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神主宰着全人类的命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2:22:50 优秀作文
神主宰着全人类的命运优秀作文

篇一:湖南省2013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_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2013年六校联考语文考试试卷

常德市一中、长沙市一中、师 大 附中、

岳阳市一中、株洲市二中、湘潭市一中

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案牍 糜不有初 殉难(nàn) 含英咀(zǔ)华 ..

B.翔实 奉为圭臬 粮囤(tún) 崭露(lù)头角 ..

C.描摹 蜚短流长 慰藉(jiè) 休戚(qī)与共 ..

D.回帖 珠联壁合 横亘(gèng) 雪泥鸿爪(zhǎo)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砖国家发展迅速,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规模世界排位提升,赶超发达国家效果明显,中国更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领跑者。 ....

B.近来年,诸如毒奶粉、毒胶囊等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问题屡见报端,而事件发生后,政府有关方面的应对措施....

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C.福利机构负责人抱怨,一到每年3月,每天就要接待很多学雷锋献爱心的单位,有的单位只是走过场,并不做实事,让人不胜其烦。 ....

D.平心而论,国家间因价值取向不同,或某些问题上的纠纷,进行澄清或反驳本无可厚非,但安倍此番高调“攻....

华”已超出了这个范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整体改革现也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不仅由于利益的多元化,掣肘改革的力量在增强,而且改革的层次趋深、难度加大。

B.在中国梦的雄壮交响中,无论是实现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还是追求普通个体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最催人奋进的旋律,这已成为社会共识。

C.通过税率调节、薪酬监管等政策措施,降低垄断行业收入水平,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为扩大消费提供基础性条件,国家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D.美国政府假造以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理由发动伊拉克战争,单方面退出美国自己宣传为世界和平基石的《反导条约》,这些政策使美国软实力严重下降。

4.下列对联中,最适合祝贺学校科技节开幕的一项是

A.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

B.能歌善舞心弄巧,长书工画指生花

C.披文入理游胜景,穷天究地探谜宫

D.架集古今书万卷,柜藏中外帖千函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答张籍书

韩愈

愈始者见吾子于人人之中,固有异焉;及聆其音声,接其辞气,则有愿交之志;因缘幸会,遂得所图。岂惟吾子之不遗,抑仆之所遇有时焉耳。近者尝有意吾子之阙焉无言,意仆所以交之之道不至也;今乃大得所图,脱然若沈疴去..

体,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然吾子所论:排释老不若著书,嚣嚣多言,徒相为訾。若仆之见,则有异乎此也! ..夫所谓著书者,义止于辞耳。宣之于口,书之于简,何择焉?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殁,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①

记轲所言焉耳。仆自得圣人之道而诵之,排前二家有年矣。不知者以仆为好辩也;然从而化者亦有矣,闻而疑者又有倍焉。顽然不入者,亲以言谕之不入,则其观吾书也固将无得矣。为此而止,吾岂有爱于力乎哉? .

然有一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又惧吾力之未至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吾于圣人,既过之犹惧不及。请待五六十然后为之,冀其少过也。

吾子又讥吾与人人为无实驳杂之说,此吾所以为戏耳。吾子讥之,似同浴而讥裸裎也。若商论不能下气②,或似有.

之,当更思而悔之耳。其他俟相见。

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愈再拜。 .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版,有删改)

【注】①《新史》载:籍性狷直,尝责愈喜博塞,及为驳杂之说,议论好胜人,其排佛老,不能著书若杨雄孟轲以垂世。②下气:态度恭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岂惟吾子之不遗 遗:遗留 .

B. 嚣嚣多言,徒相为訾 訾:讥刺 .

C. 吾岂有爱于力乎哉 爱:吝惜 .

D. 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 薄:将近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乃大得所图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C.宣之于口,书之于简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D.似同浴而讥裸裎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张籍的质疑,作者一一给予答复或给予照应,阐述了他对著书传世等问题的看法。

B.首段先扬后抑,先赞赏张籍,并盼望对方的意见,既表示谦恭,又指明意见不能苟同。

C.韩愈面对张籍之“讥”据理力争,但也坦然承认自己的态度时常不够恭顺,当求改进。

D.本文叙述句、并列和递进的排比句式、反问句式和谐交织,使文章跌宕多姿,气势充沛。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若仆之见,则有异乎此也!(3分)

译文:

(2) 顽然不入者,亲以言谕之不入,则其观吾书也固将无得矣。(4分)

译文:

(3) 吾于圣人,既过之犹惧不及。(3分)

译文: (二)文言文断句。(3分)

9.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

B.后韩愈氏急/起而持之/汰繁抑浮/一归于朴群/天下学者/惟韩之从/自汉迄唐/旷数百年/而文章始复于古

C.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 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D.今之学者/言考据则持为聘辩之具/讲经济则据为猎名之津/言之者不怍/信之者贵耳/转相欺谩/不以为耻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第二句中的两个“自”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析。(3分)

答:

(2)请结合全诗,赏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5分)

答: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2)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周邦彦《苏幕遮》)

(3)岁暮阴阳催短景, 。五更鼓角声悲壮, 。(杜甫 《阁夜》)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从不会遏止。因此,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现“神”的概念。之所以出现“神”而不出现“人”,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现出人类的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

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跟自然对抗的和谐。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的内涵:西方的神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愚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其成功已势在必然。

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微弱了,《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老人出海仍无功而返。但作为自然的征服者,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然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这种力量很微弱,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同自然抗争,向自然宣战,正如《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也就是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鼓舞,充满了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严竣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明的冲动和很强的征服欲。

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因此,西方人看重个人的力量;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因此,中国人看重外物的利用。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解放,故探索永远不会停止,人类自身也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幻想主宰神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者,故不去或很少去探索,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一切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获得对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有助于今后的努力——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自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

