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鹊桥仙,待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27:21 小学作文
鹊桥仙,待月小学作文

篇一:形象练习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乐文卿北园

陈与义

故园归计堕虚空,啼鸟惊心处处同。

四壁一身长客梦,百忧双鬓更春风。

梅花不是人间白,日色争如酒面红。

且复高吟置余事,此生能费几诗筒。

8.诗中三、四两句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5分)

9.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描写了一个家徒四壁,虽思念家园而漂泊在外,同时内心痛苦又感叹岁月流逝的诗人形象。(“家徒四壁”“思念家园”“漂泊在外”“内心痛苦”“感叹岁月流逝”每点1分)

9.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却只能故作旷达的心情。(3分)有家而归不了,年华又老去,环境也已发生了改变,诗人内心痛苦,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放下种种心中的梦想,在诗歌中寄托自己的情怀。(3分)

首先说明首联的首字“红”“故”两种版本均有,不过“红”字的版本多些,我赞成用“红” 。 用“红”显然是针对乐文卿的“北园”的 ,这个花园显然是红梅满园了,有诗为证“梅花不是人间白,日色争如酒面红”,这里的花不似人世间的那种普遍的白梅,而是在(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鹊桥仙,待月)阳光下犹如喝了微酒的粉面佳人,粉嘟嘟的红花儿。用春风里红梅这种喜气的靓景亮色来反衬作者哪种归计落空,啼鸟惊心,漂泊零落他乡,家徒四壁,百忧具生,双鬓斑白,孤独寂寞的心境更能起到刻骨情深的作用。

因此首字“红”园自然就和颈联前后呼应了 ,这样整首诗歌就氛围一体了。

整首诗歌内容是:在北园红梅团花似锦的花开时节,诗人游历在这花中,想着自己多年来归家归国的愿望一次次落空成为虚空之想,听着树上花丛中杜鹃鸟儿的那一声声“不如归去”的啼叫是那样的惊心动魄,犹如刀刻一样刺入心田,想着自己现如今家徒四壁、孤独寂寞、漂泊零落、经年客居异乡、百忧顿生、双鬓斑斑地立于春风中,那一种凄苦哀叹怎一个“忧”字了得。在这个红梅花开的北园中,春风轻拂,鸟语花香,一派昂扬之景,算了,还是先放下那次次落空的归家归国的空想吧,尽情地放声高吟,这一生中还能在畅吟几首诗哪。

这样诗人的感情就有了波澜,归计成空,鸟语惊心,家徒四壁,经年漂泊,百忧顿生,双鬓斑白,忧心忡忡;在这归计无成,红梅盛开,鸟语花香的园中,还是先放下那种种不成的空想趁着这美景,在有限的年岁里放歌畅吟吧,也就是无可奈何中旷达吧。

显然这首诗歌虚实结合,鸟语人声,极尽情感,是陈诗中一篇名篇。

至于首字“故”,可以理解为家乡的院子也可以,但与整首诗歌的意境不符。故大部分选家不用它。

2、诗词原文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

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 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春水悠远,春阳晴朗,柳条轻柔,青草繁茂,柳条儿依依,青草儿迷离。衰老年大的我赶上了盎然的春天,可有谁知道我内心的情绪呢?珠帘四垂,庭院寂静,我一个人独坐,看燕子双双翻飞。

心里怕春寒,不敢换春衣,正是踏青时节,我却懒于把别人追随。那就摆一些野菜,弄一点山味,斟几杯粗酒,拼上一醉。但是我却担心,如果喝醉,那不会说话的花儿,会笑我痴呆似傻。

春社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节日之一,时间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这时,天气转暖,万物复苏,蛰伏了一冬的人们,无不想走出家门,到自然界里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农事即将开始,村民们也纷纷集会祷祝,祈求一年的农事顺利,家庭幸福。因此,欲见农民淳朴之风气春社是一很好的入手之处。

王炎 生于宋绍兴八年(1138)。癸酉为宁宗嘉定六年(1213),此时他七十五岁。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丰收。周代用甲日,汉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礼记?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诗人于是日有感而写了这首词。

王炎生于公元1138年,到癸酉年(1213)已经是七十五岁的人了。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引起他踏青的情致,可是年老力衰又迫使他不得不蛰居在家。

这种矛盾反映在词中,便处处表现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词篇从景物入手,平平叙起,似是闲笔。然而辽远静谧的景物,本身已在空阔中显出寂寞之情调,再上加作者欲游不能的力不从心,全文的惆怅基调已显端倪本词善于以景显情衬情,首句即是如此,因而,"闲笔"之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无穷的感情。古人云:"笔未到,气已吞",当是此类技法。"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紧接在平淡的景物描写之后,突然直接抒写情怀,有如异军突起,来势极猛。可是"情绪"究竟如何呢?

