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我读苏轼,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33:09 体裁作文
我读苏轼,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品读苏轼 优秀作文

苏轼,我想对你说

你是文坛上的东坡居士,写下了着名的赤壁两赋一词,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历史上留下了你许多不朽的诗篇。 你虽多次被贬,却不乏坚韧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从你身上,我学会了坚韧和不拔;从你身上,我学会了乐观和豁达;从你身上,我学会了理想的艰辛。你是我的榜样,你是中国亿万人的榜样,你的精神,你的人格,流传至今。因为有你,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因为有你,我们的文学源远流长。

你的多情造就了你的豪放,你的豪放造就了你的豁达,你的豁达造就了你的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你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你从来没有想过,你让很多人受过伤。你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你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你的才气,当然要恨你,但是你落难时你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挫,歪歪倒无所谓,却成了中国书法的极品。

我仿佛可以看见,在那交通不便的时代,你携家带眷,风尘仆仆,跋涉在中国的荒野古道上,无休止地向着新的谪居地进发。最后,孤身一人流放在海南岛,你这个一天都离不开朋友的豪放诗人,却被迫像野人一样住在蛇蝎衍生的椰树林里,在语言不同的一族中了却残生。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你始终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你用孩子般的单纯天真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会和独特的发现。你用孩子般的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却又不免显得不通世俗,不合时宜。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你不断的下放,每一次的下放都有每一次的收获。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

苏轼,我读懂了你

在唐宋八大家之一,我最敬佩的人就是你苏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我读到却是不一样的你。

苏轼,你是多情的,要不你就不会“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你是思念你的弟弟的,而你又不能回去看弟弟和父亲。你这就和王维一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心里想着父亲和弟弟而又不能看他们,你现在的处境,还能思念着父亲和弟弟。难道,这不能说明你是多情的吗?

苏轼,你是孤独的,要不你就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你是需要有人陪伴的,你被贬官时,身在异乡,在八月十五的时候也要独自一人在自己喝酒,喝得大醉。没有人陪伴你,你只能自己和自己喝酒。

苏轼,你是无奈的,要不你就不会“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你是清白正直的,你不想在这个污浊的人间,而是想到洁白的月亮上去,可是你又怕自己承受不了,月宫上的孤独和寒冷。无可奈何只好在人间。

苏轼,你是开朗的,要不你就不会不应有,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你是开朗的,你知道“此事古难全”,所以,你在异乡思念着父亲和弟弟。自己却开朗的心态来面临着孤独寂寞。最后,你“转朱阁,低崎户”,而自己又“照无眠”在诗的尾端写上了一句能表达你开拓的胸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你的的确确是才华横溢,但是,我读到是不一样的你。苏轼,我读懂了你。 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二中学初二:刘丁浩

三品苏轼

初品苏轼,心里装的是他“西北望,射天狼”地豪情壮志,又品苏轼,心头沉淀是他“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限凄凉,再品苏轼,眼中印出的是他“敲门试问野人家”的闲清雅致,三次品读,三味不同的苏轼,让我清清地翻开封尘的历史与他“把酒问青天”――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挚苍??”,读过《江城子》之后,我的心里装的是无尽的豪放与炽热,遥想着当年“千骑卷平冈”的场面,黄沙飞扬,马蹄声震如雷鸣,他,一个四十出头却有了白发的男人,容光焕发地飞奔在大队的前端,眼里射出的目光,是他的奔放洒脱,是他的豪情万丈,是他的壮志雄心,是他的胸怀天下!

可有谁知道,他,是一个被贬到密州的杭州通判。才华横溢的他怎甘如此的耻辱,但是他没有放弃,他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所以,他要“老夫聊发少年狂”,他要给百姓一个答复,给朝廷一个答复,给自己一个答复,“我并未老!我有雄心壮志,我有真才实学,我有无限的精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只有马蹄过后飘落的黄沙默默地诠释着一切。

初品苏轼,心中多了份豪迈??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再品苏轼,才知道豪情万丈的苏轼,也有痴情者的那一般柔情与凄婉,读过《江城子》,无尽的心痛与酸楚之后,让我的泪是真真切切地流下来了??

