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生命重要还是尊严重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24:47 体裁作文
生命重要还是尊严重要体裁作文

篇一:生命比尊严更重要文档

谢主席,对方辩友在整场辩论赛中所犯的错误,真是令人不吐不快啊! 第一:对方辩友所犯的致命错误是颠倒生命是尊严的载体这一逻辑性问题,反而一直在大谈特谈尊严如何如何有价值。我方不禁想问没有生命这一载体,尊严从何而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第二,对方辩友一直在给我们灌输封建社会忠君爱国思想,君君臣臣的儒家思想,我们大家都知道这种思想乃是为封建帝王服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仿佛没有不把生命献出去就没有一个做臣子的尊严,这叫愚忠。这种尊严与生命比起来,还是不要为好。

第三,对方辩友一直在偷换概念,生命怎可能如对方辩友所说只是一个生命形式,对方辩友缩小了生命的内涵和外延。生命是生物体所具有的存在和活动的能力以及事物所具有的能够存在下去的性质。对方辩有仍旧认为尊严比生命重要,那么又是如何以一条鲜活的生命存在并站在这里跟我们大谈特谈尊严呢。此外,对方辩友以偏盖全,将生命的全部价值与意义都归于尊严,试问理想、信念、奉献等等又都处于什么位子上呢?有了尊严这些就都拥有了吗?

第四,对方辩友犯了行而上学的错误,静止地、片面的看待生命。五千多年

的文化确实灿烂,但我们也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动不动就要以死来捍卫尊严是否是当今时代所提倡的吗?“敢于斗争”在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被删掉,“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主动报告”、“遇有侵害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在“行为规范”中首次出现,请问这不是珍爱生命、生命比尊严更重要的最好证明呢?蝼蚁尚且偷生,最没有尊严的乞丐都不会因尊严的丧失而放弃生命,为何对方辩有总要以死铭志,难道活着就是贱志吗?对方辩友,生命绝非儿戏,也并非你一个人的,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用生命来换尊严先问问家人是否愿意失去你的生命来换你的死后的尊严。 我方再次重申,生命比尊严更重要。下面我将进一步巩固我方的观点: 1、纵观历史,管仲在战场上做逃兵,丢掉所谓的士兵的尊严,却保全生命成为最受崇敬的春秋霸主齐国的丞相。勾践卧心尝胆,在吴王面前尊严扫地,但却保全生命重现越国强盛,成为最有尊严的王。而相反的,屈原壮志未酬便要投江自尽,千千万万不得志的人都要为了做为文人的一点点尊严而自杀吗?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要乌江自刎,为了死后不知名的尊严而丧失了重新崛起再创辉煌的机

会。2、管仲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衣食均是生存的条件,生存大于一切,只有选择了生存,抛开其他,你才有机会做你想做的,想要的,没有生存,何来荣辱,何来面子?3、保尔也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宝贵而且无价,尊严则只是人格权的一部分,是可衡量的也是有价的,当然是生命重于尊严了。4、我方认为生命比尊严重要,重就重在生命是尊严的载体、前提、基础;重就重在,生命是宝贵的、无价的、不可重新获的;重就重在,生命的唯一性和不可逆转性;重就重在,生命是值得用全部的热情去珍爱的。综上所诉,我方坚定地认为生命比尊严更重要。谢谢大家!

13、王明的冒险主意左倾错误,就是 为维护所谓的党的尊严而牺牲了无数 条生命,对方辩友也认为这是值得 的吗?

14、日本慰安妇在尊严受到了极大的 侮辱下都懂得珍爱生命,选择活着挣 尊严,对方辩友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13、王明的冒险主意左倾错误,就是 为维护所谓的党的尊严而牺牲了无数 条生命,对方辩友也认为这是值得 的吗?

14、日本慰安妇在尊严受到了极大的 侮辱下都懂得珍爱生命,选择活着挣 尊严,对方辩友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13、王明的冒险主意左倾错误,就是 为维护所谓的党的尊严而牺牲了无数 条生命,对方辩友也认为这是值得 的吗?

14、日本慰安妇在尊严受到了极大的 侮辱下都懂得珍爱生命,选择活着挣 尊严,对方辩友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13、王明的冒险主意左倾错误,就是 为维护所谓的党的尊严而牺牲了无数 条生命,对方辩友也认为这是值得 的吗?

14、日本慰安妇在尊严受到了极大的 侮辱下都懂得珍爱生命,选择活着挣 尊严,对方辩友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13、王明的冒险主意左倾错误,就是为维护所谓的党的尊严而牺牲了无数 条生命,对方辩友也认为这是值得 的吗?

