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材料作文孤儿院的男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21:22 体裁作文
材料作文孤儿院的男孩体裁作文

篇一:作文孤儿院的孩子和石头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材料内涵是:自己把自己不当回事,别人更瞧不起你,生命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珍惜独一无二的你自己,珍惜这短暂的几十年光阴,然后再去不断充实、发掘自己,最后世界才会认同你的价值。

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如果以“珍惜”为话题,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生命的价值

落差,成就了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落差,成就了高山“一览众山小”的壮丽;落差,改变了人生轨迹,成就最具价值的生命意义。

人的一生总是先经历苦难与磨练,才能拥有成功与璀璨,好比奔流向东的一江春水,从高峰发源,途经沙石阻隔,风霜雨打,才得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又恰如火山口的地下森林,在幽暗的峡谷中,就连大地似乎都遗忘了它,因为它在地下几百米的深渊中自生自灭,但时间的眷顾使在几万年后成就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始人,曾就读于国内一流的高等学府——北大。都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北大这所人才济济的学府内,俞敏洪就像是鹤群中的鸡,与尖子生们的差距几丈开外。正因为这般悬殊的差距改写了他的人生,带着全班倒数第一的毕业成绩走进社会,他立志要成为强者。虽然他屡屡走向低谷,但每一次的退步都积蓄着更大的动力,终于,他成功了,他站在了一个全新的人生高度。

唐骏,著名的“打工之王”,这位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时就已是十万美元富翁的企业家。在他创办三家公司,拥有百万首家,事业达

到高峰时,他却毅然决定抛弃所有,走向社会的最底层——成为比尔?盖茨公司的一名基层员工,目的只是为了学习盖茨的经营之道。拿着比自己发给员工还少的工资,他坚持了两年以后成为中国上海微软中心的首席执行官。唐骏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与其说是命运眷顾他,倒不如说是身份的落差造就了他的人生巅峰。

人生总有低谷与高峰,如果现在是低谷那么落差是奋斗的动力,如果现在是高峰那么落差是坚持的理由,存在落差,才有生命的不凡价值。

别对自己没有自信,相信自己的生命价值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演员没有讲一句开场白,却高举一张20美元钞票,问:“谁要?”有人举起手来。接着,他又将钞票揉成一团,问:“谁还?”仍有人举手。再接着,他把钞票扔到地上,踩了踩。钞票变得又脏又邹。他拾起后,问:“现在谁还要?”仍然有人举手。最后他说:“朋友,我们几经上了一堂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他,因为他并没有贬值,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挤到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

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不论你的衣着怎样,都是无价之宝。生命的价值不依赖于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你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不错,这位演员说的很对,不要对自己没有自信,不要总是认为别人比你好,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特点和优点,要相信自己,充分体现出自己的生命价值。

生命的价值

一个人的生命是极有限的,人总是免不了一死的,那就应该在活着的时候,尽可能地使生命之光发得更亮一些。

――题记

大自然赐予小草生命,小草带来了满世界的青绿;宇宙之王赐予太阳生命,太阳带来了满世界的光明;上帝赐予人类生命,因此,整个世界充满生气与活力。生命,多么可贵的一个字眼,生命价值到底何在?

生命仅此一次,失不再来。于是,自杀,寻死,堕落??便成了荒谬的东西。一朵鲜花的开放,一只小鸟的欢唱,一声婴儿的啼哭??

都让我们生命的活力有了展示,生命的可贵有了体现,世界因有了生命的存在而变得丰富多采,千姿百胎。

生命固然可贵,带生命没有了价值就好比一具行尸走肉,还显得有意义吗?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即使是流星也能划破夜空的沉寂,即使是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阳的的光辉??伟人将时间当作生命,想努力在有生之年让自己的生命之光发得更亮一些,而虚度光阴,无所作为的小人则失去了有生命的资格。因此,生命便有了不同的意义,不同的人则有不同的人生观。我,宁可选择前者。

生命有限,拼搏无限,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拼搏努力,为了让我们的生命之光发得更亮一些,我们要善待生命,无论有多少凄风苦雨,有多少艰难险阻,始终浇不灭我们对生命的珍爱之火,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生命的价值

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有一道雨后的彩虹看到弧形的石桥,对她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的生命可比我长久多了。” 石桥回答:“怎么会呢?你那么美,在人们的记忆中必然是永恒的。”

