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地震中的父与子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8:27:23 单元作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ppt单元作文

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设计思路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设计思路

广丰县永丰街道北门小学 祝红艳

一、封面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为迅速让学生入情入境,故采用课文的插图作为封面背景,且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课题伴随轻音乐单击出现。

二、 创设情境,动画导入,揭示课题

1.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上课伊始,以欣赏诗歌《游子吟》为激情点,导入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按主题组织编排课文是新教材的重要特点,诗歌《游子吟》彰显了本组课文的共同主题,又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动情。

三、自主研读,体会意境

当学生读课题后,师生共同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地震图片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走进了不起的父亲。直观的动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地震的毁灭性,给学生尽情地表达、交流打下铺垫。

四、 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学生深读课文,找到描写父亲了不起的句子,朗读并作批注。通过品词析句,读中感悟父亲的果敢与坚毅。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文句。接着,课件出示人物描写的句子:“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并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红点圈画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在词句品读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以上教学流程,学生对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有了形象的感染;在品味语言中,心灵获得了爱的感动。最后,整体回归,拓展升华,通过地震的一些图片和小诗朗诵(配上神秘园之歌)把课堂推向高潮,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学生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体验语言的魅力,品味亲情的幸福,情感世界得到洗礼,得到唤醒,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创造出“爱”的世界,从

而使爱的内涵更加深刻。 六、布置作业(任选一题完成)

1、写写自己学完本节课的感受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与父母一起找找生活中的爱。

3、把对亲情的感受带到生活中去,为亲人做一件事。

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性让学生对这个分层次的作业有直接的把握! 本套课件主要的特点:

1 课件设计应立足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课件设计要立足于解决教材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3 课件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件的使用要服务于教学

5 课件制作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

6 多媒体课件要操作简单、交互性强

7 多媒体课件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

篇二:《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来自10级中文一班的程宇萌,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因此我的说课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本文是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应该力求通过情境创设,反复吟诵领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我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能力目标:(1)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互相信任,受到爱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课堂是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究。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用阶梯式的环节推动课堂深入。在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实现自主互动平等对话的生命课堂。

五、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上课伊始,我用沉痛的导语来叙述:2008年5月12日,是我们全中国人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现在,就让我们回到那一次的地震中去。(播放汶川地震录像)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地震的画面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识到地震的危害,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了课文情境,为体会父爱的伟大奠基了基础。这样的开课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同时思考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亲?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其次,我出示本课三组词语:

第一组 洛杉矶 阿曼达

第二组 地震 混乱 废墟 爆炸

第三组 安顿 挖掘 拥抱 坚定 绝望 叹息 悲痛

进行词语学习,并让学生从中挑选几个说说整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让学生说说文中的父亲的印象。

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三)品词析句,读中悟情

第一步:让学生再次细细地读课文,从哪些语句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出来,并在旁边写感受

这一步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 让他们潜心涵泳、诵读体味,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既把握了课文的命脉,又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感受,维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主动意识。 第二步:创设情境,说中感悟父亲的执著与忘我。

文中,父亲的爱无处不在!课文5—11自然段写的是人们不断劝阻父亲不要挖掘,而父亲没有停止挖掘,只是反复回答着同样的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抓住父亲的语言描写,采用情境对话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父亲此刻的内心情感。首先,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扮演消防队长、警察、围观的人等,其他学生则扮演父亲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学生深刻地感悟到父亲因为悲痛,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第三步:对比阅读,比较感悟父亲的“失常”与伟大。

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地离开”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到: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

第四步:品词析句,读中感悟父亲的果敢与坚毅。

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 “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我先引导学生透过 “满脸”和“布满”的这两个词中的满字,以及血丝和血迹的两个词中的血字时,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画面?挖掘这一文本空白点,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接着我抓住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挖掘时间长,不间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都是因为父亲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从而引出“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个句子。

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四)读写融情,主题升华。

(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教师动情叙述: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语言。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儿子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这样,把读与写巧妙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在充分的语言实践中“零”距离体验作者的体验,体验人物的体验,感同身受,代其言说.不但抒发了孩子们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且从学习语言走向了运用语言。

然后升华主题: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地方,不论天塌地陷、世事变迁,总会有一扇门为你打开,总会有一些人在那里等着你,还愿意不离不弃的守着你直到生命终止。这就是我们的家。这个地方有父母、有亲人,是他们带给我们温暖和爱。而爱,会使人坚强;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那么,

让我们对亲爱的爸爸妈妈说一声:“我爱你们。”

六、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在本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的反馈,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更震撼的情感体验。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三: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地震中的父与子ppt

,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 “昔日、废墟、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4、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与坚定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但是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美国记者马克汉林在地震现场亲眼目睹了一对父子用爱谱写了人间的神话,用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翻开17课,自由读课文,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你从书中哪儿看出来的?

