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保护生存环境知识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8:30:00 体裁作文
保护生存环境知识点体裁作文

篇一:中图版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1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按属性分为自然环境(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和社会环境(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 2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采集、狩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落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处于蒙昧阶段,无法摆脱自然的控制和威胁,对自然畏惧和

盲目崇拜,把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奉若神明,形成图腾崇拜。产生的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大大减弱,区域性环境问题出现,局部地区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物种减少,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工业文明时期,大工业的生产提升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环境问题蔓延全球,工业排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新兴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人们开始抛弃盲目崇拜自然和完全无视自然的极端观念,开始理智的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确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人类与环境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斯德哥尔摩宣言》,第一次呼吁全人类要对自身的生存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明确提出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确定世界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 传统伦理道德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环境伦理观与传统伦理观的区别在于,不仅表现在人类行为中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上,人为破坏环境从而侵犯他人利益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还表现在人类与自然的利益关系上,认为破坏环境从而危害物种生存和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行为也是不道德的。

4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分类: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台风、洪涝、干旱、海啸等。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因为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排出的废弃物进入环境,积累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对人类不良的影响。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城市垃圾污染等)和生态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如: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少等)。

5 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6全球气候变暖指地球低层大气和地表温度的上升。(人为原因:①森林大量减少;②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危害: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7 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欧洲、北美和中国)(产生原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危害: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8 臭氧层空洞(产生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中氟氯烃增多)(分布: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危害: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体免疫力,易患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加快全球变暖) 9生物物种锐减

10 水土流失(自然原因:暴雨、土质疏松,人为原因:滥垦、滥伐)(分布: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危害: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11 土地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变干,人为原因:滥砍、滥伐、滥牧)(分布: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第二章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一节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 自然资源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自然资源按照能否更新或恢复,分为非可再生资源(指那些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形成的、储备有限的、经开发利用后无法在现阶段再生的自然资源,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等)和可再生资源(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得到恢复或再生的资源,如生物

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两大类。

2 人类目前存在资源短缺、浪费和使用不合理等多种问题。

3 当前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地资源问题表现为耕地减少和土地退化。

4 耕地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人口增加、城市的扩张、工矿道路的建设不断占用土地等。

5 土地退化的表现: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壤盐渍化和土壤肥力下降等。造成土地退化的原因有:农业开垦、植被破坏、过度放牧、不合理的灌溉、土地污染等。

6 能源问题的表现是供应紧张。能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①石油、煤、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储量有限;②能源的地理分布与实际消费量不平衡;③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第二节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 煤在露天开采过程中,可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会占用土地,并对周围土地、水域和大气造成污染。 煤炭在装卸过程中会发生自燃或扬尘,从而污染大气,同时会因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系。 在石油运输过程中,原油外泄会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煤在洗选时排出的洗煤水会污染水体,干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灰尘、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会污染大气,在液化和汽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烃类、氨气和废渣会造成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石油在加工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煤炭、石油在利用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有变暖趋势,危及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同时也会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导致形成酸雨。各类电站排放的废热水,会使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和破坏。

2 煤炭、石油开发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有: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建立循环型经济模式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色产业。

3 矿区复垦的主要模式有深层塌陷区水产养殖、煤矸石充填塌陷区营造基建用地、粉煤灰充填覆土造林等。 4 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

5 以煤、石油生产为主的城市,经济结构单一,随着资源的耗竭,经济发展相对停滞,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资源型城市要发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许多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6 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对人类的影响:①促进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改变;②促进技术和科学的进步;③造成生活方式的改变;④资源短缺引发地区冲突和战争。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 水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①可利用资源的总量减少,供需矛盾突出,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水资源污染,加剧了全球范围的水资源危机。

2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仅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大致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空间分布不均匀。

3 解决水资源问题要通过开源和节流来逐步实现。开源,可以采取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等措施,还可以采取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措施;节流方面,应提倡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并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和利用。 在保护地下水方面:①限量开采,②综合考虑,多种水源搭配使用,③做好回灌补源,保护地下水资源。 节约用水方面:在农业生产中,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在工业生产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生活中,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 为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因地制宜的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

