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万蝶教育教作文好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8:27:58 体裁作文
万蝶教育教作文好吗体裁作文

篇一:我教儿子学作文

第一辑1.兴趣是把钥匙

古人说:文无定法。写作真无规律可循吗?我想从儿子肖铁身上做一下实验。

从哪儿入手?兴趣。童年爱迪生孵小鸡的兴趣,引他步入科学的殿堂,足以给我们以启示。写作的兴趣从哪儿激起?我觉得与孩子识字同步。让他知道正是这些字垒成文章,就像他用积木垒成各种房屋,车辆或动物一样。

肖铁6岁入学前,识字还不多,便借助录音机。从动物园玩完回家,我对他说,“你用一两句话形容一下你印象最深的动物,随便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像游戏,他觉得挺好玩,便对着录音机信口开河。自然,大多是大白话,一般化,但有个别的确实精彩,是非孩子之口莫能言出的。比如《白熊》:“我知道你为什么这么白,因为北极的冰雪把你染的。”再如《大象》:“你长长的鼻子,多像公园的滑梯!”??

我告诉儿子:这就是作文。他眨眨眼睛,不难嘛!对着录音机没完没了地说。

当然,在这之前,我找了几首有关动物的小诗,比如有一首写《河马》:“它的牙这么黄一定是不爱刷牙。”目的不仅仅是学有目标,主要还是引起他的兴趣。他一听不刷牙便乐起来,因为他也不爱刷牙。一旦与自己有关,便能打开智力的大门。因此,我不大给他买多如牛毛的作文辅导之类的书。兴趣比刻板的书有用得多。

还是6岁这一年,他识字渐多一些。我带他登泰山看日出,对他说:“你写一写,太阳怎么出来的?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他这样写道:“日出前我先看到原来是一片红色。一会儿露出一点头,一会儿又露出一点头,最后太阳使劲地一跳,跳出来一个大火球。”我说:“这就是作文,尤其后一句最好。”他挺高兴,觉得并不那么难,只要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就行。

我想:就是让他觉得不难,从一开始便打消写作文的畏难情绪,而是把写作文与他日常生活尤其是玩联系起来,使他感到有兴趣,可以写成作文的事情多得是。

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老师出了个题目《我喜欢的小动物》,他便不费力,因为平常与小动物玩的趣事太多了,只要写出来就是了。

第一步,兴趣是把钥匙,引他入门。当然,仅有兴趣并不够,还要辅以方法。这我下次再讲。

[附]我喜爱小白兔

肖铁

暑假头一天,叔叔给我买了两只小白兔:一只红红眼睛像红宝石,短短尾巴像小绒球;一只耳朵老长老长,真好玩极了。

我找了个纸箱,把兔子放进箱里。不知是冷还是怕,它们总是蜷在一块儿。我让妈妈找一些棉花,我找了一张牛皮纸,把它们铺在箱底。可它们仍然蜷在一起。我想:它们不是冷,是饿了吧?我赶紧找了些菜叶给它们吃,它们一下子就不蜷在一起了,跑了过来,不一会儿就把菜叶吃光了。

第二天,我打开箱盖,问它们:“早上好!”它们睁着两只红红的眼睛好像在问我:“有吃的吗?”真是一对小馋鬼。我把一块黄瓜给它们吃,开始它们不吃,后来觉得黄瓜挺好吃的,就抢着吃。我看了挺生气,就把那只大白兔搁在别的地方。因为大白兔老是自己吃,不让小白兔吃。我等小白兔吃得差不多了,才让大白兔吃。大白兔知道再抢也没用了,就安分守己地吃了。

看!它们俩吃得多么津津有味!

第二辑学走路的第一步

有趣的事情好找,找好了怎么把它写圆满?这对于孩子最初下笔写作文是难关之一。我曾不止一次对肖铁说:“你看你妈做菜,选好了菜后总要裁下没用的,去掉菜根吧?写作文也是这样,不能把事情从头尾都写,要写最有用的,也就是你印象最深的,最难忘的。”

如果以为多说这么几次,孩子便明白了,那未免太容易了。对于孩子,感情永远重要于理性,要明白必须多实践。我想最初的练习,就如同孩子最初学步一样,必须有大人拉他一把,扶他一把,弯下腰来和他一起蹒跚走几步。

我有意识这样锻炼孩子。比如到美术馆看展览,我说:“我们每人选三幅最好的画,等看完后出来说,看谁说得好!”比如到公园去玩,我说:“我们每人选三种不同的树,看谁说得仔细!”于是,从美术馆或公园出来,他说我也说,他说得不具体不准确,我帮他补充。我一直坚信只有说明白了,才会写清楚。

肖铁8岁上二年级那年冬天,我带他到无锡游玩。那时,他正学作文,我有

意识帮他,并让他也有意识不是光去玩,而要回来后写篇作文。

无锡有三个洞,第一洞名灵泉,洞中有水有灯有船有石壁上的题诗,最值得写的是什么?写你觉得最有意思的就行。肖铁想想说:“是刚进洞时导游让大家张嘴,说从石缝间滴下来的水掉进谁嘴里谁就最幸福!”这是我预料中的,他必定如此选择。因为这样风趣的话题最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我便说:“那这个洞就写这件事,其他什么也不写!”

第二洞名清风,不用说风应该是这个洞的特点。可肖铁感兴趣的却是像小熊爬竹笋的石头,他固执地认为那是他的发现。我喜欢他的发现,就写这小熊爬竹笋,不去写清风。

第三洞名霭云。这一回,我们所见略同,是最后见到的两根石柱眼瞅着就连在一起了,却要几百年水滴才能连接一起呢,这但是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只是孩子想了想又说:“我还看见一个大蛋糕,外边白里面黄,为什么都是水滴,颜色不一样?这件事也有意思,要不两件都写吧!”我说:“那就写这件不写那件!”孩子最初写作文,要简单,一多就乱,更何况蛋糕有儿童情趣呢!