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多出于一种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有节、有度,不太合常理但符合实情,有很强的现实性;中国多缘于感性认识上的一种理论,没有什么限制,虽有道理却不符合实际,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西方人务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中国人务虚,崇尚清淡,看重精神的作用,而很少考虑后果如何,重态度而轻能力。西方人尊重科学,崇尚理性;中国人崇拜迷信,强调感情。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才:西方出现了许多脚踏实地的实业家、科学家,中国却培养出一大批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使我们至今仍蒙受其害。

(选自胡文正《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删改)

1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虽显得渺小,但人类从来不会屈服于自然。

B.《愚公移山》的愚公和《老人与海》的圣地亚哥都由神帮助而取胜。

C.中国人看重神力,西方人探求神力,但都是通过自我努力驾驭自然。

D.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东方人重视利用外物的表现。

1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往的神话和今天的幻想都突出了“神”的力量,人类借助神力表现出自己的希望和寄托。

B.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是“神”,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的神力。

C.圣地亚哥在不断地同自然抗争中最终获得了全胜,在自然面前从未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

D.中国产生一大批空想家是因为中国人崇拜神力,看重外物和精神的作用,却不相信自己。

14.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5分)

答: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20分)

夜 桥

杜运燮

①这个小城里,我喜欢的只有它的桥。我原就喜欢桥了,而且几乎所有的桥,以及像桥的。也许因桥下总有一点水。我是欢喜水的,而像大家一样,更欢喜陆上有点水,水里有点陆地。这座桥在这寂寞的城里,便是稀罕的好去处。

②我去看它,多半在早上或晚上,有时是黄昏;很少在太阳像要晒死几个人才甘心的样子的时候。看风景原来就是早晚更适合。充分的阳光把一切照得纤毫毕露,光暗分明,固也是一种美,但总不如带点朦胧,更值得咀嚼回味。朦胧的记忆与幻梦常比眼前美丽,淡淡的忧郁给人一种难得的快乐。我也常常怀着年青人惯有的说不出的怅惘独自立在桥上,度过许多怅惘的黄昏。

③从桥的此岸望到彼岸,虽不敢说十分清楚,但望着桥像一匹白布似地引诱你,总觉得那边比这边好。晚上我常来回在桥上走过一遍又一遍。在这一头时觉得那边更好些,到那头时,又觉还是这边好,如此反复了几次,于是只好说这是桥的魔术。

④现在我真要赞美桥的魔性了。一整天里所见所闻,给你积存的多少烦恼,只要晚饭后踏上这座桥便觉得轻松许多。....

看云彩由单调换上艳装,而终于消失于夜的降临;归鸟飞越过屋顶;暮霭从江底升起;水边人家的灯火落进水里烧成一条条弯曲的长链;我听得见自己脚步的安详更清楚,听只有自己听见的歌声徐徐吐出,如吐出只有自己看见的烟缕。桥上没有灯,大家看不清各自的脸色眼光,感到格外安稳,悠然抬头,银河又是一座装饰动人的桥,我更感激桥给我的幸福。

⑤桥的东端有一个卖香烟的荣誉军人与他的妻子,西端则是一个卖花生的老人,他们都是沉默的人,都一样对我每晚在桥上的徘徊感到奇怪。每一次走过他们摊子的旁边而转身时,都给我一种惊异的眼光。而我走路的姿势又是与桥上所有行人的不同;我喜欢把两手叉在胸前,或者放在裤袋里,夏天这样做的人很少,但我确觉得这样最容易使你变得安详,脑里便于想些缥缈的事物。近年来变得更不实际了,仿佛人愈长大,幻想的翅膀也长得愈强健,更喜欢飞得高远,连晚饭后散步时也一样离开现实。其实桥上能看到的风景已是极好的:江水的尽头有紫色的山,轮廓朦胧,大约是蒙着所谓雾;山脚下仿佛有一排树,但也像就是山的影,也像江水泛滥的水平线,反正是黑色的一圈,线条都很柔和;前面便是水边两排踩在高跷上的人家,每家红色的灯落在江里,现在竟都像无数小蛇游向江心;水上也有火,当然是船上的无疑,船上人也一样有个温暖的家,他们很少想到屋外是一片或是一排房子。

⑥南端的风景略略不同:山上有座塔,在温柔的夜色里,衬着后面微觉浅蓝的天壁,有飘飘欲仙的神情,望着它似也有要羽化升天的感觉;水上有一条渔船,船头烧一盆火,枯柴毕剥的声响还听得见,火的四周游着几只黑色的鸟,准备捕鱼,渔人轻轻地撑船,他的孩子在蹲着玩弄已得的鱼,船驾驶在水上,非常轻,犹如我的幻想飞过那万山的肩头……桥上忽然又来了两个盲人,互相依扶着,不用竹杖,慢慢走过桥的每一块木板,一面还拉着破旧的胡琴。他们的二重奏正奏着快板的《苏武牧羊》,失去那苍凉的好处,哀怨的语调究竟还在。我听着,听着,竟忘却还在面对着那一只渔船。

⑦渔船远了时,我的幻想更远了,连自己也难说它正在什么地方。仍在导引着我的一星火,忽然隐进了船群,我也

找到了自己:维持交通秩序的警察已走到身旁:“先生,不要停在这里。”看那年青斯文的样子,声调又那么平和,我相信他也非常同情我的沉思入神。我也喜欢趁此走开。梦有醒的时候才显得可贵,忽然仿佛桥已消失,我正立在什么地方的边沿。