【PPT: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师:30万人,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就是灾难的样子。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一起读。

2、还从哪里读出了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大地震。

【PPT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师: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如今是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3、检查生词

现在我们去洛杉矶地震现场看看。【PPT图】师:高高的立交桥眨眼间被拦腰折断;漂亮的房屋顷刻间变成了残垣断壁;大地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这幅模样;这样的地方就叫做——废墟

1

刚才的图片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这几个词,一起读。

【PPT出示:废墟 爆炸 瓦砾 昔日 洛杉矶 混乱】

理解“昔”:过去的、往常的。这里有几个带有同样意思的成语:我们一起积累一下。

【PPT今非昔比 抚今追昔 感今怀昔 今不如昔】

4、在这样一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按照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PPT六要素】

先分别说说几要素内容,再连起来说内容(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5、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PPT最后一段】 读(师板书:了不起 父 子)。

三、精读悟情:

1、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PPT】

2、师: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PPT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PPT这位父亲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1)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板书:神态)

“双眼直直地”这是神态描写,从神态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的渴望得到帮助。

(2)这里除了神态描写,还有——语言描写,这样类似的语言反复出现了3次,【PPT 5—9自然段】(板书:语言)自己读读这几句话,你感受到了父亲的什么?(着急,焦急甚至崩溃)

(3)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着急,甚至快要崩溃了,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合作读读,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2

师:(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

师:(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时,父亲焦急地问——

师:(引读)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他问道——

(4)所有的人都摇头叹息地走开了,可是父亲有没有放弃,那同学们,此时埋在废墟下还有很多条鲜活的生命,别的父母是怎样的?【PPT句子:就在他挖掘的时候??】

同样是悲伤,其他父母选择了放弃,而这位父亲却选择了坚守,通过这一对比,更让我们体会到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父亲。

▲师:你还从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PPT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段文字当中,哪些词让你觉得父亲很了不起,你找出来。

(1)【PPT第一句】

A、(时间漫长)是呀,36小时,整整两个白天,还要加上一个黑夜啊,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B、(艰难)整整36小时的挖掘,他有先进的工具吗?靠的就是这双柔弱的双手啊。

想象一下,父亲这双在废墟中挖了整整36小时的手,会是怎样的?(血肉模糊,黑乎乎,指甲脱落,满是伤痕)带着你的感情读

C、多少年后,当记者再次去采访这位父亲时,握在他手中的依然是那双因过度受损的伤痕累累的双手,让我们再次怀着崇敬之情读

D、同学们,在这整整两天一夜36个小时的挖掘中,父亲休息过一分钟吗?喝过一口水吗?吃过一点东西吗?是什么给了他如此力量?(板书:爱)

是啊,是爱使他成了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简简单单一个挖的动作,却蕴含了父亲如大山一样坚定的爱。

3

(2)【PPT第二句】这一句话,已经深深地让我们了解了父亲的了不起,但作者却接着写了这样一句话。齐读。这是什么描写?(板书:外貌)从这句外貌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用了外貌描写,就能把父亲不顾危险和伤痛,坚持不懈抢救儿子的感人画面印入我们的脑海。

(3)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父亲又会面临怎样的困境,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PPT 小练笔:他挖了8小时, 。】

3、多么执着的父亲啊,整整36个小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儿子在等着我!

为什么父亲认为儿子会等着他?【PPT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和这个句子类似的句子其实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多次,请大家用波浪线划出来。【PPT句子】

这个信念不仅支撑着父亲,也鼓励着儿子。像这样贯穿全文,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统一整体的文字,我们把它叫做线索。(板书:线索)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下节课,我们再去看看这位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态 语言 外貌)

了不起

父 (神

4

篇四: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时间:2009-04-24 17:08:48 来源:光山教育网 作者:王勇 由本站会员admin发布 点击

:

260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

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是什么使这对父子相见。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孩子们,你们知道有哪些自然灾害?(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地震后的情景。(播放“唐山大地震”影像) 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1994年,在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次大地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讲述了在那次地震中发生的故事。(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在课前已经把课文读两遍以上的同学请举手。很好 请大家看课题,谁知道在课题前加星号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略读?简单、大略的读一下。

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这篇课文需要大家自己读懂,老师只能简单地提示你们一下。

有信心读懂吗?

很好!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同学请举手。

嗯,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了。有的同学想举手还不敢举手,对自己没有信心是不是?没关系,请潇洒一点,凡是认为自己基本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的同学请举手!还有同学自信心不足,我们再读一读就能做到了。

请看课文的题目叫----

平时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课文,总是提几个问题让大家读书思考,是不是?

