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他举起右手点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8:36:32 体裁作文
他举起右手点名体裁作文

篇一:系解讨论题

一. 桡尺关节有哪些关节面?各与何骨构成什么关节?及髋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

式及参与运动的肌肉。

二. 椎间盘脱出

三. 肱骨上、中、下段骨折容易损伤什么神经

四. 肘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 和运动方式及每一种参与运动的肌肉

五. 试述下列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及参与每一种运动的肌肉:膝关节

六. 哪些关节有关节盘?哪些关节有关节唇?哪些关节有囊内韧带?

七. 胸大肌与背阔肌的比较

八. 和呼吸有关的肌肉有哪些?能使头后仰的肌肉有哪些?

九. 如何区别颈椎、胸椎和腰椎

十. 临床上常选择在第3,4或4,5腰椎棘突之间进行脊髓蛛网膜下隙穿刺或麻醉术,为什

么?

十一. 阑尾位于何处?手术切开经过哪些结构才能到达阑尾?打开腹膜后,如何区别大肠和

小肠?如何才能准确迅速找到阑尾?

十二. 什么是鼻旁窦?有哪几对?各开口于何处?哪个鼻旁窦炎症较难治愈,为什么? 十三. 某男性患者腹部发生剧烈绞疼,并出现血尿,经入院诊断为肾盂输尿管结石,请

回答:(1)结石易嵌在何处?(2)结石经何途径排出体外?(3)为什么出现血尿? 十四. 某中年男性,应已有一个孩子而来医院做输精管结扎的绝育手术,请问:①此绝

育手术的原理是什么?②男性做此手术会否导致性特征的改变?为什么?

十五.心内正常血流方向&保证心腔内血液定向流动的结构装置

十六. 行胃大部分切除术需要结扎的动脉,位置,及其来源

十七. 向甲状腺病患者手背静脉网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请问药物经怎样的血液循环途径

到达甲状腺?

十八. 臀大肌注射药物治疗胆囊炎患者时,药物如何到达胆囊

十九. 口服有含色素的药物后,不久从尿液排出与药物相同的色素,试问该色素通过哪些

解剖途径排出体外?

二十. 肝门静脉的收集范围,组成等

二十一. 某人右脚踩到钉子,他意识到了痛,然后缩起右脚。请分析讨论神经传导所经结

二十二. 请分析讨论下列临床症状分别是什么神经损伤而引起的,为什么?

二十三. 某人被蚊子咬在右脸,她用左手打了一下。请分析讨论神经传导所经的结构

二十四. 某人看到来球,她用右手击打。请分析讨论光线传入所经过的结构和神经传导所经的结构。

二十五. 某人看到来球,她用右手击打。请分析讨论光线传入所经过的结构和神经传导所经

的结构。

二十六. 某帅哥 ,男,风华正茂,24岁,背部被刺,便立刻跌下,两下肢不能动弹也。数

日后右腿稍能活动。又过一周后右下肢几乎恢复了运动,但左下肢完全瘫痪。检查发现

(1)左下肢无随意运动,腱反射亢进,Babinsiki征阳性。(2)右侧躯体胸骨剑突水平以下和右下肢丧失痛觉和温度觉,但左侧痛觉和温度觉完好。(3)左侧躯干剑突以下和左下肢触觉减弱,但右侧触觉未受影响。(4)左下肢位置和运动觉丧失,但右下肢正常。

二十七. 女孩,5岁,近两天腰痛、两腿痛。突然高热,39.5℃。次日不能下床、 左下肢不

能活动。检查发现:头、颈、两上肢及右腿无运动障碍,左下肢完全瘫痪。左腿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三周后,左大腿能够屈收,并能伸膝,但其他运动未见恢复。一个月后,左侧足肌、小腿肌及大腿后群肌松弛,明显萎缩。无其他任何感觉障碍。

二十八. 男,62岁,在看足球赛中突然晕倒,意识丧失2天.意识恢复时,右侧上,下肢瘫痪.6周后

捡查发现右上,下肢痉挛性瘫痪,腱反射亢进,吐舌时偏向右侧,无萎缩.右侧眼裂以下面瘫.整个右半身的各种感觉缺损程度不一,但位置觉,振动觉和两点辨别性触觉全部丧失.温度觉有些丧失,痛觉未受影响.瞳孔对光反射正常,但患者两眼视野右侧半缺损.

