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拉骆驼的小男孩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6:24:53 小学作文
拉骆驼的小男孩作文小学作文

篇一:我跟阿爹拉骆驼

我跟阿爹拉骆驼

龙山县第五小学 彭大卫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活泼、富有情趣的声音演唱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2.能积极参与模仿、伴奏等音乐活动,体验歌曲小主人公“我”的乐观和快乐。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体验——节奏和发声练习,解决歌曲的难点乐句。通过聆听歌曲,体验歌曲的情绪唱会歌曲,在学习音乐记号的过程中运用音乐记号进行歌曲的处理并唱好歌曲。 教学设计亮点:

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解决歌曲难点,学会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用活泼、富有情趣的声音演唱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教学准备:

电子琴、铃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个素有瓜果之乡之称的省份,大家知道是哪个省吗?(新疆)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新疆少儿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二、活动体验

1.熟悉歌曲节奏 (播放歌曲做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新疆有能歌善舞的民族,手鼓节奏是它典型的音乐节奏,请大家和老师一起随手鼓感受新疆音乐的节奏特点。

①熟悉新疆音乐节奏特点,模仿铃鼓声。

2. 愉快的歌唱

1= D - F

2/4 6| 33 – 啊 哈 啊 哈 啦啦啦 啦啦 啦啦啦 啦

钢当当 当当 钢当当 当

师:伴着驼铃声,让我们一起愉快的歌唱。因为快乐所以歌唱,请同学们给老师一张灿烂的笑脸。(用唱顿音的方法,要求声音短促富有弹性。)

三、学习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1.播放歌曲,聆听感受

师:同学们,非常棒!让我们一起聆听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中速、活泼富有情趣地)

2.学习歌词:学生跟节奏朗读歌词(提问:歌曲表达了什么?讨论)

师小结:《我跟阿爹拉骆驼》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特点的少儿歌曲。曲调活泼风趣、生动形象,表达了边疆人民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体现了他们豁达、乐观的生活情趣。

3.学唱歌曲

①再次聆听歌曲,随音乐轻声跟唱

②随歌曲旋律跟唱乐句,教师教唱带音乐记号乐句

③师生接龙唱

④小组接唱

⑤齐唱

4.音乐活动:歌曲抢唱——给力微笑

四、小结

教学反思:

反观教学,我认为有几点值得思考:1.在教唱中,学生音准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去纠正。

2.歌曲的速度把握不够准确,应该由慢速到中速再到快速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学生易于接受。 3.教学语言应该再精炼、流畅些,教学中出现了无效提问。4.音乐知识点应该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学习。5.在歌曲教学过程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在教学中应采用更多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

篇二:优导、多读、勤练

优导、多读、勤练

作者:陈汉文

来源:《教师·下》2015年第06期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部分。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效率提出了三点建议,分别是优导、多读、勤练,希望学生能够在兴趣中悦读,在悦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创作,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一、优导:有效导入,提升文本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起点”,学生只有对阅读充满了兴趣,才会自己主动地翻开书本去看、去悟,畅游在文字的海洋。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长,教材文本内容的趣味性正在逐渐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也使他们对阅读增加了一定的惰性。所以,越到高年级教师就越应该让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富有新意,这样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目光,让他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去阅读。“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也要有好的开端”,所以我们在导入新课阅读时应追求标新立异,追求激动人心,从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文本的研读中来,这样教学效率就会显著提高。

例如,在上《最后一头战象》的伊始,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们展示一些战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亲眼看一看战象的威风凛凛,和他们为保护人类家园所做的贡献。一般学生在生活中几乎没有接触过战象,这类新奇的事物能够轻易将学生吸引住,而在他们啧啧称奇的时候,教师话锋一转,说:“现在已经没有战象了。”接着在《天空之城》的背景音乐中为学生们播放战象在战争中中弹、负伤、牺牲、被掩埋的画面,对他们的心灵产生一个冲击。而同时音乐也有助于激活思维,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将学生带入一种悲壮的氛围中去,为学习课文做足了情感准备。

再如,在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想象一下自己被困在孤岛会是怎样的心情,会怎么做,并用笔将自己的方案记录下来。在他们充分展开了想象之后再带他们到课文中去看一看鲁滨孙是怎么应对的,与自己的方案对比一下,找对相互之间可以借鉴的地方,以这样个性化、情境化的方式进入文本的学习,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在找“不现实”和“可借鉴”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所以,在课文的导入阶段,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多重感官,激发其阅读兴趣。

二、多读:品读感悟,强化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读者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它既是一个理性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直觉顿悟的过程,需要学生自行“读、感、悟”。所以,语文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体验,让他们在课堂和课外的阅读中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有所感悟,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强化阅读理解能力。

