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霸王别姬京剧梅兰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4:35:22 初中作文
霸王别姬京剧梅兰芳初中作文

篇一:京剧霸王别姬赏析

京剧霸王别姬赏析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亦称“ 京戏 ”。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 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 嘉庆 、 道光 年间同来自 湖北 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发展。 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名剧之一。主角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妃虞姬。此剧一名《九里山》,又名《楚汉争》、《亡乌江》、《十面埋伏》,是梅兰芳与武生泰斗杨小楼于一九二一年下半年合作创编的。剧本是根据明代沈采所著传奇《千金记》,并参考杨小楼与尚小云、高庆奎在一九一八年演出的《楚汉争》剧情,由齐如山、吴震修撰写的。经梅、杨、齐、吴等人共同加工润色,得以完善。此剧于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五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梅兰芳饰虞姬,杨小楼饰项羽,当即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诀别。 梅兰芳由《史记》中,“不得不和虞姬诀别”引发联想,创下此剧。剧中虞姬共六个唱段,其中著名的《看大王在帐中(虞姬)》等。

《霸王别姬》中,虞姬午夜于小睡中醒来,夜色清凉,联想到霸王项羽的艰难处境,顿使其愁闷满腹,于是起身,去帐外闲步一回。此时舞台上,虞姬边歌唱边步行,当唱到“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时,“散”“愁”这两个字使高音,并同时伴以虞姬的一个小圆场再转身,此时唱腔过渡到“情”字,在“情”字上用三个连环式的装饰音,然后抓披风亮相的一刹那时,发出“情”字的最后一个装饰音,这才宣告这一句唱腔与身段的完整结束。其间我们可以看到,于音乐唱腔上,每一个字讲究“枣核形”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分段式咬字,过渡极其自然。“情”字是感情含蕴于内而不得不喷薄而出的一个宣泄点,在这个字上使用回环的装饰音以表达虞姬此时的烦闷忧愁与无限惆怅,这是一种圆的处理。在身段上,转身抓披风亮相的一刹那无疑是整个这句唱腔身段的核心,而在此之前的一刹那,用莱辛的话说,就是“最富于孕育的时刻”,虞姬是通过走一个小圆场,也就是转一个小圈来过渡处理的,这个圆的处理看似随意,可就是这个处理给亮相以充分的准备、酝酿和孕育,而此时台下的观众也是出于审美最兴奋的前一刻,这同样也是使观众的审美情绪得到一个间歇的休息与调整,当最精彩的那一刻来临时,演员与观众,剧中人与旁观者同时得到艺术美感的洗礼,共同完成了一个美妙的片断。因为演员的外在表现形式即唱与做、内在心理与外在情绪的圆融,所以看后由衷地从内心之中生发出一种圆满的感觉。

京剧梅派艺术是符合于中国传统的中正平和的审美观,体现出线性的艺术规范和圆融的意味形式,梅氏对京剧艺术的不懈追求的背后

是道家的艺术精神,并结合自己多年的艺术实践提出了移步不换形的艺术理念。这一理念恰指出了传统艺术发展的一条道路,那就是要在尊重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求创新,京剧梅派艺术本身的传承可以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范例。

虞姬是梅兰芳在戏剧舞台上表演的众多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之

一。虞姬的服装扮相,表演身段、唱念做打,均是梅兰芳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情感面创造的。在塑造这个艺术形象时,不仅突出了虞姬的善良、勇敢、远见和厌战等思想品质,同时还显现了虞姬雍容华贵、安详英武的气质仪态。对于虞姬的性格特点及其与霸王项羽的关系,梅兰芳曾作过深刻的分析,认为虞姬有双重身份,她即是霸王的谋臣,又是爱妃,"面羽则喜,背羽则悲";舞台上的虞姬在面对霸王时应是强颜欢笑,优美动人中又不乏抑郁,当背着霸王时,则应是愁眉冷面,凸显沉重心情。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受使得梅兰芳设计了恰当的表演动作,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

虞姬的舞剑是剧中的一段重头戏,梅兰芳的舞剑,既不是狂舞,也不是卖弄功夫,而是充分展现优美的造型,从始至终融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使虞姬感情的发泄与剧情发展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直到最后悲壮自刎,达到全戏的高潮。经梅兰芳精心设计和多年表演的剑舞,成为全剧中最精彩的一折,每次演出均受到观众的极大欢迎。

