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说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21:50 字数作文
说俗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作文—一春俗

春俗

初三(12)班 刘佳敏

正月里来是新年。所谓新年,在古代就是驱怪祭祀的时节,现今不少地方依然在用传统方式来过大年。

我的故乡湖北便还保持着老一辈人过年的风俗——剪窗花、打糍粑、舞神龙、划龙舟,还得放烟火守岁,好不热闹!

剪窗花可谓是老少皆宜。姑娘们穿红装,坐在床头唠家常,剪红纸,渐渐桌上便摆满了各色各异的小人与天神,瞧那“八仙过海”,这可是由几位满头银丝的老人共同剪成,漂亮可人,生怕一触就将红纸弄破。剪好了就得贴在窗头上了,不过这得讲顺序的,这门神可不能得罪,两位“年画娃娃”手抱仙桃得贴在门窗上,后面的“年年有余”是要贴在餐桌前的,而那副“八仙过海”则是贴到了大堂上。还有那春联,都是自家亲手写的,要用米熬成浆糊贴才牢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过年的喜庆味。

打糍粑了不得,男人们在前头挥动木制的长锤头用力地砸向石槽内软糯的糍粑,直到打得不黏手了,再由女人们将它切成一个个方形的小块,向里面包满绿豆做的馅,再放入油锅内炸至金黄色,“油糍粑”炸好了,装盘给贪嘴的小孩吃,吃得娃娃们两手油腻,高呼“烫,烫??”,把人们逗得乐开了怀。这打糍粑都是全村人在一起打,热闹、喜气。

在村庄最大的空地上,鞭炮声不绝于耳,继而窜出了两条神态喜气的黄龙,它们争先恐后地舞动着身躯,眨眼、张嘴、喷火??这都是神龙表演的内容。到了最后,还要从嘴中吐出一副红艳艳的春联。大人小孩都在这里观看,以前还有民间艺人表演皮影戏,现在没人看了,也就没人来表演了。

对了,划龙舟可得好好说说。六条龙舟静静地躺在湖岸边,舟上的壮年都赤膊上阵,一点也不觉得冷。乡亲一声令响,六条龙舟如脱了弦的箭一般快速向人声鼎沸的对岸驶去。这是个比赛节目,没有什么奖品,就图个热闹,也没有人计较比赛的结果,开心就是唯一的目标。

到了晚上,一家人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吃着年饭,有说有笑,最后还要搬出好几箱烟花燃放。在烟花美丽绽放的一瞬间,出现的是众人的欢笑与赞叹。小孩们手中拿着“仙女棒”在空中挥舞,就像陨落的流星一般,虽然光亮只有几分钟,但却照耀得星河灿烂。一番戏耍后,大人们重回严肃,让孩子们守岁后才能安稳入睡,所以往往随大人们一起守岁的孩子们都睡眼惺忪。也难怪,疯了一天了,不累才怪呢!

辽阔的苍穹下是家家户户对新年的渴盼。已至凌晨,村内依然灯火通明,耀眼非凡,如同银河中洒落的星星,无语却真实地生活着。

篇二: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

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

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一)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客家人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发展民间饮食文化,而中原遗风始终不变。

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二)

有关这传统的节日,有很多种说法。在此我只想说我家乡的>端午节。

自从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开始到离家工作几乎每个端午节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过的。

有很多年,我爷爷都黎明前就挑过来无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台上,夹在门把后,还夹在我们姐弟几个的耳朵上。这过节的气氛就是在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弥漫开来。无需任何华丽的语言,满是对儿孙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时我爷一给我夹上我就能醒过来,而有时却是闻到那艾蒿的阵阵清香后慢慢才从睡梦里醒来。不管咋醒这天早晨没喝无根水以前是不能说话的。平时叽叽喳喳闹个不停的我们几个这天都很乖的,喝完无根水,象征性的用无根水洗洗脸,下一个程序该分鸡蛋了。鸡蛋是我妈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时鸡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爷爷奶奶总分给他s十个,而我们姐妹几个能分到六道八个。