可以说,这篇作文是我与孩子一起写的。最初起步需要这样,这样使孩子觉得有依靠而有底气。头一次或头几次要成功才不会挫折娇弱的心,这很重要。有了兴趣,再有信心,走得才会快些。依靠是必要的,却不能总有拐棍。给他拐棍还要帮他扔掉拐棍,这下次再谈。

[附]游无锡三个洞

肖铁

爸爸告诉我明天游玩无锡三个洞,我和爸爸准备了好多吃的,我心里特别高兴。

我和爸爸来到第一个洞,它叫“灵泉洞”。我们坐着船进到洞里,划船的阿姨说:“大家都张开嘴,从岩石上掉下来的水滴掉进谁嘴里,谁就最幸福!”大家都张开嘴,我也高兴地张开嘴。五颜六色的灯光照在水面上真好看,就像蝴蝶花一样。

我们又来到第二个洞“清风洞”。我最感兴趣的不是这里的清风,而是这里有一片世界上最重的水,还有一只小熊爬竹笋。可惜它们都不是真的,而是岩石

上的水滴滴成的,要不我还能和小熊玩。

第三个洞叫“霭云洞”。我看见水滴滴成的大象、老虎、狮子和小白兔??还有一块大奶油蛋糕,外边是白的,里面是黄的。我不明白同样都是水滴滴成的,它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我问导游阿姨,她也不知道,只是笑。大自然太奇妙了! 第三辑写你自己有意思的

让孩子扔掉拐棍自己独立写的作文,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写什么?孩子常觉得没什么可写,因此一见作文就容易皱眉头。

“写什么呀?”每逢肖铁这样问我,我都回答:“写你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什么叫最有意思的呢?”他常这样问。一次,他为参加中队会,准备做一个叫:“肥皂的魔力”的小试验,便在家里忙开了,不时还叫上我和他妈妈先帮忙后观战,然后觉得肯定能在中队会上一炮打响,于是,兴高采烈地上学校去了。果然,他成功了,回家后一边吃饭一边不住说中队会上的试验。于是我便对他说:“这次你的试验就挺有意思的!你放着不写还用找别的事?”他一听恍然大悟。可不是挺有意思的嘛!老师和同学都夸奖了他!他正美滋滋的呢!写它,不难!

我说:“你先别忙着写,你先告诉我你这次试验当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他连想都不想说:“本来小船扎了洞抹上肥皂水该沉底,可是,它就是死不沉底,可把我急坏了,真要是不沉底,我可露了大丑!??”我说:“那你主要就写这一段,写最有意思事情中最有意思的一段,就像吃鱼要吃熘中段一样!”

他写得挺顺。那一年,他上三年级。只是老师出的题目是《记一次中队活动》,他想既然是中队活动,除了自己的小试验,还应该写写别人在这次中队会上表演的节目。我说这一段你要删掉,就像剥了皮才能吃鸡蛋一样,何必要把皮一起吞吃掉呢?当然,这牵扯到剪裁问题。不过,我觉得这是好训练的,以后再细讲,关键要训练孩子懂得作文是有的可写的,就写你自己最有意思的事。这是从孩子游戏心理出发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其中有意思的事,哪个孩子会没有呢?

[附]小船的实验

肖铁

今天中队活动,老师让每个同学做一个小实验。没想到第一个就叫我到讲台前做试验。

我的小实验叫“肥皂的魔力”。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肥皂水和用锡纸做的小

船,心想在家里做了好几次,一定能成功!我把小船放进水盆,问大家:“它能浮在水面上吗?”大家一起回答:“能!”我又问:“如果我在般底扎许多小孔,它还能浮在水面上吗?”大家一起回答:“不能!”结果我用大头针在船底扎了许多窟窿,一实验,小船仍然浮在水面上。大家都笑了,他们错了。

最后我问大家:“如果我在船底抹一层肥皂水,它还能浮在水面上吗?”“不能!”这,次大家说对了。可小船偏偏死不沉船,我有点着急。老师在一旁安慰我说:“它得需要时间,慢慢沉下去吧?”我急出一脑门汗,只好眼巴巴等小船沉底!它却像和我斗气,还慢慢悠悠地飘。

啊!终于,水渗进了船。小船到底沉不住气了,渐渐沉了底。全班同学热烈鼓起掌来。

第四辑珍惜第一次(一)

肖复兴

人生有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学说话、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挨揍、第一次乘飞机??第一次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较以后的重复是新鲜的,犹如刚刚烘烤出炉的面包带着香味。

对于孩子,更是如此。因此,让孩子抓住他人生第一次的体验来写作文,一般都会写得具体、生动。因为这毕竟是他自己经历的,而且由于是第一次便越发触动心扉。想想我们成人自己,不这样吗?即使过去了很多岁月,但人生许多第一次的情景能够忘怀吗?我让肖铁常常进行这样“第一次”的训练。这样的训练,使他感到有的可写,觉得不难。

肖铁刚上四年级时,奶奶突然去世了。家里少了老人,我和他妈妈又上班,肖铁再放学回家不会有奶奶开门,他只好像许多双职工的孩子一样,脖子上挂一把钥匙。不过,他和别的孩子一样,因为奶奶刚刚去世,那钥匙便和他对奶奶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我对他说:“你这篇作文能写好,因为它不是单纯写钥匙,而是写你的感情!”

他写得不错,不仅写出了感情,而且写出挂钥匙之后微妙的心理变化。我指着作文中写心理变化的部分对他说:“这段写的最好!”为什么?真切。它不靠作文入门之类的书照葫芦画瓢,不是瞎编,而是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别让孩子轻易放过人生难得的第一次。

篇二:我的从教感悟

我的从教感悟

户县张家小学 杨鹏鹏 2014年9月,我从一名整天无忧无虑的大学生变成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瞬间的转变让我有点措手不及。没工作之前,我曾无数次地设想:那三尺讲台上的滔滔不绝,课余的篮球、足球、羽毛球,放学后的夕阳、垂柳、湖畔,节假日的同事结伴旅游??

