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有关感性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6:31:32 高中作文
有关感性的作文高中作文

篇一:感性作文的探究

感 性 作 文 教 学 探 究

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2007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班 陈其发

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总觉得作文难教,学生总是写不写不出来,本人认为,我们可以感性化角度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视生活、丰富生活、积累感受

1、扩充生活源泉,积累生活素材

作文教学强调“言之有序”,要求学生在文章的结构和词语上下工夫,而不去注意学生有没有丰富的生活。所以往往产生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硬写不出,“启发”实际上就是给学生“口授”,是“你照着我的意思写”。所以,学生怕写作文,很大一个原因是没有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采取以下渠道:充实学生相对单调、有限的生活,极大的扩充生活源泉,尽量的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充实生活,积累生活。在生活中生成作文,升华学生的人格。如:

引导观察。在教学中,在活动中,暗含观察方法的引导,如充分调动目、耳、鼻、舌各种感官全面、细致、准确地感知;注意有一定的条理、有一定的顺序;在观察的过程中比较差异,抓住特点。先逐个进行小型的分解的“观察.表达”训练,循序渐进,再进行综合训练。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习惯,观察习惯逐渐形成,心灵变得敏感,世界变得丰富。

实践体验。在校外动员家长配合,组织学生亲自去做,春天来了,种一棵树栽一盆花;秋天到了,去割割稻子,摘摘果子;在家尽力多做力所能及的事,节假日,更要有意识的让孩子尽可能多的参加社会活动,引导孩子参观生活,留心生活,亲身体验生活。

模拟生活。为了开拓学生素材来源,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的结合生活,再现生活场景,广泛采取“模拟生活”的方式来充实现实生活。

2、学会感想生活,丰富生活感受

学生如果有了丰富的生活,而不去发掘生活的情趣,不去体验生活的启示和波澜;面对生活的多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就不能算是真正走进生活,不算真正有了生活素材,而应学会作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对生活有所感想!思想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一个思想感情贫乏的人,作文就无灵气,而一个充满热情,思想丰富的人,即使不接受任何技巧训练,只要具有基本的表达能力,也会写出动人的东西。因此,需要培养学生一颗敏感的心和一双雪亮的眼。只要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学会感想生活,想象生活,一枝一叶,一草一木,一颦一笑,一言一语都能令我们发掘出至善至美的地方,都会引发思考,令人感到生命的

意义。

(二)重视阅读----感悟作文方法:

1、课堂精读,以读促写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有关感性的作文)

叶老在议论读与写的关系时,曾提出阅读和写作是彼此相联系的两回事,指出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联系点”。读和写是可以相互迁移的。

而语文阅读的材料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在思想教育、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是匠心独运,上课形式相对灵活多样,学生感情容易投入,于是较之作文课更爱阅读。因此可以从最根本的阅读教学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中进行作文练笔,以读促写。在阅读材料中,往往有具体的场合、景象和境地,通过教学营造了情感的氛围,使学生如置身其中,会产生相应的体验,情动而辞发,激发了写作动机和兴趣,作文就显得亲切了。如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学习古诗《游园不值》时,诗中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满园春色什么样呢?请学生用笔画出来,边画边想像“满园春色”然后记录下来,学生很有兴趣。

2、课外博览,广泛吸收

语文课程标准上写的:“提倡少作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道出了教语文学语文尤其是教作文学作文的真谛。

教师可以千方百计地解决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出现的不会读、不肯读、不能读等问题,让“读书”成为儿童习惯,不但要读,而且要大量地读,让读书成为儿童的习惯。撑起“课外阅读”这一片晴朗的天空。如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教师带头阅读

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充当的角色之一是引导者。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后的交流、阅读能力的评价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为了胜任这一角色,教师应自觉自愿地进行阅读。

2)营造读书环境。

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开设读书廊、文化厅、图书角等,营造“处处皆读书”的场所。然后,班级适当订阅《少年报》、《作文报》、《语文天地》等多种读物。最后,构建“展示平台”,把学生喜欢的文章、读书心得、个人收获一一展现,相互交流沟通,巩固读书的成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置身于这样的一种读书氛围里,学生耳濡目染,能不受到感染吗?