14、日本慰安妇在尊严受到了极大的 侮辱下都懂得珍爱生命,选择活着挣 尊严,对方辩友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13、王明的冒险主意左倾错误,就是 为维护所谓的党的尊严而牺牲了无数 条生命,对方辩友也认为这是值得 的吗?

14、日本慰安妇在尊严受到了极大的 侮辱下都懂得珍爱生命,选择活着挣 尊严,对方辩友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篇二:生命与尊严哪个更重要

“生命与尊严哪个更重要?”

——六年级学生辩论会实录

海门市通源小学六(5)班全体同学 指导老师:陆莉、徐勇

“生命诚可贵”,裴多菲这样告诉我们。那么,理解生命的意义,就是对“生命诚可贵”的最深刻的感悟。奥斯托洛夫斯基生前每天早晨第一个念头是“赶快生活”,然后开始一天繁忙而充实的工作。带着对生命如此的珍视,他告诉了人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梁实秋一生洒脱,去世前却呼唤“给我很多很多的氧气”,言语间透出对生命的深深眷恋。只有热爱生命,才会在短暂的生命过程中寻找并理解生命的意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首宋代著名诗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把西楚霸王自刎乌江、豪气冲天的尊严抒发得淋漓尽致。面对滔滔不绝的乌江水,面对江东父老,项羽用一腔热血映红了乌江水,也诠释了尊严的真正涵义。

生命与尊严哪个更重要,这个话题恐怕在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从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到刘胡兰的“生的伟大,思的光荣”,从邓小平的三起三落到韩信的胯下之辱,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司马迁的发愤写《史记》┄┄这一幕幕历史画面无一不在争辩着生命与尊严孰轻孰重,谁是谁非。

历史到了今天,这个话题还在继续:生命与尊严究竟是哪个重要,是“生命诚可贵”还是“尊严价更高”,这些问题都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需要我们细细的思考。今天,我们请来了海门市通源小学的陆莉老师、徐勇老师以及他们的学生,就“生命和尊严哪个更重要”展开一场你来我往的辩论赛。比赛首先从一个古老的故事《嗟来之食》开始了┄┄

(故事引出辩题)

陆老师: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黔敖在路边摆了些吃的,施舍给挨饿的人。他对一个饿得不像样子,用袖子遮住脸的人吆喝:“喂,来吃吧!”那人轻蔑地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样的,收起你的假仁假义吧!”说完就径自走了,最后被活活饿死了。

生命和尊严到底哪个更重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一次辩论,正方辩题为“生命更重要”,反方辩题为“尊严更重要”。课前同学们已经自由选定了辩题,并搜集了许多相关资料。

(第一环节:各抒己见)

陆老师:首先进入本次辩论会的第一个环节——各抒己见。请正方同学首先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好能结合事例谈,更有说服力。

贲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短短几十年光阴,我们不应该逞一时之气而放弃大好光阴。如果连生命都没有了,还谈何尊严?古有韩信甘受跨下之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能屈能伸才配当大丈夫!

龚逸洋: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他的一生中曾三次遭受了比较大的挫折,设想,只要他在其中的任何一次挫折面前为了尊严而舍去自己的生命,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了!

沈佳欢:司马迁受了酷刑以后,发愤写《史记》。如果他当初不甘忍受如此大的侮辱而选择轻身,还会有流芳百世的巨著《史记》吗?因此,生命比尊严更重要。 ……

陆老师:听听反方同学又是一番怎样的见解。

张明: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不屈,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她的故事家喻户晓,毛泽东主席曾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虽然只活了短短十六年,但她的精神必将永垂不朽。

宋雷钢:项羽兵败后,在乌江边拔剑自刎,宁死不投降。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写得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朱天宇:爱国志士文天祥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视死如归。他在狱中写下的绝笔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今天我想高呼一声:生命诚可贵,尊严价更高!

陆老师:经过第一环节的各抒己见,双方的观点已经很明确了。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针锋相对

(第二环节:针锋相对)

陆老师:请两方同学讨论商议,拟定一个考问对方的致命问题。讨论时间为5分钟。

(5分钟后)

陆老师:请正方同学提问。

正(齐):没有生命哪来尊严?

姜晓倩:从古至今,多少爱国志士为了国家的兴亡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是舍去个人的生命换来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张音: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不就是为了挽救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也就是保住大多数人的生命吗?那么,说到底不还是生命重要吗?(掌声) ……

师:下面请反方同学提问。

反(齐):没有了尊严,生命有何意义?