⑧“修道院”里的单调朗诵,也不曾绝灭了这一点点希望的脉息;这儿的少女,不是在发着幽然的哀鸣?荒凉的旷野也正伫立着拓荒者的耕锄。

⑨当然有时候希望会使人雀跃,有时候却又使人沉思。

⑩此刻,我们以身受来经历这大浮沉。大风浪使人们得以亲近,大地招手静待着善良而健壮的儿女归来;湖波像舌头一样舔着归客的创伤,微风似是深长而缄默的慰问。

⑾似乎有人想张开口,但是唱不出歌来。湖滨的两条石桥,如在东西两岸擒住了谁的双手,不让他们打起拍子来重唱东井渔歌,只让过客对着湖滨的渔网发呆。有人打了一个呵欠,回忆和联想就乘着恬静的隙缝渗入了。什么时候能洗涤掉海边的蹄痕,让海涛自由地呼啸呢?如今,随着黄昏的消逝,我们将要熬过一个漫长的黑夜。湖畔鸡鸣,它该为过客报告黎明的行色。

一九四三年三月桂林

(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有删改)

15.文章第②段的叙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6. 综观全文,简析文章所表现的“桥的魔性”。(6分)

答:

17. 以⑤⑥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4分)

答:

18. 文章第⑦段说“梦有醒的时候才显得可贵”,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1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1)在泰国取景拍摄的贺岁片《泰囧》创造了12亿票房的神话,更让泰国旅游因此而火了一把。3月13日,在该片中同时担任导演、编剧以及领衔主演的徐峥以及摄制组工作人员在泰国驻华大使丘伟汶先生带领下,在泰国总理府拜会了英拉总理。英拉总理感谢该电影的全体工作人员,为泰国旅游业做了一次很好的宣传。此外,英拉总理还盛情邀请中国电影制片人和导演来泰取景拍摄,并承诺泰国政府将提供相关便利。

(2)徐峥的《泰囧》创造了12亿票房的神话,泰国首位女总理英拉为感谢徐峥为泰国旅游业所做的贡献,接见了徐峥。不过相较于英拉总理的正装套裙,衬衫休闲裤打扮的徐峥则遭遇到了不少的争议。曾长期旅居日本的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就在微博上批评徐峥“卷着衬衣袖子,敞着胸口”的打扮过于随意,但也有人认为徐静波过于小题大做,更有影评人力挺徐峥,称批评太矫情苛刻。而泰方表示,此次活动是泰方为表达对《泰囧》剧组感谢而特意举办的,并不算是一个十分公开化的公众活动,泰方没有表达对徐峥穿着的不满。

(1)以上两则消息均摘自腾讯网,你认为那一则消息更具有报道价值?请说明理由,并为该消息拟一个标题。(6

分)

答:

(2)任选一则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6分)

答:

篇二:2013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湖南省2013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

湖南省2013年六校联考语文考试试卷

常德市一中、长沙市一中、师 大 附中、

岳阳市一中、株洲市二中、湘潭市一中

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案牍 糜不有初 殉难(nàn) 含英咀(zǔ)华 ..

B.翔实 奉为圭臬 粮囤(tún) 崭露(lù)头角 ..

C.描摹 蜚短流长 慰藉(jiè) 休戚(qī)与共 ..

D.回帖 珠联壁合 横亘(gèng) 雪泥鸿爪(zhǎo)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砖国家发展迅速,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规模世界排位提升,赶超发达国家效果明显,中国更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领跑者。 ....

B.近来年,诸如毒奶粉、毒胶囊等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问题屡见报端,而事件发生后,政府有....

关方面的应对措施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C.福利机构负责人抱怨,一到每年3月,每天就要接待很多学雷锋献爱心的单位,有的单位只是走过场,并不做实事,让人不胜其烦。 ....

D.平心而论,国家间因价值取向不同,或某些问题上的纠纷,进行澄清或反驳本无可厚非,但....安倍此番高调“攻华”已超出了这个范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整体改革现也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不仅由于利益的多元化,掣肘改革的力量在增强,而且改革的层次趋深、难度加大。

B.在中国梦的雄壮交响中,无论是实现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还是追求普通个体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最催人奋进的旋律,这已成为社会共识。

C.通过税率调节、薪酬监管等政策措施,降低垄断行业收入水平,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为扩大消费提供基础性条件,国家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D.美国政府假造以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理由发动伊拉克战争,单方面退出美国自己宣传为世界和平基石的《反导条约》,这些政策使美国软实力严重下降。

4.下列对联中,最适合祝贺学校科技节开幕的一项是

A.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

B.能歌善舞心弄巧,长书工画指生花

C.披文入理游胜景,穷天究地探谜宫

D.架集古今书万卷,柜藏中外帖千函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答张籍书

韩愈

愈始者见吾子于人人之中,固有异焉;及聆其音声,接其辞气,则有愿交之志;因缘幸会,遂得所图。岂惟吾子之不遗,抑仆之所遇有时焉耳。近者尝有意吾子之阙焉无言,意仆所以交之之道不.

至也;今乃大得所图,脱然若沈疴去体,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然吾子所论:排释老不若著书,..

嚣嚣多言,徒相为訾。若仆之见,则有异乎此也! .夫所谓著书者,义止于辞耳。宣之于口,书之于简,何择焉?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殁,其.

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仆自得圣人之道而诵之,排前二家有年矣。不知者以仆为好辩也;然从而化者亦有矣,闻而疑者又有倍焉。顽然不入者,亲以言谕之不入,则其观吾书也固将无得矣。为此而止,吾岂有爱于力乎哉? .

然有一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又惧吾力之未至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吾于圣人,既过之犹惧不及。请待五六十然后为之,冀其少过也。

吾子又讥吾与人人为无实驳杂之说,此吾所以为戏耳。吾子讥之,似同浴而讥裸裎也。若商论不.

②能下气,或似有之,当更思而悔之耳。其他俟相见。

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愈再拜。 .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版,有删改)

【注】①《新史》载:籍性狷直,尝责愈喜博塞,及为驳杂之说,议论好胜人,其排佛老,不能著书若杨雄孟轲以垂世。②下气:态度恭顺。 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岂惟吾子之不遗 遗:遗留 .

