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地球环境变迁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22:32 体裁作文
地球环境变迁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十一.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球环境指人类在其中生存与发展的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又称自然地理系统。地球环境是由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界和土壤等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在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中形成一个特殊的自然综合体或自然地理系统。各自然地理要素也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在发展变化。各自然地理要素在特定地理边界约束下,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交换和传输,形成具有一定有序结构、在空间分布上相互联系、可完成一定功能的多等级动态开放系统,即自然地理系统。

(1) 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结构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自然地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除包含所有自然地理要素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属性。系统可分为不同层次或组织水平,任何系统都既从属于更高级的系统,同时其本身又包含若干低级的系统。系统各部分之间特殊的网络关系,形成系统的结构。作为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系统还具有有序性。系统的上述基本特征,都是通过系统内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得以表现的,因而动态性也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 按照耗散结构理论的解释,自然地理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它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即地理耗散结构。它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可吸收外界环境的一般性涨落。其结构水平愈高,涨落回归能力即保持系统稳定性的能力愈强。但在发生巨涨落时,这一结构将崩溃或解体,并逐步形成新的耗散结构形式。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其发展演化是具有方向性特征的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新的组成成分或要素的出现,以及由此导致的结构复杂化,沉积过程加强,岩石圈厚度增加,水圈含盐量增加和离子成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大气成分发生质的变化,地貌复杂化和气候多样化,生物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发展,新物种产生和一些旧物种灭绝,地域分异越来越显著,等等。 总结自然地理环境最重要的发展规律,首先要看到,自然地理环境所有组成成分的发展都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在组成成分发展的同时,成分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也得到了加强。其次,这种发展具有前进式发展的特点,表现为新组成成分的陆续出现,太阳能的逐渐积累和自然界的地域分异日益强化。第三,发展是突跃式的而非直线过程,周期现象并不决定主要发展方向。第四,纬度地带性作为普通规律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作用。最后,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是事物矛盾斗争的结果。其中,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起着特殊的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节律性。节律性是指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节律性亦可称周期性。

1.2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地域单位的分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表征地域分异的最重要规律是自然地带性。

(1) 自然地带性

对自然地带性存在广义和狭义的两种不同理解。广义的理解认为,地带性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狭义的理解,主张地带性主要是指纬度地带性,也就是指热量或温度随纬度而变更以及随之而引起的其他方面的带状变化;而经度地带

性和垂直地带性则属非地带性规律,前者指经度方向随距海远近所产主的变化,后者主要指随海拔高度而产生的变化。

自然地理地带的形成以能量差异为基础,太阳辐射能的空间-时间分布规律(见第六章)是制约自然地理地带规律的基本因素,由此产生了地带分异,增强了地带对比,使地表地带分布复杂化。此外,地球自转造成地表流体,包括气团、洋流等发生偏转,同样也增加了地带性图式的复杂性。又由于海陆地表组成物质的差异引起了能量收支状况的改变,从而导致地带性规律发生很大的变形或扭曲。所以地球表面某些地理地带并不具有连续分布的形式,而往往是断续的。某些类型集中在大陆边缘,另一些又多见于内陆,这种大致沿经度方向的地带分异被一些地理学家称为“经度地带性”。实际上是在太阳能量到达地面之后的进一步改变和修正,因此,就其影响规模而言应该是理想纬度地带分布的次一级形式,是能量重新分配的结果。

自然地带性在大陆和海洋都有表现,以大陆的表现最为丰富,也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了探讨大陆自然地带性的分异规律,常用假定一个方形或卵形的理想大陆自然地带分布图式(图11-1),以表示各水平地带分布的相对位置和空间结构的关系。此图式特别表示了洋流对大陆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地带的水平更替在大陆东、西岸和大陆内部是各不相同的。自然地带的更替方式称为地带谱。图式中把地带谱分为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类。海洋性地带谱分布于暖流流过的地方,大陆性地带谱除分布于大陆内部外,还延伸至寒流流经的海岸(例如,西非信风带)。此图式有27种自然地带类型,自然地带更替的规律为:①地带谱在南北半球基本对称;②环球分布的自然地带只限于极地、高纬和赤道带,其他纬度则出现所谓干湿度地带性的变化,即从沿岸森林经草原到内陆荒漠的经度变化;③除寒流经过的地方外,大陆两岸基本上分布着各种森林地带,并向极地过渡到草甸冻原地带。这种更替方式属于海洋性地带谱;④大陆内部则分布大陆性地带谱,即自荒漠地带开始,经草原、泰加林和冻原地带过渡到极地冰雪常寒地带。泰加林是寒温带大陆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森林,因此在西岸发生尖灭,东岸则变窄;⑤在寒暖洋流发生分歧的沿岸,出现特殊的地中海地带。这是一种特殊的海洋性地带,具有冬湿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以及与之相应的常绿灌丛和夏季落叶的灌木混交林与典型褐土。

