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鲁班造伞的传说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18:30 体裁作文
鲁班造伞的传说ppt体裁作文

篇一:鲁班造伞的传说

《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勤劳而富有智慧,中国古代有许多能工巧匠,流传最多的是关于鲁班的传说。大家比较熟知的是鲁班发明锯子、盖房屋的故事,今天讲的是这个故事是鲁班发明伞的过程 。首先讲了他聪明又用心,学会了造房子造桥,但他并不满足,还想发明一种既能遮风挡雨又能遮太阳的东西。亭子便是这种产物。鲁班仍不满足亭子的功能,还想让它变得轻巧能够随身携带。一天,他看到一个小孩用荷叶遮太阳,由此而受到启发,发明了伞。鲁班在发明了伞后,又开动脑筋,继续改进,终于做出了又轻巧又能收张的伞。

教学过程

一、介绍鲁班,导入新课

1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名建筑工匠,在课前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关于鲁班的故事呢?

2揭示课文题目:鲁班造伞的传说。

3从课文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质疑探究

1生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勾画:(1)鲁班为什么想到发明伞?(2)鲁班发明伞的经过是怎样的?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时进行点拨,引导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汇报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2段最后一句话,并练习用“既??又??”的句式说话。

(2)鲁班发明的亭子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的地方?抓住“可鲁班自己还不满意”“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两个句子感悟鲁班勤于动脑的品质。

(3)出示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观察两者的相似处,抓住“仔细打量”一词感悟鲁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

(4)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段落读一读。

3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一听。

4在四人小组内讲一讲鲁班造伞的故事,各小组再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讲。

四、拓展学习,活跃思维

1你们还想对人们现在使用的伞进行什么改进?你要增加或改善它哪个方面的功能?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学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整个发明伞的过程,就是一个仔细观察、勤于动脑的过程。让学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受到良好习惯和品质的教育。

本课的重点一是造伞的过程,二是体会“仔细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对于发明创造的重要性。

建议1~2课时完成。

鲁班,公输般,通称鲁班,春秋时鲁国人。曾创造攻城用的云梯和磨粉的工具。相传曾发明多种工具。后世建筑工匠、木匠尊其为“祖师”。可以从课题引入,设问:你知道鲁班这个人吗?课前搜集的资料可以用于这里。

* 从“很聪明”、“很用心”可以了解到这是鲁班取得成功的基础。

* 写鲁班建造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雨的亭子是鲁班造伞的最初动机。

* “可是鲁班自己还不满意”,“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这两个句子是鲁班能够发明伞的动力。教师可以在这两个句子上深入,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 在学文的时候可以借助插图帮助理解。

叶脉:叶片上分布的细管状构造,主要由细而长的细胞构成,分布到叶片的各个部分,作用是输送水分和养料等。叶脉给了鲁班启发,由此,鲁班发明了伞架。引导学生明白留心观察和认真思考的重要。

* 写了制作伞的步骤,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将过程叙述得清楚、有条理,让人一看就明白。

同桌可以讨论一下,伞最后形成时是怎样的,可以比划一下,也可以画一下。老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你还想对现在的伞作一个什么样的改进。教学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鲁班造伞的过程应该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2~11段)

* 在这些生字中,建议重点指导“遮”、“傅”、“劈”的书写。

* 课后第1题: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鲁班造伞的过程。可以同桌互相讲一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练习的机会。

* 课后第2题:要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 课后第3题:第一句话是递进关系,第二句是并列关系。教学时,不要要求学生说出是哪种关系,而要让学生感受这种表达,会用这样的句式。

篇二:鲁班造伞的传说

第二十二课:鲁班造伞的传说

教学目标

1. 能用自己习惯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能读懂故事,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 知道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是发明创造的基础,有留心观察的习惯和创造的兴趣。

重难点:一是造伞的过程,二是体会“仔细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对于发明创造的重要性。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学习课文

1. 老师语言提示:对于我国古代的鲁班,大家知道吗?你知道鲁班发明过什么?