陆圆圆: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你保存了实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不仅可以挽回尊严,甚至可以取得更大的胜利。韩信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他当初不能忍一时之辱而将那个无赖一剑刺死,那么他就不可能后来成为大将军了。

徐家荣:他成为了大将军,也就挽回了更大的尊严。你们这样说,不就证明了我方的观点吗?你们最终还是承认了尊严更重要。(掌声)

徐博:放弃尊严暂且活着,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尊严。但是,请注意,只有活着才能获得更大的尊严。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活着更重要!(掌声)

陆老师:通过第二轮的针锋相对,正方略胜一筹,不过反方的发言同样很精彩。 (第三环节:古今贤文)

陆老师:下面是本次辩论赛的最后一个环节——古今贤文。请双方同学借用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

正:古今贤文——生命篇

小不忍则乱大谋。

大丈夫能屈能伸。

识时务者为俊杰。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忍耐是苦涩的,但它的果实却是甘甜的——卢梭

反:古今贤文——尊严篇

士可杀,不可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失去尊严,使人成为奴才。——罗曼 罗兰

徐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首先觉得很高兴,高兴的是大家能对这样一个话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尤其是大家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充分显示了我们通小学生的风采。作为辩论赛,我们的观点必须或正或反,而事实上,生命和尊严是一个极为辨证的话题:当需要我们用生命来捍卫尊严的时候,尊严是至高无上的,任何形式的“抛头颅,洒热血”都是“死得其所”的,是重于泰山的,是极具价值的;

而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而暂且丢弃尊严时,我们需要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精神,只要活着,韬光养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总有“东山再起”的一天。只要我们在人生的大是大非、大起大落面前,把握好人生的船舵,就能使人生更有价值。

希望今天的辩论会能给大家留下思索和启迪,更希望同学们今后多读书、读好书,以人为镜,以史为鉴。

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

篇三:生命与尊严哪一个更重要

讨论这个话题,可能要看一看当时你所处的条件.

比方说,在荒郊野外,一不小心撞上一只吊睛白额大虫,那么,你所要做的事情,或逃或躲,恐怕还是以保命为上.在那种情况下,若非有武二郎的身手,或者拥有可以置对方于死地的现代化武器,那么可以说,"尊严"二字,是比较没有意义的.换个说法,在那种情况下,唯一的尊严,就是用尽智慧和体能,去捍卫你的生命.有时候,我们的敌人如果是野兽一般的东西,那么,保存自己的生命,在适当的时候去消灭它,应该是无可非议的-----和畜生,你去和它讲什么尊严?

说到这里,想起2007年网上热议的一个话题.大概的意思是,如果一位妇女在孤境遭遇色狼,在呼救和用智都无法脱生的情况下,那么,她是应该拼死反抗呢,还是忍辱求生呢?显然的,在那种情况之下,妇女同胞还是应该暂时忍住屈辱,最好能通过语言或者其他方式获取关于歹徒的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在第一时间能够迅速协助公安机关破案,把罪犯绳之以法.所以,在我们遭遇无法避免的不幸时,如何用最小的牺牲去避免更大的不幸,是我们的智慧,也是生命赋予的尊严.

以上两件事情,说的都是个人的生命在遭遇畜生以及类似于畜生的侵袭时,应该采取的行动.这两件事情的前提是:生命和尊严的选择,可能与传统的观念有关系,但是,和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大义没有关联.

在国家安危和民族大义面前,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坚持的,是在任何反对、分裂和攻击我们祖国的对手面前的义正词严和从容不迫;是为捍卫伟大祖国的尊严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永远充满了自豪和骄傲,祖国尊严才是我们的尊严;民族的气节就是我们自己的气节。我们应该做到对同胞谦让有礼,对国际友人不卑不亢。我们既不要崇洋媚外,妄自菲薄;也不要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我想,这或许就是我们作为华夏儿女的尊严吧! 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应该是生命更重于尊严.因为,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说白了,尊严,无非就是面子挂不住,人格受到侮辱,名誉受到侵害,或者是利益被损毁.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有些尊严是可以通过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法律惩罚而挽回的.所以,对于个人而言,尊严小于生命,是小尊严.所以,千万不能以为被强奸了去上吊是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不要觉得一脚踢死当众辱骂你的混混是维护了自己的尊严.鬼鬼想说的是,用智慧的方法和理智的态度让侵犯你尊严的人受到惩戒,你就已经很绅士地找回了自己的尊严.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说,不当场反击,尊严就没有了----须知,尊严是可以找回的.

