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陆游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3:45:42 作文素材
篇一:诉衷情练习附答案
诉衷情
1、词中“关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胡”是指________________,“天山”是指____________。
2、梦断:
3、鬓先秋:
三、理解:
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
A. 为国家建功立业 B. 获得侯的爵位 C. 获取高官厚禄
2、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 )
A. 少年时期 B. 青年时期 C. 中年时期 D. 晚年时期
3、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当年万里觅封侯”中的“觅”字很传神,写出了年轻时词人的自信和坚定执著。
B.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借班超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 这首词运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D.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是内心独白,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起笔突兀,抒写了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击的情景。
B. “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 “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的悲愤与痛苦;“谁料”二字更包含了无限感慨。
D.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
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借用班超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报效祖国的壮志。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词人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D.词下片中的“未”“先”“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7、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中“觅封侯”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意气风发,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体衰,面对敌寇嚣张而难酬壮志的一腔悲愤。
C.“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出词人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因此流露出的悲哀、失落和无奈之情。
D.《诉衷情》苍凉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8、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9、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年”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早年的从戎生涯。
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C、“胡未灭”三句,写壮志未酬,梦醒后的悲凉心情。
D、“此生”三句,表明决意淡出政治,隐居沧州终老此生。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意思是作者回顾自己早年的生活。
B、“胡未灭”中的“胡”原意是指北方少数民族,在本词中指的是金。
C、“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指的是自己在沧洲城中闲居,慢慢老去。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望的忧伤之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年??梁州”两句,是词人回想自己当年心怀壮志,投笔从戎,奔赴前线的情景。
B.“关河??貂裘”两句,语势急转直下,与前两句形成强烈落差。
C.“胡未灭??泪空流”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感情浓烈。
D.“此生??沧洲”三句,表现出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
1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下片主要通过两个生活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悲愤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地悲愤与感慨。
5、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转入直接抒发悲愤的感情。
7.“泪空流”的“空”字用得很精妙,既写出了作者内心的 和 ,也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愤慨。(2分)
四、积累:
这首词选自《__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 (朝代)的________,他字______,号_______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二、1、山川险要处 金兵 抗金前线 2、梦醒 3、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三、1 A 2 D 3 B 4 D 5 D 6 C 7 C 8 D 9 D 10 C 11 D 12 C 5、当年与现今两个生活场景 7、失望 痛苦 无奈等。但不能答“不满”、“愤慨”及其它类似的词语。
四、《放翁词》 南宋 陆游 务观 放翁
篇二:陆游 诉衷情 教案
《语文》教案
篇三:诉衷情复习练习
初二《诉衷情》期中复习练习
第一部分 阅读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
A、为国家建功立业 B、获得侯的爵位 C、获取高官厚禄
2、诗中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
3、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 ) A少年时期 B、青年时期 C、中年时期 D、晚年时期
4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你认为作者所要诉的“衷情”是什么?
第二部分
1.《诉衷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词,两句写过去,两句写现在,大开大合,感慨无限。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词中表示回忆当年军旅生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尘暗旧貂裘。一句表明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
1
6说说你对于“胡未灭,鬓先秋”的理解
7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再现了词人当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尘暗旧貂裘中的暗能否换成淡?
9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空能否换成其他词?为什么?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1、A 2、关河梦断何处?尘间旧貂裘。3、D 4、这首词是作者陆游晚年时期的作品。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化,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不思恢复中原、收复失地。陆游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要求恢复中原的愿望,他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本词充分表现了陆游要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满腔热忱。
第二部分
2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3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以及对于统治者的不满之情
2
4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5悲伤,怀念,惆怅之情
6体现诗人一种沉痛,抑郁,无奈地悲愤及满腔的爱国热情
7为国杀敌,远大的抱负,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英勇风姿
8不能,暗能体现岁月流逝,人事消磨,化作灰尘堆积的黯淡的画面,包含了惆怅的心情,而淡不能
9不能,空既能写出内心的失望及痛苦尽醉,也写出了当时的偏安一隅的不满与痛苦 3
篇四:诉衷情
<<诉衷情>>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那么,在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学生猜想,回答)哪一位同学能背一背所学过的陆游的诗作?
从这些诗中你能体会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是啊,他的诗充满了爱国情怀,让我们由衷地生出一种崇敬之情。
2、简介陆游
当然,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爱国词人。今天,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板书课题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开,自由朗读《诉衷情》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把词中的生字读正确。读后两遍的时候要争取把它念通顺,同时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听清楚了吗?好,自由读《诉衷情》。
2、出示《诉衷情》
3、好,谁来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中共有三个生字,听听他有没有读错。
学生读,师随机点评:侯、貂裘。
4、好的,谁再来读一读《诉衷情》。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她在读词句时,是怎么停顿的?
5、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做读得有板有眼。
6、同学们,我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有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老师也来读读这首词。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首词。
7、师配乐读(大提琴曲《往事》)
8、现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诉衷情》,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
1、好,诉衷情啊诉衷情!那么,作者的内心到底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和书上的注释,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内心,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词句的旁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诉衷情》。
2、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们说一说?