清楚地记得报到那天,我怀着满腔热血,感觉要把青春与汗水全部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孩子。我的家乡延川县到西安整整六个多小时的路程,尽管一路颠簸但感觉并没有半点疲惫。到了西安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户县,到了县城后坐班车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才到了我的工作单位——户县张家小学。当看到眼前的一幕,我顿感失落,学校很偏僻,校园环境极为简陋,并没有想象中的垂柳、湖畔。宿舍和办公室通用,里面没有暖气,没有衣柜,没有办公桌。一张学生退下来的老旧课桌,一张由几块木板拼成的床板,就是我办公室的全部陈设。看着这些 ,想着远离他乡,和亲人朋友的分离,内心漂泊的滋味油然而生。

由于学校极度缺乏教师,上午报到下午就开始上课,没有培训没有准备,还得带不属于本专业的科目,并且班上还有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小女孩,她不听讲不看书,只知道拿笔乱写乱画,听其他学生说她不用听讲、写作业,只要坐在教室不捣乱就行了。看着这一切,到现在我都不知道那个下午是怎样度过的。

第二天早上七点被起床的铃声吵醒。推开门,眼前的一幕让我很

感动。孩子们热火朝天地打扫卫生,我堆在门前的垃圾也被清理干净,并且洒上水。突然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仿佛是小时候母亲打扫过庭院的味道,我使劲地吸着这种熟悉的、清新的空气。

我仔细地观察着被学生们打扫得一尘不染的校园,。孩子们用稚嫩的脸看着我,并不停地有学生喊着老师好,那一份份热情给我力量。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让我看到希望,又让我感慨万千:他们本可以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美丽的校园环境、成长在更好的教育资源下。但是命运却把他们安排在文化资源极其落后,物质资源较为匮乏的农村。虽然他们有爱心人士捐助的现代教学设备,也有高速的有线网络,却没有专业的体、音、美、计算机老师。

到这里的第一节美术课,我至今记忆犹新。大学里一直学习美术方面知识,也有美术学科从教经历,所以第一节美术课也比较从容。记得当时我在黑板上随手画了一组荷花和一只蝴蝶,教室里立即骚动起来,有学生惊讶地叫:“啊,太像了,真棒!”回想起以前在渭南带过的那些娇生惯养又高高在上的学生,我突然来了兴致,给他们讲刘文西的《毛主席像》、《陕北女孩》,给他们讲国画,讲油画。他们一个个都拖着小下巴听得津津有味,他们的眼神告诉我,我是他们的很专业的美术老师,是他们最崇拜的人。孩子们的画也一个个画得像模像样。这节课在轻松的氛围里接近尾声了,我表扬了孩子们,并告诉他们下节课一定要带上水彩笔、油画棒。

下午自习课,我在班内巡查,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智力不好的女孩说:“老师,你看我买的水彩笔,还有我的画”。我随口说了声:

“嗯,很好!”就要离开时发现她的画里也像正常孩子一样,有鲜花、有绿草、有阳光、有蝴蝶,一派盎然生机,画面充满了灵气。后来,我一直注意观察这个女孩,她一有时间就埋头画画,她智力是有些差,但是,对她来说一句鼓励与肯定的话,就能成为她成长的动力。

学校每周3节英语课,孩子们每天七点到校,不用老师组织每天早上都整齐地朗读着英语,给他们教新单词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大声地念,有的甚至憋得小脸通红。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很快感染了我,为了更准确地教好他们,我努力克服方言方面的影响,努力学准每一个音标,读准每一个单词,不放过任何细节。

如今回想半个月的教学经历,看着这些充满活力的小精灵,我第一次在课堂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是真情流露!当累了,烦了的时候,我就仔细回想那一张张朴实的笑脸,和渴求知识的眼神,就很自然地投入了工作,精心地备课、认真地批改作业和讲台上的毫不疲惫??

我想,当教师的这条路我会坚定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稳稳地走下去!

篇三:好作文

人生是一张留待你描绘的白纸,生命的过程是在白纸上创造奇迹!当一切梦想等待你去实现时,你是否准备好?生命的遗憾不在于找不到水源,而是寻找水源时一路的艰辛,甜蜜。要知道一切梦想的实现不会来的那么轻而一举的,未来的路暂时更像是行走在沙漠中,必须穿越沙漠找到绿洲。即使困难重重,真正的勇者依然选择翻越沙漠,这是对生命的挑战,找到了绿洲也就是找到了希望。 三岁——文学启蒙 从我“哇哇”落地。妈妈就教我伊咿呀呀的学说话。当我渐渐学会说话之后。妈妈又开始教我背好多简单的古诗、儿歌、认很多的字,为我打开通向文学的窗户。当我吃饭时,妈妈总是先让我背一遍《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我看见清清河水时,“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脱口而出……她给我奠定了文学基础。

六岁——文艺之路 六岁那年,在强烈的好奇心与妈妈的引导之下,我开始学习钢琴,踏上了学琴之路。起初,我亲爱的爸爸给我从温州带了一架昂贵的电子琴,妈妈也开始教我识谱,练习指法。虽然那时幼小的我很不懂事,常常不好好学,但妈妈还是很耐心教我,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引起我对琴的兴趣。她把那乏味的音符做成一个个可爱的小蝌蚪。是这些可爱的小蝌蚪着实让我迷糊了一会,却让我渐渐减少了对学琴烦躁,增加了学琴的兴趣。就这样边玩边学,很快,两年就过去了。忽然有一天,妈妈给了我个重大的惊喜,她用她辛辛苦苦挣的一万多元钱给我换来了一个庞然大物——钢琴。从此,我便挖空心思,一心扑在学琴之上。经历了那么多的辛酸苦辣,那么多的风风雨雨,终于在人生的路上留下了第一个闪亮的足迹。在一次全市青少年钢琴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虽然说这算不上什么大奖,却给了我很大的动力……钢琴不但陶冶了我的情操,而且让我懂得了“爱拼才会赢”的道理,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十岁——成长的烦恼 负担一天天加重,才懂得了生活,同学一个比一个认真,才懂得了竞争,于是我苦读诗书,为的是考试后的辉煌,那时的我已懂得了读书,知道了理想。成长背后必定有烦恼,我尝到过考试失败的滋味,也尝过了作业没完成好而被老师批评的滋味。 我曾对学校的任何的事物都感到十分好奇,比如为什么只要一打铃声我们就都要上课或者下课;为什么都是老师给我们上课而我们却不可以给老师上课?为什么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呢?这些问题总是在我的脑海中转来转去,久久挥之不去。当我鼓足了勇气去问老师的时候,却糟到了不少的冷嘲热讽;当我憋足了气问最信任的妈妈的时候,却又被妈妈那一句“傻孩子,别胡思乱想”打发走了。最后,我带着仅剩的一丝希望找到了爸爸,并做好了被批评的准备向爸爸问了这写问题……那天我很高兴,因为爸爸终于告诉我那是一种“规律”,生活无一不是按照规律在进行着。这些烦恼,给我带来了多少“批评”和“傻孩子”的评价。但

