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安倍经济学与日本经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4:32:10 体裁作文
安倍经济学与日本经济体裁作文

篇一:安倍经济学与日本“滞涨”

安倍经济学与日本“滞涨”

作者:加里·贝克尔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3年第13期

在过去的17年里,日本经历了较严重的通货紧缩;以GDP平减指数为例,自1995年起,该指数开始以平均每年1%的速度降低,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更是以平均每年2%的速度下降。由于价格粘性,工资以及其他物价很难轻易下行调整,通货紧缩导致劳动力市场及其他市场扭曲。为了结束通货紧缩的现状、刺激日本经济增长,现任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被统称为“安倍经济政策”。

这些政策可以分为“三个靶向”:进行大规模财政刺激,采取等同于美联储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积极货币政策,以及提升日本经济竞争力。显著提高日本经济的竞争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未来数年,安倍经济政策只能依靠前两项。

由于日本的债务与GDP的比值已接近2:1,是全世界最高。日本政府很难在不制造更大的债务负担下在财政刺激政策上有大作为。而负债与GDP比率如此之高,正是因为自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日本政府一直将财政刺激作为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但已经基本失败了。

过去20年,日本短期名义利率一直在0上下徘徊,一定程度上这是由财政政策和其他经济刺激政策造成的。而长期名义利率也一直维持在低位。安倍经济学希望日本央行大规模买入债券及其他资产,以期进一步降低长期实际利率,同时大规模增加银行贷款和货币供给。银行贷款和货币的大规模增加可能会终结多年的通货紧缩,并且使物价回升,这一政策的目标是使物价年均回升2%。

政府希望通过降低长期利率、发放更多信贷来刺激投资和创新,进而持续加快日本经济的增速。而实际利率降低会促使日元在国际市场上贬值,这将导致全球投资者对日本债券和其他资产投资兴趣降低。而日元贬值,这是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贬值,将会扩大国外消费者对日本出口商品的需求。

那么,安倍经济政策及其主打手段——央行大规模资产买进,能否有效加快日本经济增速呢?日本正试图效仿美联储——美联储在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大规模买入资产的做法成功地降低了损失,使美国经济复苏起来。美联储的做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

(QE1),在危机初期即开始实施,试图阻止美国经济陷入大萧条之中;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和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则是在美国经济进入萧条后开始实施,而实施这两项计划的目的是降低失业率,提高GDP增速。

我高度质疑QE2和QE3的作用,它们进一步提高了银行的储备金,并且更进一步地降低了长期利率。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美联储行动造成的实际影响,但美国经济复苏速度却比此前的任何一次经济萧条都要缓慢,尽管这些政策十分激进。

日本并未遭遇金融危机,所以QE1向银行注入流动性取得成功,与日本现阶段的情形并不十分相关。日本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可能会结束其紧缩状态,并带动物价上涨。这是好的一面。而坏的一面是,截止目前QE2和QE3对经济的影响仍不能证明安倍晋三的货币宽松政策将显著提高日本实际GDP的长期增速。

篇二: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

一、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

(一)安倍经济学的主要措施 1、 货币政策

推行以2%通胀为目标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其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指日本央行通过大量印钞来增购国债或企业债券,向市场不断注资。

量化宽松政策在刺激经济走出通缩方面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低利率有利于企业将成本维持在低位,也有利于促进消费,从而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充足的资金还可以使背负着大量不良贷款的日本银行业无需担忧流动性问题,可以在化解不良贷款问题上采取较为主动的行动,推动金融业乃至其他产业的结构重组。

2、财政政策

大举国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即通过政府大量举债来大兴土木,用公共投资来激活民营经济、扩大就业。

3、 经济增长

以放宽政府管制、深化结构改革为中心的增长战略。通过“增长战略”来开放国内农业、医疗等受政府严格保护的传统领域,通过这些部门的市场化来强化市场交易机制,将过剩的货币引入实体经济,以提高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使日本重返世界第二强国。

其中,安倍晋三已于4月出台了以医疗、育儿和就业为核心的第一波经济增长战略,以鼓励出国留学等大学教育改革措施、企业扶持政策、将日本独有的文化产业向海外推销出去的“酷日本”项目以及农业支援措施第二波经济增长战略。6月5日还将推出以利用民间资本推进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第三波战略。

(二)各大机构对其影响的判断

1、 对QE宽松程度的看法

·法兴银行:政治压力将真正触发过多货币宽松措施。日本将扩大量化宽松(QE)规模5万亿日元,以进一步购买日本国债,至此QE总规模累计高达70万亿日元,从而进一步对抗国内通货紧缩和刺激国内经济增长。