B. 嚣嚣多言,徒相为訾 訾:讥刺 .

C. 吾岂有爱于力乎哉 爱:吝惜 .

D. 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 薄:将近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乃大得所图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C.宣之于口,书之于简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D.似同浴而讥裸裎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张籍的质疑,作者一一给予答复或给予照应,阐述了他对著书传世等问题的看法。

B.首段先扬后抑,先赞赏张籍,并盼望对方的意见,既表示谦恭,又指明意见不能苟同。

C.韩愈面对张籍之“讥”据理力争,但也坦然承认自己的态度时常不够恭顺,当求改进。

D.本文叙述句、并列和递进的排比句式、反问句式和谐交织,使文章跌宕多姿,气势充沛。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若仆之见,则有异乎此也!(3分)

译文:

(2) 顽然不入者,亲以言谕之不入,则其观吾书也固将无得矣。(4分)

译文:

(3) 吾于圣人,既过之犹惧不及。(3分)

译文: (二)文言文断句。(3分)

9.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

B.后韩愈氏急/起而持之/汰繁抑浮/一归于朴群/天下学者/惟韩之从/自汉迄唐/旷数百年/而文章始复于古

C.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 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D.今之学者/言考据则持为聘辩之具/讲经济则据为猎名之津/言之者不怍/信之者贵耳/转相欺谩/不以为耻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第二句中的两个“自”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析。(3分)

答:

(2)请结合全诗,赏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5分) 答: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2)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周邦彦《苏幕遮》)

(3)岁暮阴阳催短景, 。五更鼓角声悲壮, 。(杜甫 《阁夜》)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从不会遏止。因此,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现“神”的概念。之所以出现“神”

而不出现“人”,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现出人类的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

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跟自然对抗的和谐。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的内涵:西方的神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愚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其成功已势在必然。

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微弱了,《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老人出海仍无功而返。但作为自然的征服者,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然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这种力量很微弱,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同自然抗争,向自然宣战,正如《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也就是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鼓舞,充满了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严竣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明的冲动和很强的征服欲。

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因此,西方人看重个人的力量;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因此,中国人看重外物的利用。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解放,故探索永远不会停止,人类自身也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幻想主宰神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者,故不去或很少去探索,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一切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获得对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有助于今后的努力——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自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

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多出于一种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有节、有度,不太合常理但符合实情,有很强的现实性;中国多缘于感性认识上的一种理论,没有什么限制,虽有道理却不符合实际,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西方人务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中国人务虚,崇尚清淡,看重精神的作用,而很少考虑后果如何,重态度而轻能力。西方人尊重科学,崇尚理性;中国人崇拜迷信,强调感情。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才:西方出现了许多脚踏实地的实业家、科学家,中国却培养出一大批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使我们至今仍蒙受其害。

(选自胡文正《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删改)

1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虽显得渺小,但人类从来不会屈服于自然。

B.《愚公移山》的愚公和《老人与海》的圣地亚哥都由神帮助而取胜。

C.中国人看重神力,西方人探求神力,但都是通过自我努力驾驭自然。

D.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东方人重视利用外物的表现。

1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往的神话和今天的幻想都突出了“神”的力量,人类借助神力表现出自己的希望和寄托。

B.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是“神”,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的神力。

C.圣地亚哥在不断地同自然抗争中最终获得了全胜,在自然面前从未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

D.中国产生一大批空想家是因为中国人崇拜神力,看重外物和精神的作用,却不相信自己。

14.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5

分)

答: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20分)

夜 桥

杜运燮

①这个小城里,我喜欢的只有它的桥。我原就喜欢桥了,而且几乎所有的桥,以及像桥的。也许因桥下总有一点水。我是欢喜水的,而像大家一样,更欢喜陆上有点水,水里有点陆地。这座桥在这寂寞的城里,便是稀罕的好去处。

②我去看它,多半在早上或晚上,有时是黄昏;很少在太阳像要晒死几个人才甘心的样子的时候。看风景原来就是早晚更适合。充分的阳光把一切照得纤毫毕露,光暗分明,固也是一种美,但总不如带点朦胧,更值得咀嚼回味。朦胧的记忆与幻梦常比眼前美丽,淡淡的忧郁给人一种难得的快乐。我也常常怀着年青人惯有的说不出的怅惘独自立在桥上,度过许多怅惘的黄昏。

③从桥的此岸望到彼岸,虽不敢说十分清楚,但望着桥像一匹白布似地引诱你,总觉得那边比这边好。晚上我常来回在桥上走过一遍又一遍。在这一头时觉得那边更好些,到那头时,又觉还是这边好,如此反复了几次,于是只好说这是桥的魔术。

④现在我真要赞美桥的魔性了。一整天里所见所闻,给你积存的多少烦恼,只要晚饭后踏上这座....

桥便觉得轻松许多。看云彩由单调换上艳装,而终于消失于夜的降临;归鸟飞越过屋顶;暮霭从江底升起;水边人家的灯火落进水里烧成一条条弯曲的长链;我听得见自己脚步的安详更清楚,听只有自己听见的歌声徐徐吐出,如吐出只有自己看见的烟缕。桥上没有灯,大家看不清各自的脸色眼光,感到格外安稳,悠然抬头,银河又是一座装饰动人的桥,我更感激桥给我的幸福。

⑤桥的东端有一个卖香烟的荣誉军人与他的妻子,西端则是一个卖花生的老人,他们都是沉默的人,都一样对我每晚在桥上的徘徊感到奇怪。每一次走过他们摊子的旁边而转身时,都给我一种惊异的眼光。而我走路的姿势又是与桥上所有行人的不同;我喜欢把两手叉在胸前,或者放在裤袋里,夏天这样做的人很少,但我确觉得这样最容易使你变得安详,脑里便于想些缥缈的事物。近年来变得更不实际了,仿佛人愈长大,幻想的翅膀也长得愈强健,更喜欢飞得高远,连晚饭后散步时也一样离开现实。其实桥上能看到的风景已是极好的:江水的尽头有紫色的山,轮廓朦胧,大约是蒙着所谓雾;山脚下仿佛有一排树,但也像就是山的影,也像江水泛滥的水平线,反正是黑色的一圈,线条都很柔和;前面便是水边两排踩在高跷上的人家,每家红色的灯落在江里,现在竟都像无数小蛇游向江心;水上也有火,当然是船上的无疑,船上人也一样有个温暖的家,他们很少想到屋外是

篇三:甘肃省天水市秦安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从不会遏止,因此,

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现?神?的概念。之所以出现?神?

