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扶起跌倒老人指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14:42 高中作文
扶起跌倒老人指南高中作文

篇一:老人跌倒技术指南全文

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全文

一、前言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跌倒的分类,跌倒包括以下两类:(1)从一个平面至另一个平面的跌落:(2)同一平面的跌倒。

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急剧上升。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跌倒后的恐惧心理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使其活动范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

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不是一种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老年人跌倒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预防老年人跌倒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干预,大大降低了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本指南从公共卫生角度总结了国内外老年人跌倒预防控制的证据和经验,提出了干预措施和方法,以期对从事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的人员和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二、老年人跌倒流行状况

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是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公布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30%的65岁以上老年人出现跌倒。随着美国老龄化的发展,直接死于跌倒的人数从2003年的13700人上升到2006年的15802人。此外,报道还显示:在过去的三个月中,580万65岁以上老人有过不止一次的跌倒经历。一年中,180万65岁以上老人因跌倒导致活动受限或医院就诊。2006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死亡率男性为49.56/10万,女性为52.80/10万。

老年人跌倒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仅2002年,美国老年人因跌倒致死12800人,每年因跌倒造成的医疗总费用超过200亿美元,估计到2020年因跌倒造成的医疗总费用将超过320亿美元;在澳大利亚,2001年,用于老年人跌倒的医疗支出达到0.86亿澳元,估计2021年将达到1.81亿澳元。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按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将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

立生活能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三、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

老年人跌倒既有内在的危险因素,也有外在的危险因素,老年人跌倒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一) 内在危险因素

1.生理因素

(1)步态和平衡功能

步态的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引发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步态的步高、步长、连续性、直线性、平稳性等特征与老年人跌倒危险性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老年人为弥补其活动能力的下降,可能会采取更加谨慎地缓慢踱步行走,造成步幅变短、行走不连续、脚不能抬到一个合适的高度,引发跌倒的危险性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中枢控制能力下降,对比感觉降低,驱赶摇摆较大,反应能力下降、反应时间延长,平衡能力、协同运动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跌倒危险性增加。

(2) 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及本体感觉,通过影响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影响机体的平衡功能。老年人常表现为视力、视觉分辨率、视觉的空间/深度感及视敏度下降,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急剧下降,从而增加跌倒的危险性;老年性传导性听力损失、老年性耳聋甚至耳垢堆积也会影响听力,有听力问题的老年人很难听到有关跌倒危险的警告声音,听到声音后的反应时间延长,也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性;老年人触觉下降,前庭功能和本体感觉退行性减退,导致老年人平衡能力降低,以上各类情况均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3)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的退变往往影响智力、肌力、肌张力、感觉、反应能力、反应时间、平衡能力、步态及协同运动能力,使跌倒的危险性增加。例如,随年龄增加,踝关节的躯体震动感和踝反射随拇指的位置感觉一起降低而导致平衡能力下降。

(4)骨骼肌肉系统

老年人骨骼、关节、韧带及肌肉的结构、功能损害和退化是引发跌倒的常见原因。骨骼肌肉系统功能退化会影响老年人的活动能力、步态的敏捷性、力量和耐受性,使老年人举步时抬脚不高、行走缓慢、不稳,导致跌倒危险性增加。老年人股四头肌力量的

减弱与跌倒之间的关联具有显著性。老年人骨质疏松会使与跌倒相关的骨折危险性增加,尤其是跌倒导致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2. 病理因素

(1)神经系统疾病

卒中、帕金森病、脊椎病、小脑疾病、前庭疾病、外周神经系统病变。

(2)心血管疾病

体位性低血压、脑梗死、小血管缺血性病变等。

(3)影响视力的眼部疾病

白内障、偏盲、青光

扶起跌倒老人指南

眼、黄斑变性。

(4)心理及认知因素

痴呆(尤其是Alzheimer型),抑郁症。

(5)其他

昏厥、眩晕、惊厥、偏瘫、足部疾病及足或脚趾的畸形等都会影响机体的平衡功能、稳定性、协调性,导致神经反射时间延长和步态紊乱。感染、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血氧不足、贫血、脱水以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均会导致机体的代偿能力不足,常使机体的稳定能力暂时受损。老年人泌尿系统疾病或其他因伴随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而匆忙去洗手间、排尿性晕厥等也会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3. 药物因素

研究发现,是否服药、药物的剂量,以及复方药都可能引起跌倒。很多药物可以影响人的神智、精神、视觉、步态、平衡等方面而引起跌倒。可能引起跌倒的药物包括:

(1)精神类药物: 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催眠药、抗惊厥药、安定药。

(2)心血管药物: 抗高血压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

(3)其他:降糖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剂、多巴胺类药物、抗帕金森病药。

药物因素与老年人跌倒的关联强度见表1。

表1 药物因素与老年人跌倒的关联强度表

因素

精神类药

抗高血压药

降糖药 关联强度 强 弱 弱

使用四种以上的药物

4. 心理因素 强

沮丧、抑郁、焦虑、情绪不佳及其导致的与社会的隔离均增加跌倒的危险。沮丧可能会削弱老年人的注意力,潜在的心理状态混乱也和沮丧相关,都会导致老年人对环境危险因素的感知和反应能力下降。另外,害怕跌倒也使行为能力降低,行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步态和平衡能力而增加跌倒的危险。

