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故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18:52 字数作文
故跬步不休,跛鳖千里字数作文

篇一:荀子文化知识120题

荀子文化知识竞赛120题

1.荀子是哪国、何地人?

答:司马迁作史记说荀况赵人。历代史学文献说荀子今山西安泽一带人。

2.在史籍中也可以看到荀子故里在新降、在临猗的说法,请问:荀子故里新绛、临猗说不成立的根据是什么?

答:司马迁定论说荀况赵人。新绛、临猗属魏地,从未进入赵国版图。因而荀子故里新绛、临猗说都不成立。

3.荀子生活的时代,在我国历史上称为什么时代?(B)

A.春秋 B.战国 C.秦 D.汉

4.荀子的先祖是谁?在那部史料中有荀子与其先祖的记载?

答:是荀林父。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记载说“晋有荀林父·生庚·裔荀况”。

5.荀子先祖荀林父在晋国担任何等要职?

答:晋国正卿,晋景公时的中军元帅。

6.荀林父在晋国最大的军功是什么?

答:为大晋国开疆拓土,灭赤狄于留吁、甲氏、铎辰、潞氏。

7.留吁、甲氏、铎辰、潞氏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答:留吁是今屯留,甲氏是今长治、长子。铎辰是今襄垣、沁县一带。潞氏就是现在的潞城。

8.荀林父东征今天的屯留、长子、潞城、长治,他的前敌指挥中心应该设在何地?那里是他最具战略要地的后方?

答:必然是安泽一带,晋国的都城在今候马、曲沃一带,荀林父东征晋东南,他的大本营不是设在安泽,进军路线不是选择安泽,从任何一地进军不是此路不通,就是舍近求远。

9.安泽在商周与荀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地名称什么?

答:《魏书·地形志》称:“安泽古称伊氏邑,战国属赵国”。

10.伊氏故城在现在的那里?

答:山西著名地名专家马晓东在《山西县名史活—安泽》一文中说:“伊氏城的旧址就在今安泽县府城镇”。

11.荀子游学于那个国家?

答:齐国。

12.荀子是稷下学宫领袖,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在学宫的地位是怎样评价的?

答:“三为祭酒,最为老师”。

13.安泽有荀子后裔吗?请问:在安泽荀氏后裔中载入史册的名人是谁?

答:在安泽唐城镇亢驿村仍有荀姓人家。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完善于唐代,自有科举制度以来,在山西荀氏中惟有一个人,在元代泰和六年状元及第,这惟一一名姓荀名植的状元,就是安泽人。荀植的芳名载入《郝经传》、《平阳府志》、《岳阳县志》。

14.荀子是年五十还是年十五游学于齐?你倾向于何种说法?

答:荀子始游学于齐是在“年五十”还是“年十五”?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争论起因于文献中的两处不同记载。《史记·孟轲荀卿列传》说荀子:“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而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穷通》则说:“齐威、宣之时,孙卿有秀才,

年十五,始来游学。至襄王时,孙卿最为老师”。在没有铁定的定论前,应当倾向于两种说法、两种争论并存,因为年龄争议丝毫影响不了荀子思想与日月同辉。

15.荀子生于安泽,那么他死于何地?

答:兰陵。即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

16.荀子时代的兰陵是战国何国辖地?

答:荀子时代的兰陵属楚国辖地。

17.是何人举荐荀子任兰陵县令的?

答:是楚国的令尹(官职相当于丞相)春申君。

18.春申君的真实姓名叫什么?史家送他战国美称是什么? 答:春申君名黄歇。他同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 赵国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君子。

19.荀子两度担任兰陵县令,首任兰陵县令遭谗被罢县令后,荀子为何又被再次启用、再度担任兰陵县令?

答:荀子遭谗罢令后,踏上回归赵国的路程。楚国丞相春申君的客卿向春申君进言说,荀子是天下最有名的圣贤,其治国才

能可比商代名相伊尹,任何一个国家重用荀子都对楚国不利。春申君也深知荀子经天纬地之才,为了国计民生、兴国利民大业,再度请回荀子担任了兰陵县令。

20.荀子生于安泽,葬于苍山县兰陵镇,安泽、苍山可谓圣地神土。由于血脉相牵的关系,两县在何年、何地、由何人代表两县举行了同举荀旗、缔结友好、共谋发展签字仪式?

