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远征军与女野人生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20:55 体裁作文
远征军与女野人生活体裁作文

篇一:远征军中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靠战友尸体引路

远征军中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靠战友尸体引路

核心提示:路边的棚子里躺满了死尸,刘桂英和她的男友夜里找不着棚子住,就把那些死尸往旁边挪一挪,他们就睡在死尸旁边。

很多死尸上都爬满了一寸多长的蛆,再加上蚂蚁咬嚼,蚂蟥吸血,大雨冲洗,死尸很快就会变成恐怖的白骨。一路上白骨累累,正因为有这么多白骨指引方向,刘桂英和她的男友才没有迷路。

远征军被迫闯进“绿色魔窟”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桂英同几个热血青年一起报名参加了中国军队新22师。她被分配到野战医院,成为了一名女护士兵。1942年为了保卫滇缅公路,中国政府抽调了10万精兵组成远征军奔赴缅甸和英美盟军协同作战,联合抗日,刘桂英就是这10万名战士当中的一员。

到达缅甸以后,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但是后来因为英军配合不力,远征军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5月上旬,中英军队开始撤退。日军切断了远征军的归国通道,少数战士跟随美国统帅去了印度,大部分战士在杜聿明将军的带领下被迫进入野人山,准备从那儿绕道回国。

野人山位于中缅印交界处,绵延千里,纵深200多公里,山上乔木遮天,终年不见天日,猛兽成群,蚂蟥遍地,传说还有野人出没,当地人把这片方圆数百公里的无人区叫做野人山。1942年6月,数万名疲惫不堪的远征军战士走进了野人山,开始了他们的“死亡之旅”。 刘桂英、何珊、笑春、孙月霞、王苹这5位护士班的女兵紧跟在队伍后面徒步前进。 进山10多天以后,热带原始丛林的雨季到来了,天天都下着倾盆大雨,道路泥泞不堪,战士们举步艰难,下山的时候就在泥水里滚。有一次,刘桂英眼睁睁看着一个班的战士一起被山洪冲走了。

军部那张地图也不管用了,战士们经常是走了好几天又回到原点。在这片原始森林里,他们迷失了回国的方向,回家的路出乎意料地艰难而漫长。

一个月后,部队开始断粮了,有几名战士被活活饿死了。杜聿明只得把驮物资的100多匹战马都杀了。战马吃光以后,大家就开始吃皮鞋,吃皮带,就连手枪套也成了他们的食物。当这些东西全都吃光以后,大家就只能够靠树皮和草根来维持生命了。

战友惨死,坚强女兵无处话悲哀

在这条险象环生的死亡之路上,死神紧紧地尾随着战士们,随时都在伺机吞噬他们的生命。

一天,刘桂英和何珊搀扶着笑春一起赶路。走着走着,刘桂英和何珊突然想去解手,笑春便独自一跛一跛地往前走。过了三四分钟,刘桂英和何珊听到前方传来一声凄厉的叫声:“救命啊!”等她们抬头看时,只见一只恶狼已经叼着笑春往前拽。

闻声赶来的营长一枪打中了狼的后腿。狼扔下笑春仓皇逃走了。她们跑到笑春身边,发现笑春的颈部动脉血管已经被狼咬断了,血流如注。几分钟后,她就离开了人世。

越往山林深处走,山林就越显得阴森恐怖;这时,更加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瘴气开始在军队里肆虐横行,成千上万名战士倒下了。路边和草棚里堆满了战士们的尸体,尸体散发出恶臭的味道,闻之使人晕眩。同伴们一个接着一个的惨死,5名女兵只剩下刘桂英和何珊两个人了。不久后的一天,何珊因为吃了有毒植物而腹痛难忍,山里又下起雨来,何珊开始腹泻和发烧,泻出来的全都是黑水,臭味也不正常。她躺在那儿,一动也不能动了,病情越来越严重。

临终前,何珊对刘桂英及其男友说:“你们要争取回到祖国,把我们到缅甸打仗和穿越野人山的经过告诉国人,我们是为国捐躯,我们是爱国青年。”看着战友离去,刘桂英的眼睛湿润了,她用颤抖的声音说:“就是死我也要爬回祖国的土地上去死!”。

活着走出野人山,她是唯一幸存的女兵

一个又一个战友的相继离去,使刘桂英麻木得不再害怕死亡了,她只是在一种生命本能欲望的驱使下机械地向前走着。

路边的棚子里躺满了死尸,刘桂英和她的男友夜里找不着棚子住,就把那些死尸往旁边挪一挪,他们就睡在死尸旁边。

很多死尸上都爬满了一寸多长的蛆,再加上蚂蚁咬嚼,蚂蟥吸血,大雨冲洗,死尸很快就会变成恐怖的白骨。一路上白骨累累,正因为有这么多白骨指引方向,刘桂英和她的男友才没有迷路。