二十九. 某同学听到点名,他举起右手。请分析讨论声波传入所经的结构和神经传导所经

的结构。

篇二:传导路的汇总、

神经传导路常见考题

右小指背面被蚊子叮咬产生痛觉,用左手拍打,试用传导通路知识解释这一过程。

右小指背面皮肤感受器?右尺N?右脊N节?右脊N根?右脊髓背外侧束?上升1-2个节段?右脊髓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左脊髓丘脑束?左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左丘脑中央辐射?左内囊后肢?左中央后回中部?胼胝体?右中央前回中部?右皮质脊髓束?右内囊后肢?锥体交叉?左皮质脊髓侧束?左脊髓前角外侧核?左脊N前根?左脊N干?左脊N前支? 左臂丛?左腋N、肌皮N、正中N、桡N、尺N?左上肢肌

右小指背面皮肤被蚊子叮咬产生痛觉,试用传导通路知识解释这一过程。

右小指背面皮肤感受器?右尺N?右脊N节?右脊N后根?右脊髓背外侧束?上升1-2个节段?右脊髓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左脊髓丘脑束?左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左丘脑中央辐射?左内囊后肢?左中央后回中部

试用传导通路知识解释左手拍打的过程。

右中央前回中部?右皮质脊髓束?右内囊后肢?锥体交叉?左皮质脊髓侧束?左脊髓前角外侧核?左脊N前根?左脊N干?左脊N前支?左臂丛?左腋N、 肌皮N、正中N、桡N、尺N ?左上肢肌 某人看到来球,她用右手击打。请分析讨论光线传入所经过的结构和神经传导所经的结构。

角膜→前房水→瞳孔→后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上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N→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内囊后肢→端脑距状沟两侧的皮质(视觉区)→联络纤维、胼胝体→左中央前回中部→左皮质脊髓束→左内囊后肢→锥体交叉→右皮质脊髓侧束→右C5-T1节段脊髓灰质前角外侧核→右C5-T1脊神经前支→右臂丛→右腋N、肌皮N、正中N、尺N、桡N→右上肢肌肉

某同学听到点名,他举起右手。请分析讨论声波传入所经的结构和神经传导所经的结构。

耳廓→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前庭阶、鼓阶外淋巴→蜗管内淋巴→基底膜上的螺旋器→蜗N节→前庭蜗N→蜗N核→斜方体→外侧丘系→下丘(核)→下丘臂→内侧膝状体→听辐射→内囊后肢→颞横回(听觉区)→联络纤维、胼胝体→左中央前回中部→左皮质脊髓束→左内囊后肢→锥体交叉→右皮质脊髓侧束→右C5-T1节段脊髓灰质前角外侧核→右C5-T1脊神经前支→右臂丛→右腋N、肌皮N、正中N、尺N、桡N→右上肢肌肉

某人右脚踩到钉子,他意识到了痛,然后缩起右脚。请分析讨论神经传导所经的结构。

右脚皮肤痛觉感受器→右胫N→右坐骨N→右骶丛→右脊N节→右脊N后根→右背后侧束→上升1~2个节段→右脊髓后角固有核→脊髓白质前联合交叉→左脊髓丘脑束→左腹后外侧核→左丘脑中央辐射→左内囊后肢→左中央后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联络纤维→左中央前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左皮质脊髓束→左内囊后肢→锥体交叉→右皮质脊髓侧束→右脊髓灰质前角外侧核→右脊神经前支→右腰丛和骶丛→右股N、闭孔N、坐骨N、胫N、腓总N→右下肢肌肉

某人被蚊子咬在右脸,她用左手打了一下。请分析讨论神经传导所经的结构。

右脸皮肤痛觉感受器→右三叉N →右三叉N半月节→右三叉N脊束→右三叉N脊束核→脑干内交叉→左三叉丘系→左腹后内侧核→左丘脑中央辐射→左内囊后肢→左中央后回下部→胼胝体→右中央前回中部→右皮质脊髓束→右内囊后肢→锥体交叉→左皮质脊髓侧束→左C5-T1节段脊髓灰质前角外侧核→左C5-T1脊神经前支→左臂丛→左腋N 、肌皮N、正中N、尺N、桡N →左上肢肌肉 空气传导:

