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家乡的金丝小枣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6:28:12 作文素材
家乡的金丝小枣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程义航 家乡的金丝小枣(程义航)

家乡的金丝小枣

沧州市实验小学 四七班 程义航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沧州,我的家乡物产丰富,我最喜欢的就是家乡的金丝小枣。

春天,一个个小芽从树枝里探出头来,看一看冬天是否走了。这些小芽为本来灰蒙蒙的树枝增加了许多生机。 夏天,叶子变得肥厚了,也更加浓密了,树上开满了浅绿色的小花,一阵风吹来,淡淡的花香好闻极了,小蜜蜂在花间穿梭着,勤快的采着蜜,枣花蜜是一种上乘的蜂蜜呢。随着枣花的脱落,一个个青青的、椭圆型的小枣开始长了出来,慢慢的青枣变的胖胖的、鼓鼓的,这时的小枣还是不能吃的。

“七月十五点红,八月十五全红”,这是我们家乡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说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小枣就成熟可以收获了,这时,片片的枣树林的小枣都穿上了红装,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的美丽耀眼。树林里,全家出动开始打枣了,一杆子打下去,一颗颗红玛瑙似的小枣便应声落地,捡起一颗,顾不得清洗,直接放入嘴中,那是又脆又甜。把收获的小枣晒上一段时间后,这时的小枣有些瘪了,捏上去也软了,但是里面的肉很厚实,掰开一颗,看到里面的肉是金黄

的,轻轻一拉,一条条金丝便出现了,再咬上口,那甜味能甜到你心里。

我爱金丝小枣,我更爱我可爱的家乡!

篇二:我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没有名胜古迹,也没有繁华热闹的都市,更没有惊涛骇浪的大海。但是我依然深深地爱着我的家乡。这里有茂密的树林,也有争妍斗艳的野花,还有生命力顽强的小草。随处可见的一排排房子高低不齐,像一条条蜿蜒起伏的波浪。

春季到来,家乡的风景格外美丽。小草伸伸懒腰,打着哈欠,从泥土里钻了出来,树叶也冒出了新芽。这时候,可爱的燕子从远处飞了回来,在一间屋檐下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这儿是个好地方,我们在这里安个家吧!”花儿眨着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的一切。孩子们脱下了厚厚的棉袄,尽情地在草地上嬉戏:唱着、跳着,快乐得像一群自由自在的小鸟。

当烈日炎炎的夏季来临时,绿油油的西瓜让人馋得直流口水。这时孩子们便来到小溪边,脱掉凉鞋,把脚浸在河里,清澈的河水使我们忘掉了炎热。 金秋时节,石榴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梢上。一阵阵秋风吹过,稻子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波浪,格外美丽。这个时节是大人们最忙的时候:收稻子、收棉花``````虽然他们已经累得喘不过气,但他们脸上依赖挂着丰收的喜悦。

冬天,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小伙伴们在雪地里追逐、堆雪人、打雪仗``````真是其乐无穷!

我爱我的家乡,爱这个美丽、朴素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镇,那里风景优美,绿树成阴。

春天,树枝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小草懒洋洋地睁开眼,花儿们也纷纷盛开了,红的、蓝的、黄的、紫的,千奇百怪,五光十色。花儿们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引来一大群蝴蝶,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那景象可真美!

夏天到了,树叶更绿了,还去河里摸鱼,那一棵棵树像一些战士一般。花儿们也更加芬芳诱人。荷花也开了,荷叶是绿的,荷花是淡粉红的,真美啊!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到荷塘采莲藕吃,一条条鱼在水中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一被我们捉上来,就“活蹦乱跳”,看它乞求的样子,真可怜!

秋天,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一字形。天空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是一片金黄的景象,麦子是黄的,树叶也是黄的,一片一片的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独自一人“旅行”。农民伯伯在这个季节可乐了,也很忙,因为他们辛勤的汗水培育的麦子成熟了,他们都忙着割麦子呢!

冬天来到了,一颗颗雪花从天上飘落到地上,整个世界一片洁白,雪花是花状的,白白的,一捏在手中就融化成晶莹的小水珠了。

我的家乡真美丽,我爱我的家乡!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家乡的金丝小枣作文)

我爱我那充满欢声笑语的家乡。

春天,柳树姐姐脱掉了白连衣裙,换上了绿婚装。调皮的小草弟弟探出了小脑袋,小花妹妹露出了洁白的面颊。农民伯伯在田野里辛勤的耕耘、播种。我们小孩子

在草坪上玩耍。小鸟仿佛被吸引住了,也放声歌唱。在那美丽的乡村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声。