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原则上,是国家尊严要重于个人的生命的,这就是大尊严.为了维护大尊严,抛头颅,洒热血是应该的,是值得人们敬重的.但是,如果不一定用生命.用其他的方法也可以抗击敌人,避其锋锐,保存有生力量,那么,还是理智一点好.比如说二万五千里长征,战略转移也是为了不与敌正面对抗,不做无谓的牺牲(虽然过程中牺牲的数量也很大,但那是长征之初无法预见的).那么按照中国的传统观

点,不敢正面撕杀,无疑是没有面子的事情,是胆小的表现---无论你是因为牵挂80岁的老母,还是由于力气只有对方的一半大,都不是理由.所以,工农红军那时战略转移的真正含义,是躲避蒋美的追剿,这一点,相信大家应该是没有异议的吧?当然,有一点是要指出的,前提是不做叛徒.所以,那些在严刑拷打中为保护战友和组织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是因为维护了大尊严,而更加彰显出了个人生命的伟大!

而古时候的那些典故,当然也可以来重新理解。如果说齐国的饥民不吃嗟来之食还算是一种对个人尊严的维护,那么,晋人不饮贪泉之水就是一种滑稽的作秀了。至于卧薪尝胆的辛酸和跨下之辱的尴尬,都是因为主人公胸怀抱负,所以才能够自我激励,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而后人如我等,又有谁能说他们活得没有尊严?

可见,一个人的生命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面临的政治环境不同,他们对尊严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作玉作瓦,面临的选择就自然地不同了。总之,在眼下国家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之时,还是要以大肚量,大胸襟来积极地融入和谐的社会大家庭,享受快乐的生活;但是,当遇到少数的黑暗丑恶时,我们理所当然的是要与之斗争的!斗争的方式,应该是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保存自己,才能够消灭敌人”,这句话,永远是可以借鉴的。对吗?

生存高于一切,没有生存,哪来的尊严?有了生存才会想到要尊严,因为生存的难题解决了,人的生活水平诉求也会随之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就有了尊严。过份地自视清高刚是自欺欺人罢了,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又何来的尊严之说?难不成说你的能力没有发挥,你的水平还未表现,穷困潦倒之际说自己的远大理想未曾实施否? 有人常常引以自豪地说:我平素不喜欢求人.此话的理解是让人家知道他是个性坚强的人,无需别人的帮助和支持,而就能完成所有的一切.而此话常挂嘴边我认为毫无意义. 我们立身处世,虽然原则是自力更生,不要随便言人,但这个社会是个大团体,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当你处于顺境时你想不到你要求什么.然而人生变幻莫测,谁又得知前路没有阻碍呢!而当你陷入困境时你可曾想过?其中滋味相信你就不会随便言不求人吧! 生存是一切生命的意义。不努力生存下来,其他的一切只能是空想。 生存大于一切,只有选择了生存,抛开其他,你才能有机会去做你想做的,你要做的。 生存重要,人活着就是为了生存嘛. 但活要活得有尊严,有骨气. 没有生存,何来面子? 请不要用从前的礼节来限定现代人 。高中政治中有,有个观点叫做: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连孟子都承认“此一时,彼一时”,他的学说和孔子都有很大的不同,不是因为他不尊重他的祖师爷,而是时代变化的需要。 生命只有一次 尊严还可以再找回来!

“留着青山在,何愁没柴烧?!~”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尊严,否则就是“留的青山在,茅草丈把高”,处处充当缩头龟,受人欺的生命还有什么意思。

没有了生命何来尊严,这个确实是个问题,但关键要看这个尊严是指谁的尊严,如果是国家的尊严,那么我们就算有十条命也豁出去了。

如果认为“生命比尊严更重要”,我以为可以从生命的唯一性来辩,因为唯一所以可贵,因为唯一所以珍惜,因为唯一所以我们反对一切种族屠杀、生灵涂炭。另外人活着为了什么,就是单单为了尊严吗,不是,人活着是为了让世界更美好,烈士抛头颅撒热血是为了什么,是单单为了祖国的尊严吗,不是,是为了让后代生活的更美好,这个美好包括安定、富足、强大当然还有尊严。

看待问题不能片面,辩论也一样,尽管你是一方,但决不能单刀直入,而应该借力打力。生命是基础,而尊严是这个基础上的建筑之一,因此我们不去否定它,而应该力在证明它不是关键。而站在尊严位子上的也应该承认生命是尊严的前提,而这个前提是为下文服务的,前提固然重要,但没有下文的前提又有什么用呢?