每每这时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给我一两个,还不忘在我后脑勺上轻轻拍一下。

我们揣好分得的鸡蛋,叫上左邻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发。必须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顶端,然后回头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乡已绿成一片,每家每户的孩子,还有邻村的都从四面八方往这赶。

男孩们领着小狗,吹着口哨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看谁能第一个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时不穿鞋的,网上裤腿就上,有时还倒滚回去。每爬上一个小山丘拿出鸡蛋相互磕一下谁的现碎现吃她的鸡蛋,所以分鸡蛋时都挑红皮儿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处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挥手,喊叫,就这样边吃鸡蛋边上。四五个人扯着手唱着歌上,春风伴着欢笑飞舞,春日迎着我们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欢快地在震动。

等疯累了,玩够后,满身是沙子的我们回到家时,香喷喷的韭菜卧鸡蛋,还有我妈烙的荞面饼已经摆好了。

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三)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篇三:民俗论文

老北京民间绝活

说起老北京的民间绝活,老一代的人们可能会比较熟悉,在这些小玩意的陪伴下,度过童年、青年甚至更久更久,这些小玩意对老一辈的影响很深,这些文化更是最珍惜可贵的。

之所以流传了几百年还经久不衰,是因为在民间艺人手中在普通的东西也会变得活灵活现、精美、有趣。比起北京小吃,绝活更有难度,一笔笔,一步步,最后的成品会成为最精美的装饰品,是老北京的象征,更是老北京绝妙艺术的体现。

泥塑

“兔儿爷真叫神,大红帅袍穿在身,将军铠甲金闪闪,背插靠旗好威风。”

这是一首老北京的童谣。这童谣陪伴着老北京的儿童长大成人。老北京的儿童可没有现在这么多玩具,泥塑的玩具就成了儿童们的最爱。泥娃娃、泥公鸡、泥响猫、泥果果、泥饽饽……别看这些玩具简单古朴,却是小商贩们、挑货郎担的走街串巷的畅销品。其中,“兔儿爷”是最走俏的泥塑品了。在京城老百姓心中,兔儿爷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神仙。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家户户在皎洁的月光下供兔儿爷——那位在月宫中捣了几千年药的“玉兔儿”。

旧时医疗条件差,北京春秋季多发瘟病,北京人认为捣药

的玉兔儿能保佑人间太平,故而供奉玉兔儿,按北京人的习惯将它尊称为“爷”。

这是普通的泥塑,高级一些的是在摊儿上现场制作泥捏人物塑像。老北京前门外的劝业场有一个泥人摊,陈列着各族、各国泥人,尤其是民间熟知的名人,无不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凡是去摊上买泥人的,主人一边与买主讲价,一边就在大袖筒中塑买者形象,塑好后向买者出示,多数买者都欣然接受,遇有不买的,就将泥塑当场捏碎。

泥塑传统工艺,艺人们奉孙膑、女娲为祖。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他在研究行军布阵时,常捏些泥人泥马,在泥沙堆成的盘上对阵,这是世界军用沙盘之始。有些艺人奉女娲为祖,这源于古代女娲捏土为人的故事传说。 鬃人

不足十厘米高的孙悟空,手执金箍棒,同一群天兵天将在一大铜盘中对峙着,只要轻轻敲击盘边、震动铜盘,盘中的孙悟空便同天兵天将有节奏地打了起来,它们挥刀枪、舞棍棒、耍大锤,酣战不休。这就是老北京人的鬃人工艺品。 鬃人的制作已有上百年历史。北京鬃人是受皮影戏和京剧的影响而产生的,主要表现京剧“八大锤”、“三岔口”、“闹天宫”这类武生戏中手持兵刃对打的场面。鬃人本身是一种具有浓厚传统色彩的艺术品,又是颇有情趣的北京民间玩具,它的舞动全靠底座上粘贴的一圈富有弹性的鬃丝。