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主要的环境问题有生物物种的减少、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湿地减少

2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1)生物物种的减少 现状:目前,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尤其是热带森林.许多物种都处于濒危状态。产生的原因:①乱砍滥伐森林,改变生态环境 ②对野生动植物过度捕杀 ③环境污染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④生物入侵。(2)森林资源破坏 现状:全球每年平均损失1800~2000万公顷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损失尤其严重。 产生的原因:①林木砍伐②林地开

荒和开矿③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④空气污染,尤其是酸雨污染⑤森林火灾。 森林的作用:经济作用:提供木材,食物、药材。生态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吸烟滞尘、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3)湿地减少 现状: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实地的面积急剧缩减。产生的原因:①土壤侵蚀②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③围湖、围海造田④环境污染⑤不合理活动造成湿地破坏、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可以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源;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

3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我国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林地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2)原因:我国地域广大,地形复杂,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自然灾害多发,加之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的开发活动,造成各种生态环境问题。

(3)现状:目前,一些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而且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很多,形势十分严峻。

(4)分布:大兴安岭西侧(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草场退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场退化严重,土地荒漠化)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横断山区、云贵高原(水土流失、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锐减)青藏高原(草场退化、土壤侵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4 荒漠化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5 引起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气候异常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抵抗力下降,干旱多风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农田因蒸发加快,导致可溶盐类在地表蓄积,形成盐渍化,暴雨也会造成土地荒漠化,河流改道、河水泛滥和鼠害与不利的气候条件叠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6 引起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①过度农垦②过度放牧③过度樵采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其他人类活动中,不注意环保。

7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有些河流上游地区过量引水灌溉,引起土地次生盐碱化,而下游地区因水量减少甚至断流,农田得不到灌溉,进而风蚀沙化。

8 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有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和生态恢复与建设(①发展立体农业,②加强草场建设,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④开发新能源)

第四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环境污染问题

1 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和持续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舒适、健康和福利。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进入大气,改变了大气成分。大气污染物主要有:颗粒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重金属、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

3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等,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

4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性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土壤污染物的来源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5 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在强烈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光化学反应。常发生在湿度小、气温高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防治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措施有:①改善城市交通结构;②改进汽车燃料、安装汽车排气系统催化剂装置等,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6 造成滇池水污染的污水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和工业污水。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藻类营养物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蓝藻的措施目前主要有:生物控藻和机械除藻。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的治理

1 固体废弃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弃物、农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

2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影响环境卫生,广泛传播疾病。 3 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填埋、堆肥和焚烧。

4 填埋垃圾具有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的特点。但是永久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 5 垃圾堆肥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处理垃圾的方法。在发酵过程中温度升高,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6 垃圾焚烧具有回收热量和垃圾减量最彻底的优点,缺点是耗资巨大。

7 垃圾填埋、焚烧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办法。

一 环境管理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1 环境管理指按照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这样一个目的。

2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按照环境管理的范围可以分为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和部门环境管理。按照环境管理的职能和性质,可以分为环境规划与计划管理、污染源管理、环境质量管理和环境技术管理。 3 末端管理是指在产品生产后,对所造成的环境危害进行管理和处理的管理方式。

4 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并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源消费最小的人类活动规划和管理,清洁生产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

5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宣传教育手段等。

二 当前全球环境管理与国际行动

1 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这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特点,影响面广。

2 全球环境的管理由全球性的环境管理机构或合作项目共同实施。全球性的环境保护的国际组织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S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国际合作,联合国三次环境与发展会议是国际最高层的关于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3 环境管理的国际行动有:积极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共同实施国际环境公约、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和国际环境保护科学交流。

第二节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1 为了保护地球,人类必须调整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 环境保护中,每一个人都应该端正态度,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自觉地珍惜自然、善待地球。 3 我们应该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创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舆论氛围,倡导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公益活动。

4 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准则包括:采取绿色生活方式、参与创建绿色学校、参与创建绿色社区。

5 绿色生活方式指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6 青年学生应成为环境保护的生力军,让我们行动起来,以我为先,从我做起,做绿色志愿者,做一名环境保护卫士。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一节 环境管理及其实施

篇二:资源环境的相关知识点

话题一 节能减排

1、请举出一年来我国政府为节能减排所做的两个事例.