这样就能豁然开朗了。

篇四:尊严比生命更重要

尊严比生命更重要

(辩论用材料)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智者与哲人为了知道生命的真谛不断探寻着,答案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生命已经逝去,我们只是知道,有东西值得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昔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举越甲三千一朝覆吴;韩信忍胯下之辱,终封王侯;刘玄德入川之前,亦是风尘之中灰且溜溜,惶惶然不可终日。

亦有文天祥宁死不降,一曲过零丁洋光耀千古;谭嗣同杀身成仁,仰天悲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尊严,生命,孰轻孰重?

何谓生命?

繁衍是生,变化与存在是命。具体而言,生命即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一切所有。

何为尊严?

“尊严”(dignity)一词,仅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尊贵和庄严,同时也是指一种令人尊敬、令人敬畏、独立而不可侵犯的身份或地位。 心理学意义上“人的尊严”,作为人的一种自我意识,具有个体差异

性的突出特点,是属于个人的精神特质。

社会学意义上“人的尊严”,是与个人建立了社会关系的他人、群体和社会对个人给予的价值承认和尊重,并由此形成的个人在人们心目中那种令人尊敬、敬畏的地位或身份,亦可称之为人的社会尊严。 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也常常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和使用“人的尊严”这个概念的。

尊严,不只是心理学的尊严,社会学的尊严,还有生命的尊严。 人的生命尊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客观性:个人生命的存在是客观可测的。

生命标准不仅是生物学问题,同时还是一个敏感的伦理学问题,因为它与生命尊严的条件直接关联。

我们主张把享有生命尊严的条件与人的生命标准直接同一,使生命尊严的条件客观化和最低化。所谓客观化就是生命尊严的条件除了个体生命存在这样一个客观标准外,不能再附加其他主观标准(如品德、政治立场、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等);所谓最低化就是除了个体生命存在这样一个起码条件,不能再附加任何更高的条件(如种族、性别、身体健全、遗传独特性、智力、体能等)。

与生命尊严的客观性不同,人的心理尊严和社会尊严建立在人的人格意识、社会地位、个人品格、荣誉、名望等条件之上,因而具有比较明显的主观色彩。

2.普遍性:尊严主体的普遍性。

康德指出:“我们若把有理性者互相间的差异,和他们各个人的目的的差异,一起抽出,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剩下的目的的整体”,这就是“目的王国”。“目的王国”中的观念不是个人的主观目的,而是所有人共同的目的、“一致的准则”,康德将其称为“客观目的” 。 “客观目的”是基于理性基础的和具有普遍性的目的,因而可以成为普遍的实践规律。人类社会正是依赖它们才“构成一个有秩序的系统”。它们是道德自律即义务的基础。

人的多样性使得人的目的也呈现出多样性。由于绝大多数人是把自己视为最高的目的,而不愿意沦为其他意志的手段,因此,每个人就必须同时把别人也当成目的,像希望别人尊重自己那样去尊重他人。于是,“人是目的”成了一个可以普遍化的实践原则,是“一个对人类意志的绝对命令”,“这样一来,实践的命令式,便成为:‘你一定要这样作:无论对自己或对别人,你始终都要把人看成目的,而不是把他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

所谓人是目的,并不是绝对地禁止使用人,而只是说不应该把他人完全当作达到目的的手段,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让每个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即使把他们用作达到某种目的之手段,也应当得到他们本人的同意,或是出于他们的自愿。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会把自己的生命视为首要目的,这与法律上确认生命权优先于人格权、知情权、隐私权等主观权利的思想是一脉相通的。优先性意味着更大的普遍性。与生命权相对应的生命尊严的普遍性,应大于与人的主观权利想对应的心理尊严和社会尊严。不管一个人如何自我评价自己,也不论社会如何认定他的价值和地位,只要他在生物学特征上是我们的一个同类,就应得到其他同类对其生命尊严的尊重。

按照马斯洛的观点,随着需要层次递减,需要的普遍性递增;随着需要层次递增,普遍性则递减。在人的五种基本需要中,与生命尊严有密切联系的是处在金字塔底座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与心理尊严和社会尊严直接相关的是处在金字塔上层部位的尊重需要。尊重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和才能,从而确立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因此产生威信、认可、地位等体验;另一方面是要求自尊,由此产生适应、胜任、信心等情感。这种处于较高层次上的尊重需要,实际上就是对心理尊严和社会尊严的需要。借助需要层次理论,可以非常清楚地理解,生命尊严应当是一种最广泛的心理需要,其普遍性远大于心理尊严和社会尊严。