2. 出示课题:鲁班造伞的传说。

3. 从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把课文的生字与词语放进课文中认识理解,把它们弄明白。

三、再读课文,掌握故事脉络

1. 再一次自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思考:(1)鲁班造伞的过程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2)你认为鲁班造伞最关键的是哪一部分。

2. 同桌讨论一下,伞最后成形时是怎么做的。可以比画一下,也可以画一下。

3. 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再读一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启发教育

1. 自己读课文并思考:(1)鲁班为什么会成为古代有名的工匠?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来?(2)学完这个故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或者教育?

2. 同桌讨论学习。

3. 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一听。

4. 汇报学习情况,老师相机点拨。

5. 齐读课文。

6. 请生上台讲故事,如能将自己的思考及感想加进去则更好。

二、拓展学习,活跃思维

1. 齐读课文。

2. 老师可以抛出问题:你们还想对现在的伞作个什么改进?增加它哪方面的功能,或者使哪方面的功能更完善?

3. 小组合作讨论,可以带来伞的实物进行创造性思考。

4. 汇报讨论结果,老师要肯定合理的,对于胡思乱想的创造既要鼓励其想法的新颖大胆,又要引导它的合理性、可行性。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合理创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没有想法的小组不必强行编造一些不负责任的“发明创造”。因为从中他们也受到启发和教育,已经有这些创造的意识了,也应该给以激励性评价。

5. 老师评价总结。

6. 齐读课文后,交流一下自己搜集的、关于鲁班发明其他东西的资料,讲给大家听一听。

第二十三课: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能在读懂内文的基础上了解寓意。

教学准备

1. 准备与故事有关的图画。

2. 查找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

重难点: 理解成语,了解寓意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许多有趣的成语吧!这些词语内容非常生动,能大大丰富我们的语言。看哪些同学能把自己知道的成语说给大家听一听,看谁说得最多。

生:说自己已经知道的成语。

师:给予评价,引出新课,出示课题及图画。

二、学习新课

(一) 学习《水滴石穿》

1. 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掌握它。

(1)和同桌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再读一遍。

(2)交换角色朗读课文。

2. 再读课文,理解成语意思。

(1)齐读课文。

(2)请生说一说“水滴石穿”的意思,最好能说出这个成语在哪种情况下运用比较恰当,或者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

3. 启发思考,拓展积累。

请大家再找出几个与这个成语意思近似的成语。如果不是成语,一般的熟语或名言警句也行。

第二课时

学习《守株待兔》

1. 自读课文,体会课题。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想一想:“株”是什么意思?“待”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2. 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再一次读课文,重点体会第2段中农夫的心情。

(2)自己勾出写农夫内心活动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读。

(3)请同学读给大家听,评价评价,谁读得最好。

(4)结合最后一句,把动作神态加上去,绘声绘色地读这一段。

(5)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农夫心里还可能想些什么。

3. 读想结合,背诵表演。

(1)自读第3段,体会农夫感情。

(2)把农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可以加上动作说。

(3)读最后两句话,想一想农夫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读。

(4)结合课后题,想一想你想对这个农夫说些什么。

(5)请生说给大家听。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读这一段时,情感有哪些变化,应该怎样读。(由充满希望到失望)

(7) 试着背一背最后一段。

(8) 演一演这个故事

第二十四课:奴隶和狮子

教学目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借助旁批,读懂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词语的表情达意作用。

3. 体会课文字里行间表现出的“人狮情深”,并由此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 有关的挂图、幻灯片,或光碟等。

