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堰塞湖溃坝车被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2:30:02 作文素材
堰塞湖溃坝车被困作文素材

篇一:我国堰塞湖溃坝特点及其防治20130320

我国堰塞湖溃坝特点及其防治

(作者) (单位)

摘要:堰塞坝是一种未经人工碾压夯实的天然土石坝,主要由于降雨地震等引起山体滑坡、崩塌堵塞河道所致。堰塞坝由于快速堆积形成,其坝体结构一般较为松散,基本没有胶结,在渗透水压力作用下易溃决。堰塞坝一旦溃决,将导致大量的洪水短时间内下泄,溃决产生的洪水或泥石流拥有巨大的能量,能够冲走房屋、牲畜、庄稼,给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同时影响下游的自然生态。掌握堰塞坝的溃决机理,提前预测溃坝的发生,对于合理组织堰塞坝的治理和下游人民的转移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堰塞坝、溃坝机理、滑坡堵江、防治

1. 引言

堰塞湖是指因火山熔岩流、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体大规模滑坡坍塌,堵塞河道后形成的湖泊。根据成因可以分为地震堰塞湖、冰川堰塞湖、火山堰塞湖、沉积堰塞湖等四大类。堰塞湖的堵塞物称为为堰塞坝,堰塞坝是一种未经人工碾压的天然土石坝,坝体由于河谷两岸(或单岸)山体岩土或冰川冰碛物或火山熔岩流阻塞河道的岩土体突发、无序、快速堆积所致,因而其结构较为松垮,组成物质松散,胶结不良,基本上处于非固结或者欠固结状态,而且和人工坝体相比,没有心墙防止渗流管涌,没有输干区控制孔隙水压力,也没有溢流设施来稳定堰塞湖水位,坝体可能会由于漫顶溢流、管涌或者渗透而破坏。一旦湖水雍高、漫过坝顶,将导致坝体的迅速溃决,大量洪水迅速下泄,给下游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形成二次灾害。研究堰塞坝的溃决过程,了解其溃决规律,对于堰塞坝溃决的防治和预警、保护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基金项目:

(a) 山体滑坡 (b) 堵塞河道

(c) 坝体溃决 (d) 洪水下泄

图1 堰塞湖形成及溃决过程 表1 中国部分堰塞湖统计表

2. 堰塞坝的形成、分布及溃决

2.1堰塞坝的形成

堰塞湖主要是由于山体滑坡、崩塌,导致大量山体下滑堵塞河道形成的。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的堰塞湖资料进行统计,降雨地震引起的堰塞湖占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火山喷发。表2是对140个堰塞湖成因统计表,由表可知降水地震是诱发滑坡堵江的最主要模式。地震堰塞湖的形成一般需要具备三个因素:1.发生地震等扰动;2.有河流经过;3.河流两岸或一侧存在较陡峭的山体。河谷宽度、河水流量, 对滑坡堵江的生成有控制作用。并非任?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桓龌隆⒈浪迦私蓟嵩斐赏耆陆【鲇诤哟蔡跫⒑铀髁俊⒒氯虢寤;绿寤酱螅斐啥陆目赡苄栽酱螅簧倭康幕挛镏剩绕涫峭林屎托×>犊槭苋菀妆涣魉俳洗蟮乃鞒逅⒆撸薹ㄐ纬裳呷印?/p>

表2 堰塞坝成因统计

山体滑坡

堵塞河道

图2 滑坡堵江形成堰塞湖

2.2 我国堰塞坝的时空分布

我国堰塞湖的分布具有时空分布的特点。空间上,90 %以上分布于西南、西北地区,即环青藏高原的周边地带尤以东缘从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这一大陆降最大带范围内最突出。这些区域对于形成堰塞湖具有天然的地理条件。首先,西南地区处在环青藏高原东侧,山区林立。高原的周边如金沙江、澜