而不出现?人?,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

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现出人类的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

一种慰藉,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

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跟自然对抗的和

谐。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的内涵:西方的神

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愚

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其成功已势在必然。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

外渺小、微弱了,《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

为力——老人出海终无功而返。但作为自然的征服者,他们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然

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这种力量很微弱,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

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向自然宣战,同自然抗争,正如《老人与海》

中老渔夫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也就是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鼓舞,

充满了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个严

峻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强烈

的征服欲。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因此,西方人看重个人的力量;中国的?神?被

人主宰着,因此,中国人看重外物的利用。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解放,故探索永远不

会停止,人类自身也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幻想主宰神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

者,故不去或很少去探索,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一切

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获得对

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

有助于今后的努力——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

去吧?,自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

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多出于一种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有节、有度,不太合常理

但符合实情,有很强的现实性;中国多缘于感性认识上的一种理论,没有什么限制,虽有道

理却不符合实际,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西方人务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中

国人务虚,崇尚清谈,看重精神的作用,而很少考虑后果如何,重态度而轻能力。西方人尊

重科学,崇尚理性;中国人崇拜迷信,强调感情。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才:西方出现了许多

脚踏实地的实业家、科学家,中国却培养出一大批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使我们至

今仍蒙受其害。

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积淀,也决定着民族文化发

展的趋向。在此,笔者并不是想刻意反映这种差异,而是想借此对外来文化进行借鉴和对民

族文化进行反思,以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民族文化在扬弃和吸收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1.与“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类童年的神话和今天的幻想都表现了“神”的力量,让人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

慰藉,更近乎客观地认识自身能力。

B.“神”的出现是因为在自然面前,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但又不屈服于自然,故寄希

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

C.西方凭借着主宰人类命运的“神”,中国凭借着被人主宰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的“神”,

他们都取得了与自然对抗的和谐。

D.《愚公移山》的愚公、“精卫填海”的精卫和《老人与海》的圣地亚哥,他们在不断同自

然的抗争中最终都凭借“神”取胜。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A.人类力量渺小,但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从不会被遏止,因而“神”的概念就不会被遗忘。

B.中国神话故事里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成功取决人的意愿,归根结底是人主宰的结果。

C.中国产生一大批空想家是因为中国人崇拜神力,看重外物和精神的作用,却不相信自己。

D.中国人看重神力,西方人探求神力,但都是通过自我努力驾驭自然。

3.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国与西方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有哪些?(3

分)

答: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4—7题。(19分)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

①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

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

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

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

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

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

②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

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

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

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

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

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镪:成串的钱。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给??写文章 B.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

C. 发太仓米振之 振:通“赈”,救济 D. 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

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

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

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

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5分)

(2)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水龙吟·春恨 陈亮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

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

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消魂又

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注:①陈亮(1143-1194)浙江永康人,南宋义士,哲学家、词人。其人才气超逸,好谈

古今用兵,关心国家大事,正逢南宋偏安初期,则竟其一生呼吁北伐,终不得重用,在意料

之外高中状元之时却命陨黄泉。②闹花:形容百花盛开。③迟日:春日昼长,故曰?迟日?。

④斗草:古代一种游戏。⑤罗绶:罗带。

8. 清季词论家刘熙载评本词:“言近旨远,直有宗留守(宗泽)大呼渡河之意。”请结合

全词分析。(5分) ④⑤②③①

9. 阅读全词,分析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语句是 , 。

(2)《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语句是 , 。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横田少佐

希尔尼(新加坡)

②我站在海山街口,东张西望。这一带的景物,对我来说,熟悉又陌生。对于蹲在五脚

基、忙着拍照的横田先生来说,这一切,陌生又熟悉。四十年前,我的祖父,蹲在这里,等待过关,过后,当他登上夜行军车,就不再回来了。横田先生的祖父那一伙人呢?当年这一群无辜命运的主宰者!今天我们前来拍摄的,是要印证历史的冷漠??没有什么好拍的!?我拉了横田一把。

?到别处走走吧,要不然三两天内走不遍你的目标呢!?我把一袋摄影器材背起,然后朝向广合源街、豆腐街一带走去。一路上我甚少开口,他也乐得自然摄取景物。作为对待一位海外社友的态度来说,我是有点冷待了远方的朋友。不过,当社长告诉我,他的祖父当年

③曾经是?昭南市政会?的一员时,我对横田先生的到访,心灵上产生一种强烈的抗拒感。

?横田先生,你应该随你的祖父一同前来才对,他可以告诉你更多的过往。不是吗,不久前就有一批前朝遗老来这儿威耀一番。?

?哦,不,家祖以前只在这儿居留一段非常短的时期,后来因病回国。——何况,近年来他不良于行……?

?不然,他会再度南下'进出'一番?……?我有点冲动地打断了他的说话:?历史是一切过往的见证,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评价。?