耳廓收集→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前庭阶外淋巴-蜗孔-( →鼓阶外淋巴) →蜗管内淋巴→基底膜上的螺旋器

骨传导:

声波→颅骨→骨迷路→耳蜗的内淋巴→基底膜上的螺旋器

瞳孔对光反射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缩→两侧瞳孔缩小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比较

脑脊液循环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左、右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脊髓中央管

↓正中孔、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篇三:小学常见的病句类型、分析及练习并附答案

小学常见的病句类型、分析及练习

【附参考答案】

宣州新田小学:高小平

高小平语文家园前言:本人多年从教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在教学中从中也获得了一点经验。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凡是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内容有毛病的句子都叫病句。在小学作文及试卷检测中经常见到一些病句概括起来有这十种类型如:用词不当、分类不当、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概念不清、重复罗嗦、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不合事理)。在修改病句时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要认真地一字不漏地把原句读几遍,看清上下文的关系,弄清句子的内容,看看是否顺口;接着根据病句类型的特点,找出病因,然后改正,要对症下药,不要随意添加原句以外的其它内容和文字,修改后看看是否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修改病句更重要是切记五字秘诀: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的);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解决了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下面将这几种类型的病句设计如下练习为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训练 ,望广大教师在指导修改时,

对本参考答案中有不妥之处请予指正,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不足之处,望海涵。本人尽量在第一时间及时更改。

一、病句的几种类型:

1.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的。若句子中缺少了“枝”或“叶”,就是成分残缺。他受坏思想的影响,走上了犯罪。如:在课堂上刻苦学习,终于取得了好成绩。这个句子缺少了主语。例如可以加上个“他”。

2.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教室里人声混乱,老师讲的什么,谁也没有听清。如:王小虎下定决心,一定要培养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句子中的“培养”和“好习惯”搭配不当,应改为“养成。”

3.词序颠倒(语序不当)词序颠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 如:“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应先是“发现”后“讨论”再“解决”。历史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4.意思重复(重复罗嗦)如:重复罗嗦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他举起右手,用手从头上摘下帽子,用手拿在手里,吹了吹帽子上的尘土。 其中“用手从头上”“用手”完全没有必要交代。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对的错误想法。

5概念不清.: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6.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的意不清晰和矛盾。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我断定他大概会考上大学。 “断定”和“大概”在这里产生了逻辑冲突。有自相矛盾的感觉。

7.分类不当(归类不当):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蔬菜。

8.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雷声隆隆,不久电光闪闪,接着下起雨来。

9.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经过努力,我们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例如:“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

10、表意不明(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 如:开刀的是他父亲。在这里“开刀”一词表意不明。他父亲是动手术的医生,还是被开刀的病人?不能让人确定。

二、改病句练习。(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改)

(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

【“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

(3)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率!不是增加。 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周爷爷(爱戴)【关心】我们小朋友,我们热爱周爷爷。

【周爷爷热爱我们小朋友,我们爱戴周爷爷。】

(5)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

(6)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黄继光(虽然)壮烈牺牲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7)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8)《繁星》的作者是巴金(写的)。)【《繁星》是巴金写的】。

(9)我们要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我们要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的号召!我们要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的活动。】

(10)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美丽的大草原到处都是绿色。】

(11【我们开会讨论并通过了他的建议。】

(12)《小学生语文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报纸我都很爱看。

【《小学生语文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报刊我都很爱看。】【《小学生语文报》和《少年文艺》我都很爱看。】

(13)联欢会开始了,整个会场(充满了)(很)热闹(的气氛)。

【:联欢会开始了,整个会场呈现出一片欢乐热闹的气氛。】【联欢会开始了,整个会场很热闹. 】

(14)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战士们冒着大雨,踏着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

(15)下午,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去参观画展。

(16)《科学画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报纸)我都爱看。【《科学画报》和《少年文艺》我都很爱看。】

(17)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我断定他今天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18)在美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使我的素描画进步很快。【在美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素描画进步很快。】

篇四:初一修改病句成分残缺、赘余教案

初一语文备课教案

修改病句——成分残缺、赘余

教学内容

1. 复习修改病句的几个方法

2. 学习修改病句的成分残缺与赘余

教学目标等

1、培养对句子的敏感性

2、充分练习,达到熟练辨析病句的病因

教学步骤

一、成分残缺练习题

41、在揭批“法轮功”的斗争中,我们要转化工作。

(在“我们要”的后边补上谓语“做好”。)