不错,彩虹的生命没有石桥永久,石桥也的确没有彩虹的美丽。但是,我认为彩虹与石桥的看法都是片面的。石桥固然不美,但它长

篇二:材料作文指导

新材料作文思维训练之——

审题立意

登封市教学研究室 作者:郭永怀 2011-2-25

说明:1.此训练只适宜学生默默地做,不适合老师讲析;2.如果感到有用,请联系13513894591索取原稿及答案;3.所附答案,仅是立足考场应战取其要,绝不是考场外静态的所有解的分析结果。4.此训练力争给学生一个单一的考场应试思维模式,仅取实用;科学与否,不在考虑之列。

导入语:考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是应试作文对学生思维品质考查的重中之重。而考生的审题立意,恰好反映考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水平。

高考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语言表达品质、书写品质,而对于思维品质的考查,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考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一是考生思维过程所表现的思维品质。前者主要是文章立意是否到位;后者看文章思路是否流畅,主要表现在布局谋篇、剪裁用材上。在高考作文的实际评改中,题目、开头两段、结尾段三个地方至少任一处能够迅速传达出你的作文立意,并且所传达出的作文立意要是切合题意的,那么,你的作文就可能在40分以上。加上你文章层次清晰,内容丰富,语言表达水平高,书面整洁甚至美观,那你的作文会达到50分以上。

那么,怎样做才能剑走中锋、一招制敌、立意“中肯”呢?

“新材料作文”是最难审题立意的,也是近年考试最常见的命题形式。下面就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进行指导训练。

“新材料作文”,即提供一则或多则材料或提供图画并略作提示,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它具有以下特点:

1、以材料为范围。这个“范围”可以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可以是材料的“含意范围”,它是衡量考生作文是否符合题意的最后界限。

2、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侧面≥角度)。新材料作文可写的内容和角度是多样的,考生可以从中选定一个来写。

3、新材料作文是在旧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新材料作文在审题时要把握整体性原则。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整体把握材料的主旨和感情倾向,顺着这种指向立意,力求体现命题人意图,我个人反对反弹琵琶,逆向立意。

不能只抓片言只语,以局部代替整体。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离题。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

例一、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

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该怎样“审”这则材料呢?有的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雕塑自我”,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奋努力塑造自我”、“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自我”等等。有的同学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语”来立意,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未免偏颇。审题应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除了“塑造自我”这个短语以外,“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内涵,围绕这一点立意选材文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例二、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写跑题。

例三、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有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纵观近年高考新材料作文,其材料形式大体有两大类:一是单则材料型。一是多则材料型。我们在作文考试时,应首先读懂材料内容,准确把握材料的整体意思,判断出作文试题所属的类型,然后,再根据不同的类型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审题。下面就具体谈谈这

两大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一、单则材料型

单则材料型指的是构成作文的材料只有一则。根据材料的性质,单则材料型大约又可以分为寓言故事类、实验现象类、名言警句类、文学作品类、漫画图表类等五类。

(一)寓言故事类

寓言故事型所给的材料一般是一则寓言或是具有一定情节的历史或现实故事。这是最传统的材料类型。它的材料来源于中外寓言。一般经过再加工,更凝炼更有针对性,它的立足点是道理或哲理。

应对办法:概括情节,关注故事主角思想言行,由果溯因,弄清寓意。

如:

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故事中渔翁捕捞的结果是鲤鱼→鲫鱼→米虾→空白,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到井里捞鱼,而井里空间不宽、水域狭窄、藏鱼不多,所以最后就没捞到鱼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作文时就要抓住这个中心去写。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探求出其原因。再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就行了。

【自主训练】

一、学法示例

1.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要求选准一个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得抄袭。

程序、方法

⑴通读材料,概括材料基本内容:

方法:①用一句话来概括寓言故事情节。鞋匠的发现澄清了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②看字里行间的情感倾向。赞扬鞋匠的好奇心

⑵选故事主角作角度:鞋匠

⑶筛选关键词句:发现“燕子是一种候鸟”(果)→好奇心(因)

⑷运用联想,联系现实生活:很多秘密都是好奇心驱使发现的

⑸提出关于人生、社会的最佳建议,即立意。好奇心是发现(发明)的原动力 ⑹选择一个立意显豁且生动形象的文章标题。

方法:题目一般在10字之内,使用对比、对偶、反问、引用等结构类、强调类、趣味类修辞,既使文章立意显豁,又使表达生动。注意,如果使用比喻、拟人等描绘类修辞,虽然可以做到让标题生动形象,但往往表意含混,效果不佳。

