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盲目模仿必败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6:31:23 写作技巧
盲目模仿必败作文写作技巧

篇一:盲目模仿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60分)

乌鸦站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吗?”乌说:“当然,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兔子在树下的空地上开始休息。忽然,一只狐狸出现了,它跳起来抓住兔子,把它吞了下去。

盲目模仿与勤奋学习

兔子盲目模仿乌鸦,整天无所事事,最终被狐狸淘汰。勤学苦练,学好生活的技能和本领,生活才会过得有意义。

成功需要勤奋和研习

每一位人的成功,都不是靠着轻松、悠闲来获得的。他们的成功都是经过努力拼搏,勤奋进取。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王羲之13岁那年,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偷拿出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誉为“书圣”。

成功需要智慧和创新

大发明家家爱迪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都是举世闻名最伟大的人物,他们并没有因为具有高智商的大脑而整天津津乐道,反倒是整天地呆在实验室中,反复研究、一遍又一遍地演算,经历了许多年的努力,失败,最后才取得成功,如果他们整天的都无所事事,机关算尽,那将会是反误了卿卿性命,那么就不会有所成就的,“泯然众人矣”。无数事实证明,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成功不仅需要需要流出大量的汗水,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还要运用智慧,大胆创新,具有创新的思维模式,成功是一个人的意志和智慧共同作用的结晶。 爱因斯坦说过:成功是99&的汗水+1%的灵感。

盲目模仿害死了兔子

乌鸦站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给人一种大智若愚、优哉游哉的表象,实际上是在观察捕食目标,这是多少年练就的一种本领。然而,兔子恰恰看到就是事务的表象,就开始了机械的模仿,也整天无所事事,优哉游哉,走上了公子哥,富二代的那条路,结果落入狐狸之口,成为狐狸的口中美餐,盲目模仿真是害死兔子啊。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看到成功者头上的光环和荣光,并不知道背后的辛酸,饱含的心血和汗水。梅西每天练习几百次射门和足球动作,技术娴熟到了如火纯清的地步,他吃的这些苦,我们没有看到。我们只是看到出色的表演。

心在哪里,哪里就有风景,志在哪里,哪里就有成功,爱在哪里,哪里就有感动,梦在哪里,哪里就有未来。

【点评】

一.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兔子盲目模仿乌鸦,也整天无所事事,结果被狐狸吃掉,成为悲剧角色。它的悲剧是不明真相,盲目模仿,机械照搬,结果害己。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不少。每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学习人家不能只看表面想象,也不能生搬硬套,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运用小标题分述中心。三个小标题,穿起来就是文章的中心:“成功需要勤奋和研习”、“成功需要智慧和创新”、“盲目模仿害死了兔子”。结尾的排比句,提升文章的中心,深化主旨。确立目标—立下壮志—用爱践行—梦生未来。

篇二:2015高考冲刺作文预测:“盲目模仿”

2015高考冲刺作文预测:“盲目模仿”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60分)

乌鸦站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吗?”乌说:“当然,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兔子在树下的空地上开始休息。忽然,一只狐狸出现了,它跳起来抓住兔子,把它吞了下去。

盲目模仿与勤奋学习

兔子盲目模仿乌鸦,整天无所事事,最终被狐狸淘汰。勤学苦练,学好生活的技能和本领,生活才会过得有意义。

成功需要勤奋和研习

每一位人的成功,都不是靠着轻松、悠闲来获得的。他们的成功都是经过努力拼搏,勤奋进取。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王羲之13岁那年,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偷拿出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誉为“书圣”。

成功需要智慧和创新

大发明家家爱迪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都是举世闻名最伟大的人物,他们并没有因为具有高智商的大脑而整天津津乐道,反倒是整天地呆在实验室中,反复研究、一遍又一遍地演算,经历了许多年的努力,失败,最后才取得成功,如果他们整天的都无所事事,机关算尽,那将会是反误了卿卿性命,那么就不会有所成就的,“泯然众人矣”。无数事实证明,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成功不仅需要需要流出大量的汗水,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还要运用智慧,大胆创新,具有创新的思维模式,成功是一个人的意志和智慧共同作用的结晶。