我真正的感觉不是这样的,是快乐,也是自豪。 就是这种烦恼转化成了一种动力,让我奋发努力,在成长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十四岁——走向成熟 十四岁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小个转折点。我告别了那份纯真,踏如了中学的门槛,进入了多彩的青春期。渐渐感觉到我在长大,懂事了,成熟了。妈妈不再因为我的年幼无知而烦恼,也不再因为我考的不好而对我动手。我长大了,真的长大了。回首,漫长的十多年。说长,也不长,只是人生的五分之一罢了;说短,也不短了,人生能有几个这样的十年……再回首,走过的这十三个春秋,多少辛酸多少欢笑,都已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足迹。它们将成为我最美好的童年回忆,伴我走过更多的艰辛……

春游海石公园

盼啊盼,终于盼到了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今天我们学校要开展“春天的足迹”社会实践活动。早晨,我迎着朝霞来到学校。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见教室里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我走进教室一看,哦,原来同学们都纷纷议论着,这次活动要去哪,那里有什么玩儿的,还有的在说着自己带了哪些什么东西,我也加入到了议论当中,叮铃铃,铃声响了,

风——吹走了我的梦雾——遮住了我的路,而代替这一切的是泪。泪的过去,填补着空虚的时光;泪的代价,展示了明日的希望。少年不相信泪,只信泪的足迹。

回到过去

回忆里,依稀记得你模糊身影;多梦的季节,散布着青春的足迹;我们相约,沐浴在晨曦里;七彩的光,照耀着绿草坪。曾经想起,记忆中的你;想从你的笑臆,找回曾经的自己;曾经的心跳,曾经的呼吸。忽然在曾经中明白,时间,并不等于记忆。我开始,寻找回忆;一个人,孤独地活在过去;孤独地欢笑,孤独地哭泣。

春天的足迹

记得去年春天来到的时候,小草长出了嫩芽,草丛里蝴蝶飞舞,天空上小燕子自由飞翔,可今年的时节来到冬天还在大自然中留下它那斑斑痕迹。今年的春天却姗姗来迟。今年的春天,一切都来得那么迟,我迎着春面不寒的微风到田野里去寻找那春天的足迹,明媚的晨光照在我身上,暖暖的。野地里,在阳光的照射下,一些小草从地里探出小脑袋,望着

心灵·独白

蓦然回首,已走过15个春秋,凝眸回望来时的路,曾经留下的足迹也如沙滩上的脚印,在潮起潮落中变得模糊。小时候在幼儿园与朋友玩过家家的那份单纯、快乐与洒脱,如今已难再找寻。当我尝试着以童年的心情去寻找那逝去的时光,却发现已没有当初的那种感觉。往事如歌,我们能回望起歌的旋律,却已无法再拥有歌时的心情。照照镜子,望着镜中

足迹

她叫丫头,李丫头。

说实话丫头很漂亮,只是她不知道如何打扮,成天穿着一件洗得快要褪色的碎花裙,奔波于学校和家之间。丫头上高三了,为了让她上高中,本来就不富裕的生活变得更加拮据。

那年的夏天,丫头把青春买给了高考。六月,那段昏昏噩噩的日子她把生命都耗尽了。终于两个月后,她如愿以尝的收到大学的通知书。那张红红的纸是伴着敲锣打鼓声而来的。丫头是这个小小的村子里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于是丫头的家门口挤满了人,丫头的妈妈接过通知书时,眼神恍惚了一下,然后一切如常。尽管只是一下的恍惚,还是被丫头捉到了.“没希望了,真的没希望了!”丫头叹了一口气在角落里坐下,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那一张张有点奉承的脸,忽然有些生气.这个村子本来就穷,从来没有脱贫过,小时侯丫头看着娘在田里忙碌的身影,就想无论如何都要让娘过上好日子。现在,丫头的梦想起于贫穷,灭于贫穷……

等家门口的人群渐渐散了以后,丫头回家了,刚进家门,娘就叫住了她:“丫头…….”娘的话还没说完“娘,我知道的,明天我就去城里找工作!”说完就甩上门.娘对着丫头轻叹了一口气,丫头的爹死得早,她一个人担起了一家四口的生活。丫头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懂事的。娘一直觉得对不起丫头,因为她承担了太多她不该承担的东西,可是丫头总觉得无所谓。就这样当别的孩子还在玩过家家的时候,丫头就赤着脚在田里插秧了.于是在丫头的记忆里,童年就是热辣辣的阳光和经常咬她的水蛇,还有秋天那金灿灿田野…….

那晚丫头把通知书撕了,撒在屋子前面的那片蒲公英地里,然后倒头就睡。那片蒲公英是丫头最喜欢的地方,从小就经常去,那年爹死的时候丫头在这片地里哭了一晚想了很多,还有那年考上县里重点高中她在这里手舞足蹈了一下午……久而久之这片蒲公英就被丫头踏出

一条路,丫头在这里看着蒲公英开了,谢了,开了,谢了,19次…….

第二天,丫头一个人来到城里.宽阔的柏油马路、红绿灯还有百货商店里的旋转门这些都是丫头没有见过的东西,她在旋转门里转了一圈又一圈,开心极了。这时候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走了过来,冲着丫头的背影狠狠地骂了句:“乡巴佬!”然后就从侧门走了出去。丫头本来闪闪发亮的目光忽然就暗了下来,她蹲在马路边一动不动,渐渐地就落泪了,“要不是为了娘我才不来呢!!”丫头拭了拭唇边的眼泪,站起来走进了那扇旋转门里,按着门口公告上写着的走到了厨房,向一个叫经理的人求了很久,他终于答应丫头在这工作!