2. 有条件的查阅一下有关古罗马、奴隶、斗兽方面的情况介绍。 教材简析

在古罗马的斗兽场上,一个奴隶面对一只凶猛的狮子,眼看一场血淋淋的惨剧就要发生。可是,奇迹发生了,狮子竟然温顺地舔着奴隶,全场欢声雷动。

《奴隶和狮子》是国外的一篇传说,反映的是2 000多年前,也就是古罗马时期的故事。

这个故事反映的重点不在人狮角斗方面,而是侧重反映奴隶安德洛斯的善良与勇敢,反映人与动物之间的浓厚情感。因此,我们的教学重点也应该放在这一方面。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感人,语言也比较浅显。因此,不必在理解词语句子上花太多的功夫,重在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体验,体会人与狮子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爱的感情,了解事情的因果关系。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回顾前面学过的课文《雪儿》,那篇课文也是讲的人与动物之间相亲相爱的故事。人与动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应该相互友爱,和谐相处。将课文中的故事与今天的现实生活联系,也是这篇课文的思想所在。

这是一篇批读课文,属于精读课文范围,要让学生学会读书。因此,读这篇文章要引导学生借助旁批,认真体会安德洛斯救护狮子和狮子救安德洛斯的经过。

建议1~2课时完成。

* 旁批引导学生借助字典了解意思。

* 奴隶:奴隶社会中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奴隶主:占有奴隶和生产资料的人,是奴隶社会里的统治阶级。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 注意人和狮子各有哪些表现。思考:吼叫的狮子为什么没有向安德洛斯扑过来?

* 要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这样的场面。

* “白天……”与“晚上……”都是狮子为安德洛斯所作的回报。他们成了好朋友。

朝夕相处反映了安德洛斯与狮子的亲密关系。

* 决斗:你死我活的搏斗比赛。斗兽场:古代欧洲罗马等地专门用来观赏人与野兽搏斗的场所。

篇三:鲁班造伞

《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出谜语)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猜一生活用具(伞)。

2、伞是由谁发明的?引出课题——鲁班造伞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

⑴、鲁班为什么造伞? ⑵、鲁班是怎样造伞的?

4、现在我们就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看重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鲁班为什么造伞,哪几个自然段写鲁班是怎样造伞的?

2、学习鲁班造伞的原因

⑴、指名读第2、3自然段,思考:鲁班为什么要造伞?

⑵、鲁班首先想到了什么办法来解决因为下大雨而不能游湖赏景这个问题?(盖亭子) ⑶、鲁班想在西湖边盖亭子的想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⑷、在亭子里只能观赏附近的景色,所以鲁班想到要造一种“既能挡雨又能带着走的东西”。用关联词“既??又??”造句。

⑸、分角色朗读

⑹、小结:鲁班是一个有了问题就非要解决的人,他是怎样将这种既能挡雨又能带着走的东西——伞发明出来的呢?我们来学习下面的课文。

3、学习鲁班造伞的经过

⑴、指名朗读第4、5自然段,说说鲁班造伞是受到了什么启发?(小孩子头顶荷叶在雨中玩耍)。

⑵、说一说荷叶与伞的相似之处

⑶、鲁班是不是一下子就把伞造出来了?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从“反复”、“许多次”、“终于”这些词语,体会出鲁班发明伞的过程是很艰辛的。 ⑷、完成填空,回顾鲁班造伞的过程。

鲁班和妹妹在西湖游玩时,遇到大雨不能游湖赏景,他从小孩头顶荷叶在雨中玩耍得到启发,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了能开能合的伞。

三、拓展延伸

1、讨论:鲁班为什么能造出伞呢?

2、小结:鲁班能够造出伞,就缘于他留心观察,善于动脑筋,这也是他能够有许多发明创造的主要原因。

3、拓展:他还发明了什么呢?