"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这三句再一次不直叙感触,仍以环境风物入词,似乎在"顾左右而言他"。作者一方面有意躲开感情的沉重压迫,另一方面继续用寂寥的环境映衬无可奈何的心理:"帘箔四

垂"写庭院之"静":"人独处"两句,化用唐翁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诗句,以燕的"双飞,衬人的"独处",寂寞无聊的心绪,皆包含在这种种形象之中。这种写法,不仅用对读者的启发代替作者的絮絮陈言,容易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而且笔法一张一弛,在跌宕变化之中也显示出深厚的艺术感染力,下半阕是作者感情的正面抒发。根据内容,可以分作三个层次:"怯寒未敢试春衣"写怯寒:"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写勉力踏青,但又有些力不从心,唯有借助野蔬山肴与村酿,聊遣情绪而已:"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写醉酒,拚却一醉,这正是以上诸般情绪交织的结果。从因果关系上说,"怯寒"即是"老大逢春"情绪的根源,所以也就是下半阕的症结所在:连春衣都不敢试穿的人,自然不敢追随踏青,但人逢春社,寂寞难熬,只得以酒遣情一醉方休,即使笑我人"痴"又有何妨。从情绪的凝重程度看,试春衣的目的为的是去踏青,而踏青的结果却是一醉。--因此,下半阕所写三层虽都是作者所最不堪忍耐的,然而在处理上,一层却比一层深,一层比一层更叫人伤怀。

3、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释

①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飘蓬:飘浮无定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旅愁的小令。

上片开头是:“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故辞别西去,感慨万分,怨恨自己一生象飞蓬那样到处飘泊。离亭,送别的驿亭。“浮生”一词,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庄子认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后世相沿称人生为浮生。这里,词人感慨自己的身世,如今踏上旅途,从此开始了“飘蓬”一般的生活,遥遥水路,漠漠苍天,词人内心极度凄凉,羁旅之恨油然而生。而这恨又是“长恨”,这就道出了“饮散”“西去”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动乱时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离乱社会的影子。这次词人西去,是乘船而行的。他别情依依,禁不住频频回首:“回头烟柳渐重重”。送行的人已不见了,只有那岸上的杨柳象是笼罩着一重重的烟雾。“烟柳重重”既是状景也是写情。这是由于当词人看到烟柳迷茫而看不到人时,必然增添其内心的苦闷。因为柳色是最容易引起人的离情别意的,所以,写“烟柳重重”,实际上也就是“离情重重”,是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而已。

接下去,词人转过头来,顺眼一望,却是“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辽远的天际飘浮着几丝淡云:并不时地传来孤雁的鸣声,傍晚的落日,照得满天通红。此时此景,又不免使人感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诗)。词人象浮云一样飘流无依,象孤雁一样孑然影单,而寒日西沉,晚霞映天,却又唤起词人念乡思亲的凄伤之情,这一切既是词人眼前之景,也是他今后“飘蓬”生活的形象概括。这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以后情景的写法,也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写法,所以这二句可看作是词人特定心态下摄取的一组画面,既是实景,也是虚景,虚实相用,使画面极富表现力,它给读者的感受就不仅是自然景观了,更深刻的是这种景观中所隐含的离情别恨,它连绵不断,广阔深远。

下片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词人辞别亲故,纵一叶孤舟西去,水路迢迢,暮色苍苍,想到归宿,词人不禁自问,愁绪充塞。夜深了,当词人从船舱里探出头来时,只见船已行在平波万顷的淮水上,空茫迷濛,孤月映水,朦胧凄清。“淮月”,照临淮水上空的月亮。词人通过气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内心的感伤之情与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为一,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冷寂情怀。这时候,词人愁绪难以排遣,只有借洒消愁了。然而,醉酒只能求得一时的解脱,“酒醒人静奈愁浓”,一旦酒醒,回到现实,只能更增愁情,不是三杯两盏淡酒就冲刷得掉的。一个“奈”字,突出了词人万般无奈的苦闷心情。结句:“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又进一步写他的这种感情。一个人躺在船里,辗转反侧,愁绪万千。一直熬到夜尽灯残之时,才对着残弱的烛光,勉强伏枕而眠,可惜好景不长,恍惚朦胧中波动船摇,词人梦断,原来是水面上起了风波。“五更风”,指黎明前的寒风,萧瑟凄寒。好一个“晓风残月”,令人难以忍受,可谓悲痛至极。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曾评徐昌图的《临江仙》一词,曰:“状水窗风景宛然,千载后犹想见客中情味也”。其所以如此,就在于词人巧妙地融情与景为一体,写离愁却很少直接抒情,而是借助于外在的景物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词人沿情布景,景物的转承和变换、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烘托,处处反衬出词人的内心世界。离愁难奈,感人至深。

4、鹊桥仙·待月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

髯虬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1、银蟾(chán):指月亮。古传说月中有蟾蜍,所以称月为蟾。韩琦诗:"西园宴集偏宜夜,坐看圆蟾过丽谯。"2、许:如此,这样。