(胡未灭??)
a、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请同学们读读这三句话,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都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自由说
好啊,我们读出了一个“白发早如秋霜”的陆游。
b、看看陆游鬓先秋,泪空流,那么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有这样的情感宣泄呢?从那里能看出来? (课件出示: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谁对于这两句词还有体会,来说一说?(理解:觅、戍)
c、是啊,当年,陆游也是一名将军,那样的万里沙场,他也曾匹马戍梁州啊!那该是怎样的场面啊!此刻,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陆游呢?(英姿勃发??)读读这句话。
d、可而今这样的场景只能在哪儿能看到了?(板书:梦)你是从哪句词看出来的?
是啊,此时陆游已年近七旬,追忆往昔,他不仅时常让铁马冰河入梦来,还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同学们想象一下,陆游的梦里会时常出现什么情景?你有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词。
梦里的这些情景说明他心里仍有着一腔——(报国之情)可见这梦都是陆游的报国之梦啊!
慨叹啊,因为陆游的这种愿望,这种奋勇杀敌、抗击侵略的愿望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而梦醒却又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好,谁再来读读这句词?
e、可梦境毕竟是梦境啊,回到现实却让人有种丝丝的悲凉,请同学们回到课文,再读读这首词的上阕,你还对哪个字或哪个词句有深入的体会?
(同学们,当年陆游在前线仅半年,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就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在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向我们道出了岁月的流逝,道出了人事的消磨,这样的布满灰尘的暗淡画面,也道出了陆游那惆怅的心情。)
f、谁来读读这首词的上阕?(前两句读出陆游的豪情,后两句读出陆游的悲凉)指名读
g、同学们,看,我们就这样读着读着,就读出了那种意境,读出了味道,真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词的上阕。
h、当年的陆游带着万丈豪情驰骋疆场,可如今的陆游却身在何处呢?出示课件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天山是哪里?沧州又是哪里?
是啊,诗人的身虽隐居在山阴,可心却依旧征战沙场,他的身和心有着如此的距离,她该是怎样的心情啊?你体会到了吗?那就用你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i、看看陆游的昔日与今朝,他由青丝变白发,由单枪匹马、驰骋疆场那英姿勃发的陆将军到这满头白发、老泪纵横、壮志难酬却又隐居山阴的陆游。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他的容颜变了,但他唯一不变的是什么?(满腔的爱国热情,满腔的报国志向)
j、是啊,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样的感慨向我们呈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那强烈的落差。因为诗人终究报国不得志啊!所以诗人“泪空流啊”!板书:泪
那么,诗人老泪纵横,那滴滴的泪是为谁而流啊!(引导体会:为自己而流,是遗憾的泪,无奈的泪。) (引读)1、是啊,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战死沙场,也许他的人生也会少一些悲泣,因为本来胡能灭,却——胡未灭;本来鬓不秋,却——鬓先秋;本来是泪不流,却要泪空流??所以,陆游遗憾哪,也无奈啊!好,就把这遗憾、无奈都融进你的朗读,读:胡未灭??
2、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许这首《诉衷情》会少一份悲凉,多一份豪情。可惜啊,可惜,——齐读,胡未灭??
k、同学们,陆游的泪是同情的泪、愤恨的泪、无奈的泪,可这饱含着这么多意义的泪却空流,(板书:空)为什么空流呢?这些泪怎么就空流了呢?
l、是啊,陆游空有着一腔报国的热情,却一直报国无门,他那理想的梦破碎了,泪流尽了,所以留下了这千古绝唱——读《诉衷情》。(配乐)
四、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看黑板总结)梦,那是陆游的报国之梦;泪,滴洒的是他那报国之泪;空是他理想与现实的强烈落差。诉衷情诉的也是陆游那浓浓的报国之情。
背诵《诉衷情》。
第二课时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古词大意
站在北固亭楼上,向北方金兵占领区一望,一片风光依旧,可是河山已有异样之感,究竟中原在哪里呢?自古以来,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朝代兴亡的事变,都像无穷无尽的长江一样滚滚地流过去了。
孙权年轻时就统帅了万人大军,守住了东南地区,不断地和敌人作战。天下英雄能为他敌手的,只有曹操和刘备。后代子孙就应该把孙仲谋作为榜样!