夏天,溪水哗哗的流着。我们小孩子在河边玩耍嬉戏。大人们在树阴下谈天说地。知了在叫着,好象在说:“热死了热死了!”小鸟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愉快飞翔。在那美丽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秋天,枫树姐姐飘落着红叶,仿佛在迎接丰收的一年。小花准备去和它的哥哥姐姐们告别了。农民伯伯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在帮助农民伯伯干活儿。小鸟成群结队地在和这里的一切告别。在那充满欢笑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告别声。

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我们在小路上愉快地玩耍。所有的植物都屈服了,只有那冬青树在风雪中傲然屹立。动物们大多都冬眠了。在这僻静的冬天里,留下了冬姐姐的足迹。

篇三:家乡作文

习作:

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家乡的景物,写的时候注意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如果对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写。

学生习作:

金钉子公园

我的家乡在湖州市长兴县槐坎乡,我们那里的金钉子公园很美。哪里有很多我们玩耍的故事。金钉子的景色好,气味也很好,金钉子是长兴远古世界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那里有海洋生物的古代化石,分别是海洋化石,恐龙化石和其他陆地上和海洋里的生物,它有关着我们的未来,有关着我们的过去,它是我国宝贵的古代生物。名师点评:作文题目为《介绍家乡的景物》,那就应该力争把家乡的景物向读者们娓娓道来,可是小作者集中描写的是金钉子公园,所以,建议把作文题目改为《家乡的金钉子公园》。第二段对金钉子公园的介绍过于笼统,小作者应当抓住金钉子公园的特色,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叙述,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继续加油哦!努力就会有进步!

(学乐中国特聘教师:邹紫老师)

“介绍家乡的景物”作文例文及写作辅导

如何介绍家乡的景物

马兰花开

这是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园地一的一次习作。这次习作是要让学生写出家乡的景物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要求写出景物的特点,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感情,并要有丰富的想象。以下是我整理的几点感受:

一.选好习作的对象。家乡一定有很多优美迷人的风景,往大处可以是家乡的著名景区,可以是名胜古迹等,往小处写可以是家乡的一个商场, 一个公园花园,一条街道,一座小桥??但是要注意,在一次短小的习作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一一写到,但没一样重点写,没有一样有具体生动的描绘,内容干涩枯燥,犹如蜻蜓点水般。因此在习作前先让学生想想印象中最深的或有趣的一处景物是什么?这样就解决了习作“写什么”的问题。

二.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任何一景物都有与其它景物的不同之处,这就要看平日的仔细观察和细心地体会了。抓住了特点,运用适当的比喻和拟人手法,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这样景物的特点就很突出,景致也有鲜活的色彩,富有生趣。如《燕子》中“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句将比喻拟人揉和在一起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五彩缤纷,百花争艳,是那么有生气,让人看到了

一种动态美。抓住了春天的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特点。又如《珍珠泉》中“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砾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作者写出了珍珠泉的绿、清、深、美,这就是珍珠泉的特点。你还可以通过观察这种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或动静的变化来发现它的特点。例如叶圣陶写《荷花》时,没有风时,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一阵微风吹来好像“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一静一动,想像丰富,荷花的美也不是更鲜明了吗?

三.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观察景物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比如: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整体到局部,或者按照季节的变换等,选取那种顺序应该根据你要写的文章内容的需要来确定。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来写的。一篇文章条理一定要清晰,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让人看了之后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一目了然。

四.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想象能给文章增添不少的情趣生气,充满烂漫。如《燕子》的结尾:“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作者将“电线”想像成“五线谱”,把“燕子”想像成“音符”,真是想像奇妙而生动,那一首春天的赞歌不是更值得我们去回味吗?这就是想像的魅力。 又如《荷花》一课,“我仿佛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把自己都身置其中,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可见作者喜爱荷花的程度之深。

五.流露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描写中的抒情,能起到画龙点睛之笔的作用。在介绍家乡的景物时,心中一定是充满了自豪感,那么在习作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文中去,就像《珍珠泉》的作者描写完珍珠泉的特点后写到:“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看,作者是多么地自豪和骄傲啊!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一下子表达的淋漓尽致!

作者:裴老师

“介绍家乡的景物”作文例文及写作辅导

介绍家乡景物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

1、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2、按一定顺序来写。

3、表达热爱家乡之情。

4、展开丰富的想象。

5、写作具体、生动。

德州的主要景物:

中心广场、新湖、假山、新湖风景区、世纪广场、希森欢乐岛、锦绣川、长河公园、董子文花街、大雁岛、万亩桃园、金荷园、仙人湖、乐陵金丝小枣等。

范文

家乡的湖

我喜欢水。我爱欢快活泼的小溪;我爱深沉浩瀚的大海;我爱汹涌澎湃的黄河;我爱奔腾不息的长江。但,我更爱家乡那美丽,温柔的湖。

这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绿的树、红的花、蓝的天和白的云。这湖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条条,像一条迎风而起的龙,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戏。

我想:湖中一定有个水晶宫,那是个金色的家园,不然他为什么整天那么快活?水晶宫中一定有一块巨大的翡翠,不然湖水怎么会那样绿?