4、说说你知道的其他发明:

四、总结

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思考,希望同学们能养成留心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或许你也会成为一名发明家。

五、作业

把《鲁班造伞》这个故事讲给家人

板书:

鲁班造伞

盖 亭 子 荷 叶 伞(能开能合)

鲁班造伞的传说ppt

留心观察 善于动脑筋

《鲁班造伞》教学反思

《鲁班造伞》是一个传说故事,讲得是我国古代著名木匠鲁班造伞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养成勤于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习惯。

备课时,我紧紧围绕“鲁班是怎样造出伞的?”这个大问题设计每个子问题。首先是一个统览全文的问题“鲁班造伞与一人、一事、一物有关,分别是哪件事?那个人?那件物”?课上,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一事指游西湖下雨,一人指妹妹,一物指荷叶。这样学生零乱的思维马上就会变得有条理了。然后顺势就进入了主要内容的研究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游西湖忽然下起雨是件好事呀,你知道为什么吗”?同时结合雨中西湖的课件,使学生深切感受到雨中西湖的美。而正当学生陶醉在美景中时,我说:“这么美的景色却因为下雨不能欣赏了,如果当时你在的话会是怎样的心情?你会说什么?”学生瞬时产生思维上的冲突,感受到不能游西湖很可惜。此时读起鲁班妹妹的话人人都能入情入境。无声无息中引入了妹妹这个人物以及人物间的对话。而在对话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想妹妹感到遗憾时,鲁班在干什么?妹妹的话给了鲁班怎样的启示?从而认识鲁班是一个善于积极动脑的人。从课堂效果来看也不错,达到了预期目标。接下来的教学,我直接抛给学生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荷叶和伞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也说出了关键。这时,我说:“这些相同点被谁发现了?为什么别人没发现呢?”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此后,我没有就此停止,而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继续让学生读文,看还能读出什么。学生的收获令人意想不到,我也没有闲着,适时问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没想到勇于实践也从学生的口中说出。同时,“鲁班是怎样造出伞的?”这个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

拓展环节,我把课前的问题再次拿出来。学生的回答却完全不同,鲁班造伞离不开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鲁班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这样不同的回答折射出的是一个问题不同层面的不同解读。折射出的是学生一节课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纵观一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是朗读的分层指导仍有些仓促,使课堂给人的感觉是“急”。其次是拓展应该再加上这个问题:“如果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怎样解决?”

《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

2、懂得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才能取得成功。

重难点:

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定向﹒诱导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课件出示谜语)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猜一生活用具(伞)。

2、知道伞是由谁发明的吗?引出课题——14、鲁班造伞,生齐读课题。想认识鲁班吗?(课件:鲁班简介)

3、认识了鲁班,快来跟他打个招呼吧,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问问他。(生质疑课题)

鲁班爷爷听了你们的问题,非常高兴,直夸你们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要奖励每人一把小神斧,继续努力!带着疑问一起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或许它能帮你找到答案。

4、生齐读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2、懂得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才能取得成功。

二、自学﹒探究

同学们,做好准备,和老师一起扬帆起航吧!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读,注意老师的语气和声调。

2、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议,正音。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生甲:这篇课文讲了鲁班造伞的故事。

生乙:这篇课文讲了鲁班和妹妹到西湖游玩,碰见大雨不能游湖,就想到要造一种既能挡雨又能带着走的东西,最终造成了能开能合的伞。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美景自古以来令人们心驰神往,流连忘返。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感受一下,好吗?(出示西湖图片)听到同学们的赞叹声了,怎么样?美吗?这只是西湖的小小一隅,雨中的景色又如何呢?

6、指名反馈朗读课文语句:雨中的西湖山青水绿,更加迷人了!

是啊,迷人得令人恋恋不舍。但如果我们正在兴致勃勃地游玩,却无处避雨,你的心情怎样?(失望)有一天,鲁班和妹妹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西湖游玩遇雨天)

7、分角色朗读第2、3自然段。

看来,妹妹和我们一样失望,她也希望能在雨中游西湖,赶紧帮她想想办法吧!生甲:可以用荷叶顶在头上。

生乙:可以用衣服遮在头上。

(1)说说鲁班想到了什么办法?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板书:盖亭子)

生甲:这个办法好,因为坐在里面可以避雨。(日晒雨淋)

生乙:我认为这个办法不好,因为坐在里面只能欣赏到附近的景色,要游遍整个西湖是不可能的。

所以,鲁班就想造出一种既能挡雨又能带着走的东西。

(2)用“既??又??”练习说话。

鲁班是一个遇到问题就非要解决的人,他是怎样把这种东西发明出来的呢?