①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

②2007年11月17日,国务院转发《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等“三个方案”和“三个办法”,明显加大节能减排的监测和考核力度。

③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并予以公布。

④2007年11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并正式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2、我国政府如此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请谈谈你的感想。或者你应该如何配合政府来行动?

①政府高度重视的原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短缺的问题在影响我国自己发展的同时,也会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我国存在人均资源不够、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开发不合理、不科学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的资源问题;我国存在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加重等环境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用社会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等。

②青少年做法:①弃用:放弃使用一次性产品;②代用:自备方便袋,代替使用塑料袋;③节用:节省利用能源、资源;如关紧水龙头、随手关灯;④慎用:珍惜木材,慎用纸张;⑤重用:一水多用;把废物重新使用,如废物回收或把废物再做成有用的物品。⑥使用节能产品,如节能灯等。

3、党和政府为什么这样高度重视节能减排?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短缺的问题在影响我国自己发展的同时,也会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我国存在人均资源不够、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开发不合理、不科学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的资源问题;我国存在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加重等环境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用社会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等。

4、节能减排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A、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使我国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使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沿着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B、对人民切身利益的影响:可以使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使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能够得到先行解决。

5、我国的资源与环境状况怎样?

答;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②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6、为什么要节约资源?(国务院为什么要作出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答:①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②长期以来,我国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损失,我国将长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③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体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7、怎样节约资源?

A、政府怎么做:

例题:市长信箱:“十一五”期间,为打造节约型社会你认为我们的政府部门应该为节能做些什么?请为市长出谋划策。

答:①转变政府职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说出台更多的激励政策。

②节能工作政府做表率。

③修订相关法规,以加大节能力度。

④大力倡导“节约型生活消费方式”。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先购;重复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B、青少年如何节约资源?你打算为节能减排做点什么?(青少年的做法)

例题:校园观察:你认为在校园中应采取哪些节能措施?

答:①弃用:放弃使用一次性产品;②代用:自备方便袋,代替使用塑料袋;③节用:节省利用能源、资源;如关紧水龙头、随手关灯;④慎用:珍惜木材,慎用纸张;⑤重用:一水多用;把废物重新使用,如废物回收或把废物再做成有用的物品。⑥使用节能产品,如节能灯等。

C、假如你参加了由全国青年自愿者统一发起的“绿手帕行动”,系上了印有宣传节能减排知识的“绿手帕”,志愿当起节能减排的宣传员时,你会向人们宣传什么内容?

①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短缺问题在影响我国自己发展的同时,也会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影响可持续发展;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④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人人有责;⑤宣传节能减啡知识等。

D、节约资源有何妙招?

答:①随手关灯,关水龙头;②纸张双面使用;③少用电梯,多爬楼梯;④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筷子;⑤不用纸制贺卡;⑥做到循环用水,一水多用,⑦空调温度不低于26度

2)创意大赛:设计一条富有创意的公益广告,向公众宣传节能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面宣传为主)。 ①节约资源、共同行动。 ②节约用水,点点滴滴,从我做起

8、节能减排发言提纲

①从总体上看,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同时,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③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不但直接的节约环保效益巨大而且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④我们青少年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任,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9、请你为学校开展节能减排的系列活动拟一个活动方案(向学校提建议)

①开设一节节能减排活动课;②开展一次节能减排社会调查实践活动;③开展一次节能减排进社区宣传活动;④举办节能减排科技制作活动;⑤组织开展一次节能减排征文竞赛;⑤召开一次节能减排成果展示会等。

10、成就与问题

材料一: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增长率连续4年达到或略高于10%,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速度之快让全世界惊呼为“中国奇迹”。

材料二: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在承受着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压力。观察图表----我国GDP和消耗的能源占世界的比重。(GDP即国内生产总值)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一方面,我国经济保持着持续、平稳、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生产力水平,技术落后,资源投入和产出比例严重失衡,经济效益不高,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

(2)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解决?