此时,刘桂英和她的男友都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苦苦支撑着,沿着累累白骨指示的方向从夏天走到了秋天。

这天,他们和另外几名掉队的战士一起艰难地爬上一座陡峭的山峰。忽然,刘桂英看见前方有一些红色、绿色和黄色的帐篷,她以为是“神仙湖”,也就是海市蜃楼。男友告诉她,那是帐篷不是海市蜃楼,帐篷旁边有人正在向他们招手呢!刘桂英定睛一看,果然看到有人在招手。

原来,部队终于与司令部取得了联系,盟军用飞机往森林里投下粮食、衣服、药品、电池、发报机、火柴、刀具和降落伞等物资,战士们把降落伞撑开来做成了帐篷,在帐篷内设立了供给站。

这是7月底的事情,刘桂英和她的男友到达时已经9月中旬了。

几天以后,刘桂英和最后走出野人山的一批战友被送抵印度朗姆茄的基地。一个女兵活着爬出野人山的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了整个基地。中国远征军以10万之众出国,活着离开战场的只有4万多人,而最终穿越野人山回归国境的只有3000多人,刘桂英是惟一一位活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篇二:远征军野人山大撤退 军事服从政治的结果

远征军野人山大撤退 军事服从政治的结果

中英盟军尤其是中国远征军经一个多月英勇奋战,在保卫同古、解救英军诸战中,英勇顽强为世人所赞誉。但由于出国时机过晚,盟军作战缺少协同,部署不当,多头指挥等原因,使远征军始终处于被动态势,未能达成战役企图。

西线战况虽因仁安羌战斗得以扭转,然东线日军五十六师团却击破远征军第6军防线,迅速直插盟军后方,致盟军全线动摇,4月底,日军攻占腊戍,切断滇缅,5月1日进占曼德勒。中英军队被迫向印度和中国境内撤退。

4月下旬,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新38师先是接下英第1军防线,掩护已丧失战力的英军撤退,后中国远征军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绝了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命令,决定率军向北撤回云南。孙立人又奉命率新38师为第5军殿后,以至于新38师以1师之力阻击日军的18师团,33师团,55师团共3个师团的艰难局面。

远征军被迫转入丛林

5月9日,杜聿明见滇缅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军占领,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云南。孙立人当即表示反对,认为绕过密支拿经野人山路途较远,且道路艰难,渺无人烟,给养样困难。而目前远征军尚有4个师,不如集中兵力,趁敌立足未稳,夺回密支拿,沿滇缅公路回国。杜聿明不听,反而令部队抛弃战车火炮等重武器,及汽车辎重,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云南。并过分地要求新38师继续殿后,阻击日军,等第5军入野人山后尾随跟进。由于野人山极为荒凉,无水无粮,此举无异让远征军自投绝路,孙立人便断然拒绝杜的命令,但为大局计决定先完成阻击任务,掩护第5军全部进入野人山后,再按照史迪威和司令官罗卓英的命令,率新38师向西撤往印度。

(38师整装入印))

孙立人指挥新38师主力在温藻阻击日军两日到5月10日后,任务完成,即以112团殿后,师直属队和114团先向北撤向卡萨的113团,113团从9日起已与日军56师团迂回过来的部队激战于卡萨。孙带114团走到半路,得知殿后的112团在温藻被围,未能摆脱日军,而卡萨113团虽仍在与日军激战中但地形有利未被包围故有能力自行摆脱日军。孙立人即电令113团从卡萨向西自行撤向印度,自率师直和114团调头向南,出敌意料,和114团里应外合击溃日军的一个步坦联合快速部队,救出114团,向西撤向印度。撤退途中,他亲自端起冲锋枪率领士兵冲锋陷阵,打垮日军多次阻击。

部队装备不但没有损失,还从自己亦缺的水粮中省出部分救助收容数千难民和英印散兵。副师长齐学启为照顾落伍伤兵,不幸被日俘获,囚禁三年,不屈,在仰光被杀殉国。月底,孙立人率新38师到达印度边境。不料英驻印边防军竟要中国军队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孙立人见英国佬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顿时怒火填膺,下令部队准备战斗。刚巧,被新38师在仁安羌解救过的英军第1师师长正在该地医院治病,闻知情况后,警告当地英军将领说:“这支中国军是能打仗的,不信你去看看再说吧!”孙立人接着领英国人参观营房,并安排了军事表演。英军将领看完后肃然起敬。第二天,新38