静的湖可爱,雨中的湖更是可爱!

细丝般的春雨轻轻地飘下来,不停地织,织出这绿色的“锦”,“锦”上漾起无穷无尽的圆环,像姑娘绣出的团团新生的莲叶??春雨到来的时候,湖面上最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式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隆隆”的礼炮响了,大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大雨一落,联欢会开始了,你看见那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簪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告诉你??

“介绍家乡的景物”作文例文及写作辅导

学生习作:

1、家乡的田园

爸爸的老家是在农村。我们都会觉得那里蚊子多,小虫多,交通不方便,但是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那里的田园景色可真美啊!

乡村是粮食的故乡,更是农民伯伯丰收时绽开笑容的地方。放假期间,我和爸爸走进了乡村,感受了乡村的田园风光。

踏进田园乡村,犹如走进“世外桃源”。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秀美的山水田园画面。你

会看见小路旁五彩缤纷的花朵向你招手,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你还会看到稻田依傍着青山。一阵微风吹过,稻田里的禾苗就会摇摆起它那柔嫩的身体,像是在跳舞,迎接着我们。 夏天的水塘里开满了美丽的荷花,成群的小鱼在荷叶下面游来游去,小牛犊也和妈妈在小溪里泡起了凉水澡。秋天的果园里瓜果飘香,瞧,那一棵棵树叶茂盛的果树上,累累的果实都把树给压弯了腰。冬天,水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孩子们都在上面滑冰,抽陀螺。 家乡的田园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首歌,田园的风光会让你留恋。

我爱家乡的田园。

2、家乡的榕树

当你走进乡村口的时候,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一棵高大挺拔的大榕树。

远看,大榕树长得比三层的楼房还高,它像大伞,像蘑菇,还像一位慈祥的老人站在村口。微风轻轻拂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真像同学们的笑语。

春天,榕树又变成绿色的。榕树的根伸出地面;像老爷爷的胡须,瞧,那卷起的枝条,似乎是时髦的卷发。那淡绿色的叶子像小朋友们的叶子,一阵风拂过榕树仿佛在翩翩起舞。 夏天,大榕树的叶子撑开,像一把绿色的大伞帮人们遮阳,避暑。听,知,知,知地叫着;组成了一首催眠曲。小朋友们在树下玩游戏,大人在榕树下乘凉;多么快乐。

秋天,榕树的树叶染成黄色的,那一片片的叶子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又像一枚枚邮票带来了秋天的凉爽。

这就是家乡的榕树,无论什么季节,它都有那么高大、挺拔。我爱家乡的榕树,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美好。

3、家乡春韵

暖风习习,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经过了一冬的睡眠,它慢慢地睁开了迷迷蒙蒙的眼睛,似乎忘记了什么,带着浓浓的春意,来到人间,洒下一片片新的生命!

这天,我们一家兴高采烈地来到了爷爷家踏青,山间小路上,新生的小草挨个探出头来,谁也不让着谁。粉红色的小花在春风中翩翩起舞,似乎在炫耀着:“怎么样,我像不像一个小舞蹈家!”又像在为我们传递信息:“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明媚的春光,它像一位慈祥和蔼的母亲,轻轻地,轻轻地,抚摸着幼小的我们,为世界增添光彩。

美丽的蝴蝶就像一位位仙女,在花丛中穿梭,述说着飞翔的概念。勤劳的蜜蜂是一位无私奉献的仙女,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工作,嗡嗡------好像在说:“我是位辛勤的工人,我有永远做不完的工作!”瞧,鸡家族们也来凑热闹,只见一只公鸡直挺着身子,带头领队。那红鸡冠一翘,就像在警告着我们,谁要想动我们家“成员”的一根毛,我就对他不客气!母鸡妈妈带领着小鸡们,只害怕自己稍不留神,让哪只小鸡趁机逃跑!

在山上往下望,一望无垠的稻田,有绿油油的秧苗,有金灿灿的油菜花,有红通通的桃花,让人看了心旷神怡!天空中,丝丝游云,犹如碧波上的大海游荡的几只“白帆船”,横掠过的小鸟叽叽喳喳,好像在寻找着妈妈!