地球表面存在着明显的地势起伏。当山地达到一定的高度后,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会出现垂直分带的规律更迭现象,即通常所说的垂直地带性分异。形成垂直分异的基础是构造隆起的山体,而直接原因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由于地球表面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有构造隆起的山地,所以垂直地带的分布是不连续的、间断的。它是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制约下形成的,是在太阳辐射能量达到地表以后,因高度位置变化而产生的能量和水分再分配的结果,是基本分异背景上派生的规律性地域分异。

在20世纪中叶,提出了关于地球表面地理实体、景观型和生态系统三度空间排列的比较地理学观点,在高山研究中引入“三维地带性”的概念,在山地自然地理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任何一个地方的垂直自然带都是纬向、经向和高度变化因素对自然环境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因此,就一个山地或高原而言,“三维地带性”的概念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三维分异”,即任何一个地带可以同时沿纬度、经度和垂直递变方向分异,其空间分异是三维的,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同处于一个三维空间中。二是“三位一体”,即一个地带所处的带谱,是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共同作用的产物。这种相互联系和差别,是自然界对立与统一的反映。

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地带性是复杂历史过程的产物,它具有演化特征和残存特征,处在

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带都有其自己的历史和年龄。如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带早在第三纪以前就已经形成了;而北极地区的苔原植被带则非常年幼,在它现在分布的范围内仅出现在晚更新世未次冰期以后。在现代自然地理地带发展、形成的同时,各地带的位置也在变化。

可以看出,任何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占有三维空间,还延续于整个时间过程。仅靠“三维结构”来解释是不够的。如果兼顾空间和时间(历史)因素来解释,将更合乎事实,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2) 垂直自然带

在垂直地带性规律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所产生的由下而上的带状更迭,称之为垂直自然带。垂直带间相互配置的形式和次序称为垂直带带谱结构。垂直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和土壤为主导标志。

山地垂直自然带结构从属于一定的水平地带,是第二性的。发育在不同地域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具有各自特殊的带谱性质、类型组合和结构特征,不同水平地带的垂直自然带的各类型之间,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反映出

地球环境变迁作文

它们在三度空间上的规律变化。对不同地域山地垂直自然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带谱结构,确定基带和优势垂直分带,并给予恰当的分类,是系统认识不同地域垂直自然带及不同带谱结构的形成和特点所必需,也是进行高原山地地域系统研究的重要前提。

任何垂直自然带都是纬向、经向和高度变化因素对自然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同一自然带类型分布的海拔高度,因温度、水分条件组合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如矮半灌木荒漠在干旱温和的阿尔泰山麓仅限于海拔500m以下;而到天山北坡,因气温稍高,可升高至海拔1000m左右;到极干旱温暖的昆仑山北坡,则可达海拔3000m。

垂直带谱类型是极其复杂多样的,它不完全重现纬度地带的序列。垂直自然带既有与水平地带同源的成分,也有大量相似的成分和独特的成分。因此,许多自然地带在山地并没有相似物;而一些山地垂直带在平地也不出现。每一水平地带都有自己的垂直带谱系列,即垂直带的结构类型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育和发展起来的。

横断山区南北延伸千余公里,可以作为水平地带和垂直带关系的例子。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就是地带性的水平地带,它随纬度和基带海拔高度的变化而有规律地更迭。在云南南端,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为常绿雨林或半常绿雨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只是其上部的一个分带,垂直带谱复杂,分带数目多;往北,基带分别为山地常绿阔时林带、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和山地暗针叶林带。

垂直自然带除随纬度方向有变化外,还随距水汽源地的远近及坡向不同有明显的变化。横断山区水汽主要源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西部的高黎贡山比其东部的碧罗雪山、云岭要湿润得多。因此,垂直自然带谱亦由西向东趋于简单。作为优势垂直分带的暗针叶林带的带幅,愈往东部愈窄。往东到四川南部,由于其水汽主要源于太平洋气流,每当雨季亦承受大量降水,因此,垂直自然带谱又趋于复杂。