师军容整齐地在野人山中杜

率之第5军大部队却在野人山迅速陷入困境,粮尽弹绝,军心涣散,疾病流行,病死饿死大量官兵,倘若一个人因发高热而昏迷不醒,在蚂蝗吸血,蚂蚁侵蚀,大雨冲刷下,数小时内就变为白骨。以至沿途尸骨遍野,前后相继,惨绝人寰,三万五千多人只剩一半,其中二百师师长戴安澜殉国,团长柳树人阵亡,第九十六师副师长胡义宾、团长凌则民牺牲。最后只剩半条命的杜聿明还是率军直属队和廖耀湘新22师撤到印度,另跟随第5军后入野人山的66军第28师五千人因前面第5军已将树皮草根芭蕉叶等都吃完,处境更惨,最后只剩百余人活命。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篇三:中国远征军亡命野人山

中国远征军亡命野人山.txt会计说:“你晚点来领工资吧,我这没零钱。”你看得出我擦了粉吗?虽然你身上喷了古龙水,但我还是能隐约闻到一股人渣味儿。既宅又腐,前途未卜。既宅又腐,前途未卜。你被打胎后是怎么从垃圾桶里逃出来的?史上最神秘的部门:有关部门。不可否认,马赛克是这个世纪阻碍人类裸体艺术进步最大的障碍!缅北,一个被世人称为野人山的阴森恐怖的神话世界。1942年,4万余名生龙活虎的中国远征军官兵进入这个世界,结果有超过70%的人永远成了那里的腐尸白骨。

第十七章 中国远征军亡命野人山

一、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疟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谋图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长官为卫立煌(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 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

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日本也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但是,也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了英军撤退,赢得了时间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也消耗、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以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兵退野人山

1942年5月,准备从缅甸撤退回国的中国远征军第5军的直属部队和新22师、96师、200师以及66军的新28师一部,陆续闯入了缅北那片阴森恐怖的森林。

这些部队隶属中国远征军中路军,在缅甸作战败局初现时,本来准备沿滇缅公路撤退回中国境内,拱卫国境线,以待反攻。可是日军不但用航空兵摧毁了英国脆弱的驻缅空军力量,而且蒙蔽了缅甸人民使其相信了日本帮助缅甸摆脱英国统治的谎言,因而日军的行动十分稳秘而顺利。其第56师团和第18师团,在亲日的缅甸德钦党纠集起来的缅甸义勇军引领配合下,从泰缅边境突出奇兵,沿缅甸战场东线的条条牛车小道长驱北上,沿途击溃战力低下的中国远征军东路暂编55师和兵力分散的第49师的节节抵抗,将中国远征军左翼第6军分割得支离破碎,远征军主力后方空虚的诸要害节点相继被攻陷,已经深入缅境的中国远征军中路军被迫撤退。4月23日,裳吉失陷,成为远征军溃败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日军从这敞开的东大门一涌而入,以坦克装甲部队支持摩托化步兵一路冲击,到28日即深入中国军队后方达280公里,冲垮刘伯龙那个由别动队改编来的乌合之众新28师,连同从中国境内长途车运而来、立足未稳的马维骥新29师一个营,当天夜里占领腊戍,一刀切断了滇缅公路。然后一路往东冲进中国滇西向怒江急进;一路沿滇缅路向西暴走100公里,于3日占领八莫,到5月8日,缅甸铁路的终点站,也是中缅边境上最后一个与中国有路相通的地方密支那,落入日军手里。5月10日,第5军的前卫第96师发现密支那西边40公里的孟拱也出现了日军,这就意味着日军的战略包围已经形成,中缅边境完全被封锁,顺利回到中国已经很困难。率中国远征军中路军撤离缅甸的远征军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杜聿明中将,急于赶回国境,不愿落进日军夹击的陷阱,遂命令96师停止攻打孟拱,决意向北方绕道,希望能尽快绕过当面敌军。从地图上看去,孟拱以北是连绵数百公里的热带山岳丛林,只有顺孟拱河谷才可行进,那里是人迹渺茫的蛮荒之地,日军不可能迅速深入。杜聿明将军于是下令丢弃车辆,毁掉辎重,数万人马钻进了热带密林,顺孟拱河谷往国内撤退。

这个命令断送了无数战士的生命。很快他们就发现不单“迅速”赶回国境成了奢望,连生存都已变为了巨大的难题,许多人被缅北的丛林吞噬,就连杜将军自己也患上了回归热几乎命丧丛林,经忠心耿耿的部下想方设法相救才侥幸逃得一命,可是沿途护理照顾杜司令长官的常连长自己却因受到传染反而不治身亡。

三、孟拱河谷

缅甸北部,至今仍然是一个外人难以涉足的神秘世界。孟拱以北,山岭纵横,河流密布,几乎所有溪流都汇入一条长达400公里的河谷。这河谷从南向北几乎延伸到喜马拉雅山下,其中部有一个陡峭的峡口,将河谷分成两段,南边一段叫做孟拱河谷,虽环境艰苦,尚有人迹;