3)培养读书的兴趣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浓厚兴趣的方法很多。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就是很简单而又操作性很强的方法。比如:搜集有关的读书名言,带领学生理解与欣赏,经常带领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或书店,给学生讲名人与书的故事,让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从而激起学生

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意识。再如:表扬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优秀学生,树立榜样,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鼓动学生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这样,慢慢地让学生想读、爱读,沉浸于读书的乐趣之中,甚至会达到手不释卷的理想境界。

4)培养读书的好习惯:

如潜心读书、(1)“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告诉学生,书要读慢些,边读边想;(2)做记号(只要书是自己的);(3)遇到生字查字典,把拼音立刻写在生字上;(4)摘抄词语和名句;(5)读到你认为精彩、生动、有趣的地方,要朗读,要记忆。

三、重视体验----感悟习作过程:

通常在作文动笔时,我们是不会去想该注意什么方法、用什么修辞等等。如果过多考虑策略,反倒会影响写作的思路。所以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应少进行枯燥死板的作文理性指导,而应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受,放手让学生独立构思、自由表达,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鼓励唤醒。

1、熟悉素材:

如写作《一件亲身经历的事》,笔者这样启发:让我们选择一件记忆最深感受最强烈的事。因为印象深刻的事情总是记得特别真切,回想起来也是记忆犹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那么,同学们能把它请清楚楚的回忆起来吗?闭上眼睛,静静的在脑海里放电影,在这个电影中,你能看到当时人物的行动、神态(甚至是一个眼神);听到他们说的话(甚至是一声叹息),要感受到自己的心情。要是哪个地方有点模糊呢,让我们用想象为它上色、让它鲜艳起来、清晰起来。再如:指导学生作文《我成功了》时,我让学生身临当时的情境:在那一个激动的时刻,老师的表扬一定铭刻在你的心中了吧?你想到了他的表情和语言吗?你怎样看出他的兴奋?你记得自己的感觉和感受吗?你当时做了什么。你留心过同学的表现吗?这样从重点的细节入手熟悉素材,为文章写得真实具体提供了基础。

2、激情表达

如指导学生写作《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作前笔者跟同学们谈话:为什么要选这件事写?想起这件事是否给你过强烈的感情刺激、印象特别深刻?如你想写一件激动过你的事,就一定要选最激动的。也许,它曾让你热泪盈眶;快乐得欢呼雀跃;生气得七窍生烟;惭愧得后悔不已;伤心得现在想起来还要落泪;……同学们已经是十多岁的孩子了,亲身经历过的事有很多很多,那么哪些事那些感情你曾经深深体验过,哪些事曾经深深撞击了我们的心灵,甚至终身难忘呢?从而激发动笔抒发的欲望,达到非表达不可的境界。

3、欣赏语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写好文章,时常感受到作文的成功,提高其语言的表达效果很有必要。一是要培养语感。要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语感。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二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课外阅读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意语言,欣赏语言。批改作文时,重视词句表达的评价,哪怕有一个词写得准确了,都要大张旗鼓的加以表扬,要是句子写得有特色了精彩了更是作上记号。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自己交流作业时,就能有意识的自我欣赏、自我修改文章,自己评点作文语言了。

综上所述,用生活经验的方法教学,学生易接受,而科学化法,学生期待在更高层次上去系统知识后,才能从大脑资料库里检索出来。所以相对于复杂、深湛、思维式的理性教学方式,感性教学往往更直接、更浅显、更注重感觉和经验,更符合学生装心理特点:注重感性会使学生更加细腻,因为细腻才会用心去感悟生活点滴;注重感性能使孩子体验到作文的快乐;头脑中的积累鲜活了、语言功底更加深厚了,何愁作文无从不手呢?所以,不妨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加感性化吧!

