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那是因为作者看到扫路人这样不怕危险,不顾劳累地扫石阶,感到很惊讶!很佩服!。

5、这段话中,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爬山很吃力的样子;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畏难的情绪。

6、“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从老人的话中,“我”明白了什么?

老人的热情和茶一样热,一样温暖,仿佛一股暖流渗入我的心里,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使我们之间的间隔消失得无影无踪。

7、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我不禁________________。

8.你觉得老人每天这么干活真的像他说的“不累”吗?老人为什么说不累? 当然不会不累,老人干活很累。老人说不累,是因为他很乐观,懂得在忙碌辛苦中看到生活中的好风景,老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希望,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态度。

9、细读②、⑦两小节,思考下列问题。

为了描写天游峰的高与险,作者采用的下列表现方法:

运用形象的比喻——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

运用具体的数字——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运用侧面的烘托——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运用生动的感受——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10、“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的“好不得意”意思是非常得意。

(二)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 )的脸,面色( ),( )的眉毛下,一双( )的眼睛炯炯有神。

您老有60岁了吧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 我照样请您喝茶 说罢 老人朗声大笑 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稜稜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

3、文中划画的句子是对人物的 外貌 描写,从中你体会到老人朴实、健康、慈善、有精气神。

4、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达了作者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2)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

5、这个片断中,你看出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在悠闲,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

6、辩论:

正方:天游峰的扫路人工作不累,生活不苦。

反方:天游峰的扫路人工作苦,生活累。

正方:老人虽然每天要上山、下山扫一千八百多级的石阶,可是他每天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新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因此这位老人的生活是充满诗情画意的。

天游峰的扫路人生活并不苦。老人每天所做的工作,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清苦的,可对于他来说却是充满乐趣的。这就好象你非常喜欢一首歌,你一遍一遍地听,一遍一遍地唱,你会觉得累吗?不会的!这就叫“苦中作乐”!

反方:天游峰是那样的高而险,游客们登山都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这位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要一上一下地

打扫一千八百多级石梯,该是多么辛苦呀!山中虽然有清泉、大米、青菜,可光吃这些营养也不够呀!整天只有花鸟作伴,没有人和自己进行交流,又该是多么的孤单呀!

你见过七十多岁的老人干这么重的体力吗?我们身边的老人六十岁就退休了,不是养花,就是遛鸟,过着清闲的生活。相比之下,天游峰的这位老人的生活是不是太辛苦了呢?

篇四:天游峰景区导游词

天游峰景区导游词

【建议:每一段讲解之前,根据情况先加一段适当的音乐引导】

武夷山风景概说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武夷山!

武夷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面积约70平方公里,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传说唐尧时代的长寿老翁彭祖在这里开山治水,彭祖成仙升天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不忘彭祖重托,继续带领百姓垦田种植,把这里的山山水水装点成人间仙境,百姓们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宁的日子。人们为纪念这一对有功的兄弟,称这里为“武夷山”。

武夷山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我国同类地貌中山体最奇、山水结合最完美、景观最集中的自然风景区。风光旖旎的武夷山自古以来就闻名遐迩,汉武帝曾派遣使者到武夷山祭祀武夷君,唐玄宗册封武夷山为“名山大川”;五代时,武夷山被列为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六升真元化之天”。历代仕宦名流纷至沓来,最著名的有唐宋的李商隐、苏轼、辛弃疾、陆游、范仲淹、李刚、朱熹,明代的徐霞客、王阳明,清代的李光地、袁枚等等。他们或赞美武夷,感悟人生,留下武夷华章;或驻足讲学,著书立说,引领思想潮流,为武夷山增光添彩。近代以来更是名家荟萃、络绎不绝,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把武夷山比作“东方瑞士”;郭沫若先生1962年来到武夷山,触景生情,写下《游武夷泛舟九曲》诗一首,诗云:“九曲清溪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凌波轻筏觞飞羽,不会题诗也会题”。

今天,作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的武夷山,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人,人们在此惊叹,惊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奇;在此回味,回味历史文化的无穷魅力。亲爱的朋友,今天您来到的是武夷山胜景之一的天游峰景区,让我们一同走进神奇的武夷山,一同去领略中华大地上这颗璀璨的明珠吧!