明日留给夜晚的是美丽的梦幻,小河留给远方的是无私的奉献,春天留给秋季的是丰收的喜悦,而童年留给我的则是多姿多彩的记忆。

4、家乡的小河

我的家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西边的田野里有一条很清很清的小河。河里有鱼、有虾、有螃蟹。有的时候还能看见洁白的水鸟在河边捕鱼。妈妈和爸爸会在周末的时候带我去玩。 可是有一段时间,由于人们不爱护环境,不爱护小河,清清的河水不仅不清了,而且还散发出难闻的味道。河里的鱼、虾、螃蟹、都不知道跑哪去了,水鸟也不见了影子。人们都不喜欢小河的这个样子,于是决心要让小河重新漂亮起来。人们把小河里的垃圾捞了出来,小河里的水又变的和以前一样清了。人们又种上了荷花,荷花开出了许多红色、白色的花朵,可漂亮了。要是走在河边上,就可以闻到荷花的香味。小鱼、小虾又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了,就连很久看不到的水鸟也回来了。

我可真高兴啊!因为我又可以去那玩了。

5、家乡的油菜花

在我的家乡——巫山,油菜花随处可见。

每到春天,田野里、小路边,山坡上,到处都是油菜花,真成了一片金黄色的海洋。油菜花的茎嫩嫩的,轻轻一折就断了,你要是用指甲在它的茎上划一下,就会留下一道痕。油菜花的叶子是长圆形的,浓绿浓绿的。油菜花是开在茎的顶端上的,一株能开好多的小花,一朵紧挨着一朵。花冠四瓣,呈十字形,花蕊也黄色的。微风吹来,油菜花就向我徐徐点头。你把鼻子凑近闻,就会闻到一股淡淡的菜花味,十分怡人。

我爱家乡的油菜花!

6、我爱家乡的竹林

我的家乡在美丽天府之国四川成都,这里有山,有水,更有许许多多的竹林。各种各样的竹子种在房子的周围,圆圆的,长长的,像一根根柱子,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竹子一年四季都是那么青翠,让人心醉,陪伴小伙伴们成长。

春天,一场春雨过后,春笋想出来透透气,便从土里往外钻,它终于破土而出,仿佛片刻间竹林里便全是竹笋,有些上面还有雨滴呢。雨后春笋大概就是这样形成。春天的竹林遍地透着春姑娘的气息,我们在竹林里和她亲密接触。

夏天,竹子成片成林的长。站在竹林里,好像进了竹子的世界。竹叶是翠绿的,竹杆也是翠绿的,尽管烈日炎炎,竹林里面却透着凉爽。阳光透过片片层层叠叠的竹叶,闪着晶光,照着里面做各种各样游戏的我们。

秋天,天高气爽,秋风吹来,树叶象雨一样纷纷落下,但竹叶却稳如泰山,文丝不动。燕子往南飞走了,竹叶也逐渐由翠绿变成了浅绿色,小动物们在竹林里开始藏食物了。我最喜欢在落日的余辉照射下,躺在竹林深处仰望天空满天的云彩。

冬天,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来了,草枯黄了,树只剩下光秃秃的头了,唯有家乡的竹林还是绿色的。竹林里的落叶铺满大地,厚厚的,踩在上面就像是金黄色的地毯,软软的,给人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放学后,捧着书,慢慢的走在竹林里阅读,仿佛时间已停止,有时,连外婆叫我吃饭了都没有感觉。

啊,我爱家乡,我爱竹林。

篇四:《家乡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作文教学案例

《家乡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作文教学案例

执教: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实验小学 代士云

评析:唐山市丰润区小学教研室 高启山

2003年秋季开始,我们和唐山西实验小学五年级开展了联谊活动。联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扩展学生的交流层面,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和写作能力。联谊活动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通过自由书信往来进行交流;二是作文异地交流批改。

我们的作文教学采用了唐山市丰润区教研室高启山老师的活动设计,围绕着一个个主题开展活动,把“交友、实践探索、习作教学”整合在一起来进行。

第一次作文活动是为对方小朋友介绍自己《美丽的校园》。第二次是为对方介绍自己身边具有美德的人物故事。第三次就是为对方介绍具有地方特色的《家乡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

由于前两次活动开展的比较扎实,所以,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开展第三次活动前,他们就对活动的内容开始打探、猜测。当我宣布了活动的主题后,学生不禁欢呼起来。看来,这次活动的内容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我在课上对学生的选择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发现,竟然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选择了“家乡好吃的”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流程,接下来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选材,然后说一说,评一评,再开始写草稿,接着读一读,互相评一评,再修改,最后抄写到作文本上。我觉得,如果这样完成一篇作文,就不能够使学生将作文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虽然学生对此有生活的体验,但积累和沉淀得不够,作文中的灵性就不足,写作的能力就很难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所以,我没有草率的让学生动笔去写,而是让学生先讨论:“我们为对方小朋友介绍‘好吃的’,应该介绍哪些方面?”学生们踊跃发言,经讨论和归纳,得出结论:“可以介绍这些小吃或者食品的色、香、味、制作过程、独特之处??”接着我又让学生思考:“我们既然为对方介绍,那么你想让对方读了你的介绍后,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学生马