坐了两个小时车,回到家里,娘就凑上来问:“怎么样,工作找到了吗?”“恩!”满心疲惫的丫头简单的回答了一下,娘又问“那待遇怎么样?”“一个月五百,包吃住。”“五百!!丫头咱半年才攒足这个数呢!”娘又惊又喜,的确对这个穷得快要揭不开锅的家庭来说,五百的确是个不小的数目。看着娘笑迎迎的脸,丫头忽然有种满足感,那时候的她几乎忘记下午的那个厌恶的人,跟着娘一起笑……

几天以后,丫头要离开了,她的行囊很简单,一些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还有她还没绽放就凋零青春。那天她最后一次去走了走那片蒲公英地。刚好是蒲公英盛开的季节,小小的白一点一点,望去却无边,一风阵吹来,那小伞就和丫头去一起消失在路的尽头……

几年以后,丫头嫁给了一个城里男人,生活过得很幸福,只是有时回想念村里的娘和小屋前那片蒲公英,特别是蒲公英地里那条被她踏成路的小径,如今是否还有她曾经倔强的足迹……

篇四:如何冲刺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改革的春天已经来临,语文的分值由原先的150分提升到180分。这不仅是分值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高考语文内容将会发生质的变化。“得语文者得天下”这句口号,不是对语文在中、高考中地位的刻意放大,而是语文在生活中的理性回归。语文是唯一的融入到中国人的灵魂而贯穿每一个人一生的一门学科,学好语文你将受益终生。作文又占据中、高考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而作文又是整张试卷中最大的一道主观题,其立意,其思想,其语言,其结构,其内容,像一道明显的分水岭,拉开了高分作文与低分作文鸿沟般的距离,因此,我们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得作文者得语文”“得作文者得高考”,而将来,我们都会在世界的互联网中敲起键盘表达自己,表达的优劣关系到生活与事业的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也就是“得作文者得天下”!

一、命题人希望我们写出什么样的作文

命题人是根据《考试手册》,《考试手册》中对作文的要求是这样的:“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的应用文。

Iv.16思想内容

Iv.16.1准确把握题意。

Iv.16.2主旨明确,思想健康,感情真实。

Iv.16.3选材恰当,内容充实。

Iv.16.4力求有新意。

Iv.17结构布局

Iv.17.1结构完整,布局合理。

Iv.17.2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Iv.18语言表达

Iv.18.1语言通顺、准确、得体。

Iv.18.2合理运用表达方式。

Iv.18.3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考试手册》又是根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对写作的要求是:

随笔:(1)能随时记录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及时表达对生活、社会的思考和认识,养成每天动笔表达的习惯。(2)能写读书笔记,对所读内容及时梳理、归纳,并随时表达自己的见解。

一般体裁的文章:(1)能在积累语言材料和生活材料的基础上,把握不同材料的要点,表达对材料的感受与认识。(2)能正确把我命题要求,选择相关材料,确定文章的立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立见解。(3)能针对社会现象、生活现象,用议论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思想;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人、记事、状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并能恰当地展开想象和联想,扩展写作的内容。(4)能写鉴赏、评论性文字。能依据阅读内容或视听内容,选择相应角度,对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作评析。

应用文:(1)会写座谈会纪要、迎送辞、自荐书、总结、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以及事物说明等应用文,做到要点明确、条理清楚、格式正确、语言顺畅。(2)会写专题报告,做到题旨明确、条理清楚、资料充分、语言顺畅。 命题的时候也不能罔顾教材。教材也是依据课程标准来编写的。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写作单元的编排依次是这样的:(一)调动你的积累,(二)写出你独特的感受,(三)让思想展翅飞翔,(四)理清思路,合理布局,(五)文似看山不喜平,(六)“画眼睛”,(七)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八)议论的角度,(九)让论点站在坚实的基础上,(十)驳斥谬论与阐明真理同样重要,(十一)让文章鲜活起来,(十二)文章不厌百回改。另外还有拓展课教材《基础写作实践》作补充。《基础写作实践》这本书就分作记叙文、议论文、

说明文、应用文这几个板块。这些都是命题人命题的依据。所以那种高考材料作文只能写议论文的说法是严重站不住脚的。只是在目前的形势下,有几个不对称,一个是教学和教材的不对称,教材中的写作单元一般老师是不教的,也不按照这一流程来训练,理由是没有序列,其实作文是很难做成序列的,只有根据学生的思维,学生写作所遇到的障碍,形成基于学情的教学知识构成序列,就写作体式本身是很难构成训练序列的,有些作文序列的书籍,在教学中往往不适用;二个是教材和考试的不对称,这些年考试多数是材料作文,由材料作文本身的属性所决定,多半是写成议论文,写记叙文的不是没有,但想得高分很难,这样反过来又影响教学,于是许多学校从高一开始就训练议论文,从高一下学期就训练材料作文的写作,议论文一统天下,其他文体,或者其他表达方式统统忽略或者放弃。因此要留心一个信号——北京卷作文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范围《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你选择哪部著作中的哪个章节或片段?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并简要陈述理由。

②乱涂乱贴、违禁吸烟、赛场京骂等不文明的现象,与首都形象极不相称。请针对社会上的某一种不文明现象,拟一条劝说短信。要求态度友善,语言幽默。文体不限。

③请以“圆”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这是微作文。

大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爱为什么能深入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还有全国新课标甲卷的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起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这就不仅仅限制为一种文体,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书信,可以微作文与大作文相结合,微作文有多种样式,从多方面考查考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并与当代生活紧密联系,值得

上海命题借鉴。况且,改革后的语文变成180分,多出的30分,很有可能再多种表达形式上考虑。

因此我们讲的上海作文的思辨,命题人是不完全认同的。思辨固然是要思辨,也是高校老师所期望的培养对象,但思辨还主要是进入大学以后的事情,中学阶段最主要关注的还是生活。上海高考语文命题组组长、复旦大学邬国平教授在2015年7月举行的上海市第11届高考与语文教育研讨会上作了《写思辨,也写生活》的专题发言,他说:“说到上海作文题,大家都会提到思辨性。这是确实的。比较注意思辨性是上海作文命题长期以来形成的特点。近几年更是加强。大家基本都这么认为,无论褒扬的,还是批评的,还往往与法国的考试题目联系起来加以评论。这些解读给人以启发,但又不免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知其一,是因为近几年上海的题目确实思辨性特点显著,是命题者有意识的一种追求。不知其二,是因为命题者不唯纯粹的思辨为追求,我们从作文材料设计中不难看到,它同时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引导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体悟,也就是与生活相联系,与实际相结合。概括一点说,上海作文题有两根绳子,一根绳子联系着思辨,另一根绳子联系着生活,将理论与实际同时纳入到题目中,努力想使作文题内涵丰富而不复杂。”“近几年上海作文题的命制与别的相比,彻底改变了材料作文中讲述一个小故事,让考生从中去揣测微言大义,去抽象出原理这样一种命题方式,而是直接将具有广阔生活广涵性的‘理’抽象出来,让考生以此‘理’去反观或省察生活,或者对此‘理’继续进行分析思考。若是依前者入题作文,就是结合事理写生活;若是依后者构思行文,就是写思辨。将两方面内容都容纳在作文里,又要避免复杂,不生乱象,这正是命题者设计作文题目时下功夫的地方。”“我们中学阶段的教学,主要还是培养学生观察、认识生活和人生,逐步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并培养一定的思考某些抽象事理的能力??我们的思辨还着重在思考。”就2015年的高考作文题来说,许多同学仅停留在“是什么”,即坚硬的东西是什么,柔软的东西是什么,没有认真分析如何对待,关系到是否造就和谐的自我,其实就是没有关注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更深入的理性思考。其实后者才是写作的重点。