项羽是悲剧英雄,困于垓下,与坐骑、爱妃挥泪而别,英雄气短。而虞姬淡黄长裙,明眸皓齿,拔剑舞婆娑,好一个巾帼英雄。霸王傲骨,发兵沛郡,虞姬好言相劝,可霸王不听,大军兵败而回。虞姬仍

旧没有任何怨言的为他守候在帐外。霸王哀伤,虞姬温言解忧,与其说虞姬霸王举案齐眉,不如说它是霸王的红颜知己。

爱,并不在于一朝、一夕、一时、一地或者一人,她永生在天长地久中。人生短暂,唯一知己,实在难求。

现在的我们已经不敢相信真爱。我们被迫相信所谓无怨无悔的爱情不存在生活中,那些爱的水深火热的人们仿佛生活在真空中,离我们太遥远,所谓殉情不过是小说的剧情。但是就在千年之前的虞姬为了爱,奉献一切。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虞姬真实的惹人生怜,让我们心痛感叹。虞姬绝不是愚笨的女人,她只不过深爱着霸王。

篇二:京剧赏析之霸王别姬

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逐鹿中原。霸王顶天立地,可惜时运不济,困于垓下。霸王正要发兵沛郡,却只见风折都旗。霸王爱妻虞姬劝他兵事暂缓,但是霸王主意已定,出兵讨伐却兵败而回。虞姬夜听楚歌之声,知是刘邦已得楚地。此时霸王孑然独立,只有虞姬与乌骓马与他同在。霸王感慨悲歌,虞姬执剑而舞,舞毕虞姬挥剑自刎,从一而终。 此剧是梅兰芳与武生泰斗杨小楼于一九二一年下半年合作创编的。剧本是根据明代沈采所著传奇《千金记》,并参考杨小楼与尚小云、高庆奎在一九一八年演出的《楚汉争》剧情,由齐如山、吴震修撰写的。经梅、杨、齐、吴等人共同加工润色,得以完善。此剧于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五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梅兰芳饰虞姬,杨小楼饰项羽,当即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数十年,经过梅兰芳的不断改革创新,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该剧成为国内外观众百看不厌的好戏,演出场次难以数计。

在塑造虞姬这个艺术形象时,不仅突出了虞姬的善良、勇敢、远见和厌战等思想品质,同时还显现了虞姬雍容华贵、安详英武的气质仪态。对于虞姬的性格特点及其与霸王项羽的关系,梅兰芳曾作过深刻的分析,认为虞姬有双重身份,她即是霸王的谋臣,又是爱妃,"面羽则喜,背羽则悲";舞台上的虞姬在面对霸王时应是强颜欢笑,优美动人中又不乏抑郁,当背着霸王时,则应是愁眉冷面,凸显沉重心情。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受使得梅兰芳设计了恰当的表演动作,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

虞姬的舞剑是剧中的一段重头戏,梅兰芳的舞剑,既不是狂舞,也不是卖弄功夫,而是充分展现优美的造型,从始至终融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使虞姬感情的发泄与剧情发展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直到最后悲壮自刎,达到全戏的高潮。在《夜深沉》的曲调间虞姬拔剑而舞,英气勃发,娇艳动人,眸中星点感伤,微笑的嘴角还带着黯然之感

虞姬跟随项羽征战多年虞姬在项羽生活中的地位不仅仅是一个以色事人的玩物,而是一个有着极为出色的心智头脑的助手。虞姬对于国家大事是有自己的清醒的认识和远见的不仅突出了虞姬的善良、勇敢、远见和厌战等思想品质,同时还显现了虞姬雍容华贵、安详英武的气质仪态。对于虞姬的性格特点及其与霸王项羽的关系,梅兰芳曾作过深刻的分析,认为虞姬有双重身份,她即是霸王的谋臣,又是爱妃,"面羽则喜,背羽则悲";舞台上的虞姬在面对霸王时应是强颜欢笑,优美动人中又不乏抑郁,当背着霸王时,则应是愁眉冷面,凸显沉重心情。

“刘邦与孤旧友,你不如随了他去,也免得孤此去悬心。”虞姬却说:“大王啊!自古道: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王欲图大事岂可顾一妇人?也罢!愿乞君王,三尺宝剑,自刎君前,喂呀!以报深恩也!”