(3) 地方性、隐域性及微域分异

① 地方性分异 地方性分异是中尺度的地域分异。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例如,整个华北平原的地势地貌分异,从滨海到山麓依次为:滨海平原、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其间还有两个交接洼地区。各部分的地表组成物质、地表水系、地下水位和

矿化度、排水条件、土壤肥力、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等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地方气候如海岸气候、湖泊气候、森林气候、灌溉区气候、城市气候等,或地方性风的影响,也会导致自然地理景观的地方性分异。

地方性分异常常表现相互有序性和重复性规律。有序性指在地方地形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一定梯度有规律地依次更迭。重复性是由于近期发育历史相同,几个小流域内各自然单元重复出现,组成多次重复的组合。如在黄土高原,以川道、沟道等处在负地形上的类型呈树枝状镶嵌在源地、梁地、峁地、土石山地等处在正地形上的类型之间,并以小流域为单位多次重复出现。

② 隐域性分异 隐域性是叠加了地带性影响的非地带性表现,是复杂化了的地域分异规律。隐域性一般也表现为中尺度。例如沼泽是非地带性的,是由长期或周期性积水生境下发育的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所构成的自然环境。不少沼生植物,如芦苇、苔草等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分布相当广泛,但是,不同的水平地带的沼泽却具有不同的特征。温带平原(如东北三江平原)和高原山地(如川西若尔盖)积水条件下的沼泽属温湿性沼泽,主要植物有芦苇、拂子茅、禾草、苔草、镳草等,土壤类型为草甸沼泽土;而属于热湿-暖湿型的热带、亚热带沼泽(如四川盆地中的河湖滩地沼泽)的建群种则是芦苇、薹草、香蒲等,土壤类型为腐泥沼泽土。

③ 微域分异 微域分异是最小范围的地域分异,一般可以根据微域分异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地貌部位差别是最重要的微域分异。不同的小地貌部位有不同的小气候条件、地表水排水条件、潜水的埋藏深度和流动性,甚至潜水的化学性质等都直接或间接与地貌部位有关。再配合岩性土质的差异,则有不同的生物群落和土壤。地貌部位结合小气候条件,决定了不同地貌部位的干湿状况。如在一个切割丘陵区,按其干湿程度可以分为窄V形谷、峡谷、阴坡、阳坡、丘陵峰脊等几部分。它们的干湿状况可大体相应分为最阴湿、阴湿、较阴湿、较干燥和干燥,岩性和土质的分异也是微域分异中的重要方面。由于基岩风化壳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在同一地貌部位,岩性的差别可以形成不同的生境,生长不同的植物种类。例如,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土壤呈碱性,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

微域分异往往具有不同的空间组合特征和形式。例如,陕北黄土高原就具有树枝状沟谷镶嵌和相间排列组合形式、塬梁组合形式、斑状镶嵌组合形式和阴阳坡组合形式等4种因微域分异而产生的空间组合形式。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例如在大农业生产中,必须根据不同自然地带、垂直地带以及地方性、隐域性和微域性分异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大农业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品种构成,确定土地利用方式,才能取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并达到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弃长就短,优势也会变为劣势,还会导致生态失调和环境退化。 1. 地史中的大冰期

地球历史中曾多次出现大规模冰期和暖期的交替。最近三次全球规模大冰期出现于第四纪(2~3百万年前)、石炭二叠纪(2.7~3.1亿年前)和晚元古代后期(约7.0~7.5亿年前),间隔分别为2.6~3.9亿年。

如此长的间隔和太阳传输给地球热量的最大幅度变化,目前存在地球黄道倾斜大波动周期和太阳在银河系内运动的银河年周期不同解释。后者认为:当太阳从远银心点向近银心点运动时,运行速度加快,并由于惯性运动,日地距离(即地球公转半径)相应加大,直接影响到地球接受太阳辐射热总量的减少。根据大冰期之间的时间间隔有愈早愈长的特点,可能反映银河年并不是等速周期,而有愈来愈快的趋势。由此可见,地球科学古气候领域的研究

成果,可以给天文学中银河系理论模式研究,包括旋臂演化趋势是旋紧还是旋松无法通过人类直接观察解决的问题(见第二章1.1节),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和制约条件。 2. 第四纪的冰期旋回

大冰期内部存在明显的冰期和间冰期冷暖气候交替旋回。以第四纪大冰期为例,20世纪初期,德国彭克和布吕克纳(A. Penck & E. Brückner)根据阿尔卑斯山冰川沉积,建立了经典的4次冰期模式,以后推广到世界各地。后来的研究证明由于后期冰川作用往往创蚀破坏前期冰川遗迹,上述模式并不能代表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完整历史。