答:实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科技水平;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从 “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从身边做起,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1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什么?(或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

①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②实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③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集中力量先行解决危及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④中学生要不断提高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性。

12、学校中存在哪些与“建设生态文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不一致的现象?(至少列三种)

①放学后没有随手关灯,教室“长明灯”现象普遍;②用水后没有随手关水龙头,浪费水;③浪费粮食现象普遍;④食品袋、零食袋等生活垃圾随地乱扔;等等

话题二 建设生态文明 构建和谐社会

1、什么是生态文明(时事)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新的文明形态,它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2、资源、环境问题会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为了解决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

(1)影响:①环境恶化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就是发展问题,直接威胁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

(2)对策:①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开展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③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承担责任等

3、建设生态文明的依据是什么?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失衡等;我国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4、为什么要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结合起来?

因为我国目前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只有坚持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5、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6、我们能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些什么?

篇三:地理 选修 环境保护知识点

地理 选修 环境保护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一、环境的定义是什么? 二、环境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自然资源的定义?其包含哪两种属性?

四、判别是否属于自然资源? 煤炭、 小麦; 钢材; 雷电。

五、区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包含与被包含

六、分析右图,说明①②③④的含义?

①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③人类作用于环境;如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毁林开荒、过渡放牧等。

④环境反作用于人类;如洪灾

第二节

一、环境问题的定义?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按表现形式,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三、按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分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六、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第三节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八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污染源: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交通工具

(2)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水(来自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各种洗涤水,包括氮、磷等) (3)土壤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

2、生态破坏:破坏生态平衡—生物物种减少、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1全球气候变暖

★主要温室气体有CO2、CH4、N2O、氯氟烃化合物等。

★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成因:1矿物燃料的燃烧;2植被的破坏。

★危害: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耕地减少,风暴潮和盐碱化加剧。 中纬度地区——蒸发量增大,耕地和草原退化,沙漠化扩大,农业种植面积缩小。

高纬地区——降水增多。

★对策:1.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2.植树造林;3.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4.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5.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的分布及作用:主要分布于对流层,能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命,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臭氧空洞的分布:南极、北极、青藏高原地区

★成因: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氯氟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危害:引发皮肤癌、白内障和某些传染病;扰乱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导致某些生物灭绝;作物减产等。

★措施:1减少氯氟烃的排放;2发展技术,研制新型制冷剂;3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世界三大酸雨区:西欧,北美和我国南方

★定义:

★成因:

★类型: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我国的酸雨类型主要属于硫酸型酸雨。这是因为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源于燃煤。

★危害:1森林受损,草木枯萎;2湖泊酸化;3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4土壤酸化,良田变荒漠;5危害人体健康等。

★措施:1.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2.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3.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4.加强国际合作

★我国南方酸雨严重的原因:

1

和,而北方于此相反;

2

保护生存环境知识点

3

气体的扩散。

4

★四川盆地酸雨较为严重?(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4.森林锐减

★森林的作用:

★原因:滥砍乱伐、森林火灾、酸雨污染、重采轻育

★危害:调节功能减弱;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 ★措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采育结合、加强立法,提高环保观念等

5.水体污染

★污染源:农业废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危害:水质变坏,危害人类健康;水生生物减少等

★措施:减少污水排放;净化污水,达标排放;提高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加大执法力度。

★水污染的突出表现:水体富营养化(在江河湖泊中称“水华”,在海中称“赤

潮”)、海洋石油污染等。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形成、表现及危害

★举例:赤潮 (赤潮是水污染的一种重要现象)

①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使近海水体中N、P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②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③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④带来危害:a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 危害人体健康,c 影响海洋旅游业。

6.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

★荒漠化的表现:耕地、林地、草地、湿地缩小而引起的土地沙化、石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主要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表植被稀疏,多为沙质沉积物;③冬春季节多大风且风力强劲。

2.人为因素: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破坏植被活动;②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如改善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等。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矛盾。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农则农。

④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以减少植被的破坏。

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7.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原因:

★危害:许多珍稀的生物种群已经或者濒临灭绝。

8.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

垃圾污染:★特点:数量大,增长速度快,范围广。 ★危害:危险废物转移:

二、当代环境的主要特点:全球性、综合性、累积性、社会性。

三、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第二单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第一节:资源问题及其表现

一、矿产资源问题

自然资源按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指矿产资源。

1.矿产资源概念:

2.3.矿产资源的问题:(1)面临枯竭:

(2)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4.如何减缓矿产资源的耗竭时间?