?是的,祖父说过,他们当年被派担任保护八十万市民日常生活的职责是有待评估的。? 我的天!我不再开口。脑子是有点儿混乱。大屠杀、良民证、共荣圈、宪兵队、慰劳所、奉献金等等似曾相识的名词,在我脑海里翻滚着。在那漫长的日子里,一切少不了血与泪。在湛蓝、宽朗的天空下,紧张的空气,向路人飞扑,仿佛要说服人们,一切过往不曾发生过。站在横田先生的旁边,一切很难忘怀。譬如说我们在南京街吃午餐时,我想起了南京。譬如说在伊丽莎白道,我们蹲在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前拍鱼尾狮的英姿时那一股无名的感触。黄昏时分,我们站在市政厅,不,政府大厦前拍纪念照。

?到十合百货公司去吧!刚开张不久的。?

我说。听说正式营业那一天,有二十万人涌了进去抢购。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我们越过马路,朝莱佛士城走过去。

?慢着。?

横田又拿起照相机,朝向那探天的浮雕对焦距。夕阳、浮雕、车浪、晚霞,一幅日落而①

息的安详图景。我们走过围栏,偌大的纪念碑,鲜有游人。碑的四周,池草萋萋;远处,车声隆隆。我想起广岛原爆,片片残瓦,层层钟声,串串纸鹤,和平雕像,小女孩的心声,慰灵碑,一切的一切……?这是什么??

?哦,长生殿。?

我有意无意地说着:?那年你们的祖父留下的一点纪念。?

?你是说他们出钱建的??横田认真地说。

?不,是他们提供机会罢了!?我趋前,拍拍灰坛,说道:?我的祖父、八叔一家,都葬在这儿!? ?干什么??

?他们都在当年‘皇军进出’时无辜被杀的!?

?无辜??横田用惊慌的眼神望着我。

?这石碑,是对当年许许多多蒙难同胞的一种纪念与追悼。?

?多少??我出示了手掌。

?五十??我摇头。

?五百??摇头。横田走到我跟前,一脸狐疑:?你没有开玩笑吧?难道是五千??我没有回应,我不想让他知道正确的数目,他还没有这个心理准备,让历史去告诉他吧!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良久,横田的脸色依旧十分难看。

?祖父不可能欺骗我啊!他说当年是来这儿保护市民的!?

?我的祖父也不可能欺骗我,他确确实实躺在里头。?

暮色已沉,我看不清横田先生的脸色,好一阵子,他回身把摄影器材收好,说道:?我不去逛百货公司了,让我回去旅店,我需要休息及冷静想想。——你能过来一趟吗?我们谈谈。?

我点头。

?这也好,我先送你回去。?

我望一望腕表。

?差一点给忘了,我那两个小侄正等着用车,听说——听说晚上有个西城秀树的演唱会……?

注:①少佐:二战日军军衔,横田少佐是横田先生的祖父。②海山街是新加坡大屠杀的集中出发地。③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全岛沦陷,两天后日本占领军总司令宣布新加坡更名为?昭南岛?。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新加坡的故事,并暗含着一段同样发生在新加坡的历史,语言蕴藉,表现手法多样,情节步步深入,主题发人深省,读来耐人寻味。

B. 文章开头写对海山街口一带的景物,“我”是“熟悉又陌生”,横田先生是“陌生又熟悉”,这两种说法富有深意,值得回味。

C. 小说以人名为标题,既有突出小说人物的意思,又有以“少佐”这一军官名凸显小说主题的意思,因为到访的横田先生曾经在这里犯下侵略罪行。

D. 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横田先生来到新加坡到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长生殿等地拍摄,表现了他赎罪者的心理。

E. “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表明“我”对日本百货公司在新加坡受欢迎的极度无奈和痛恨。

(2)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篇四:甘肃省天水市秦安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从不会遏止,因此,

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现?神?的概念。之所以出现?神?

而不出现?人?,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

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现出人类的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

一种慰藉,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

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跟自然对抗的和

谐。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的内涵:西方的神

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愚

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其成功已势在必然。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

外渺小、微弱了,《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

为力——老人出海终无功而返。但作为自然的征服者,他们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然

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这种力量很微弱,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

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向自然宣战,同自然抗争,正如《老人与海》

中老渔夫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也就是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鼓舞,

充满了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个严

峻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强烈

的征服欲。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因此,西方人看重个人的力量;中国的?神?被

人主宰着,因此,中国人看重外物的利用。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解放,故探索永远不

会停止,人类自身也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幻想主宰神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

者,故不去或很少去探索,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一切

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获得对

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

有助于今后的努力——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

去吧?,自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

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多出于一种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有节、有度,不太合常理

但符合实情,有很强的现实性;中国多缘于感性认识上的一种理论,没有什么限制,虽有道

理却不符合实际,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西方人务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中

国人务虚,崇尚清谈,看重精神的作用,而很少考虑后果如何,重态度而轻能力。西方人尊

重科学,崇尚理性;中国人崇拜迷信,强调感情。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才:西方出现了许多

脚踏实地的实业家、科学家,中国却培养出一大批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使我们至

今仍蒙受其害。

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积淀,也决定着民族文化发

展的趋向。在此,笔者并不是想刻意反映这种差异,而是想借此对外来文化进行借鉴和对民

族文化进行反思,以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民族文化在扬弃和吸收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1.与“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类童年的神话和今天的幻想都表现了“神”的力量,让人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

慰藉,更近乎客观地认识自身能力。

B.“神”的出现是因为在自然面前,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但又不屈服于自然,故寄希

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

C.西方凭借着主宰人类命运的“神”,中国凭借着被人主宰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的“神”,

他们都取得了与自然对抗的和谐。

D.《愚公移山》的愚公、“精卫填海”的精卫和《老人与海》的圣地亚哥,他们在不断同自

然的抗争中最终都凭借“神”取胜。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A.人类力量渺小,但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从不会被遏止,因而“神”的概念就不会被遗忘。