沧江、怒江、大渡河、岷江、雅砻江等强烈快速下切,形成高原东侧著名的横断山系和三江峡谷,山高谷深坡陡;其次,西南地区河流密集,而且大部分属于山区性河流,山高谷深;再次,西南地区处于处于横贯欧亚的地震带(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地震强烈,仅本世纪以来发生7. 0 级强震就达23 次,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7.8级大地震是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松潘—甘孜地块沿龙门山断裂向四川盆地发生强烈推覆逆冲造成的,地震的频繁发生,导致河谷两侧的山体大规模的滑坡、崩塌不断发生,常常形成大规模的滑坡堵江事件。根据地理划分,我国堰塞坝群主要可以分为6个大区:青藏高原东南部滑坡堵江分布区、横断山区滑坡堵江分布区、川- 鄂山区滑坡堵江分布区、秦岭大巴山区滑坡堵江分布区、西北高原滑坡堵江分布区、台湾山区滑坡堵江分布区。在时间上,我国滑坡堵江具有某一时期集中发育和准周期变化的特点。滑坡堵江一年四季皆有发生,但各月发育频度相差悬殊,一定程度上和洪水季节保持一致。统计资料表明,8 月份为滑坡堵江事件发生频次最高的月份,其次分别为7月、9月,春节和冬季最低,呈现出以8月份滑坡堵江频次为峰值的正偏态分布的变化特征。

2.3堰塞坝的溃决

堰塞坝存在的时间跨度很大,从几分钟到几千年不等,一般把1d或者几天内溃决的堰塞湖称为是即生即消型堰塞湖、几天到100年溃决的堰塞湖称为高危型堰塞湖、溃决时间超过100年的堰塞湖称为稳态型堰塞湖,80%以上的堰塞湖都在不到1年内溃决。由于堰塞坝大多是山体瞬间滑入河道,阻塞河谷形成的,坝体结构散乱,未经人工处理,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坝体通常以三种形式发生溃决:漫顶溢流、潜蚀与管涌、坝坡失稳,其中漫顶溢流是最主要的破坏模式,分为库水上涨超过堰顶高程导致漫溢,和由于堰体破坏造成堰顶高度下降而产生漫溢两种。但上流来水量较大或降雨量较大时,在水的强烈冲蚀作用下,先使下游坝面产生破坏,接着在库内风浪推动下,增加了洪水漫顶过坝的机会。小型破坏在过坝洪水的冲蚀下会迅速扩大,当这些冲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散粒体的土石坝就会现局部失稳,接着出现溃决。堰塞坝在地震和地震动水压力作用下工作处于不利状态,在其它因素促使下极易溃决。

(a)老虎嘴

(b)黑洞崖

(c)小木岭 (d)杨家沟

图3 各类堰塞坝溃决

3. 堰塞湖溃决危害

坝体一旦溃决,对大坝上下游影响很大。在大坝上游,因大量水体突然下泄,使库内水位(尤其坝前水位)陡降,易造成库岸失稳,出现坍岸,而坍岸造成的涌浪又会加剧对坝体的冲击。溃坝的主要危害还在大坝下游,因库内大量水体突然下泄,形成溃坝涌波,下泄的洪流巨浪如排山倒海,所到之处荡尽一切,造成极重灾害。

堰塞坝属于松散坝体,散粒体材料坝由于坝体耐冲蚀能力差,在洪水漫过坝顶后,先是坝体上出现小规模冲坑,接着冲坑迅速扩大,坝体力学性能减弱,坝体上出现局部溃决并逐渐扩大。对于散粒体坝体,受水流冲蚀损坏虽然有个时间过程,但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坝体便迅速溃决,几乎也是在短时间内溃口发展到稳定断面或一溃到底。

溃坝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和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坝体的溃决程度以及溃坝的发展过程,在研究溃坝问题的危害时,主要是研究溃坝洪水在下游某指定地

篇二:2010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

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

2010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 理 试 卷

本试卷共8页,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

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在广州举行。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亚运会期间以下各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 B.沈阳 C.广州 D.海口  2.亚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3.监测华北平原农作物病虫害影响范围,最快捷有效的方式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人工实地调查 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5.移民外迁的最主要目的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高的经济收入 C.更多的休闲时间 D.更优的自然环境 6.下列自然景观中能够反映非地带性的是