2009.11.1.

篇二:感性与理性

感性与理性的区别

世上的人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感性的,善良、痴、多、漫、细心、敏感。还有一种是理性的,举止理智,言行板正,做事专注、善于思考、自我为中心意识强。还有一种是中性的。

感性的以女居多,也有一些属于感性者(比如好文学艺术的)。这种很有趣,和这样的恋爱,会很开心、甜蜜,和这样的在一起生活,会很有诗意,因为她会疼你体贴你,也会善于制造浪漫的细节。感性的比较容易爱上一个人,但她不会滥情,相对来说而痴情执着。爱上了就会全心全意。感性的还有一个特别优点,因为敏感,她对于细小的、别人不在意的地方都有独特的观察。如果把这些优点发挥在文学艺术领域,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感性人的有一个弱点,就是与别人相处中,过于敏感,容易让自己受伤。她爱上一个人就会不顾一切,烈情、奔放,忽视现实的考虑。还有,感性的,就是凭感觉做事,往往不考虑对方的感受、感觉,往往容易感用事,自己的思想感情对事物起主导作用。

理性的人以男人居多,也有一些女性属于理性者。理性的人,他是站在相对客观的立场看待问题,自己的思想感情对事物的影响比较小,不意气用事,而是就事论事。不会关心体贴、不懂浪漫,给人冰冷、木疙瘩一样的感觉。这种人往往喜欢遵守一定的规则,愿意把自己放在一个特定的框架里,认为凡事都是有逻辑的。比如找伴侣,他事先会在心底设定一个大概标准,只要有一点不符合就觉得对方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但是要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所有的事都是有数学定律的,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适当的时候可以放松一下神经,学会浪漫和风趣,不妨接触一些文学艺术方面的领域作为爱好,让自己的感觉触角也有所发展,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样的生就不会枯燥无味,会充满趣和诗意。 爱情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感性是基础,理性是深度,越是理性的,越令人刻骨铭心。“发乎情而止于礼”不但是区别人类的感情和动物的本能的重要标致之一,往往也是区分甜蜜的和痛苦的的因素之一。不要让爱情成为生活的全部, 觉得有点倦怠和压力就约定少见面,但是别忘记每天通通电话、发发短信,问候一下对方,关心一下对方!要像放风筝,做到收放自如。如果感性人和理性人相恋,沟通和谅解显得尤其重要。沟通是连结感情的桥梁,人与人之间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交流才能发觉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取长补短;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流才能化解误会,解开心中的矛盾;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交流才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融洽情感。需要的是感性的冲动和理性的思考结合,那样才会演绎出完美?? 感性适合做与感性相关的职业,比如作家、诗、导演、演员、歌手、画家、电视电台主播、节目主持、记者、编辑、教师、广告设计、雕塑师、军人,等等。据专家研究,感性的多为天秤座和巨蟹座的,这两个星座的在艺术的工作都能有很突出的绩。理性适合做与思辨有关的职业,比如科学家、发明家、建筑师、律师、法官、行政员(如领导、秘书)、司机、商、业务员、保险、心理咨询师等等。

中性也叫混合性,既有感性的一面又有理性的一面,这种现实生活中不多见。这种往往是自己没有主见的人,特别是现在有些独生子女,他们往往喜欢听别人的,自己不独立思考,也不感情用事。有专家认为这种是造成现在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在逐年升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世上没有一个纯感性和纯理性的人,感性也有理性的一面,理性也有感性的一面,只不过是偏重感性的就叫感性人,偏重理性的就叫理性人,而感性和理性差不多的就叫中性人。理性人通过感性人的点拨、帮助和自发,克服自身的弱点,同样可以在适合感性的领域做出惊人成绩。很著名的例子如我国现代建筑学家林徽因,是一个理性的人,因为徐志摩而激发她感性的一面,成为现代重要女诗人。

