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厚积才能薄发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9:38:15 体裁作文
厚积才能薄发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作文厚积方能薄发

作文厚积方能薄发

作者:俞坤军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5年第06期

真正的作文教学在于引导学生阅读和生活,在于做到“三个积累”,即积累语言、积累素材、积累写作技能。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方能厚积薄发,学生积累愈深厚,愈能轻松地写作。

对于语言的积累,以前我和很多老师做法一样,就是让学生多读书,甚至读作文书,抄好词好句,可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往往从书中随便找几个词、几句话抄下来,根本不去读文章的内容,抄下来的也不是什么好词佳句。五、六年级的学生,有的还把诸如“高兴、吃饭、写字”之类的词写下来充当好词。后来,我改变了做法,布置了“每日一读”的作业,设计了作业格式。让学生读课外书,抄好词佳句的同时,写一些读书感想与体会,完成后由家长检查、评价并签字。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认真去读书的内容,不然,感想是写不了的,家长也不会轻易让孩子过关,这种少而精的读书训练比大量摘抄好词佳句更有效;此外,老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读课外书,读好书。我通常会把要学生读的课外书自己先读一遍,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书中的一些精彩情节,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读书欲望。我去年在班会上讲到交朋友的事,运用了孔子《论语》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友直、友谅、友多闻;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精彩论述,结果很多学生回家就要求父母买《于丹心得》来看,有的学生甚至还兴致勃勃地买了易中天《品三国》来读。

加强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也尤为重要。通常的做法只是通过写日记积累素材,不可否认,这种做法还是有效的。可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写的日记空洞乏味,为日记而日记,写的最多是上学、放学、做家务之类的日记,很少写一些富有童真童趣的日记。因此,我除了多设计一些班会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之外,还让学生写班级日记,就是让学生以接力的形式写自己班级每天发生的奇闻趣事以及针对班级人和事发表独特见解,并由撰写人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读,让全班学生一起分享他的所见、所闻、所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抓住任何一个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机会。有时一场雨、一只闯入课堂的蜜蜂都可以成为学生很好的作文素材,让学生从小事处做大文章。去年的一次语文课上,我在教室门口,看到了地上有几截小粉笔头,得知众多学生看到而没有捡时,我有点生气,于是我就借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让他们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来叙写一篇有关粉笔头的作文,结果令人欣慰。有的作文比较悲情,作文中这样写道:“前几天的我,穿着一身洁白的裙子,有着纤细的身姿,黑板是我的舞台,我尽情地在上面舞蹈着,留下了令人羡慕的轨迹,赢得了几十双眼睛的关注,可悲的是,如今矮小的我无人问津,甚至被人抛弃于冷冷的街头……突然一座大山压了下来,我已经粉身碎骨,一阵风吹来,我消失在无情的人世间。”有的作文却豪情万丈,写了粉笔为了伟大的事业而奉献一生,字里行间充满自豪感。

关于如何加强学生写作技能的积累,我认为课文是最好的作文老师。只要语文老师善加利用、充分发掘,就一定会令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更多的作文营养,积累到不少写作技能与方法。

多年的语文教学,我发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学生写的最多的作文是难忘的人和事,一写难忘的人,大部分学生最先想到的是妈妈、老师,而一写妈妈就是写深夜自己生病了,妈妈不顾天寒地冻,抱孩子去医院,结果病倒了。而写到老师,大部分是写老师为学生补课和老师生病了还坚持上课,或者是写一天放学突然下雨,没带伞的自己独自等待着父母的到来,忽然背后出现了一个身影,回头一看,是老师手里拿着雨伞,真是雨中伞,雨中情。不是说这些人和事不真实,只是太过老套!母爱、师爱是永恒的主题,但表现形式不能一成不变。很多老师指导学生写人的作文,一上来就限定创作空间,比如,写人一定要先介绍人的外貌,然后写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每个学生的作文形式就差不多。其实,有关写人的作文技巧也有很多,我们在课本中也学过很多写人的文章,不妨去学学。上学期,学完了一组用借物抒情手法来叙述人物的文章后,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了此类文章的特点,然后让学生也试着写了这种作文,其中不乏上乘之作,如,《妈妈的白手帕》《爷爷的斗笠》《外婆的老花眼镜》《爷爷的书架》。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写人的独特手法,作文的品位也提升了很多。我也经常让学生学完教材中的剧本与诗歌后尝试着仿写,我这样做是想让学生广泛地涉猎不同的文学形式,尝试不同的写作手法,从而培养其写作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积累素材就是为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积累语言、写作技能就是为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只要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做好“三积累”,学生作文时就能胸有成竹,就能做到行云流水,一蹴而就。 ·编辑 张珍珍