他依在床头,默默地思念着自己故去的女人,十年辛酸苦雨漂泊了半生,昨夜仿佛还在眼前,但她,一个默默地守护等待着他的好,却被时间的流失无情地冲刷走了,留下的,只有那一张张时时浮现的笑脸,那一声声如在耳边的轻唤,他不由得老泪横纵了,对月大叹一声“我对不起你啊!”这是怎样地一种发自内心地深深自责呦!

柔和的月光照在他身上,“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等待,让他疲惫不堪,沉沉睡去了。梦中,他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身着锦衣,轻轻地走在她窗前,“小纤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是怎样的一种思念呦。“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官场的失利,处世的凄凉,命运的坎坷??但只千言万语,却化作了多少温热,划过脸颊,话到唇边唇又止,泪上心头悲难释,这是怎样地一种悲痛呦!

再品苏轼,心里多了丝凄楚??

浣溪沙

又品苏轼,心中装的是他“敲门试问野人家”的闲情,那时他被贬到惠州、儋州,那里人烟稀少,瘟疫遍布,已经年近花甲的他,手持一酒瓢,边走边饮,“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他走在田埂上,风吹过了他的面颊,他挥一挥手抛开了一切无奈与烦恼,留下一袖清风,酒喝着喝着,头顶昏昏欲睡,让他“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流放到离故乡如此遥远的地方,他并未抱怨,却只是东升西落地打发日子,一片酒瓢装下了他的整个天空。

再读苏轼,心里多了份清闲与坦然??

合上书,回味着那一段段泛黄的岁月,心里又多了些什么?很多很多??

篇二:我读苏轼作文素材

我读苏轼

幼时的我,读苏轼的《题西林壁》,熟读成诵,其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信手拈来,但对个中精深的哲理却并不深谙,只是读出了庐山的奇异,庐山的多姿。

童年的我,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了解了原来诗竟可以神奇地将画这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融合。“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不仅精要地再现了惠崇这位宋初著名僧人的画作之形象,而且还不为原画所囿,表现了画笔难以表达的感觉和事物,使人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温暖气息和蓬勃生机,将画意与诗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少年的我,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读明白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绝色佳人喻绝佳胜景的绝妙之笔,反复吟哦,暗自佩服叫好。

后来的我,读《江城子》,读苏轼与妻子伉俪情深;读《水调歌头》,读苏轼对弟弟深挚的同胞情谊,以及超然达观的襟怀;读《念奴娇》,读苏轼豪放词的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境界雄阔。

直到现在,我开始读懂苏轼了,读懂了他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物与我皆无尽”的旷达的人生态度;读懂了他戏谑自己的学生秦观“小人繁须也”的诙谐幽默??

这就是苏轼———北宋文坛上的领袖人物,一位才华横溢、为世人所敬仰、为后人所钦佩的一代文豪。他的名、他的作品、他的精神境界一定会被人们所铭记,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李清照,心中的美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爱恋的美神,我心中的美神,就是你——

从没人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代的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在我心中,你却美于沉鱼落雁的西 施与昭君,美于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你的美独一无二,无人替代!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永远的追求!

伴着晨曦,越过千年,我走近了你??我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

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走过“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不如随分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的清冷无奈??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才气而孤独。你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那个年代,你无疑是枝头的一朵奇花,凛冽的秋风摧残着你,你却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强地挺立枝头,尽情绽放,溢出特有的清香,不曾萎靡凋谢。你的才气、倔强铸就了你的孤独,你那绝世的孤独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绝的美丽!

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

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肥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那愁情深深深几许?蚱蜢舟也无能为力。既然载不动,那就和着孤独化作咸咸的泪,滴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滴在对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里。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追求。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锐气,吸日月之精华。你不会孤独。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追求,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满分理由

这是一篇立意独到、文采飞扬的大气之作。出众之处在于:

1. 立意独到而高远。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表明要追求人格上的高远、书籍上的高远,而是把李清照作为自己“心目中的美神”,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众不同,立意独到而高远。

2. 行云流水的结构。文章采用第二人称,巧妙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情感倾诉。先赞美了李清照在诗词上的卓越成就,接着赞美了她的爱国情怀、对爱情的忠贞即李清照的人格魅力,后赞美了李清照的巨大的影响力,结构如行云流水。