御茶园

亲爱的朋友,过了停车场,请您留意左前方的一处遗址,这就是元、明两朝官府督制贡茶的御茶园,距今约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元世祖至元年间,浙江行省平章高兴路过武夷山,品过当时叫“石乳”的岩茶之后,顿觉清香甘美,纯正无比,高兴当即改变行程,雇请山人采集数斤,交人焙制后

贡献朝廷,深得皇室赞赏。元大德年间,高兴的儿子久住任邵武路总管,就近到武夷山督制贡茶。大德六年(即1302年),朝廷下旨命久住在武夷山设立皇家焙茶局,专门为皇室培植茶树、焙制贡茶,地点就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御茶园”遗址。

当年的“御茶园”完全按照皇家贡品制作场地的模式设计和构建,主要的建筑有仁凤门、拜发堂、清神堂、思敬堂、焙芳堂,还有通仙井、喊山台等,“御茶园”的巍峨华丽,可想而知。每年惊蛰,历任崇安县令都要到“喊山台”上祭拜山神,祈求山神保佑岩茶丰收。据说有位县令忘记了祭拜山神的时刻,被皇帝降罪,稀里糊涂地丢掉了前程,足见当年朝廷对武夷岩茶的重视。

武夷岩茶成为元、明两代的贡品,前后经历二百五十余年。为什么皇室会长期对武夷岩茶情有独钟呢?原来武夷岩茶确实有它的独特之处:这里岩峰耸立,土质疏松;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树木四季常绿;云雾缭绕,雨量充沛,雨水顺着岩体缓缓流过,携带着丰富的矿物质,长期滋润着这里的茶树,经过茶农精心制作的武夷岩茶因此也就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远道而来的朋友,到了武夷山,可别忘了品尝一下这当年就美其名曰“石乳”的贡茶呵。

武夷岩茶成为元、明两代皇室的贡茶,代表着武夷岩茶的鼎盛与辉煌,也带动了武夷山茶业经济的繁荣。清末民初的时候,武夷岩茶已经远销东南亚和欧洲,名扬天下了。现在您看到的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原址上修复的御茶园,虽然没有昔日的华丽和神圣,却为游人提供了品尝当年贡茶的绝好去处,茶园里还表演宫廷歌舞,并以编钟、古筝等传统乐器伴奏。客人们一边品尝上等的武夷岩茶,一边体味优雅的皇家场景,或许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五曲大桥、更衣台

亲爱的朋友,前方您要经过的是五曲大桥,也叫“通天桥”。所谓通天桥就是通往仙境的桥,也就是说我们正从凡间步入仙境。【建议加音乐过渡】

朋友,经过五曲大桥的时候,您不妨站在桥边稍作停留,上可领略洞天福地,下可俯瞰流鱼竹筏,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好机会。您瞧,清澈见底的九曲溪里,一群群鱼儿与游人款款相戏,怡然自得,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妙的图画啊!据当地人称,这是一种叫做“红眼睛”的鱼,它眼睛明亮,通体透红,鱼鳞在阳光的照耀下呈五颜六色,喜欢在白天成群结队地觅食、游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红眼睛”是武夷山特有的野生鱼类,这不仅是大自然的

恩赐,也是武夷山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结果。亲爱的朋友,让我们共同热爱生命、关爱自然吧,正是因为有了自然的美,我们的生活才充满生机,丰富而多彩。【建议加音乐过渡】

在大桥的左边,有座临溪而立、山体呈半圆形的山峰,此峰名为“更衣台”,峰腰刻有“更衣台”、“玉皇大天尊”等摩崖石刻。据说古人欲成仙者,先在浙江的天台山注名,接着在武夷山的“换骨岩”换骨成仙,然后来到这“更衣台”上,脱下俗装,穿上飘逸的仙服,从旁边的天柱峰顶升天成仙。“玉皇大天尊”是道教的最高尊神,而此处正好位于九曲溪的第五曲,有人说它暗示着道教最高尊神位居“九五之尊”的含义,不知这究竟是一种巧合,还是仙家的刻意安排?