北边的一段,则完全没有人烟,缅甸人把它叫做胡康河谷。

胡康,即缅语死亡或魔鬼之意,地势略为平缓,旱季可以勉强通过,雨季来时则变成泥沼。胡康河谷一带的山岭,只在西边靠近印度的极稀少的地方有克钦人居住,而当地克钦人与世隔绝,非常落后,一度被误认为是食人生番,因此这一带山岭被叫做野人山。这些河谷山川,上面全都覆盖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高大的望天树直挺挺伸向天空,巨大的树干几个人也合抱不过来,大榕树粗大的树枝垂下一条条须根,密密麻麻像一把把巨大的梳子。各种树的树冠彼此相连,一层层将天空完全遮蔽,树与树之间悬挂着的粗大藤条能将整座森林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老虎、大象、蟒蛇、猿猴等珍禽异兽的踪迹时常可见。

人走在林中,除非遇到林空(森林里只生长着灌木的开阔地),否则一星期不见太阳是常有的事,森林里犹如黑夜,视力范围仅及数米见方。空气里水分丰富,到处飘荡着腐臭,衣服始终潮湿,人的身体像罐头一样被各种各样疯长的低矮植被紧紧包裹,只能靠脚尖在荆棘下面富有弹性的泥土上试探着一步步挪动,泥土的成分主要是腐殖质,水分充足,脚踏下去会被紧紧吸住,而密不透风的灌木荆棘则顽固地扯着人的腿,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大量体力。从土里挤压出的污水立即浸过足踝,当行走者使劲拔出脚后不多久,腐殖质里大量植物纤维又会固执地使地面恢复原状,即使很多人走过,也会在很快的时间里复原。要想走出这样的森林,手里的大砍刀是最好的工具,但就算是体力强劲的小伙子,一天竭尽全力能达到的最大行程,通常不过八九公里而已。

缅北的雨季令人惶恐。从5月开始,泼墨似的雨云层层叠叠笼罩着这无边无际的山谷密林,在大风的协助下,瓢泼大雨肆意洗劫任?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桓鼋锹洌犹炜罩辈宓酱蟮厣畲Φ木扌蜕恋纾箍沼痴粘砂字纾穹绲纳簦曛鄱暇<纳簦ń獾氐谋簦翁齑笫骱淙坏沟氐恼鸩教寤率贝蟮氐暮涿樗逅⑸焦仁闭鸲幕厣奘对督纳欤黄鸹煸釉诓话驳目掌校铀拿姘朔讲欢洗础?/p>

山里有数不清的溪流,在旱季,这些干涸沟谷不过几米宽,大大小小的石头胡乱堆在山沟中,大水冲刷出的一条条深槽触目惊心。由于沟里没有灌木林的妨碍,沿着河谷溪谷走可以节省宝贵的体力,1942年退入缅北森林的中国军队把它们当做交通要道来使用。但在雨季,这样做十分冒险,干涸的河流会由于上游降雨而猝发山洪,洪水来势凶猛,荡涤一切,转瞬之间,人马即无影无踪。大小河沟一起泛滥,几个月中,不断有许多冒险渡河的军人,连同就近架设的桥、匆忙扎制的木筏一起葬身洪涛。

冰冷的雨带走了热量,带走了体温,蚂蝗成群结队,循着人的气息随时袭来,无孔不入。有人在三分钟的解手时间里大腿上爬上四条,有人在林中走五分钟后在衣领内找出六条;另有蚊虫,有零零散散来的,也有铺天盖地来的,不但吸血还传播致命的疾病,还有蚂蚁,刚在腐尸上吃饱,又爬到活人身上消遣??杜聿明的回忆里说,“一个发高热的人,一经昏迷不醒,又被蚂蝗吸血,蚂蚁侵袭,大雨冲洗,数小时内就变成白骨”。在1942年的那个雨季,中国人困于森林,饥饿和疾病导致体力持续下降,大雨和腐尸加剧了灾难的扩散,一度只能坐以待毙,如果不是因为趁着天气偶然放晴,美军飞机数次发现这些部队而投下粮食药品的话。对行军者来说,雨季翻越凶险无比的野人山的确是件冒险的事。没有道路,队伍劈路前进,日行二三英里;洪水阻道,有时一连数日皆不能行。行军极大地消耗人们的体力,磨蚀他们的意志。虚弱的士兵常常往路边一坐,就再也站不起来。军部某卫士班,散宿于林中,次日晨起,皆不见归队。连长觉得不妙,急忙派人寻找,只找到白骨若干。原来一班人皆成过路巨蚁之肉俎。巨蚁者,热带丛林之灾星也。食肉,性凶猛,猛兽蛇蝎皆避之唯恐不及。机枪兵许某,腹痛,循入草丛大便,半日不出。同乡者呼之,不应。赫然看见许某枯缩于地,已被蚂蟥吸干多时。某工兵排,奉命搭桥,皆无踪影。营长闻讯大惊,亲往察看。原来工兵误入沼泽,蚂蟥翻涌,成千上万,工兵尽成骷髅矣。热带蚂蟥为世界所罕见者,体长盈尺,粗若棒槌,附于牛马之躯,一次可吸血斤许。相传杜聿明为瘴气熏倒,昏迷不醒,全军官兵因

此延误行军二日。“瘴气”者并非气体,而是由亿万细小毒蚊组成的灰黑雾阵,远看如烟,如霭,常麇集于水洼潮湿之地,遇有人畜惊动,便群起而攻之。后来有人发明采集野艾扎制的火把驱蚊,队伍才免遭伤害??