篇三: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8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5例 (2009-11-03 14:10) 分类:一课多案

标签:曾倩雯 音乐教案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1

一、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是一个拥有一定知识量,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学习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半成熟半成人逐步走向成人化的关键时期,因此,一方面,他们仍保留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非常活跃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渴望独立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希望能在教师适当引导、鼓励下,在教师尊重学生个人情感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他们提供自主参与学习,合作活动的平台,以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京剧艺术的初步学习,再加上电视等媒体的耳闻目染,及平时课外知识的积累,高一学生对京剧艺术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二、教材分析: 本课《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的内容。梅兰芳是传统京剧领域中四大名旦的“首席”,他首创了“梅派”,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可贵的是他“德艺双馨”,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人格情操。由梅兰芳先生引领我们再度走进京剧世界,我们会更深刻地领悟到真正伟大的艺术来自艺术美和心灵美的高度结合,从而激发起学生高尚的内心情感,再以情感激发兴趣,以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首先能让学生主要通过聆听、欣赏两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初步了解由梅兰芳先生首创的“南梆子”和由梅兰芳先生从其他戏曲唱腔中吸收革新来的“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先生的梅派艺术表演特点;其次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梅兰芳先生的高尚人格、艺术成就及生平,能让学生感动于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质,领悟“真正的艺术”的含义;最后能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巩固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及一些基本常识,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认识和了解,能够让学生感动于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质,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由此重新审视艺术的真正内涵和价值观,并进一步产生对京剧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2.知识目标:

1)聆听欣赏两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能够让学生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初步了解和感受“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先生在剧中的表演特点;

2)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艺术成就及艺术表演特点;

3)巩固京剧产生、发展的历史及一些基本常识及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3.能力目标:学唱一句“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揣摩京剧的韵味。

四、教学重点:

1.了解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成就,感受他的艺术表演特点;

2.感受体验《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以及南梆子、四平调的唱腔特点。

教学难点:学唱一句“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五、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总体结构设计为4个环节:

1.以一组层递性的提问结合学生的活动为导入揭示本课课题;

2.围绕“梅兰芳”,学生就课前收集的资料上台交流,教师补充、总结;

3.在教师引导下,以欣赏感受两段唱腔为重点,感受梅派艺术“唱、念、做、打”的特点;

4.设疑讨论,升华本课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高尚的情感。

课前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梅兰芳”的各种资料。

课前教师准备:布置教室环境,张贴生旦净丑的画像和名角的演出剧照,摆设京剧场面中的常用乐器:京胡、京二胡、鼓、锣、钹、铙等等,播放经典京剧唱段。(设计意图:运用情景创设法,营造教学氛围,也使课前十分钟充满乐趣。)

(一) 导入:以老师一组层递性的提问结合学生的活动,顺势揭示课题。(约5分钟)

1. 老师:

1)同学们,我国的国粹是什么?(学生齐答:京剧)———这是一个基础性的知识,学生都能回答。

2)京剧是北京的地方戏吗?(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巩固复习“京剧的起源”: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先后进京献艺。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黄”腔和汉调“西皮”腔为主,兼收其他地方戏曲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由于形成于北京,因此叫京剧,但它不是北京的地方戏。京剧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3)京歌《唱脸谱》中唱道:“四击头一亮相”,“四击头”指什么呀?(“四击头”指的是鼓锣钹铙齐扣。这一问题要结合学生活动:请四位同学上台,各司鼓、锣、钹、铙,再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亮相动作。其他同学齐唱“四击头一亮相”完,鼓锣钹铙要齐扣一声,同时一同学摆亮相动作。)

4)京剧的“四大名旦”是谁?(答:梅兰芳,尙小云,荀慧生,程砚秋)这一京剧小知识为引入课题做了一个铺垫。

5)其中,哪一位在抗日战争期间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2.揭示课题:同学们,京剧是我们的国之瑰宝,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京剧艺术世界中的一朵奇葩。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梅兰芳先生和他的京剧艺术。 (导入环节设计意图:初中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二单元“梨园撷英”中也有京剧一课,这样设计导入,检验巩固复习了学生的京剧基础知识,配合小活动的形式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热烈的气氛会给课堂带来第一个小高潮,同时也完成了一部分教学目标。)

(二)学生活动:围绕“梅兰芳”,学生就课前收集的资料上台交流,老师补充总结。(约10分钟)