二、阅卷老师希望我们写出怎样的作文

(一)阅卷老师不希望我们写出什么样的作文

(1)阅卷老师最不喜欢华而不实的作文,当然对既华又实的作文还是蛮青睐的。今年的作文出现“新三假”。

今年高考作文,一种新华而不实之风又开始“抬头”。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周宏教授在近日举行的“全国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上分析,这类作文语言很美,但内容极其空洞。考生提笔已经不提爱因斯坦、李白、杜甫等例子,写的都是些看不懂的外国人名字。作文中的“万能句”看起来很高深,也极具迷惑性,但观点和材料之间却缺乏必然的联系。

这类作文究竟能得多少分?周宏明确表示,在上海高考作文中最多能得三类卷,因为这不是作文,而是堆砌。“我们反对华而不实,提倡朴实的文风。不走正路,不鼓励思考的作文,绝对得不了高分。”

那么,高考作文中的“万能句”究竟是怎么写的呢?且看上海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沈国全的观察与思考。

仿佛突然之间,在某市高考作文中一下子涌现出一批华而不实、虚张声势、“不明觉厉”的文章,令人警惕,也让人困惑:这种文章集中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原因何在?早在本世纪初,曾经一度泛滥过以古诗文名句堆砌为特征的浮华文章,后在命题、阅卷、授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得到遏制。今年,这种风气似乎又卷土重来,不过改头换面,更加“高端”了。到底是世风如此,还是命题导向所致,抑或是应试教育变本加厉?

现在有一种“假”叫做:文笔好!

且看下面的文段:

曾感受过诗人辛弃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我为他为百姓立命的“横渠精神”而呐喊鼓舞,但也曾为他“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温婉而泪流满面。人心如同夜色,虽是一层层不可捉摸的防护坚硬,但夜空中的点点滴滴繁星闪烁,正是那温情美好的时光的经历。

单看句号前后两个句子,文笔确实好,所谓既深刻又形象。但是,将这两个句子放在一个段落里,阅卷者就糊涂了,作者到底想讲什么?前一句说的是辛弃疾心中的坚硬与柔软分别是什么,大概要表达的是和谐的自我可以呈现出怎样的“坚硬”与怎样的“柔软”;而后一句说的是人心,是指辛弃疾的内心吗?如果是,“夜空中的点点滴滴繁星闪烁,正是那温情美好的时光的经历”尚可以理解为是在分析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要说“他为百姓立命的‘横渠精神’”便是“一层层不可捉摸的防护坚硬”,读者便无法理解了,你是在说辛弃疾很假吗?

这是一种现象:每个句子都很漂亮,但是放在一起组成段落却不知所云。还有一种现象,便是:猛一看,好感性;细细读,又似乎什么都没说。且看下面这一段:

我说柔软的东西是永远的湾港,是回头不灭的灯光,是一份确定,一种感受,一个强大的理由。

请问有谁懂“柔软是??一份确定,一种感受,一个强大的理由”?

还有:

“在内心修筑成菊,即使涛声依旧,也一切寂然。”这样的境界似乎很难获得。所以,庄周先生游历无数,才能用怡怡然的濠上之鱼,用翩然的蝴蝶为世人挥洒一片纯白世界;瓦尔登湖河畔的梭罗历经数年才完成了从物欲的蛹到精神之蝶的蜕变??这种“柔软”是经历人事沧桑后的一种释然,一种“一花一世界,一岁一菩提”的真切而细腻的感悟。

有谁读书多,告诉我引号里的句子是哪位大咖的名言吗?问题还不在于是谁的话,关键是不知所云。而“一种释然,一种‘一花一世界,一岁一菩提’的真切而细腻的感悟”,又是“一种”体,阅卷者也是醉了。

更有玩大了的:

纳兰容若的前世,是一朵在佛前修炼过的金莲,贪恋了人间烟火的颜色和气味,注定今生这场红尘游历。所以他有冰洁的情怀,有如水的禅心,有悲悯的爱恋。纳兰容若的一生,沿着宿命的轨迹行走,不偏不倚,不长不短,整整三十一载。在佛前,他素淡如莲,却可以度化苍生;在人间,他繁华似锦,却终究不如一株草木。

文笔“好”得离奇,令人叫绝到这一地步,阅卷教师总会想起自己曾读过的某位网络写手的《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结局当然很惨。这篇作文里还有这样的句子,请各位看官百度百度是谁的作品:

她是一朵自由行走的花,骑在纸背上,将千山万水行遍。撒哈拉沙漠上她倔强的绽放,波西米亚是她灵魂的原乡。她这一生,不慕世间风物情长,不争凡尘冷暖朝夕,不惧人生悲喜消磨,只为了,心灵可以自由放飞。哪怕和至爱的人,迷散在陌生的风雨里;哪怕从此天各一方,决然相忘。她依然选择远方,选择流浪。她,就是三毛。

据说有一个网站,专门提供这样的句子,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都有,学会组装即可。

还有一种“假”叫做:有思辨!