四、悲惨的结局

当最后一名东倒西歪的中国士兵在1942年8月的亚热带太阳照耀下走出丛林,走出苦难的胡康河谷和野人山,走进和平宁静的中、印、缅边境的印度小镇利多时,历时半年的缅甸之战才以盟军免遭覆灭和千难万险的撤退终告成功而结束。陆续抵达印度的中国远征军番号计有第5军直属部队五个团和新22师,总人数不足一万。他们与先期到达的新38师一起改称中国驻印军,留在印度中北部的兰姆伽基地接受整训。杜聿明奉命回国述职。他坐了半年冷板凳,然后又重新升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坐镇昆明。根据战后盟军公布的档案材料,中国远征军入缅兵员为十万人,伤亡总数达六万一千余人,其中有近五万人是在撤退途中自行死亡或者失踪的。盟军伤亡及被俘约一万五千人。日本政府公布的盟军阵亡名单(含失踪)比较保守,为二千四百三十一人。

中国远征军中路军兵退野人山,导致数万官兵无谓牺牲,教训非常深刻。作为该路军的最高指挥官杜隶明将军应负主要责任。杜将军虽是抗日名将,但他在指挥远征军撤退时却犯了决策失误的错误。如果他采纳孙立人将军的建议,集中兵力,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密支那,沿滇缅公路一路杀回国内,自投绝路,无谓牺牲的结局是可以避免的。

篇四:1中国远征军有感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中国远征军有感

云南边陲,怒江之畔,高黎贡山之巅,如今早已不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曾倾命相搏的旧战场。只是在南京,透过南京航空烈士墓的墓碑,还能联想起当年远征战场的情形。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分兵出击东南亚各地,连接中国和外部世界的两大运输线——滇越铁路和香港通道相继被切断,西方援华物资只能靠滇缅公路运抵中国,中国抗战进入最为艰难的相持阶段。中国政府根据1941年12月23日签订的《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应英国政府请求遂以第五、六、六十六军,共十万余人组成远征军,于1942年2月先后入缅作战。

由于英军顾及自身的殖民地利益,远征军入缅的时间几次反复,最终错失战机,坐视仰光沦陷,而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以及一再撤退,最终致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事实上,当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后,由于中、美、英三方意图不一,矛盾重重,以及指挥上的严重失误,兵力不能及时集结,中路的主力会战迟迟不能展开,同时忽视了东线侧翼防守,被日军从侧翼席卷后方,导致整个远征军的全面崩溃。同时美军第10航空队被调往北非,失去了空中掩护后的中国远征军孤立无援地被弃在丛林中自生自灭,开始了第一次入缅大撤退。

以师长孙立人为首的新38师9000余人果断撤往英属印度,实力得到较好保存。而远征军指挥官杜聿明则坚持从政治立场出发率大部从野人山撤回中国,最终还是在美国飞机的帮助下才使得少部分得以从森林生还,其惨烈程度史无前例。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十万远征军在缅甸征战半年,伤亡六万人(其中战争减员不多,却有近5万是在胡康河谷野人山因缺水少粮、环境恶劣、疫病流行而死) 。200师师长戴安澜也在撤退途中以身殉国。

虽然如此,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远征军激于民族义战,同仇敌忾,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做出了让英美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不但掩护了英军撤退,赢得了时间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也消耗、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以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同时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事迹,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让当时的中国人扬眉吐气。

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先后对日军实施反攻,并于1945年1月27日打通中印公路,28日两军在缅甸芒友胜利会师,滇缅国际通道重新开通。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缅北、滇西反攻战役,从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历时17个月,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解放缅甸领土8万余平方公里,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毙伤日军4.8万余人,俘获日军647人。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不但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也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自1894年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出师援助友邦、抗击侵略而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有人说中国远征军对中国的贡献远没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大,根本无法比拟;而中国远征军以数倍甚至十数倍于日军的伤亡所取得的一个个胜利,在某些人看来并不值得称道。然而我们应该记住,打通中印公路是中国正面战场唯一取得全胜的攻势性作战,同时也取得了抗战中仅有的几次对日军的全歼战。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云南滇西保卫战、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是正面战场中的著名战役。其经历艰苦之剧,付出牺牲之重,取得战果之丰,国际意义之大,为正面战场所仅有。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正是通过这种牺牲精神才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能够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与数百万抗战将士的浴血奋战不无关系。

往事如夕,岁月荏苒。在即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年的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60余年前在滇缅战场上这群气壮山河的中国军人——中国远征军,同古、胡康河谷、高黎贡山、松山、腾冲、龙陵……无数的远征军将士,正是他们那种同仇敌忾的气节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不屈魂魄!历史不会忘记,中华永会铭记!原谅今天这迟来的文字,写给那些为抗战的胜利而奉献生命,却鲜为人知的远征军。在我们的心中,那些为中华民族牺牲的都是烈士,都是英雄!

