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我与文学结缘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0:29:05 体裁作文
我与文学结缘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我与作文结缘

我与作文结缘

我相信每个学生都知道作文,可是却不一定懂得怎样去写,这让每个小学生都很烦恼:每次考试都有一篇作文,有时却无处下笔,写不好就会被扣分。大家都想写好,可是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呢?其实我也不知道。

我与作文开始互相不认识我不理它,它不理我。我写的时候,它也不给我一点提示,害得我被老师白白地扣掉十几分,回到家也总被爸爸给训一顿。我真恨它!每次都因为它而让我的分数下降,成绩也跟着下降。爸爸妈妈和老师就严格看管我,教育我:爸爸妈妈什么活都不要我干,一心只让我把成绩提上去;老师也辅导着我,教育着我,也同样想把我的成绩提上去,哪一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好?

老师说了,要想把成绩提上去,必须要刻苦学习;多读书,读好书;考试时,要把作文写好。我我和它,根本好不了。但老师又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从那以后,我就常常读其他同学的作文或作文选,也读其它的书籍,背诵其中的好词佳句,试着和作文做朋友。居然,我真的做到了!真的应了老师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和作文越走越近。希望有一天,我与作文能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寿县刘岗镇郑楼小学六年级:戴丽娟

篇二:《习作让我与书结缘 》

习作让我与书结缘

说实话,以前我不怎么看书。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份周末家庭作业——进行一次小练笔。老师说:“希望大家多花一点心思,写好这次小练习笔。”“啊,写作文——”我极力控制住嗓门,才没让“痛苦”二字脱口而出。

第二天早上,我马马虎虎地把作文写完了。“yes,大功告成,出去玩喽!”我欢呼道。

我来到同学徐建东的家里,此时也他正在写作文。我走到他的书桌旁,一篇又长而且书写漂亮的作文出现在我眼前。他见我看得出神,便得意地说:“这可是花了我好多心思写出来的,怎么样?还可以吧?”

我心里顿时很不是滋味,羡慕、自卑一齐涌出,总之,非常难受。不!我不能认输!埋葬在心底的那种非常强烈的好胜心命令我马上回家。

回到家里,我把妈妈平时给我买的书一本本找出来。其实妈妈给我买了很多书,寓言故事、童话故事集、科幻小说、文学著作、作文书??只是我还少拿来看,因此也免不了遭到妈妈多次批评。我选了一本作文书看了起来。咦,原来文字可以写出这么美的景致、这么有趣的故事呀,有意思!我越往下读,越觉得书是那么有趣,那么让人回味无穷。一种奇妙的对书的渴望由心底向身体四周散开。一篇、两篇、三篇??看过的文章渐渐多了,作文的内容也渐渐丰富了!我兴高采烈地放下书本,拿起笔对作文进行了最后的描写,融进了我满怀的期待??

就是这一件小事,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我与书的缘分也由此而产生。说到底,我还得感谢这一次写作的经历。

篇三:我与书结缘

我与书结缘

古今中外,对书籍的赞美之词不绝于耳,感同身受的我同时亦深深庆幸,我与书的缘与悟,伴随我了数十寒暑。每当我打开一本书,喧嚣、烦躁就渐渐远离,身心就像一片树叶那样静谧、安逸。借书、买书、藏书、、、、、、不同的书籍,亦师亦友,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我常常唏嘘不已:有书可看是我之幸!

初相识----小人书。我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哥姐的小学语文课本是我对外面世界感知的唯一途径。有一天,出差回来的父亲给了我一本小人书《智取威虎山》。简练几笔绘画,图中人物、情景就给人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一个神奇的世界向我敞开了大门!所有的零花钱都被我换成小人书,妈妈的嫁妆箱子亦成了我的书箱,成套成套的小人书是我在伙伴中炫耀的珍宝。可惜五年级时,我的珍宝在搬家的一片狼藉中遗失了,这成了我记忆深处的痛!

喜相伴----图书馆。小升初的那个假期,爸爸单位的图书馆向我敞开它无私的怀抱。《左传》、《山海经》、《论语》、四大名著、、、、、、古代先人的文采令我叹服,字里行间的历史往事荡气回肠;鲁迅文集、徐志摩散文、巴金老舍的著作、、、近代大家的旷世奇才、妙笔生花让人叹为观止;“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小李飞刀、楚留香、陆小凤、、、刀光剑影、快意恩仇,仗剑走天涯的生活令我神往。整个假期就在借书还书、再借书还书中度过着。大小图书馆里的藏书充盈了我学生时代的业余生活,海量的书籍,开阔了一个少年的眼界,也为她稚嫩的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那时我萌生了第一个梦想---我要是有一个个人图书馆,此生足矣!