42、我们要在广大青年中,造成一种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

(应在“用科学”后加“的风气”,使“风气”一词当作句子的宾语。)

43、大家认真地讨论了具体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在“教育方针”后加“的问题”,以作“讨论”的宾语。)

44、在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上,老师们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

(“在??上”是一介词结构,充当句子的状语。可是,其中缺宾语,语句不通。故应当在“积极性”后加“的问题”或加“这个问题”。)

45、我们经过一冬的苦干,河道终于疏通了。

(“我们经过一冬的苦干”改为“我们苦干一冬”)

46、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缺宾语,在“勤奋”后加“的学习态度”,“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47、粮库主任的失职,使四十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1980年题)

(应在“赔偿”前加上“让他”或“令他” 。 )

48、三张小方桌并在一起,作为会议桌,接待客人和开会之用。(1978年试题) (主语是“小方桌”,显然不能“接待客人”,所以应在“接待客人”前加上谓语“供”,构成“供 ??之用”的动宾结构式。)

49、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提高了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删去“通过”,“这次学习”作整个句字的主语。)

51、由于他在科学种田方面勤学好问,大胆创新,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删去“由于”)

52、我国现行医疗制度、医患关系、病人权利的保护以及医疗事故的鉴定仍然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

(句末加“的地方”。)

53、在我们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事实材料之后,就一定能彻底揭开地球变暖的奥秘。 (成分残缺或赘余,本句缺主语。可将“我们”移到“在”之前。)

55、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后加“的特性”)

56、一套理想的电脑教材,除了要有经验的教师参加外,还应当有设计人员、心理工作者的协同工作。

(“教材”后面加“的编写”)

58、经过美国的接续轰炸打击,使阿富汗塔利班组织已基本土崩瓦解。

(主语残缺,删去“经过”。)

59、为了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张民没日没夜地赶写总结报告,终于,赶在研讨会召开之前脱稿了。

(“赶在”前加“报告”。)

60、走到屋外,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打了个冷战,我的头脑也清醒了许多。(“寒风”后加“使我”。)

61、通过这次“树标兵,促后进”的评选活动,激发了许多个体经营者奋发向上,文明经商的意识。(删去“通过”)

64、该厂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先进企业和二轻局文明单位,南市区政府连续五年授予该厂“重合同、守信誉”。

(“授予”少宾语“称号”。)

65、一班去年仅能完成日装60台加油过滤器,今年春天达到日装100台。 (“完成”的宾语残缺。)

66、小品这种表演形式,每届春节晚会都会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有时甚至达到让人欢喜让人忧、台上台下齐动情。但是,看得多了,你就会觉得小品有点矫情、煽情。 (“达到”缺宾语,在“动情”后加“的效果”。)

67、为激励国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经过全体职工激烈的讨论,决定悬赏100万。 (缺主语,且“悬赏”的要求不明确。)

68、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缺主语,删去“在------中”)

69、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暗换主语导致主语残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主语应是孩子。)

70、羽毛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把羽毛当作装饰品了。 (缺主语。“就”前面加“人们”。)

71、由于这次成功,使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重新振作起来。

(主语残缺,删去“使”)

72、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使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主语残缺,删去“使”)

73、从这件事中,说明了他思想问题的严重性。

(主语残缺,删去“从------中”)

74、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的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主语残缺,删去“使”)

75、看到老师傅们认真负责地工作,忘我地劳动,使我很受教育。

(主语残缺,删去“使”)

76、这样一直漂到潼南镇,才被派来抢险的机动船把他们从昏迷中救上来。 (“才”前应有主语“他们”)

77、在同学们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无主语,删除“在”。)

78、某厂研制新产品的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试制成功了。 (“试制成功了”什么?缺宾语。)

二、成分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 ("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1、“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生灵涂炭”即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2、这是当前工作的当务之急。

(“当务之急”即当前要紧的事情或工作)

3、到会的15名会员与会者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与会者”即出席会议的人)

4、这是一种理想的卫生洁具。

(“洁具”即清洁的用具)