爱因斯坦说过:成功是99&的汗水+1%的灵感。

盲目模仿害死了兔子

乌鸦站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给人一种大智若愚、优哉游哉的表象,实际上是在观察捕食目标,这是多少年练就的一种本领。然而,兔子恰恰看到就是事务的表象,就开始了机械的模仿,也整天无所事事,优哉游哉,走上了公子哥,富二代的那条路,结果落入狐狸之口,成为狐狸的口中美餐,盲目模仿真是害死兔子啊。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看到成功者头上的光环和荣光,并不知道背后的辛酸,饱含的心血和汗水。梅西每天练习几百次射门和足球动作,技术娴熟到了如火纯清的地步,他吃的这些苦,我们没有看到。我们只是看到出色的表演。

心在哪里,哪里就有风景,志在哪里,哪里就有成功,爱在哪里,哪里就有感动,梦在哪里,哪里就有未来。

【点评】

一.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兔子盲目模仿乌鸦,也整天无所事事,结果被狐狸吃掉,成为悲剧角色。它的悲剧是不明真相,盲目模仿,机械照搬,结果害己。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不少。每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学习人家不能只看表面想象,也不能生搬硬套,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运用小标题分述中心。三个小标题,穿起来就是文章的中心:“成功需要勤奋和研习”、“成功需要智慧和创新”、“盲目模仿害死了兔子”。结尾的排比句,提升文章的中心,深化主旨。确立目标—立下壮志—用爱践行—梦生未来。

篇三:盲目模仿和科学定位

材料作文审题练习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设计问题思考:

1、材料有什么寓意?

2、材料中涉及到哪些对象?

3、主要对象是什么?态度和倾向?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该材料的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 认清世界

材料中涉及的对象有三:牧羊人、孩子、牧羊人和孩子。并且各自的观点和态度不同: 牧羊人:批判不自量力、盲目模仿和科学定位、人贵有自知之明

孩 子:要大胆追求、尝试和创新、勇气值得赞赏

两人的态度:自知与拼搏

据此,推出审题立意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抓住材料特征,明确中心

材料类别 寓言:(寓意)

诗歌:(主旨)

格言:(含意)

2、合理推测,发散思维,列举多个“立意”意向

对象一

对象二

二者之间的关系

3、权衡利弊,揣摩命题意图,筛选定夺最佳立意

注意:

1、立意的角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对整体的思考;二是对各部分的思考 。

2、把好筛选关:一是立意与材料关系不大的淘汰;二要选择感受较深的来立意;三选择现实意义大的来立意。

二、用范文规范写作思路

第一关解决后,接下去所面临的就是组织学生写作的问题了。考虑到学生们的犹豫,因此我们就胶印了三篇范文,在课堂上组织朗读。

例文一:是从侧重牧羊人角度进行写作的。

例文二:是侧重孩子的角度进行写作的。

例文三:是侧重牧羊人和孩子两个人的态度进行写作的。

三篇范文读完后,学生们面露满意之色,觉得写作有可借鉴性。起码,可以模仿着范文的样式去操作了。

篇四: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四讲)

第一讲 单线材料

给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从给材料作文的类型上看大致可以分为单线材料,双线材

料和情景式材料三种情况。我们将分别用三讲,讲这三种给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审题立意

的思维过程,最后我们将用一讲结合不同的例题,来巩固大家所学到的知识这一讲我们讲单

线材料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一、什么是单线材料所谓单线材料,指的是材料只叙述了一个

主体事件,要么只有一个主人公或主要的事物,要么所有人物,都围绕着一个事件来活动,主题比较鲜明,突出对于情节单一而人物较少的单线材料,考生可以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抓

关键词 展开比照引申的方法进行审题立意;对于情节比较复杂,人物比较多的单线材料,

考生可以先概括故事情节,再选择某个人物作为视角和突破,来审题和立意。下面请看单线

材料 例题1 06年江西高考题和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乐窝中度过的,父母

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也会减肥,控制食物的

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 做俯卧撑,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写