1955~59年意大利埃米利亚尼(C. Emiliani)根据太平洋深海钻孔(V28284)沉积物中氧同位素δO含量测定,在代表90万年时限的13m长岩芯中,发现了11个波动周期(图16113,B)。由于海水中氧同位素的分馏与蒸发作用关系密切,蒸发作用优先分馏轻氧(O),18δO值越高代表古海水温度越高,因此,这种波动周期可以反映地球表层的冷暖气候旋回。 这段13m长岩心中的古地磁极性特征也发生过显著变化,上部12m沉积物中保存的地球磁场方向和现在一致(即正磁极在北,负磁极在南),称为布容正极性时,下部1m沉积物中的磁场方向与现在相反,称为松山反极性时。两者间发生的极性反转事件具有精确的全球等时性,已查明发生于78万年前。按照上述定时标准,布容期内曾经发生过8.5个冰川气候变化旋回。

另一种第四纪古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成果,是中国学者在陆地上堆积的黄土剖面中完成的.刘东生(1982)在陕西洛川剖面布容期黄土中统计出8个古土壤层和顶部的黑垆土。由于黄土的成因与干冷的西北风关系密切,而土壤层发育于湿热化环境,所以也能反映古气候的冷暖旋回。黄土剖面和太平洋深海钻孔中气候事件之间的良好等时对比关系,有力地证明了第四纪布容期中发生过全球规模的冰川气候旋回。已知的气候旋回延续时间略有参差,总体上以10万年周期最为明显,可与米兰科维奇轨道参数中的偏心率短周期相当(见第一章,2.4节)。

第四纪存在的冰期气候旋回在格陵兰、南极的冰芯研究和桂林盘龙洞内的一个1.22m高石笋研究中都已得到证实。冰芯研究揭示了10~20万年以来地球高纬地带的古气候演变历史,同样可以和深海钻孔、黄土剖面中的记录对比。冰芯中被压缩保存的气泡,还提供了古代空气成份的宝贵数据。这些冰芯的获得是在大陆冰盖上打钻取样,将数百个5m长的冰柱从2000~3000m深处带至地表,再在保温条件下经过长途转辗运输才送到实验室中。石笋研究通过内部微层理沉积特征,14C定年、稳定同位素测温等手段,揭示了3.6万年以来广西地区的古气候变化全过程,同样分辨出若干个气候跃变事件,分辨率精度可以达到100年(暖湿期)或500年(干冷期)。

迄今为止,第四纪240万年以来已经累计识别出至少24个气候旋回,反映了冰期和间冰期的频繁交替。不同阶段内气候旋回的时限长短并不一致,大体上距今60万年前以10万年周期为主,而更早阶段则40万年周期更为明显。虽然都属于米兰科维奇轨道参数的偏心率周期范围,其差异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

2.2 气候突变及其成因解释

海因里希(H.Heinrich,1988)在北大西洋3个钻孔(47°N,19°W附近)的深海沉积研究中,首先发现存在6个事件层,都以暖水型有孔虫含量减少,海水盐度降低和粗粒(>150μm)碳酸盐碎屑快速堆积为特征。单层形成的时间仅上千年或几百年,总的时间范围处于末次冰期之内,证明了冰期内部也存在气候变化。每当大气温度进一步下降时,北极区冰盖迅速扩张,周缘冰山大量南移至中纬度地区,带来低温淡水并使携带的岩屑降落海底。这种18

篇二: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作文

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作文

通过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和《宇宙生命之谜》这两篇文章,我知道地球的资源正被人类逐年破坏!包括:森林资源的破坏、水资源的破坏、矿产资源的破坏及大气资源的破坏等。如果人类在破坏下去,我们将别无去处。为了保护我们可爱的地球,我设计了一套保护地球资源的方案:(1)大量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保护植被。(2)保护水资源,各类工厂排放的污水需经过处理才可排放,并且节约用水。(3)有节制的开采矿产资源。(4)少量排放汽车尾气,保护大气层,防止紫外线侵入。(5)合理利用,开发土地资源。