鬃人的制作方法是:头和底座采用胶泥脱胎,用秫秸做身架,絮裹棉花,外罩彩衣,然后勾画脸谱,描绘服饰。北京鬃人在清末曾盛行一时,著名制作鬃人的艺人是王春佩、王汉卿父子。1915年,北京鬃人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银质奖章。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商曾许以高报酬聘请老艺人王春佩赴美行艺,王春佩以“穷家难舍,熟土难离”为由,婉言回绝了。当年,北京鬃人由老艺人王春佩独家制作并经营,在护国寺、隆福寺、白塔寺等城里庙会上出售。由于鬃人具有独特的民间色彩和戏剧情趣,因此对观赏者很有吸引力。王春佩也是个戏迷,他制作的鬃人穿戴扮相以及脸谱、把子,都是具体而细微得和舞台上的演出一样。尤其是“闹天宫”的鬃人作品,让人有置身在舞台前观戏的感觉。 如果觉得刀呀、枪呀、猴啦闹得慌,北京还有绢制的文静的手工艺品。

老北京人把从小一起长大成人的交情,说雅了叫“总角之交”,说俗了就是“从小就一块撒尿和泥,玩泥巴”。玩泥巴,是老北京儿童的游戏,泥巴玩来玩去,就成了老北京的一种民间工艺品。

北京作为几朝都城,各省各族人民的聚散处,受到八方的影响,各种风格的工艺品精彩纷呈,像什么寿山石、巴林石、青田石等奇石摆件,彩蛋、根雕、烟壶、茶壶、铜器、花瓶等无一不摆在多宝槅上,成为收藏珍品。

综上所述,还有很多、很多,虽然小,但丝毫不减它的价值,在他们渺小的身躯上,花费了多少代人的血汗,在他陈旧的外表下,给多少小娃娃留下欢乐、美好的愿望。

这些老北京艺术绝活向我们展现了老北京人的性格以及他们对生活质量的高度重视,再不起眼的小玩意在现在却是无比的珍宝。

我只是想说我真的要珍惜他们,有些家长不鼓励孩子去学习这些艺术,这些有意思的艺术就慢慢失传了。中国是个文化大国,北京就更是众多文化城市代表,如果连这些文化艺术都消失了话,我们只能在画上、书上见到他们了,不能延续传统文化,眼看着他们变成片面的书面上死板的画,那就真是可惜了!

这些绝活和传统工艺品,是北京人的骄傲,也是最鲜明的中国符号,让人们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北京。这些多少年来似乎被人们遗忘了的“小玩意儿”,如今登上了大雅之堂,作为北京人,我们无不感到欣慰与自豪!老北京人,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拿出几件值得炫耀的“小玩意儿”,这些小玩意儿,实际就是民间艺人们制作的手工艺品。笔者在京居住数十年,儿时曾玩过和见过许多“小玩意儿”,它们给我虽贫穷但充满欢乐的儿童时代带来许多乐趣……

让这些艺术成为永远,成为中国人永远的骄傲!

篇四:雅与俗作文

1雅和俗

雅和俗一直是对立的两面,雅与俗的界定标准也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实际上,作为两个互相定义的词,雅与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如此,我认为所有的雅均根源于俗。【干净利落,切题。】

雅只有从俗中生发出来,才具有生命力。《一九八四》中,温斯顿史密斯惊叹于无产者妇女唱出的通俗歌曲;【有些突然,铺垫一句才好。】《诗经》国风中的作品本是民间所传唱的歌谣,如此却成为至雅的经典;梵高名作《吃土豆的人》中,衣衫褴褛的身影浮现在昏暗的油灯光中,机器编写出来的毫无意义的词句,融入无产者真挚的感情,竟变得如春风般富有

生命的活力;“河水清且涟猗”,映出劳工诉求的眼神;一家人生活贫穷,但餐桌上的土豆仿佛象征着他们艰辛生活中彼此温馨的感情。【此段重点介绍梵高画作,叙述中饱含感悟,所以感人。】

这些都是俗人、俗事,但时光将它们升华为真正的高雅。原因是什么?我想原因在于它们都蕴含着俗世感情中的憧憬、渴望、温存、爱意,以及所有美好而真诚的东西,这些也正是人性中与生俱在的温暖的部分,无论悲喜,均是俗世温暖的沉淀。【此处划线部分将上段升华好自然点题,深刻。】