一篇文章。那么这道题是一则典型的单线材料题,围绕雨燕减肥这一个核心事件,以物作喻,表面看是一则话题作文,实则要求考生,读懂材料分析材料,在审题上难度较低,材料中雨

燕幼年在安乐窝中,长得胖乎乎这是减肥前的状态,离巢之前也会减肥,减肥之后它们就能

展翅。这两句写出了雨燕减肥的目的和减肥的效果,提示考生人应当适时地清除身体或心灵

上的沉重包袱,轻松地面对生活才能展翅高飞。而材料中,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 、拍打翅膀做俯卧撑等句子,实则讲述了在减肥过程中的艰辛。高考的考生即将升入大学,那

么也可以说是处在离巢之际。对于雨燕的这种行为,应该有比较切身的感受和理解,那么从

这个意义上,本题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在上述的审题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

对故事情节的逐步分析和概括把立意设定为困难面前我们要轻装上阵。如:运动员面对压力

的时候,只有抛开顾虑,轻装上阵,才能发挥出良好的竞技水平,我们还可以把立意确定为,减掉心灵的赘肉,为内心世界减肥,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可以展翅高飞,比如:陶渊明

抛却名缰利锁,远离官场,获得心灵的安静,再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刚才审题的分析,把

立意确定为无欲则刚,如果官员,为官者他只有减掉对于名利的贪念,才能够清廉自守 为

民造福。再比如 我们还可以根据刚才对审题的理解,情节的概括,把这篇文章的立意确定

为身无长物,境界高。例如 魏晋名士王恭,一生身无长物 追求精神的自由,而不追求物质

享受,获得了个人生活的轻松快意,也得到了时人的敬仰。好 我们再看例题2 07年 海淀

区的模拟题 一群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栋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家宅院的屋檐

为什么特别大,为什么在屋檐下面,还做了一间小巧的屋子,他们正在争论。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挡风遮雨 歇脚过夜的。游客们愕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远古

流传下来的温暖,也许 我们没有力量做一个屋檐,那就在自己的心里搭一个屋檐吧。因为

盲目模仿必败作文

人心毕竟比屋檐大。请以心灵的屋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那么这道题表面

上看,也是话题作文。实际上它是一道有限定性的话题作文。材料中,所谓导游、游客都不

是主人公,它只是材料的一个引子而已,富人不忘搭一个大屋檐为流浪者藏身,这才是材料

的精髓也是一则单线的材料情节很简单,主要描述了屋檐这样一个意象,所谓屋檐,无非是

在人心中多一份对他人的关怀,有所为而无所求。在审题的基础上,因为审题很简单在这个

基础上,我们可以把这一则作文立意确定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 、搭建心灵的屋檐,既能

有利于他人,又能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第二 、心灵的屋檐,本质上是对他人,尤其是弱

势群体的呵护与关怀;第三、我们可以结合材料,古今对比,可以发现,今天的建筑再也没

有这样的屋檐,人心日渐冷漠,为此 我们可以呼唤新时代心灵的屋檐,呼唤社会的温暖,

到此这一则材料的审题立意结束了。下面我们再看一则例题,也是一则单线材料。是07年

的一道模拟题根据下面一则材料,自拟题目 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一个

极地的探险家,先后征服了南极、北极,他获得了无数的勋章,但失去了双脚,被极地的严

寒冻坏了,到了晚年一位记者问他,你是为获得勋章而自豪,还是为失去双腿而后悔呢?老

探险家闭上双眼,沉默许久才喃喃地说:“那洁白的极地荒原多么令人神往。”这一则材料实

际上是老探险家,在记者提出的问题面前,给出了他个人的答案,属于单线材料。考生可以

围绕老探险家的话,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看,他既没有为荣誉而感到自豪,也没有为失去

双腿的代价而苦恼,而是说了一句很富有象征意义的话,实际上又看起来很不着边际的一句

话“那洁白的极地荒原多么令人神往”在这里,所谓的极地荒原,它一定在象征着某些超越

荣誉和痛苦之上的东西,而它又具有令人神往的特质那么象征的内容应该是什么呢?我们不

难推断出来,这个所谓的极地荒原,应该是人生的理想、追求、奋斗目标 、精神境界这一

类形而上的意识形态上的东西。到这就毫无疑问了,我们就可以围绕“理想、境界、追求”来写这篇文章。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像老探险家一样把理想 境界 追求跟追求过程中