答:2007年8月7日,在山东苍山荀子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期间,安泽县与苍山县缔结友好县。临沂市领导王晓嫚、包祖善出席会议,两县政府县长代表两县举行签字仪式。

两县缔结友好县后,将充分发挥两地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选准合作重点,加大合作力度,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县为根本出发点,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在经贸、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友好合作关系。

21.2009年金秋十月,安泽举办祭荀大典,安泽、苍山在祭荀大典活动中,有一项仪式可永远载入两县史册。请问:这一仪式冠以什么名称?它寓意和象征了什么?

答:2009年金秋十月,安泽举办祭荀大典,其中一项重要活动就是荀子生地安泽与荀子终老地水土交融仪式。山东苍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孙涛,政府副县长高思圣带着苍山人民对第四

篇二:【苏教版】必修一:第2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册及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劝 学(节选)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中.绳(zhòng) 舆.马(yú)

参省.(xǐng) 省.亲(shěng)

B.须臾.(yú) 枯槁.(gǎo)

镂.刻(lòu) 驽.马(nú)

C.骐骥.(jì) 跬.步(guǐ)

舟楫.(jí) 磨砺.(lì)

D.埃.土(āi) 跂.望(qì)

昭彰.(zhāng) 曲.度(qǔ)

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有槁暴.(晒干)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④而致.千里(送别)

⑤君子生.非异也(天赋,资质)

⑥非利.足也(走得快)

⑦筋骨之强.(强壮)

⑧而绝.江河(横断)

⑨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洪亮)

⑩而闻者彰.(明显)

A.①②⑤⑥⑦⑨

B.①②③④⑦⑨

C.①③⑤⑦⑨⑩

D.①⑤⑦⑧⑨⑩

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取之于.蓝 ②寒于.水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斗.折蛇行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

B.甚矣,汝之不惠

C.自古至今,未之尝闻

D. 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有才能的人并不是因为天赋条件好,而是因为他善于借助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B.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而思考则是可有可无的。

C.作者在最后一段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了学贵积累、学贵坚持的道理。

D.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反而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错落有致。

二、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蟹六跪而二螯(腿) B.而致千里(达到) ..

C.善假于物也(借助) D.故不积跬步(半步) ..

8.下列各项中的“而”,与例句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②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荀子·劝学》

③[乙]之根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

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丁]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

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注] ①端而言,蠕而动。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作为礼物。③兰槐:一种香料。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可以为法则 法则:效法的榜样,准则 ..

B.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渐:读jiān,浸,浸染 .

C.不闻先王之遗言 闻:听到 .

D.厌其源 厌:通“压”,堵塞 .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跬步而不休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B.蟹六跪而二螯 .

C.锲而舍之 .

D.吾尝终日而思矣 .

12.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四段选文都很有哲理和教育意义。其中[甲]文段将古代的学者与现代的学者做学问的目的对比分析,作者认为古时候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自己,当今的学者学习却是为了他人。

B.[乙]段文字以“蓬”“白沙”“兰槐之根”为喻,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告诫君子居住要选择地方,交游必须要接近读书人,以达到“防止邪恶接近中正”的目的。

C.[丙]段文字以“干越夷貉之子出生时的哭声相同,长大之后的习俗却各不相同”为例,旨在说明后天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D.[丁]段文字重在强调积累与实践的作用,与《劝学》一文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道理上有相通之处。

13.把短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3)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

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5)荀子《劝学》说:“青,____________________;冰,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五、语言应用

1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 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超过2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是苏州留园内的一副对联,请根据语境,补足上下联中空缺的部分。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__A__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__B__定自称花里神仙

师 说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游说(shuì) 说服(shuì) ..

传记(zhuàn) 传播(chuán) ..

B.句读(dòu) 馈赠(wèi) ..

贻害(yí) 甘饴(yí) ..

C.嗟(jiē)叹 蹉跎(cuó) ..

阿谀(yú) 丰腴(yú) ..

D.荏苒(rǎn) 嘉奖(jiā) ..

癖好(hào) 长幼(zhǎng) ..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或师焉,或不焉

D.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从而师之 .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C.耻学于师 .

D.孔子师郯子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C.其贤不及孔子 ..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无惑也难矣?欲人之.A.? 所存也.?道之所存,师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师?而耻学于.C.? 不拘于时,学于余.?