篇五:远征军的女兵

远征军中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靠战友尸体引路

2010年12月31日 08:18 军事文摘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12

核心提示:路边的棚子里躺满了死尸,刘桂英和她的男友夜里找不着棚子住,就把那些死尸往旁边挪一挪,他们就睡在死尸旁边。

很多死尸上都爬满了一寸多长的蛆,再加上蚂蚁咬嚼,蚂蟥吸血,大雨冲洗,死尸很快就会变成恐怖的白骨。一路上白骨累累,正因为有这么多白骨指引方向,刘桂英和她的男友才没有迷路。

中国远征军(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军事文摘》2006年第6期,作者:庄严,原题:《惟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远征军被迫闯进“绿色魔窟”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桂英同几个热血青年一起报名参加了中国军队新22师。她被分配到野战医院,成为了一名女护士兵。1942年为了保卫滇缅公路,中国政府抽调了10万精兵组成远征军奔赴缅甸和英美盟军协同作战,联合抗日,刘桂英就是这10万名战士当中的一员。

到达缅甸以后,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但是后来因为英军配合不力,远征军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5月上旬,中英军队开始撤退。日军切断了远征军的归国通道,少数战士跟随美国统帅去了印度,大部分战士在杜聿明将军的带领下被迫进入野人山,准备从那儿绕道回国。

野人山位于中缅印交界处,绵延千里,纵深200多公里,山上乔木遮天,终年不见天日,猛兽成群,蚂蟥遍地,传说还有野人出没,当地人把这片方圆数百公里的无人区叫做野人山。1942年6月,数万名疲惫不堪的远征军战士走进了野人山,开始了他们的“死亡之旅”。

刘桂英、何珊、笑春、孙月霞、王苹这5位护士班的女兵紧跟在队伍后面徒步前进。

进山10多天以后,热带原始丛林的雨季到来了,天天都下着倾盆大雨,道路泥泞不堪,战士们举步艰难,下山的时候就在泥水里滚。有一次,刘桂英眼睁睁看着一个班的战士一起被山洪冲走了。

军部那张地图也不管用了,战士们经常是走了好几天又回到原点。在这片原始森林里,他们迷失了回国的方向,回家的路出乎意料地艰难而漫长。

一个月后,部队开始断粮了,有几名战士被活活饿死了。杜聿明只得把驮物资的100多匹战马都杀了。战马吃光以后,大家就开始吃皮鞋,吃皮带,就连手枪套也成了他们的食物。当这些东西全都吃光以后,大家就只能够靠树皮和草根来维持生命了。

战友惨死,坚强女兵无处话悲哀

在这条险象环生的死亡之路上,死神紧紧地尾随着战士们,随时都在伺机吞噬他们的生命。

一天,刘桂英和何珊搀扶着笑春一起赶路。走着走着,刘桂英和何珊突然想去解手,笑春便独自一跛一跛地往前走。过了三四分钟,刘桂英和何珊听到前方传来一声凄厉的叫声:“救命啊!”等她们抬头看时,只见一只恶狼已经叼着笑春往前拽。

闻声赶来的营长一枪打中了狼的后腿。狼扔下笑春仓皇逃走了。她们跑到笑春身边,发现笑春的颈部动脉血管已经被狼咬断了,血流如注。几分钟后,她就离开了人世。

越往山林深处走,山林就越显得阴森恐怖;这时,更加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瘴气开始在军队里肆虐横行,成千上万名战士倒下了。路边和草棚里堆满了战士们的尸体,尸体散发出恶臭的味道,闻之使人晕眩。同伴们一个接着一个的惨死,5名女兵只剩下刘桂英和何珊两个人了。不久后的一天,何珊因为吃了有毒植物而腹痛难忍,山里又下起雨来,何珊开始腹泻和发烧,泻出来的全都是黑水,臭味也不正常。她躺在那儿,一动也不能动了,病情越来越严重。

临终前,何珊对刘桂英及其男友说:“你们要争取回到祖国,把我们到缅甸打仗和穿越野人山的经过告诉国人,我们是为国捐躯,我们是爱国青年。”看着战友离去,刘桂英的眼睛湿润了,她用颤抖的声音说:“就是死我也要爬回祖国的土地上去死!”。