篇三:“理性与感性”新材料作文与例文四篇

“理性与感性”新材料作文与例文四篇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理性主义者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感性主义者说,摆脱思想去感受爱吧,人的幸福只来源于情感。在生活中,你认为理性和感性哪个更重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根据这次材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理性”与“感性”的意思。“理性”一般指我们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分析、综合、比较、进行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意思和感性相对;也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其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感性”一般被理解为:凭借感官等认知的、基本由个人的感情决定的、并未深入思考而基本以第一印象来做判断的。在理解两者意思后,“理性”与“感性”哪个重要呢?那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啦,只要观点鲜明即可。譬如:理性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理性造就成功;理性重于感性;理性地感受生活;让理性为爱开路;人生需感性,但更需要理性;让人生插上理性的翅膀;感性之余勿忘理性;感性诚可贵,理性价更高;用感性去构建和谐社会;感性让生活更精彩。这些立意均可看作是符合题意的。让思想与情感并存;让生活充满爱;让思想大放光彩;爱满人间;幸福源于情感等立意的,应该看作是偏离题意。

具体的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例文四篇

这个世界需要理性

高级中学2014(16)班 叶育婷

何谓“理性”?简而言之,独立思考,能理智地去认知、分析世界,去探求事物的本质。

在这喧嚣的、为利益所笼罩的世界里,人们跟风随大流的趋势愈来愈严重。盲目跟从,无疑是缺乏理性的思考的结果。盲目,只会导致不良的后果,甚至容易引人误入歧途,所以,摆脱盲目,学会理性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理性。

“理性”一词源于古希腊,后来在法国的思想家们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一种体系。这些启蒙思想家由于对社会的黑暗感到不满,希望冲破这一压抑人们思想的社会,从而提出的思想主张。他们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用自己的智慧去改造世界。因此,人们不可忽视了理性的重要作用,只有用理性的眼光、理性的知识才能有助于分析周围的事物,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这个世界需要理性。

在彭宇案发生后,人们在对于这类似的情况时处于尴尬的境地。老人倒地后,该不该扶?这原本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却要人们思忖良久。在此之后,也发生过多起类似事件,而当中有很多人也于彭宇案有着相似的遭遇——为不受良心谴责,有人伸出援手去,反遭讹诈。这些层出不穷的现象,让人们深思,对于同一问题的处理,我们需要

用理性的眼光去分析,以防止自己受到伤害,所以,理性思考是很重要的。或许,这个世界里多一点理性将会更加和谐。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的创立者齐瓦勃,博览群书,充实自己,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抱着坚定的信念,以一个打工者飞跃成为公司的创立者。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并非全是运气,而是他经常去思考一些问题,对周围的事物尤其关注。在阅读书籍时能理性思考,并不人云亦云。当有机会降临时,他勇于抓住机遇,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可见,独立理性思考,不仅为自己带来事业上的腾飞,更可以为推动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这个世界需要我们的理性。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容易感情用事,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从而迷失了自我,做出有违原则的事情。这时我们应该学会理性地看待一切。

让我们学会理性,做一个理性主义者,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理性。

感性人生,舞动青春

高级中学2014(16)班 洪淼静

人有两种,一种是感性主义者,另一种是理性主义者。我偏向于前者。我认为感性很重要。只有倾听内心的声音,才能追逐自己心中的梦想。无论是健康,还是幸福,亦或是成功,感性的才是最真实的。因此我坚信,唯有感性,才能舞动青春,实现梦想。

那是一个黑暗的王朝,一个思想禁锢的时代,一个泯灭人性的社会——古代封建社会,是吃人的社会。然而,在这个窒息的氛围里,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犹如来世的青花瓷般的爱情,不禁让人们感觉到的是那么的优雅而深情。他们敢于走出世俗教条,遵从内心,摆脱封建思想,大胆地追求他们纯洁的爱情。他们的爱情被世人所传颂,他们是感性的。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感性。毋庸置疑,他们的爱挥洒大地,感动了一代代人。感性人生,舞动青春。