1. 老师:课前,我请大家通过上网收集或阅读有关资料来了解梅兰芳先生,相信现在大家一定有很多的信息要交流一下,我们有请文娱委员上台主持!(掌声欢迎)同学们在文娱委员主持、组织下,上台就梅兰芳先生的生平、艺术作品、艺术成就、及高尚人格等方面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引导学生采用课堂交流法。在课堂上自主上台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也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同时也避免了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老模式。这种角色的变换,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新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能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辛苦收集来的成果并得到认可,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老师进行补充、总结。 在这里,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直观教学法与讲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整合学生的交流信息,首先结合梅兰芳的光辉感人故事总结:真正伟大的艺术来自艺术美和心灵美的高度结合;再系统给学生介绍梅兰芳艺术生涯的三个不同阶段:早期、中期、晚期的主要艺术活动和艺术成就,并总结:梅兰芳一生的艺术活动,体现了不断的创新和革新、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 欣赏:(南梆子)《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约12分钟)

1. 老师:梅兰芳先生通过毕生的钻研和努力,终于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成为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他的代表作数不胜数:《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等等。他的一生塑造了无数个性鲜明、美丽的妇女形象。首先,让我们来一睹梅兰芳先生在京剧《霸王别姬》中的表演风采!

2.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说说“霸王别姬”的故事:霸王项羽与汉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各自罢兵。汉元帅韩信命李左车向项羽诈降,以诓项羽进兵。韩信在九里山使用十面埋伏计,将项羽围于垓下。项羽冲突不出。营中听得四面楚歌,项羽怀疑汉兵已尽得楚地。楚军军心动摇,八千子弟兵行将散尽。妃子虞姬为了给项羽消愁解闷,强作欢颜,劝酒舞剑,最后自刎而亡。

2)请同学们一起背诵一下《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3. 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1)老师:首先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个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这一唱段是在项羽兵败异常焦急而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虞姬劝他等候救兵;此时,项羽感到困乏,虞姬又劝他休息一会儿,项羽睡着后,虞姬步出帐外,以期驱散愁情的情况下演唱的。

2)带领学生朗读唱词,体会唱词涵义和情绪: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 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情绪:忧愁,凄凉)

3)欣赏视频,感受唱段的节奏,速度有何特点?表达了何种情绪?梅兰芳的嗓音、念白、做工身段有何特点?(设计意图:课标“活动建议”: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在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聆听。)

4) 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交流、总结:(此环节中,可回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片断,让学生反复体验) 唱段的节奏较平稳,速度较慢,色彩清丽悲凉,抒发了内心的忧虑和悲怆,渲染了激战前夜难耐地寂静和凄凉。 梅兰芳的嗓音脆亮、甜润、宽圆;念白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身段优美轻盈,俏丽大方。无论口、眼、身、手俱充满感情,成功塑造了美丽、忠义的虞姬形象。

5) 老师介绍:南梆子唱腔 这一唱段的唱腔特点:节奏平稳,速度较慢,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性,显得十分细致优美。是梅兰芳先生独创的“南梆子”唱腔。“南梆子”唱腔十分擅长表达细腻柔美的情致,所以在传统戏中,“南梆子”只有旦角和小生唱。

6) 跟随VCD,学唱一句“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设计意图:感受、体验、认识、理解音乐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学唱,哪怕只学唱一两句。)(解决学唱难点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京剧真的很难学唱,无

霸王别姬京剧梅兰芳

论是一字多音的拖腔,糅合了多

种装饰音的旋律,还是每个唱句的起落,与伴奏音乐的配合,更有那京剧韵味的揣摩。因此,对同学们的学唱要求,不求达到十分,五六分就可以,目的在于使同学们通过学唱,能够注意并感受到京剧拖腔的美,糅合了多种装饰音旋律韵味的美,唱句的起落与乐队伴奏配合的美等等。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聆听与模唱,并结合老师的范唱、指导、指挥等手段,来解决学唱的难点。最后还可以请一位同学上台结合动作表演一下,以激发学生兴趣。)

四) 欣赏:(四平调)《海岛冰轮初转腾》(京剧《贵妃醉酒》选段)(约10分钟)

1.(课件出示梅兰芳饰演的杨贵妃剧照)老师介绍剧情: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玉怀,并册封其为贵妃。一天,玄宗与杨玉怀相约在百花亭饮宴赏花。玉环在亭中久候,而不见玄宗驾临。后太监向玉环禀告:玄宗已转驾西宫去约会梅妃。杨玉怀哀怨自伤,乃在亭中独饮,沉醉而归。

2.欣赏视频,感受“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的表演特点。

3.