A.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B.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 C.广东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 7.下列自然景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黄河壶口瀑布 B.华山西峰绝壁 C.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 D.海南天涯海角沙滩 8.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是

A.亚洲东部 B.北美洲东部 C.欧洲西部 D.澳大利亚西部

9.图1为城市各功能区付租能力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与线段a、b、c付租能力相对应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10

A.差异性 B.单一性 C.整体性 D.均衡性

11.据报道,2009年10月岛国马尔代夫内阁成员身穿潜水服,在水下6米深处举行了特 别会议,讨论海平面上升对该国的影响。此举旨在呼吁全球各国重视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空洞 B.地面沉降 C.海啸问题 D.全球变暖 12.下列经济部门中,受气候条件影响最大的是

A.铁路运输业 D.信息服务业 C.服装加工业 D.水稻种植业 13.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B.人口素质不断下降

C.人口基数大 D.人口流动性小

14.下列日照图中(图2,箭头表示太阳光线),能正确反映春分日日照状况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下列各地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的是 A.横断山区 B.塔里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珠江三角洲 16.当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时

A.珠江正值枯水期 B.黄河出现冰情

C.长江正值汛期 D.澳大利亚正值一年最热时期 17.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落后 B.自然条件恶劣 C开发历史较短 D.矿产资源贫乏 18.最终决定各地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科技水平 C.市场需求 D交通条件 19.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表现最典型、尺度最大的地区是 A.北美大陆低纬地区 B.亚欧大陆中纬地区 C.南美大陆中纬地 D.非洲大陆低纬地区

读“1800-200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0-21题。

20.由图可知

A.1800年前后,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差距大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始终少于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 21.有关城市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导致建设用地增加 B.城市化改变了居民就业结构 C.城市化改变了人口空间分布 D.城市建筑物的高度改变了太阳高度角 22.下列有关南亚季风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的原因之一 B.南亚夏季风主要受亚洲高压影响

C.受南亚夏季风影响时,印度西南部温和少雨 D.受青藏高原阻挡,我国不受南亚季风影响

23.纬度30-40之间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终年高温少雨 B.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终年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4.下列地理现象表现为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的是 A.我国东部自南向北出现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景观 B.非洲从赤道向北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一热带草原一热带荒漠景观 C.珠穆朗玛峰北坡自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草原一荒漠一冰川景观 D.我国中纬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一草原一荒漠景观

25.某城镇盛行东南风,拟建一化工厂(如图4示意)

o

o

A. B.② C.③ D.④

26.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推进速度快,人均耕地减少 B.珠江口咸潮加剧,影响粮食生产 C.夏秋季节多台风,粮食生产不稳定 D.工业污染严重,粮食产量下降 27.低碳经济谋求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应大力开发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 (图5),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8-29题。 28.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 C.水土流失 D.全球变暖 29.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30.地中海沿岸地区所属的自然带主要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31.某日某时,地球朝向太阳一侧的所有地区,短波通讯几乎全部中断。出现这一现象的 原因是

A.太阳活动引发地球大气电离层扰动 B.臭氧层破坏引起地面紫外辐射增强 C.火山爆发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 D.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 读图6,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2-34题。

32.如果该图表示南大西洋洋流模式,则

A.洋流①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 B

C.洋流③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寒流 33.如果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丙处为陆地,丁处为海洋,那么 A.环节①为蒸发蒸腾 B.环节②为径流 C.环节③为水汽输送 D.环节④为降水 34.如果该图表示局部地区大气热力环流,则

A.甲、乙两处气压相等 B.丁处必为晴朗天气

C.丙处为高压 D.丙处温度较丁处高

篇三:堰塞湖

堰塞湖 堰塞湖定义读音:yàn sè hú (堰:是指较低的挡水建筑物。塞sè 通“僿”,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此处意为“堵塞”。) 英文翻译:barrier lake, dammed lake, quake lake (推荐用 barrier lake。)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形成过程 1、原有水系。 2、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可能是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物质。 3、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 4、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