1.课内阅读,强调理解和感悟

课堂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和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主阵地,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一平台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导,让他们在略读和精读中掌握文章所包含的写作技法以及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感情。笔者认为可以改变以往“分解式”的讲析模式,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模式,先让学生进行一次自主的初读,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意,并自己解决生词释义、分段等基础问题,并在3分钟内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接下来的精读环节中,教师就围绕这些问题的解答来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很多学生都不明白“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这一句的意义是什么,而“秃瓢”又为什么会冒热气。于是可让学生们想象自己在冬天的时候哈热气的场景,他们一下就明白了原来是因为头顶的温度与气温形成强烈的反差所造成的,是为了突出当时干冷的天气,表现骆驼队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在恶劣的条件下奔波的苦。一句短短的话仔细推敲竟有如此丰富的内涵,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全文语境和文章背景对重点句子和语段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前提下进行深入挖掘,更好地领悟文章内涵。语文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阅读,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和交流,让学生在这种精略结合的方式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课外阅读,重视积累与扩展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等,而语文的学习又对积累格外看重,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与学习的土地,培养他们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按照教材中所学到的文学体裁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同体裁的文章,如学习了《七律·长征》之后,要求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于律诗的资料,并找几篇自己感兴趣的诗来读一读;在学了《将相和》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古代议论文。而除了利用文本教材的资源以外,我们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阅读交流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旧书拍卖会等,在班级中建立起爱读书、多读书的学习氛围,让阅读成为一种常态。

三、勤练:读写结合,内化能力全面开花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写作训练进行,强调能力的迁移与发展,从而全面提升语文水平。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读写引导,给他们提供多样的练笔机会,内化阅读知识,强化表达能力。这里主要总结了三种情况:

1.随文拓展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拉骆驼的小男孩作文)

“眼到、心到、手到”就是说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边读边想边写,抓住灵感迸发的瞬间,将阅读时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可以是对该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对下文的猜测,可以是对所描写的事物的看法,等等,总之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当读完一遍再回过头去看,然后整理出来,该查找资料就查找资料,该摘抄积累就摘抄记录,该自己感悟的就再次思考,这样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还能为写作积累经验,一举两得。如在记事或是写人的课文中就可鼓励学生进行扩写练习,将原文中略写的部分加以想象展开,丰富其内容和内涵。扩写途径包括留白处扩写、意象还原扩写、情感体现扩写等,只要是学生可自由发挥的“点”,都可以成为扩写的依据,这样不仅能够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写作习惯。

2.感想抒发

写作就是人们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文字活动,唯有“有感而发”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激发读者的共鸣。而进行阅读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读来促写。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读完书之后养成写随笔的习惯,不管是课堂的阅读学习还是课外的阅读休闲,都要将自己的所想所感记录下来,不管是作为成长的回忆还是写作的素材,都是不错的办法。笔者建议教师在每单元的教学结束之后要求学生选取其中一篇课文写读后感,字数不低于500字。另外平时每周也要交一篇读后感,作为课外阅读的检查。长期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加深思想的深度,为语文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模仿创作

仿写是创作的前提,教师要善于将写作和阅读训练相结合,经常进行典例分析,指导学生借鉴文章中的精华部分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是以信件的形式呈现的,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身份和立场模仿原文也给联合国写一封信。而在熟练了之后就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写信的对象,写一封信函,由此反映他们学习和应用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文章续写、文章改编成剧本等创造或再创造活动,从而活跃学生思维,丰富学以致用的途径,全面提高写作能力。

四、结语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兴趣的支配下自主扩大阅读量,并学会剖析理解,才能真正使阅读成为习惯。最后在习惯性的读和写的相互促进下,实现能力的整体提升,这才是语文阅读的根本奥义。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1(01).

[2]周明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解妙探微[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瓯市迪口镇中心小学)

篇三:苏州市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中学生期末学习能力调查

初二语文

第一部分 (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山 (lán) ②荒 (dàn) ③ (hān)然入梦 ④闲情逸 (zhì) 2.下面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山上树林不是倒影在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襄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②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从书带草。墙上漫延着爬山虎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七律 长征》 ② ,恨别鸟惊心。(杜甫《 》)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⑥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4.下列句子中,各有一处标点符号用得不恰当,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2分)

①银盘似的月亮挂在空中。把柔和的光洒向田野、堤岸、风车和磨房。

②至于下个星期天到哪里去参观?大家要好好商量一下,作出决定。

5.读了“长城”专题中那一组文章后,你对长城一定有了很多认识,请用一个排比句

把它们写出来。(3分) 【答】 6.名著阅读

保尔是在什么情况下思考生命的价值的?你对“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段话是怎么理解的?(3分)

【答】

第二部分 (36分)

阅读《小石潭记》中的几段文字,完成7~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②以其境过清 ..③凄神寒骨 ④犬牙差互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

【译文】 9.“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一句写景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 10.作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文中看,“其境”“清”在哪里? 【答】

(2分) 阅读《背影》中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1.“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从文中看,“我”为什么要去?又为什么“只好让他去”?从“只好”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3分)

【答】

12.作者两次流泪,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作具体分析。(2分)

【答】 13.父亲买好橘子,“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句中加点的词有没有什么特....