3、髯虬(rán qiú):卷曲如虬的须髯。虬,传说中龙的一种。

4、星眸(móu):像星一样明亮的眸子,泛指明亮的眼睛。

5、嫦娥:此处代指月亮。

停下酒杯不举起,停下歌声不要唱,等候那圆圆银月跃出东海。不知从哪里飘来一片云,做成了这么大、通天的大障碍。

龙须拈断,星眼瞪裂,只恨宝剑剑锋不快。我要猛地一挥斩断紫云的腰,仔细观看嫦娥仙女长得是什么体态。

此词采用白描的手法,以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对"待月"的过程与当时心理变化的描绘,刻画出作者不可一世的霸主形象,形象地传达了他横厉恣肆的胸怀。

上片起处采用苏轼《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和李白《北风行》两首词中"停杯"、"停歌"的句式,描绘了作者等待月亮升起时的焦灼、急迫心态。而第二句的"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则点出了由于"片云遮月",使得"待月"的愿望落空,由此造成作者的愤怒之感油然而生,下片则具体描绘作者的愤怒与奋争。上下片用因果关系串联,使之衔接紧密,行文颇具内在的逻辑张力。

下片起句"髯虬捻断,星眸睁裂",极尽其夸张能事,用两个过激的动作表现,衬托出作者当时心情的起伏不平,描绘了一个"怒发冲冠"的愤怒形象。而"唯恨"两字,又直白地道出了作者内心强烈的愤懑,语气咄咄逼人,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使读者自然而然地跟随着词句,想象出人物当时的情景,如身临其境,从而很好地完成了人物形象的立体化塑造。而最末"一挥截断紫云腰"句,尽显其英勇豪迈气概,一股气吞山河的雄霸之气跃然纸上。

综观全篇,作者以自己待月心情的从渴望到失望,再转而为愤怒的过程为经,以时间的变化线索为纬,交织成一幅"霸主待月"的图景,"由小见大",烘托出作者的雄谋大志,其势锐不可当。

5、送郑侍御谪闽中

译文把你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去请不要怨恨,因为闽中我以前也曾到访过。那个地方很少看见秋天的雁鸟,但是夜里却常听到很多猿猴的叫声。往东青山与白云接连不断,往南虽然又湿又热,但是瘴气与瘟疫还算温和。你应该很快就会重新蒙受皇上的恩泽,回到朝廷,放心地去吧,但是要注意顺应环境的变化呀!

这是诗人写给朋友郑姓侍御史的送别诗。郑侍御因为犯了过失而被贬放到当时认为是蛮荒之地的福建去,诗人担心他心中不平、不安,所以诗人在起首就提醒郑侍御对被谪放这件事不要产生恨意。并且以过来人的身分告诉闽中的环境特征。也告诉他复职的希望,所以只要注意旅途上的安全以及意在言外的其它风波外,其它不必耽心。诗人是一位重气节,疾恶如仇的人,若非友人有冤屈,他是不会这么劝的,他希望他的友人能够忍受下来,等待水落石出的一天,然后"自当逢雨露",重返朝廷。大概贬谪之人最需雨露恩泽,因此诗人劝慰朋友,皇帝的恩泽一定会惠及远谪之人,劝勉朋友要珍重有为。这是至友的真关怀,颇有为友喊冤的意思在内。

6、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诗篇反映了诗人死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春岸”二句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这是一幅多么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图景。

“偷生”二句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如果是一次愉快的旅行,面对眼前的美景,诗人应该分外高兴。可是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旅程中的忧郁情怀与春江上的盎然生意,就很不协调。触景伤情,怎能不泣下沾襟呢?

“老病”二句,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诗人此时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应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南往衡湘。这不是很可悲么?但即使这样,诗人仍然一片忠心,想望着报效朝廷。“君恩”当指经严武表荐,蒙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这里,诗人运用流水对,短短十个字,凝聚着丰富的内容。“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诗人“老病”还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对此作了回答。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他有绝代才华,然而“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又能有几人理解?他在诗坛的光辉成就生前并未得到重视,这怎能不使诗人发出“未见有知音”的感慨呢?这确是杜甫一生的悲剧。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

此诗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接着又让“偷生”“适远”的沾襟泪水,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诗人正于此不协调处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恼。整首诗悲凉凄楚,反映了诗人衰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读之令人怆然而涕下。

8、白话译文

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归燕诗》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但诗人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与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是一首妙用比兴、寓意深长的诗。

首联“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从海燕“微眇”写起。诗人作为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是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因而遭到李林甫等毁谤,从此以后,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在开元二十四年那年被罢相。诗人在

此借“海燕”之“微眇”来隐喻自己微贱之身,暗含着自己不像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对句“乘春亦暂来”,这一句承上“海燕”而来,表面是说,海燕乘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来,即使时间不长但也来了。诗人借燕子的春来秋去来暗示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一个“暂”字,不仅说燕子也已经来了,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来朝为官时间不长。这一联,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为民做事,忠于朝廷的情怀。

颔联“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这一联承上联想“燕子”而来。出句“岂知泥滓贱”中,“泥滓贱”喻指李林甫之类的小人。燕子衔泥筑巢,而不知“泥滓”之贱。这里,诗人借此暗示自己对李林甫这样的小人还认识是不太清楚。一个“贱”字,不但写出了李林甫这样的卑微,也表现出诗人对李林甫之流的厌恶。出句“只见玉堂开”,这里,诗人以燕子出入“玉堂”之中,衔泥作窠的辛苦,比喻自己在朝廷为相而日夜辛劳之状。诗人以物喻人,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蓄蕴藉,不但引起读者的思考,而且也给读者以审美想象的空间。

