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一塔湖图商学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6 00:34:36 字数作文
一塔湖图商学院字数作文

篇一:北大法学考研心路历程----只为那一塔湖图的守望

只为那一塔湖图的守望——北大法学考研心路历程

考研在西政和北大之间我选择北大,这只是选择无关背叛虽然有时候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背叛。选择北大不是因为北大的美丽,北大的美丽或许不如建在山上绿树成荫枝叶遮天蔽日的西政,虽然北大是中国最美丽的十大校园之一,而北京的美丽和重庆的美丽更是不可同日而语,重庆本身是个山城,又有嘉陵江穿城而过可以说是山水相依。选择北大也不是因为西政不好,恰恰相反我像所有西政人一样对西政非常的热爱。选择北大,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北大可以说是全国所有文科学生的圣地,一句“萧杀未名湖”让所有文科生心伤不已,一句“未名湖在召唤你”可以让中国亿万学子怦然心动。

凯程在2014年北大法学考研中录取8人,其中2人勇夺细分方向状元,3人复试第一名,北大法学院作为国内最好的法学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包括总理,凯程对法学的理解,具有独到的优势,三级法是北大法学考研的法宝,并且北大法学专业课6+1,凯程都有全面而应试性的辅导,集训营提供了最强的专业课和公共课保障,也是凯程法学成功的保障。

北大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想,一个寄托,在未名湖畔读书的场景多次出现在我的梦境里,每次醒来午夜梦回唏嘘不已。或许考研是我追寻北大梦想的

最后一个机会了,如果考研再不考北大我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进入北大了,于是没有任何犹豫的选择了北大。如果考不上北大,不能在未名湖畔读书,那我这辈子就再也不考研了。我不相信我三年的积淀和隐忍不能帮我实现北大梦。在新学期开学之前我特意转车北京来到了北大,北京的二月依然很冷,很清晰的记得那天下着小雨,整个燕园都在烟雨笼罩之中,在如烟如梦的雨丝中那一塔湖图都有些不真实起来。法学院离着未名湖不远,在法学院门口我对自己说如果考不上北大这辈子再也不来北大了。那天恰巧碰到自由作家庄酷,买了他的一本书并让他题字“法治天下”,我带着这本书带着“法治天下”的梦想、带着进入北大的梦想离开了北大,那一刻我是落寞的同时也是充满希冀的,北大我会回来的。

回到学校我就开始了考研的征程,学校肯定要考北大可是具体考哪个专业呢?要说兴趣肯定是法理学,可是法理作为理论法学就业太难了,而民商、刑法就业就好多了。最终兴趣战胜了就业,我选择考法理。3月25号我收到了快递的书目,开始了我的复习,一年之后的3月25后我参加完了北大的复试终于知道自己已经可以进入北大了,一年是一个轮回,3月25是开始也是结束。

本来一切步入正轨,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可是偏偏天不遂人愿。仅仅离3月25号考研开始一周的时间一个消息的传来使得我几乎放弃考研,在重大的几个同学朋友告诉我我在重大的男友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在他们的描述中那个女孩子是如何的善解人意,能歌善舞,明眸皓齿青春靓丽。我本来以为只是传言,因为他的优秀会吸引女孩子的目光,同时也是对自己感情的自信。可是很快我的自信便被打击的一无是处,他来学校找我说我太理想化、对自由尊严的追求已经变得不切实际,和我在一起有很大的压力,说对不起不能和我一起了。我默

默地听完给了他一个耳光然后转身而去,在那一瞬心伤若死,你当初就是因为这些才喜欢我的啊,现在居然变成了离开的理由。我躺在寝室的床上,说不考研了不考北大了,考上研又有什么用。不知道是因为认识我的人多还是因为我那天的一个耳光,让这件事情快速的传播,居然传到了远在川大的高中闺蜜那里,而她居然专门因为此事来到重庆。在见到她的那一瞬我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眼泪就那么喷涌而出,良久良久。在她在的几天里我们一起坐在江边看长江水滚滚东流,一起沿着江边前行。她走了,我的心绪也得以平静,还好有她,而我们约定一起北京会和,不过她在9月的时候获得了推免资格得以提前进入北大。在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如果决定考研的时候还是单身,尽量不要在这段时间去招惹爱情,并不是说爱情不好,而是爱情太好了,而美好的事物需要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和维护,而我们此时又没有额外的精力做与目前主要任务不相干的事情。如果已经拥有了爱情就要避免在考研过程中出现问题,那样会严重影响心态和复习的进度。