3.至上性

生命尊严的至上性是指它相对于心理尊严和社会尊严是最高尊严。生

命尊严的至上性是由生命价值的至上性决定的。在价值的世界里何为最高价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会把生命的价值视为最高价值。道理很简单,生命是实现其他所有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世间许多价值可以互相替代、弥补或复得,但生命对于个人只有一次,人死不能复生,生命不可替代。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对于个人而言失去生命就失去了整个世界! 人的自我意识使其深知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深知人是为自身而存在的存在物,并由此而产生出一种深刻的人类情感——人的尊严。康德指出:“目的王国中的一切,或者有价值,或者有尊严。一个有价值的东西能被其它东西所代替,这是等价;与此相反,超越于一切价值之上,没有等价物可代替,才是尊严。”在这里,康德不是说尊严没有价值,恰恰相反,他把尊严的价值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于是,尊严成了至上价值。具有至上价值的东西因为找不到等价物,使其价值不可度量,所以我们又说尊严是无价的。康德的这段话用来说明生命尊严的至上性是十分恰当的。

在此,强调个体生命价值的最高性和生命尊严的至上性,绝不是引导人们贪生怕死,为保全个人生命不择手段,而是针对纯粹把个人生命当作手段的行为而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血的教训警示人类:必须重新认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人是目的,生命是最高尊严,国家是服务于人的手段。这也是现代人权理论以及“二战”以后国际法律文件中凸显尊严思想的认识基础。

篇五: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

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命记8:3)

“我尝尽人情冷暖,当我决定为了理想而燃烧,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我是一只小小鸟”的歌声曾经一直在耳边荡漾。

因为年少不谙事的时候,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途中,我迷失了——我既没有凭一己之力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解决生活的压力;也没有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找到什么生命的尊严;更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可以对自己的父母发火,可以对朋友撒谎,可以身不由己地一直去做自己所不齿的事情。面对生活和灵魂的双重破产,“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无法对疲惫不堪的我再起什么激励作用。

不知所措之际,很想了解别人的选择,期待找到某些莫名的答案或者安慰。文人墨客中,杜甫差不多是最惨的一位。他一生居无定所,贫困潦倒,靠别人资助过日子。小女儿也饿死了。他最后因肺病死在船上(连死的地方都没有)。另外一个代表就是曹雪芹。他的儿子生病,没有钱看医生,病死了。曹雪芹因爱子夭折,也一病不起,没有钱医治,在别人欢欢乐乐过新年的时候,默默无闻地死在除夕夜。

他们如此悲惨,但他们的人生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呢?杜甫的诗篇和曹雪芹的《红楼梦》让一代又一代的人留连忘返,爱不释手。但是他们自己对艰难困苦有什么感受呢?他们消沉过吗?他们动摇过吗?杜甫的“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曹雪芹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和世界的无奈。在面临生活或者生存的压力时,他们一定有难免也难言的苦衷,一定有过这样的疑问: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我这样痛苦,究竟为什么?值得吗?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但这个挣扎最激烈的,估计莫过于司马迁。正因为此,才能出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

生存的压力可以让所有的成就和梦想变得很遥远,很飘渺,变得不重要;可以让坚强的人变得脆弱,乐观的人变得悲观,让人发现自己的局限和不堪一击;让人自己否定自己,自己责备自己。爱因斯坦26岁时就发表了狭义相对论,但在大学毕业时,找不到工作。朋友帮忙介绍他

在县里作秘书,作的也不如意;对人生、对自己很失望,在日记里埋怨:上帝在造驴子的时候还给了它一张很厚的皮让它可以干活,我却连张很厚的皮都没有。

很多人都认同这样一个道理:生存和生活是人的基本需要,如果连基本需要都没有满足,还空谈什么生命的意义呢?但的确也有些人,像杜甫和曹雪芹,在生存和生活都很成问题的时候,依然持守信仰和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所以,人活着,有三个基本的层面:生存、生活和生命。如果生存是指维持人活着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生活是指人活着的快乐、幸福、享受和身体健康等;生命是指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缺了任何方面都会让人痛苦。有的人因基本的生存需要没有满足而被迫离开了人世;有的人因享受过度、乐极生悲而不小心离开了人世;有的人因高处不胜寒,找不到人生的意义而主动离开了人世。

