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神圣的路程读后感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4:31:47 体裁作文
神圣的路程读后感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奇妙的旅程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和爸爸到图书馆买了一些书,其中有一本《奇妙的旅程》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孩程一萱跟随爸妈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转学到一个新的班级,刚开始,她非常紧张,不认识周围的同学,不熟悉周围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她由一开始的紧张忐忑到后来的慢慢敞开自己,他学会了坦然地面对新的生活带给她的挑战和压力。

在学习和生活中,她收获了新的友谊,结识了很多新的朋友,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可她同时也要面对一些误解,冷漠和忽视。尤其当生活的真相一个个抛向她时,她一下觉得自己无所适从。

当她面对各种困难,迎刃而上,过后这些出现在她的这段生活旅程中的人和事,都深深地烙进她的记忆,成为她的成长旅程中不可缺少的风景。

这本书告诉我们,生活中可能出现种种困难,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拉格洛芙荣获诺贝尔奖的一部童话著作,这部作品生动讲述了顽皮男孩尼尔斯因得罪精灵而被变成拇指大小,他骑在雄鹅莫顿背上,跟随大雁旅行,看到了许多美丽风景,也经历了许多磨难,渐渐变成一个勇于舍己、乐于助人、而且富有责任感的人。

我觉得文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尼尔斯几次与狐狸周旋、斗争的过程,这几个章节把尼尔斯的勇敢与机智表现的淋漓尽致。尼尔斯不顾危险追赶叼走大雁的狐狸,狐狸丢掉大雁反过来追赶尼尔斯,雁群为了救尼尔斯,低飞戏弄狐狸;尼尔斯带着公羊与狐狸几经周旋,用妙计帮助羊群重新获安宁生活……我被这些精彩片段吸引得屏住呼吸一气读完,才终于放下心中大石。这些情节的描写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尼尔斯对待动物的真诚与友爱,以及他为了保护小动物奋不顾身的勇敢精神,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

在文章开头的尼尔斯是一个顽皮捣蛋、爱欺负小动物、不爱读书的孩子,是什么让尼尔斯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首先,我从尼尔斯转变的过程中看到:只有努力付出才能得到回报。尼尔斯如果想从拇指人变回正常人回到父母身边,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扭转现状。对比自己,聪明的我有时候也不爱学习,不想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努力,总是以为靠自己的小聪明,在考试前用用功、看看书就可以获取好成绩。就像学语文,我知道自己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比较弱,但又不想在这方面多花时间和精力,总是不愿静下心来做阅读习题,也不肯在写作文上多动脑,结果这个学期的语文成

神圣的路程读后感作文

绩一落千丈。我想:从新学期开始,我应该要像尼尔斯那样,在语文方面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扭转现状才行了。

其次,从尼尔斯的转变,我深深体会到另一个道理:人心的善恶往往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尼尔斯、雄鹅和雁群旅行的过程中,他们勇敢善良、乐于助人,所以他们可以在险境中一次次地化险为夷,而狡诈、凶险的狐狸们却因为贪婪和凶恶失掉性命。其实,我有时候也挺顽皮捣蛋,闯下不少的祸,让父母伤透脑筋。虽然顽皮捣蛋是每个聪明孩子的天性,如果把我的精力从顽皮捣蛋转化到乐于助人上,多一些去关心、关爱身边的亲人、同伴,我想我一定能获得更多的亲情和友情,让亲人和朋友都更加喜欢我。

尼尔斯骑鹅旅行的有趣经历,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亲临其境,与尼尔斯一起在空中翱翔、与雁群们一起历险,一起感受尼尔斯的转变;而且,书中还穿插丰富的瑞典地理、历史知识以及民间传说,让我感受到了瑞典的美丽河山,也了解了不少瑞典的民俗风情,受益匪浅。 这真是一趟奇妙的旅程,看了我的介绍,你们想不想也和尼尔斯一起展开这趟旅程呢?

篇二:阅读的旅程读后感

读书微感想

说老实话,今年学校普发的《美国人心中的最好的老师》、《教育魅力》和《阅读的旅程》这三本书,我在刚发下来的那个时候看了几天,然后在这几天又粗略的看了一下。下面也只能简单的谈一下我对这三本书的读后感想。

《阅读的旅程》

去年入职以来,阅读这件事仿佛离我太遥远,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己不愿意花时间去阅读。每天都是作业、学生、备课、上课等等。等清闲下来,又觉得难得休息,就会看看电影,电视、出去玩玩,也没怎么阅读。

《阅读的旅程》这本中说到,名师的读书经验和故事表明,教师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成长。对于教师,读书与其说是一种生活习惯,不如说是一种职业态度。所以作为教师更应该阅读。对此,我觉得很惭愧。作为青年教师,更应该阅读。