导读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作者出任镇江时期。
全首即景抒情,借古讽今。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词的开头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神州”,指中国,这里专指中原即黄河中下游一带的金兵占领区。这两句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是长远的样子。作者以永流不息的滚滚江水来比拟千古兴亡的绵延不断。“不尽”句,出自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但杜诗是写个人流离潦倒之悲,而辛词却是写国家兴亡之感,意境不同。
上片,作者对景抒怀,凭吊千古兴亡,更加引起对沦陷区国土的怀念。下片,通过对三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孙权的赞扬和肯定,表现出辛弃疾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年少”,是指三国时吴主孙权。“兜鍪”,原是头盔,这里指士兵。“万兜鍪”,是说他统率强大军队的意思。“坐断”,作占据讲。这两句是说,孙权十九岁便继承他哥哥孙策统治吴国,充分显示出孙权的英勇和才能。一个青年人能够率领万夫,当然是不平凡的了,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年代,孙权放眼全国,胸怀大志,用武力平定江东一带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东南地区,形成与蜀、魏鼎足而立的争雄局面。作者之所以把孙权当作英雄人物来肯定,目的在于借古讽今,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孙权当时占据江东,开疆拓土,使吴国由小到大,与魏、蜀形成鼎足之势,天下英雄若曹操、刘备者,也无奈他何。这两句实际上是对三国时代的孙权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历史上的孙权、曹操、刘备三人中,论智勇才略,孙权不一定能居首位,而作者这样歌颂他,只把曹操、刘备作为他的敌手,可见这里辛弃疾已把孙权作为杰出的英雄来歌颂了。所以最后又补上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有了这一句,孙权的形象就更为突出、鲜明了。这一句是借用曹操夸奖孙权的成语。
这首词的题目是:《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所以词中写的是千古兴亡事,是对历史人物孙权的歌颂。其实作者怀的是“古”,喻的是“今”。作者一向主张抗金,收复中原,他对孙权的歌颂,称赞孙权能身经百战守住东南地区,实质上就是隐讽南宋统治者的屈辱求和以致丧失中原地区。词的开头:“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就流露出这种感情。下阕所写的孙权的英勇战斗,那就更明显了,意在谴责南宋主和派的昏庸懦怯。而当我们读到最后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便完全可以联系起原文而领会到:“若豚犬耳”指的就是南宋皇帝赵扩。这里,辛弃疾一字不改地借用曹操这句话,不仅“曲尽其妙”,而且还“含蓄”深刻地进行了讽刺。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手法上含蓄、委婉,形成了这首词在艺术表现方面的显著特色。
这首词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篇五:初二上海词诉衷情等语文练习【含答案】
2010学年初二期末复习练习
一.默写
1.辛弃疾是南宋 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所作题材广阔,气势纵横,词风以 豪放为主,
但亦不拘一格。
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却道天凉好个秋句谈天气,表面形似轻脱,实则深沉含蓄,
充分体现了词人胸中的忧愁。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描写雄壮的军容,表现将军及士兵们满怀高昂的战
斗情绪,准备出征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可怜白发生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作者壮志难
酬的悲愤。
二.阅读练习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A )
A、为国家建功立业 B、获得侯的爵位 C、获取高官厚禄
2、诗中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
3、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D )
A少年时期 B、青年时期 C、中年时期 D、晚年时期
4、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你认为作者所要诉的“衷情”是什么?
这首词是作者陆游晚年时期的作品。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化,南宋朝廷
偏安江南一隅,不思恢复中原、收复失地。陆游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要求恢复中原的
愿望,他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本词充分表现了陆游要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满腔热忱。
5、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
6、这四句词,两句些过去,
两句写现在,大开大合,感慨无限。
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词中表示回忆当年军旅生活的句子是____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1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空能否换成其他词?为什么?
不能,空既能写出内心的失望及痛苦尽醉,也写出了当时的偏安一隅的不满与痛苦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少年”“爱上层楼”的原因是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愁,结果是尝遍了
愁的滋味却说秋天很美好。“却道天凉好个秋”的理解是:心中充满了愁苦,却无处诉说,
只好找个话头,说说这天凉的秋天吧!
2、《丑奴儿》中词人以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复杂的心情。从整首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忧民,忧虑国家
存亡的报国之仇。
3、对比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请写出本词两对对比的内容。
答:第一组:“少年”和“而今”对比;第二组:“强说愁”与“欲说还休”对比。
第三组:“不识”与“识尽”对比。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
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 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沙场秋点兵”一句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等“记叙要素”,也预示了战无
不胜的前景。
2、“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八百里”既指。
3、《破阵子》上片“梦”字点名是想象,写出点兵沙场准备出征的场面,下片写英勇杀敌、乘胜追击的场面。词中“醉”、“梦回”、“看”等动词让人体会出词人壮志
难酬的压抑复杂心情。“可怜白发生”沉痛感叹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4、 这首词所描绘的内容是想象中的还是现实中的?描绘了怎样的战斗场面? 全词从想象着笔,描绘了理想中的抗金队伍和战斗场景。
5、 作者写这首词有什么用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忘之情,以及坚决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6、“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字改为“弹”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翻”字写出了战歌嘹亮,乐器轰鸣的热烈场面;如用“弹”字代之,就表现不出这种气氛。
7、题目中的“壮词”如何理解?在文中怎样体现?
激昂奋进的战斗生活就是具体的体现。而末尾两句更为突出,它把描写大功告成后的喜悦,把收复中原,统一祖国与个人杀敌立功的心愿统一在一起,字里行间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