?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生乎.?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篇三:语文卷·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类型:A

湖北省襄阳市2012-2013学年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

高二语文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薄纸 账簿 日薄西山 气势磅礴 ....

B.饶舌 缠绕 心存侥幸 不屈不挠 ....

C.江渚 嘱托 前后相属 高瞻远瞩 ....

D.旨趣 桑梓 趾高气扬 指桑骂槐 ....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盘缠 喝采 素不相识 交头结耳

B.矫正 抱歉 涵盖天地 愤世嫉俗

C.毗邻 筹划 化学喷济 富丽堂皇

D.炼字 尺椟 不即不离 清沁肺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小说是人生的“百科全书”,阅读小说,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化..

素养及审美能力。

B.国外一套装置价格近百万元人民币,令国内病人望“泵”兴叹。因此,尽快研制出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第三代国产心室辅助装置首当其冲。 ....

C.3D魔幻电影《襄阳》虽然是导演高希希的第一部电影,却已经精心筹备,十年磨一剑,届时可望在“戛纳中国之夜”与一众华语电影相提并论。 ....

D.采取恰当的措施防范H7N9禽流感当然无可非议,但如果反应过度、举措失当,不仅不....

利于传染病的防治,反而会影响养殖业的生产发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农产品的药物残留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从对婴幼儿食品的强调到对保健品类别的管辖,刑法对食品种类的保护将更为全面。

B.此次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携带的极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极紫外相机,巡视器上携带的测月雷达,都是世界月球探测史上的创举。

C.教会学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拥有见义勇为的意识虽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应告诉孩子要学会实施见义勇为的能力。

D.高颐阙曾经在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中被仔细描摹,是当年中国营造学社历史上最后一次川康考察中的重大发现,也是每一个学习古建筑的人熟悉的留存至今的汉代建筑。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号五柳先生,田园生活是其诗的主要题材,其作品还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B.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善于抓住人物基本的性格特征,通过不断的渲染、强调、夸张,并辅之以相互间的对比、衬托,使人物形象异常鲜明生动。

C.《堂吉诃德》写了西班牙拉·曼恰的一个村上的一位五十多岁的乡绅,带着名叫吉哈诺的随从充当骑士行侠仗义的故事,在冒险途中上演了大战风车、大战羊群等闹剧。

D.沈从文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他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其代表作有《边城》《长河》等。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对孔子思想中“时”的认识

对于孔子的思想,一般认为?仁?是其核心,相关讨论也较为充分。其实,孔子思想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时?。

孔子在《论语〃微子》中对被称为贤人的伯夷、叔齐、柳下惠等人的德行作过褒奖有加的评价,但谈到自己时却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这里的?无可无不可?,说的是

万事万物没有什么绝对不变的,可与不可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也可以说,孔子是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的,认为矛盾的双方可以转化,一切都应相机行事、依时而定。《论语〃里仁》中说:?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这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要怎样做、不要怎样做,只要怎样合理恰当就怎样去做。对孔子而言,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切都要顺应时势,相机行事,择善而从,力求得体,以获得最佳效果。

孔子主张遏事依时而定,灵活应对,但这绝非没有原则地肆意妄为。其实,在孔子思想中,?时?与?仁?是交融会通的,依时而定的所作所为,正是为了争取实现仁道的远大理想。

《论语〃阳货》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山弗扰盘踞在费邑图谋叛乱,召孔子去,孔子答应了。意欲前往。子路以公山弗扰是叛臣,反对孔子去。孔子说:?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孔子的回答是:如果给我机会,我是不会错过时机的,我将余使周文王、武王的仁义之道复兴在东方!由此可见,孔子的?时?是和他所主张的?仁?密切相关的,为了实现仁道的远大理想,有时需要采取灵活变通的手段。

从对管仲的评价上也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中?时?与?仁?的交融会通。孔子把?事君以忠?作为对臣下的要求。但当论及管仲时,孔子却没有拘泥于成见。历史上,管仲和召忽曾共同辅佐公子纠,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继承君位后,召忽自杀以殉,而管仲却成了齐桓公的宰相。子贡从常理出发,认为管仲的行为是不忠不仁。但孔子并不这样看,相反,他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和天下政治统一的高度否定了管仲?非仁?。而是认为正是由于管仲,齐桓公得以称霸诸侯,并以周之德政匡正天下,人民至今都享受着这一恩赐。这里,孔子把对人民、对天下一统有大德的政治作为称作仁。这的确是孔子的远见卓识,他第一次明确了仁不仅是个人品德,而且还应包含政治作为。这正反映了孔子在评判人物时顺应潮流、依时而定的?时?的观念。