(1)节约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2)加强资源勘探,增加后备储量;(3)发展科技,降低矿产可采品味要求;(4)开采海底矿产资源;(5)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

5.读P32四幅图,说明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土地资源危机

1.土地资源:

2.属性:

3.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土地退化

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危机表现:

特点:

危机表现:耕地减少和退化(原因);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土地污染、土壤次生盐碱化等。

5.我国土地资源的退化:(现象、原因、分布地区)

土地退化的常见现象: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土地荒漠化(我国西北),土壤次生盐碱化(华北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土壤污染(农药,污水灌溉),土壤板结(大量使用化肥)等。

三、水资源问题

1.水资源的意义:

2.属性:

3.水资源危机的三个表现:

水资源的消费量剧增;水资源的污染严重;水资源的争夺日趋严重。

【合作探究】解决水资源短缺(危机)措施有哪些?(讨论并成文)

①跨流域调水 ②修建水库 ③治理水污染 ④节约用水,提高水价 ⑤海水淡化 ⑥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农业上可以改进灌溉技术(喷灌、滴灌等)

4.阅读教材P36,并结合以前学习的水资源知识,思考回答: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南多北少 、 东多西少 、 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

(2)(华北)北京缺水的原因:

自然原因——储量有限;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少,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水土配合不佳等。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多;污染严重;浪费严重。

2.2第二节:生态问题及其表现

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1.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

②某些自然生态系统本身比较脆弱

2.生态破坏的类型:

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荒漠化;③植被破坏;④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次生盐碱化;地面沉降

3.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分布:

特点:抗外界干扰能力差,自身稳定性差,恢复比较困难。

分布:人口密集区和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

二、我国的生态危机

1.现状:十分严峻

2.原因:①自然原因; ②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如过度放牧,过度砍伐,煤炭开采等;③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等

3.举例:长江流域的生态危机:

上游:水土流失;原因:植被破坏和陡坡开荒

中游:洪涝; 原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篇四: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知识点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环境的影响

1. 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而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近百年来呈“J”型;

2.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a. 人均耕地减少;b. 燃料需求增加;c. 多种物质、精神需求;d. 社会发展

地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沉重压力。

3. 我国应对的措施:a. 控制人口增长

b. 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c.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农业发展

二.全球环境问题:a. 全球气候变化 b. 水资源短缺 c. 臭氧层破坏 d. 酸雨

e. 土地荒漠化 f. 海洋污染 g. 生物多样性锐减

1.温室效应 CO2等温室气体

2.酸雨 大气中SO2过多

3.臭氧层破坏 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4.海洋污染 各种污染物通过河流和大气进入

5. 土地荒漠化 植被的破坏

三. 生物多样性

① 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

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潜在价值 目前不清楚

② 价值 间接价值 生态功能

直接价值 食用 药用 工业用 旅游观赏 科研 文学艺术

③ 保护措施就地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易地保护 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如植物园、动物园)

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基因进行保护

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关键)

反对盲目的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

6. 可持续发展

① 定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是追求自然、经

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发展。

② 措施 a. 保护生物多样性

b. 保护环境和资源

c. 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习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S0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2.生态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宜于它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

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的现象。例如,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

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紫茎泽兰的

“入侵”使这些地区

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C.物种多样性增加

D.遗传多样性增加

3分布在广东沿海的红树林,既是海岸的天然保护林,又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这体现

的是(双选) ( )

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4.生物多样性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下面关于