据说高考阅卷欣赏深刻的文章,又据说所谓的深刻就是具有哲学思辨意味。那么好办,过去堆砌古诗文似乎显得华而不实,现在我“放送”哲学家的故事及其名句是不是华而又实、格调特别高呢?且看:

往往有很多人,相信信念,不被外物、别人的目光所左右。简·奥斯丁曾说过,我们要坚持信念,不要被别人的目光所左右,哪怕是教条,哪怕是金钱;君特·格瓦斯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造就了自我的和谐,在他的心中有着强大的信念去剖析自己,他不顾别人的谩骂,唾弃,有些人甚至想把他一脚踩死,他把这些“柔软的东西”放在一边,毅然地提起了余笔,书写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的自我剖析。托马斯·桑巴亦如此,相信金钱乃身外之物,不被妻子所左右,在晚年离家出走,追求内心和谐的自我。反之,则有一些人虽心中有些“坚硬的东西”,但依然抵不住“柔软的东西”,从而达不到自我的和谐,梵高虽一心创作,绘画,但是依然耐不住寂寞、爱情的失落,无法忍受爱情之神的折磨,用自残的方式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这显然,不能造就自我的和谐;显然,这种方式是愚蠢。

这一段落里,将别人的目光、金钱、教条、别人的谩骂甚至妻子等等看作是“柔软”的东西,说明作者对材料中的坚硬与柔软根本没有理解,也显示出作者缺乏起码的思辨能力:既不能把握住内心的这两种体验,更不能对这两种体验做理性的思考。但是,你看,又是简·奥斯丁,又是君特·格瓦斯,托马斯·桑巴??如果没有足够清醒的判断力,你不冲动地给他高分才怪呢!

现在谁要是再列举苏轼、陶渊明、居里夫人,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写作文!所谓高格的作文大概就是说话一定得把你绕晕,举例一定得是名字老长的外国人。不是出自《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你怎好意思写在作文里?

还有:“人内心坚硬的东西”,不应该是文学批评时以《孟母三迁》为“环境决定论”之信条,应该是罗莎帕格斯以一己之力打破美国宪法的歧视与偏见;而“人心柔软的东西”,不应该是孔子学院林立之时对官员子女的照顾和特权,而应该是德国战后那预示了浴火重生的一株废墟中的玫瑰花的关怀和希望。

还有一种“假”叫做:读书多!

老师们都欣赏读书多的孩子,尤其是在现今读书愈加稀罕的时代,看到学生在作文里旁征博引,常常会大加赞赏。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在这个辛辣宏奇、自我迷失的年代里,我们很难想象川端康成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而只记得村上春树自己将坚定地站在脆弱的“蛋”的一世,我们读不懂加缪垒山不止的幸福,梭罗垂钓于瓦尔登,却只认得纪德原谅世间一切罪恶,而康德敬畏星空灿烂,道德准则。

这位考生读书多吧?短短的100来字,讨论了6位不同国籍的哲学家、文学家的心灵生活,真是了不起。令人叫绝的是,小作者对于这些文学家、哲学家的作品、思想、生活掌故熟悉得仿佛自家邻居大叔一般。但是,且慢,你再读读下面的文字:

在这个诱惑繁多的社会大剧场里,辛辣奇突如电影般刷刷掠过。却使人总记起川端康成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加缪垒山不止的幸福,梭罗在瓦尔登湖垂钓,仓央嘉措白鹿踏雪,汪曾祺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周国平的煮豆洒盐给人吃,莎翁的飞鸥与海滔相遇,爱默生关于透明的眼球的譬喻,苏子的一蓑烟雨,王维的清泉石上流。这些人即使在缤纷花瓣中走过,依旧掸衣故清辉,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即使在世事纷纭中,依旧立着清朗心,如明月松间,菩提微暖;即使在举世欲狂时,依旧立着修华意,如阳光清风,和光同尘。他们立了心,世界为之鼓掌。(网传2014四川高考满分作文《世界为立心者鼓掌》)

如果你是阅卷教师,当你知道这一切之后,是否有一种上当的感觉,然后“累觉不爱”了呢?要我说,甚至这一篇来源于网络的据说得到满分的作文,本身也是颇为令人生疑的。你真的认为一名18岁的中学生对相关史料可以熟谙到如此程度然后信手拈来?

更有一种恶俗是:为了表明读书多,部分学生在作文里杨绛不称杨绛,称季康;钱钟书也不叫钱钟书了,改叫默存了。那篇所谓满分作文里就有这样一些句子:

史公在牢狱,屈子被放逐,勾践在卧薪尝胆;嗣同在抗诉,鲁迅在呐喊,觉民在写《与妻书》;马丁·路德在演讲,甘地在印度救赎,特蕾莎修女在炮火里施以爱与恩慈。这

篇五:教学生怎样修改作文

教学生怎样修改作文

一晃眼,孩子们上四年级了,他们写好了作文,只知道改错别字,还不知道怎样把语句修改通顺,不知道如何让语言靓起来。针对以上情况,我在全班作了一次示范。

孩子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念一篇王博颖同学写的《秋天的落叶》。现在,大家一起跟随他,看看该怎么来修改作文。

文章的第一段是这样开头的:“秋天的落叶真是漂亮。”大家说说他写得怎么样呢?于是就有同学回答了,写得好,开篇点题,还用了一个中心句,让人知道他主要写落叶的漂亮的特点。不错!但老师现在把它改成这样子,大家听听,对比一下,看看哪个好:“秋天来了,满地都是落叶,真是漂亮极了!”大家都说老师改得好,那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呢?接下来我就告诉同学们,在《壮丽的青春》一课,大家学了短句,这里用的就是短句。你看,开篇“秋天来了”点明了季节特征,“满地都是落叶”写出了落叶的数量和气势,“真是漂亮极了”写出了人对落叶喜爱的情感。这三个短句合起来就比“秋天的落叶真是漂亮”显得要生动、具体得多,语言和情感也要体现得更充分一点。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第二段,他是这样写的:“今天早晨,我和妈妈到化凤山公园去玩。我们走到了化凤山的半山腰,看见雾里的树是那么的挺拔,像一列列战士站在冰凉的雾中。我看见了树木,我也挺着身子向上走,直到看见了金辉楼。我们穿过金辉楼来到了一片树林里。现在雾已不再有了,阳光穿过树梢,像利剑从树缝里射下来。”听到这里,大家能一眼看出作者的观察点的变化吗?不能吧!学过了写游记类文章要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用方位词去体现观察点的变化,我们就要用在自己的文章里呢。现在那我们就来加一加:“今天早晨,我和妈妈到化凤山公园去玩。我们走过山脚下长长的石阶,来到了化凤山的半山腰,远远望去,看见雾里的树是那么的挺拔,像一列列战士站在冰凉的雾中。”