上说:“要让他和我一样喜欢吃!”我接着说:“要想让对方也喜欢吃,我们在写作文之前,一定要对这种食物有足够的了解,这样在写的时候,才可以写的真实、具体。”

这样启发之后,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再去认真观察、研究:“自己喜欢的那种小吃到底为什么这么好吃?除去好吃,还有没有其他值得介绍的地方?”当学生再去观察时,就有了针对性和目的性,他们不仅注意看小吃的制作过程,还注意观察食物在形、色、香、味各方面的变化,而且注意调动各种感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观察和研究。如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手摸,开口问问、动手做做??对部分有困难的学生,我还亲自领着他们到拉面馆去体验生活,现场指导观察。观察的方式有了改变,观察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有了这些来自于生活实践的丰富、鲜活的素材,再回到作文课堂上时,学生的语言明显地生动起来。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时,他们兴奋极了,边说边比划。研究煎饼的几个同学在那里争论煎饼那种诱人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味儿,该怎样用语言来描述。研究饼夹肉的同学们正在讨论吃到嘴里的感觉到底是不是软软的、滑滑的。研究糖葫芦的几个人急着喊我过去评判,因为他们说到糖葫芦如何从案板上往下取时,有的说要往上轻轻推一下,有的说不是,到底是怎么回事???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完善了文章的构思,提高了的语言的表达效果。同时,对于家乡的小吃随着了解的深入,情感体验上也逐步加深了。

但是,我在参与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研究活动仅停留在对事物的表面观察和了解上,虽然也有新的收获,却没有多少有价值的思考。如果单从这一次作文的角度来看,活动至此,应该是比较成功了。大多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事物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也基本上做到了文从字顺,表述具体。不过,我感觉,研究活动的意义远不是一篇文章所能承载的。如果在活动中,学生没有发现问题,说明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就不能养成。没有这种习惯,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很难再提升。为此,针对典型事例,我引导学生要注意追究根由。如“金丝小枣”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什么样的饺子陷煮熟后成丸儿不散?买的糖葫芦的糖皮为什么比我们自己做的要脆,要光亮???

学生带着这些追问出的问题返回生活中再次研究,就又有了新的发现。如:鸡蛋磕到煎饼上之后,要捣碎蛋黄才能迅速摊好,不然鸡蛋会“到处跑”。做拉面时案板上要抹油,手上也要蘸油,这样面才不会沾在手上和案板上。做糖葫芦时,糖里要放白矾,糖皮才会凝固的快,案板上要抹油,糖葫芦才好往下取,糖葫芦从糖锅里拿出来要往案板上“摔”一下,糖片才会大一些,金丝小枣里有密密的、亮亮的金丝所以叫金丝小枣??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对自己所研究的事物更加的关注和喜爱。看到这种现象,我突然之间来了灵感:研究的过程不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吗?孩子们在研究过程中有了多少有趣的发现啊。于是,我提议让他们把自己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烦恼的事情以《××××外传》为题写下来。没想到的是,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就这样,一次研究活动,很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选材,写出了个性十足的两篇文章。

我让学生互相读一读自己写的两篇文章,听取对方的意见,再进一步的修改自己的文章。然后,组织学生把习作寄给了丰润的小朋友。对方的小朋友也把习作寄过来,学生要调动自己平时积累的写作知识来评价别人的文章,同时也在别人评价自己文章的同时学到了新的写作知识。在与对方小朋友共同分享研究乐趣的过程中,学生的习作兴趣、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附学生习作

金丝小枣

作者 黄修齐

你吃过金丝小枣吗?即使吃过,也不一定亲眼看到过它的生长过程吧!幸运的是,我的家乡---青县,就是金丝小枣的产地。所以,你就不要着急了,坐下来听我细细道来。

枣树发芽比较晚,春色满园的时候,才刚刚长出嫩绿色的叶芽,不过,没多长时间,就长成大叶子了。枣树叶子绿得发亮,像是涂了蜡。

快要立夏时,小小的枣花苞慢慢长出来,嫩嫩的、黄黄的,像是小米粒。瞧,多可爱呀!慢慢的,枣花开了,五个小花瓣上,有像蜻蜓翅膀上那样可爱的细丝。那小小的枣花黄中带绿,藏在绿叶间。你不仔细看,就不会发现它。不过,你一定知道它开了,因为满枣园都飘散着它那甜甜的花香,引来无数的蜜蜂嘤嘤地飞舞。据说,蜜蜂酿枣花蜜非常有名呢。

初秋时节,枣树上挂着许多青青的、小小的枣。开始只有绿豆大小,慢慢地长成“黄豆”、“花生”??颜色也由青转黄,由黄变白,由白变红??到了中秋,枣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枣。看哪! 绿绿的叶儿,鲜红的果儿,煞是好看!摘一粒放到嘴里一咬,哇!脆脆的、甜甜的,让你吃不够!