握起李清照的手

悄然忧愁上心头,提笔文词赞不绝,国破家亡亲目睹,身世飘零与夫隔,叹不尽,愁无边,凄苦孤寂度晚年。

李清照,你的词穿越时空仍昭示光芒,轻轻拨动着人们的心弦,散发一缕清香,让人无穷品味??只想握起你的手,接近你的灵魂,感受你的内心。

曾经的你,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多愁善感,春心萌动,难以按捺。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想和你细品淡淡的茶香,倚楼听风雨,感知你的心情。柔风、细雨、淡香,衬托着你的容颜,因相思而倍感孤独“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可谓“爱之愈深,思之愈且”。你期盼丈夫的来信,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 ,等得好辛苦。那些泛黄的纸上书写着的是你的情愁,你的情思。你曾幸福的与丈夫一起玩弄古物,陶醉在诗画音律的世界,你嫣然一笑如含苞欲放,你的美随你的词一同飘散到远方,穿越时空。你,何等幸福,

何等欢乐。

然而,每个人都要经历坎坷。幸福的生活,爱情的甜蜜,一切的美好突然灰飞烟灭。朝代的变更,年代的动荡,激起了你的惆怅。握住你的手,感受着你内心的悲恸。国破、家亡,已物是人非。在风中,我能隐约听到你的声音,却如此,即那般冰冷又那样透明,天青色等烟雨而你在等他,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失去的已不再回来。面向北,思旧事,「寻寻觅觅」,有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都是在表达你的伤情。「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愁得连酒都是淡淡无味,无以抵愁。「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凄婉,忧愁,悲秋自怜。他面对国家的衰落,不能驰骋疆场,不能上朝议事,不能使酒骂座,只得暗自伤怀,那样的愁,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的你已如黄花般瘦弱,那憔悴的身姿,不忍让人心疼。

落花纷飞的街道里 ,尽管逝去的时光已无法忘记 ,但景色一如往昔 ,你还是那天的你 ,带着泪 。

我与你相遇,握起你的手,接近你的灵魂,感受你的心情??

篇三:读苏轼

从未如此这般近距离地接触一位词人。

印象中,无论是苏轼的词抑或是他本人,都当是悠悠千载、红尘俗世中一个不朽的传奇,让无数后世子孙为他那“天涯回首一笑间”的绝世风姿所倾倒,为他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古豪情而感叹。

不禁喜欢上了这样一位伟大的词人。

喜欢苏轼,喜欢他气定神闲的淡泊与坦然,于风波迭起的江湖中漂泊,数十载的宦海生涯进进退退,沉沉浮浮。一生短短的64年中,他经历了别人经历不了的冬雪秋霜,承受了别人承受不住的狂风巨浪,战胜了别人战胜不得的飞沙走石。他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优雅地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哲人境界,即便是在他人生最不称意的时候,他依然从容淡定,携着半生的荣辱悲欢,华丽地转身,再转身,潇潇洒洒地就走遍了半壁江山,留下了后人永远也无法企及的篇章。

夜晚,漏断人初静的夜晚,他独自一人,出来赏那挂在稀疏的梧桐枝上略略残缺的月。此时此刻,有谁注意他——这位独来独往的幽人?他仿佛隐约看见了缥缈孤鸿的影子。但真的有孤鸿掠过吗?恐怕没有,那静得连滴漏之声都无处觅得的暗夜,大概连孤鸿都居于巢中安睡去了吧。那不过是词人自己的影子,那不过是词人无奈至极之寄托,此情此境,苏轼已幻化为孤鸿,幻化为那不愿沉湎于得过且过的孤鸿!他曾经历了那么多的仕途坎坷,一片赤诚已在一次次不解、冷遇、甚至问罪贬谪中消减,直至热情之火缓缓熄灭。所幸,他没有陷入不可自拔的囚徒困境,他冷眼看穿了这世俗之境。但那痛苦以及引发的失落彷徨的印记,终究像烙铁在心头烙下了隐而深的恨,无人能省的恨。