我复习重点主要放在了专业课方面,因为北大的法学院是不指定书目的,所以不像考其他学校只看一套书就可以。我在复习过程中看的书如下:

一、宪法

王磊《宪法的司法化》《选择宪法》 周叶中《宪法》 肖蔚云《宪法学概论》(2008版)《宪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用于补充拓展)

二、行政法

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罗豪才、湛中乐《行政法学》(第二版)关注该书行政行为及行政许可法部分。

三、刑法

陈兴良教授《刑法适用总论》(上、下卷)(第二版)。《刑法学的现代展开》。双杨《中国刑法论》(第四版)可只看总论部分马克昌《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专业课考生必备。此外我还看了吉大李洁教授主编的《刑法学》,因为李教授在构建新的刑法学体系。

四、刑事诉讼法

汪建成《刑事诉讼法概论》《理想与现实——刑事证据理论的新探索》《冲突与平衡——刑事程序理论的新视角》陈瑞华 《刑事诉讼的基本问题》(第二版)《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二版)《看得见的正义》《刑事审判原理》(第二版)陈光中 《刑事诉讼法》(第二版)(汪建成、陈瑞华教授参编)

五、民法

魏振瀛《民法》(第三版) 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第三版) 龙卫球《民法总论》(第二版)梁慧星 《民法总论》李永军《民法总论》 《合同法总论》刘凯湘《民法总论》(第二版)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第四版)或者陈华彬《物权法》(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版)(总论部分)崔建远《合同法》(第四版)韩世远《合同法总论》(第二版)

六、民事诉讼法

潘剑锋《民事诉讼原理》 刘家兴、潘剑锋《民事诉讼法学》(2008版)江伟《民事诉讼法》(第三版)

七法理学

法理学我着重看的是张文显教授主编的《法理学》,其他的看了很多,包括西方法律思想史以及一些重点法学家的著作,应该不下三十本。

复习方法: ( 1 )北大因为不指定书目要看的书很多,看书不能看得过细过慢,当然因为要看的书很多也不可能看的过细过慢,要先从宏观上对整个学科的体系脉络有个很好的把握,构建整个学科的体系,然后仔细的看每年的重点,深入理解。( 2 ) 我比较喜欢框架性记忆。可能有很多复习参考书上面会有很多整理好的体系框架图,不过我的建议是不能依赖这些而要自己去总结( 3 )反复研究历年真题,找出重点和出题规律。虽然北大不指定书目出题很活,尤其法理学的书籍浩如烟海,法学家群星璀璨,出题又那么少,似乎真题没有什么用,其实通过研究真题还是能找到规律的,可以找到复习的重点。(4)虽然考北大看的书很多,但是对于法学尤其法理学的考研来说必须要记忆大量知识的,这是没有任何捷径的,当然不是死记硬背。

政治我的复习相对简单,可能因为本身就是文科生,高中的时候政治就学的不错。我是8月底大纲出来开始复习政治的。我的政治复习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九月到十月中旬)打基础阶段:我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逐字逐句的从头到尾全面的把红宝书研读了一遍,看目录、看大标题、看小标题,并建立了知识框架结构体系。 第二阶段(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中旬)强化阶段:这一个月的时间我就在背,每两天背记三章左右的内容。我背记的方式也不一一样,

篇二:一塔湖图

“一塔湖图”的诠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以“一塔湖图”(一塌糊涂)来概括燕园的风景,语虽诙谐,却也恰切。多少年来,围绕着未名湖、博雅塔和图书馆,燕园里产生了很多美好的传说,也涌现出了很多巧妙的解释。