颈联“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这一联紧承颔联中的“玉堂开”而来。在对偶中,具体表现出自己为朝廷效忠和大度的胸襟。诗句中的“绣户”、“华堂”和前面的“玉堂”都是隐喻朝廷。“双”即指诗人和李林甫两人。“时双入”即每天双双(指诗人和李林甫)进入朝廷。这里,诗人表现了自己没有把李林甫当成有敌意的人,从而表现出诗人为了朝廷而忘记个人的私事,也表现出诗人为朝廷、为国家而所具有的开阔心胸。出句“华堂日几回”中的“日几回”即每天进出几次。这里,诗人通过数量词表明了工作的繁忙景象——来去匆匆,更表现出对朝廷忠心耿耿。

尾联“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这一联集中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忠诚而忘却自己之情。出句“无心与物竞”,意思是说,我没有心思和精力与外物竞争,实际上表明了诗人尽心工作,为朝廷效力。末句“鹰隼莫相猜”,这里,诗人表面写的“猛禽”,实则是诗人在告诫李林甫之流,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不必猜忌,更不必中伤(也许哪天我要退隐了)。那时候,朝廷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不得不退让,但心中不无牢骚和感慨。这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吊张曲江序》中称张九龄被贬之后说:“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可见,诗人张九龄在面对强敌对手时,清醒与明智,也看出张九龄在文学创作中的巧妙——以物喻人,含蓄蕴藉。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

9、上阕:夜晚,(我)留宿在寒冷的长江边,江景凄寒,伫立江边,(我)思潮翻滚,不禁仰天长啸。(这啸声)搅起冲天巨浪,携着卷地的狂风,把江水举得很高很高,江上的小屋都被冲翻了。就连潜藏在江底的鱼龙神怪都惊得跳出水来。

下阕:(我)心中潜藏的诗意被激发出来,吟诵了许多诗词仍嫌不够;又断断续续地喝了许多酒,仍觉得心中的愁怨排解不出,不足以消愁。不要问国家的兴亡为什么就在旦夕之间,(我)虽心有抱负,却难以施展,让我不禁想流下愁苦的泪水。

赏析:

这是一首抚时念乱的沉郁之作。作者夜泊仪征江边,面对滔滔江水,环视南北江岸,一时之间,河山之感,家国之恨涌于心头,感怀百端。首二句即点出时间、地点和人的心境。他的心情就和眼前的鱼龙惊动,浪翻风卷一样,澎湃不平,郁勃难抑,写景也是写情,情景相融。使人似乎可以听到作者内心剧烈的跳荡。 上片以“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起句破题,点明夜泊的时间和地点,总写人物的活动。奔波的劳顿并没有将词人拉入梦中,而是长久地无法入眠。他的心中充满了积郁和悲愤,一腔怨愤无处发泄,只好对江长啸,凭借反常的发泄行为来求取暂时的心理平衡。一个“啸”字形象地暗示出作者奔走无果,壮志难伸,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满腔悲愤。这是全词的“文眼”,是整首词感情基调的集中表现,也是上片写景的总起,下面的景色全由此一“啸”字引起。“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惊”是对“啸”的反应,这是极写长啸的深沉和力度。夜间本是鱼龙及各种水生动物休眠的时候,但它们突然听到裂耳的长啸,都惊跃骇游起来,就连沉在江底的鱼龙也不例外,以至江水搅起冲天巨浪,携着卷地的狂风,把海水举得很高很高,海上的小屋都被冲翻了。这几句写得笔力遒劲,破空而来,想象奇特,而不游离江上的具体环境。景为情生,是抒情主体内心情绪的外化,情托景显,复杂愤懑的内宇宙被海水、海浪、海风形象地展示了出来。声音、形象、感触三面并举,听觉、触觉、视觉三官并用,绘声绘色,气势磅礴,有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

下片变形象抒情为直抒胸臆,感情的格调也由愤转悲,显示出强烈的悲剧意识。“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这二句既有沉郁丰富的思想内涵,又是此情此景中作者情感轨迹的具体表现。然而,事到如今,江北的金朝依然长居不亡,自己的平戎之策又得不到当权者赏识,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眼见得岁月催人,功名难就,回首往事,心绪正如奔腾翻卷的江水。因此,酒喝了一阵再喝一阵,进又无门,退又不忍,只有断断续续自斟饮,一声长叹两鬓霜了。结句“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既是对南宋的沉痛哀惋,又是对自身的沉痛悲泣。一代偏安江左的王朝,就这样在屈辱求和中建立又消亡,即将把懦弱无能、终无建树的形象永远留给史册,在这样的社会悲剧和历史悲剧中,千万不要再考虑个人的功名了。然而,此话还没有开口,就已热泪盈掬。在这里,词人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联系了起来,并看到了国家命运对个人命运的制约作用,看到了作为小人物对改变国家形象的无可奈何,对挣脱自身悲剧也无可奈何。这种对人生悲剧原因的认识,正是“泪欲盈掬”的深刻缘由。