1)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交流、总结“四平调”唱腔特点:华丽委婉。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杨玉怀自怨自艾的惆怅心情。

2)老师介绍:梅兰芳先生不仅独创了很多优美的唱腔,并且还广泛吸收其他地方戏曲中的唱腔来丰富京剧的声腔。来自于江苏句容四平山 区的“四平高腔”被梅兰芳先生采用融于京剧后,形成了京剧的“四平调”。四平调适合表达多种多样的感情,在传统京剧中,旦角、小生、老旦都能唱四平调,惟有净角不能唱。

4.回放《海岛冰轮初转腾》,学生分小组就梅兰芳的表演展开讨论:梅兰芳的表演突出了杨玉怀的“贵”还是“醉”?他是如何塑造的?

5.师生交流总结:表演突出了杨玉怀的“贵”,着重刻划杨玉怀内心的抑郁。他心中装“尊严”,表演显“傲气”,虽有失宠、凄凉之感,又不能在太监、宫女前失态。梅兰芳先生大胆创造,将花脸手段化为旦角所用:在摆酒自饮时,徐徐长身“扶桌子”,采用花脸一个以示高傲的动作,使杨玉怀的骄奢怨恨而又自持尊贵的心态显得更为突出,丰富了人物形象,增强了人物美感。

(五) 浏览欣赏梅兰芳先生其他的舞台表演片断。(约3分钟) (设计意图与方法:这一环节,我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法与讲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边听我介绍边浏览欣赏梅兰芳先生其他的舞台表演片断,使同学们对梅派表演艺术有个完整的印象和感受,加深感受“梅派艺术”在唱、念、做、打上的特点。)

(六)总结:梅兰芳表演艺术特点。(约1分钟) 老师:梅派艺术是在承袭前师的基础上,走自己的创新道路。

1. 唱:创造、革新了多种唱腔,并能结合人物思想感情,给予不同处理。

2. 念:抑扬顿挫,句读分明,充满情感。

篇四:虚拟与写实的存在美——从《霸王别姬》到《梅兰芳》

摘要:凭借一部《霸王别姬》造就了陈凯歌个人导演生活的巅峰,该片获得了三项国际大奖。相隔15年之后,陈凯歌携《梅兰芳》重新回归充满中国元素的京剧题材文艺片,没有《霸王别姬》高超,亦没有《无极》的惨败,但在娱乐商业片充斥电影市场的2008年,《梅兰芳》这部集艺术与商业于一体的电影模式是成功的。重叠的时代背景,相似的京剧题材、一样的爱恨纠葛,两部影片塑造的都是名噪一时的京剧大师,都出自同一个导演陈凯歌,注定了这两部影片有很多可以相比较的地方。相同的时代,相同的身份,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

当银幕下的程蝶衣已化成一只紫蝴蝶飞过了沧海,2008年岁末的银幕上飘过一朵淡雅的梅花,继续上演着戏梦传奇的人生。

关键词:霸王别姬 梅兰芳 虚拟 写实 角色设置

经过《无极》的一败涂地的桎梏之后,陈凯歌三年磨一剑,重新回到文艺片的路线,《梅兰芳》让陈凯歌得到了回归,发挥了陈凯歌本来的水平。陈凯歌变得平和了许多,不再玩曲高和寡的游戏,不再摆弄那些虚无缥缈的世界,我们看到了陈凯歌的回归。影片集结了黎明、章子怡、陈红、孙红雷和王学忻这五大明星,加上巨额投资及商业化营销模式的运作,影片脱离了沉闷的文艺片路线,商业化元素增加。与《霸王别姬》一样,《梅兰芳》也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与艺术片结合的典范。 本文选取《霸王别姬》与《梅兰芳》重叠的时代部分即民国初年到抗日战争结束为时代背景。两部影片中一个是虚构中的京剧伶界大王,一个是现实中的京剧大师,本文结合两部影片题材及叙事艺术等异同,着重分析两部影片对人物性格、命运及角色塑造的设计,以及面对冰冷的世界不同主人公的应对之道。