活着走出野人山,她是唯一幸存的女兵

一个又一个战友的相继离去,使刘桂英麻木得不再害怕死亡了,她只是在一种生命本能欲望的驱使下机械地向前走着。

路边的棚子里躺满了死尸,刘桂英和她的男友夜里找不着棚子住,就把那些死尸往旁边挪一挪,他们就睡在死尸旁边。

很多死尸上都爬满了一寸多长的蛆,再加上蚂蚁咬嚼,蚂蟥吸血,大雨冲洗,死尸很快就会变成恐怖的白骨。一路上白骨累累,正因为有这么多白骨指引方向,刘桂英和她的男友才没有迷路。

此时,刘桂英和她的男友都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苦苦支撑着,沿着累累白骨指示的方向从夏天走到了秋天。

这天,他们和另外几名掉队的战士一起艰难地爬上一座陡峭的山峰。忽然,刘桂英看见前方有一些红色、绿色和黄色的帐篷,她以为是“神仙湖”,也就是海市蜃楼。男友告诉她,那是帐篷不是海市蜃楼,帐篷旁边有人正在向他们招手呢!刘桂英定睛一看,果然看到有人在招手。

原来,部队终于与司令部取得了联系,盟军用飞机往森林里投下粮食、衣服、药品、电池、发报机、火柴、刀具和降落伞等物资,战士们把降落伞撑开来做成了帐篷,在帐篷内设立了供给站。

这是7月底的事情,刘桂英和她的男友到达时已经9月中旬了。

几天以后,刘桂英和最后走出野人山的一批战友被送抵印度朗姆茄的基地。一个女兵活着爬出野人山的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了整个基地。中国远征军以10万之众出国,活着离开战场的只有4万多人,而最终穿越野人山回归国境的只有3000多人,刘桂英是惟一一位活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远征军与女野人生活

野人山1500远征军伤兵自焚:留点汽油给我们

2011-04-19 09:05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核心提示:原先留在莫的村,或为战伤或因重病不能跟随部队长途跋涉的1500余中华儿女,咸以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华魂的志节,宁为烈士死,不作降虏生的决心,慨然于5月21日凌晨1时引火自焚,含恨而终。

本文摘自:《瞭望东方周刊》总第388期 2011年第15期,作者:孙春龙 戈叔亚,原题:《“重返缅甸

战场·没有回家的士兵”系列报道之二:1500名伤病员“集体自焚”之谜》

77岁的乌亚麻是莫的村寺庙的主持,也是这个村子年龄最长的人。莫的村位于缅甸实皆省英多县曼西镇以

北,汽车到了这里,便没了路可走。

乌亚麻第一次见到汽车是在1942年的5月,那时雨季刚刚到来,“一下子来了很多汽车,有大卡车,也有

小吉普车,有很多很多的中国军人,他们看起来很狼狈,也有很多伤兵。”

乌亚麻所说的中国军人,来自于入缅作战的第五军军部及新22师等。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开始后撤,曼西成为中转站,第五军军部及新22师意图从这里往北经莫的村,然后翻越野人山回国,孙立人率

领的新38师则由此向西,与史迪威、罗卓英等人经霍马林到印度。

时任第五军新22师第65团第二营第六连连长的邱中岳在由台湾“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印制、1999年6月出版的《抗战时期滇印缅作战》一书中提到,“(1942年5月)14日黄昏时分,第五军军司令部与第65团主力

到达莫的村宿营,军直属部队及各部队伤患1500余人进驻莫的村东南边的村子里。”

乌亚麻看到过有伤兵死去,但他所不知道的是,有更多的伤兵,却在同一天凌晨“引火自焚”。这段悲壮

的历史,未被当地村民发现,在台湾和大陆官方的记载中亦未出现,更不为众人所知。

沿河有一两英里长,都是被扔掉的汽车

“部队撤到莫的村之前,曼西政府的人就到我们村,要求老百姓帮助修路,以便部队撤退。”乌亚麻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但当时修的路只有6英尺宽,车根本过不去,英军把村长抓去要枪毙,后来村长求情,说

自己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可以给军官当老婆,才逃过一命。”

乌亚麻说,中国兵到莫的村那年,他还很小,但他清楚地记得“人很多,陆陆续续走了很多天”,他还看

到中国兵在村子里捣谷子,然后每人背一袋大米离开。

邱中岳在回忆文章中提及部队准备干粮的场景,“15日,第五军分别在莫的村开设补给站,遵照杜军长指示,将运输来的粮食、罐头、药品、被服和轻兵器弹药,尽量分发各部队携带,余粮一律交新22师。”

从曼西往北,沿途多个村子里年长的人,都亲眼看到过中国兵撤退时的情景。

南进村年龄最长的村民乌巴莫说,那时他只有3岁,父母后来告诉他,当年是英国兵先到,英国兵让村子里的人赶快离开,说后面来的日本兵会拉你们去做民夫,“父母带着我躲进了旁边的山上,从山上看下去,到处都是当兵的,后来来了很多中国兵,还有女的,中国兵到莫的村之后,就把汽车扔掉了,沿河有一两英里长,都