实际上,孔子的?无可无不可?、一切依时而定的思想,正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中庸即恰到好处、恰到火候的状态,就是?时中?。孟子发展了?时中?的思想,引入了?执中??有权?的观念。《孟子〃离娄》:?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这里的?权?就是因时而变、顺势变化的意思。?当嫂子掉进水里,就必须援之以手,将其救起,再讲男女授受不亲,就是见死不救、不仁不义了。在这里,?时?与?仁?最终得以会通融和,?时?的变通是为了实现?仁?的理想。总之,孔子思想中?时?的观念,反映了孔子顺应时势、因时制宜的辩证观点,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这也是孔子及儒家思想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摘自2013年5月9日《人民日报(理论)》有删改)

6.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中“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所说“无可无不可”,即“可”与“不可”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说明了孔子的“时”的思想是辩证法的源头。

B.“无适也,无莫也”说明对孔子而言,为择善而从,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切都要顺应时势,相机行事,以获得最佳效果。

C.公山弗扰盘踞在费邑图谋叛乱,召孔子去,孔子不顾子路的反对,意欲前往。孔子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待“时”而动的观念。

D.孔子不拘泥于“事君以忠”的成见,从而否定了管仲“非仁”,反映了他在评判人物时顺应潮流、依时而定的“时”的观念。

7.下列对“时”与“仁”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的思想中“时”与“仁”是交融会通的,他主张遇事依时而定,灵活应对,而这依“时”而动的原则则是“仁”。

B.“时”与“仁”密切相关,孔子应“非仁”的公山弗扰之召前往,是想使周文王、武王的仁义之道复兴在东方,所采取的变通的“时”的手段。

C.“时”与“仁”交融会通,对“仁”的内涵可“依时而定”,管仲以前“事君以忠”为“仁”,管仲以后“仁”则变为对人民、对天下一统有大德的政治作为。

D.孟子引人了“执中”“有权”的观念,使“时”与“仁”最终得以会通融和。嫂子掉进水时,就不能再讲男女授受不亲而不援之以手。在这里,“时”是手段,“仁”是理想。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时”与“仁”同为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但人们只注意到了“仁”并对其做了充分的讨论,而忽视了“时”的思想。

B.伯夷、叔齐、柳下惠等人在当时被称为贤人,孔子对他们的德行作过褒奖有加的评价,但他却不想模仿他们的作为,也不赞成人们模仿他们。

C.管仲和召忽曾共同辅佐公子纠,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继承君位后,召忽因受儒家“事君以忠”思想的影响自杀以殉,因而得到子贡的肯定。

D.孔子的“无可无不可”、一切依时而定的思想,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这也是孔子及儒家思想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茁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日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

【注】①:通“灾”,害。②折阅:折本,亏本。③崇:通“终”。④厌:同“压”,堵塞。⑤县:同“悬”。

9.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君子隆师而亲友 隆:尊重、尊崇

B.而又恶人之贼己也 贼:指出??罪恶

C.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先:引导。

D.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穷:贫穷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对君子“修身”的表述的一组是(3分)

①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②谄谀我者,吾贼也 ③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 ④身劳而心安,为之 ⑤良贾不为折阅不市 ⑥其为人也多暇日

A.①④⑥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人不修身,他们亲近阿谀奉承自己的人,疏远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人,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

B.在对待是非上,明智的人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愚蠢的人却否定正确的,肯定错误的。正直的人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

C.修身的人修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就可因内心富贵而骄傲;重视道义轻视王公贵族;内心省却了杂念,就会觉得外物很轻。

D.一次只能走半步的跛鳖一直走不停,也能到达目的地;一日能行千里的六骥却不能到达,这是“做”和“不做”的不同。修身也应向跛鳖一样,贵在行动。

12.把上面文言文中画“ ”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3分)

(2)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3分)

(3)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故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陶潜)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

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本词作于宋光宗绍熙二年,金人入侵,合肥已成为离南宋的边防线不太远的“边城”。

(1)词的上阕从哪些角度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4分)

(2)结尾“池塘自碧”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 ,奚惆怅而独悲?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山原旷其盈视, 。 (王勃《滕王阁序》)

