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30年代国民革命军照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31:49 体裁作文
30年代国民革命军照片体裁作文

篇一:中华民国历届总统及照片

中华民国历届总统及照片 (2014-07-16 11:15:19)

转载

转载 ▼ 标签: 分类: 历史与地理

原文地址:[转载]中华民国历届总统及照片作者:

[转载]中华民国历届总统及照片

(

原文地址:中华民国历届总统及照片作者:白娘子

从1912年到1948年退守台湾前中华民国历史上共有八位总统:孙文(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琨、蒋中正、李宗仁(代)。

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

)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广东香山(中山)人,革命家,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之一。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30年代国民革命军照片)

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缉的影响,自1907年起孙中山便

长期居留欧美各国。武昌起义时,孙中山人在美国丹佛而不在中国。初闻革命成功时,孙中山还有些讶异,但随即在海外华人与美国的同情者间筹集资金。12月20日孙中山赶赴上海,并于12月28日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1月1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宣誓就任,并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月底组成临时参议院。民国元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孙中山即于13日向参议院请辞并举荐袁世凯以自代。兹后苦心孤诣协助袁氏依民主程序选任、就职、组职内阁,尤特重其向国民宣誓一事,引导袁氏步入民主程阶。

孙中山书法手迹

当时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实力有限,虽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脱离清政府的控制,可主要的军事凭借却是各地的团练

与新军,或是混入部分华侨以及洪门与旗下哥老会的成员,无论在装备与士兵素质上皆无法与清朝主力北洋军抗衡。此外由于孙并未实际投入革命战事,故各省的革命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使革命势力呈现多头马车的情形。革命军被北洋军接连击败后,孙中山决定与北洋军的统帅袁世凯和谈,希望通过给予袁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袁成为清朝垮台的最后关键。最后孙与袁达成协议: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由袁接任,袁则以实际行动迫使清朝皇帝退位。同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接受袁的条件,下旨逊位,中华民国终完全取代过去的帝国体制。隔日2月13日孙辞去临时大总统,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

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他仿造欧洲军制

篇二:缅怀那些曾经,罕见老照片,太珍贵有木有

有关历史,所有的表述都无法避免主观,尤其是成文的历史,总是无法给我们以真 相——或者说,不是没有真 相,而是叙述总难免带有引导性和倾向,真 相总在文字的“剪辑”和“取舍”中被蒙蔽。

因此,最真实最直接的方式是照片。

1946年12月的周恩来,何等的意气风发。

与周恩来握手的是张群

历史背景不详,但感觉好心酸。。。

篇三:国民革命军30军第31师抗日烈士

国民革命军第31师抗日烈士

姚世玺(1903—1939),字镇宇,团长 68军31师113旅224团安徽临泉县李王楼乡大桑树庄人。1939年6月,在桐柏县固县镇花门楼子,突遭日军重兵包围,虽经奋力抗击,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36岁。初葬于花门楼子山坡,后迁葬于泌阳县高邑马谷田山。

颜省吾 营长 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31师185团2营,奉命驻守台儿庄。1938年3月27日,战斗最激烈的时刻,突然一颗子弹击中颜省吾腹部,顿时鲜血滴流,肠子也顺伤口流出一截。颜营长怒目圆睁,左手将肠子挽住不使其流淌,右手持刀继续指挥,直到击退日军进攻。在前五天的战斗中,该营连长以下官兵有380余人为国捐躯……

董树桢 营长 三十军三十一师92团第二营 1940年5月24日鄂豫交界处的唐梓山.太平镇李菜园桥阵亡

梁敬贤 营长 第三十一师 1938年3月26日台儿庄战役,南洛和刘家湖一带牺牲

张震波 营长 三十一师九十三旅一八一团二营 1938年台儿庄高墩上牺牲

钱剑生 连长 31师宿迁人 1938年3月24日收复台儿北庄园上村牺牲 裴克先 连长 31师186团3营8连 1938年3月27日台儿庄大庙增援牺牲 徐远太 连长 31师7连 1938年3月 台儿庄大庙以北防守北街中断,腹部中弹牺牲