危害 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

灾区形成的堰塞湖(海子)一旦决口后果严重。

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堰塞湖(海子)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随时可发生重大洪灾。

堰塞湖(海子)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破坏性不亚于灾害的破坏力。 汶川地震形成的堰塞湖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北川部分地区被堰塞湖水淹没,地震形成了大面积堰塞湖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34处堰塞湖危险地带。国家水利部和四川省水利厅组成了抗震救灾水利部,认为地震所形成的33座堰塞湖目前暂无危险。并组织了“敢死队”,对每一个堰塞湖实施24小时监测,一旦出现发生溃坝的征兆,将立即发出预警,并及时疏散群众。唐家山堰塞湖是汶川大地震后形成的最大堰塞湖,地震后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唐家坝堰塞湖位于涧河上游距北川县城约6公里处,是北川灾区面积最大、危险最大的一个堰塞湖。库容为1亿立方米。体顺河长约803米,横河最大宽约611米,顶部面积约30万平方米,由石头和山坡风化土组成。截至21日17时,库内水位为716.01米,比20日上涨了2.55米,相应容积为0.977亿立方米,上下游水头差为52米。严重威胁下游居民。 灾区形成的堰塞湖,一旦决口后果严重。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发生,堰塞湖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随时可发生重大洪灾。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破坏性不亚于灾害的破坏力。

篇四:2010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

2010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 理 试 卷

本试卷共8页,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

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在广州举行。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亚运会期间以下各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 B.沈阳 C.广州 D.海口  2.亚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3.监测华北平原农作物病虫害影响范围,最快捷有效的方式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人工实地调查 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 1 -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5.移民外迁的最主要目的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高的经济收入 C.更多的休闲时间 D.更优的自然环境 6.下列自然景观中能够反映非地带性的是

A.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B.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 C.广东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 7.下列自然景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黄河壶口瀑布 B.华山西峰绝壁 C.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 D.海南天涯海角沙滩 8.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是

A.亚洲东部 B.北美洲东部 C.欧洲西部 D.澳大利亚西部

9.图1为城市各功能区付租能力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与线段a、b、c付租能力相对应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10

A.差异性 B.单一性 C.整体性 D.均衡性

11.据报道,2009年10月岛国马尔代夫内阁成员身穿潜水服,在水下6米深处举行了特 别会议,讨论海平面上升对该国的影响。此举旨在呼吁全球各国重视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空洞 B.地面沉降 C.海啸问题 D.全球变暖 12.下列经济部门中,受气候条件影响最大的是

A.铁路运输业 D.信息服务业 C.服装加工业 D.水稻种植业 13.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B.人口素质不断下降

C.人口基数大 D.人口流动性小

14.下列日照图中(图2,箭头表示太阳光线),能正确反映春分日日照状况的是

- 2 -

A.① B.② C.③ D.④

15.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下列各地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的是 A.横断山区 B.塔里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珠江三角洲 16.当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时

A.珠江正值枯水期 B.黄河出现冰情

C.长江正值汛期 D.澳大利亚正值一年最热时期 17.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落后 B.自然条件恶劣 C开发历史较短 D.矿产资源贫乏 18.最终决定各地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科技水平 C.市场需求 D交通条件 19.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表现最典型、尺度最大的地区是 A.北美大陆低纬地区 B.亚欧大陆中纬地区 C.南美大陆中纬地 D.非洲大陆低纬地区

读“1800-200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0-21题。

- 3 -

20.由图可知

A.1800年前后,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差距大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始终少于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 21.有关城市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导致建设用地增加 B.城市化改变了居民就业结构 C.城市化改变了人口空间分布 D.城市建筑物的高度改变了太阳高度角 22.下列有关南亚季风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的原因之一 B.南亚夏季风主要受亚洲高压影响