8、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反馈说说鲁班受到了什么启发?(小孩头顶荷叶在雨中玩耍)板书:荷叶

(2)小组讨论:说一说荷叶与伞的相似之处。

荷叶---伞面 脉络---架子 叶柄---伞柄

(3)鲁班心里是怎么想的?

想法很好,可是那什么东西来造呢?

9、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

(1)鲁班是怎么造伞的?

补充句子:先用竹条扎好架子,再蒙上羊皮,然后_____。

伞造好了,看起来似乎能用了,妹妹试了试,行不行?(不行)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呢?妹妹又提出了建议。

(2)指名朗读反馈。说说鲁班是怎么做的?他会遇到哪些困难?

从“反复”、“许多次”、“终于”这些词语,体会出鲁班发明伞的过程是很艰辛的。

三、讨论﹒解疑

鲁班为什么能造出伞呢?

(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尝试,并不断地改进、创新,所以他取得了成功。)人类创新的脚步也从未停滞,伞的样式越来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课件:各种各样的伞)

四、反馈﹒总结

1、就让我们再一起回顾鲁班造伞的经历吧!(课件)

鲁班和妹妹在西湖游玩时,遇到大雨不能游湖赏景,他从小孩头顶荷叶在雨中玩耍得到启发,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了能开能合的伞。

2、他还发明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写下来。(课件)

3、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1、把《鲁班造伞》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

2、了解中国发明家的故事及四大发明。

六、板书设计:

14、鲁班造伞

西湖游玩遇雨天

盖亭子

荷叶

善于观察、思考

勇于尝试

《鲁班造伞》教学反思

《鲁班造伞》是一个传说故事,讲的是我国古代著名木匠鲁班造伞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养成勤于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习惯。

备课时,我紧紧围绕“鲁班是怎样造出伞的?”这个大问题设计每个子问题。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顺势就进入了主要内容的研究中,我结合西湖的课件,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西湖的美。而正当学生陶醉在美景中时,我说:“这么美的景色却因为下雨不能欣赏了,如果当时你在的话会是怎样的心情?你会说什么?”学生瞬时产生思维上的冲突,感受到不能游西湖很可惜。此时读起鲁班妹妹的话人人都能入情入境。无声无息中引入了妹妹这个人物以及人物间的对话。而在对话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3自然段,让学生体会妹妹的失望心情时,帮妹妹想办法,进而引出问题:

鲁班想出了什么办法?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妹妹的话给了鲁班怎样的启示?从而认识鲁班是一个善于积极动脑的人。从课堂效果来看也不错,达到了预期目标。接下来的教学,我直接抛给学生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荷叶和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在课件的帮助下,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也说出了关键。这时,我说:“这些相同点被谁发现了?为什么别人没发现呢?”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

至此,学生的思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对鲁班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下文鲁班造伞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也更容易体会出造伞过程中遇到的苦难和艰辛,鲁班的精神品质随之凸显出来。

纵观一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课堂上永远都有你预想不到的情况,学生由于紧张朗读课文不能做到正确、流利,声音洪亮,一遍遍地纠正、鼓励,直接会影响到后边课文的学习,也正像评课老师所说,整节课头重脚轻。其实,并不是前边分析的过多,只是不想打击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而这些学生平时的情况我也非常清楚,我不能只单纯地去提问一些程度好的学生,不能只是为了课堂效果。生命课堂提倡尊重生命,理解生命,面对的是每一个鲜活的平等的主体。同时,我也在思考: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兼顾到课堂内容和课堂时间的统筹安排呢?或许还在于方法、技巧??