别的意思?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 14.“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父亲“回头”这一细节写得很好,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 (2分)

【答】

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完成15~19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

林海音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就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戴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

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5.围绕着“骆驼”这一线索,作者回忆了哪些童年往事?(4分)

【答】 16.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答】 17.关于驼铃的作用,爸爸和“我”的看法有什么不同?爸爸为什么觉得“我”的想法更美些?(3分)

【答】

18.童年已经过去,但文章结尾却说“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

19.有人这样评价林海音的文章:“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怀念,静静地流淌在字里行间。”本文也有这样的特点,请举例说明。(4分)

【答】

第三部分 (40分)

20.作文。(40分)

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冷空气南下。

请以此为开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所在学校、班级及真实姓名。

篇四:小四语文作文结尾

第十讲 如何写好作文结尾

小时候听人说野狗跑得最快,有同学就在作文里这样写道:“ 运动会100米短跑终于开始了,同学

们像一只只脱僵的野狗奔了出去。”

有位同学写了一篇介绍老师外貌的作文。应该是“老师有一

张瓜子脸”,他写成了“老师有一张爪子脸”,老师差点没气疯掉。

【回顾】

1、比喻、拟人是修辞,用活用准最重要!

2、夸张加排比,气势不可替!

3、写景状物作文既要从大处入手,进行时间、空间或二者结合的顺序

设计;又要从小处着笔,用“三心”写细节。

4、记人记叙文要以事件为支撑。可以选择典型事件,也可以在多件事

中进行详略处理。要记住事件与主旨的关系哟!

5、记事记叙文尤其要把握好记叙文的六要素,叙述顺序同样具有设计空间,叙述详略同样需要注意!

6、作文开头方法多,主旨千万要牢记!

本节重点一:作文结尾的总体要求与常见问题

一、总体要求

1、主旨上: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有余响,有余韵。

2、形式上:如果把开头比作“凤头”,那么结尾就有如“豹尾”,简约,

不简单。

3、结构上:受“开头”的制约;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

二、常见问题

①画蛇添足

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

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

②空喊口号

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③拖泥带水

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三、文章的结尾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第一种,叙述结束,木已成舟;

第二种,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第三种,给人启发,引人思考。

本节重点二:作文结尾的常用方法

一、自然收束式,干脆利落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1、记事记叙文:

《飞夺泸定桥》的结尾:“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最前线。”作者要讲的事情一完,文章就戛然而止,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一堂有趣的科学课》是这样结局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2、写景状物类:

《游笔架山》的结尾:太阳偏西了,我们也有点累了,便一起乘车,带着在笔架山游玩的快乐,踏入归途??

二、总结式结尾,突出中心

总结式结尾即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全文加以总结,以突出中心。

如《草原》的结尾:“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养花》的结尾:“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样的结尾使读者很快就能抓住文章的中心,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目了然。

三、点题式结尾,画龙点睛

写作时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法,就是结尾回应题目,也就是

我们平常所说的结尾点题。 例如《假如没有灰尘》一课的结

尾:“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

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结尾“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

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这样结尾既揭示了题意,点明了文

章的中心,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文章的结构也会显得很严谨。

如《颐和园》的结尾是:“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啊!”与开头:“北

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首尾照应,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四、引用式结尾,言简意明

引用式结尾就是在结尾处引用一首诗,或者名言警句对全文进行

总结,这是一种很醒目的结尾。

如《桂林山水》的结尾:“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样的结尾简洁有力,能使读者从结尾的引句中得到启示。

又如:佐拉说:“人生――只有两分半种的时间,一分种微笑、

一分种叹息、半分种的爱??”在我看来,在我陶醉于欣赏母亲的梳妆

中,那一分钟的微笑不是勉强,那一分钟的叹息之后不再是叹息,而是

爱的传递,母亲将她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融于平日的

点滴中,我忘情于其中了?? (《陶醉》)