常拥有----私人收藏。借书看已经不能满足我小小的欲求,于是我积攒够可以买一本书的钱,就会义无反顾的跑到新华书店,在众多书籍中千选万挑;宠爱我的哥姐,也从生活费中挤出余钱来帮我攒书。我的私人藏书梦在一本一本买书过程中走向雏形。终于等到上班挣工资了!上学时的

梦想可以大踏步地付之于实际啦!随着藏书的增加,自家书房半面墙的藏书让我总是莫名的窃喜,愈加觉得古人可以拥“百城”、汗牛充栋是多么的令人羡慕。

我的藏书五花八门,各类型的书籍我都会涉及。有看了又看、书页卷起心疼不已的挚爱;有看过一遍、仅仅猎奇的奇书异卷、、、这些年来,我像无知的顽童,莽莽撞撞地在书的世界里游荡,收获颇多,也越发觉得自身的浅薄。

百度百科中书的定义是: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

文学大家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带给你数之不尽的益处。从书籍中你可以汲取无尽的能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

大文豪苏东坡:胸有诗书气自华。山有玉则石润。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一个人长久读书,含英咀华,气质自然得到美化,平静而坦然。

古人亦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可以拓展你的思维,能使无知者远离浅薄,使狭隘者变得宽厚;使沉郁者变得热情,使懦弱者变得刚毅;使慵懒者变得进取,使幼稚者走向成熟,给予我们希望和智慧去面对生活中的错综复杂,从容而豁达。

英国哲学家培根更是用一段话来诠释读书的益处。他说“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有书的幸福、读书的快乐、讲书的傲娇,是我人生的一抹重彩!我用一句不知从那本书中看到话来结束我的感慨吧“一夜风云散,变化了时空。只有书依旧,笑看秋月春风。”

篇四:我与书的结缘

我的书缘

年近五十了,领导竟然要我说说自己读书的故事,儿时的那些让人既心酸又兴奋的事,不由自主地呈现在眼前,于是就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我的第一本书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我与文学结缘作文)

具体时间已经记不清了,反正那时我还很小,没有上学,大人们常常到村里的会堂开批斗会。那场面把人抓过来,揪过去的,有时还要在被斗的人脖子上挂上很大、很重的牌子,有时被斗的人会从高高的台上摔下来,我第一次就遇上,实在是不忍心再看,就偷偷地一个人提前回家了。因为村里的地主就是我的邻居,我经常与他的儿子一起玩,我不知道大人们为什么邻里之间要这样对待?那些与我同龄人见到这样的场景,居然很兴奋,次次不落。听说他们有时还要上台去凑点热闹,所以,我常常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待在家里。

那时家里根本没有什么能让我玩的东西,如果有同伴,我可以与他们一起做做自创的游戏,可这种时候根本没有人与我同玩(地主的儿子这时准是躲在家里的哪个角落,动也不敢动),我只得在家里找可供我消遣的东西,虽然家里的大人们识字的不多,但书还是有几本的,可是它们的命运是绝对不好的,大多是当盛东西的坛子盖(坛子口放上一本书,再压上一块石头),我翻遍了家中所有坛子的盖,也没找到一本能让我觉得好看的书,但我仍不死心,在家里其他各个角落寻找。

突然有一天,我看到家中抽屉里有一本书——那是一本二姐用过的常识书(我已不记得它的书名),书里面夹着许多鞋样(那鞋底的样子我是认识的),看到那上面的字,我自然是不认识的,也没想去看,但那上面的有好多图,有动物、植物,还有各种奇怪的图,我见了却调起了我胃口。虽然我也看不懂什么,但我很喜欢它,于是就将它藏在床铺底下,有空的时候翻出看一看。

我最经常看且百看不厌的图是两边各有10多匹马,使劲地拉着一个圆球,我不知看过多少遍,就是不知道它的意思。那时又没处可问,家中其他人不识字,二姐也早就辍学,因为那本书还是很新的。问过其他小朋友,他们也和我一样,只有摇头的份。就是不敢去问其他的人,只好让它在我大脑中不住地就萦绕。

一天,大姐在抽屉里翻来覆去找着什么,过一会儿,又回到抽屉再找,结果她很失望。她问:“小弟,你见过抽屉里的鞋样了吗?”