本篇虽然短小,但内涵丰富,韵味淳浓,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悲愤苍凉,雄阔浑厚。

篇二:【名师伴你行——大二轮】2014高考语文名师指导专题突破提能专训7: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

提能专训(七)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待月

完颜亮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 虬髯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的语言自然,流畅,朴实,洗尽铅华,直抒本色。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解题思路】 这首词的显著特色,在于洗尽铅华,直抒本色。就语言来说,它的语言本色、自然,毫无词中惯有的那种文绉绉、酸溜溜的陈腐气,更无充斥词坛的那种绮罗香泽的脂粉气。像“停杯不举,停歌不发”“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唯恨剑锋不快”等词句无不体现出这种特点。因此,答题时,只要答出相应的语言特点即可。

(2)词的下阕写欲截云看月,同时也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词人的自我形象。请简要分析概括这一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虬髯”“捻”而至断,“星眸”“睁”而至裂,进而“唯恨剑锋不快”,足见其刚烈剽悍;“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更见其志在必得的桀骜和霸气。下阕刻画了一个刚烈剽悍、桀骜、不可一世的霸主形象。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从词句内容以及它所表达的情感入手。“虬髯”“星眸”“剑锋”,这自然是一个男子汉形象;“捻断”“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体现了人物的刚烈和剽悍;“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有一种志在必得的霸气,再结合历史知识,完颜亮作为一代霸主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琴 歌

李 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②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③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①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②渌水:琴曲名。后面的“楚妃”也是琴曲名。③清淮:地近淮水。

(1)这首诗的第二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二联描绘了一幅月光如水、城垣静默、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的凄切、幽邃的深秋月夜图。与前两句所传达的欢快融洽之情相比,这两句低沉压抑,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凄冷肃杀,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为下文写弹琴,以及琴曲之美作铺垫。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先要抓住诗歌选用的意象——月、城头、半飞的乌、霜、万树和入衣的风,明确诗人所描绘的是一幅凄凉的深秋月夜图。然后分析全诗的内容,看到第一联与第三联的欢快,就能明确第二联其实是在起反衬作用的。

(2)有人评论:“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以形喻声,韩愈《听颖师弹琴》绘声见情,然而,李颀的《琴歌》并未融情入声。”你同意“并未融情入声”的评论吗?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不同意。这首诗虽然没有正面描摹琴声,但从听者的反应角度侧面烘托出琴声的优美动听和极强的感染力。“清淮奉使千余里”,奉命出使,客去清淮,离家万里,怀乡之情忽起。“敢告云山从此始”,人生苦短,官场奔波劳累,归隐愿望萌生。虽然琴乐不是诗人所奏,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愿望皆由琴声所起,实为融情入声。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从诗句的内容和表达技巧入手,第四联写景是为表现琴声的感染力,最后一联中诗人从“奉使”到“敢告云山”的转变亦是因为琴声的感染,由此可知诗人早已“融情入声”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 莎 行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此词上阕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

(示例2)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 (示例3)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2)下阕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砌”字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生动地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注]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后》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5.[2013年武汉高中四月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 绛 唇

王禹偁[注]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王禹偁: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1)首句“雨恨云愁”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比拟,这雨使人添恨生愁,突出了江南水乡多云多雨这一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答“借景抒情”或“寄情于景”亦可)②欲扬先抑,衬托出江南水乡无论是淡妆浓抹,还是细雨浓云,总是秀美迷人的特点。③总领全篇,呼应下阕,完整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2)请概括“征鸿”这一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鸿鹄高飞比喻词人远大的政治抱负。②对于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作者十分爱恋,但是作者胸怀大志,积极用世,希

篇三:【名师伴你行——大二轮】2014高考语文名师指导专题突破提能专训7: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

提能专训(七)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待月

完颜亮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 虬髯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的语言自然,流畅,朴实,洗尽铅华,直抒本色。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解题思路】 这首词的显著特色,在于洗尽铅华,直抒本色。就语言来说,它的语言本色、自然,毫无词中惯有的那种文绉绉、酸溜溜的陈腐气,更无充斥词坛的那种绮罗香泽的脂粉气。像“停杯不举,停歌不发”“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唯恨剑锋不快”等词句无不体现出这种特点。因此,答题时,只要答出相应的语言特点即可。

(2)词的下阕写欲截云看月,同时也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词人的自我形象。请简要分析概括这一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虬髯”“捻”而至断,“星眸”“睁”而至裂,进而“唯恨剑锋不快”,足见其刚烈剽悍;“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更见其志在必得的桀骜和霸气。下阕刻画了一个刚烈剽悍、桀骜、不可一世的霸主形象。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从词句内容以及它所表达的情感入手。“虬髯”“星眸”“剑锋”,这自然是一个男子汉形象;“捻断”“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体现了人物的刚烈和剽悍;“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有一种志在必得的霸气,再结合历史知识,完颜亮作为一代霸主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琴 歌