B.中国神话故事里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成功取决人的意愿,归根结底是人主宰的结果。

C.中国产生一大批空想家是因为中国人崇拜神力,看重外物和精神的作用,却不相信自己。

D.中国人看重神力,西方人探求神力,但都是通过自我努力驾驭自然。

3.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国与西方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有哪些?(3

分)

答: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4—7题。(19分)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

①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

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

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

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

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

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

②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

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

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

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

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

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镪:成串的钱。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给??写文章 B.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

C. 发太仓米振之 振:通“赈”,救济 D. 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

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

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

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

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5分)

(2)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水龙吟〃春恨 陈亮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

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

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消魂又

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注:①陈亮(1143-1194)浙江永康人,南宋义士,哲学家、词人。其人才气超逸,好谈

古今用兵,关心国家大事,正逢南宋偏安初期,则竟其一生呼吁北伐,终不得重用,在意料

之外高中状元之时却命陨黄泉。②闹花:形容百花盛开。③迟日:春日昼长,故曰?迟日?。

④斗草:古代一种游戏。⑤罗绶:罗带。

8. 清季词论家刘熙载评本词:“言近旨远,直有宗留守(宗泽)大呼渡河之意。”请结合

全词分析。(5分) ④⑤②③①

9. 阅读全词,分析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语句是 , 。

(2)《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语句是 , 。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横田少佐

希尔尼(新加坡)

②我站在海山街口,东张西望。这一带的景物,对我来说,熟悉又陌生。对于蹲在五脚

基、忙着拍照的横田先生来说,这一切,陌生又熟悉。四十年前,我的祖父,蹲在这里,等待过关,过后,当他登上夜行军车,就不再回来了。横田先生的祖父那一伙人呢?当年这一群无辜命运的主宰者!今天我们前来拍摄的,是要印证历史的冷漠??没有什么好拍的!?我拉了横田一把。

?到别处走走吧,要不然三两天内走不遍你的目标呢!?我把一袋摄影器材背起,然后朝向广合源街、豆腐街一带走去。一路上我甚少开口,他也乐得自然摄取景物。作为对待一位海外社友的态度来说,我是有点冷待了远方的朋友。不过,当社长告诉我,他的祖父当年

③曾经是?昭南市政会?的一员时,我对横田先生的到访,心灵上产生一种强烈的抗拒感。

?横田先生,你应该随你的祖父一同前来才对,他可以告诉你更多的过往。不是吗,不久前就有一批前朝遗老来这儿威耀一番。?

?哦,不,家祖以前只在这儿居留一段非常短的时期,后来因病回国。——何况,近年来他不良于行……?

?不然,他会再度南下'进出'一番?……?我有点冲动地打断了他的说话:?历史是一切过往的见证,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评价。?

?是的,祖父说过,他们当年被派担任保护八十万市民日常生活的职责是有待评估的。? 我的天!我不再开口。脑子是有点儿混乱。大屠杀、良民证、共荣圈、宪兵队、慰劳所、奉献金等等似曾相识的名词,在我脑海里翻滚着。在那漫长的日子里,一切少不了血与泪。在湛蓝、宽朗的天空下,紧张的空气,向路人飞扑,仿佛要说服人们,一切过往不曾发生过。站在横田先生的旁边,一切很难忘怀。譬如说我们在南京街吃午餐时,我想起了南京。譬如说在伊丽莎白道,我们蹲在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前拍鱼尾狮的英姿时那一股无名的感触。黄昏时分,我们站在市政厅,不,政府大厦前拍纪念照。

?到十合百货公司去吧!刚开张不久的。?

我说。听说正式营业那一天,有二十万人涌了进去抢购。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我们越过马路,朝莱佛士城走过去。

?慢着。?

横田又拿起照相机,朝向那探天的浮雕对焦距。夕阳、浮雕、车浪、晚霞,一幅日落而①

息的安详图景。我们走过围栏,偌大的纪念碑,鲜有游人。碑的四周,池草萋萋;远处,车声隆隆。我想起广岛原爆,片片残瓦,层层钟声,串串纸鹤,和平雕像,小女孩的心声,慰灵碑,一切的一切……?这是什么??

?哦,长生殿。?

我有意无意地说着:?那年你们的祖父留下的一点纪念。?

?你是说他们出钱建的??横田认真地说。

?不,是他们提供机会罢了!?我趋前,拍拍灰坛,说道:?我的祖父、八叔一家,都葬在这儿!? ?干什么??

?他们都在当年‘皇军进出’时无辜被杀的!?

?无辜??横田用惊慌的眼神望着我。

?这石碑,是对当年许许多多蒙难同胞的一种纪念与追悼。?

?多少??我出示了手掌。

?五十??我摇头。

?五百??摇头。横田走到我跟前,一脸狐疑:?你没有开玩笑吧?难道是五千??我没有回应,我不想让他知道正确的数目,他还没有这个心理准备,让历史去告诉他吧!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良久,横田的脸色依旧十分难看。

?祖父不可能欺骗我啊!他说当年是来这儿保护市民的!?

?我的祖父也不可能欺骗我,他确确实实躺在里头。?

暮色已沉,我看不清横田先生的脸色,好一阵子,他回身把摄影器材收好,说道:?我不去逛百货公司了,让我回去旅店,我需要休息及冷静想想。——你能过来一趟吗?我们谈谈。?

我点头。

?这也好,我先送你回去。?

我望一望腕表。

?差一点给忘了,我那两个小侄正等着用车,听说——听说晚上有个西城秀树的演唱会……?