承受的苦难和追求后获得的荣誉相比,我们就发现,它是我们心中永远指引我们前进的灯

塔。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例题4(2008年全国卷2)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许多绿海龟孵化小

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

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

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只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

去,现在它安全到达了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拦的海滩上好心的

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它的老鹰也跟了过来。要求选择一个

角度根据材料,自定立意 自定文体 自定标题。写一篇文章那么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

虽然出现的人物众多有老鹰 有小龟 还有游客等等但是依它只是讲了一个核心故事,所以我

们还是把它看成一个单线材料。对于这种材料即如06年全国卷乌鸦学老鹰的事例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从人物入手选择一个角度作为突破口,再展开联想和引申比如以老鹰为突破口我们

不妨从它被赶走以后却能够静待时机,这一点上来立意。我们发现,老鹰是有闪光点的,以

小龟为突破口,我们不妨以弱者自有生存之道来立意,因为小龟它也很巧妙吸引,试探老鹰

很巧妙的生存之道以游客为突破口,我们不妨以他好心办坏事的根本原因来立意。这个根本

原因是什么呢?我想这个游客在这里破坏了应有的规律和平衡他把自己的好意强加于人,那

么以此来立意,我们再适当地选取相关的材料,应该是比较深刻的,而且从相比之下,从游

客的角度来立意应该是更加接近材料的核心。全国Ⅰ卷(旧瓶装新酒)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

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

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

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大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

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通过阅读材料,“老鹰”并不是

值得深究的对象,最值得玩味的是牧羊人与孩子的对话。牧羊人称“乌鸦”忘记自己叫什么鸟?

显然是批评乌鸦不自勤,好高骛远、东施放颦。这些问题都可归结到“认清自己”这个话题,

“后材料型作文”没有话题核心词,这并不可怕。没有,通过阅读材料,然后提炼一个不就行

了吗?牧羊人的儿子称赞“乌鸦是可爱的鸟”,对乌鸦持赞同态度,乌鸦的“见贤思齐”“勇于实

践”是值得赞扬的。当年莱特兄弟制造飞机被多少人嘲笑,如果没有敢于实践出丑的心志和

信心,今天我们能乘上飞机周游世界吗? 因此,提炼材料只剩下两个核心词语:牧羊人

/牧羊人的儿子,这两个人代表两种观点,只要你围绕其中任何一个观点写作文都是切题

的。 [立意] ①乌鸦从不同自身实际出发,才落得被捉的下场,可见,不能刻意模仿他

人,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

②乌鸦的勇于探索(实践),见贤思齐的精神值得赞扬。

从牧羊人着眼:①盲目模仿必败;②人贵有自知之明;③认清自我;④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小孩着眼:①勇于尝试;②勇于挑战自我;③勇于拼搏;④敢于正视失败。

第二讲 双线材料

所谓双线材料,其典型特征是一则材料里出现了两条线索,两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

相对应存在的对应的双方,它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在审题立意时,却无一例外地要求我们-

要全面把握两条线索,不能忽视任何一方面而静止孤立地去分析另外一个方面。下面我们通

过一则例题来看一下双线材料的特点和它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请看例题: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

里的老虎自由自在,它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和安逸,最后互换位置,但不久这两只老虎都

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

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里生活的心境。根据这个材料

来写一篇作文。

这道题是一道典型的双线材料的题,这个双线大家都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来是两只老虎,

这两只老虎,两条线索它构成了一种并列式的关系,两只老虎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对应存

在的,我们不能以其中任何一只老虎为核心去审题立意,比如:我们的立意不能写成以自由。换取安逸, 是不对的否则我们就以偏概全了, 离题甚远,我们应该在比较中,去把握这两

只老虎的关系,什么关系呢? 并列关系,在把握核心思想的时候,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个