李 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②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③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①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②渌水:琴曲名。后面的“楚妃”也是琴曲名。③清淮:地近淮水。

(1)这首诗的第二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二联描绘了一幅月光如水、城垣静默、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的凄切、幽邃的深秋月夜图。与前两句所传达的欢快融洽之情相比,这两句低沉压抑,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凄冷肃杀,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为下文写弹琴,以及琴曲之美作铺垫。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先要抓住诗歌选用的意象——月、城头、半飞的乌、霜、万树和入衣的风,明确诗人所描绘的是一幅凄凉的深秋月夜图。然后分析全诗的内容,看到第一联与第三联的欢快,就能明确第二联其实是在起反衬作用的。

(2)有人评论:“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以形喻声,韩愈《听颖师弹琴》绘声见情,然而,李颀的《琴歌》并未融情入声。”你同意“并未融情入声”的评论吗?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不同意。这首诗虽然没有正面描摹琴声,但从听者的反应角度侧面烘托出琴声的优美动听和极强的感染力。“清淮奉使千余里”,奉命出使,客去清淮,离家万里,怀乡之情忽起。“敢告云山从此始”,人生苦短,官场奔波劳累,归隐愿望萌生。虽然琴乐不是诗人所奏,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愿望皆由琴声所起,实为融情入声。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从诗句的内容和表达技巧入手,第四联写景是为表现琴声的感染力,最后一联中诗人从“奉使”到“敢告云山”的转变亦是因为琴声的感染,由此可知诗人早已“融情入声”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 莎 行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此词上阕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

(示例2)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 (示例3)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2)下阕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砌”字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生动地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注]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后》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5.[2013年武汉高中四月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 绛 唇

王禹偁[注]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王禹偁: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1)首句“雨恨云愁”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比拟,这雨使人添恨生愁,突出了江南水乡多云多雨这一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答“借景抒情”或“寄情于景”亦可)②欲扬先抑,衬托出江南水乡无论是淡妆浓抹,还是细雨浓云,总是秀美迷人的特点。③总领全篇,呼应下阕,完整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2)请概括“征鸿”这一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鸿鹄高飞比喻词人远大的政治抱负。②对于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作者十分爱恋,但是作者胸怀大志,积极用世,希

篇四:2014高考语文名师指导专题突破提能专训7: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提能专训(七)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待月

完颜亮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 虬髯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的语言自然,流畅,朴实,洗尽铅华,直抒本色。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解题思路】 这首词的显著特色,在于洗尽铅华,直抒本色。就语言来说,它的语言本色、自然,毫无词中惯有的那种文绉绉、酸溜溜的陈腐气,更无充斥词坛的那种绮罗香泽的脂粉气。像“停杯不举,停歌不发”“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唯恨剑锋不快”等词句无不体现出这种特点。因此,答题时,只要答出相应的语言特点即可。

(2)词的下阕写欲截云看月,同时也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词人的自我形象。请简要分析概括这一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虬髯”“捻”而至断,“星眸”“睁”而至裂,进而“唯恨剑锋不快”,足见其刚烈剽悍;“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更见其志在必得的桀骜和霸气。下阕刻画了一个刚烈剽悍、桀骜、不可一世的霸主形象。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从词句内容以及它所表达的情感入手。“虬髯”“星眸”“剑锋”,这自然是一个男子汉形象;“捻断”“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体现了人物的刚烈和剽悍;“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有一种志在必得的霸气,再结合历史知识,完颜亮作为一代霸主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琴 歌

李 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②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③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①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②渌水:琴曲名。后面的“楚妃”也是琴曲名。③清淮:地近淮水。

(1)这首诗的第二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二联描绘了一幅月光如水、城垣静默、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的凄切、幽邃的深秋月夜图。与前两句所传达的欢快融洽之情相比,这两句低沉压抑,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凄冷肃杀,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为下文写弹琴,以及琴曲之美作铺垫。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先要抓住诗歌选用的意象——月、城头、半飞的乌、霜、万树和入衣的风,明确诗人所描绘的是一幅凄凉的深秋月夜图。然后分析全诗的内容,看到第一联与第三联的欢快,就能明确第二联其实是在起反衬作用的。

(2)有人评论:“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以形喻声,韩愈《听颖师弹琴》绘声见情,然而,李颀的《琴歌》并未融情入声。”你同意“并未融情入声”的评论吗?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不同意。这首诗虽然没有正面描摹琴声,但从听者的反应角度侧面烘托出琴声的优美动听和极强的感染力。“清淮奉使千余里”,奉命出使,客去清淮,离家万里,怀乡之情忽起。“敢告云山从此始”,人生苦短,官场奔波劳累,归隐愿望萌生。虽然琴乐不是诗人所奏,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愿望皆由琴声所起,实为融情入声。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从诗句的内容和表达技巧入手,第四联写景是为表现琴声的感染力,最后一联中诗人从“奉使”到“敢告云山”的转变亦是因为琴声的感染,由此可知诗人早已“融情入声”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 莎 行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此词上阕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