5、对学校的未来发展,专家们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的意见。

(“真知灼见”即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6、这句话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潜台词”即不明说的言外之意。)

8、我对别人的意见从来不随便苟同。

(“苟同”即随便地同意)

9、我们可不要白白虚度了此生。

(“虚度”即白白地度过)

10、哥俩长得极为酷似。

(“酷似”即十分相似)

11、他们在公开宣称“台独”主张。(

“宣称”即公开地说出)

12、出版社免费赠送资料。

(“赠送”即无代价地把东西送给别人)

14、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

(“孑然一身”即孤独一个人)

17、爸爸看完小品后忍俊不禁笑了起来。

(“忍俊不禁”即忍不住笑了起来)

18、价格悬殊太大了。

(“悬殊”即相差很远。)

17、我们班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做到认真听讲。

18、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革命战士不知流了

多少鲜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啊。

( 17、18属于主语多余。产生这样的错误是因为该句的主语说出后,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些复杂成分如状语和插入语等,说话人忘记了前面的主语,在往下说时又另外开头,再出现了一个主语。)

19、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

(“阻止”即不让通过)

20、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即不允许)

22、这种弄虚作假的新闻报道势必会影响我们的新闻事业,要坚决加以反对。 (“加以”是多余的谓语动词,该句已有动词“反对”作谓语;)

23、人们如果连续看电视四个小时以上,就会使人十分疲劳。

( “使人”是多余的。)

24、工程队既快又好地进行施工任务,力争提前完工。

( 宾语多余。“任务”一词多余,因为谓语动词“进行”后面已有宾语“施工”。)

26、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他提供的数据很有价值,有助于对课题的深化研究。 (两句介词“于”、“对’叠用而出现重复,)

27、穷苦的劳动人民受尽了剥削阶级的压迫,是共产党把劳动人民从水深火中将他们拯救了出来。

(介宾短语“把劳动人民”与后面的“将他们”重复)

28、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由于”与“结果”重复)

29、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截止日期”与“最后一天”重复)

30、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软件,我们就会失去市场。(“否则”与“拿不出软件”重复)

31、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的收尾工作大约一个月左右才能结束。

(“大约”与“左右”重复)

32、现在急需帮助同学解决怎样阅读课外读物的方法问题。

(“怎样”与“方法问题”重复)

33、老中医张济先生就是这种奇特治疗手术的第一个首创者。

(“第一个”与“首创者”重复)

34、他们一起收拾一番,就各自分道扬镳了。

(“各自”与“分道扬镳”重复)

35、“顺美牌”服装无论是用料的质地、设计的款式、加工的水平还是包装,都可堪称上乘。

(“可”与“堪”重复)

36、家长和老师对我们寄予很高的厚望,我们一定不辜负他们。

(“很高”与“厚望”重复)

37、看到孩子们活泼健康地成长,我从内心里由衷地高兴。

(“内心里”与“由衷地”重复)

38、《红楼梦》里的大观园非常酷似清朝的恭王府。(“非常”与“酷”重复)

39、在这次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的意见。

(“真知灼见”与“意见”重复)

40、事情的真相被揭穿后,大家这才看清楚:原来,他并非是一个好人。 (“并非”与“是”重复)

41、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

(“物价的下跌”中“的”赘余)

42、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面两个“工作”赘余)

43、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的距离”赘余)

44、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离现在”赘余)

45、村南的那片杏树林,早已被人们所砍光了。

(“所”赘余)

47、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掌握”应删去。)

48、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50、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因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51、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应去掉"风格")

52、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进行"多余,应去掉)

53、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打"多余应删去)

54、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 ("的编写"多余,应去掉)

56、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

("的各种"多余。应删掉)

57、开学前,我们搞了一次军训,负责军训的教练是连队的大胡子和小眼睛。 ("负责军训"多余,应删掉)

58、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

("是否"多余,应删掉)

59、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

("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最好删掉"到处"因"漫山遍野’,更有强调意味) 60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其删掉)

6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无论”就是没有例外的意思,与“毫无例外”意义重复。另外,动词“遵守”与宾语“法制”’搭配不当。)

62、战争的延续,造成了该地区人民的生灵涂炭,苦不堪言。(“生灵”指的就是“人民”,在其之前的“人民”是多余的,应该删去。

64、他能评上三好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服务而评上的。

(主语里有“评上”,谓语里也有前后重复,后边的“而评上的”可删掉。“原因”“是因为”也重复了)