“鞋样?我不知道!”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我痛快地回答。

“那本书,放鞋样的那本书你见过吗?”大姐不死心,又问。

“那书啊?”我恍然大悟,可刚才已经否认了,只能否认到底了,“不??不,真的不知道。”

大姐见我支支吾吾,就认定是我拿了,于是厉声说:“放哪了?赶紧拿出来!”

“我真的不知道。”一来我真喜欢这本书,二来我想大姐不会怎么我,我就干脆来个死不认帐,但心里还是很虚,一边说,一边还不时朝床底下偷偷地看上几眼。

这一举动当然没有逃大姐的眼睛,大姐立即弯下腰,从床铺底下找到了它。

“你看,这是什么?”

“咦,它怎么会在床底下的?”我只好故意装着不知道。

不过,大姐不知什么原因,居然没有将这本书藏起来。尽管它仍在抽屉里发挥它原来的功能,但我还是不放心,生怕它有一天会从抽屉里突然消失,我决定将其转移出去。

这回我不再是将书连同鞋样一起收藏了,而是将鞋样从书中拿出来,放在抽屉里,而将书放在一个墙洞里,免得让大姐再发现。

过了一段时间,我看见被我“开除”的鞋样放在了父亲的党章里(那可是有塑封的书,鞋样放在里面更安全),这回我彻底放心了,它真正是属于我的了。

后来,我上学了,它就一直跟着我,我也经常将其翻出来看看,明白其中一些内容的含义,但一直到小学毕业,到初中,我仍不知道那马拉球的道理,课堂也没有学到这方面的知识,但我凭自己通过文字的理解,才知道这是一个证明空气压力的实验,叫“马德堡半球”实验。

1654年5月8日,德国的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利克定做了两个直径约37厘米的空心铜半球,这两个半球做得很精密,把两半对好合起来可以不漏气。格利克在一个半球上装一了一个活门,从这里可以接上抽气筒,把球里的空气抽出来。把活门关好,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球里,可以保持球里为真空。格利克在每个半球的拉环上拴了8匹马,叫它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赶马人用鞭子驱赶着马,16匹马拉得十分用力,然而两个半球仍旧紧紧地合在一起,没有拉开。

拉呀,拉呀,突然“啪”一声巨响,好像放炮一样,16匹马终于把两个半球拉开了。 格利克把两个半球仍旧合上,并抽出球里的空气。换一个实验方法:把活门打开?让外面的空气进入球里。这时,只要用两只手就能很容易地把两个半球拉开,不费什么力气。 这就是说,当钢球内成为真空的时候,每个半球上受到的大气压力相当于8匹马的拉力那么大。马德堡半球实验生动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显示了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我那时很困惑了,空气压力这么大,我们怎么谁也感觉不到呢?

上高中之后,因为学习任务重了,我就没有带着它,不知什么时候,它与我永别了。但我已经弄清楚人感觉不到空气压力的道理:因为空气对我们人的压力来自四面八方,而且力量均衡,这样人就没有感觉了。

我第一次买书

从小学开始,我的数学成绩都很好,因为它只要掌握方法,不需要化很多时间去学习,就可以得到好成绩。而我的语文成绩一直都不是很好,学得也很艰苦,见别人的阅读、写作那么突出,我真是羡慕死了,可是那是的课外书少得可怜,什么小说、文学知识,听也没听说过,我只得根据老师的意见,拼命地补。

老师说,写作文得用上好的词语,有了好的词语,文章就有血有肉了。于是,我就从各种书籍中去找成语、词语将它们摘抄在小本子上(说是小本子,其实是我找的几张空白纸,自己用线钉起来的而已),有空了,我就背一下,记一记。那时候真是可怜,不是像现在,有专门的各类词典,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收集了上百个词语(那本词语集现在都还在)。

有一次我在作文中用上了几个成语,让老师表扬了一回,居然高兴了好几天。于是我更热衷于收集各种词语,可惜我之后的作文没有再得到过老师的表扬。我仍旧不断地收集各种词语,只是热情不如从前,对那些词语理解不透,自然用起来也就不够妥当了,我总觉得这样做太费事了,但是一时也没更好的办法,只得用这种笨办法了。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同班同学有一本《汉语成语小词典》,心想如果我也有一本的话,就不用再花时间收集了,可是,身上没钱,也不知上哪去买,我只能干瞪眼。不过有时还会向同学借来用一下,但每次见他都有点不舍的样子,我真不好意思去向他开口。