人生的需要和人生的意义(the need of life and the purpose of life)是不同的:生存和生活是我的需要,但生命是我活着的意义。在物质空间内,我不可能不生存、不生活,来奢谈生命的意义。我也不可能只顾生存和生活,那样,就失去了生存和生活的意义、价值和方向。

人的一生寻寻觅觅,忙忙碌碌,寻觅忙碌的就是生存、生活和生命的平衡,无论一个人有没有意识到他在寻觅这样的平衡,无论他有没有找到这样的平衡。人对生存、生活、生命的不同选择,构成了不同的人生。中国人的选择是“民以食为天”。但勤劳善良的中国人世世代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耕耘从来没有完全解决中国人的生存问题。在历史上,“白骨露于野”的事时有发生。在当今社会,虽然中国人曾为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自豪了好长一阵子,但在全球瞩目的10%的年经济增长率背后,依然有八

生命重要还是尊严重要

千万的人口还处在贫困线以下,而且谁也不能保证将来,像1959年到1962年那样的惨剧不会再发生。在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中,全国饿死的人数估计在两千五百万到四千万之间。从整个世界来看,每3.4秒就有一个人饿死,全球有8亿人口营养不良。生存问题始终是对人类的威胁,对中国的威胁,对每一个人的威胁。

而我个人寻觅忙碌的结果是一败涂地,全盘皆输。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只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道德上,面对狂风骇浪只有无奈地随波逐流;蓦然回首,发现人生就像开车经过一条河流,开到了桥的中间才知道这是一个断桥,开到了空中才知道再也抓不住任何东西。

但神抓住了我。当我从人生的断桥上不由自主地向下掉时,神接住了我。我有幸来到美国,有幸接触了教会,有幸成为一名基督徒。

有些人是由于生存或者生活上的问题成为基督徒的。但基督信仰并没有到此为止,因为成为基督徒的原因和成为基督徒的目标是不同的(The reason of becoming a Christian and the purpose of being a Christian)。生存和生活可以是一个人成为基督徒的起点,但并不是目标和终点。基督徒的目标是与神密切的关系—“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翰福音17:3);是圣洁—“神召我们,本不是要我们沾染污秽,乃是要我们成为圣洁”(帖撒罗尼迦前书4:7);是丰盛的生命—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10)。耶稣没有说,他来了,是要叫人更容易地生存,更美好地生活。所以,当“众人中有一个对耶稣说,人子!请你吩咐我的兄长和我分开家业。耶稣说:你这个人!谁立我作你们断事的官,给你们分家业呢?”(路加福音12:13,14)。紧接着耶稣警告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加福音12:15)本来是要去掉贪心的基督信仰,怎么可以成为实现贪心的工具呢?

你不可以以解决今生某种具体问题为目的(purpose)来追求信仰。比如说,若想身体健康,很多有关营养的书籍能比圣经提供更具体的答案。若想有管理金钱的智慧,很多理财方面的书籍能比圣经提供更可行的方法(当然圣经会为你提供一个更为超越的指导一切的智慧和原则)。信仰是通过悔改和相信耶稣基督恢复我们与神的关系,使我们在生命上更像主耶稣基督,更有神的形象;是在今生里,解决永生的问题;是在今生里,相信神的保守,盼望主耶稣基督的再来,做好目前的本份。基督信仰给了我们永生,更新了我们的生命,不一定在今生直接地带来生存和生活的改变,但一定会带来生命的改变。基督徒既不是消极地等待耶稣基督的再来,也不是只关注今生今世,而是在现在,在地上,靠基督作好一个天国的国民。

当时犹太人不愿意接受耶稣基督是他们的救世主,就是因为他们盼望救世主能救赎他们脱离罗马的统治,解决生存的问题,有一个美好的生活。但耶稣基督来的目的是让人得生命,不是解决生存和生活问题,所以他不受犹太人的欢迎。

在中国,从陈胜吴广起义到太平天国,从土地革命到改革开放,无数次的革命,都是为了解决生存和生活问题。生存的危机,一直是中国革命的原动力。中国人的要求很简单,填饱肚子就可以了。稍微好一点,就是小康生活。“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理想到了美国,