对了,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金丝小枣吗?这个呀,原来我也不知道,后来才知道,小枣晒蔫了之后,用手轻轻掰开,就可以看到密密的细细的丝,对着阳光看,闪闪亮亮的,怪不得叫金丝小枣!

怎么样?这回长见识了吧?你来吗?来了我会请你吃用金丝小枣做的醉枣和枣糕。

金丝小枣外传

作者 黄修齐

这次作文活动,老师让我们研究家乡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我选择了金丝小枣。经过调查和整理,我写完了作文。我以为已经把小枣的底儿摸透了,而且觉得文章写得也满生动的。哪知到了学校,老师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金丝小枣吗?”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把我变成了小哑巴。半天我才说:“是随便起了个名字吧,好听呗。”老师看着我笑了,说:“每一种事物的名字都是有来历的,回家再好好研究一下吧!”

经过询问,我听说金丝小枣里有金丝,所以才叫金丝小枣。可是我吃了那么多的枣,没有见到金丝呀!我把疑问向老师提出来了。老师笑着说:“回家拿一个晒过的枣掰开看看。”

回到家,我找了几个小枣试了试,嘿!果然,在我掰开的一刹那,我真的看到了“金丝”!它是那样密,那样细!对着阳光看,真是名副其实的金丝────亮亮的,细细的。

为了和我一起研究,老师让我把枣带到了学校。

我把枣交给老师,老师挑了一个干得发硬的小枣,用力掰开。咦?怎么没有细丝出现?老师又拿了一个较软的枣,再迅速掰开,咦?怎么还是没有?我心里有点紧张了:莫非今天我拿来的不是金丝小枣?

正在我疑惑时,只见老师又拿起一个,轻轻地掰开,小心翼翼地向两边拉去。哇噻!那像蜘蛛网似的金丝终于出现了!围观的同学们不仅一阵欢呼。老师继续“实验”,结果,有个小枣的金丝达到了20厘米呢!一时之间大家一人拿一个枣都拉起来。

这时,李一鸣递给老师几个大冬枣。可是老师拿过来就扔到了嘴里---“私吞”啦!我们不解地问:“老师,您为什么不做实验了呀?”老师一边吃一边说:“这些冬枣是鲜枣,里面的是水分多,糖的浓度小,所以,是拔不出丝来的。”哦!原来如此呀。

接下来,老师让我总结一下,怎样才能从枣里拉出丝来。我说:“枣太脆不行,得是晒过了发蔫了的枣。太干了也不行。”“那为什么呢?”老师追问我。“脆枣里水分太多。干枣太干了。”我得意地说。老师听了补充道:“太干了的枣,糖分凝固在枣肉里了,所以就拉不出丝来了。”老师接着问:“你还发现什么啦?”我想了想,说:“没有了。”老师启发我:“怎样拔才能拔出又密又长的丝来呢?”“哦!”我恍然大悟,急忙说,“要轻轻掰开慢慢地拉。”老师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看!生活中的知识真不少呀!

评析

篇五:家乡好吃的

《家乡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教学案例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不仅是知识与能力的体现,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在作文教学中,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本学期的作文教学中尝试进行了“研究性作文”的教学活动。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效果。

我的教学理念是:作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写作的过程,而不应是最后的习作结果。学生写作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习惯的培养,情感的体验,价值观的形成,都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完成的。写作与生活实践是密切联系的。生活既是作文,作文就是生活。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引导他们到生活之中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然后将自己的研究结果或者研究过程整理成文字。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研究性作文过程中积累生活素材,积累语言文字,积累情感体验,提高写作能力,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形成全面的语文素养。

下面以研究性作文《家乡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为例谈一谈三维目标的综合。 开学初,我们和唐山市丰润区西实验小学五年级开展了联谊活动,联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交流的情景,增进学生的交流层面,促进学生的交流水平。在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了保证交流的质量,我们的联谊活动有两种形式:1、督促学生通过自由书信往来进行交流。2、作文异地交流批改,加强交流和写作的指导。

由于有了一个“交流”作为写作的情境,所以,我们的作文活动是采用了唐山市丰润区教研室高启山老师的活动设计,围绕着一个个主题开展活动。

第一次作文活动是为对方小朋友介绍自己《美丽的校园》。第二次是为对方介绍自己身边具有美德的人物故事。第三次就是为对方介绍具有地方特色的《家乡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