在这里,如果用我看见雾中树的感受作为过渡的话,就能承上启下,从雾中树的精神过渡到我被激起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接下来可以用几个短句来表达,于是把“我看见了树木,我也挺着身子向上走,直到看见了金辉楼。”改成“我仿佛也受到了感染,疲惫一扫而光,立刻抬头挺胸,精神十足地奋力向上攀爬,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金辉楼。”这样加上心理描写和神态、动作描写,就把感觉写得生动具体了,好像我们真的跟着他们一起在爬山一起在感受呢。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秋天的落叶,现在已经写到了叶子是从不怕寒冷的挺拔的树上落下来的,那叶子是怎样飘落下来的呢?小作者是这样写的:“我们穿过金辉楼来到了一片树林里。现在雾已不再有了,阳光穿过树梢,像利剑从树缝里射下来。又走了一段路,来到落叶满地的地方。我们看着这些树叶,心想??”我们学了那么多的描写手法,为什么不用呢?可以加上些比喻、拟人,把叶子是在什么情形下怎样从树飘到地面的写得生动些,这样才能突出秋天落叶的美。因为开头写到雾,所以这里可以根据雾的特点用雾的渐渐散去作为过渡,也为进一步观察落叶作下铺垫。所以这样改:“这时,我发现雾渐渐散了,千万缕阳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在林间小道上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一阵秋风吹过,叶子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大树妈妈温暖的怀抱,乘着秋风,飘飘悠悠地开始了快乐之旅。”

秋天落叶的美到底美在哪里?小作者没有作进一步的描述,只是对看落叶进行了心理描写,又和妈妈一问一答你在做什么,然后就回家了。要写出落叶的漂亮就要对它的形态、色彩作

具体的描写,发挥我们的想象力,给它赋予人的思想去写。所以我启发他自己想象:“什么颜色的叶子落在什么地方,给谁带去了什么。”因此,后来就改成了这样:“红叶子像一封封电报,片片催着小燕子快快去南方过冬;黄叶子飘落在地上,像一个个小蚂蚁做操的运动场;绿叶子飘浮在池塘里,给小鱼们撑起了一把把绿色的小伞;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叶子,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秋风中跳起了庆丰收之舞。”

这是从总体上来写落叶的姿态和色彩美,根据点面结合的方法,那么就该对单独的一片落叶进行观察了。要观察一片叶子,就可以从我们最爱的活动踩落叶过渡到捡落叶,再到看落叶,想象叶子落下前在春、夏、秋时的样子,从侧面烘托下落叶的漂亮。因此,接下来这样改:“我们走在蓬松的落叶上,就好像走在为大地妈妈铺的地毯上。在沙沙声中,我俯下身子,捡起一片落叶,把它对着阳光细细玩赏,想象它春天毛茸茸的样子,想象它夏季知了把它当舞台演出的繁华,想象它经烈日历风雨的分分秒秒??”

接下来,小作者描写了看落叶的心理活动,然后写了和妈妈问答他在做什么后就回家了。这样子写虽然触及了主题,但没有深化主题。一篇文章之所以能感染人,就在于他的立意,在于它所突出的主题思想。小作者已经受到了雾中树叶那种不畏冷寒,经烈日历风雨后依然顽强生长精神的感染,还亲眼目睹了树叶直到生命的尽头也要再为人们作最后贡献的无私奉献精神。只是,这种感受他没用语言去突出、深化出来,我把这两段顺序换了下,先接着上文看叶子出神的想象来写和妈妈之间的问答,借妈妈之口说出有哲理的话,从而引起我的思考,再写心里是怎么想的,最后点题。这样改了之后,主题思想凸显了,也留出一个空间任由读者去思考,去想象。

全文改了以后就成了以下这样:

万蝶教育教作文好吗

《秋天的落叶》

秋天来了,满地都是落叶,真是漂亮极了!

今天早晨,我和妈妈到化凤山公园去玩。我们走过山脚下长长的石阶,来到了化凤山的半山腰,远远望去,看见雾里的树是那么的挺拔,像一列列战士站在冰凉的雾中。我仿佛也受到了感染,疲惫一扫而光,立刻抬头挺胸,精神十足地奋力向上攀爬,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金辉楼。这时,我发现雾渐渐散了,千万缕阳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在林间小道上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一阵秋风吹过,叶子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大树妈妈温暖的怀抱,乘着秋风,飘飘悠悠地开始了快乐之旅。红叶子像一封封电报,片片催着小燕子快快去南方过冬;黄叶子飘落在地上,像一个个小蚂蚁做操的运动场;绿叶子飘浮在池塘里,给小鱼们撑起了一把把绿色的小伞;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叶子,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秋风中跳起了庆丰收之舞。我们走在蓬松的落叶上,就好像走在为大地妈妈铺的地毯上。在沙沙声中,我俯下身子,捡起一片落叶,把它对着阳光细细玩赏,想象它春天毛茸茸的样子,想象它夏季知了把它当舞台演出的繁华,想象它经烈日历风雨的分分秒秒??

妈妈看见我,说:“孩子,你怎么了?”我说:“妈妈,你看这些树像一个个母亲,又像一个个高大的战士,我在想自己也变成落叶的感受呢。”妈妈笑了,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好孩子,你愿意变成落叶被人踩成泥土去护花吗?你愿意被人点燃取暖吗?傻孩子,走吧!”我依依不舍地跟妈妈下山了。

一路上,我看见一片片飘落的树叶,心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闪电雷鸣,不管烈日高照,树叶还是依然顽强生长,直到生命的尽头也要再为人们作最后的贡献。这种无私奉献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也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附原文如下:

《秋天的落叶》

秋天的落叶真是漂亮。

今天早晨,我和妈妈到化凤山公园去玩。我们走到了化凤山的半山腰,看见雾里的树是那么的挺拔,像一列列战士站在冰凉的雾中。我看见了树木,我也挺着身子向上走,直到看见了金辉楼。我们穿过金辉楼来到了一片树林里。现在雾已不再有了,阳光穿过树梢,像利剑从树缝里射下来。又走了一段路,来到落叶满地的地方。我们看着这些树叶,心想:我们要有像树一样的精神。想着想着,我们的心里好像也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妈妈看见我,说:“孩子,你怎么了?”我说:“妈妈,你看这些树很像一个个母亲,又像一个个高大的战士叔叔呢。”妈妈笑着说:“我们可以走了吧!”我依依不舍地走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