您沿着大桥的方向往上看,会发现右前方的悬崖上有一天然岩洞,洞内有一个白色小神龛,里面供奉着明朝著名道士刘端阳的遗蜕,神龛的匾额上刻有“南溟靖”三字,“南溟”意即此处为云雾溟蒙的南海仙境,“靖”曾经是道教一支天师道祭神使用的场所。但人们往往俗称这里为“狐狸洞”,这是因为传说理学家朱熹在隐屏峰下创建武夷书院、授徒讲学时,有一千年狐仙仰慕其名,化为村姑到精舍求学,后因五曲的龟精从中作梗,狐仙含恨而逝,朱熹葬狐仙于洞中,于是,人们便称这里为“狐狸洞”。

神话传说当然无从考证了,不过,请您左边的路口继续前行数十米,在朱熹讲学的“武夷书院”里,我们也许依稀可寻当年理学大师讲学的胜景。【建议加音乐过渡】

朋友,前方还有一段路程,不妨让我们继续了解一下武夷山吧。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夷山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里不仅有“一种已消失的文明的见证”,而且是“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传统思想发源地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武夷山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留下神奇的“船棺”、“虹桥板”等文化遗存,武夷山“汉代闽越王城遗址”集中反映了古越先民的文化成就。汉魏以来,武夷山逐渐成为文化名山,成为是道教、儒学的圣地,在中国名山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这里曾是“一代词宗”柳永的故乡,道教名流吕洞宾、白玉蟾曾先后修炼于此,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这里“琴书四十年”,更是把武夷山推到“闽邦邹鲁,道南理窟”的文化巅峰,正如复旦大学教授蔡尚思所谓:“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天柱峰

朋友,走过五曲大桥,请您注意在我们左边有两座比肩骈立的两座山峰,左边的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更衣台”,右边的就是仙人“更衣”之后由此升天的“天柱峰”。您瞧,更

衣台与天柱峰上分下连、浑然一体,尤其是天柱峰卓然挺立,气势夺人,宋代名相李纲到此曾写诗赞叹天柱峰道:“俯临万壑林芿秀,高压群山气象雄”。天柱峰又名“酒坛峰”,传说在一次瑶池的蟠桃会上,李铁拐拿出一坛从武夷山带去的农家米酒大喝起来,不料浓郁的酒香四处飘逸,众仙们便纷纷抢喝他的米酒,眼看就要被抢光了,情急之下,李铁拐举起拐杖向酒坛击去,酒坛便倒落在“更衣台”旁的九曲溪边。您瞧,天柱峰不仅形状像倒立的酒坛,连半腰还有杖击的痕迹呢。虽然这天柱峰傲然挺立,我们凡人仍然无路可登,不过,想必美酒都洒在九曲溪中,却是可以品尝的呵。【建议加一小段音乐过渡】

朋友,前方的岔路口沿台阶而上就到“武夷书院”了。

武夷书院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武夷书院”遗址。书院原名“武夷精舍”,它的主人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朱熹,生于1130年,卒于1200年,字元晦,晚号晦翁,别称紫阳,祖籍江西婺源。幼年从学于其父朱松,绍兴十三年,朱松病逝,十四岁的朱熹遵从父命到崇安五夫里投靠父亲生前好友刘子羽,遂定居武夷山,并从学于刘勉之、刘子翚、胡宪等宿儒名士。朱熹十九岁时考中进士,三年后被朝廷授为迪功郎,任泉州同安主薄,从此开始官宦生涯,但他一生宦途坎坷,仕宦七年,立朝仅四十六天,任“祠官”达二十三年。