C.受南亚夏季风影响时,印度西南部温和少雨 D.受青藏高原阻挡,我国不受南亚季风影响

23.纬度30-40之间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终年高温少雨 B.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终年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4.下列地理现象表现为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的是 A.我国东部自南向北出现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景观 B.非洲从赤道向北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一热带草原一热带荒漠景观 C.珠穆朗玛峰北坡自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草原一荒漠一冰川景观 D.我国中纬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一草原一荒漠景观

25.某城镇盛行东南风,拟建一化工厂(如图4示意)

- 4 -

o

o

A. B.② C.③ D.④

26.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推进速度快,人均耕地减少 B.珠江口咸潮加剧,影响粮食生产 C.夏秋季节多台风,粮食生产不稳定 D.工业污染严重,粮食产量下降 27.低碳经济谋求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应大力开发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 (图5),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8-29题。 28.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 C.水土流失 D.全球变暖 29.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30.地中海沿岸地区所属的自然带主要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31.某日某时,地球朝向太阳一侧的所有地区,短波通讯几乎全部中断。出现这一现象的 原因是

A.太阳活动引发地球大气电离层扰动 B.臭氧层破坏引起地面紫外辐射增强 C.火山爆发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 D.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 读图6,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2-34题。

32.如果该图表示南大西洋洋流模式,则

A.洋流①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 B

C.洋流③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寒流 33.如果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丙处为陆地,丁处为海洋,那么 A.环节①为蒸发蒸腾 B.环节②为径流 C.环节③为水汽输送 D.环节④为降水 34.如果该图表示局部地区大气热力环流,则

A.甲、乙两处气压相等 B.丁处必为晴朗天气

C.丙处为高压 D.丙处温度较丁处高

- 5 -

篇五:2010年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卷(含答案)

2010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在广州举行。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亚运会期间以下各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 B.沈阳 C.广州 D.海口

2.亚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3.监测华北平原农作物病虫害影响范围,最快捷有效的方式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人工实地调查

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5.移民外迁的最主要目的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高的经济收入C.更多的休闲时间 D.更优的自然环境

6.下列自然景观中能够反映非地带性的是

A.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B.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

C.广东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

7.下列自然景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黄河壶口瀑布 B.华山西峰绝壁

C.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 D.海南天涯海角沙滩

8.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是

A.亚洲东部 B.北美洲东部  C.欧洲西部  D.澳大利亚西部

9.图1为城市各功能区付租能力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

系示意图。与线段a、b、c付租能力相对应的城市功能

区分别是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10.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植

被茂密,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单一性

C.整体性  D.均衡性

11.据报道,2009年10月岛国马尔代夫内阁成员身穿潜水服,在水下6米深处举行了特

别会议,讨论海平面上升对该国的影响。此举旨在呼吁全球各国重视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空洞 B.地面沉降 C.海啸问题 D.全球变暖

12.下列经济部门中,受气候条件影响最大的是

A.铁路运输业 B.信息服务业 C.服装加工业 D.水稻种植业

13.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B.人口素质不断下降 C.人口基数大 D.人口流动性小

14.下列日照图中(图2,箭头表示太阳光线),能正确反映春分日日照状况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下列各地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的是

A.横断山区 B.塔里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珠江三角洲

16.当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时

A.珠江正值枯水期 B.黄河出现冰情

C.长江正值汛期 D.澳大利亚正值一年最热时期

17.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落后 B.自然条件恶劣  C开发历史较短 D.矿产资源贫乏

18.最终决定各地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科技水平 C.市场需求 D.交通条件

19.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表现最典型、尺度最大的地区是

A.北美大陆低纬地区 B.亚欧大陆中纬地区 C.南美大陆中纬地 D.非洲大陆低纬地区

读“1800-200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0~21题。

20.由图可知

A.1800年前后,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差距大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始终少于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

21.有关城市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导致建设用地增加 B.城市化改变了居民就业结构

C.城市化改变了人口空间分布 D.城市建筑物的高度改变了太阳高度角

22.下列有关南亚季风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的原因之一

B.南亚夏季风主要受亚洲高压影响

C.受南亚夏季风影响时,印度西南部温和少雨

D.受青藏高原阻挡,我国不受南亚季风影响

23.纬度30o-40o之间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终年高温少雨 B.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终年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4.下列地理现象表现为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的是