事情的一个起因,那就是互相羡慕 ,互换位置这八个字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两只老虎的命运才

会发生了迥然不同的变化。生活如同围城,外边的人想出来, 里边的人想进去,殊不知各

有各的烦恼与无奈,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把立意确定为如下几种情况:第一、 认清

自身的价值发现身边的快乐不要盲目地羡慕和攀比他人;第二、 改变命运要靠自身的奋斗在

形式上的互换位置 治标不治本;第三、 换位思考很重要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切实体会对方的

难处;第四、 两只老虎死掉的原因在于各自适应了原有的生活,由此可见,人的生活习惯和

思维习惯对人的影响很大,那么这四点我认为都可以作为这则材料比较恰当的立意。

下面我们再看另一道例题,也是一则双线材料。梅花鹿非常喜爱自己的一双犄角,经常

在动物面前炫耀它犄角的美丽,相反它对自己细长的双腿则显得很不满意。一天草原上来了

一只凶猛的狮子,梅花鹿凭借双腿的灵巧,几乎摆脱了狮子的追逐,却因犄角挂在树枝间,最后丧生在狮子的口中,临死它叹息道,想不到我最讨厌的双腿对我最有用,而我最喜欢的

犄角却害了我的性命,读了上述的寓言,你有什么感想。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议论文。

这道题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双线材料,在这则材料里边也是有着两条线索,一条是双腿,

一条是犄角,但它们不是并列存在的关系,它们存在的关系是对比式的关系,双腿看似丑陋

而实则有用,犄角看似美丽实则无用 ,有的时候甚至还会有害,作为二者的主人梅花鹿临

终的话,点明了寓言故事的寓意,那就是讨厌的东西有时会有用,喜爱的东西有时会有害。这就是材料给我们提供的核心信息,但是这个寓言, 这个寓意只是表层。我们应该就此深

入分析问题的实质,我们为什么会喜欢那些有害的?为什么会讨厌那些有用的?回顾前文我

们就会发现,对一位梅花鹿而言,祸根就是它自己的虚荣心,推而广之到人类那恐怕原因就

不只是虚荣心了,人们会因为很多缘故喜欢无用的东西,而讨厌有用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展开联想,结合中国的历史,结合现实社会的热点,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本的知识,我们

可以有如下的立意:第一, 在历史教训上帝王大多亲近小人 ,远贤臣,比如:夫差重用伯

噽,秦二世信任赵高 ,刘禅亲近黄皓,唐朝有奸相李林甫 ,宋朝有奸相秦桧,为什么呢?

因为小人他会讨好 ,会逢迎忠臣呢,忠言逆耳,这些君主大多亡国破家,死前才悔恨万分,据此我们总结历史的教训。

下面一道例题 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

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电话亭上分别标注了男女的字样然后躲在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

底会怎么做?结果他们惊奇地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都像看到了男女厕所的标志那

样,毫无怨言地进入了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这边电话闲置,男亭那边宁

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运动中国留学生对此十分不解。

请以这则材料为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这道题也是很典型的双线材料,在这里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表面的德国人,一条是站在背后观察德国人的中国人,德国人是显性存在的,中国人

是隐性存在的,我们可以把这种双线的材料命名为显隐式的双线材料。在分析讨论国人的做

法时,如果我们能够把中德两国的文化进行比较,也许能够全面地把握材料,在这则材料里

叙事的语气很客观,它没有暗寓褒贬,因为我们知道中国人本身是习惯变通的,而在德国遵

守规则他已经到了很刻板的程度,但是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来比较一下中德两国这种文

化上的优劣,比较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够单单依靠材料还应该广泛地联系到中国的历史,两国

的历史和文化,这样才会比较有深度。

例如:我们可以这样想,这样来立意:中国人讲求变通,变通的结果是圆滑,我们很多

时候从功利的角度想问题,我们的思维方式是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西方人讲规则,规

则的结果就是刻板,他们更多的从遵守规则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这件事情

我该不该做,而不是做对我有什么利益。联系国民文化的现实,比较二者造成的结果,中国

人的思维方式,他能够使个人问题或者局部问题得到一时的解决,但是从根本上践踏了社会

的制约和公共的道德,只要有利则无事不可为。我们为了走近路,可以践踏草坪;为了发财,可以造假;为了完成指标,可以浮夸;为了升官,可以行贿;很多中国人在这种思维意识的