然而,就是在这种痛苦中,苏轼却依然只是淡然看尽身边的繁华似锦,只是随意地从中提起一壶酒,便转身走向绿水青山,泛舟游于赤壁,去与明月清风对话。那才是苏轼的所在,才是遥远生命的滞留。他的骨子里始终有一份骄傲与执着,他挺立着,如树一般。任时光斗转星移地更迭,任岁月沧海桑田地变迁,他都不动不摇,经风沐雨,披霜挂雪。朔风阵阵,刮不倒他的满腔豪放,迷云片片,遮不住他的达观旷达。

酾洒临月,步履铿锵,拂袖一笑,风清云淡,苏轼用他一生的苦旅,铸就了一首最华丽的篇章。

花开花谢,流年暗换。总不忘千年前的那个身影,披蓑戴笠,泛舟湖上,谈笑间,候雨过天晴。

篇四:我读苏轼

谈苏轼及其创作

苏轼,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文学大家。他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轼的诗词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篇章最多,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有美堂暴雨》、《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篇或想象丰富,或气势雄浑,或清新隽美情致盎然,最能代表苏诗的艺术成就。他的表达对事物见解的诗,如《题西林壁》,被认为最能体现宋诗的理性特征,诗中通过艺术形象说理,蕴含丰富,新鲜有趣。表现苏轼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诗风的《王维吴道子画》、《读孟郊诗》、《书王主簿所画折枝》等诗亦被认为是北宋文化所达新高度的标志。

相对于苏轼的诗,我更为欣赏他的词作。

他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豪放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旷达风格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例如,《水调歌头》、《念奴娇》一向被认为是最能代表苏词风格的作品。

前一首词从幻想天堂的不胜寂寞凄冷,转向寄情于人间的天长地久。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把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写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后一首借赤壁旧址的壮观景象、古人的英雄气概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代表了苏词的独特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

还有,《江城子》是苏东坡最感人的一首,自然之极,无修饰,是真情的流露。苏东坡是豪放派我不否认,但他也有儿女情长。感情的表达很细腻,也有一些婉约之作。他写这首词,来表达对妻子的怀念。此词开了悼亡词之先河,被行家视作悼亡词中绝唱。

从《定风波》这首词里,我们能看到他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上片“一蓑烟雨任平生”句,将词

我读苏轼 作文

人一生的坎坷磨难,以及泰我在自若的生活态度,尽行囊括。下片“也无风雨也无晴”丰富了词的主旨,展示出词人处变不惊、不随物悲喜的超脱有人生观。

他的《蝶恋花》上片就眼前所见写景,这实写;下片抒情,是虚写。借偶然遇到的情事,表达“墙外行人”的失意、惆怅和苦闷。就整首词来讲,格调清丽舒徐,用字平妥精萃。诗人所命之意与所选之曲所选之韵又是极为吻合妥巾贴的。 我喜爱苏轼,不但是因为他有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因为他的一生中会时时闪现着智慧光芒的睿智思想,他超凡脱俗的旷代才华,千年以来,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正因如此;更因为他的生活经历的具有丰富性,他常常成为人们谈话的话题及内容。自然而然,学生们在作文时,也往往喜欢用东坡事迹作话题或材料,毫不夸张地说,有作文处尽有东坡。这正是因为,苏轼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历史,还在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传承。

小教一班

张蓓蓓

080121976

篇五:读苏轼

魂牵梦绕 呓语觅归

——静夜品苏词

夜静无声。一盏灯,一杯茗,一卷词,静静地品读着东坡居士留下的不朽词卷。因为现实与理想的激烈冲突,词人长久地陷入一种被围困的尴尬境地,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对生活感悟、人生百味的细腻倾诉。词人选择了一种与现实相称的方式表达他对世事的洞悉和对万物的锐察。