作为少先队员,我们更应该节约用水、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保护生态平衡,使我们可爱的地球,千秋万世,运转不听,造福于人类,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我们的家园——地球,太阳系里人类唯一能够生活的星球,它上面居住着人类,敷衍着各种飞禽走兽,耸立着高大的楼房,蕴藏着可供人们开发利用的各种矿藏。在这里,白花齐放春天莺歌燕舞;烈日炎炎的夏天荷香沁人;金灿灿的秋天果实累累;大雪纷飞的冬天银装素裹。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远古我们的祖先用双手创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灿烂文明。地球无私地向我们献出了一切,现在是21世纪,回想我们的地球——祖祖辈辈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家园,我们不禁沉思:我们正在失去什么? 如果我们只是说失去了光阴,失去了年华,那我们就错了。人们乱砍乱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乱排乱放,造成水、空气严重污染;滥开滥采,造成能源浪费。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长江三峡滑坡,险些把河道堵塞;黄河逐渐升高,已超过两岸平地,一但决堤,后果 不堪设想。农村原本环境好,空气又新鲜,然而,由于我们没有很好的保护她,如今环境污染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认为人们的主观因素起着关键作用。科学家发现,这些年来,全球气候正在加速

变暖,据推测,如果人类在这样破坏地球,人类不善待自然,不爱护自己的家园,大自然必将惩罚人类。为此,我认为:目前要搞好环保工作,应从占人口多数的农民身上着手。环保部门必须下工夫组织力量,给缺乏环保意识的农民“扫盲”。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是一项一本万利的工作。

还要在青少年学生中经常性的进行环保知识的系列讲座,开展环保知识竞赛。及时总结和表扬环保活动中的好人好是事。这样,会使学生除了在书上学到一写环保知识外,还能学到切合自身所处环境的环保知识。从而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必须从我做起。我们学生拥有了环保知识,回家告诉家人邻里,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环保宣传小分队,到社会上向广大群众做宣传。努力使“保护好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的观念,深入人心,共同为之付诸行动, 我对治理、美化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充满信心。只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要社会都来治理和保护,我相信:21世纪的地球会更加美丽,我们的家园会更加的美好。

篇三:人类消失后的地球

人类消失后的地球

人一生会有多少变化?对于无限的宇宙又算得了什么?

在看过了一些心灵鸡汤类的书籍之后,最近看了这本书,写得真不错,很多宇宙的知识点就介绍得非常到位。顺便赞一下重庆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最初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建立的,前身叫“国立罗斯福图书馆”,位置在两路口,现在新址搬到了沙坪坝的凤天大道上,投资了3亿,由美国的设计团队担纲设计,整体布局确实不错。在重庆图书馆有一个区域是新书借阅区。这个区域各式各样的书都有,基本都是流行度比较广的,很适合像我这样不知道看什么,就顺便拿起一本来读的人。书名叫“人类消失后的地球”,但此书的目的是想让看书的人了解到现在地球环境的恶劣然后投身到环保事业中来。因为,我们只有这一个地球,这本来就是个难得的事情,不,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不知道从何说起,那就从不是从这书上看到一个知识点开始。之前看过日本的一个综艺节目,让世界各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比赛脑力,计算一道宇宙题。宇宙现在多大了,然后根据这个年龄来对应一年的时间,人类诞生的时间处于这一年的什么时候,那些天才们得出结果宇宙138亿岁,人类诞生时间是12月31日傍晚19点33分。

这就是宇宙和人类的关系,地球的年龄我们早就知道了,46亿岁。而就是地球用46亿年的时间积累的煤、石油、天然气人类用几百年的时间,就把它开采殆尽了。据估计,世界化石能源可维持的年数是:煤169年,天然气65年,石油46年。

曾经在地球上生存过的超过5000亿个物种中,99%已经灭亡。现在地球上平均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每消失一个物种,人类就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

有句话说得刻骨铭心:人类的离开对所有动物来说,意味着新的生存机会。 如果人类也从地球消失了,我们无从知晓地球会怎么样,但我们至少现在知道哪些会对人类产生影响。

首先就是来自宇宙中的恒星。我们天天都能看到的太阳。突然爆发的太阳风暴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虽然我们肉眼看不到,但它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就连南北极美丽的极光都是它的杰作。当太阳活动达到极大年的时候,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就会比之前增加几倍。它携带大量的X射线、等离子电荷和巨大磁场向地球扑来。虽然只是少量到达了地球,虽然地球利用厚厚的大气层阻挡它们落在地表,但还是有微量能够穿透并给人类造成巨大影响。地球磁场可能会被巨大的冲击强制性扭曲,最直接的就是导致地面电力系统全面崩溃!才看了一则新闻,太阳的磁场将在3-4个月之后反转,虽然这是每隔十几年就会发生的现象,但还是会让人浮想联翩,莫不是玛雅人预言误差了个一年什么的吧。