65、玲玲用不干净、没有消毒的纸擦伤口,结果伤口发炎了。

(定语“不干净”和“没有”消毒在语意上重复,这里只用一个就行了。)

66、他举起右手,用手从头上摘下帽子,用手拿在手里, 吹了吹帽子上的尘土。 (“用手”多余)

篇五:修改病句教案

修改病句教案

第一部分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合理

1、词序不当

例:①全校学生认真讨论和学习了《中学生守则》的内容。

②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词语可以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另外:有些副词和连词是可以有几个位置的,必须在每个句子里把它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①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移到“趁现在”前。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断章取义,就变成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③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2、句子成分顺序不当。

(1)定语的次序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这个句子涉及到多项定语的次序问题。

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所以上句的正确次序是:

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女(名词)教练。

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语的次序是不符合一般习惯的。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附近的”移到“许多”前面。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蕴藏着的”移到“无穷的”前面。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列宁过去所使用的”移到“各式各样”前。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把“一连串”移到“事情”前。

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广泛”应移到“讨论”前,“地”改为“的”。

⑥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

“几个”应放在“负责干部”前。

⑦广大农村青年表现了无比的学科学学文化的积极性。

“无比的”放在“表现了”后与放在“积极性”前没有什么表意差异,但应放在“积极性”前才符合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

⑧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而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2)状语的顺序

例: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交谈。

正确次序为: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这涉及到多项状语的顺序。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

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下面句子的错误是没认清某一附加语的隶属关系,因而弄成张冠李戴了。

①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

“不禁”应移到“打”的前面。

②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享有平等与白人的地位。

“与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③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的。 表示时间的介词结构“于今年5月底”应提到表示情态的状语“联合”前边。

3、主客体颠倒

例: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又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4、分句位置不当:

例: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粮了。

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1)由于不理解词义的配合或粗心大意而造成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①清晨参加象征性长跑的同学们在分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驰骋”是指人骑着马奔跑,改为“跑”。

②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呼啸”指发出高而长的声音,改为“沸腾”。

③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无形无影,很抽象,怎能有具体形象“浮现”在脑海中呢?应把谓 语改成“我永远不会忘记”。

(2)陈述对象不明确,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主谓搭配不当的一个原因。

①人们精神面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焕发,干劲十足。

“焕发”只能用来陈述“精神”,“干劲十足”只能用来陈述“人们”,不

能用来陈述“面貌”。应改为:“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精神焕发,干劲干足。” ②虽然狂风暴雨从半空中一起倾泻下来,但大家无所畏惧。

“倾泻下来”陈述的是“暴雨”而不是“狂风”,以“暴雨”作主语,删去

“狂风”就通了。

③今年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长势良好”说的是“水稻”不是“生产”,应将“生产”删去。

2、谓语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这部小说成功的塑造了江华等人的英雄事迹。

①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长桥大队自力更生解决饲料问题的经验。

“参观??经验”是述语搭配不当,应该把“参观”改为“学习”,或者使全句变为:“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到长桥大队参观,学习了他们自力更生,解决饲料问题的经验。”

②周围漆黑一片,在车箱内伸手不见五指,只听到列车猛烈的嘶叫声,打破了沉寂的环境。 “打破了沉寂的环境”,述语不能搭配,应改为“打破了环境的沉寂”。

③根据与鲁迅非常接近的亲友回忆,鲁迅对瞿秋白这篇论文是完全肯定并且确实发生了深刻的感激情绪。

“确实发生了深刻的感激情绪”,述宾搭配不当,可以改为“由衷的产生了感激之情”或“产生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④《女神》的出现,像一阵狂风飙卷起了一代新的诗风,开拓了新诗的领域,为新诗运动奠下了显著的实绩。

“奠下了”,是不能同“实绩”搭配的,可以改为:“为新诗运动奠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可以改为:“显示了新诗运动的实绩”。

⑤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闪烁着??”与“??观点”是不能搭配的,按句意,“观点”可以改为“光芒”“光辉”之类的词。

3、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①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手”可以能干的,但“聪明”的“手”就使人无法理解了,应去掉“聪明”。