·摩根大通:日本央行目前推行的QQE(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asing)标志着其货币政策的根本性转变,日本央行的操作手法由此前的隔夜拆借利率转向基歹币,其在未来两年内将以60万亿-70万亿日元/年的速度增加货币供应规模。按照这样的速度,至2014年年底,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激增至290万亿日元,接近2012年底的两倍,相当于GDP的59%。

2、 对需求促进作用的看法

·IMF:政策将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促进需求。报告中预测日本2013年GDP增长速度为1.6%。

·法兴银行: “安倍经济”引发了日元的大幅贬值,上周日元已跌破100大关,再加上股市增势强劲以及额外的经济刺激措施,经济增长自然毫无疑问。

·上海证券:宽松货币或对日本经济复苏效果甚微;日本货币宽松或只为与其他发达国家保持利益一致;日本最终的发展动力来源或仍将是调整经济结构。 ·中国社科院:“安倍经济学”将加大财政投入、金融量化宽松、增长战略作为三大政策支柱。随着世界经济转暖,日本国内消费需求将会赶在2014年提高消费税率之前集中释放。2013年度日本经济有望短暂复苏。

·中信证券:仅凭货币政策难以支持日本经济复苏。

3、 对日本国债收益率走势的看法

·IMF:政策将对资产市场造成直接影响。证券市场走势看好,特别是对于出口业和银行业,长期政府证券收益率也达到历史最低点。然而对于政策中期效应,IMF认为如果通胀率立马变化至目标值,那么日本央行手握大量的主权债务,很可能会因为金融环境的波动,收益率大幅度上升

4、 对日元贬值程度的看法

·IMF:不仅未对日本激进货币宽松政策提出批评,而且同意这些政策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必要措施。竞争性贬值的担忧被过度渲染,并认为当前全球主要货币“似乎并未出现任何大幅偏离中期基本面的情况”。

·高盛:美国与日本的利率之差历来是影响美元/日元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日本央行新的政策立场使日圆利率很可能在美联储开始加息之後的很长一段时间仍保持在零的水平。

基于美联储较其他央行更早收紧政策的预期,高盛目前预计2013年美元/日元在未来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都将持稳在80水平,而欧元/日元同等周期的报价预测分别为100、106.4和112水平。日元在2015年和2016年显著走低,美元/日元2014年底的预期价位在110.00,2015年底和2016年底的预期价位分别在115.00和125.00。

·摩根大通:2014年日元兑美元汇率会跌至1美元兑120日元。

·高华证券:我们将我们的 3/6/12 个月美元/日元汇率预测从持平于 80 上调至持平于 87。此外,我们将更长期的 2015/2016 年预测分别从 85/90 上调至 100/110。

(三)我的观点

我们认为,日本央行将继续推进量化宽松政策。一方面是政治压力;安倍晋三在七月份将面临参议院大选的压力,而全民关注的经济是其赢得选举的筹码之一,因此,在经济没有根本性好转的情况下,日本央行将继续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一方面是国际压力;在全球量化宽松的大背景下,日本为了不落人后,会继续并且加大力度推行量化宽松政策。

对于日本宽松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我们认为,作用甚微。日本在进行经济改革时,并未意识到本质问题,即其经济基本情况问题。现在日本国内面临人口结构老化,产业外移、服务业生产率低下、劳动人口中妇女参与率偏低,以及对移民的抵制众多问题,这些因素都造成了供给面的局限,在过去20年一直拖累日本的增长。历史上,尽管2001至2006 年日本率先采用了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却并未能将经济拖出泥沼。因此,我们认为这次也不会有本质区别,除非日本意识到问题的根本,并且采取针对性措施。

面对日本巨额的政府债务,我们认为其国债收益率会进一步上升。

篇三:我眼中的安倍经济学

我眼中的安倍经济学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经济泡沫开始破裂并一步步下滑,之后日本经济进入衰退阶段,被称为“失去的20年”。特别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11年3月的东日本大地震的发生更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2012年12月,在安倍晋三第二次当选日本首相组建内阁之际,又重新宣布推行他的“安倍经济学”以期重振日本经济,摆脱通缩。