(示例2)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 (示例3)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2)下阕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砌”字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生动地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注]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后》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

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5.[2013年武汉高中四月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 绛 唇

王禹偁[注]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王禹偁: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1)首句“雨恨云愁”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比拟,这雨使人添恨生愁,突出了江南水乡多云多雨这一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答“借景抒情”或“寄情于景”亦可)②欲扬先抑,衬托出江南水乡无论是淡妆浓抹,还是细雨浓云,总是秀美迷人的特点。③总领全篇,呼应下阕,完整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2)请概括“征鸿”这一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五:历代名人题咏纳兰

历代名人题咏纳兰词集锦

自纳兰词开始传世,便受到广泛的欢迎,历代名人多有对纳兰性德和纳兰词的题咏,现集锦于后——

杜诏:[满江红]《过渌水亭》

一带寒汀。问是处,谁家亭馆?可记得,水晶帘下,绿荷香满。尽日不教东阁闭。无时肯罢西园宴。十年间,海内几词人,同游宦。

奈侧帽,风情断。觉弹指,韶光换,便飘香秀笔,总随云散。何事庄生迷晓梦,重来楚客逢秋怨。正萧萧、落叶冷燕山,霜华晚。

[作者介绍]杜诏字紫纶,江苏无锡人。诸生,少从严绳孙、顾贞观游,得其指授。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圣祖南巡,献迎銮词十二章,召试称旨,特命供职内廷。旋命纂修历代诗余及词谱等书。钦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以终养告归,卜居南垞,雍正十三年,荐举“博学鸿儒”科,辞不获,会病卒。尝选《唐诗叩弹集》十二卷,《续集》三卷,皆中晚之作。自著有《云川阁集》九卷,与《浣花词》、《凤髓词》、《蓉湖渔笛谱》及《论史谕略》,并传于世。

孔传铎:[沁园春]《题成容若〈饮水词〉》

渺渺三韩。秀色钟灵,长白之山。是真人丰沛,发祥名地,攀龙附凤,想萃其间。姑射仙卿,金闺通籍,胸有隋珠气若兰。承平世,但轻拈彩笔,款缀鸳班。 真成玉骨珊珊,叹烟火无由犯笔端。甚襟期偏爱,枕流漱石,年华不俟,跨鹤骖鸾。展诵琳琅,倾翻周柳,后代词人学步难。吾追慕,愿铸为范蠡,绣作平原。

[作者介绍]孔传铎,字振路,号牖民,山东曲阜人。生于清康熙十二年。敏圻长子,雍正元年袭衍圣公,卒于雍正十三年,著有《红萼词》。

杨度汪:《题侍卫成容若遗照》

门巷乌衣日月边,功名不误误青毡。

半生崇作空梁句,四海情深秋水篇。

消渴未霑莖露赐,凅鱼争受监河怜。

至今遗照留兰若,还傍琮錚一掬泉。

[作者介绍]杨度汪,字若干,号勖斋,无锡人,雍正六年拔贡生,乾隆丙辰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庶吉士,出为德兴县知县。有《云逗楼集》二卷。

王昶:《论诗绝句》选一

缀玉编珠绝妙词,追踪王骆更何疑。

谁知水厄还难忏,枉为同人礼《大悲》。

(吴孝廉汉槎。汉槎自塞外归吴江,舟覆而殁,曾为纳兰容若刻《大悲陀罗尼忏》,犹传于世。)

王昶[清](一七二四至一八O六)字德甫,一字琴德,号兰泉,晚号述菴,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进士补内阁中书,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少颖异,有江湖七子之目。善属文,尤嗜金石之学,工书法。著有《金石萃编》、《春融堂诗文集》。卒年八十三。

孙尔准:《论词绝句》选一

德世清才却执芟,棠村未许便齐驱。

风流侧帽天然好,莫向铜街拟独孤。

录自吴熊和、陶然辑《清人论词绝句》

[作者介绍]孙尔准,字平叔,一字莱甫,号戒庵,江苏金匮(无锡)人。嘉庆进士。累官至闽浙总督。曾奏请将台湾噶玛兰收入版籍。学问淹贯,著有《泰云堂集》。卒谥文靖。 汪孟鋗:《题本朝词十首》选一

多情结托后身缘,已巳今生信惘然。

怪道鸡林等身价,人身重见柳屯田。

(顾舍人贞观与纳兰侍卫成德交最善也。)

载汪孟鋗《厚石斋诗集》卷一

[作者介绍]汪孟鋗(1721——1770)字康古,号厚石,弟仲鈖,字丰玉,号桐石。浙江秀水人,晋贤之孙。乾隆丙戌进士,官吏部主事。因先世裘杼楼万卷藏书故在,搜讨其间,锐意攻诗词,著有《厚石斋集》。