篇二:议论文 厚积而薄发 作文

厚积而薄发

每一次,无论失去了什么,都没痕迹。每一次,让泪水流回心底,去灌溉梦想开出奇迹。我要飞翔,不是借双翅膀,自由是个不能代替的远方,这旅途多孤单,就有多匆忙,用所有的寂寞时光为自己鼓掌。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龙虎进攻前尚且需要积蓄力量才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人不也一样么?

12年红遍全球的《江南style》也让鸟叔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很多人认为这一夜爆红只是运气好而已,可鸟叔的努力却不被大家知晓,他也是一位高材生,为了音乐,义无反顾的走上了艺术的道路,三十几岁才成名,这期间的辛苦和努力可想而知。 我们也不必羡慕。只要努力。我们也能成就自己的梦想。很多人羡慕演员,歌手的光鲜亮丽,却没有见过他们背后的努力,如果没有十几二十几年的基础,有怎么能成就梦想。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为何以吴之国大,终为勾践破之,不正是因为勾践带领勇士们,坚持基

础,不懈努力,最终才能以少胜多么?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为对待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因为拼搏在动。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司马迁在狱中,靠着曾博览的群书写成《史记》孙膑著兵法,左丘失明

厚积才能薄发作文

却能编著《国语》,他们不都是靠着坚实的基础和渊博的学识么?

我们也一样,那些学习很好的同学未必是聪明过人,却一定是打好了基础,努力,勤奋学习,人生不论聪慧与否,只看我们是否能够努力。

我看见,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可我知道想拥有光明只能自己努力。如果未来要面对无数的坎坷与磨难。我要为自己插上翅膀。

打好根基,而后开花。

篇三:厚积薄发作文

积淀中的力量

隔河对岸,是心驰神往的彼岸,眼前却是波涛 汹涌。低头积蓄,抬头豁然,唯有储存积淀已久的 努力,才能力挽狂澜。脚下是曾经追寻的圣土,蓦然回首——大好河山,尽绽笑颜。——题记

成功是潜移默化的过程,积蓄起努力的力量,久而久之,折射出绚丽的光彩。储存能量,为更高更强蓄力。

做生活的强者,并不是要压倒一切,而是要学会不被一切压倒。我们需要积蓄,我们等待薄发,我们要在坎坷中砥砺坚忍的品格。 岁月悄无声息地流淌,沿着时间的旅途,走进历史——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忍下了为吴王鞍前马后之怨。当时,他虽是一介马 夫,却有着心比天高的意志。他虽不能立即出人头地,却积蓄着无限的力量。终于,他驰骋沙场.以强悍之势奋勇杀敌,留下千古神话。勾践,以雄厚的积淀拼出自己的一片天,他是战场上的英雄.更是睿智的谋士。

忆往昔,千古风流人物;看今朝,英雄尽显本色。“蓝领专家”孔祥瑞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天津港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 600万元,用技术创下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诠释了新一代工人的形象。他不断地 勤学积累,不断地超越自己。15.8秒的背后.他积蓄了多年来的经验与艰辛。在轻视铁锤的时代.工人何为?在英雄辈出的时代,工人有为! 一程又一程的步伐注定了人生要与磕磕绊绊相伴,不灭的是心中积淀已久的潜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需要以清醒的头脑沉淀躁动,以坚强的后

盾冲击苦难,春天里不要做秋天的梦.

巴蜀震荡,举国同悲。但我们相信多难兴邦的力量,无论黑暗多么漫长,总会见到阳光的。悲恸中积蓄重建的信心,伤心中积蓄好好活着的勇气.苦难中积蓄顽强的灵魂!

风雨兼程的奋斗中用积淀的努力建立起自信 与辉煌的坚固城墙,饱经磨砺的倚天长剑将划破天宇,爆发出积淀已久的力量!