五、发问式结尾,抒发情感

写文章结尾时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很好的结尾方法。

例如《难忘的一课》的结尾:“‘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

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以反问或

设问的形式结尾具有启发、感染、强调和肯定的作用,目的是抒发真情

实感,这种结尾法适合于以写人或写事为主的记叙文。

六、启发式结尾,余味无穷

启发式结尾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处留给读者某种教育或启发,让人有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感觉。

例如《珍珠鸟》一课结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们写文章的结尾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一语双关等修辞手法,紧扣题目,写上富有教育意义或启发意义的话,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

本节重点三:经典课文结尾常用方法

(一)冬阳 童年 骆驼队

林海音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

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

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

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

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

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这是哪一类结尾方式?】

(二)白杨

袁鹰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

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

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文章的开头使用了什么设计方法?结尾用了什么方法?】

(三)地震中的父与子

马克·汉林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堆满碎砖乱木及歪扭的钢筋骨架的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

??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

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过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

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文章中使用了什么结尾方法?你认为这样结尾好不好?

如果认为这样不好,请写出你的改进方案。】

【课后练习】记得我们开始复习作文的时候你写的作文吗,仔细阅读老师的评语,运用我们后面学习的知识,把你的作文改得更好吧!

篇五:2012暑假作业答案五年级

2012暑假作业答案五年级

2012暑假作业答案五年级

1 草 原

1.略

2. shù bō è měnɡ hào lè dào sàn

3.疾:④ ③ ② ①;望:③ ④ ① ②.

4.老舍 见 闻 感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5.(一)

⑴"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⑵总分 平地 小丘 羊群 一碧千里,并不茫茫

⑶A C

⑷A B C

⑸拟人 借助人或事物进一步抒发作者的感受 补写略

(二)

⑹蒙古同胞到几十里外迎接远客 热情好客

⑺体会到迎客时速度快,心情急.

⑻略

6.略

2* 丝 绸 之 路

1.2.3.5.略

4.⑴实际看到的事物:望着这座群雕;联想的内容: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⑵略

3 白 杨

1.略

2. ④③②①;①②③④;④③①②

3. 分辨 分辩 分辩 分辨.

4.⑴略

⑵窗外闪过身影.

⑶略

5. ⑴不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做什么工作;不知道将来要他们做什么;不知道新疆是个怎样的地方.

⑵略

⑶略

⑷A B C

⑸C

⑹略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1.略

2. ánɡ lǜ hùn wēi,é xiè suì chá zànɡ

3.格尔木 昆仑山 青藏高原 拉萨;4905 1338 不到平原的一半 2001年10月18日 2002年10月19日.

4.略

5 古诗词三首

1.略

2. C

3. 4略

5.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略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1.略

2. jué jiáo jì huo

3.R rónɡ 虫 10 ②;X xiè 卩 7 ①;M mò 氵 10 ②.

4. ⑴①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孩子好奇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天真的神态展露无遗. ②骆驼系铃铛,父亲认为,是为了让狼听见不敢侵犯;女儿认为,是拉骆驼的人为了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自己独特的见解略.

⑵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⑶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又清晰地传达出作者对童年的眷恋,童年的那段日子将永留在她的记忆中,让她怀念不已,让她回味不已.

⑷林含英;根据这段话,可以推测出《城南旧事》会写包括骆驼队在内的北京城南的景色和人物.

5.略

7* 祖父的园子

1.略

2. ×√√

3. ⑴睡醒 逛 说话

⑵ A

⑶B.

8 童年的发现

1.2.3.略

4.⑴①;⑵②;⑶②;⑷①;⑸②;⑹①

5.⑴万分惊讶;⑵格外高兴;⑶困窘和羞愧.

6.略

7.⑴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做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 ⑵主要原因:第一,敢于提问;第二,反复思考;第三,大胆想象.

⑶这句话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在探求真理时,人们所遇到的压力和面对的困难,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

⑷略

9* 儿童诗两首

1.2.略

3. 街头—读《水浒传》—专注;溪边—钓鱼—快乐;江上—戏水—调皮.

4.⑴略

⑵D B C A

5.略

10 杨 氏 之 子

1.略

2. yìnɡ dá ;wèi

3.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指以示儿/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这些词都是表示人称的词,这些词语在文言文中颇多,弄清它们指代的是谁,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5.⑴略

⑵为设果;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⑶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 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6.⑴年方九岁;玩耍;说;月亮;明亮;这个姓徐的孩子;不对;比如说;瞳仁.

⑵①人眼 瞳仁;②思维敏捷,聪明可爱的孩子.

11 晏 子 使 楚

1.略

2.chénɡ wéi dài jǔ

3. 拂袖成云 挥汗如雨 摩肩接踵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