美其名曰“五子登科”。中国的落后不仅仅在于有绝大多数的人是农民,更在于有更多的人有这样根深蒂固的农民意识。本来是生存的需要,现在却成了人生的最高目标和意义。更可怕的是,为了生存和及其所衍生的欲望,可以不择手段,可以舍弃良知。同时,社会舆论也在宣扬和鼓励这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哲学,有意无意地以对物质的追求充斥人们的头脑,让人放弃思考,无暇顾及真、善、美。其实,中国的文化从来就不是什么孔孟文化。孔孟文化只是中国文化的外衣或者是一部分人的理想。中国的现实文化,在大多数人头脑和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是斗争哲学,是厚黑文化。马克思主义和进化论为这种文化提供了看上去令人信服、听起来天经地义、适合这种文化的理论依据,更使这种文化在中国甚嚣尘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所以在中国,只有解决人生存和生活问题的革命才有市场,才受欢迎,才能成功。但基督信仰不受欢迎。耶稣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权力、地位让人羡慕、崇拜。他与我的生存生活好像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与我的仕途前途好像也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事实证明,两千多年的历史证明,正是我们曾经崇拜的,曾经热血沸腾的,曾经孜孜不倦追求的,反而让我们遭受屈辱,出卖人格,丧失尊严,一无所有。我们所轻视的,所不欢迎的,反而给了我们尊严、生命和爱。那些称别人是鸦片的,自己反成了鸦片。

人往往不会本能地去追求丰盛的生命,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生存和生活上。所以神往往允许人的生存和生活有问题。因为只有这样,人才会考虑生命的问题。否则,人可能就认为活着,无非就是生存并有一个美好的生活了。以色列人当时在埃及,生存受到威胁,就求告神。神就救赎他们出了埃及。他们求告神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当时的困境,有更美好更容易的生活,但神救赎他们的目的更是要他们成为神的选民,把救恩传给全人类。所以,当他们在出埃及的路上碰到困难时,总是抱怨神。同时,神也用各样的困难让他们认识出埃及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摆脱生活困难,更是为了认识神、追求圣洁、得着生命。

我也曾经在生存、生活和生命之间徘徊,对过去的快乐念念不忘,对目前的辛苦耿耿于怀。虽然也想追求丰盛的生命,但一碰到困难,一忙起来,就不想去教会了,就不想读经祷告了。到头来,信仰信来信去,还是为了生存或者生活,还是受生存和生活的控制。

基督徒依然面临生存、生活和生命的选择。要追求丰盛的生命,也要好好地生存和生活。好好地生存和生活,也要追求丰盛的生命。但遗憾的是,两全其美很难做到。由于人的罪、世界的诱惑和撒但的捣乱,人往往在生存斗争或生活享受中,忽视了追求生命。很多中国人是因为生

存的压力远离了神,很多美国人是因为生活的享受远离了神。所以,人总有一些梦想没有实现,总有一些计划没有成功,总有一些麻烦如影随身;越来越忙,越忙越乱,越乱越忙,总是忙不完!靠自己的力量,人无法达到生存、生活和生命的平衡。

神只让人得生命,不顾人的生存和生活吗?神应许说:“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31-33)。野百合还有春天,何况人呢?别忘了,基督——“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约翰福音1:3),已经为人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了。人还怀疑神的爱吗?罗马书8:28-32节说“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抵挡我们呢?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么?”神是大能的神,他比人更了解人的需要,比人更熟悉国际形势,比人更清楚经济周期。神是怜悯的神,他比人更爱人,他会带领真心寻求他的人进入一个最佳的生存、生活和生命的平衡。人要做的,就是要先寻求神的国,神的义。

生活中的跌荡起伏,无论信神不信神,都在所难免。每个人都有困苦缺乏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身体不好的时候,每个人都有离开人世的时候。人不能把生活中的不幸都归到神的身上。不是没有困难就意味着神爱世人;有困难就意味着神不爱世人了。不是我想要的,比如说工作、顺利、健康等实现了,才意味着神爱我,如果没有实现,神就不爱我了;而是无论发生什么,我都相信神在爱着我,他掌管着一切。因为神的爱已经在十字架上显明出来。仰望十字架,思考创造天地万有的神在十字架上鲜血淋淋、鞭伤累累地任人宰割,我知道并确信神爱世人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永不改变的。罗马书8:35-39节说:“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么?是困苦么?是逼迫么?是饥饿么?是赤身露体么?是危险么?是刀剑么?然而靠着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里的。”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有志之士不饮盗泉之水。”不信神的人尚能因信仰而超越日常的需要,信神的基督徒怎么就畏缩了呢?神说:“只是义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后,我心里就不喜欢他。”(希伯来书10:38)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