这节课上还有一个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太小,朗读课文也一样,致使感情的表达不是很充沛。这给了我很大的警醒,让我对以后的朗读教学有了深远的思考,怎样更为严格地指导学生的朗读,永远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

另外,牛校长提出的有关第二个学习目标的设定,我们以前也有过同样的思考,只是没有重视起来,希望在以后的教研中能共同找到更为合适的方案。

对于这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改善的地方,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我也会认真思考,不仅仅是对本节课的思考,更是对以后语文教学的思考。

篇四:鲁班造伞

鲁班造伞

很久以前,还没有伞。著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

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待在亭子里不走啊。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

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 鲁班问他们 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 太阳像个大火轮 我们头上顶着荷叶 就不怕晒了 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

鲁班拿过一张荷叶,仔细地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好啦 他高兴地喊起来 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 又很轻巧

后来,他又把它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的时候,就把它撑开;用不着时,就把它收拢。这就是最早的伞。

⒈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⒉用“△”画出鲁班造伞时的动词。

⒊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

⒋找出表示鲁班造出“羊皮伞”时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你还能再写出与它相近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填一填,再按照这个顺序讲故事。

很久以前,鲁班为大家建了许多__________,大家可以____________。但是,鲁班想继续改进,把亭子做得更__________。一天,他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了启发。回家后,他用________劈成细条,扎成_________,又把________蒙在架子上。鲁班造的_____,既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

6、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7、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想?

篇五:鲁班造伞的传说

鲁班造伞的传说

教材简析: 课文通过讲述鲁班造伞的故事,表现了鲁班一心为人民着想,造福人类的秀品质,同事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是一切发明创作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能自主认识并能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能读懂故事,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知道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是发明创造的基础,有主动观察的习惯和创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

2、体会“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对于发明创造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1. 温故导入:

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鲁班造伞的传说》。会议上节课内容谁能说说鲁班是怎么造伞的?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这些表示顺序的关联词简述鲁班造伞的过程。

2. 提示引导:

出示自探提示: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鲁班是怎么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造伞的?用符号画出相关的词语,并把自己的感悟批注在旁边。

二.解疑合探

(一)同桌交流

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

(二)班级交流

1.感悟鲁班造伞的原因

出示:(1)夏天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的,雨天,衣服被淋得湿漉漉的。 谁能为大家读一读,提名学生朗读。

(2)出示:鲁班想:要能做个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雨的东西,该多好啊! 谁能读一读这句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用:既。。。。。又。。。。。造句

2,感悟鲁班造伞的艰辛

(1) 交流鲁班在造亭子时怎么想的?读一读有关句子。想一想亭子的用处。

(2) 交流由亭子造伞时鲁班是怎么思考和观察的。

出示:可是鲁班自己还不满意,,。。。。。。。。。。。。。。。。。。。。。。。。。。。。 为了这事,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指导学生读出语气。通过重点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 鲁班拿过荷叶仔细打量,上面一丝丝的叶脉引起了他的注意

出示图片,那是叶脉?有什么用处?仔细打量说明了什么?

鲁班心里亮堂起来。从亮堂这个词语能说明什么?

(4) 展开想象:

鲁班造伞时他会想:( )他会这样做

( )

(三)回顾全文。

小组讨论:鲁班为什么能成为古代有名的 工匠?

小结: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

三.质疑再探

1.回顾一下课前所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

1、你们还想对人们现在使用的伞进行什么改进?你要增加或改善它哪个方面的功能?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注意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合理创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护学生的创造愿望和创造热情。

作业:

1、积累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语。

2、你自己制作过什么好玩的玩具?请学生讲一讲并要求学生简单地写下来。注意写清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板书设计

起因:准备造伞

造房子

经过: 早不活动的伞

改造活动的伞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