朱熹一生与武夷山结下不解之缘,他在武夷山“琴书四十余年”,可以说武夷山是朱熹理学思想形成和成熟的地方。南宋淳熙十年(即公元1183年),朱熹辞官归来后,在这里亲自筹划、负责营建“武夷精舍”,授徒讲学,著书立说。现在您看到的前方的“武夷书院”就是在“武夷靖舍”原址基础上修复的。

随着朱子理学影响的不断扩大和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武夷精舍”倍受历代统治者的关注。南宋末期,扩建后的“武夷精舍”改名为“紫阳书院”,由官府拨给公田以供养学者,并设置“山长”这个教职来主持教事。元初,又改“山长”为“教授”,元末,“武夷精舍”不幸毁于战乱。到明正统十三年,朱熹后人出资重建“武夷精舍”,改称“朱文公祠”,祭祀朱熹。明正德十三年,明政府重新修葺,并树立牌坊,匾上镌刻“武夷书院”。清康熙年间,再度大兴土木加以修葺,康熙皇帝赐予书院“学达性天”四字,以表彰朱熹和他的书院对理学的贡献,“学达性天”这四个字现在就悬挂在大堂正门的上方。今天残留的书院遗址是清康熙五十六年,闽浙总督觉罗满保“捐俸倡修”的,距今有二百多年历史。

朱熹堂内

朋友,现在您看到的是2003年在原址基础上修复的武夷书院大堂,内分四个展厅,是仿宋建筑。展厅利用高新科技手段布馆,通过电脑多媒体有声有色地介绍全馆布局及朱熹的生平事迹,清晰地再现南宋时期的朱熹生活和他在这里的教学情景以及理学文化在武夷山发展的历程。

左边第一展厅里主要介绍朱熹本人以及他的同仁、门人和后人在武夷书院的学术活动。朱熹一生著作等身,他最主要的理学代表作《四书集注》就是在这里完成,因此可以说这里是朱熹理学思想成熟的地方。

竖立在大堂的中央是一块复制的“刘公神道碑”,是朱熹为其义父刘子羽撰写的。碑文尚存3700多字,详细记述了刘子羽抗金活动及其生平事迹,是现存朱熹撰写的最完整、字数最多的碑刻。此碑原物曾立于五夫里刘子羽墓前,现存放在武夷宫朱熹纪念馆内。

在展厅的另一侧,我们还可以看到朱熹一生所创建和修复的书院模型图,全国著名的书院几乎都与朱熹有关。他曾经主持修复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等,“武夷精舍”是朱熹亲自创建的第三个书院,他在这里讲学8年之久。期间,四方学者不远千里,云集武夷,当时的知名学者蔡元定、蔡沈、詹体仁等都曾就学于此。可见朱熹不仅重视理论创建,也非常重视教学实践活动,他的这些成就在中国思想和教育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您往两侧看,还可以看到两边各有一睹断墙,那就是“武夷书院”的遗址。朋友,沧海桑田,岁月聚散,中华文化在这里弥漫过,就像潮水过后沙滩上留下了卵石贝壳,历史在这里只留下了断壁残岩。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当年的书院虽然只剩下眼前这两堵断墙,可在这里产生、发展的理学思想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泽被四方,源远流长。

天游检票口

【建议加一小段音乐过渡】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武夷山第一胜地——天游峰景区!

天游峰景区是武夷山山与水、自然与文化结合最完美的景区,位于整个武夷山风景区的中心,面积约4平方公里,主要景点包括御茶园、天柱峰、云窝、隐屏峰、晒布岩、水月亭、茶洞、天游峰、一览亭、天游观等。

景区主峰——天游峰是武夷三十六峰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雄伟山峰,以其秀美的景观闻

篇五:武夷山天游峰

武夷山天游峰、竹排漂流精华休闲二日游

【备注】

咨询电话: 0591-88002237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