一、叙事艺术

京剧,作为中国文化的底蕴和精髓,是中国文化的代表。陈凯歌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民族审美倾向最传统的京剧艺术及梨园生活为题材,细

腻展现了对本土文化、人物生存状态及人性人情的思索与关怀。通过《霸王别姬》和《梅兰芳》重拾京剧的魅力,二者的不同在于《霸王别姬》是将时代融入到人物命运里,而《梅兰芳》则是将人物融入到时代中。

《霸王别姬》围绕一出京剧名曲《霸王别姬》展现了段晓楼、程蝶衣和菊仙三个主人公在几个时代的悲欢离合,跨度为民国到文革以后,时间跨度60年左右,故事的起点是1924年的北京,一个寒冷的冬天里,妓女艳红带着9岁的儿子小豆子,来到关家科班戏院,为给儿子找一个出路,请求关师傅受下小豆子。经历十多年刻苦严苛的训练,小豆子(程蝶衣)终成为戏园内大红大紫的名角,与师哥段小楼合演的《霸王别姬》誉满京城。程蝶衣忠于戏剧艺术渐渐人戏不分,爱上戏内戏外的段小楼,段小楼则邂逅爱上了风尘女子菊仙,辜负了程蝶衣的一番痴情。影片围绕这对梨园子弟数十年的爱恨纠葛,在“文革”时期,三人被自己养大的孤儿小四出卖,遭受红卫兵的批判而互揭疮疤,菊仙在抵受不了丈夫的背弃穿着结婚时的衣服上吊自杀。“文革”结束后,京剧获得平反,蝶衣与小楼重踏台板,再演《霸王别姬》,可惜蝶衣有感风华不再,情爱欲追无从,毅然假戏真做,拔剑自刎身亡,以舞台的绚烂归葬感情的悲壮。剧中主角程蝶衣因戏而生,因戏而痴,因戏而亡,真正做到了戏梦人生。他对京剧的痴迷铸就了一种飘忽、无奈的凄美人生。

而《梅兰芳》则是讲述了京剧大师,“一代完人”梅兰芳生命中的几个段落,分为死别、生离、聚散。《梅兰芳》第一段:讲述了青年时期的梅兰芳,着重描述的是少年梅兰芳和十三燕的斗戏。面对新旧文化冲突,梅兰芳勇于革新,最终大败十三燕,迎来了自己的时代。在这一段气质不凡的十三燕,外秀内刚的梅兰芳都给大家留下极深的印象。而最终“革新”的梅兰芳取胜“守旧”的十三燕,这一段戏份处理的融合而又深刻。而这个时期,梅兰芳也结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兄长邱如白,此人由不懂戏剧到狂迷戏,邱如白给初出茅庐的梅兰芳很大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也左右了梅兰芳的人生。第二段:讲述了成年后的梅兰芳,这一段台上的戏场不多,台下的梅兰芳的情感交融和生活细节是重点,其中当时名噪一时“梅孟恋”的一个主要线索。在福芝芳以及“梅党”的阻拦下,梅孟最终分离。一个为了京戏不得

不放弃自己生活的梅兰芳,台上的美伶和台下追求生活的凡人之间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矛盾冲突,加深了故事张力。第三段:着重讲述的是中年梅兰芳在抗战时期不为日本人唱戏的民族气节。这一段主要展示了梅告别舞台之后的心情和在日本威逼利诱下的内心活动,时间跨度是清朝末期到抗日战争结束。

二、叙事手法

陈凯歌的叙事手法可以用精英叙事来概括,精英思想的隐喻式转述是陈凯歌所擅长的。与其他导演相比,陈凯歌是世袭知识精英的代表,他不仅继承了父亲陈怀皑的事业,而且超出了导演的命运,成为隐秘而强大的制片人。他是知识精英和资本精英的联合体。这种身份奠定了他的叙事风格。

进入21世纪对商业片的过度热捧和追随,使陈凯歌声望指数直线下降,尤其以《无极》为代表的商业片,单纯追求票房收入,以宏大的场景掩饰故事的空泛,最终引来恶评如潮。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陈凯歌在叙事手法上开始转型,借用好莱坞的情节叙事法,注重故事的跌宕起伏,不再一味作形而上的说教,形成陈凯歌新的叙事手法,这种转变以《霸王别姬》和《梅兰芳》为代表。《霸王别姬》延续了他以往的风格,影片处处洋溢着他对人性的关注,对人文的关怀。叙事风格气势如虹而又婉转流畅。