今天,我不直接说问题,而是让同学们来猜。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边读、边画、边想、边写,注意嘴、手、脑的结合,想什么呢:

王老师今天会在哪里提问题?如果老师在这里提问题,我们该怎样回答?最好把答案写在你画的那句话,或你想到的问题旁边,以免一会忘记了。可以大声读,也可以默读,但不允许不读。

刚才自主学习时,有些同学提的问题已经接近老师要提的问题了。看来同学们还是很会提问题的,你们的思想即将和老师的思想产生共鸣了。哦,对了,今天老师有个新想法:谁能猜准我要提的问题,将会得到我的特别奖励,你提的问题沾了一点边都行。想知道什么奖励吗?

这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会领着这些同学到天河图书城买书,可以任意挑选你喜欢的一本,我买单!

要不要和你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把你的答案写得更具体一些? (好,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

同学们,其实我的问题有的同学已经猜中了,我是根据课文最后一句来提问的,请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请刚才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出来,老师给你一个奖励:把“了不起”这三个字写在黑板上。

是的,大家都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那些四周围的人们,那14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是吗?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

(找学生读习作,边读边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是啊,由于这位父亲的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及必定能成功的信念,这件事有了一个喜剧的结局,一个圆满的结局,一个在我看来简直事奇迹的结局,但是,老师要改变这个结局。

(多媒体出示)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第二天清晨,人们再次来到学校,准备清理废墟。突然,他们看到了这位父亲,他无力地坐在一堆破碎的瓦砾边,手里抱着一个血肉模糊的孩子,嘴里不断地在喃喃自语:“阿曼达,我的儿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听了这个结局,你有什么感受?

但是这样的结局有没有可能?

你从哪里看出来?

如果事情是这样的结局,你还认为他了不起吗?

他没有救活自己的儿子,他有什么了不起。

(学生读课文,找理由)

我听明白了,你们认为这位父亲了不起不是从事情的结果中看出的,而是从父亲努力救儿子的过程中体会到的,是吗?

教师小结:学习了《秋天的怀念》,再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我

们知道了父爱同母爱一样伟大,让我们感谢我们的父母,是他们让我们感到了亲情的温暖。

【原创】<<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

[ 2008-6-18 14:32:00 | By: 红木棉 ]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实录:

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回想画面,直奔主题,呈现主旨。

1、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教师范读课文)

2、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对父子,和他们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那些能够震撼你心灵的场景作上记号。还可以试着用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生自读勾画写批注)

3、小组交流感受。

二、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1、生找到第12自然段:读句子,谈感受。

师:这段话将父亲拯救儿子的艰难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值得我们好好品味。拿起书,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

(全班齐读一遍。)

2、师:请你们试着把这段话放到全文中去,上下文联系起来,边读边联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生自读自悟)

3、品味救的艰难,感悟父爱的伟大。

①研读“长时间的辛劳和伤痛”。

A、生1:我觉得这是位了不起的父亲。因为这位父亲居然能在36小时,这么长时间里不吃不喝的挖掘废墟,肯定是很疲惫,又累又饿。但他还能够坚持下去,实在了不起。

生2:在漫长的36个小时里,一般人会睡觉吃饭休息,而父亲一直都在挖。

师:他忍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长时间的疲劳。在这段话中,还从哪里感受到父亲的疲惫不堪?

生:“双眼布满血丝”可以看出来,显然是很长时间没有休息,睡觉了。 师:是啊,要知道他可是36个小时,不,准确说是38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眼睛都熬红了。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生感情朗读。

B、师:这位父亲仅仅是劳累至极吗?

生1:我觉得这位父亲还遇到很多危险,受了很多伤。

生2:父亲流血了,到处都是,身上、手上、脚上。衣服破了。

师:你感受到他处在危险之中。还有哪些地方能够证明父亲处在危险之中?赶快到文中去找找根据,找到一句读一句。

生:消防队长??,警察??

师:请大家看课题,这个“中”说明什么?

生:地震随时可能降临,危险仍然存在。父亲会有生命危险。

师: (师范读)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再去看看那位父亲,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父亲怎么会变成这样? 生1:他挖瓦砾时手被扎破,不小心被石头砸伤,许许多多的碎石划破了他的衣服和皮肤。

生2:突然有余震,他摔倒了,倒在了石堆里,身上碰伤了,衣服拉破了。 师:漫长的38个小时里,他的体力已经支撑到了极限。谁再来读读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这位父亲危险的处境和巨大的伤痛。

生感情朗读。

②研读“长时间的精神痛苦”。

A、师: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在一边奋力挖掘时,他内心会想些什么啊? 生:我的儿子还活着吗?受了伤吗?

师: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样想有可能性吗?