A.我国东部自南向北出现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景观

B.非洲从赤道向北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一热带草原一热带荒漠景观

C.珠穆朗玛峰北坡自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草原一荒漠一冰川景观

D.我国中纬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一草原一荒漠景观

25.某城镇盛行东南风,拟建一化工厂(如图4示意),下列布局方案较为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推进速度快,人均耕地减少 B.珠江口咸潮加剧,影响粮食生产

C.夏秋季节多台风,粮食生产不稳定 D.工业污染严重,粮食产量下降

27.低碳经济谋求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应大力开发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 (图5),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8~29题。

28.图5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 C.水土流失 D.全球变暖

29.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30.地中海沿岸地区所属的自然带主要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31.某日某时,地球朝向太阳一侧的所有地区,短波通讯几乎全

部中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太阳活动引发地球大气电离层扰动 B.臭氧层破坏引起地面紫外辐射增强

C.火山爆发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 D.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

读图6,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2~34题。

32.如果该图表示南大西洋洋流模式,则

A.洋流①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主要是在西风影响下形成的

C.洋流③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寒流

33.如果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丙处为陆地,丁处为海洋,那么

A.环节①为蒸发蒸腾 B.环节②为径流 C.环节③为水汽输送 D.环节④为降水

34.如果该图表示局部地区大气热力环流,则

A.甲、乙两处气压相等 B.丁处必为晴朗天气 C.丙处为高压 D.丙处温度较丁处高

35.大洋洲某岛屿附近漂浮着一座来自南极冰架的巨大冰山,为了航行安全,需对此冰山进

行动态监测,可采用的最佳手段是

A.3S(RS、GIS、GPS的统称)技术 B.大比例尺地形图量测

C.实时录像监控 D.实地调查

36.下列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小的是

A.武汉 B.广州 C.西安 D.井冈山

读“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图7),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7~38题。

堰塞湖溃坝车被困

37.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

B.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

C.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

D.虚线箭头代表能源和资金

38.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可能影响有

A.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 B.不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

C.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 D.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

39.为缓解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用水不足问题,最可行的措施是

A.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冰雪融水量 B.限制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业

C.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 D.人工降雨,增加地表径流

40.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有

A.丸气象灾害减少 B.南极冰川面积扩大 C.全球温度带北移 D.海平面上升

41.从地转偏向力考虑,理想状态下,下列示意图中(图8,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

向,虚线箭头表示水流实际运动方向),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水流流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2.下列关于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扩大温带水果种植面积 B.大力发展陡坡地种植业

C.进一步扩大商品粮基地规模 D.重点发展水产品养殖与加工业

43.商业网点布局规划适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 B.GPS C.RS D.RS和GPS

44.人类活动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域类型是

A.海洋 B.乡村 C.城市 D.草原

45.下列岩石中,最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46.下列货物运输与所选择的运输方式对应最合理的是

A.50万吨煤炭从山西运往天津——水路运输

B.从北京运往美洲海地的救援物资——航空运输

C.北京郊区水库的活鱼运往城内市场——铁路运输

D.20万吨粮食从大连运往广州——公路运输

47.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区域划分依据相同的是

A.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山东丘陵

B.长江流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干旱地区

C.亚热带、中纬度、亚欧大陆、华北平原

D.广东省、湖南省、广州市、湿润地区

48.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人地矛盾最剧烈的时期是

A.采猎时代 B.农业时代 C.工业时代 D.后工业时代 读“堰塞湖形成示意图”(图9),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9~50题。

49.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A.滑坡 B.修建大坝 C.风化作用 D.侵蚀作用

50.应对堰塞湖溃坝危害的最佳措施是

A.撤离堰塞体上游居民 B.加固堰塞体

C.开挖泄洪通道 D.了次性摧毁堰塞体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51.图10为城市某功能区一天内不同时段的人口流动状

况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52.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气候因素 B.宗教因素

C.经济因素 D.地形因素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