【简评】 作者从春秋战国谈到汶川大地震,所举事例经典得当,分析讲求思辨,尤其是过渡自然流畅. 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风行水上,读来不似一般的政论文呆板说教,显示出较强的语言功底.是

一 篇难得的佳作。

篇四: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摘要】如何改变学生怕写作文的状况呢?本文从语文阅读品味和日常生活观察两大方面加于论述,解决小学生习作材料的积累问题,列举的课例鲜明、生动、很有说服力。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

在每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教学中,要求学生作文时,总能听到他们的哀叹声,总能看到他们无奈的眼神。小学生普遍怕作文,这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问题。小学生作文水平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我们是农村小学呢?在家讲方言习惯了,写起作文来,就更是土话连篇。作为长期担任语文学科的老师,怎能不思考“该怎么办”呢?

如何改变学生怕写、厌写作文的状况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即人们常说的 “厚积”。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做到“厚积”呢?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体会颇深。

一、在阅读品味中积累

(一)在课内阅读中学会积累

课内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主渠道,也是教会学生积累词语方法的主要阵地。课堂的积累语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1、学会咬文嚼字。如《秋天的雨》一文中,有这样一组句子:“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香气。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常被那香味勾

住。”教学中可让学生自读这组句子,品悟词句,进而引导学生想象,想象秋天里诱人的香气,体会果子成熟时的喜悦,从“躲”、“勾住”等词语中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学生在品悟中内化成欣赏优美语句的能力。2、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新教材在编排问题设计意图中体现出对积累好词好句的重视。因此,我在每单元的教学中都安排“我会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遇到好词佳句就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其精妙,并把这些好词佳句分门别类记录在本子上。例:写人物的分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写季节的分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写物类的分色、形、味等。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交流整理,让学生加深对这些词汇的印象。

(二)在课外阅读中扩充储备量

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论及读和写关系的经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大量作品对于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语文课文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应在100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因此,积累不光要让学生在课内积累,更应注重课外积累。教师要不断开辟阅读的途径,同时,要求学生把学习到的积累语言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如: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让学生多到图书室借书看;把家里的课外书拿来与同学交流看;鼓励学生订报刊,全班同学合作,一人订一份报刊,统一放在班级的图书角,课后随时可以看,这样既能让学生获

得大量的阅读,又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如今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网络迅速普及,学生阅读的渠道更宽了,可在书报中阅读,也可在网络上阅读,阅读的内容也更丰富了。这样,在课外阅读中广撷博采,建立一个充实的语言仓库。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写起文章来语言就会丰富、生动,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

鲁迅说过:“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也告诉我们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是习作的重要条件。因此,学生不但要多读书,读好书,还要注重读书方法,广泛吸取其精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勤于动笔,不断扩充习作材料仓库的储备量,习作时便于采撷应用。

二、在日常生活中积累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小学生习作的源泉。学生生活在五彩缤纷,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周围的一切都是学生丰硕的习作素材。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看似平平常常,其实不然。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快乐、有趣,最富有意义的,这是学生取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尤其是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无论是故事讲演、朗读比赛,智力、作文竞赛,还是各类文娱、体育、科技活动,各种劳动,以及趣味游戏等,都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丰富多彩

的活动中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和最深刻的感受。如:中秋节到了,我们班利用班队课举行师生一起博饼的活动,校园里充满了清脆的骰子声,孩子们欢快的叫喊声、欢呼声。活动后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自拟题目(例《一次活动》、《博饼》、《今天我真高兴》、《真失望》),用真实的语言记下了这次活动,把活动中自己或他人手握骰子时充满希望,博不到饼时的失望,及博到大饼时的兴奋,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积累了宝贵的作文素材。

(二)家庭生活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小天地,家总是充满温馨与幸福,家庭的生活蕴含着许多让人留恋的作文材料。学生与家人在家里的时间较长,每个人每天都要接触到自己的亲人,都会收到亲人的关爱,耳闻目睹家里所发生的一切,家人的言谈举止、思想风貌、家中发生的新鲜事,自己参与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这些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都是学生作文的好材料。比如:小琦在家里看见妈妈把水龙头开得很小让水慢慢地滴在桶里,使水表不转,节省自家的水费;而在公园洗手时,妈妈却要她把水龙头开大,理由是公园用的是公家的水,不用掏自家的钱。这件事使她的心灵受到冲击。事后,她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用真切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表达了真情实感。