南方网讯人们常说,“北大的空气也是养人的”,这话说得不错。撇开那些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学术风气和精神气度不谈,单就北大校园本身的魅力而言,也足以熏染滋润一代又一代北大人的气质和灵魂。毫不夸张地说,一走进北大校园,就会感到活跃的思想,浓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灵动的个性。在北大生活得时间长了,找不到空虚和无聊的影子,有的是灵感和激情。这便应了孟老夫子“居移气,养移体”的说法。可以这么说,北大之所以能成为北大,之所以能具有让人怦然心动的感召力,校园本身的无穷魅力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的。燕园的美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她能让所有向往进入这块圣地的人没魂没魄地苦苦奋斗,也能让身处其间的人们留连忘返,还能让所有离她而去的人们魂牵梦绕,终生难忘。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以“一塔湖图”(一塌糊涂)来概括燕园的风景,语虽诙谐,却也恰切。多少年来,围绕着未名湖、博雅塔和图书馆,燕园里产生了很多美好的传说,也涌现出了很多巧妙的解释。有人说,博雅塔是一枝硕大的神来之笔,而未名湖则是一方来自天池的巨砚,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挥动着这枝神笔,饱蘸未名之墨,共同书写了百年北大的辉煌历史,而图书馆则正好是北大百年历

史的最好见证和保存者??这样的传说和深化实在是举不胜举。

湖光塔影,可说是北大校园最有代表性、最醒目的一景。博雅塔雄健挺拔,体现着北大人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未名湖柔波荡漾,象征着北大厚德载物的阴柔之美。塔和湖,一纵一横,一刚一柔,一凸一凹,一阳一阴,一伟岸、一纤秀,一沉稳凝重、一欢快空灵。 塔象征着思想自由,卓尔超群,特立独行,敢于创新,科学求真;湖隐喻了兼容并包,虚怀若谷,整合精深,和而不同,民主多元。二者刚柔相济,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缺一不可,暗含着北大人的精神品格。古话说“大象无形”。我们居然把充溢在空气中,原本无形的“北大精神”、“少年气象”、“风骨气韵”有形化,与可视的燕园景观融在一起。

为什么北大学生“一旦配上校徽,每个人顿时便有被选择的庄严感”?总有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高迈气概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心忧天下,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感。就是毕了业,走到天涯海角,也改不了“特立独行”不迷信权威,舍我其谁的劲头。难怪在有些人的眼里,这些特征被置换成另一套词语,如狂傲不羁、眼高手低、自由散漫、清高而不合群等等。对此用不着申辩,因这大致符合事实,这也是不少北大人的毛病。早在1931年,蒋梦麟校长发表《北大之精神》一文,在谈到“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时候便说过:“我们有了这两种的特点,因此而产生两种缺点。能容则泽宽而纪律弛;思想自由,则个性发达而群治弛。故此后本校当于相当范围以内,整饬纪律,发展群治,以补本校之不足。”世上事物往往如

此:有一长必有一短。识己之长补己之短,方为明智之策。“北大人”并非一个绝对完美的整体,良莠不齐的现象也确实存在,我们并不讳疾忌医。何况,我们距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如此遥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论是搞学术研究还是待人处世,北大人都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同时,我们也需正确、全面地看待北大和北大人,既不能以整体掩盖局部,也不能因枝节而否定主流。对此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北大应该是“神圣的理性殿堂,人文的精神圣地”,也一定会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再说“图”。把塔和湖比作笔和砚,固然生动,但我更愿意把那一阳一阴的塔和湖更加简化地理解为二进制的1和O,排列组合,千变万化,永永不绝,生生不息。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图书馆便是阴阳交融之果。涵盖了古今的经典,容纳了中外的理论。百年来,图书馆曾留下多少名人学者的步履,闪耀过多少思想的灵光。前辈圣贤睿智思维的结晶,数千年来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都物化为文献典籍,收藏在这“百年书城”里。一部部传世力作,一项项科研成果,一位位旷世大师的著述,一批批学子才华纵横的论文,一代代师生像蜜蜂酿蜜一样,把心血和智慧化作书籍聚入册府,薪火相传,再向后辈学子们播撒光明。许多名师把自己最珍贵的手稿、奖状、徽章、证书、书法、绘画作品等无偿地捐赠给“北大文库”,不但感人至深,也蕴含深意。难怪人们把图书馆比作皇冠上的明珠、科学的圣殿、文明的沃土,她每天敞开博大的胸怀,张开双臂欢迎成千上万的师生前来吸取营养,然后从这里走出去,创造出更多的成果,更大的