驱使下,在这种变通的驱使下,视公德 法律如无物,并且为此而沾沾自喜,而德国人以自

身的刻板维护了公共道德的健全,体现了较高的国民素质。这是双线材料。

最后我们再看一则双线材料。 庄子走在山中看见一棵大树, 枝繁叶茂,伐木的人

站在旁边,却不砍伐它。庄子问其原因, 伐木的人说这棵树虽然高大,但是材质平常没有

什么用处。庄子若有所思,他说这棵树因为材质平常而保全了它的性命,庄子走出山林来到

朋友家中,朋友叫仆人杀鹅来款待庄子,仆人问一只鹅叫声好听,一只鹅不会叫要杀哪一只

呢?主人说杀不会叫的那一只。庄子若有所思,他说这只鹅因为材质平庸而丧失了它的性命。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来构思,写一篇作文。

这则材料跟前三则材料,有一个明显的不同,这则材料也是两条线索,而且它讲了两个

故事,一个是树的遭遇 ,一个是鹅的遭遇,从庄子的评价看,两者的遭遇令人陷入到了一

种两难的境地有才华要丧命 ,比如说树无才华也要丧命,比如说鹅,那么社会中的我们究

竟应该何去何从呢?这就让我联想到,有一年的某省的高考题叫生有所息 ,生无所息这两

者看似矛盾但是都有合理性,这样的材料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叫两难式的双线材料,这种命

题考生的关键,首先就要解决这个二难推理,解决这个二力被反的问题,我们要做到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例如生有所息 ,生无所息呢?我们就可以从整体性和阶段性来考虑,从人生的

整体性而言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但是在具体的阶段我们不妨劳逸结合,用休息来养足战

斗的精神,这样一来看似两难 其实就不难了。今天我们讲了四种双线材料的特点和它的审

题方式。

第三讲 情景式材料

给材料作文的第三种情况情境式或者称为开放式的材料作文。所谓情境式或开放式的材料作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设置一种开放式的讨论情境,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情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实际上是对考生的一种提示暗示,考生可以从这些角度来立意或者从这些角度对内容进行评价。当然考生从材料整体情境进行立意,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另一种是用比较长的篇幅叙述一件复杂的人物众多的,可以独立划分为几个事件的故事,从而创设出一种讨论的情境,其中也许没有明确的观点,但是考生可以从故事的任何一个环节和角度来立意。两种材料有一种共性,有这种共性第一、不要求考生全面地把握材料得出一个涵盖材料所有内容的主题,甚至根本就不具有这种主题,第二、把考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之在思维上成为事件的参与者,或者过程中的一环,第三、材料是开放的,角度是多元的,主题是多样的,且都可以成为切合主旨的主题。考生可以结合自己擅长的问题或者问题方向来构思和行文。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08年北京高考题就是这样一则情境式开放式材料。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门来做一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了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摆在讲台上,问道:“杯子满了吗 ?”有学生答:“ 满了”。老师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慢慢的倒进去,添满石块的空隙,满了吗?学生若有所思,老师又拿一壶水倒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呀?”老师问道。 课堂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表面看起来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沙子,石块肯定就放不下去了。”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一个学生说:“ 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吗?”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那么08年的这道高考题是典型的一种开放式的材料,同学们围绕老师的实验,进行讨论四个学生的观点,都可以作为我们考生立意的角度,比如说:极限永远存在,我们要不断地突破极限;比如说: 重要的事情要先做,做事情要抓重点、 抓主流 ;比如说:认识到人生重要的东西,优先考虑并加以实现;再比如:第四位同学说先放沙子和水就不行吗?那这个告诉我们要有创新的思维,不用人云亦云,甚至有考生从整体上看到了这堂课的效果很活跃,而肯定了这样的一种教育方法。这在阅卷的时候都算作是切题。