(3)怒而飞, 。 (庄周《逍遥游》)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李密《陈情表》)

(5)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6) ,眄庭柯以怡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严骖騑于上路, 。 (王勃《滕王阁序》)

(8)背负青天, ,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周《逍遥游》)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品春

厉彦林

春天魅力无穷,有形、有色、有味,可以看得到,听得到,尝得到。

山里人品的第一口春,就是鲜嫩的香椿芽。

香椿树在春日里泛着紫红光泽的嫩芽,是报春的始者。那芽丰厚娇嫩,绿叶红边,状似鸡毛毽子,一般五或六枝为一株,外观浅棕色,遇热呈绿色,生食熟食均可,初闻异香扑鼻,食之馨香可口,营养丰富。

我老家沂蒙山区,许多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栽有香椿树。香椿木的木质色泽偏深红,又细又硬,做家具结实,还不走形。三月的微风吹开春天的门扉,气候渐暖,香椿树的枝丫的顶端就冒出了一个个赤褐色的鲜嫩小芽。春天各家炒的第一把香椿芽,香味浓烈,左邻右舍都能闻得到,诱惑着行人吞口水。

记得早年我家也有棵香椿树,树干弯曲苍老,树皮皴裂多疤,有三 粗,长到两米多高,就努力让它分杈,这样树形好看也便于摘香椿。从香椿树上轻轻采摘一段段香椿芽小心地放在篮子里,唯恐折断树枝。摘的仿佛不是树叶子,而是天鹅纤长的羽毛。后来,我到外地求学读书,便离开了家乡原野上熟悉的香椿树,那掰椿芽、吃香椿的情景,已成了遥远的过去,只能在梦中重温。

掰香椿芽,是十分虔诚和圣洁的事情。通常头天晚上先给椿树浇饱水,让它吸收足够的水分,第二天采摘的时候,香椿芽会更加鲜亮。清晨太阳刚露出山头、露水未干的时候采摘时机最佳,这样椿芽味道好、对树损害也轻。清明前后,农家屋前房后的香椿树枝头长满第一茬椿芽,其实每棵树的椿芽口味不同,家人就合计着哪天摘、摘多少,尽享这纯天然的美味。三两天工夫,在风中摇头晃脑、生机勃勃的香椿树,就光秃秃的了。

香椿芽越掰越旺,刚采了一茬,一周时间就能又蓬勃地长出新的一茬。第二茬的春芽就不那么嫩了,颜色也变成了绿色,把最嫩的那部分采下来,吃法也有不同。通常的吃法就是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还有拌凉面。真吃不了或者舍不得吃的香椿芽,便被腌制。把香椿芽洗净,晾去水分,加适量精盐一起搓揉,使盐渗进去。小心翼翼地放进干净的瓦罐,盖好,三五天即可食用,能保存大半年。

开春时节,我多次在城里找饭店再品尝香椿芽的美味,无论怎么做,那口味永远没有老家香椿树那独特的香味;节假日在蔬菜市场闲逛,偶尔看到有卖香椿的,但大多已叶片萎缩,且价格昂贵,令人摇头却步。

最近这次搬家,开春时邻居送给了两棵小香椿树苗。我和夫人把它栽植在小院当中,经精心呵护和照料,树苗长得很快,不久就发出了枝芽。那小香椿树直直地挺立着,伸展出光滑的枝枝杈杈。为了给它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二年春天,又把它移到了院墙外。当你种下一棵树苗,给它培上土、浇足水后,坐在它身边,痴痴地望着它,就像充满希望地凝视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那天黄昏,我在刚刚落叶的香椿树旁凝视许久。想象明年开春,满枝嫩叶在晨曦中托起晶莹的露珠;月光下满枝清香翩翩起舞,有鸟儿栖落枝头啼鸣……

过去山乡日子穷,乡村人喜欢吃春、品春。春天除了吃香椿芽,还吃刺槐花、榆树钱、地菜、荠荠菜、苦菜、野葱、野韭,尽情享受春天赐予的一切。过去的土吃法,如今,却更有滋有味,更让人留恋,甚至成了一种时尚和新潮。

每到春天,思念故乡、感恩亲人的情感就会像香椿树一样发芽,伸展一树美好的记忆。我们迈着轻盈的脚步,去慢慢品味春光、春花、春风、春月、春水,仔细品味春天的味道,就收获春天蓬勃向上的力量。