相比之下,单纯为了追求雅而存在的雅,未免显得单薄、苍白。汉赋

极尽辞藻之华丽,却最终走向了衰落;宫廷中的丝竹管弦,远没有山野间的民歌富有感染力。听西北民谣,总感觉一阵沙土扑面而来,然而听到一句“风吹来,吹落天边昏黄的太阳”时,我仿佛体会到了如“古道西风瘦马”一般的荒凉。元曲中的至雅之境,化作风沙刻在西北汉子的心中,跨越千年时光在今世的民谣中完美地再现。【又一个别致恰当的例子,语言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然而,并非所有的俗都能升华为雅,也并非所有的俗都具有生命力。庸俗的、低俗的都是糟粕。什么是庸俗?庸俗是流行歌曲中无病呻吟的花前月下,是肥皂剧中泣涕涟涟的苦情戏,是速成类书籍的泛滥,是选秀与

炒作风潮带动起来的盲目崇拜,是我们面前娱乐至死的大舞台。【此段在前面人文情怀基础上又不失理性思辨,转得好。】

如今自命高雅的人不少,流于庸俗的人更多,这一切不是一句“浮躁”就能概括得了的。我们在批判之前应先反思,自己是否有一颗不肯媚俗的心? 先秦之人将《诗经》留给了我们,我们又将为后世之人留下什么呢?

【结尾处仓促,应扣住雅与俗发问从而总结全文。】

2.雅和俗

雅,是阳春白雪,是高堂上传来的渺茫的乐声;俗,是下里巴人,是

村夫口中哼的不成曲的调子。巍巍高山, 汤汤流水,可谓大雅,却又能为一介樵夫所懂,又如何不俗?【对比开头,语言又美,较好。】 真正的艺术,当是雅俗共赏的。它不该被供奉在高堂上,也不该被遗弃山野,它不曾叫人顶礼膜拜,也不曾 任人采撷亵玩。雅与俗完美地于此融于一体,宛若发源于同一座深山的两条河流,又汇入同一片海洋。【比喻妙, 又点睛,恰当。】 艺术是世间最美的风景,而诗歌又是其中最叫人屏息的一道。在西方,它是缪斯琴弦上流泻的音符;在东方, 它是巨龙鼻间的一道吐息。它美酒般的醇香,醉倒了多少英雄豪杰、文人墨客。 然而,没有人忘记它的源头,忘记孕育它的是山野中朴实的空气。最初,它只是短小的

篇五:高考模拟作文“雅与俗”例文(整理精校版)

高考模拟作文“雅与俗”例文

作文辅导

1026 16:53 ::

雅与俗

常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之行为,什么是俗,又何为雅?每每谈到雅与俗的话题,总是不知所云。一日酒后,醉意朦胧中,不羁的思绪奔腾不息,模糊中记下所思所想,也许对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歪打正着。

雅并非杯中美酒,海阔天空,极其所能而博美人一笑;雅并非猎人入森林围堵枪下生灵,逐鹿射鹰而痛快;雅并非台上正人君子般高唱工作干劲,而台下却行尸走肉般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雅并非官员以公款与其风骚的情妇在星级酒店里听着浪漫曲吃饭;雅并非是权与钱就能营造出来的气质。

在我看来,雅只有饱含纯洁的心灵,拥有善良的爱意才能创造,才称得上真正的雅。如果不习劳苦,甚至不择手段去营造一种所谓的雅,就像跋山涉水找寻回来的一种遗憾一样,只能是一场自我安慰。品读雅,就要有雅的心灵,否则,就是一种俗。比如说,用一颗平常的心,去打造一种美丽的氛围。也许经过许多努力,甚至为此付出很多,但仍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我认为仍然是一种雅。还比如,在简陋的小屋里,品饮一壶茶、静坐几个小时,端详一朵花的开放,用心品味万物的生长,也是一种雅。至于去正视生活,体验人生,征服困难则更是一种雅。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的思想行为纷繁复杂。俗也好,雅也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无论如何推论,雅俗的界限在于人的思想素质与精神境界。这是判断何为俗、何为雅的关键。万不可把俗的东西当做雅的去发扬,而把雅的东西当做俗的去抛弃。