注:①少佐:二战日军军衔,横田少佐是横田先生的祖父。②海山街是新加坡大屠杀的集中出发地。③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全岛沦陷,两天后日本占领军总司令宣布新加坡更名为?昭南岛?。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新加坡的故事,并暗含着一段同样发生在新加坡的历史,语言蕴藉,表现手法多样,情节步步深入,主题发人深省,读来耐人寻味。

B. 文章开头写对海山街口一带的景物,“我”是“熟悉又陌生”,横田先生是“陌生又熟悉”,这两种说法富有深意,值得回味。

C. 小说以人名为标题,既有突出小说人物的意思,又有以“少佐”这一军官名凸显小说主题的意思,因为到访的横田先生曾经在这里犯下侵略罪行。

D. 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横田先生来到新加坡到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长生殿等地拍摄,表现了他赎罪者的心理。

E. “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表明“我”对日本百货公司在新加坡受欢迎的极度无奈和痛恨。

(2)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篇五: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

彭泽三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68份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枕藉jí 剽悍piāo 暴虎冯河píng 拎起līn B.欺诳kuáng 刚劲jìng 自怨自艾yì 碑帖tia C.熨帖yù 筵席yàn 徇私枉法xùn 沏茶qī D.古刹chà 两栖xī 泾渭分明jìng 剖析pō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肇事 愤世嫉俗 开门缉盗 吃一堑,长一智

B.烦躁 满目疮痍 诘屈聱牙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C.启讫 匪议所思 老于世故 满招损,谦受益

D.编篡 躬逢其盛 瑕不掩瑜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阳光融化了河水,细雨润泽了山色,_____________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A.春风吹绿了柳枝 B.春风把柳枝吹绿了 C.柳枝被春风吹绿了 D.柳枝在春风中染绿 6.根据例句,按要求再仿写一个句子。(3分)

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上的古松,也不是屈身于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新绿。

(1)用“我不是??也不是??而是??”的格式。(2)运用比喻。(3)句意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或愿望。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0分

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业经济,应当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B.近年来,部分国家非法进入南海中国管辖海域内从事捕鱼活动的渔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渔政部门计划通过护航护渔等一系列行动来进一步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C.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D.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5.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个语句是( )

1

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从不会遏止,因此,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现“神”的概念。之所以出现“神”而不出现“人”,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现出人类的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

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跟自然对抗的和谐。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的内涵:西方的神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愚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其成功已势在

必然。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微弱了,《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老人出海终无功而返。但作为自然的征服者,他们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然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这种力量很微弱,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向自然宣战,同自然抗争,正如《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也就是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鼓舞,充满了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个严峻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强烈的征服欲。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因此,西方人看重个人的力量;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因此,中国人看重外物的利用。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解放,故探索永远不会停止,人类自身也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幻想主宰神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者,故不去或很少去探索,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一切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获得对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有助于今后的努力——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自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

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多出于一种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有节、有度,不太合常理但符合实情,有很强的现实性;中国多缘于感性认识上的一种理论,没有什么限制,虽有道理却不符合实际,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西方人务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中国人务虚,崇尚清谈,看重精神的作用,而很少考虑后果如何,重态度而轻能力。西方人尊重科学,崇尚理性;中国人崇拜迷信,强调感情。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才:西方出现了许多脚踏实地的实业家、科学家,中国却培养出一大批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使我们至今仍蒙受其害。

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积淀,也决定着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向。在此,笔者并不是想刻意反映这种差异,而是想借此对外来文化进行借鉴和对民族文化进行反思,以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民族文化在扬弃和吸收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展。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9.下列对原文思路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段解释“神”的概念含义,以及人类凭借“神”取得的跟自然对抗的和谐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显现的不同内涵和风格。

B.第三段阐述对待自然,中西文学作品有着不同表现,并指出看重个人力量的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影响,更看重自我奋斗。

C.第四段分析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和中国存在着巨大文化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给西方和中国的人才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

D.第五段明确写作意图,作者希望借反映中西文化的差异来借鉴外来文化并反思民族文化,在扬弃和吸收中更好发展民族文化。 10.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国与西方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有哪些?(4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周 涛

我们不但是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这里,在整体之中。

——列夫·托尔斯泰 ①如果在你的生活周围没有伟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你该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能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的象征。

②早在汉代,就有“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这样的名句(刘桢《赠从弟》),将树的生命与人的生命紧密联系起来。再早些,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

2

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冷静地俯视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 ⑩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的风范。我当时就颇感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③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扎根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熙熙攘攘,声嘶力竭。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样靠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它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④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⑤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更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高大、粗壮、漂亮,这才是奇迹呢。真正有生命力的大树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⑥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燥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大的修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帝王一样挺立着,襟怀博大,常人和梯子在它的脚下显得多么渺小、卑微。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

⑦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

⑧但是树和人一样,同样有各式各样的苦难伴随,除了被砍伐之外,还有各种艰难。在天山南麓温暖干燥的农村,白杨是路边、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树,它绿叶飒飒直耸高天。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这些适应了温暖干燥气候的白杨经历了打击。有些已经非常粗壮、高大的白杨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裂缝一指宽,从树这边透过裂缝可以一眼看到那边的农田。

⑨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凡响,一看就知道,是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也就只有这些。

神主宰着全人类的命运

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选文略有删改)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3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1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与众不同 17.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府史之所蹲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惟杉能遂其性 其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D.君以客饮于堂上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2分)

2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6分)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

23.请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2分)

24.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

25.古诗文填空(5题选4题)(8

分) (1)-------,长路漫浩浩。-----忧伤以终老。

(2)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3)-----------,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4)-------,皆为恵连;吾人咏歌,----------

(5)爱人者,-------;敬人者---------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要鲜明。

4

19.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3分)

(2)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6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2014年第一学期高三期初语文适应卷 参考答案

19. 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20.(1)徐君(徐先生)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并命名它为“直节”。

(2)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吧!

2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白色,一是具有动态。 2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23.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养民以礼,反对用刑罚来整顿百姓。(2分)

11.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2分)树默默地、冷静地俯视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令人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2分)

【参考译文】

5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