然后就是小行星。历史上,地球被小行星无数次造访,小行星的撞击曾经在2.5亿年前让地球90%的生物灭绝,而最近的一颗威胁地球的小行星是2002年3月12日发现的命名2002EM7,它藏在太阳附近,隐身在太阳耀眼的光芒下,距离地球460000千米的时候与地球擦身而过,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距离。月球离地球也不过385000千米。一旦这颗小行星再靠近地球一点,就会被地球强大的引力吸引,让它偏离自己的轨道,而这时,它就不再是小行星了,而应该叫灾星。

还有一个喜欢隐身的。在太阳系的边缘,存在着一颗从未被科学家们所发现的太阳伴星或者行星。这颗星被科学家命名骇人听闻的“复仇女神”。科学家认为,“复仇女神”的运行速度非常缓慢,她的运行轨迹是每3000万年就会定时冲进彗星密集的奥特云中,一些经不起巨大引力诱惑的彗星就会脱离奥特云系,直接进入近日轨道,一些与地球擦肩而过,一些就会直接冲撞地球。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地球上的物种每3000万年就会灭绝终结一次,这个周期如此之精确,正是因为这颗太阳伴星“复仇女神”定时闯进奥特星云造成的。数一数地球上200多个巨大的陨石坑,你就会明白地球真不是一个安静的乐土,而且大部分被造访的痕迹被地质变迁抹掉了。如果你想对他们有更深的认识,找一架优质的望远镜看看月亮上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就可以了。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的腐蚀,陨石撞击的痕迹保留得很完整。

再说两个宇宙物质的概念,一个是伽马射线,一个是黑洞。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能量最大的爆炸,恒星在它生命的晚期爆炸形成黑洞,而从它的两极发射出伽马射线。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是太阳光的10亿兆倍。它发生仅持续几秒时间,而且发生的时间也没有规律可循。造成4亿年前生物进化史上排名第二的奥陶纪大灭绝就是由伽马射线造成。过程是怎么的呢?当伽马射线到达地球就从大气层开始,破坏掉平流层的分子结构,形成新的氮的化合物,将地球层层包住,破坏臭氧层,强烈的紫外线进入地表,足以让地表生物无法存活,只有海洋中的深水生物可能躲过一劫。但这并不是全部,在大气层中的新的氮化物会让大气层的温度迅速降低,导致地表降温,让地球走进长达50万年的冰河期。

再来就是黑洞了,黑洞远不是字面的意思解释就是个“大黑窟窿”,它非常有个性,它是一些看不见的点,体积趋向于0而密度无穷大,一个巨大的物体集中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这是黑洞形成的必备条件。具备这个条件的只有晚期的恒星。(太阳牛掰啊!临死的时候,伽马射线是它弄出来,黑洞也是它弄出来)形象点说,原来像太阳那么大的恒星,突然浓缩成高尔夫那么小,甚至是“什么都没有”,此时,宇宙中就多了一个黑洞,少了一颗恒星。

顺便了解下太阳这类的恒星的死亡过程吧。恒星可以发光发热,但也是有尽头的,当太阳能量衰竭时,自身的重力无法抵御高温的火焰,就发生爆炸。这时在太阳的南北极产生伽马射线,而后自身又逐渐向内聚合,原子收缩,开始逐渐坍塌为白矮星。这时候太阳,哦,不,应该叫白矮星亮度惊人,体积变小,进而白矮星继续内聚收缩,最后浓缩为一个点。这个点就是“黑洞”。

黑洞可以扭曲空间,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就不能再逃出,连光都不能。还有种说法:“无限的黑洞乃是宇宙的本身”。宇宙的由来是因为宇宙核爆炸然后不断扩张,现在都还在不停的向外扩张中,那宇宙核的物质像太阳一样消耗殆尽的时候,宇宙就会停止扩张脚步吗?宇宙此刻会不会因为巨大的引力而收缩呢?相对论回答:是的。

其实我一直想了解,空间反向,那时间会不会跟着倒退?用相对论来解释,它还是会回答:是的!

以上是太空最有可能对地球造成威胁的物质,回到地球上来,看看周围的环境。 火山爆发、地震、荒漠化、、疾病、气候变化。其实这些地球环境的改变都是可以恢复的。特别是气候变化,随着人类活动的减少,这种效应也是可以迅速减小。 而人类自身造成的就很困难了,书上列了个表格,详细描述了可恢复和不可恢复的项目。像生化战争可能造成新的病毒,难以逆转恢复;核战争用了灭绝二字;

环境污染难恢复;转基因技术难恢复!(后面注释原话:转基因技术可能改变生物的性状,人类可能会竞争不过新的物种)最后一项居然还列个“机器”标注的结果是“可共存”。这算不算这本书在卖萌?