(三)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错综复杂的,但又是色彩斑斓的。在街上、路上、车

上的所见所闻,外出探亲访友,参观访问,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区活动;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农村变化,都是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学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从各个角度观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生活,扩大写作视野。如:我班的张婉倩同学,她曾在一则日记中这样写:“今天早上,我去上学,在路上,看见一个外地人在早餐车上买了一包豆浆和一个面包,可能是急着要上班吧,只吃了一半就扔在路边的垃圾堆里。我想:这多么浪费粮食呀!也很浪费钱。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更何况他们挣钱那么辛苦。”虽然语言不多,也没多优美,但是那么的真实,让人感觉得到,触摸得到,就因为她平时勤观察、勤记录,才能写出如此情真意切的感受。

(四)自然景观

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秀丽风光是孩子们美丽童年的一幅风景画,也是小作者们的一片沃土。屋前的大榕树,山坡上的龙眼林,漫山遍野的野花野草??这些都是最熟悉的景物。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自然界中的景物,并认真记载。譬如:五月份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有一天早上雾很浓。我早上到学校不急着上课,先组织学生站在走廊上观察雾中的景物与晴天有什么不一样。学生通过观察 发现雾中的远景近景都与平时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样。然后回到教室,让学生马上动笔把所看到的写下来,边看边写,同时不断有新的发现。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就会慢慢养成细心观察,认真记录的好习惯。

篇五:厚积薄发作文

厚积薄发作文

命题作文“厚积薄发”审题构思创新演练

● 四川高中语文特级教师 泸州老窖天府中学 窦银强

一、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种名叫尖茅草的植物,生长在非洲的草原上。在最初半年的生长中,它是草原上最矮的草,人们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但半年后,在雨水到来之际,尖茅草就像被施令魔法一样,以每天0.5的速度向上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它就会长到2米的高度,成为非洲沙漠上最高的“草地之王”。

究其原因,原来尖茅草在前半年只能往泥土里长根部,且超过了28米。当它蓄积了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在短短几天时间里疯长,一下子便成为“草原之王”。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生活体验,联系实际,以“厚积,方能薄发”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能脱离现实,不能抄袭、套作。

二、解读命题须结合材料

1、 “厚积薄发”三层词义解读。第一层解读本义。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第二层联系材料解读命题者命题意图。在这里是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成语中“薄”是“接近,逼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大概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厚积薄发常与韬光养晦连用,而韬光养晦: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它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一种优秀的策略。

第三层要拓展深化其含义。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都处在一种竞争状态,为了维续生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在自然界中,当相对弱小的动物受到强大>对手的攻击时它往往会以假死来蒙骗敌人、保护自己。同样,韬光养晦实际上也是一种类似假死的行为,人类社会和动物界一样处在竞争的状态,由于人比动物更聪明,这种竞争也更加复杂和残酷!

韬光养晦 厚积薄发《旧唐书·宣宗记》:隐藏自己的光芒,暂时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在构思时应结合韬光养晦来阐述厚积薄发,从“积”与“发”的辩证角度拓展。

2、“尖茅草”精神的引申解读。“尖茅草”,大自然厚积薄发的智慧典型。“尖茅草”能耐住性子、夯实基础、目光长远;勤恳忍耐脚踏实地;坚持住目标,立足长远,有向下扎根的源源动力和清晰方向,成为后来枝繁叶茂的可靠支撑;放得下面子,向下扎根,不被短期效益和一时得失迷住双眼,坚信笑到最后才能笑得最好;耐得住寂寞,扎根的过程,是艰辛、漫长而不易出效果的。对扎根者自己来说,会经历困难诸多难以解决的种种棘手,会有投入巨大而效果甚微的迷茫困惑,会有换个方向可能柳暗花明的歧途诱惑,也会有上下级同事的奉劝、质疑乃至嘲讽。在这个扎根的“苦行”之中,耐得住寂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怎么获得,显得非常重要。“尖茅草”的精神,实际就是我们党一直强调的务实求真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国家的兴盛发达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呼唤时代出现更多的“尖茅草”式精神!以上解读均可作为作文构思创新的不同角度和立意。