辉煌。

或许,多才多情的北大人由于过多地关注和思考了“一塔湖图”的精神内涵,往往会忽略背后更为实在的历史真实。下面就让我们揭开历史的画卷,探询这个神话的本来面貌。

令一般人想不到的是,沧桑的博雅古塔本就是一座水塔。

“塔”,是指博雅塔。它位于未名湖东南小丘,是仿通州燃灯古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博雅塔就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纵观着风云变幻,那紧锁的塔门,就像这位老人紧闭的心扉,包含着人生的悠悠岁月??。令一般人想不到的是,沧桑的博雅古塔本就是一座水塔。1921年,未名湖一带成为燕京大学新校址,燕大校方为了解决全校的师生的生活用水问题,于1924年7月在现在的水塔附近(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一塔湖图商学院)打了一口深井,此井深164尺,掘成以后水源丰沛,喷水高出地面十多尺,每小时水量高达16000加仑。设计者因地制宜,在此建立一座水塔。当时有人提议,在燕园的古典建筑群中应该建一座古塔式的水楼,才能使之与未名湖畔的风景相协调。这个建议在当时颇有争议,因为古塔在中国古代多建于寺庙内,建于学校校园内是否合适还是一个问题。后来燕大校方向当时的社会名流征求意见,得到赞同后才决定建立塔式水楼。时过境迁,在今天看来,当时一个颇有争议的建议,却成就了中国最高学府中永恒的经典。水塔的设计参照了通州的燃灯塔,燃灯塔初建于北周,“塔级十三,高二百八十尺,围百四尺,中空”。水塔塔级十三,不过比燃灯塔要小,高仅三十七米。中空,有螺旋梯直通塔顶,除基座外全是用钢筋水泥建筑,设计

精良。由于当时燕京大学校园内的建筑都是以捐款人的姓氏命名的,这座水塔主要是由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当时居住在美国)捐资兴建的,所以被命名为“博雅塔”。很多北大人在他们充满真情的文字中常常这样写道:“校有博雅,塔有精魂”。这种精魂正是北大的“博”和北大的“雅”。再仔细想想,能把我们生存相关的最基本的现实需求化作一种超然的美,而且起了一个这么好的名字,这一现实,焉能不发人深思?

据说,当时为未名湖取名时,提出了很多参选名称,但都不很令人满意,最后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一锤定音,直接以“未名”称之。 “湖”,是指未名湖。未名湖处处充满着诗情画意,有一首诗曾一度在北大流行:“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都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谁都无法否认,北大之美,在未名一湖。未名湖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镶嵌在燕园的中心,湖中一岛一鱼一石舫,颇具点睛之巧。湖畔垂柳袅娜,曲径通幽,形成了亦真亦幻的境地,这里就像一块圣地,远离浮华和喧嚣,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淡泊之美。未名湖南挽静谧的临湖轩、肃穆的斯诺墓,远望巍巍图书馆,北临整齐精致的“德才均备体健全”斋和乾隆石屏风,西望气宇轩昂的办公楼和沧桑厚重的西校门,东接凝重庄严的博雅塔,真可谓如诗如画。 未名湖美丽之中有神韵,这诗情画意的背后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原来未名湖一带在清朝乾隆年间是和王申的淑春园的一部分。淑春园是圆明园的附属园林之一,只是当时的淑春园并无多少可观之处,园中多为水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把淑春园赏给和王申,淑

篇三:“一塔湖图”

“一塔湖图”

北京大学是我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今天,我们怀着高兴的心情来到了北京大学,游览了北大的一角。

北京大学有一个别称,那就是“一塔湖图”。因为北京大学里有一座博雅塔,

一条未名湖,一个图书馆,这“一塔湖图”就是北大最著名的景点了。

首先,我们来到博雅塔。博雅塔有13层,高37米,这座塔是为了解决当时燕京大学师生喝水问题而建的。这座塔的名字之所以叫做博雅塔,是因为这座塔的捐资者就叫做博雅,它告诫北大的学子们勇往直前。