追寻东坡居士的人生足迹,我们沉默于这位旷世奇人走过了如此不平凡的道路,而这些直接融入了他的精神世界,是他绝妙作品的直接素材,当然这些作品也折射出他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外作家曾不止一次地强调:真情实感是写作的灵魂,苏东坡的每部作品、每首诗词背后都有一个生活的插曲,它们中的某一点在不经意的间轻轻地触动了苏轼思绪的某一部分,因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置身于词人生活的时代背景,每一位对国家、人民饱含感情的志士仁人都不会无动于衷,更何况,苏轼爱民如子的情怀是那样强烈而执着!也许是曲折、坎坷彰显了伟大,在充满辛酸的人生旅程中,苏轼不得不用一种虚幻的舞台上演他用血泪书写的剧本。这便是把满腹政治牢骚和雄心壮志编织在“梦想”之上,以托梦的方式含蓄地表达自己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的落差。

以感世历程来叙梦想。

苏轼从小就熟读经史、文思泉涌、心怀壮志、纵古论今。一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所度过。他在去世时前不久所作的《自题金山画像》诗中愤慨地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身功业,黄州、蕙洲、儋州。”这位“奋历有当世志”的旷世奇才在腐朽的宋王朝,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苏辙在《东坡先生墓志铭》中说“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从内容上看,苏轼确实具有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这首先表现在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终极关怀上。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主张抗击辽和西夏的侵扰,表示“与虏试周旋”(《和子由苦寒见寄》)的雄心壮志。即使在贬谪时期,他也不忘“臂弯腰前何去时,直上阴山取可汗”(《谢陈季常惠一揞巾》)不忘民间疾苦。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的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

作为一名热血男儿,青年时代的苏轼也选择了从官历仕来拯救国民。他在应试的答卷《咏怪石》中写道:“谁知兹石本灵怪,忽从梦中来我前,骇觉坐想其语,勉书此诗席之端。”

写怪石向苏轼托梦为自己辨解,实际上是苏轼借怪石之口热烈歌颂怪石的高贵品质。这表明苏轼从青年时代就具有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精神,也可见他高燃的理想火炬。 以怀古吊今来静陈梦想。

身居朝庭历经政治勾当的险恶,看尽了壮志难酬的前景,因而极其厌倦了官场斗争,产生强烈的归隐之心,“怜子遇明主,忧患已再尝,报国何时毕,吾心久已降。”他在《感悟诗》中写道:“床头忱弛道,双阙夜未央,车彀鸣枕巾,客梦安得长!新秋入梧叶,风雨惊洞房,独行残月影,伥焉感初凉。”

新秋悟叶、残月独行,只为寻找一个能够让心灵得到憩息的洁土。全诗如家常,却真挚感人。前人盛赞此诗“至直之言,自然浑厚”(《纪评苏轼卷三十二》),“淡语能移

人之情”(赵季宣《苏诗评注汇钞》)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曾对政治小人进行了辛辣的的讽刺。他说,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把诸多文化大师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挤眉弄眼的小人。

曲折的经历,小人的当道,使苏轼那颗灼热的爱国的拳拳之心没有降温,对前途他依然充满希冀,不以南迁北归为意,誓与恶势力抗衡到底。“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过岭二首》)

波鸣空涧,云雾缭绕,征衣滴翠,尽情调试着词人在不断的移居、贬谪、调遣中的郁闷心情。他把那些本来存在的坎坷只看作在梦中发生,以酒浇愁,意气风发,以便在大好的江南更有所为。

以至纯友情来倾诉梦想。

对于王安石变法,历史上曾经因苏轼反对而蔑视他,显然他们分析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由于吏治的腐败,王安石变法确实起到了与民争利的作用,而苏轼是注重变法的实际效应而予以部分的阻挠。由于政治立场的分道扬镳,苏轼的宏伟蓝图将付诸东流。陈襄(字述古)也反对王安石因向神宗推荐苏轼而引起变法派的不满被命出陈州。对于这段深情厚意,苏轼是从内心深处强烈地接受。他在《南乡子?送述古》中写道: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在这里,以“梦不成”来表达友情的无价,浓浓的深情使苏轼长久地泪流满面,在《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中这样写道: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语使君高吟,佳人伴醉,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词的上阕记梦,实际上是通过梦境再现丘孝吕(前黄州知州)终日在黄州栖霞楼风雅好客,歌乐不断的盛况。既是对故人的相思,又有一切成为过去的凄凉之情。下阕是梦醒后之语,想象归隐苏州的丘孝吕也在怀念黄州,也在梦见自己,进一步表达了深情厚意。该词虚实相间、空灵飘渺、自然浑成。