岁月总会翩然走过。保持乐观向善的心态,人生的春天就扎根心窝,一生春意盎然。

(摘自2013年5月8日《人民日报(副刊)》)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文章围绕香椿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读者展现了香椿不同的形态:鲜嫩的香椿芽、苍老的香椿树、明年的小树苗,给人全面而深刻的印象。

B.老家的人掰香椿芽的“虔诚”和“圣洁”表现在掰香椿芽的头天晚上,先给椿树浇饱水,让它吸收足够的水份;使香椿芽更加鲜亮。

C.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了摘第一茬香椿、采第二茬香椿、腌制香椿,现在吃不到儿时的香椿的遗憾,表达了怀念逝去的美好时光的主旨。

D.品春,除了吃香椿外,还可吃刺槐花、榆树钱、地菜、荠荠菜、苦菜、野葱、野韭;除了吃外,还可以看春之形,听春之声。只要乐观向善,即可一生春意盎然。

E.文章如朋友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又时常穿插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兼具平易朴实、生动形象的特点。

17.纵观全文,作者笔下香椿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出了这一特点?(4分)

18.画线的句子“山里人品的第一口春,就是鲜嫩的香椿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9.作者说城里饭店的香椿芽,“那口味永远没有老家香椿树那独特的香味”。这“香味”独特在哪些方面?试结合文本,以自身经历或阅读经验加以探究。(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分别用四个字的短语概括出民航“诈弹”事件的四个特点。(4分) 从去年8月份起,贵阳、三亚、广州等多个机场频繁接到恐怖电话,声称飞机上有爆炸物。短短42夭内,共有5架航班?中招?。

细究多起令乘客胆战心惊、航空公司焦头烂额的航空?诈弹?事件,不难发现各种荒谬的理由和动机:不满安检流程繁琐、纯属恶搞心理、发泄私愤,还有一位乘客称?只是为了活跃气氛?。

尽管一个电话、一封邮件、一句狠话看似?有口无心?,并且这些信息事后也均被证明是?虚惊一场?,但对航空业和乘客造成的损失却不容小视。据东方公务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安全运行管理部总经理孙慧介绍,哪怕只有?苗头?,机场的排查也要3至4个小时。

飞机紧急备降的损耗、调配飞机、安臵旅客的费用,动辄造成数十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与违法行为影响之大相比,法律对类似行为的惩处,却一直面临?三就?难题:刑期规定就低、罚金数额就少、量刑结果就轻。去年10月,贵阳机场一旅客称?包里有炸药?,接受批评教育即被放行,三亚机场一乘客谎称带了炸弹,致使166名旅客行程延误,最终也只是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罚款500元。

梳理近年来的类拟事件发现,在航班起飞前,谎称携带爆炸物的不法分子,多被处以5至10天行政拘留,罚款500元;而在航班起飞后进行虚假谣言威胁的,目前还没有超过5

篇四:嫉恶从善

嫉恶从善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一毫之恶,劝君莫作。

——吕严

人生是充满矛盾的:光明与黑暗的矛盾,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先进与落後的矛盾,生与死、福与祸、得与失、乐与苦、顺与逆的矛盾??

因此,在人生道路的入口处,都竖立著两块路牌,一块写著“善之路”。另一块写著“恶之路”。

天下的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就有了丑了;都知道怎样才算善,这就有了恶了。两干五百多年前的老子,已经看出了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立、依存和转化。

“积善成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这方面.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祟成。”(《荀子·劝学》)三国时的刘备在临死前,也曾经告读他的儿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都说明了思想变化的渐进性,很有道理。从助人为乐到见义勇为,以至於舍己救人.为国捐躯,是我国许多英雄人物所走过的道路。

积善成德,既是美德形成的一个规律,也是加强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人们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积善”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人们先从道德认识开始,掌握有关的道德知识;运用这种认识对事物进行善恶评价,引起感情上的爱憎,即产生道德情感;继之在道德实践中形成或强或弱的道德意志,排除各方面的干扰和障碍,坚持履行道德义务;道扬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构成一定的道德信念,这是指导人们道德行为的准则;道德行为反复多次.日积月累,便逐斯成为一种不需要任何意志约束和监督的自觉行动,这就是道德习惯。以上所说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是构成人们道德品质的基本要素,但只有道德习惯形成之後,道德品质才算达到了完善的程度。而“积善”作为道德行为和道德实践,则是这五个要素赖以形成和统一的基础。离开“积善”这个道德实践,不仅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无由产生,道德习惯也难以形成,哪能谈得上优良道德品质的造就呢? 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