然后我们来到了未名湖。未名湖原是圆明园中的淑香园的一部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淑香园也遭到了破坏。后来经过燕京大学的修理,才成为现在的未名湖。未名湖中有一个湖心岛,它是未名湖的明珠。湖旁边还有一个大石舫。站在湖边,使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图书馆是最后一个景点,它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始建于1920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面前藏书530万册,是全国高校藏书最多的图书馆。经过不断扩建,现已成为亚洲第一大馆。李大钊、毛泽东等革命前辈曾在这里工作。

这就是北京大学的“一塔湖图”。北京大学那美不胜收的景色令我难以忘怀!

篇四:曹国岭导师介绍

曹国岭 中国互联网金融青年会副会长

荷兰中国总商会、常务副会长

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班级辅导导师

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班级辅导导师

一塔湖图商学院高级顾问,班级辅导导师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客座教授,班级辅导导师,金融行业首席风险官培养工程特邀顾问

长期关注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致力于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炼相关的现代经济学理论;

研究兴趣集中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经济发展模式及制度变迁的跨国比较以及大国发展战略;

所教课程:

公司财务管理、企业价值评估、基金管理理论与案例、国际金融、转轨经济学、公司金融、国际经济学、中国经济。

商业模式创新、资本能量、科技创新、新三板与并购案例分析、上市面对面、IPO案例分析、资本辅导导师。

研究方向:

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金融产品创新与应用、投资组合管理与风险控制、高技术企业融资与价值评估、信用体系与信用风险管理。

发表金融课题课件主题:

? 宏观经济与银行业对策

?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新模式

? 理财产品和业务模式突破

? 互联网金融与银行新未来

? 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不同发展方向

? 中小企业融资知识与实战技巧

?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变革创新之路

?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模式介绍

? 土地开发模式第一课程及土地一级开发第二课程

? 【互联网金融】央行《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提前曝光;市场反响热烈 ? 互联网金融与直销银行的发展

? 小微模式转型:联保互保遭摒弃

? 小型企业破产五宗罪 ,杀死温州90%担保公司的祸首:房价暴跌! ? 商业模式中国中小企业困境在哪里

2015年发表课题:

? 天然气行业LNG接收站BOG处理工艺优化

? 2015年中国制造”转型之路何在

? 中国民营企业往哪走

? 如何研究透一家公司:将终生受益信贷经理

? 【技能提升】银行一线销售人员营销利器——“扫街三步法”

? P2P供应链金融空间巨大 精细化平台是发展方向

? 保理融资业务风险有何控制措施‖保理专辑

? 科技租赁“解冻”企业融资困境

? 论内保外贷业务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

?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回款决定一切

? 商业模式中国中小企业困境在哪里

? 商业银行地产金融创新地产大投行时代来临

? 土地一级开发:从BT模式到PPP模式的演进路径及案例分析

?

?

?

?

?

?

?

?

?

所获荣誉嘉奖:

? 2006年 获高级经济师职称

?

?

?

? 2006年获中国金融培训中心资深高级讲师荣誉 2007年获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金融思想家”荣誉 2008年获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银行家”荣誉 2014年荣获金融改革创新贡献奖(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颁发) 并购与反并购的基本知识 2014年并购重组专题研究及案例分析 2014年中国并购基金专题研究报告 2014年中国并购市场十大交易 并购与反并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跨境并购中的反垄断与国家安全审查 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 企业并购逻辑与趋势-加拿大国家银行合并过程 企业并购-鑫隆电器收购中电兴发

? 2014年荣获农村金融信贷技术(农村金融资深推广人)(普惠金融资深推广

人)(新华社金融世界杂志社颁发)

篇五:关于北大

关于北大

小注:卢新宁是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级毕业生,现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今年7月1日,她应邀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学弟、学妹——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生做了一个演讲,媒体刊发时用的标题是《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精彩摘要:

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以下为演讲全文: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谢谢大家!

毕业生

余杰

北大的夏天,只有记忆是潮湿的。我们不是植物,不能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青春在窗边的风中飘逝了。玻璃做的风铃摔下来,发出最后短暂的呼救声。谁来救我们呢?