是被扔掉的汽车。最后到的是日本兵,日本兵到了后,把能开走的汽车都开走了。”

“中国兵很慌乱,但没有干扰当地老百姓,就是会拉我们的大人去做民夫,不过会给钱,后来这些当民夫的都被放了回来。”乌巴莫回忆说,“日本兵到了后,用枪杀了我们很多牛,然后吃掉。日本人应该赔偿我们。”

乌巴莫和父母在山上住了两年多,“天上经常有飞机,见到人就轰炸。”

莫的村村长乌普江已经75岁了,知道有许多中国兵死在这里,“很明显能看出来,中国兵衣服不整齐,我

还问家人这些兵干什么,父亲说是逃跑。后来追来很多日本兵,穿戴就非常整齐。”

原始森林里发现许多锈迹斑斑的铁皮

有一天晚上,躲在山上的乌巴莫一家听到村子里连续响起巨大的爆炸声,“家里人都哭了起来,以为是中国兵炸掉了我们的房子,第二天有人偷偷下山去看,才发现中国兵是烧毁了他们的汽车,不是房子。” 邱中岳称,当时部队从莫的村步行撤退前,拆掉了汽车的内胎,取走火炮的瞄准具,还把剩余炮弹、不必

要的公文、多余的装备等都集中到一起,四周堆上柴草。

时任第五军军部作战参谋的邹德安在生前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也提到了烧毁汽车一事,“没有路了,只好把车辆和大炮烧毁,我从曼德勒带来的两支‘詹姆斯兄弟牌’猎枪和在路上捡到的一辆美国小吉普车也烧了。记得当时有一名点火的小兵差点把自己烧死,火‘砰’地一点燃,把这名小兵困在了里面,旁边的人赶快把他救出来。最让人心疼的,是杜军长最新款的林肯轿车也被烧了,当时火把汽车线路烧短路了,喇叭突然‘滴

滴答’地叫起来。”

时任第五军政治部干事的李明华在回忆文章中提到,自从1942年5月初,在缅北一个不知名的大村落中,全体官兵奉军部命令毁掉全部重武器、装备、车辆,开始徒步进入布满原始森林的山区,从此补给中断,全凭个

人自行谋生。

52岁的莫的村村民色敖说,他小的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到被丢掉的汽车、大炮上玩,直到十几年前,这些东西都还在,再后来,有人拆掉汽车零部件拿去卖,一些卖不掉的,则被村民拿去炼铁,一些好的钢材,被打制

成各种刀具,“现在附近开金矿的人越来越多,好多汽车、大炮的零部件都被他们拿去炼制工具了。” 从曼西北上到莫的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沿途多个村子的老百姓家里,均发现了当年遗留下来的一些汽车零部件,在南进村的池塘里,村民还说,有一部大卡车至今还淹没在池塘的烂泥里。莫的村有20多户人家,几乎每户人家用来喂猪的器皿,竟然是美国十轮大卡车的轮毂。在一户人家,还发现了一个炮弹的弹头。

缅甸曼德勒的华侨王玉顺曾开过大卡车,他告诉《望东方周刊》,那时他经常到英多县购买旧的汽车零部

件,“大多是十轮大卡和道奇车的零部件,还有修理好能开的维利斯越野车。”

维利斯越野车1940年由美国威利斯汽车公司研制,车速快,主要用来输送步兵营装备的轻武器,且可作通讯、侦察和指挥车。十轮大卡、道奇车和维利斯越野车,都是二战时美国援助中国的主要车型。

在缅甸曼德勒、密支那等大城市的街道上,至今还能看到这些车辆的踪影。

在莫的村村民的带领下,《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经过两天的寻访,在附近幽暗寂静的原始森林里,发现了

许多锈迹斑斑的铁皮,被掩没在厚厚的枯叶之下,已与泥土一色。

宁为烈士死,不作降虏生

在许多老兵的回忆中,均提到曼西这个地方,这个被称为“公路尽头”的地方,成为中国远征军败退途中

的中转站。

邱中岳在回忆文章中称:曼西,仅有一条南北向长长的街道,打从12日天光时分起,三五成群的男男女女,无所事事地闲步街头。从他们纯洁的神态与他们天真的表情看得出,他们懵然不知将要穿越不毛之地,历千山涉

万水,也浑然不知将要与淫雨烟瘴挣命、抗毒蛇搏猛兽之末日将至的命运。

在这里,身为第五军军长的杜聿明,没有听从孙立人向西抵达印度的建议,最终选择了一条让跟随他的万千军民死伤盈野的不归路。根据邱中岳的记载,直至5月15日,蒋介石令驻守昆明的空军司令王叔铭,与杜聿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