②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基础”可以是“打下”的对象,“知识”不能是“打下”的对象。如果要保留“知识”,就得把定语中的“打下”改为“掌握”,“学到”之类的动词,同时去掉“基础”,把“坚实”改为“丰富”。如果要保留“打下”就得把“知识”去掉,让“基础”和“打下”搭配。 ③对不起,这次我们对你们照顾得太不周全了。

补语“太不周全”与中心语“照顾”不能搭配,“周全”是完整全面的意思,多用来形容说话,不能用“照顾”构成补充关系,应把“周全”改为“周到”。

4、主宾意义上的配合不当:

主语和宾语无语法关系,不是直接成分。但意义上或逻辑上有关系。

用“是”“为”等作述语的句子,它的宾语同主语常常都表示事物(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或都表示行为活动。主语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的句子,好多是由于违背了上述配合原则。 例:秋季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①社员耕种的符合政策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

修改:社员耕种符合政策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

②世界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

修改:“世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过程”,或者改为“世界是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

的。”

③知识分子钻研业务,搞科研,写书,那时也被看作是自留地,而加禁止、取消,害得文化教育战线几乎成为一片荒漠。

前半段应改为“知识分子钻研业务、搞科研、写书,那时也被看作是种自留地。” 有些用动词作宾语的句子,宾语在意义上也有和主语能否配合的问题。

④小组的出勤率也有很大增加。

他举起右手点名

“出勤率”不能说“增加”,应该改为“提高”。

⑤一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有争议的问题有了进展”表意不明白,看不出是增多了或减少了,还是得到解决了。如果把“进展”改为“解决”表意就确切了。

我们在检查句子是否有毛病时,特别是注意检查联合词组。它充当的句子成分同有关成分搭配时,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这里再着重谈一下:

三、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最常见的是由于在主语前滥用介词“对、通过、在”等,使作主语的词语作了介词和宾语,句子没有了主语。

(1)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2、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4、定语残缺

全国人民团结在周围,为实现新时期的总目标而奋斗。

5、状语残缺

四、重复多余

例句:(1)领导的这一决定非常英明,非常及时,非常好,好极了, 我们坚决拥护。

(2)我们的班长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楷模、学习的表率。

(3)他能评上三好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服务而评上的。

(4)玲玲用不干净、没有消毒的纸擦伤口,结果伤口发炎了。

(5)他举起右手,用手从头上摘下帽子,用手拿在手里, 吹了吹帽子上的尘土。

(6)听了小宋的介绍,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李芳。

五、不合逻辑

1、更替概念

a.在会上,大家都谈了自己对学校的看法,看来, 大家的希望不一致。

2、前后矛盾

a.我断定他大概会考上大学。

b.夜,寂静无声,只有雨滴在嘀嘀嗒嗒地响着。

3、多次否定引起混乱(否定不当)

例:(1)难道能否定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成功吗?

(2)尘土太厚,这又怎能不让卫生检查团的人不皱眉头呢?

例①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②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③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4、分类不当,即范围不清。

例:(1)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鼓舞着画家和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2)他的书箱里装满了书。有文艺书、历史书、政治书、画片、杂志等。

(3)我上街买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5、不符合客观事实

例①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八百多人”怎么有“几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六、歧义句

1、多义词

这本书是黄色的。

2、多音词

(1)这个人好说话。

(2)这人头发长得怪。

3、同音词

4、停顿划分不同

(1)“我要炒肉丝。”

(2)桌上放着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5、修饰两可

(1)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2)开刀的是他父亲。

(3)三个县里的妇联主任出席了这次会议。

6、指代不明

(1)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 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

(2)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我同意这种主张。

七、关联词语误用

1、错用关联词语

例①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

“尽管”是转折连词,此分句间是条件关系,此用它不恰当,应改为“不管”。 ②宁可千日无灾,不可一日不防。

“宁可??也??”是选择中表取舍关系的关联词,此分句间应该是让步假设关系,此用它不能正确地显现分句间的关系,应改为“即使??也??”

2、滥用关联词语

例①这幅画我一直非常喜欢,可是对它的领悟,却是不久前的事。

“却”与“可是”重复,应删去“却”或“可是”

②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所以对数学很喜欢。

“由于??所以??”表因果关系,而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应去掉。

3、缺少关联词语

例①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而后一分句缺少与之相呼应的“而且”等,应在“体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