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人,苏轼也并非都是高唱“大江东去”的激越慷慨雄浑的腔调。其实人性含有两面,一面是充满阳刚之气的男性化,另一面是盈溢阴柔秀美的女性化,只是所呈现的比例不同,所以霸王有时悲歌,弱女有时杀贼。完美的人生应该具有这两种至高至纯的境界,达到了这种境界,他才能屈能伸能悲能乐。而苏轼正具有了这种境界,并维系着他的生命的桨撸,导航着他的人生的步履。苏轼从来没有弃绝至爱的亲情。对妻子、对儿女、对家庭他充满无限的情致。他在《江城子?己卯正月二十日夜梦》中写道:

“纵使相缝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首悼亡诗用平易朴素的语言,将叙事、写景、抒情结合起来,是词人温习了一遍与妻子相敬如宾的生活,突出了对妻子的肺腑深情,又揉进了自己宦海沉浮和政治失意。他把丰富复杂的感情写得委曲婉转而又淋漓尽致,抒了人生易老的悲怆感慨。

同样在另一篇著名的词作《永遇乐》中这样写道: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燕子楼,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天涯羁旅,望断故园的苏轼,与独居燕子楼的关盼盼有种“惺惺相惜”之感,乃至梦魂相通,并因梦断而触发人生无常、古今如梦的浩叹。借咏古而抒怀,凭梦幻而写实,使人在一种低沉的情调氛围中感受到词人的瓢零和无赖。这首词怀古而不拘泥于古,用典故

而不为典故所束,贵神情而不重迹象,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真情的流露。

以咏物绘景来寄托梦想。

一山一水总关情。大自然的奇特景致在苏东坡的眼幻成一迭久抹不去的思绪。触景生情,睹物思己,情景交融,词人的内心感念与外在景观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由于不断的遭到贬谪,苏轼有幸感受到各地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自然风貌。这种不断辗转的生活阅历,深深地烙印在苏轼的脑际,使他体味到生存的滋味。每当看到某景观时,不自然地就想到了自己多旅的生涯,于是他借《行乡子?过七里濑》表达了自己思绪。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采用白描兼比喻写景,动静交错,将人生如梦的感觉融化在山光水色之中不着痕迹,将诗情画意、音乐美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否定功名利禄和皈心大自然的心境。在《水吟龙?次韵章质夫扬花词》中写道:“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全词咏物逼真,意在言外,结构巧妙,情致缠绵。借杨花的“抛家傍路”,写章与家人的离别之意,抒发自己谪贬黄州的飘泊零落之感。风吹梦远,莺鸟呼起,一切都远遁而去,只剩下词人独居客乡。

在那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更是激动万分,内心随着滔滔的江水跌宕不平,他有感于历史的兴亡盛衰,借此抒发内心所蕴藏永久的对历史事件、风流人物及自身遭遇的无限感慨,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来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是的,置身如此宏大的江山丽景,怎么不使词人油然而生无穷的感慨呢?“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切随着历史长河的奔腾顷刻间“灰飞烟灭”。想及自身坎坷的遭际,谁的内心还能够保持平静呢?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民胞物与的精神。”正因为如此,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浩然凛冽的正义气象,而这些构筑了东坡居士人格魅力的坚实大厦。源于感为民请命,心怀民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黎民百姓深怀敬悸,与他做知心朋友,他的不朽词卷也流传不断,经久不息。

曾经,沉迷于苏词之海,我无法看见那盏璀璨的明灯因而常常感到茫然,我不断地追问自己:是什么驱使了敏感的苏轼爱在梦间游弋?拖着记忆的游丝,他真正的彼岸又在何方?在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虽然他不能安然入睡,但没有什么能够阻拦他在梦乡呓语。有时,借助一种虚幻的表达未免不具有尖刻的锐利,它可以通过较为含蓄的途径传达出词人内心深藏的复杂信息。现实与梦幻的紧紧缠绕,使苏轼达到了物景与情景交融的和谐统

一。苏轼一生特殊的经历注定了他需要以托梦的方式来引擎他的生命的律动,用耗尽穷生来祭奠自己的人生诺言。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