我们再看一道例题 一棵有毒的树长在路旁,第一种人大老远看见了,赶紧绕路而行,深怕不小心扎到了中毒,第二种人看到这株树急着要砍掉它,以免有人受害,第三种人认为,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把树圈上篱笆挂上了,此树有毒的牌子,第四种人看到这棵树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他提炼出毒素与其它的成分相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药材。看了这则故事,你有何感想?请你写一篇自定立意、自选角度的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那么本题虽然没有一个讨论的话题,但是我们发现四种人对于同一种树的做法是不同的,实际上他们用行动对这个树作了一种表达,因此它也是属于开放式的情境式的材料。在材料中这四种做法是高下立判的,我们分析这四者的差异,我们就能很好地提炼出材料的主旨,我们看第一种人他独善其身,远远走开了,那么这样做无可厚非,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第二种人,他想到了别人的安危,这个境界就比较高了,但是他把树砍掉呢?那不免蛮干。第三种人,考虑得很全面他觉得人有生命, 树也有,他是考虑到树的感受和树的价值,第四种人,善于因势利导,他能够做到由祸转福,造福苍生,我们看这四种人的胸怀依次递进,他们付出的劳动力也在逐渐地增大,它展现出了各自不同的人生境界,所以我们的立意可以是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取决于人的爱心,越博爱的人就会越有杰出的贡献,后三种人,他都考虑到了造福他人,但是他所付出的思考的含量,是依次递增的,他们的成就大小也就可想

篇五:“模仿”——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手段

“模仿”——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手段

【摘要】一、传统的写作训练手段——模仿。二、模仿范文:1、模仿构思;

2、模仿选材;3、模仿结构;4、模仿语言。

【关键词】作文;教学;模仿

模仿是学生作文的心理需要,是教学的必要手段。刘知已在《史通》“模拟”一节中,认为“模仿”是写作的人效法他人作品,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必要手段。他说:“夫述者相效,自古而然。”可见,模仿是一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手段。

当然,模仿不是简单地照抄,它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它包括了对模仿对象的感知、理解,找出范文和所要写的文章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作任务。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以理解为基础,同时又加速从理解到使用的过程。学生学习了范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替换的方式,运用类推能力,模仿范文的语句、结构、写法等等,写出自己的文章。模仿是以促写、读写结合的有效手段。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以模仿为阶梯。学生学习作文应为其提供适当的范文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把作者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迁移,运用感悟并掌握其表情达意的技能,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模仿是学习“怎样写”的重要手段,是训练作文基本功的有效措施。没有今日的模仿,就没有明天的创新。模仿片段是写好作文的起点。掌握起跑方法和技巧,才能顺利冲向终点。教师善于授之以法,学生才会有法可依。例如:移物模仿。几句或一段精彩的话既可形象的描绘一事物的美丽,抒发一种情感;又适合展示另一事物的风姿,流露类似的感情。巧妙地稍加变化,将此事物移为彼事物就是移物模仿。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学习容易,是学生片段练习入门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又如:创造模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物外貌,动物外形,迷人的景物,热烈的场面等是精彩片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更换结构练习写与课文内容一致的片段模仿就是创造模仿。特别指出的是,模仿是以学生观察到的材料为题材,以范文为指导,真实的表达学生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他知识范围的谋篇布局和谴词造句的方法及技巧进行模仿,决不是抄袭原文或套用原文中的原句。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模仿作文是通向创造的阶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怎样写”。总而言之,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阅读、模仿,并使之成为其自觉行为,是帮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提高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捷径。它既合乎学生的认识规律又体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原则,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和提高语文素质有积极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模仿的问题虽然与创作有所不同,但也不无相通之处。作家尚且通过模仿借鉴而创新,更何况学生。学生只有通过模仿,才能逐步掌握各种写法,只有通过借鉴,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不断的模仿、借鉴中,使自己的写作技能、思想方法逐渐成熟起来。可以这样说,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模仿是创新的起点。对学生说,最便于模仿的是范文,范文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某一类题材的作文该怎样写。我们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引导模仿范文。