由于前两次活动开展的比较扎实,所以,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开展第三次活动前,他们就对活动的内容开始打探、猜测。当我宣布了活动的主题后,学生不禁欢呼起来。看来,这次活动的内容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我在课上对学生的选择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发现,竟然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选择了“家乡好吃的”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流程,接下来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选材,然后说一说,评一评,再开始写草稿,接着读一读,互相评一评,再修改,最后抄写到作文本上。我觉得,如果这样完成一篇作文,就不能够使学生将作文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虽然学生对此有生活的体验,但积累和沉淀得不够,作文中的灵性就不足,写作的能力就很难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所以,我没有草率的让学生动笔去写,而是让学生先讨论:“我们为对方小朋友介绍?好吃的?,应该介绍哪些方面?”学生们踊跃发言,经讨论和归纳,得出结论:“可以介绍这些小吃或者食品的色、香、味、制作过程、独特之处……”接着我又让学生思考:“我们既然为对方介绍,那么你想让对方读了你的介绍后,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学生马上说:“要让他和我一样喜欢吃!”我接着说:“要想让对方也喜欢吃,我们在写作文之前,一定要对这种食物有足够的了解,这样在写的时候,才可以写的真实、具体。”

经过这样的启发后,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再去认真观察、研究:“自己喜欢的那种小吃到底为什么这么好吃?除去好吃,还有没有其他值得介绍的地方?”当学生再去观察时,就有了针对性和目的性,他们不仅注意看小吃的制作过程,还注意观察食物在形、色、香、味各方面的变化,而且注意调动各种感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观察和研究。如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手摸,开口问问、动手做做……观察的方式有了改变,观察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部分有困难的学生,我还亲自领着他们到拉面馆去体验生活,现场指导观察。

有了这些来自于生活实践的丰富、鲜活的素材,再回到作文课堂上来时,学生的语言明显地生动起来。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时,他们兴奋极了,大多是边说边比划。研究煎饼的几个同学在那里争论煎饼那种诱人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味儿,该怎样用语言来描述。研究饼夹肉的同学们正在讨论吃到嘴里的感觉到底是不是软软的、滑滑的。研究糖葫芦的几个人急着喊我过去评判,因为他们说到糖葫芦如何从案板上往下取时,有的说要往上轻轻推一下,有的说不是。到底是怎么回事?……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完善了文章的构思,提高了的语言的表达效果。同时,对于家乡的小吃随着了解的深入,情感体验上也有了微妙的变化。

但是,我在参与交流的过程中,却发现:学生的研究活动仅停留在对事物的表面观察和了解上,虽然也有新的收获,但是却没有多少有价值的思考。如果单从这一次作文的角度来看,活动至此,应该是比较成功了。大多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事物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也基本上做到了文从字顺,表述具体。不过,我感觉,研究活动的意义远不是一篇文章所能承载的。如果在活动中,学生没有发现问题,说明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就不能养成。没有这种习惯,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很难再提升。为此,针对典型事例,我引导学生要注意追究根由。如“金丝小枣”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什么样的饺子陷煮熟后成丸儿不散?买的糖葫芦的糖皮为什么比我们自己做的脆?……

学生带着问题返回生活中再次研究,结果就又有了新的发现。如:鸡蛋磕到煎饼上之后,要捣碎蛋黄才能迅速摊好,不然鸡蛋会“到处跑”。做拉面时案板上要抹油,手上也要蘸油,这样面才不会沾在手上和案板上。做糖葫芦时,糖里要放白矾,糖皮才会凝固的快,案板上要抹油,糖葫芦才好往下取,糖葫芦从糖锅里拿出来要往案板上“摔”一下,糖片才会大一些,金丝小枣里有密密的、亮亮的金丝所以叫金丝小枣……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对自己所研究的事物更加的关注和喜爱。看到这中现象,我突然之间来了灵感:研究的过程不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吗?孩子们在研究过程中有了多少有趣的发现啊。于是,我提议让他们把自己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烦恼的事情写下来,就以《××××外传》为题。没想到的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我想这是因为这些事情都是他们亲身经历了的,情感体验比较深刻吧。就这样,一次研究活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选材,写出了个性十足的两篇文章。

最后,我让学生互相读一读自己写的两篇文章,听取对方的意见,再进一步的修改自己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调动自己平时积累的写作知识来评价别人的文章,同时也在别人评价自己文章的同时学到了新的写作知识。知识的积累也必然使得他们在能力上有了相应的提高。

反思这次活动,我有了如下认识:

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所以研究性作文的形式,易于激发学生积极写作的动机。

2. 研究性作文的过程有利于各类知识的积累,各类能力的提高和写作习惯的形成。尤其是观察、思考、表现和评价的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3. 在研究性作文活动中,随着学生作文和生活实践的融合,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关注现实。

附学生习作:

金丝小枣

作者 黄修齐

你吃过金丝小枣吗?即使吃过,也不一定亲眼看到过它的生长过程吧!幸运的是,我的家乡---青县,就是金丝小枣的产地。所以,你就不要着急了,坐下来听我细细道来。 枣树发芽比较晚,春色满园的时候,才刚刚长出嫩绿色的叶芽,不过,没多长时间,就长成大叶子了。枣树叶子绿得发亮,像是涂了蜡。

快要立夏时,小小的枣花苞慢慢长出来,嫩嫩的、黄黄的,像是小米粒。瞧,多可爱呀!慢慢的,枣花开了,五个小花瓣上,有像蜻蜓翅膀上那样可爱的细丝。那小小的枣花黄中带绿,藏在绿叶间。你不仔细看,就不会发现它。不过,你一定知道它开了,因为满枣园都飘散着它那甜甜的花香,引来无数的蜜蜂嘤嘤地飞舞。据说,蜜蜂酿枣花蜜非常有名呢。 初秋时节,枣树上挂着许多青青的小小的枣。开始只有绿豆大小,慢慢地长成“黄豆”、“花生”……颜色也由青转黄,由黄变白,由白变红……到了中秋,枣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枣。看哪!绿绿的叶儿,,鲜红的果儿,煞是好看!摘一粒放到嘴里一咬,哇!脆脆的、甜甜的,让你吃不够!

对了,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金丝小枣吗?这个呀,原来我也不知道,后来才知道,小枣晒蔫了之后,用手轻轻掰开,就可以看到密密的细细的丝,对着阳光看,闪闪亮亮的,怪不得叫金丝小枣!

怎么样?这回长见识了吧?你来吗?来了我会请你吃用金丝小枣做的醉枣和枣糕。 金丝小枣外传

作者 黄修齐

这次作文活动,老师让我们研究家乡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我选择了金丝小枣。经过调查和整理,我写完了作文。我以为已经把小枣的底儿摸透了,而且觉得文章写得也满生动了。哪知到了学校,老师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金丝小枣吗?”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把我变成了小哑巴。半天我才说:“是随便起了个名字吧,好听呗。”老师看着我笑了,说:“每一种事物的名字都是有来历的,回家再好好研究一下吧!”

经过询问,我听说金丝小枣里有金丝,所以才叫金丝小枣。可是我吃了那么多的枣,没有见到金丝呀!我把疑问向老师提出来了。老师笑着说:“回家拿一个晒过的枣掰开看看。” 回到家,我找了几个小枣试了试,嘿!果然,在我掰开的一刹那,我真的看到了“金丝”!它是那样密,那样细!对着阳光看,真是名副其实的金丝————亮亮的,细细的。 为了和我一起研究,老师让我把枣带到了学校。

我把枣交给老师,老师挑了一个干得发硬的小枣,用力掰开。咦?怎么没有细丝出现?老师又拿了一个较软的枣,再迅速掰开,咦?怎么还是没有?我心里有点紧张了:莫非今天我拿来的不是金丝小枣?

正在我疑惑时,只见老师又拿起一个,轻轻地掰开,小心翼翼地向两边拉去。哇噻!那像蜘蛛网似的金丝终于出现了!围观的同学们不仅一阵欢呼。老师继续“实验”,结果,有个小枣的金丝达到了20厘米呢!一时之间大家一人拿一个枣都拉起来。

这时,李一鸣递给老师几个大冬枣。可是老师拿过来就扔到了嘴里-----“私吞”啦!我们不解地问:“老师,您为什么不做实验了呀?”老师一边吃一边说:“这些冬枣是鲜枣,里面的是水分多,糖的浓度小,所以,是拔不出丝来的。”哦!原来如此呀。

接下来,老师让我总结一下,怎样才能从枣里拉出丝来。我说:“枣太脆不行,得是晒过了发蔫了的枣。太干了也不行。”“那为什么呢?”老师追问我。“脆枣里水分太多。干枣太干了。”我得意地说。老师听了补充道:“太干了的枣,糖分凝固在枣肉里了,所以就拉不出

丝来了。”老师接着问:“你还发现什么啦?”我想了想,说:“没有了。”老师启发我:“怎样拔才能拔出又密又长的丝来呢?”“哦!”我恍然大悟,急忙说,“要轻轻掰开慢慢地拉。”老师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看!生活中的知识真不少呀!

这个案例,被好几家杂志青睐,《小学青年教师》等刊物相继刊登,《百家作文指导》刊登了学生的习作。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