张彬波 连长 31师185团 1938年3月台儿庄牺牲

任曾礼 特务长 31师1938年台儿庄牺牲

谢祖奇 连长 31师警卫连 1938年台儿庄固守北城门受伤牺牲

胡步营 连长 31师93旅185团机枪连 1938年台儿庄固守北城门受伤牺牲 1940年年初,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中原,在鄂豫交界处的唐梓山、紫玉山和蓼山屯兵扎寨,控制了南北交通要道。同年5月,国民党第三十军三十一师92团第二营营长董树桢率部从河南转战而来。

5月20日黎明,天降大雾,董树桢带领官兵向驻扎在唐梓山的日军发起进攻,连续三次冲锋之后,日军一个连缴械投降。下午,二营士兵清理战利品时,突遭敌机空袭。随后,驻扎在紫玉山、蓼山一带的敌军蜂拥而至。董树桢下令向太平镇转移。由于联络不畅,二营孤军奋战了三天三夜,伤亡惨重。

5月24日晚,董树桢率剩余兵力从镇东北角突围,被埋伏在李菜园桥的日军包围,董树桢等人当场阵亡。

据《枣阳志》记载,此次战役中二营500余名官兵全部牺牲,由于他们的奋勇抵抗,当地百姓得以安全转移。

1941年,民国政府在太平镇修建了纪念亭,上书“忠魂照日月 豪气贯长虹”,亭内竖立着墓碑:陆军第三十军三十一师92团第二营抗敌阵亡官兵公墓 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

篇四:罕见老照片:抗日战争时期伪军的嘴脸

罕见老照片:抗日战争时期伪军的嘴脸

"1938年时,伪军在中国的数量约为78000人,随著1940年汪精卫叛离国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后,伪军数量急剧上升至145000人。其实刚开始,伪军扩充得并不厉害。

1938年时,伪军在中国的数量约为78000人,随著1940年汪精卫叛离国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后,伪军

数量急剧上升至145000人。其实刚开始,伪军扩充得并不厉害。

但是好景不长,在1942-1943年期间国民政府推出“曲线救国”口号,许可国民革命军指挥官在面对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可为保存实力,暂时投降”的指令后,伪军数量开始爆炸性增长。日军杂志上的伪

军士兵和“太君”,这绝对就是标准的汉奸嘴脸。

根据在抗战结束后的统计,在华伪军建制中62%左右是原国民革命军部队。其中除了部分伪军驻扎在城市负责占领区治安维护外,绝大部分的伪军被调往华北地区进行“扫荡”或者“治安强化作战(日本的

说法)”,其中不少伪军参与了在华北地区对平民的大屠杀活动。

在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经过统计,除满洲国以外所有驻华伪军的数量被缴械的大约是118.6万人,而满洲国和伪蒙古军当时,1945年有40万军警。但目前广泛流传的版本中也有逾200万伪军的说法,因为

那时候逃亡和被改编的大多没有被统计。

这个数量的伪军几乎超过在华投降日本军队的数量——-120万(而这个日军数量还包括在台湾和越南北部的的日军,而这些日军一般是不在抗战实际作战数字里的),但指挥伪军的却是日本军队。图为汪精

卫与日军在一起。

皇协军与日本军人在一起。

汪精卫。

南京伪政府。

南京伪政府。

南京伪政府。

南京伪政府。

“皇协军”与日本人在一起。

“皇协军”与日本人在一起。

皇协军。

“皇协军”与日本人在一起。

“满州国”军号手,后方可见五色的“满州国旗”。

篇五:南京老照片

南京老照片

鼓楼外大街,今天十一中的地方

城南街景(可能是内桥)

金陵大学的钟楼

大钟亭

横亘在城北的城墙

城南闹市一角(从远处城墙的走势来看,应该是柳叶街一带)

城墙下的棚户区

流徽榭,背后是光化亭,再远处是正在营建的中山陵

这个地方应该是太平南路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