赵函:《惠山忍草庵酒藏纳兰容若画像,并所书贯华阁额,余偕钟士奇访之,额与像俱毁,慨然题壁》

中酒才过裂叶风,寻秋乱蹋四山空。

贯华阁子梦边鹿,饮水词人天外鸿。

变灭浮岚攒紫翠,萧森老树碎青红。

销魂绝代佳公子,侧帽风流想象中。

[作者介绍]赵函字艮甫,号香岩,震泽人,贡生。乾隆中官金匮训导,遂留寓无锡。著有《乐僭堂诗初集》二卷、《二集》六卷、《菊僭庵賸稿》三卷、《飞鸿阁琴意》二卷。 边裕礼:《什刹海诗》

淼淼鱼波浸满陂,观莲节届总相宜。岂知九月霜飞后,苇折菱枯又一奇。

闸溜翻银雨溅珠,晚云挂树淡模糊。酒船棹入花深处,便是江南贺监湖。

平泉花竹翠回环,相国楼台占此间。二百年来人事改,夕阳青映隔城山。

饮水新词制最工,乌丝格调宛相同。笛床琴荐清歌夕,犹有平原结客风。

鸡头池涸谁能记,渌水亭荒不可寻。小立平桥一惆怅,西风凉透白鸥心。

录自杨钟羲《雪桥诗话三集》卷第十一

[作者介绍]边裕礼,字夔友,一字袖石,直隶任丘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文宗咸丰八年前后在世。博闻宏览,于书无所不读。嗜诗,年方弱冠,所作诗已数千首。与马寿龄、杨淞、陶梁等友善,常相倡和。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浴礼之诗,激昂排奡,不主故常,七古尤光气逼人,时以才子目之。著有《袖石诗钞》、《东郡趋庭集》、《健修堂诗录》、《空青词》等,并传于世。

蒋敦复:《读纳兰容若〈侧帽词〉,感容若与顾梁汾救吴汉槎入关事》

万里悲笳起。最伤心,河梁一别,故人天外。易水长歌歌当哭,两字平安季子。竟生入,玉门关矣。旷世风流然诺重,有五陵,侠少能轻利。君倘在,执鞭弭。 高才自古逢多忌。叹人间,蛾眉谣诼,供他群吠。马上文姬悲远嫁,门户凋零若此。算尚有,曹瞒知己。朋友生死恩骨肉,沦交情,岂独称文字?酹酒问,竟谁是。

录自《芬陀利室词·绿箫词》

[作者介绍]蒋敦复(1808—1867)清代文学家、词人。原名金和,易名尔锷,字克父,一字剑人,宝山(今上海市县名)人。诸生,屡试不第,久困场屋。道光时,曾避仇为僧,号妙尘。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屡次上书献策,企图消灭太平军。工诗文,尤擅长填词。有《啸古堂诗集》、《芬陀利室词集》等。

夏孙桐:[绛都春]《分咏京师词人第宅,得纳兰容若渌水亭》

莲凋渚晚。问缑岺坠音,吹笙人远,豹尾退闲,蜗角幽栖。依琼苑,重光词笔同凄怨。恁抱膝,繁华轻遣。倚阑曾是,梨花落后,望春深浅。 一片璇流漱碧,遶鸳甃似带。烟萝空睠,花底著书、席上题襟、多英彦。乌衣三度朱门换,祇谢墅、巢痕寻燕。邈然裙屐承平,梦华痕断。

又:[天香]《纳兰容若〈天香满院图小像〉,禹鸿胪作,缪氏艺风堂旧藏》

金粟前身,红楼賸影,秋人别具怀抱。拥鼻诗清,袭裾麝冷,待月水亭幽悄。綺疏画栋。惊暗里,西风偏早。凭向冰缣证取,乌衣故家年少。 词客瓣香未杳,梦承平,仅存文藻。见说贯华阁上,虎贲重肖,(杨味云重建惠山贯华阁,曾摹此本置之。)争似鸿胪笔妙。倚玉树,翩翩酒风调,长物云龛,芸縚愿保。

[作者介绍]夏孙桐,字润芝,悔生,晚号闰庵,光绪壬辰翰林,江苏江阴人。光绪进士。历任湖州、宁波、杭州知府。民国初入清史馆,负责编撰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的臣工列传和循吏、艺术两传,共100卷。还曾协助徐世昌编辑《晚清簃诗汇》及《清儒学案》。主要著作有《观所尚斋文存》、《梅龛词》等。

谭莹:《论词绝句?性德》

家世文章第一流,如猿啼夕雁吟秋。

纵王内史生平似。(见《茶余客话》)何必言愁我欲愁。

录自《清人论词绝句》

[作者介绍]潭滢,字兆仁,号玉生,南海人。道光甲辰举人,历官琼州教授,加内阁中书衔。有《乐志堂诗略》。

陈宝琛:《杨味云重建贯华阁为图索题》

江山风月两词人,海变楼迁阁又新。

一夕抵成挥尘录,九朝忍忆属车尘。

风流旷代犹相感,气谊平生孰与论。

二十年前品泉处,曾寻遗迹弔荆榛。

录自《沧趣楼诗文集》

[作者介绍]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陈承裘长子,曾住文儒坊。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历翰林院侍讲学士、江西学政、礼部侍郎。家居20年,任鳌峰书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