安倍经济学提出的经济政策主要由“三支箭 ”构成 。 第一支箭是指“大胆的 ”金融政策,第二支箭是指“灵活的 ”财政政策,而第三支箭则是被称为成长战略的结构性改革 。 这三支箭当中已经对日本经济产生影响的无疑是第一和第二支箭。 首先货币宽松政策的影响直接反应在日元和股市上。 除了日元和股市,安倍经济学也影响到了日本的实体经济。2013 年四个季度的实质 GDP 较上年度同比增长 年率分别为4.5%、3.6%、1.1%和 1.0%。 日本 2013 年全年实际 GDP 增长达到1.6%,这首先得益于民间消费,主要应该来自于日元贬值、 股价升值所带来的资产效应和日本消费者预期物价上涨而导致的提前消费。 安倍经济学并非只给日本经济带来积极的影响,它为日本经济蒙上的阴影也让人忧虑。 首先日元贬值虽然增加了日本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使得出口增长强劲,但这把双刃剑同时

安倍经济学与日本经济

也提高了进口成本。 日本非但没有重现贸易顺差,反而连续近 20个月出现逆差,而且逆差不断扩大。

目前安倍经济学已实施一年有余,短期来看,安倍实施的安倍经济学在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在内在短期内成效显著,但从第二季度开始也就是2014年,日本的经济再次陷入负增长,主要原因是消费税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民众的消费热情,而日本庞大的财政赤字规模却不得不要求政府继续体重税率以维持庞大的公共财政开支。2014年日本经济的复苏基础依然十分脆弱。

安倍经济学的前两支箭虽获得一定成功,但操作余地和后劲已经越来越小。 如果我们把日本经济比作在成长轨道上行驶的列车,前两支箭只是发动了它的引擎,今后能否持续快速前进还取决于它是否具有持久动力。 而这动力就要靠第三支箭——结构性改革和全球化发展来实现了。

安倍想要通过安倍经济学让日本的经济增长,就总体来看还不能完全支撑日本经济的发展。它虽然取得了成功,却只是短暂的,不能一直维持日本经济的发展。而日本民众也从原来的期待到希望破灭,没有直接的成效民众就不会认同,在一项民意调查中,支持“安倍经济学”的日本国民仅占27%。 从目前安倍经济学的效果来看,有人说安倍经济学总有一天失败,也有人说2015年对于安倍经济学来说是有希望的一年。安倍晋三已经推迟了消费税的第二轮增长,希望能避免对消费者的信心造成新的打击。自去年年中开始的油价暴跌,预计也将给这个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能源的经济体带来好处。通过增加日本的出口需求,日元的贬值也开始对国内制造业的活力形成刺激。旅游业同样在蓬勃发展,因为对于那些来自货币较为强劲的国家的游客而言,一度贵得令人望而却步的日本市镇的开销开始变便宜了。而我认为希望还是有的, 就看2015是否能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了。

参考资料:商场现代化2014 22期 国际在线

BWCHINESE中文网 和讯网

篇四:克强经济学和安倍经济学二种经济具体的对比

济 克强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

去杠杆化 迫使日本央行力争达到2%的通胀率目标 并扩大“量化 6月20日,交易员们纷纷慨叹“亲临了宽松”

历史性的一刻”。这一天,银行间质押式 为创造通胀,安倍政府强势要求日本央行配合发钞,学回购隔夜利率飙涨至13.881%,隔夜回购习欧美的量化宽松,甚至不惜公然介入央行决策,并已宣最高成交利率也创出历史高点,达到布将撤换现任作风传统保守的央行总裁。

30%。 统计发现,从安倍履新的2012年12月26日到2013年2 这意味着银行间的资金短缺已达到前月15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日元对美元贬值幅度就超过所未见的程度,金融机构争取短期资金的8.4%。

战役已可以用“腥风血雨”来形容。与此同 安倍经济学(Abenomics)要的是创造通货膨胀预期,时,关于银行违约和基金爆仓的传言也开当消费者预期日本物价要上涨,所以对於一些本来就要购货币始流出,金融市场人人心悸。 买的商品,就会尽快地去购买,因而带动消费及投资,进政策 然而面对这一切,央行却在冷静观望。而扭转日本长年消费与投资极度低迷的状况。