柏拉图说过,明天对世界来说,永远是一个奇迹。我们不可预知未来,但我们想方设法创造美好的未来。比尔·盖茨在就读哈佛大学时,由于兴趣使然,他毅然放弃了人们梦寐以求的学府,去从事他所热爱的事业。他了解什么是自己梦想的,他打破了世俗的枷锁,去追寻理想。他的父母也很支持盖茨的做法,他们用父母之爱去尊重盖茨的选择。盖茨和他的父母是感性的。他们用爱去生活,用爱去思考,所以,由于这一决定,才有了世人瞩目的比尔·盖茨。他的青春他做主。他珍惜自己的青春,梦洒青春。感性人生,要我们自己去创造;梦想启航,要我们去舞动青春。

古今中外,感性从来不缺少,感性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它的独特作用。感性启示我们,人的幸福只源于情感。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有他们相味的幸福,比尔·盖茨也有追求事业的幸福。这些只是个体的感受。

还记得,以前有记者在大街上询问市民的“你幸福吗”?这一活动引起了大家对幸福的定义的不同诠释。幸福与否,我们都要趁着年轻去感受,去体验,只有拼尽全力,才能舞动青春。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去共同努力。它是我们对幸福的理解,对幸福的追求,对幸福的向往。让我们摆脱落后的陈腐思想,走感性道路,去舞动青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吧!

感性,理性,孰轻孰重?

高级中学2014(13)班 黄永兴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感性与理性孰轻孰重的问题,成了人们争相诉说的亮点,每个人对此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

诚然,对此问题,我是站在理性主义者这边的。唯有思想,方能形成人的伟大。唯有理性,才能绽放人性之光。

有人同情蝴蝶破茧而出时挣扎的痛苦,从感性角度出发,怀着一颗怜悯之心,剪开了蛹的层层束缚,于是蝴蝶避免了痛苦的蜕变,轻松地来到了绚丽多彩的世界,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美好,然而,虽然你感性的帮助,蝴蝶未经受破茧之苦,却也因此让蝴蝶失去了振翅高飞的能力。它眼前的世界虽然美好,却永远不可能成为属于它的天地,舍弃了痛苦的挣扎,也就舍去了飞翔的美丽。显然,感性主义者的这一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它,就显得尤为重要。

眼下,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一片繁华,我们不见了往日的红墙绿瓦,只有妖艳的灯红酒绿,那日益扩大的演艺圈也渐渐敞开大门,那些感性主义者从情感出发,带着他们最终的梦想一头往里扎,却再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和最绚丽的那个梦想,摆脱了思想的他们,何处是归宿?有些同学根本不顾自己的潜质,拼了命地唱歌、跳舞,虽样样不落,却将自己训练成一个高智商机器人了。人应该有自知之明,通过理性的思考,指导自己的行为。只适合画画的人,你就好好学画,而不要梦想成为舞星,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摧残,也是一种自我愚弄。因此,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时,我们要理性地思考这梦想是否适合自己。只有理性看待自己,方能成就自我。

当今社会,浮躁之风日盛,很多人渴望走捷径,想轻松到达成功的彼岸,却往往误入歧途,南辕北辙,饮恨败北。譬如很多富二代依靠父辈基业,坐吃山空,终日沉溺于享乐之中。所谓“富不过三代”即是如此,只因为他们都从感性出发。然而,香港富豪李嘉诚却没有用自己的财富为两个儿子铺出一条康庄大道,他从理性的角度出发,不让两个儿子接手自己的家族企业,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创业。终于在他们自己的辛苦磨砺比拼中,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因此,要想自己有所成就,理性的观点更为重要。

朋友们,理性、感性就在你我的一念之间,希望大家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

理性铸就成功,感性支撑幸福

高级中学2014(16)班 宋佳佳

曾经在书上看过一个理科生与一个文科生的辩词。理科生说:“你缺乏理性,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做事全凭感情。”而文科生反驳:“你缺少感性,当人们都在欣赏优美的风景,感叹之声油然而生时,你的脑子却在思考着这山有多高,计算着这水有多深。”