善行,指具有积极的道德意义,被道德意识评价为善的行为。在人类历史上,人的善恶观念不同,善恶标准各异,人们确认的善行总是以人们的利益及其表现利益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为转移的,符合某种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就被称为善行。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个人处理与他人、集体或社会的关系时,一般把个人有利於他人、集体或社会的行为称作善行。

公元一0七七年,苏轼任密州大守,碰上荒年,一些扔在路边的孩子奄奄一息,他就“洒泪循城拾弃儿”。尽管他的薪俸锐减,“斋厨索然,不堪其忧”,但仍拿出一些钱来救济这些孩子,这样先後救活了三四十个即将饿死的孩子。苏轼的行为,即是伟人的善行。

对一个人的办事能力、学问高低很快可以观察出来;但对人心中的善恶,却不可妄加揣测。因为这要经过长久的深入考察,才能有正确的判断。

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最有名望的宰相。有一次,武则天单独召见狄仁杰说:“你当刺史时,治理有方,百姓拥戴,但是有的人在朝廷上弹劾你,你想知道诬告你的是谁吗?”耿仁杰坦率地说:“臣如有过错,请陛下赐教!至於说臣坏话的人,臣不愿知其姓名,这样可以相处得好一些!”如此大度容人,令人称道。善不是学问,而是行为。区别善恶,在於行为本身,不在於地位的高

低。

没有美德,成不了真正的英雄。

从某种角度看.人类对理想的追求,即是对哲学意义上的善的追求。

从个人来看,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一片忠诚是立身之本,满怀善良是快乐之源。

从对别人来看,善待坏人与虐待好人是同样危险的。

从对人民来看,“善”的意义,就是旨在“利人”。这在一切德性及精神品格中是最伟大的。有利於人民的行为,就是善;有害於人民的行为,就是恶。

从公共利益上看,“善”并不把幸福、快乐和物质享受同道德绝对对立起来的。

古代哲人认为,善的“类别有四:公正、勇敢、节制、知识”。当代社会的善,也有各种具体表现,诸如: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先人後己,尊老扶幼,关心帮助别人,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系统化的情操体现在真、善、美三个方面。人们的追求应是真善美的整体构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与人的理智感、道德感、审美感密切相连的,而且,这些心理活动从来不是单独进行的,它是互相贯通、彼此联结的整体运动。因此,人们对於真、善、美的追求是互相渗透的。

人们求是去非,扬善惩恶,向美背丑的行为,有时难免遇到非难或阻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自己和小集体的利益。但正义的情感体验能支持人们以牺牲精神去追求、去实践,在崇高的事业中调整奋斗的方向。

在人生的阶梯上,我们要记住先贤们的处世金言;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篇五:2014第二届汉字听写大赛第一期题目

2014第二届汉字听写大赛

复赛第一场题目

1.校验(jiàoyàn)2.香茗(xiāngmíng)3.和睦(h?mù)

4.驸马(fùmǎ)

5.谨小慎微(jǐnxiǎo shanwēi):对细小的问题也十分小心谨慎,形容一个人态度审慎,老成稳重。出处: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6.峨嵋/眉 (?’m?i)

7.凑份子

8.螯虾 (áoxiā)

9.阿谀 (ē’yú):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义。

10.籼米(xiānmǐ):

11.踌躇满志(ch?uchú mǎnzhì): 出自《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解释为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12.巾帼须眉(jīngu?-xūm?i): 巾帼,指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语出《晋书·宣帝纪》:“亮 (蜀汉丞相诸葛亮)数挑战,帝(司马懿)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

须眉,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13.慧黠(huìxiá):聪慧而狡猾。语出《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 冯淑妃 名 小怜 ……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

14.向晚(xiàng wǎn):临近晚上的时候。

15.岌岌可危(jíjí kěwēi):高山要倾倒的样子。形容局势极其危险。语出《孟子·万章下》:“天下殆哉,岌岌乎!”