在软下心解决银行的燃眉之急与狠下心

让高杠杆资金自己在池子里消化的抉择

之中,央行倾向了后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9日在国务院常

务会议上“盘活货币存量”的表态,更让

市场感觉中央倒逼金融体系去杠杆,让资

金进入实体经济的决心。而结合从5月13

日到6月19日,李克强已三度提及“盘活

货币存量”,金融界普遍认为“克强经济

学”的货币思路已初现端倪。

避免大规模刺激计划 试图通过新的公共开支计划以通货膨胀刺激经济

按照中国政治的传统,换届之年,新政 安倍在2013年1月11日通过了1170亿美元(总数2267.6府上台后,为显示政绩,一般会掀起一轮亿美元)的政府投资。(注:在日本政府负债余额已超过大投资。何况,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已GDP百分之两百,高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情况,财政陷入低谷,新政府是有理由为防经济下滑这样大规模的政府举债支出,当然是高风险。) 政策 而放松银根,出台刺激政策的。很多地方

政府就在这么做。但至少对中央政府来

说,没有看到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法国巴黎银行经

济学家彭垦的话称,“与仅仅保住7.5%的

增长目标相比,最高领导层更关心的是

‘纠正行为’和政治上的考虑。”

现在看来,中央政府愿意为长期的可持

续发展付出短期的经济减速的代价。

巴克莱的报告说,虽然“李克强经济学” 一个模糊的结构性改革承诺

结构

性改

革 的前两大支柱可能正在造成痛苦,但它们对于为中国的结构性改革铺平道路却有重要作用。巴克莱说,决策者们可能也希

望将强化市场纪律作为放开利率和资本

项目的一个预备步骤。

焦点热议

巴克莱说,如果说“安倍经济学”是要在日本扭转通货紧缩局面并重启经济增长的话,那么“李克强经济学”就是要在中国给经济减速、去杠杆化并提高增长质量。但安倍经济学与“李克强经济学”成功与否,将取决于日本和中国的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成功。

篇五:安倍经济学思考

安倍经济学

什么是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Abenomics)是指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底上台后加速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宽松货币政策,日元汇率开始加速贬值。

安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向市场大量注入资金,造成通货膨胀率增加,日元贬值,出口增加,物价上涨,企业收益增长,员工收入也随之增加,最终摆脱通货紧缩,实现日本经济增长。

[编辑]

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

“安倍经济学”这一系列政策由所谓的“三支利箭”组成。其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二,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其三是包括《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放松管制和促进创新等在内的一揽子增长战略。

安倍希望通过第一支利箭将市面上的纸币量增加至现有的两倍;通过第二支利箭增加大城市及其他地方城市的雇佣;通过第三支利箭激活民营企业的发展。

安倍晋三试图创造通胀预期以扭转日本持续多年的通缩,设想剧本如下:当消费者预期日本物价要上涨,对一些本来就要购买的商品,就会尽快地去购买,从而带动消费及投资,扭转日本长年消费与投资极度低迷的状况。

如果这样看起来有些抽象的话,安倍晋三的经济顾问滨田弘一则说的非常直白:如果我们让某人钱包里的钱由1万日元增加到2万日元,那么这个人一定会比从前更加积极地消费。如果大家都积极消费,那么日本的经济就会迅速恢复往日的雄风。

因此作为日本央行将纸币印刷量提升到现有量两倍,这也是促进消费增加的途径。

为此,安倍晋三还将不支持他的央行行长白川方明撤掉,换上了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坚定支持者黑田东彦。黑田甫一上任,就出台了新政策:通过把央行债券购买规模和货币基础扩大至现有水平的两倍,在两年时间内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

黑田东彦领导的日本央行不仅在政策方面更加大胆,政策传达的技巧也有提高。该行在政策声明中指出,预计新政策不仅会通过利率、资产价格等传导机制发挥作用,还将显著改变市场预期。

[编辑]

安倍经济学的效应[1]

[编辑]

积极效应

从最新公布的数据看,“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提振效果可谓立竿见影。6月10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4.1%,高于此前

3.5%的初步预测。对于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来说,这已堪称“高增长”。

其他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看起来也很亮丽:5月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环比上升0.2%,为连续4个月上升;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0.8%,是5个月来首现同比增长;新开工住宅数量同比增14.5%,为连续9个月增长。

日本央行7月1日公布的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日银短观)显示,6月日本制造业大企业信心指数比上次调查上升12点,也是2011年9月以来首次出现正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中,将日本经济增长率上调到1.6%。而前不久,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预测,2013年度日本GDP增长有望达到2.6%。

迄今,“安倍经济学”最直观的效果体现在日元大幅贬值和股市大幅上涨。从去年12月安倍上台以来,日元贬值幅度超过20%,股市上涨约70%。

日元贬值和股票市值飙升对日本企业业绩的提振效果明显,东京证券交易所一板上市公司公布的上财年决算财报中,超过七成企业上调了经营利润。受益于日元贬值和美国市场好转,5月日本出口额同比增10.1%。第一季度,日本个人消费需求旺盛,部分也归功于股市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