在他们的对话里,好像理性与感性似乎是水火不相容的。事实上,我们不能否认,理性更容易助人成功,而感性则可使人们更容易发现美,更容易感受身边的幸福。那么,让理性与感性交融,有何不可。

九球天后潘晓婷在接受一次访问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我在练习或者打比赛时,必须耐得住寂寞,即是抛弃一切杂念,只能用审慎的思维完成练习或比赛;而当我与朋友

在一起时,我就会转变为一个感性的自己,会快乐、会伤心、会感动??”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理性成就成功,感性支撑幸福。每个人都可以权衡感性与理性的尺度,拿捏平衡好两者,生命才不会有所缺憾,人生才能更有意义与价值。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每天早出晚归,被永远不会停止的事物缠身,领着丰厚薪水却连一次陪亲人吃饭的机会也没有;当然,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人,盲目地投身于对美的追求,放弃一切努力与拼搏只为享受现成之幸福。这两者就是缺乏感性与理性而带来的恶果。理性与感性没有孰轻孰重,两者都是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把握好理性与感性的关系,实际上也促成了很大的成功与幸福。

闻名于世的各大家们有很多也做到了把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如隐居于世而寄情山水的陶渊明和写下《瓦尔登湖》等著作却隐世十余载的梭罗。这些人不止拥有追求成功的理性思维,而更有感受体验美丽景色的感性认识,他们都让理性与感性这两者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虽说自古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现在我认为“理性与感性可兼可得”。因为理性与感性都至关重要,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理性铸就成功,感性支撑幸福。唯有成功与幸福兼得,我们的人生才会快乐而无憾。

篇四:高考作文要让理性回归感性

高考作文要让理性回归感性

刘九洲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多次负责湖北省高考语文评卷工作。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第10期)

评阅高考作文,最痛苦的莫过于考生高谈阔论,好像个个都成了哲学家或思想家。是“哲学家”的,常常请出西方的柏拉图或是中国的老庄,讨论一些深奥的哲学问题;是“思想家”的,西方的黑格尔与中国的孔孟“每文必到”,他们的至理名言,要么是作为观点加以引用,要么是作为警句拿来装饰门面。如果你问:既然是“家”,该有属于个人的观点吧?对不起,鹦鹉学舌是可以的,个人的观点是没有的。读这样一些空洞无物、千篇一律的文章,我真怀疑:中学语文教育是不是在批量生产“家”?那些年轻的学子们,是不是都成了高智商低情商的人?

我们常说,任何文章都应当是一种生命的体验,都应当是一种人生经验的表达。因为体验生命,文章才有灵魂;只有经验人生,思想才有根基。但现实的高考作文呢?我们的主考官,每年出题都要考生谈感悟,好像这些考生涉世很深,都是饱学之士。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感悟”出一点名堂,给他们准备了“三件宝”。一是作文材料:家事、国事、外国事;古人、今人、外国人,样样俱全。二是名言警句,经史子集被搜罗殆尽。三是作文模式:什么三段式、反弹琵琶式、非驴非马式等等,应有尽有。我们的考生只须依老师的锦囊妙计,在考场上装模作样地感悟一番,基本分数是跑不掉的。有的老师宣称:外省某校考生经他如此授计之后,升学率陡增了30%。此事真假与否,毋须辨明,只是我由此“感悟”出考生高谈阔论的原因所在。这里,先容我声明一句:我无意怪罪高中语文老师,出于应试的压力,也为稻粮谋,他们不这样做行吗?我也无意怪罪主考官,讲堂上的先生,总须正襟危坐,考考道学,不然脸面何在?其实,让学生谈“感悟”也没错。只是我们得先弄明白:感悟感悟,有感才有悟。没有感性经历和体验,哪来感性认识?哪来理性领悟?靠拼积木的手法把人与事