一、构思

学生作文时,学过的范文往往会对他们的构思立意发生影响,以《白杨礼赞》为例,《白杨礼赞》先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次写白杨树的形态特征,然后由物(白杨树)联想到人,最后突出人的精神。写《小草颂》、《路灯礼赞》这类题目,完全可以模仿《白杨礼赞》的构思立意方式。先写它们生长(或工作)的环境(小草不畏艰难,冲破压力钻出地面,路灯在漆黑的夜里放出光彩,默默无闻地照亮周围的一切),然后由物(小草、路灯)联想到人,最后赞美具有小草、路灯那样精神的人。

这样的模仿可以指点学生作文时的思路,提供几种模式,帮助学生明了托物言志这类文章的大致写法。

二、选材

生活费积累的素材,是零星的原始材料。在一定的创作意图指导下,对大量的素材进行筛选、择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材料选取得当,就能做到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魏在朝鲜收集了关于志愿军战士的许多动人事迹,写进作品的只是其中的三件,而这样处理却远胜于作者先取20多件材料写成的同一类型的作品《自豪吧,祖国》。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从生活素材中精心选材的方法。例如写《学生生活二三事》,首先要考虑学校生活包括哪些方面,我准备反映哪些侧面,每个侧面收集了多少素材,挑哪一件事来反映这一侧面。学生能够这样先村的话,那么作文中的材料就会比较典型,反映的学校生活也会丰富多彩。有了范文做选材的样本,就能减少“投进篮里的就是菜”的弊病。

另外,还可模仿范文用“以小见大”的材料反映主题的选材方法。《平民总统孙中山》、《雪下大了》两篇选取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费的小事,即都能反映主人公甘心做人民公仆的高尚品质,读来十分感人。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两位作者选材的角度,都以“小”取胜。如写《凡人小事》、《我们身边的平凡人》这类题目,在选材上,就要做到“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些小事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这样的模仿,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对材料的敏感性,是一种思想方法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便能从模仿过渡到创新,写出感人的文章。

三、结构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结构方式,但同类的文体在不同之中总有一些相同之处。学习范文,就要让学生了解常用的结构方式,以便作文时模仿。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例如《谈骨气》一文,在引论中,开门见山提出了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引用孟子的话阐述了“骨气”的具体表现。学生模仿这种结构模式,在写《要珍惜时间》一文时,开头就提出论点:我们要珍惜时间;在本论中举例

说明古今珍惜时间的例子,并引用名人名言论述为什么要珍惜时间;结论部分论述怎样珍惜时间,结构形式很明显脱胎于《谈骨气》。

说明文的结构安排由于说明对象不同、特征不同,因此结构也有差异。但异中有同,例如《苏州园林》《洲际导弹自游》两文结构上都采用了总分式。写《我的台灯》、《我的小闹钟》、《我的文具盒》之类的文章,就很适宜于模仿这种总、分的结构形式。在学习起始阶段,不妨先“死”一点,“先死后活”是完全符合模仿的心理要求的。

四、语言

学生学习了范文,积累了一定的语汇,就应创造条件让他们使用,有时即使抄课文中的句子,只要适用恰当,也无防。

例如,学生在题为《我敬爱的教师》一文的结尾中这样写:“这位老师已经调到别处去了,但多还时时记起他,在教过我的许多老师中,他是最使我感激、最使我敬爱的一个。我常常想,他对于我的热切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我学好功课,考入理想的确校;大而言之,是为了祖国四个现代化培养更多的人才。

这段文字,是模仿鲁迅先生写的《滕野先生》一文中的语言,模仿自然、贴切。

这样的模仿也许显得很幼稚、不成熟,但是正如开头提到的名人的文章也有模仿别人的句子,那么对处于“扶植学步、牙牙学语”阶段的学生又何必苛求呢?学生在模仿中求变化,在模仿中求创新,日积月累,会从糼稚变得老练,会由不成熟变得成熟。

模仿、借鉴范文,学生装作文格调上就会更高些,在思路上就会更开阔些,在结构布局上就会更完整、更严密些,在语言表达上,就会更丰富、更生动些。

模仿是学生作文的入门,成长的阶梯,它有着永久的生命。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