再说一些些温室气体。1997年12月,在日本的京都,会议通过了京都协定书。该协定主要强制发达国家达到减排量。就美国而言人口占全球4%,二氧化碳排放却在全球25%以上,最终结果是美国拒绝执行该协议,理由是“会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

温室效应带来厄尔尼诺等气候灾害。还让大气层变薄,让自身热量无法散发出去。有记录二氧化碳使地球的平均气温在过去150年上升了0.6度。这些都是人类的杰作。而科学家定义的底线是2度。不要小看这2度,可以改变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气温上升真的突破2度,那生态平衡将遭到严重破坏,干旱和饥饿会威胁每个人。人间将变成地狱,哀鸿遍野!不要看不起这2度,就像人的体温从36.5升到38.5,你认为如果即将到40度你会面临什么?

最后也不想写希望的话,毕竟现代人的思想和行动让人看不到自然的希望。物竞天择,只是在平时生活中自己注意到节约环保然后用行动去感染到其他人,应该就算是一份很大的贡献了。

还是回到开头写的一句话:我们只有这一个地球,这本来就是个难得的事情,不,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篇四:珍爱环境,保护地球作文500字

珍爱环境,保护地球作文500字

珍爱环境,保护地球作文500字 同学们我们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我们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中的各种资源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茂密的森林,宽阔的草原,无际的海洋,各种各样地生物,构成了美丽的大自然。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是快乐的,有新鲜的空气,有清澈见底的小溪,有茂密的花草树木,有可爱的小动物。

但是,由于人类长期以来对大自然的破坏和污染,给大自然造成了伤害,茂密的森林被砍伐了小鸟没有了家,小溪被污染了,鱼儿的性命受到了威胁,野生动物被杀害,人类失去了最好的朋友,没有了新鲜的空气,只有一股股难闻的气味,使我们的家不在美丽。

现在,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多载花草树木,为地球增加绿色,让地球变的比以前更漂亮,更可爱。地球的环境好或坏,都关乎着每一个人,如果空气被污染了,我们每天早上起床闻到难闻的气味会生病,喝了被污染的水也会生病,所以,保护环境,要从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做起,保护自己的家庭环境,就是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

我们小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丽,让我们人人都做环保小卫士,从保护身边的环境做起,让我们的地球比以前增多更多的生机。从你我他做起,从现在做起吧。

篇五:保护地球的作文

保护地球的作文

保护地球的作文(一)

有一天,地球妈妈来到了宇宙医院看病。她一见到医生便“呜呜!呜呜!”地哭起来,“大夫,我原先不仅有茂盛、浓密的头发,褐色的眼睛,还有绿色的皮肤和蓝绿色的血液。而如今,却变成了枯萎、稀疏的头发,灰暗的眼睛,黄色的皮肤和褐色的血液。”

“嗯,先照一下x光、验个血吧。”医生说。

不一会,地球妈妈拿着x光片和化验单回来了,医生仔细的研究后叹了口气说:“地球妈妈你有严重的气管炎、哮喘和血液病。生病的原因是由于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河流污染、树木减少。”

“呜呜!呜呜!”地球妈妈听后,禁不住又呜咽起来,“是呀!空气污染最严重,人们的汽车尾气和烟囱排放的废气,天天熏得我是上气不接下气,原来是得了哮喘病,怪不得难受极了;人类还建起了越来越多的工厂,每天排放出各种各样的污水,我的血液――河流被严重污染了,以前河水舀起来不需消毒过滤就能喝,如今,又黄又脏、浑浊不清;还有树木砍伐,这几年,人类大量砍伐树木,使空气越来越差,还使许多野生动物失去了它们的“家”,流离失所,我也失去了原先葱绿、茂密的头发。这些都是人类作的孽!大夫,我好惨啊,呜呜!呜呜!”

医生也很无奈,只能劝说道:“地球妈妈你先回家吧,我会联合宇宙里其它的医生们一起向人类呼吁,给他们敲警钟,让他们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否则他们得到的回报只有无止境的最残酷、最无情的自然灾害。”

地球妈妈失望地走了,她是多么的无辜,人类又是多么的无情啊!地球妈妈把美好的生存环境无私地奉献给人类,把宝贵的资源无偿地奉献给人类,可是人类却“生在福中不知福”,把地球上的资源消耗得所剩无几,让地球妈妈失去了往日美丽的面容。听,地球妈妈以及所有的生物都在因为你们而哭泣,把地球摧残成如此模样,那你们又该如何生存下去呢?你们难道丝毫不感到惭愧吗?