近日重读《水浒传》与《儒林外史》,文中人物的口头俚语仍然让人忍俊不禁。骂人的骂得痛快淋漓,逗笑的笑得酣畅开怀,号哭的哭得肝肠寸断。论语言表达的到位,没有什么语言能超过口语的表现力。而这些口语看起来是那么俗,可就是俗得耐人寻味,俗得荡气回肠,俗得耳目一新。不管多高雅的人都不会拒绝对俗文化的欣赏,对俗语言的喜爱。

相对于《水浒传》和《儒林外史》来说,《三国演义》的语言又显得那么典雅。句式的工整,用词的雅致,炼字的经典,可以说是字字珠玑。这样的书,我想凡读书之人大概不会有人拒绝去品尝的吧。

听音乐和读书有同样的感受。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人心灵悸动,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让人空灵脱俗。同样,民歌中的《走西口》也能让人热情澎湃。即使是农村丧葬仪式中原本是工尺谱记下的送葬曲子听起来也能让人潸然泪下。高雅的音乐和通俗的音乐都不可缺少。

读书也好,听音乐也好,高雅的通俗的都需要,生活也是。常听人感叹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怕到高处人孤独。把自己定位在阳春白雪的层面上,开

口星巴克品咖啡,闭口莫扎特交响乐,还有几人愿意辛苦地洗耳恭听,还是快快溜掉,去聊聊轻松的话题。还是接受一点俗的吧,张家的茶叶苦,李家的盐蛋咸;左邻的大妈慈,右舍的大妈善。过雅生活拘谨,孤芳无人赏,那就来一点俗的吧,滋润。

可是,俗不可耐并不让人推崇。 “一个俗人!”对自己是谦称,对别人是贬低。过俗,有被斥为下里巴人的,有被侧目而视的。“一个俗人”突然变得高雅起来,会让人刮目相看。文雅、高雅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有没有修养,品位高低的标准。雅也是不可或缺的。过俗的人就该来一点雅的东西补充一下自己。

悠悠的雅,淡淡的俗,会让人生圆润,豁达。

[简评]这篇杂文。主旨是“高雅的通俗的都需要”。特别钟情于“悠悠的雅。淡淡的俗”。不作偏激之论。借雅俗之话题。刺社会之乱象。是杂文之骨。第2段之揭示假雅真俗之世象。尖锐辛辣。“万不可把俗的东西当做雅的去发扬。而把雅的东西当做俗的去抛弃”。是全篇关键所在。总体语言偏于雅。但亦偶有俗词夹杂其中。能够揉合得痕迹不显。足见驾驭的功力。

雅与俗

雅有雅之韵,俗有俗之美。

莲花是高雅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一瓣瓣鲜亮的粉红羞涩地绽放在亭亭的荷叶上,叶上一滴露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灵动的光,这是雅之韵。葵花没有莲花的高贵,一根粗壮而粗糙的青杆支撑着那硕大的长满疙瘩的脸,葵花是乡野田间的俗物,但她向人们展示的却是其独有的花的质朴,是其独有的对光明的执着,是其独有的生命的热烈,这是俗之美。

伯牙、子期的 曲高山流水,幽远悠扬情意深长。贝多芬的《命运》,雄浑铿锵,迸发出与命运抗争的勇毅与不屈。莫扎特的《小夜曲》清新流畅,蕴藏着生命的恬淡与平和,这些是古典之音,高雅之韵。

江苏民歌《茉莉花》,用那甜甜的温柔的女声,唱出了这方水土一方人的美丽与善良。罗大佑的一曲《童年》,用那欢快而又略带忧伤的曲调,让人们在池塘边,在榕树下,在操场的秋千上,再次找回了那遗失的美好。老狼的一曲《同桌的你》,用那简单自然的音符,唤醒了人们在青春时才曾有过的幻想。这些是世俗之乐,通俗之美。