保持一颗好奇心

习作体验

2.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

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寓言故事类审题立意拟题

整体阅读 故事情节 少年求学剑术,悟到真谛

感情倾向 否定少年学习急于求成的行为。

重点阅读 主要角度 少年

关键词句、因果关系 渴望 一心想早日成名 大悟。→因:求学成才,必须尊重成才规律

联系现实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现象严重

立 意 要尊重学习成才规律;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标 题 年轻人,悠着点(欲速则不达)

二、自主训练

第一组

3.. 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废纸屑。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路上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寓言故事类审题立意拟题

整体阅读 故事情节

感情倾向

重点阅读 主要角度

关键词句、因果关系 (果)→因:

联系现实

立 意

标 题

4.. 一个巴格达商人在山谷中匆匆赶路,没有星月,夜黑如漆。突然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别忙着赶路,俯身拾几块石头带走吧,明天你一定会既惊喜又懊悔。”商人一时搞不清这是神谕还是魔咒,思忖再三,随意拣了几块又继续赶路。天亮了,商人发现他拣拾的是价值连城的宝石。

寓言故事类审题立意拟题

整体阅读 故事情节

感情倾向

重点阅读 主要角度

关键词句、因果关系 (果)→因:

联系现实

立 意

标 题

5..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寓言故事类审题立意拟题

整体阅读 故事情节

感情倾向

重点阅读 主要角度

关键词句、因果关系 (果)→因: 联系现实

立 意

标 题

第二组

6..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寓言故事类审题立意拟题

整体阅读 故事情节

感情倾向

重点阅读 主要角度

关键词句、因果关系 (果)→因: 联系现实

立 意

标 题

7..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寓言故事类审题立意拟题

整体阅读 故事情节

感情倾向

重点阅读 主要角度

关键词句、因果关系 (果)→因:

联系现实

立 意

标 题

8.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

篇三:材料作文练习题

1、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2、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楯,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佳的立意( )

A.不要袖手旁观 B.帮人要帮到底

C.放弃,明智的选择 D.不要一意孤行

5、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6、狼与羊

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狼和羊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拿出了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

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7、某省一扶贫工作团,做了件扶贫实事,向某个贫困山区赠送了一批优良种羊。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们说,羊肉的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

8、、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9、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10、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11、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1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13、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14、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篇四:材料作文

借你一双慧眼,审清材料作文

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上次作文课我们学习了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一、对象法

一般来说,一则材料至少有一个对象。而一个对象就有一个角度,一个角度就有一种立意。如果有两个对象,那肯定就有两个角度,就有两种立意。如果将两个对象结合起来,那就会形成第三个角度,产生第三种立意。考生抓住对象,就抓住了角度,就可进而据此准确立意。

如:美国哈佛大学期末布置了一门课程的开卷考试,让学生回家去做,开学后交卷。老师改卷时发现有近一半雷同现象,学校认为是学生互相交流、无独立思考的结果,属严重作弊行为。哈佛大学讲家丑公布于众,一个个约见作弊学生,认真调查处理,最严重的劝其休学一年。

此材料有四类对象,并生成四个角度:一是学生,二是老师,三是学校,四是前三者的结合。从学生看来,出现考试雷同现象,实质是不诚实的表现,是严重的作弊违纪行为,可立意为“要坚守诚信”“诚信也是一次考试”。由老师来说,发现作弊,认真较劲,教育学生,维护声誉,可立意为“严格就是负责”“不能容忍作弊”。就学校而言,不隐不瞒,认真调查,严肃处理,可立意为“严格管理才有好名声”“敢揭家丑更让人敬佩”。而将三者结合,可立意为“名校是严格管理出来的”“教育,必须以育人为先”。

二、主次法

相比较而言,材料中的人物常常有主要与次要的分别,事情也往往有重点与一般的差别,其蕴含也有本意与附加的区别。内核与外表的差距。正因为这样,考生只有分清主次,只有明确轻重,从“主”从“重”出发,才能准确立意。如:

晏子是齐国国相。一次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见她的丈夫头顶着巨大的车伞,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车夫回到家,他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齐国的国相,扬名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志虑深沉,面无喜色。而你身高八尺,给人做车夫,却趾高气扬,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离去。”从那以后,她的丈夫一改故态。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照实回答,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 材料中出现了三个正面人物:一是官至相国的晏子,二是知错能改的车夫,三是贤明的车夫之妻。相比较而言,车夫之妻是最主要的人物,车夫是稍次的人物。因此,根据人物的主次之分审题立意,其最重要的意旨应是“劝谏”“惟德是举”;稍次的应是“善纳雅言”“闻过则改”;最次的则是“贵在识人”“知人善任”。