凑到一块,靠做泥人的模式表达感悟。这样的文章,不高谈阔论才怪呢! 因此,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主考官,用出题这根指挥棒,把高考作文的风气“扭”一扭(有人说高考不是“指挥棒”,这是睁眼说瞎话;有的出题者最不愿听到批评的声音,其实批评就是关心,就是爱护)。近几年来,我最欣赏的是上海的作文题,前年的“变”、去年的“忙”、今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据说,此作文题一公开,一夜响遍申城),三个题目个个都充满生活气息,只有横空出世的大都市才有如此扣紧时代脉搏的胆识,只有在人文底蕴深厚的海派文化的孕育之下,才有如此充满感性的文章出现。这里我尤其要强调高考作文题的感性问题。我们的民族本来就是以感性见长的民族,中华文化并不如同西方文化那样有着思辨的传统。依循我们的民族性和文化特点去思考,出高考作文题目也应当走感性而不是理性的路子。

我也真诚地希望高中语文老师,在训练作文时,转变一下观念和方法。我所说的“观念”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作文的标准应当改一改,对那些下笔就纵论古今而空洞无物的文章,对那些把名言警句排成方阵推出而不知所云的文章,放在中下等的位置上,不要见到这样的文章就拍案叫好,就当作范文推荐。二是在改变作文评价标准的同时,多倡导作文的人文性。它的工具性当然也不能忽视,但不能视为“第一”乃至“唯一”。现在的问题就是作文的工具性太强、功利性太强,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文”,现在是文无性灵,因“分”而成。我所说的方法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过程上多下功夫。所谓“过程”,指的是一篇文章的思维展示过程、情感表达过程。人的精神活动固然复杂,但是每一种精神活动都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动不居的。每一种精神活动都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存在。省略了这种“过程”,人的精神活动就显得很苍白。因此,写议论文,重在训练观点的论证过程,重在对事物层层剖析以证明观点;写记叙文,重在训练情感的抒发过程,重在寓情于事的叙述之中,寓情于景的描写之中。作文的“规矩”是要讲的,但不能把它模式化,须知“梓人能与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写得“巧”的文章,一定是“有法”而又“无法”的文章。二是在“质感”上多下功夫。所谓“质感”,就是内容具体丰富,语言朴实无华。这样的文章,拿在手上沉甸甸,掷在地上作金石声。清代袁枚说,“只可字立纸上,不可字卧在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

他的意思是,一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当有“生命力”。“生命力”从哪里来?从“质感”中来。因此,应当告诉我们的学生如何去写具体的事、论具体的理,如何把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想通过自己习惯的语言表达出来。

我更真诚地希望我们的高中生,写文章不要空发议论,要有真情实感。何谓“真情”?就是某一件事触动了你,让你情不自禁,唰唰流下了眼泪。有一篇记叙文题为《那段三思背后的情》,写的是父亲陪考的事。这里不妨把它的主体部分转述一下:

我想到了考场外的父亲,他赶了几十里山路来送我进考场。我说:“爸爸,家里忙,你回去吧!”父亲说:“家里的事都安排好了,你别操心。再说,家里再忙,也没有你考试重要。”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钱,问我:“渴不渴?我去给你买瓶水去。”我摇摇头,转过脸去,鼻子一阵阵发酸。快要进考场了,我再次劝父亲回去。父亲不再做声,我见他用粗拙的手点燃了一根烟。“我在这里是不是会影响你?”父亲吸了一口烟,低声问我。我没吱声,只觉得喉咙有什么东西堵得慌,好半晌,我才回过气来。我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望着父亲,我相信,他看到了女儿坚定的眼神。“爸爸,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我一定行!”我在心里默默念着......