16.笺注(jiānzhù):给古书作的注释。笺:写信、题词用的纸;泛指书信。注:注释;注解。

17.俊彦(jùnyàn):才智出众的人。孔 传:“美士曰彦。《后汉书·班”

固传》:“窃见故司空掾 桓梁 ,宿儒盛名,冠德州里,七十从心,行不逾矩,盖清庙之光晖,当世之俊彦也。”

18.沆瀣一气(hàngxia yīqì):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19.波谲云诡(bōju? yúnguǐ):谲:怪异。诡:变化。好像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像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语出汉·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摧而成观。”

20.兔起鹘落(tùqǐ gǔlu?):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形容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语出宋·苏轼《文与可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21.神祇(sh?nqí):“神”指天神,“祇”指地神,“神祇”泛指神。

22.鸿泥雪爪(h?ngní xuězhǎo):也作“雪泥鸿爪”。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语出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23.祓除(fúchú):古时一种除灾求福的祭祀。

24.跛鳖千里(bǒbiē qiānlǐ):形容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语出《荀子.修身》:“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缀,丘山崇成。”

25.旌纛(jīngdào):大旗。亦泛指旗帜。

26.遄行(chuánxíng):速行。例:清 薛福成 《庸盦yōngkuì笔记·史料一·江忠烈公殉难庐州》:“ 江公以庐州事急,率所部千馀人,力疾遄行。”

27.褊狭(biǎnxiá):土地狭小,器量狭窄。褊,是狭小之意,如“土地褊狭”“心胸褊狭”。语出①《北史·齐高祖神武帝本纪》卷六:“虽有山河之固,土地褊狭,不如邺,请迁都。”②《后汉书·刘般传》卷三十九:“伥能说经书而用心褊狭,迁严毅刚直而薄于艺文。”③《史记·礼书》卷二十三:“化隆者闳博,治浅者褊狭,可不勉与!”

28.扺掌而谈(zhǐzhǎng ’?rtán):解释:扺掌,击掌(表示高兴)。指谈得很融洽,容易与抵掌而谈混为一谈。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

29.掊击(pǒujī):抨击;打击。《庄子·人间世》:“故不终其天年,

而中道夭,自掊击於世俗者也。”

30.入泮(rùpàn)::《礼记·王制》解释:古时学生的入学大礼。在古代,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需进行称为“入冸”的入学仪式。《礼记·王制》记载:“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

31.泥洹(níhuán):涅槃。语出晋·无名氏 《正诬论》:“善入泥洹,不始不终,永存绵绵。”

32.町畦(tǐngqí):田界;界域;界限;蹊径,途径;规矩;约束。《庄子·人间世》:“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

33.嘲啁(cháozhōu):戏谑,调笑。《三国志·蜀志·费祎传》:“亮以初从南归,以 禕 为昭信校尉使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 禕 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也形容语声细碎难辨。

34. 鼻垩挥斤(bí’a huījīn):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典源《庄子集释》卷八中〈杂篇·徐无鬼〉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yǐng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zhu?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35.雉堞(zhìdi?):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

36.蟠螭(pánchī):蟠螭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黄色的无角龙,另一

种是指雌性的龙。蟠螭生得虎形龙相,相传是龙与虎的后代。具有龙的威武和虎的勇猛,因而在古代军队的军旗、印章以及兵器上经常出现。此外,许多石碑碑首都以蟠螭纹装饰,通常以双数出现,且互相绞缠,而刻于建筑、玉璧、铜镜等物件上的蟠螭则多以单数出现。

37.菽水承欢(shūshuǐ ch?nghuān):指身虽贫寒而尽心孝养父母。典源《礼记注疏》卷十《檀弓》 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

38.掾吏(yuànlì):官府中辅助官吏的通称。掾,佐助。

39.疾首蹙额(jíshǒu cù’?):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疾首:头痛; 蹙额:皱眉。典故:《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40.篇什(piānshí):《诗经》的"雅"和"颂"以十篇为一什﹐所以诗章又称"篇什"。

41.禳灾(rángzāi):指行使法术解除面临的灾难。禳,原为古代祭祀名。《周礼﹒天官﹒女祝》:“掌以时招梗会禳之事以除疾殃。”

42.陂塘(bēitáng):狭窄的池塘。

43.睇眄(dìmiǎn):斜视;顾盼。语出《礼记·曲礼上》“毋淫视” 汉 郑玄 注:“淫视,睇眄也。” 三国 魏 曹植《七启》:“红颜宜笑,睇眄流光。”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