教师的阅读时间从哪里来?事实上,真正的名师无不是忙里偷闲地阅读。所以,没有时间读书只是一种借口,时间总会有。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当阅读成为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知识的丰实与内心的充盈似乎水到渠成。 有时觉得有些书读了没有多大用处,其实不然。阅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学生交流,走进孩子的内心。优秀的教师都是如此。当然我们也应该有选择性的读书,经典名著永远都不过时。爱读书的老师上课有底气,很自信,敢于尝试,不怕学生提问。所以,让自己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种职业态度。阅读是一件开心的事,让阅读成为每天都享受的事。 《教育的魅力》

今天教师的使命就是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对这个社会尽一个公民的责任。教育事业和教育魅力一定要与创造联系起来。教师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工作,魅力在于创造。

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具有教师魅力。教师的教育魅力给予学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如积淀知识、发展思维、形成人格等等,都有极大的意义。但与传统教师相比,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给予学生的影响,最为独特之处则应当是激发他们探求真知的热情,培育他们探求真知的精神。每个人都有好奇心,都有求知欲。教育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更要保护、发展这种好奇心与求知欲。如果这种好奇心与求知欲已沉睡,就应唤醒、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想,这种教育思想是现代也只有在现代才普及的。

具有教育魅力的老师是受学生欢迎喜欢的。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多学习多实践,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受欢迎的老师。

《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

从书中可知美国“国家年度教师”奖的评选标准非常严格,要求参选者是献身于幼儿园至高中12年级教育事业的公立学校教学能手;深受学生、家长和同事的尊敬与爱戴;在社区中也发挥积极的作用;工作能力突出,口才出色,并具有应付繁重任务的充沛精力。这说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没有两位教师是一模一样的,优秀教师也是如此。不过,他们又有许多显著的相同之处。优秀教师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对教书育人有深切的爱;优秀教师对教书育人有极大的投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激情、致力于奉献;优秀教师必须对所有学生都给予满满的关心和热情的帮助,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竭尽所能让他们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潜能,得到发展;优秀教师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包括学生的考试分数。书中这样说“优秀教师之所以伟大,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使学生的考试分数令人瞩目——尽管这的确是非常重要的,而是因为他们用火热的心温暖了每一个孩子的心,尤其是那些处于学业不利状况和受到家庭问题困扰的孩子,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老师

是一视同仁的。”

教师这个行业是辛苦的,是光荣。每个老师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我为自己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而骄傲,我也将向优秀教师学习。

篇三:各自的朝圣路 读后感

《各自的朝圣路》读后感

摘抄与感想:

“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我们应该顺应这个事实。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

人总是想尽力从别人的脸上发现些什么,并以为仔细观察别人就可以挖掘出别人内心的想法。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一层外衣,别人休想脱掉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生活,你永远不可能知道别人心底最真实的想法,所以也不要长时间盯着别人的脸看或是追根究底地去知道什么。

这是对他人的人格独立性的尊重。同样,我们也不必要一股脑儿地给别人掏心掏肺地说自己的想法,说了也不一定会被理解。所以,尊重别人的同时也尊重自己,给自己的心底留一片神秘纯洁的、不曾被别人践踏的圣地。

另外,通常我们所说的人生知己、爱人,他们也不是全部互相了解的。只是他们有共同的一部分思想与志向,所以走在一起罢了。两个不同的灵魂,永远相溶达到饱和。我们能找到一个愿意陪伴我们、鼓励我们、帮助我们的人,共同前进,相互支持但同时又在走向各自的朝圣路。这样就已足够。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 相信神与相信神圣是不一样的。相信神圣的人可以不相信神,但他相信有一股神圣的力量作用在万物之间,天地、世界均遵循这股力量,这个守则。它不可反抗,不容逆转。因此,相信神圣的人是心存敬畏的,他们敬畏这种力量,所以他们有一个做人处事的原则。

而不相信神圣的人没有什么畏惧,他们便从来不自我反思,他们的行为也更放纵猖狂,因为他们没有做人的原则,即失去了自尊与人格。这样的人的存在是卑微的,当然这种存在也是少数的。

相信神圣,有所敬畏,那么你便不失基本的人格。

而不相信神圣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名声永远是走样的,它总是不合身,非宽即窄,而且永远那么花哨,真正的好人永远比他的名声质朴。”

名声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且那些传播者中又有几个见过名人的真身?又有几个是不带感情色彩的客观评价?名声,一传十,十传百,难免有偏差走样,因此名声是不可靠的,它并不总准确代表你的性格或品质。它可以把你说坏,也可以把你说好。

因此,一.永远不要仅凭名声来对一个人下定论。不要轻易上了名声的当。“眼见为实”,要想客观地了解一个人的品性或是一个事物的好坏,千万要亲自调查,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名声不等于事实,所以切勿过于注重自己的名声,而使自己远离了自己的成长轨迹。“身正不怕影子斜”,努力做好自己,坚持自己的原则,美名自会远扬。