三、角度法

多材料包含两个或更多含义,因此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2~5个,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写。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

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四、筛选法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可能会有多个角度,但写作中我们只能选取其一,因为文章中心只有一个,所以对于符合题意的多个角度要进行筛选。选取最适合我们写作的角度。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标准筛选出最佳角度。

1、命题要求限定的角度 2、能触及材料主旨的角度 3、有时代感、有针对性的角度 4、具有新颖性的角度 5、最适合自己的角度

2、例:如第三种方法中的例子,从触及材料主旨的角度我们可以选取横向立意——我们无论做什么

材料作文孤儿院的男孩

事,都不能脱离实际。从具有新颖的角度,我们可以反向立意——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五、明限法

与话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限制性非常强,必须要明确材料题旨来确定立意。如这样一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

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有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六、倾向法

有些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不带命题人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有些材料则正好相反,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如这样一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七、寓意法。

材料: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则寓言分两个层次:第一层讲一只蜗牛好高骛远,立志大而不当,结果两次“宏伟”的计划都因不切实际而最终流产;第二层讲这只蜗牛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于草丛之中。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立志不切实际;二是不肯脚踏实地,不肯从干好平凡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八、原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2006年全国卷(乙卷)的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

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乌鸦抓山羊为什么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招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为什么小孩觉得乌鸦也很可爱呢?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九、关键句法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时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十、关系法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阅读材料时,如果善于分析材料中诸事物的关系,即可找到立意的依据。事物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有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十一、求异求同法

求异和求同的思维方法适合审读多则材料。这种方法就是把几个不同材料的共同点找出来,加以提炼,作为文章的论点(求同法);或者求同之后再求异,找出共同点中的不同点,把这种同中之异作为立论的侧重点(求异法)。

如:1、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2、恩格斯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3、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4、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5、徐特立42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共性: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倘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我们需从相同中发现不同。1与4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5是讲徐特立42岁苦学法语有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我们可以立意:青年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十二、辩证互补法

即运用辩证思维在对立的观点中寻求统一。有些题目中,两则材料之间或一则材料内的两个方面存在对立倾向,两者分别看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的。实际上,这两个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又很合理。这就是辨证互补法。用辨证互补法立意,往往是最全面、最严密的立意,也是最切合题意的立意。

如:1、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2、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1“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2“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的指导。两者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又很合理。因此我们可以辩证立论: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篇五: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一.典题导入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思考下面问题:

【材料】(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二)海龟和老鹰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问题:(1)材料中都提到了“鹰”,从立意角度,是否都是最佳选取侧面?

问题(2)两则材料审题立意可以从哪些几个角度考虑?

1

问题(3)选取一个角度立意:

二.归纳审题立意原则

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

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

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

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1)关键词句:

(2)立意:

(二)多角度原则

【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

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

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

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1)思考方向:

(2)立意:

(三)限制性原则

【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

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

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2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1)关键句:

(2)限制性词语:

(3)立意 :

(四)倾向性原则

【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1)命题者表明情感的词

语:

(2)你的立意为:

三、审题方法探秘:

(一)以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材料】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成语中有“咫尺天涯”一词,意思是说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

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上书“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涯”,现在飞机几小时就到了。美国在地球的那一边,似乎也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子 3

将它拉到我们面前。这是现代科技的神威,它使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了,难怪有地球村之说。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却远如天涯”的原因是:

(2)“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了,难怪有地球村之说”的原因是:

你的立意是(写两条):

(二)领会寓意法。

【材料】一座庙里的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佛像愤愤不平:“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后微笑道:“贤弟,世间事大体是公平的,你我的确材料相同,来自同一座山,但在你出山前,师傅只是嚓、嚓几下子,把你劈的方方正正着着送出山。在你走后的三年里,师傅对我砍呀、凿呀、刻呀、磨呀,从未间断,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既然出山前我们的历练不同,今天的际遇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请抄写有助你立意语句:

(2)你的立意是:

(三)抓关键句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 4

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1)关键句是:

(2)立意:

(四)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

1、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2、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1)两材料的相同之处:

(2)你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

四.课堂审题训练

(一)【材料】在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若有所思。老师又拿过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5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