[编辑]

负面效应

首先,超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市场波动。5月23日,东京日经股指大跌超千点,拉开了日本股市连续大起大落的序幕;日本央行通过大量购入国债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的预期未能实现;日元汇率则明显受到美联储为主的海外央行政策和海外投资者心理的影响。

其次,“安倍经济学”未能惠及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6月“日银短观”显示,在大企业信心高涨同时,中小企业信心指数仍在负值徘徊。富裕阶层享受到股票、地产升值带来的财富效应,工薪阶层则尚未看到薪水提高的可能。

此外,食品、日用品等进口物价上涨明显,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普通消费者的生活负担。

[编辑]

对安倍经济学的不同看法

[编辑]

安倍经济学的致命伤[2]

一是它不能从根本上大幅提升经济增长动力。个人消费和出口虽然有所上升,但只是刺激之下的短期反应,不管企业还是个人,对金融政策的持续性都缺乏信心。更有人说,近期的消费虽然有所增长,但动力不是来源于普通民众,而是来自股市投资获益者。

二是债务风险增大。政府大量借债,可能使得财政入不敷出,导致偿本付息压力增大。如果掌控不好,日本可能成为下一个希腊。

三是引起国际社会,尤其周边国家、地区不满。日元大幅贬值,美国颇有微词,其容忍底线是不能危害美元的利益。这让日本政府感到压力。同样,日元贬值削弱了韩国、台湾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出口竞争力,也使其面临热钱涌入的窘境。韩国、泰国就在5月初跟着降息进行对抗,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安倍经济学”的效力。

对于中国来说,日元贬值不是好事。中国在2010年超过美国和英国,成为日本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2011年,中国持有的日本国债增幅达到71%。在安倍上台之前,国际社会一直看好日元,现在情况变了,中国持有的日本国债价值正在大幅缩水。

另外,来自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预测表明,人民币对日元每升值20%,就可能造成我国实际出口下降约2.5个百分点。在中国对日出口方面,食品饮料、动植物产品、木制品和纺织品等行业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同时,日元贬值还将给中国的机械制造、汽车零件、电视和晶体管等领域的出口带来激烈的竞争。

事实上,“安倍经济学”在“损人”之外能否“利己”仍然是个未知数。日本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实体经济增长乏力,虽然量化宽松政策在短期内可以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日本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日本劳动力缺乏、老龄化问题突出,政府财政负担又过重,这些矛盾相互影响与交织,导致政府无法拿出一个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长远的经济增长战略。看来,安倍仅靠“三支箭”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弹药。但他到哪里去弄呢?

[编辑]

安倍经济学有麻烦[3]

对于日本经济来讲,“失去的二十年”的代价是巨大的,如何走出通缩、重拾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是每一届日本政府的重要目标。安倍上台之后,推行了包括宽松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以及压低日元汇率的措施,市场称之为“安倍经济学”。安倍政府经济政策出台之后,日本经济体现出了一些复苏的迹象,另一方面资产价格更是迅速上扬。在错综复杂的现实下,我们不禁要问:安倍经济学的逻辑是什么?其得以良好实施的约束条件是什么?

约束条件不乐观

安倍政府刻意压低日元汇率定会引起周边国家的反感,更会引起一些关于汇率的连锁反应,抛开这一点不谈,重点分析安倍经济学对于日本国内资产价格以及政府债务的影响,特别是后者,其对于日本经济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凯恩斯主义在当下的再次流行与当前全球整体暗淡的经济前景不无关系,从中国之前的四万亿到现在的安倍经济学都是如此。抛开对于凯恩斯主义的争论不谈,日本经济现在的状况也并非典型的凯恩斯主义所适用的环境,因为它还面临着一个不得不重视的约束条件,即日本的债务问题,这也是安倍经济学最大的约束条件之一。