高雅的或是通俗的,都有其美好之处,而美是不会被雅俗的界限分隔开的。雅有俗之美,俗有雅之韵。莲花里藏着葵花的执着,葵花里藏着莲花的骄傲:高山流水里淌出了世俗的真情,茉莉花散发出高贵的芬芳;诗人白居易的骨子里透出的是农人的质朴,农人的性情里包涵着词人的豁达。

雅与俗相通相长。

雅是美的,但不能附庸风雅。像某些明星本没有什么素养却乱出书,像一些领导没文化乱题词,像一些政府不顾民生乱搞政绩工程??如此,只会“失”掉人格和民心。

俗是美的,但不可低俗。若是把戏剧泰斗请去唱靡靡之音,若是把阿炳的二胡拿去摇滚,那么俗之美就荡然无存了。如此,只会“俗”掉本真和诗意。 或雅或俗,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颗心,去体会美的真谛。

评点

大俗和大雅就像人的左右手,时时陪伴左右,没有必要辨别清楚左右手有什么不同。大俗和大雅也一样,没有必要弄得太清楚,因为它们总在人们身边,且相通相长,互相滋养。非常赞同的观点:“雅是美的,但不能附庸风雅??俗是美的,但不可低俗。”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说俗作文)

雅与俗

武侠小说里那些白衣飘袂的侠客们是雅的,因为,他们不用换洗衣服,不用洗澡,不用干活,不用拉撒甚至不用吃饭,身上却能永远一尘不染,能永远光彩照人,能永远洒脱,但他们不属于现实。而现实生活,有时,也会被误以为是雅的。农村的田园,农民们在田园里劳作,农村们的家庭生活,在所谓的“雅人”眼里是“雅”的,所以是“田园风光”,所以是“农家乐”,所以有许多“雅”的诗赋来赞颂,但属于这“田园风光”和“农家乐”里的农人,一旦一身泥粪地站立在这些“雅人”之中,会被看成是粗人、俗人、下等人,甚而还要掩鼻而远之。倘把这些“雅人”也拉到这“风光”里去劳作一天,看他还敢不敢“雅”,还能不能“雅”得起来?倘若你并不厌恶他们的一身泥粪,倘若你根本不在乎到这“风光”里劳作一天半天,那的确说明你是真雅。

雅,是建立在泥土(即俗)之上的,并非是脱离了泥土而高高在上的。所以,才有“雅量”一说,“量”即容“泥土”、容“俗”之心胸之肚量。没有这“量”,雅就无从谈起。刚才所说的“雅人”,他们不知道也不会去想,这“田园风光”、“农家乐”里的“俗人们”为了养家糊口,整日日晒雨淋,劳累得腰都快断了。他们娶一门亲造一间屋子,不知得忙活多少年。他们不敢生大病,一生大病,会因无法支付昂贵的医药费只能乖乖地被死神带走。他们的子弟一旦考取什么学校,也会因交不起高昂的学费而只好放弃上学,放弃进入“雅人”阶层。所谓“田园风光”和“农家乐”,在他们的眼里也毫无“雅”可言,只是为了满足吃饭和生存的需要。倘一个人连生存都顾不及,哪里还有闲情去做琴棋书画诗礼乐等“雅”事?所以,琴棋书画诗礼乐只属于那些成天吃饱了没事干的“雅人”们,不关咱老百姓的事。

陶渊明确是“雅”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雅嘛。可他那身“行头”——破烂衣破烂裤破烂鞋,在今天的“雅人”们眼里,未必很

“雅”。倘若不说出他就是陶老,你能毕恭毕敬地请他到你的住宅面见你的亲朋好友们,晚上跟你睡一床而你仍然感到莫大的幸运,那证明你是真雅。但你能做到吗?我还要说的,是他的情趣之雅,只因他并无老人要赡养,也无子女的拖累,且无礼尚之往来,所以,才能在吃饱(虽说是粗茶淡饭)之余,“雅”上一“雅”的。

真要咱“俗人”们免点“俗”,也能“雅”上一“雅”,那就得多为咱“俗人”们想想,多给一些实际的好处,以减少咱“俗人”们的生存压力与困苦。否则,一切的雅都是虚假虚伪的雅。何况咱“俗人”们乃一国之本。不为咱“俗人”们着想,就是本末倒置。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