后来有一天(那是1974年的一天),我发现那位同学又有了一本新的词典,他自豪地告诉我:“这本新词典是在上海工作的叔叔送给我的。”于是我就试探着问:“你可以将原来的那本《汉语成语小词典》买给我吗?”我想:像我这样收集成语效率太低了,效果也不好(有许多成语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而且用起来还不容易找到),但我又没有钱。他说:“你要可以的,但得按原价,你要不要?”我告诉他:“我现在没钱,能过几天给你钱吗?”他觉得旧书也能按原价买,挺值的,于是就答应了。我这才买下了他的《汉语成语小词典》,虽然只需要0.47元,我却过了三个星期才给他。

有了这本《汉语成语小词典》,我发现原先认为不必再去收集词语的想法错了,虽然它收藏了许多成语,但我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词时,它却不能帮我理解,于是我又开始重操旧

业——摘录词语。不过这回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毫无头绪的,而是分门别类地进行收集,然后向同学借来其他词典查阅一下,注上解释。

这本《汉语成语小词典》是我一生中买的第一本书,它一直跟着我,我从它那里学到了许多成语。36年过去了,我至今还保存着这本书。

我的第一次收集

1981年中师毕业,一向喜欢数学的我,却神差鬼使被指派教了语文,这不是要了我的命。刚毕业能由我选吗?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地干,说是滥竽充数也不为过。

那时年轻,适应能力也很强,没多久,就能在课堂上自如地对付那些十来岁的孩子了。可是让一个对写作也头疼的人来指导写作,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是见到学生交来的那些文不对题、狗屁不通的文章的时候,我是又好气,又好笑,但是我却怎么都笑不出来,觉得自己要像神仙一样,让他们在自己的指导下,很快地学会写作,只有自己下功夫,找到其中的奥秘,才能获得成功。

于是我就自费订阅了由武汉大学编辑出版的《写作》杂志,从它那里,我学会了构思的技巧,谋篇的方法,积累的途径。我就自己动手写日记,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去实践,去体验。然后又在教学中让学生照着我的经验去做,还真是有效果,自己找到了写作的感觉,学生也提高了写作的能力。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便有了随处看书的习惯,什么厕所呀,厨房呀,哪儿都是我看书场所,有时书看过之后就放在那儿了,第二次要看了,就是一阵好找。说来也奇怪,有时虽然找得天翻地覆的,但还是能找到,真是幸运。

《写作》上的好多文章,通常是一期期地连载的,看了这期的内容,有时想对照一下上期的内容,不免要去找出上期的杂志,明明知道是放在哪儿的,可就是找不到它,于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找,觉得找起来实在麻烦,如果几年后再找,就更加困难了。

一年中的最后一期《写作》来了,一看它最后居然还编了总目录,一年的内容在哪一期中就一目了然了,但是如果找不到那一期岂不是枉费心机?于是我有了将全年的《写作》装订成一本的想法。

一年的杂志,很快找齐了,12本厚厚的一叠,怎么订又成了一个难题。订书机根本对付不了它,我向妻子求救,她无可奈何地说:“这么厚的书,你叫我怎么订呀?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我想:没有巧办法,那我就用最原始的办法。我找来两个大夹子,将整理好的杂志放整

齐,再夹紧它,然后用大的铁钉打上5个孔,最后用线将其捆扎好,这样一本自制的合订本(几年之后才知道它的名字)就完成了,那是1983年。后来每次打开这个合订本,我都有一种自我陶醉之感。

你还别说,这样就方便多了,要找写作的内容与素材时,就不用翻箱倒柜地到处找了,只要翻开总目录,就一切OK了。

之后,我对《写作》更有热情了,年年都订阅,我每年的最后一期杂志到来之时,要做的事就是将一年订阅的杂志装订成册,然后编好目录,有序地存放起来。

后来,我收集的范围越来越广,不只是订阅的杂志,连自己写日记,收集的其他资料也都分门别类地装订起来,类别也越来越多,什么日常生活类、医疗知识类、教学经验类、学习方法类,反正有了第一次的收集,获得了成功,就会不断地加强、深入,这些是后话,就不再累赘了。

镇一小 张人瑞

2010.5.13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