这样,经过再三思考后,我决定不“赶”父亲走了,我知道,他也是再三思考后才决定来陪我考试的……

读了这段文字,我也鼻子发酸,多好的父亲,多懂事的女儿!文章不是无情物,这位考生为亲情所感动,也用“亲情”感动了评阅老师。这篇文章经过三评,最后得了56分。虽然它的开头和结尾与主体部分不太协调,但是它“有情”,应该得到这么高的分数。有情,并且寓情于事,通过细节去表达情,这是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前面说到“质感”问题,其实,用细节增强“质感”,这是治理空话连篇的最好办法。这篇文章最感人的就是父亲“要给女儿买水”和“担心自己陪考会影响女儿考试”两个细节。父亲对女儿的爱和对女儿的期待,女儿对父亲的感激和从父爱中获得了自信,等等,都可以从细节中读出来,并且还可以感受得到。如果我们的考生写的都是这样的文章,虽然评阅很累,却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至于“实感”,就是某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引起了你的注意,

引发你去思考,促使你悟出了某种道理。这种道理即使不是大道理而是小道理,但因为是有感而发,这种小道理同样也能启发人。如下面一篇题为《三步之遥》的散文,原文照录如下: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是用尺量出的实际距离,而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就算只隔我家三步之遥的对门,至今我仍未抵达过。如果你问我“永远”有多远,我会回答就有我和对门那么远。

于是我开始幻想:一个初夏的晌午,在街心公园,我与同是老翁的老汉相遇,并发生一次愉快的交谈,我会想起我与他曾做过对门,这样也不枉从前的那一点缘分,如果这世界真有缘分存在,我觉得不是公园的偶遇,而是从前的与对门的偶遇。

不要总是幻想而逃避现实,没有和对门认识,我是否应该自我检讨一下,或许对门根本不想和我认识,或许他想认识我,而我这种人本来就不指望被别人认识。

一天,同学来我家,聊了一会,他忽然问起我家对门是干什么的,我说:“是开门和关门的。”“然后呢?”他又问。我说:“然后再开门和再关门。”同学茫然地看着我,以为我在说笑。其实我对对门的认识大抵如此。虽然只有三步之遥,在这么近的距离里,居然存在着这样神秘的人物,不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吗? 一天我站在阳台上,望着对门的阳台,心里有一种迫切的期待,期待与对门来一次偶遇。奇迹出现了,那是一位青年小伙,他将裤衩挂上,然后无声无息地关门,走了。那时我有一种莫名的失望,原来我们可以有很多的幻想,但绝不可以产生很多的希望。天气是闷热的,空气中散播着沉闷,我无力反抗,只能接受。 原来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会这样的淡薄,那是一种无形的距离,那种距离是我无法承受的。

就算只有三步之遥,那又怎样,那是一种无法丈量的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好远好远。

明天我可以买一张机票抵达天涯海角,但明天我却不一定能抵达对门的客厅。“永远”有多远?就有我和对门那么远。

阿姆斯特朗已从月球上回来了好多年,他说他代表人类迈出了一大步,但我们至今却无法抵达对门,其实只有三步之遥,只要一小步。

这篇文章,才800字,写得隽永,有看头。它的题材不大,就是楼房住户门对门但互不相识,城里人习以为常,社会学者称之为“高楼病”。它要说明的道理也不大:人与人之间不能没有交往。不过这个小道理中也蕴含着大道理:咫尺天涯的心理距离,是人们不愿交往、懒于交往直接造成的。人类文明是靠精神交往推进的,这种精神交往活动一旦停止,人类文明的前进脚步也就停止了。可见,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并非都是福音。

这篇文章同上面转述的文章一样,都是写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过的事。只有写这样的事,才会有“过程”的展示,才会写得具体而实在。当然,我也不是完全反对考生“视通万里”,“笔揽古今”。我只是认为,作为高中生,而且是在应试教育氛围中成长起来的高中生,靠“宏观叙事”很难写出好文章,因为“三点一线”构成了他们生活的主体,从学校获得的知识经验,只能满足“微观叙事”的写作要求。因此,我再次强调:写身边事,论平常理,抒心中情,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让理性回归感性,应当成为现阶段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