国际上一般用国债余额与本国GDP之比(负债水平)来衡量一国政府负债程度的高低,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日本的这一比值为228%,而因债务问题缠身的欧元区几个典型国家,比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腊以及葡萄牙的这一比值分别为:141%、113%、181%以及146%。与日本较高的负债水平不太相符的现实是:日本国债收益率水平一直非常低,远没到可能触发债务危机的水平,也就是在说在市场投资者看来,日本国债是低风险的,这也是“日本债务之谜”。 日本国债之所以体现出与日本政府负债水平不相符的稳定性,大体上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日本国债规模的95%的持有者为日本国内个人和机构,同时日本保持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从而可以抵御大部分由于国外投资者抛售日本国债所带来的风险;二,日本国内较高的储蓄水平。从经济学收入和支出的角度讲,一国经常账户的顺差意味着收入大于支出,而日本出口常年顺差,更为重要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以来,日本国内的个人以及机构对于风险资产变得更为敏感,这也决定了其资产配置中较高的国债份额;三,日本的国债大部分以日元计价,使日本央行保持了“最后贷款人”的权利,这也是日本与欧元区国家在债务问题上的根本不同点之一。

日本国债市场的稳定以及国内的通缩现象都是安倍经济学得以实施的基础。但情况远没这么乐观。日本政府连年的赤字、每年为国债支付的巨额利息(日本税收收入的一半以上要用于支付国债利息)以及越发严重的老龄化对于经济的影响正在把日本的债务推向危险的边缘。 “渡边太太”可能复活

安倍政府的量化宽松政策理在短期内理应会对日本实体经济有所刺激,但实体经济的反应并不明显,日本一季度出口以及消费均有增加,但企业投资并没有随着出口的增加而增加,可见企业对于日本经济前景并不乐观。而比实体经济反应更为明显的是日本资产价格的上涨,今年以来日本股市上涨最大幅度超过50%。更为深远的是,安倍经济政策造成的国内宽裕的流动性很可

能使沉寂多时的“渡边太太”(拆入低息日元投资境外高收益品种及外汇投资的日本家庭主妇们)再次活跃起来,把日本宽裕的流动性引向利率更高的国外市场,而非用于发展日本国内的实业。 最近日本资本市场也表现出了悲观预期。日本日经指数在5月23日出现两年来最大的跌幅,下跌幅度为7.32%,而之前更大的一次跌幅发生在2011年3月,当时日本遭遇了9级地震,之后发生了核泄漏。虽然对于本次日经指数暴跌的分析原因有很多,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日本股市的上涨已经远远高于实体经济的表现,体现出了泡沫性。日本债券市场最近表现同样不让人那么放心,日本国债的波动性明显大于以前,并且成为世界上近期波动最大的国债市场。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学理论中的“流动性陷阱”似乎正在发生作用:在利率已经没有进一步压低的可能性的前提下,人们正在更少的选择债券,日本的国债收益率从4月4日央行宣布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后已经翻倍,如果势头一直发展下去,其对于对赤字国债高度依赖的日本政府来说将会是致命的。 危机四伏

从技术上讲,一国政府的负债水平增长率等于国债余额增长率减去GDP增长率。安倍经济学核心的逻辑即是想在不触发日本债务危机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增长。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日前曾表示即使收益率上升约1%—3%,只要经济好转,就不会引起市场对于日本金融体系的重大担忧。可以说这个表述也是安倍经济学的底线,也即日本政府可以忍受利率上升对于国债应付利息的增加,但前提必须是经济同样有起色。而一旦在实体经济无重大起色的情况下,安倍经济学只能引起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更或者触发日本的债务危机,其结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然而近年来同样面临债务问题的欧元区国家并没有给日本在量化宽松方面树立榜样,相反,欧元区国家给出的答案恰是反向性的:在经历了欧债危机之后,其正在走向经济的去杠杆化。 哈佛大学研究国家债务问题的著名学者卡门·莱因哈特以及肯尼斯·罗格夫的研究指出:一旦政府债务余额对GDP的比值超过90%,则其经济增长便会受此影响,且债务规模很难再进行压缩。除非日本经济出现重大技术革命,至少类似于美国的页岩气技术的革命,或者外围经济迅速回暖再次拉动日本出口的大幅增加,否则安倍经济学很可能像之前日本政府所进行的对经济的刺激一样,只能进一步加重其债务负担。

对安倍经济学有误读[4]

一:安倍经济学“无用论”?

一季度经济数据似乎反驳了“无用论”这一观点。至少短期来看,安倍经济学效果明显。例如,经济增长方面,一季度日本GDP年化增长3.5%,环比增长0.9%,均高出市场预期。物价方面,东京物价环比从3月以来由负转正,最近3个月环比分别上升0.3、0.3、0.1。工业生产方面,经季节调整以后,日本4月工业生产按月升幅扩至1.7%,连升第五个月,远超出市场预期。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