“己所欲,勿施于人。”

通常,我们怀着乐于分享、渴望被理解的心理把自己钟爱或是最爱的事物推荐给别人,却总遭到对方冷淡的回应或是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嘲讽,最后结局往往是双方都不愉快。

每个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都不同,每个人对于“好”的理解也自然不同,所以一个人认为好的东西别人就一定也觉得好吗?当然不是。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充分尊重他人的独立人格与精神自由,也给自己留条退路,不要把自己觉得好的强加给别人。

“己所欲,勿施于人”是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高一层的精神境界和文明修养,

让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活,也让别人按照他们的方式活。

“无论我们怎样爱惜健康,也不可能永久保住它,而健康的全部价值便是使我们得以愉快地享受人生,其最主要的享受方式就是做我们真正喜欢做的事。”

如果明天我们就会死去,你会做什么?在这有限的一天中,你一定有许多事要做:早上去公园散步,晨练,享受阳光;中午给父母做一顿他们爱吃的饭菜,好好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黄昏拉着孩子的手,一起去看夕阳,给他们讲自己的故事;睡前,与爱人吻别,与孩子、父母道别,然后微笑着闭上眼睛,迎接死亡。

在这一天里,你有想到你的工作吗?有想到你一天到晚忙的事情吗?没有,你想到的应该是在平常被你忽略的最亲爱的人吧。

我们若以一个即将死去的人的眼光看世界,应该会看清生活真正的乐趣和自己的志业所在。那些忙碌的人们呀,有一天你终于忙完了工作,回到家,是冷漠的家人,疏远的感情,和疲劳过度落下的一身病,这样值得吗?

生命短暂,甚至来不及享受。为什么不抓紧手头上的每一分钟,愉快地去享受人生呢?多陪陪亲爱的人,多为自己做些有意义的事,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不要沦陷在工作里。

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灵魂的故乡在非常遥远的地方,只要生命不止,它就永远在思念,在渴望,永远走在回乡的途中。”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每一个灵魂栖身于肉体,指引着肉体前进的方向。而灵魂,是不断追求完美与高尚的,肉体可以低贱平凡,可灵魂永远向往美丽与高贵。

人的肉体是平等的,灵魂却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可以假想灵魂来自于一个真、善、美的地方,所以人的一生中,灵魂都在指引肉体朝理想与完美前进,只不过前进的速度不同罢了。如果灵魂滞留在原地,只有肉体简单地重复吃、喝、睡,没有精神信仰与追求,那么人与动物便无区别。

因此,为了提高灵魂的价值,我们需要追求精神的快乐,积累精神财富。使灵魂更快速地朝“真、善、美”前进。读一本好书,听一段美妙的音乐,在享受灵魂的愉悦时,我们便离动物最远而离神最近。

篇四:《阅读的旅程》读书体会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

-----读《阅读的旅程》读后感

xxxx

2015 年寒假即将结束,我在享受假期的闲暇之余捧着田校长推荐《阅读的旅程》一书,爱不释手,这短暂的假期里,我分四阶段阅读了此书,分别是:“走上阅读之路”、“开启童书阅读”、“亲近经典读本”、“阅读的力量”从而营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假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假期来读书的一点心得。

一、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

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二、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

三、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四、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

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同事们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篇五:《一百元的旅程》读后感500字

《一百元的旅程》读后感500字

今天,我在网上阅读了一篇感人的故事《一百元的旅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贫困家庭的男孩去城里上学,从家临走时,父亲把家里最后的50元给他。在学校男孩努力学习,被评为学习标兵,学校同时奖给他100元。他挂念家里生病的母亲,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把钱寄回家给母亲治病。但他知道,如把实情告诉父亲,父亲一定不同意的,为了不让家里人知道这钱是他寄的,男孩以陌生人的名义把钱寄回家里。从邮局回到宿舍的路上,他如释重负,仿佛看见母亲已经去了医院,病情也逐渐好转了。想到这里,男孩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可是十二天后,老师给了他一张汇款单,汇款单上写着:有个好心人,给咱家寄了钱,给你一百,要学好吃好,家里平安,别挂心。看完后,男孩哭了。 一百元,可能是我们一双鞋的价钱,或是一个书包的价钱,或是一个生日蛋糕的价钱,但在文中,它却是父母对男孩无私的爱。想想现在的我们,生活无忧无虑,常常把父母的爱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事,不懂得感恩,有时甚至会因为父母不给买玩具,耍脾气,但却从来不考虑父母工作的辛苦。其实感恩不分大小,也许仅仅是一句简单的“爸爸妈妈辛苦了”。也许只是给父母捶捶背。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学会了感恩,我会努力学习,将这份感恩进行到底。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