生:书上写到教学楼成为废墟,还有人劝他,说没希望了。

师:是啊,可能这样努力挖下去,挖出来的不是活生生的儿子,而是一具冰冷的尸体。时间越长,这种可能性越大。他还会想什么?

生:你们是不是来帮助我的?你们的劝阻动摇不了我,我绝不停下来,我的儿子在等着我。

生:人们根本不理解他,也没来帮他。要是我会觉得很无助。

师:是啊,人们认为他失常了,在人们眼里,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别人的不理解,无形中也成了他心理上的压力呀。

B、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位承受着肉体和精神双重压力的父亲,在漫长的38个小时里,这位倔强父亲忍受着孤独与苦闷,咬紧牙关孤军奋战。他的举动堪称壮举啊!谁再来读读这段文字?你会读得更投入。(指名读) 师:这句话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总地挖了36小时,而是不厌其详的把这些表示时间的数字一个个罗列起来呢?

生:更加突出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表现出父亲救子艰难的过程。 师:是啊,36小时也就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也就是五十多节语文课,这每一分,每一秒是何等的难熬啊!当我们体会到这点,你又会怎样来读这段文字呢?(生感情真挚,读得十分投入。)

4、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这位年轻的父亲,承受着肉体的伤痛和精神的重担,

但他决不放弃。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这样做?

生1:父爱的力量

生2:他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都要和儿子在一起。

师:这句话你们能理解吗?

生1:当儿子伤心时,父亲会陪伴他。

生2:当儿子获奖了,父亲会和他一起分享快乐。

5、师生引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6、这句承诺,这种信念让父亲成为了一座大山,伟岸坚强!让我们再一次深情朗读这段话,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7、读到这里,想起连环漫画《父与子》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分享。

三、悉心关注儿子,感受“让”的了不起。

1、感受儿子在废墟中“爱的传递”的画面。

生: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先人后己。把安全先给了别人,危险留给了自己。

师:当灾难侵袭时,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表现,真了不起!你觉得这一“让”,“让”出了什么?

生:让出了勇敢、勇气。因为在地震时,很多人都会很自然的恐惧、害怕。 但他很勇敢,对生存充满希望。

师:文中还有一段文字也写到他的勇敢,你能读读吗?

生读阿曼达在废墟中顽强等待的勇敢画面。

师:漫长的30多个小时里,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生1:不要害怕,我爸爸一定会来救我们。

生2:他会对同学说,其实我也很害怕,我不知道爸爸会不会有危险?我们不要哭,我爸爸会来救我们的,我们会活着出去的。

师:谁来读这段话?生读。师:真是个临危不惧的孩子。

师:这一“让”,还“让”出了什么?

生1:让出了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了不起。

师:爱的最高境界是懂得爱别人。

生2:让出了生命。

师:把生存的优先权让给了别人。阿曼达简单的一“让”,在我眼中也是一种壮举。

生3:让出了他对父亲的信任。

师: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儿子对父亲的长期信任已经成为支撑他面对灾难、坚持活下去的坚定信念。这一“让”,让的真不简单!!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对话,把这对父子创造奇迹的那一幕完整地展现给大家。

2、师生回扣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3、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读最后一段,享受这幸福的时刻。

四、拓展延伸,为丰满“爱”而吟诵。

1、此时此刻你一定心潮澎湃,拿起笔就把心里想得写下来。可以是一句话、甚至一个符号。

2、教师与学生交流感受。

篇五: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008-10-07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

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

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顾课文内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

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

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

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

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一)、 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

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

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啊!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

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福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1、对这位父亲说:‘你真了不起,我敬佩你!”.

2、对这位父亲说:“你的爱是真心的爱,你的爱给了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是最宝贵的东西。” 3、对阿曼达说:“你拥有这样的父亲真幸福呀!

4、对阿曼达说:“你真了不起,在那种危险的时刻,你能平静地等父亲来救援,并且先让同学们出来,这是一般孩子很难做到的事。

5、想对父子说:是你们让我知道爱的力量有多么神奇。

6、爱和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有了爱没有做不到的事,像那首歌唱道“死神也会忘而却步!”

(二)、(课件)讲述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伟大,以及全国人民对苦难同胞无私的爱五、布置作业

孩子们,地震中的父亲以永不放弃、信守承诺表达了对儿子的爱。而更多的时候,父母的爱并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

的,它常常就藏在平凡的小事中。我们都在生活的点滴上,在细节上,在一言一举中感受着父母的爱!请你们回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饱含深情的事,并且把这份爱珍藏在你的日记中,好吗?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爱 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 严 佶

【教学目标】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

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与联想、感情朗读、小练笔等方法,理解

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展现“阿曼达在废墟下坚持信念,鼓励同学”这一情景的相关段落。

3.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4.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