3、紧扣命题,联系材料内涵,精准立意。首先要从整体上扣住材料内容,理解尖茅草表达了“什么样”的精神?从“它是草原上最矮的草,人们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一句中可以看出尖茅草①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②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在短时间里见到功效,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方能有薄发的的可能。③最原始的尖茅草才显示一种“真”。 ④做任何事情都要打好基础,万丈高楼从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打好了,自然就为成功创造了条件。⑤克服浮躁之气,认认真真做事,自然水到渠成,取得成功;要认识到基础的重要性,不要急功近利,克服私心杂念,专注于工作本身。从“当它蓄积了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后,便一发而不可收”中可以看出⑥知识的积累是不间断的,不要企图某一天突然找到只赢不输的绝技。厚积薄发才能超越他人!⑦像尖茅草一样成功一直是每个人渴求的目标,但是为什么很多人找不到成功的捷径?当机会来临时,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只能看到机遇从身边流逝。但你屡遭>挫折时,千万不要气馁,不要抱怨,默默的努力,储蓄成功所需要的能量。当机会来临,你就会超越他人走向成功!

其次要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尖茅草为什么会成为非洲沙漠上最高的“草地之

王”?可归纳出①耐住性子、夯实基础、目光长远者寡;而好大图快、急功近利、硬干盲干者则众。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头重脚轻根底浅。③要坚持住目标。坚定的目标是做任何事的先决,是无畏奋斗的保证。

最后可从“怎么办?”着手论证①要放得下面子,向下扎根。②要耐得住寂寞。③扎根的过程,是艰辛、漫长而不易出效果的。务实求真脚踏实地。、

【优秀作文】

厚积,方能薄发

● 王 丹

玫瑰不停地从土壤中吸取养分,等到来年春天开出那娇艳欲滴的玫瑰花。

小溪平缓地流过山涧,不停的奔跑着,翻越高山峡谷后,小溪变成了大河。

同样地人在生活中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会在积淀中成长,变得强大。就像尖茅草那样,在积蓄了足够的营养之后疯狂地生长,最终变成了“草原之王”。(排比句式扣命题,化用材料点题)

厚积,方能薄发。(中心句一)王羲之用他那神奇的双手,开启了“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风。(以王羲之为角度阐述厚积,方能薄发)

他从小跟随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12岁开始钻研书法论著;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刻苦临摹名家手迹;他不停地思考和揣摩字体的结构,架势与笔画;因为炼字不辍,笔、砚就在门前的池塘里清洗,久而久之,清澈的池水变成了墨池。长期的苦练、积累,使他的书法由模仿而创新,由传承而出神入化,俊逸妍美。(正面例证厚积而创新)

厚积,方能薄发。因为他重视基础,重视积淀,王羲之练字,据说每天是从“点”开始,坚持了一生,正因如此才练就了那扎实的书法基本功,练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下第一行书”。(小结)

薄发源于厚积。(中心句在段首)人们只看到沈从文先生用他那华美的笔,将江南小城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却不知他历经了多少人世间的风风雨雨与世态的凄凉;考察了多少凤凰城的风土人情,采访了多少熟知凤凰典故风俗的人物,阅读了多少本有关凤凰城记载的典章书籍,他像“尖茅草”一样,耐得住寂寞,扎根的过程,是艰辛、漫长而不易出效果的把“根”扎向文物,经典,积累资料??于是一部《边城》横空出世??(反面例证)

厚积,方能薄发,薄发源于厚积。因为他重视积累,将亲身经历的悲欢离合注入到江南的美魂中去,于是,沈从文先生眼中的江南变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小结)

“厚积”与“薄发”是辩证并相互转化的。(中心句)只要坚持住自己的目标,立足长远,就有了向下扎根的源源动力和清晰方向,成为后来枝繁叶茂的可靠支撑;只有放得下面子,向下扎根,不被短期效益和一时得失迷住双眼,才能笑到最后才能笑得最好;反之则将一事无成。(再阐述“厚积”与“薄发”的辩证关系)

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积淀中成长,享受过程中那积淀的痛苦,会有苦尽甘来的味道,因为厚积,方能薄发。(总括全文,发出呼吁,深化主旨)

【简评】

本文紧扣命题精准立意,然后从“厚积,方能薄发。薄发源于厚积。“厚积”与“薄发”是辩证并相互转化的。”三个方面例证阐述“厚积方能薄发”;“薄发源于厚积”及相互转化的辩证性。例证典型有力,结构层次清晰,语言表达注重句式、修辞的综合运用,有文采。 《厚积薄发作文》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