《梅兰芳》继承了陈凯歌叙事流畅、制作精致的精英风格,以富于生活、文化底蕴的故事流线式叙述和真实复杂的人物形象塑造,展示了激烈的剧情正面冲突和悲情的小人物命运;以野史般的笔触渲染了京剧艺人让人潸然泪下的艺术追寻、心灵圆缺和迷离戏梦人生,将梨园血泪的历史嗟叹和随风飘远的红颜遗事揉捏成中国电影雅俗共赏的百年典范。

由于受制于题材的限制《梅兰芳》与《霸王别姬》相比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四平八稳中规中矩的叙事结构少了《霸王别姬》的跌宕起伏。雷同的人物设置构架,场景与情节的设置也没有《霸王别姬》曲折丰富,影片的整体艺术效果缺失了《霸王别姬》贯穿始终的浓厚的悲剧氛围以及强大的感染力,陈凯歌将个人创作经历与反思投射到《梅兰芳》中,以三段式叙事结

构突出梅兰芳与知己邱如白的人生起落,将“凡人”与“超人”两类不同的艺术创作观、价值观的矛盾发展浓缩其中,寄寓了陈凯歌对于艺术与人生的自由悖论的思索,围绕不自由这个略带悲壮色彩的话题展开探讨,得出结论。《霸王别姬》采用虚拟的叙事手法,而《梅兰芳》则是写实风格。

影片《梅兰芳》采用三段式叙事结构,每一段都独立成章。没有过多的主题变奏,核心是在于展现梅兰芳的一生,主线以大伯临终前交给畹华的信及“纸枷锁”一词,它们贯穿了影片始终,是梅兰芳一生所要去面对的,而作为出身世家的畹华,不仅要肩负重担继承传统,也要如信中所说冲破纸枷锁。纵然有无数鲜花个掌声的相伴,梅兰芳还是孤独不自由的。抗日期间梅兰芳卧在病床上,回忆的画面再次闪现,对于注定一生要站在舞台上的梅兰芳来说,想做一个凡人而不能是很残酷的。但对梅兰芳一生如何概括和归纳,影片没能给出一个能做主心骨的答案。叙事扎实,四平八稳,陈凯歌对传统文化和民国氛围的把握依然精确,在风格统一的摄影和美术的指导下,成功地再现了那个年代的剧场生活。尤其是斗戏一段,故事情节起起落落,节奏控制得当,可以与《霸王别姬》时期李碧华笼罩下的那股万丈红尘的气势相媲美。 第二段则显示出陈凯歌的四平八稳的叙事结构:用稳重的手法表达梅兰芳和孟小冬的感情。第三段,是陈凯歌的回归。强烈的剧情张力与台词令人侧目。这时的梅兰芳处于人心惶惶的动乱时期的,这一点颇像《霸王别姬》的最后段落。梅兰芳宣布退出舞台,受到日本人的逼迫,当他当着日本人的面说了句:“不演”时,体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另外此段落透露着一股淡淡的哀伤感,这既是生不逢时的悲哀,也是大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工作生活的无从选择。所以影片最后,给梅兰芳的定位不是神,更是一个满怀惆怅的凡人。

影片并没有采用顺叙的形式来讲述故事,开篇展现的仍是青少年时代的梅兰芳的成长历程,并且用了较多篇幅来讲述,这与《霸王别姬》开篇旧时代的传奇色彩极为相似。第一个段落应该是全片最为精彩的段落,剧情的紧凑让观众很快入戏,加上“斗戏”的戏剧冲突,让梅兰芳初次在《梅兰芳》中大放光彩。影片叙述的青年梅兰芳与十三燕的对垒,在保持流畅之余,也

给这个故事加了不小的张力。 影片是以梅兰芳大伯的信为线索。画外音对影片的进展与立意渲染的极好。

而《霸王别姬》采用多重视角的叙事结构,打破传统的单一叙事结构,从而构成更完整,更客观的真实,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现出人物复杂而丰富的性格。《霸王别姬》采用宏大寓言式叙事结构。在结构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它所采用四种叙事结构:挪用宏大叙事、舞台叙事、台下叙事和影戏结合,从而形成了片中有戏、戏中有观众的复杂叙事结构,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电影体裁比较