生物多样性及其现状和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C.一些生物具有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D.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5.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⑤采用生物防治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6.某滩涂是丹顶鹤的栖息地之一,在该滩涂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

A.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就地保护

B.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C.将丹顶鹤迁入保护区进行迁地保护

D.防止滩涂生态环境的污染

1A 2A 3AB 4B 5B 6A

篇五: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选修⑥ 环境保护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

(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2)原因: 【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 【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过程的不可逆性 3、规模的全球性

1.3环境观 (1)概念:

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

人地关系:人地对立 基本观点:征服自然 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新的环境观】

①天人合一,人地归一 ②保持平衡与协调 ③良性方向发展 1.4可持续发展 ★(1)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

①鼓励经济增长 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2.1环境污染概述

(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高中地理选修6 第1页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

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2.2重金属污染: 污染物: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2.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 ②水质变坏 ③湖泊变沼泽 (5)措施: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 2.4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污染物:石油 ★(3)危害: 【直接危害】

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间接危害】

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4)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5)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散 (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 ②沉降: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

(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泥炭等吸收石油加以处理 (静水环境) ④围栏:小面积油污围栏回收 (静水环境) ⑤放任:大洋中的原油泄漏任其自然分解

⑥燃烧:油层达2mm时即可用燃烧 (造成大气污染) 2.5水污染 (1)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 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 ⑥造成经济损失 ★(2)防治措施 ①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②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城市废水的防治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③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发展节水型农业,合理利用化肥农药,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2.6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

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高中地理选修6 第2页

(1)城市垃圾的特点

1、数量大 2、品种多 3、变化大 (2)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①污染大气 ②污染水体 ③污染土壤 ④占用耕地 ⑤影响环境卫生 ⑥危害人体健康 ★(3)城市垃圾处理方法

1.填埋法(优点: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 缺点: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 2.堆肥法(优点: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缺点:无法处理不可分解的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3.焚烧法(优点:可以回收热能,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菌 缺点:耗资巨大,焚烧后所剩的灰烬难以处理,大气污染严重) 2.7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2)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1.物质回收利用,如从废弃物中回收提取有用成分,如纸,重金属等

2.物质转换利用,如废渣生产建筑材料、水泥,进行堆肥,产生农肥,取代某种工业原料等 3.能量转换利用,如能有机废物的焚烧处理回收热量、发电,利用垃圾厌氧消化产生沼气 ★(3)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①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②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③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2.8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

概念: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

2.9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1)概念:直径小于10微米悬浮固体颗粒

(2)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例如北方绝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 (3)利弊:

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弊: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

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 ③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

高中地理选修6 第3页

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4)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 ③机动车尾气 ④建筑工地扬尘

★(5)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 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

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2.10酸雨及其危害

(1)概念――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

(2)分类: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 (3)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

(4)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 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

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

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

我国酸雨80年代出现在西南地区,90年代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5)酸雨南方比北方严重的原因

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 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 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

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⑤南方阴雨天气多 ★(6)我国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 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2.11臭氧层破坏 (一)原因:

①自然:太阳活动的自然因素

②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例如:氯氟烃类化合物) (二)后果 :形成臭氧层空洞

(三)治理措施:禁止氯氟烃类化合物的排放 2.12大气污染的防治

措施: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清洁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和工业污染等

高中地理选修6 第4页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1淡水资源的现状 (一)原因:

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

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

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

人类对水的需求可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主要包括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农业部门用水量最大,占世界

用水量的2/3以上。

(二)危害

①制约经济发展 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 ③损害生态环境 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 3.2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一)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②地区分布不均 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增 ⑤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二)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三)我国不同地区差异

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 原因:水污染严重

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 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 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

4、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开源:①修筑水库 ②开渠引水 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 ④废水处理再利用 ⑤海水淡化

⑥人工降雨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 ②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 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海水淡化――――目前,中东一些产油国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工厂 ★(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开源:①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 ②开渠引水――――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问题 ③合理开发

与提取地下水 ④废水处理再利用 ⑤海水淡化 ⑥人工降雨

高中地理选修6 第5页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