人类啊,人类,醒醒吧,请珍惜身边的所有资源!人类啊,人类,让地球妈妈恢复。

保护地球的作文(二)

我是谁?我曾经美丽无比,而如今却奄奄一息,我就是你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已经平静地生活了几亿年,可自从你们发现我的身上有许多资源时,我被你们折磨得千疮百孔了。

比如说我的秀发?树木吧!你们知道它可以造新房,可以当柴烧,就一昧地砍伐。你们不懂得一手砍一手栽就算了,还把我连根拔起,你们顾及到我的感受了吗?你们可

知道我当时是何等痛苦。可是我又能怎么样呢?只能无奈地摇头。

我的心脏,也就是你们说的矿产资源,以前还很健全。后来,我的心脏被你们一一挖去。你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就欣喜若狂,可是当时我就要窒息了。你们想想看,缺少心脏的人能活吗?你们怎么如此狠心?

还有就是我的血液,有就是你们所谓的“江河湖海”。原来这些地方都是很清澈的,五颜六色的小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它们生活得是多么快乐啊!可是你们把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源源不断地倒进我的血液里,生活垃圾也往里倒,使水里的鱼虾得不到生存的好环境,大量死亡了,这让我很伤心。你们不是建立了回收站吗?为什么不把垃圾回收起来再利用,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人类朋友,请你们保护我吧,同时也是在保护你们自己啊!

听见了吗?这是地球发自心的呼吁,我们人类不应该再执迷不悟了,苏醒吧!

大地上拥有和谐的绿色,花儿才显得更加芬芳鲜艳;心中拥有纯洁的绿意,心灵才显得更加红彤灿烂。大地需要绿色,人类心灵也需要绿色,只有人们的心灵美好,才能创造出真正美好的世界,美好的未来,美好的21世纪。朋友们,让我们手牵着手,心连着心,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共同来关心我们的大自然,共同来关注>环境保护,共同来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让地球变成一个洁净、永远年轻的蓝色星球!一定要记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保护地球的作文(三)

地球,她是人类的母亲,她是人类生活的起源,她无私地抚育着我们,使我们能在这个得天无厚的星球里生活,地球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

从浩瀚太空,遥望地球,地球就像一个白里透蓝的玻璃球。蔚蓝的海洋,褐色的陆地,绿色的森林、草原,银线般闪闪发亮的河流,朵朵的云漂浮在上空,流出一幅幅清丽而柔和的画卷。地球的美丽而柔和的画倦,地球是美丽的星球,地球的美丽并不是仅仅在于它拥有这份罕见的蓝色,更在于它用几十年亿年的时间孕育了绿色的生命,地球迄今为止。地球是我们发现唯一拥有生命的星球,地球因生命而>孤独,地球也因生命而美丽。

然而,随着现代人类科学技术和经济的空前发展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在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遭受到了空前的戕害,漫漫黄沙代替了莽莽林海,曾经孕育灿烂古文化的江河经常变成干涸的河床,原本瑰丽的风景湮没为荒野,还有地下水位下降,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破坏性风暴增增多,海平面升高,生物种类锐减??在长期掠夺资源后,地球其及居民好像进入一个高风险的地区,在危险的地方,全球性变暖,气候和土壤、河流及海洋的污染处处威胁着人们,水和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生存还不以说明问题吗?大量的垃圾在不断产生,环境日益恶化的警钟早已敲响了,但是,对于环境恶化进程的遏止仍显得过于无力,尽管大自然已向人类亮起红灯。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构成的复合系统,地球不仅属于我们人类,相反,我们人类属于地球,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都在一个家园中,但是,近2000年来,地球上有106种哺乳动物和127种鸟类灭绝,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就有406种,鸟类593种,爬行动物209种,鱼类242种,天呀!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吃惊的数目。

绿色的地球是我们人类不息载体,只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才能共同拥有美好的明天。如果人类真的自觉去植树造林,保护环境,那就不会有植树节,世界环境保护环境日,世界禁烟日等等节日,这些都告诫我们要保护环境,古言说得好:“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但是几百年后的现代文明却使我们绿色的星球日渐披黄蒙黑,黯然失色。来吧,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这个美丽而脆弱的地球吧!因为,只有人类的心灵才能够知足这份美丽,善待地球?人类唯一的星球,我们别无选择。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