电影是一种艺术,同时又是一种商业行为。这就决定了电影是带着脚镣跳舞的艺术。电影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不同的题材有着不同的叙事方式。《霸王别姬》是历史题材的剧情片,一部在一定时代背景下的演义史诗,可以任意挥洒,《梅兰芳》则是人物传记,反映了在不同时代下一位头戴光环的人物的平凡写照。本片很忠实的反映了梅兰芳大半生平,电影的着重点并没有在台上那个娇柔多姿的梨园美伶和其书写下的艺术辉煌,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褪下戏装后那个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梅兰芳并不像戏梦人生的程蝶衣,他在台上为了“座儿”尽展才华,台下为了生活和信仰疲命奔波。唱戏是他的职业,但并不是他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戏伴人生”。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与影片的体裁是分不开的,《霸王别姬》是虚拟的,而《梅兰芳》是真实的。体裁的不同决定了叙事手法的不同。

《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属于剧情片,导演可以随心所欲的想象和发挥,没有过多的“纸枷锁”,它只需要按照导演的构思以及想表达的主题变现就可以了,思想可以自由的游弋在艺术的殿堂里。但是《梅兰芳》属于真实的人物传记片,影片必须服从历史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观众很难接受一个整过容的梅兰芳,因此这个“纸枷锁”限制了导演的自由,陈凯歌说:“梅葆玖先生对我只有唯一的一个嘱托,就是———别把我父亲演狂躁了。”[1]虽然只有一个嘱托,但是对于导演来讲

篇五:《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一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和他的梅派艺术,感受梅派艺术的魅力和

京剧大师的个人魅力。

2 、能力目标: 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

3、 情感目标: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史,以及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二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主要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其中,《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是京剧历史剧《霸王别姬》中的一个唱段;

《海岛冰轮初转腾》是京剧《贵妃醉酒》中的一个唱段。

三 教学重难点

1、观赏梅兰芳的表演片段,赏析他所塑造的舞台上不同女性角色的形象、性格

特征。

2、认识“南梆子”和“四平调”的艺术表现功能。

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 课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 渲染气氛

1、上课之前,多媒体播放《霸王别姬》的唱段;

2、回忆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有关京剧的内容,唤起学生对京剧的记忆;

3、提问有关京剧的一些基础知识:四大徽班、四大名旦、四大行当、四大基本

功;脸谱的功能;

二 导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介绍梅兰芳的生平、演出代表作,图片,展示大师的舞台

风采;尤其是他的爱国情操―――蓄发明志,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

2、课堂互动--提问:a为什么解放前舞台上塑造旦角绝大部分由男性演员扮

演?

b 四大名旦的产生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c它和现在一些舞台上男扮女装的的演员性质一样吗?为

什么?(出示李玉刚在节目“星光大道”上的演出片段)

3、名段赏析:

A 播放课件,欣赏根据梅兰芳的《霸王别姬》改编的《江山美人》;

B 思考提问:这段改编开头和结尾的京剧唱段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色彩? 有什么音乐特点?(南梆子---唱腔细致优美,旋律性强)

C 简介南梆子:

属于西皮类唱腔,唱腔结构与西皮原板、西皮二六大致相同,易与西皮 唱腔衔接。唱腔细致优美、旋律性强,适于表现细腻柔美的情致。

D 听赏梅兰芳《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录音版本,用听唱、模唱法学唱

几句,感受体验京剧音乐的韵味;尤其是学说其中的“念白”,感受梅派的唱腔特征。

E 欣赏梅堡玖表演的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片段,分析演员是如何通过动

作、神态来塑造人物形象的?甩水袖―――表现贵妃生气时的投袖动作 F 你能理解这段京剧音乐表现的色彩、情绪吗?具体说一说。(华丽多姿、

委婉缠绵)

G 简介四平调:

又叫“平板二黄”,行腔特点兼备西皮、二黄两种性格,适合表达多种

多样的感情,如委婉缠绵、哀怨凄凉、激越愤怒的情绪。

三 课堂小结

本节课以了解梅兰芳生平为主线,领略了一代京剧大师的舞台风采,

感受体会京剧音乐的韵味,同时也让同学们正确认识男性出演旦角的魅力。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