水瓶躺在床脚,布满灰尘。大四了,没有人象以前那样勤劳,跑到水房去打水。宁可渴着,要么喝凉水。床头女明星的笑容已经苍白,象一朵枯萎的忘忧草。录音机里还是那首令人心恼意乱的老歌,劣质的磁带,快要转不动了。

毕业论文上的字,象蚂蚁,各自回自己的家。我们或留下或离开,这座城市,我们呆了四年,尚未熟悉。

某某人出国了,某某人上研了,某某人找到了一个肥得流油的工作,某某人被遣返到偏远的家乡。一切都以平静的口气诉说,一切都不能引发一点激动。大四的最后几个月是一潭死水。 一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考上研的朋友诚恳地对我说:”没意思。”他拿到那张梦寐以求的通知书后,静静地端着一盆衣服,到水房中冲洗去了。水房中哗哗的流水,总有好心的同学去关上。而时间是关不上的,虽然我们谁也不说。

蝉还没有鸣,我们的心便开始鸣了。毕竟我们还年轻。

那支烟一直燃到尽头也没有吸一口,那根琴弦寂寞了一个星期也没有弹一下。许多老房子消失了,校园里正在大兴土木。老房子留在照片里,我们呢?我们也能留在照片里吗?包括那些做作的微笑和夸张的”V”形手势?

深夜,一长排自行车哗啦啦地倒了,是个丧尽天良的家伙干的。楼上传来几声遥遥的咒骂,却象是上帝在说话。翻个身,又迷迷糊糊地睡去。把愤怒留给新生们,把倦怠留给自己。

快毕业了,粉刺一点也不理会这个变化,依然肆无忌惮地生长,在我们胡须还未茂盛的脸上。随身携带的小镜子摔了好几个缺口,还是舍不得扔进垃圾堆里。照来照去,这个脸庞怎么也不能让女孩喜欢。月光都是伤人的,在一个接一个的不开心的夜晚。

昆德拉说,聚会都是为了告别。

还在想江南吗?还在写那些关于江南的诗吗?还在为那个江南的女孩子牵肠挂肚吗?

“没有”–说没有的时候,有气无力。大讲堂拆除了,没地方看电影了。而那最后一场电影,恰恰又是看过的。

爱和被爱,似乎都没有发生。自行车骑得太快了,蓦然发觉该停下来的时候,才发现停在没有方向的十字路口。

同窗们比陌生人还陌生,既是是那位睡在上铺的兄弟。一直都搞不清楚他的发型是怎么梳出来的。好多次想问,却没有问。

大家都躺在床上看书,不再去教室了,不再去听课,尽管讲课的是妙语连珠的教授。也不去图书馆,尽管图书馆里有460万册藏书。躺在床上是自由的,看不下去的时候,便随手把武侠和爱情扔到床下。

宿舍的墙也会写诗,受诗人们的熏陶,墙上爬满甲骨文,等待下一届的古文字学家们来解读。他们想象得出,自己所住的铁架上曾住过怎样的一位前辈吗?

女生楼前的白杨树,听惯了那五花八门的呼喊,或悠长,或短促,或如巨钟,或如电子琴,或深情,或绝望。那些呼喊的男生站在树下,日复一日地呼喊一个个女生的名字和名字后面的如花似玉。以后,还是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呼喊,只是换了不同的名字。

白杨树拱卫着女生楼,一言不发,一对恋人靠着它接吻。另一边,是另一对恋人。 这座宽敞而狭小的校园。

男生都在打扑克,女生都在织毛衣。

打扑克不是为了打扑克,织毛衣不是为了织毛衣。毕业前的日子,必须找一种办法来”打发”。前途是否如意,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对于离开,多少有点恐惧,虽然毫言努力地掩饰着恐惧。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了彼此的不同,水底的鱼浮到了水面,水面的鱼沉到了水底。

校园是不能缩到鞋底带走的。被单已经洗得发白。系领带的时候依然觉得别扭。教授的批评和表扬都忘记了,因为我们将生活在彼处。

蝉鸣的时候,行李都打点好了。上路吧,毕业生。

(感兴趣的同学可参看《北大往事》或孔庆东的《47楼207》)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