(二)外在危险因素

1. 环境因素

昏暗的灯光,湿滑、不平坦的路面,在步行途中的障碍物,不合适的家具高度和摆放位置,楼梯台阶,卫生间没有扶拦、把手等都可能增加跌倒的危险,不合适的鞋子和行走辅助工具也与跌倒有关。

室外的危险因素包括台阶和人行道缺乏修缮,雨雪天气、拥挤等都可能引起老年人跌倒。

2. 社会因素

老年人的教育和收入水平、卫生保健水平、享受社会服务和卫生服务的途径、室外环境的安全设计,以及老年人是否独居、与社会的交往和联系程度都会影响其跌倒的发生率。

四、老年人跌倒相关信息收集和利用

老年人跌倒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是做好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借助准确的数据,可以了解老年人跌倒问题的严重程度和相关危险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干预政策和策略至关重要。

(一) 信息收集内容

根据预防控制的要求,跌倒信息的收集主要包括跌倒者基本信息、跌倒现场信息、跌倒性质与部位、临床诊疗情况、跌倒预后和疾病负担等。每一项信息包括核心资料和补充资料两部分,其中核心资料是必要部分,建议所有研究中均应报告;而补充资料是建议部分,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以跌倒者信息收集为例, 核心资料应包括跌倒者身份、性别、年龄、事故发生日期和时间、突发事件;补充资料包括种族或民族类别、居住地、潜在疾病等。

鉴于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选择偏倚和信息偏倚,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一、与当地派出所进行沟通并得到较为准确的人口信息表,将调查摸底中获得的人口学资料与信息表逐一对比;二、安排工作人员利用电话或上门的方式进行重复调查以完成部分问卷中的缺项,确保所有资料完整详细、准确无误;三、对数据进行二次录入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整套数据的收集、录入过程中,尽力做到质量控制严格、科学,确保所得数据真实、可信,所做工作规范、合理。

(二) 信息收集途径

老年人跌倒的信息来源有多个途径,主要包括医院住院病历记录、急诊室记录、创伤登记、救护车或急救技师记录、医疗诊所记录、康复中心记录、社区调查、家庭调查及保险公司理赔记录等。

(三)信息收集方式

1. 监测

监测是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信息,经过分析,将信息及时反馈和利用。作为连续性的系统的调查,监测数据不但可以反映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状况,而且可以揭示其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趋势。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包含伤害死亡监测内容的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死因监测(DSP)、以医院为基础的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和全国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系统。

因此,针对老年人跌倒的监测应以现有的监测系统为基础开展,合理利用资源和已有工作基础,为本地区开展老年人跌倒干预和评估提供信息。

2. 调查

调查是指通过观察(测量)系统地收集信息的过程。常用的调查方法有个案调查、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个案调查、现况调查和生态学研究均属于描述性研究。

在老年人跌倒干预实践中,不同类型的调查和监测可以灵活采用、相互补充。在监测系统尚未建立或不够完善的地区,可以采用现况调查作为信息的替代来源;对于监测和现况调查中发现的重点事件,可以采用个案调查收集更为详尽的信息。充分利用社区的基层组织(村委会),经过宣传发动、培训、考核后,由各楼栋负责人(如楼栋长)带领专业技术人员上门调查,可简化工作环节,方便与居民的交流和沟通。

通过监测和调查可以掌握老年人跌倒的流行情况,识别行为和环境危险因素,评价

篇二:如何从如何扶起跌倒的老人谈扶起跌倒的道德

王石川:以德报德的佳话扶起跌倒的道德 .cn 2011年09月19日07:33 京华时报 微博

以德报德的佳话,在搀扶已跌倒的道德,在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时,我们别只做沉默的围观者。

这是一则温暖人心的佳话,新闻当事人的朴素言行,犹如一束阳光,映照出人性的美好。

日前,合肥农妇刘士圣热心搭载老太李家珍坐“顺风车”,却不幸发生车祸导致老人罹难,愧疚的农妇和家人数次为老太的子女送去医药费、赔偿费,竟一次次被拒绝,老太的子女始终坚持一个“死理儿”: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了好报。

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善良的刘士圣主动做好事,发生不幸后主动担责,她收获了理解和宽容。好人得好报,这是善良对善良的最高“犒赏”;而李老太的家人,一再宽容刘士圣,并说“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了好报”,尤其让人动容,特别在粗粝的现实面前,它更让人感到宽容的力量。“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多一些宽容,我们的社会就能长出更多的善良、结出更饱满的爱。

“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了好报”,是老百姓最传统的朴素人生哲学,有着最美好的价值观,换言之,老百姓的心中有一杆秤,既明是非,也知好歹,更能测善恶,他们期待好人得好报,努力地不让好人没好报。

在礼赞这新闻当事人之余,我们更应该有痛彻的反思、清醒的诘问。以德报德为何会成为新闻?如果以德报德成为生活常态,成为人们信仰以及默默践行的行为方式,以德报德也许就不会如此受到追捧。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从这些表达看,我们从不缺少道德资源和正义英雄。但是,在无奈的现实面前,不少人一再感叹好人难做。

好人难做,这样的事实确实存在。从南京彭宇案到天津许云鹤案,再到前不久发生在南通公交司机殷红彬扶老太太被诬事件,让人悲哀的是,在恐惧之下,不少人真的不敢再做好人了,比如前不久在武汉,88岁老人菜场门口摔倒因无人扶而窒息身亡。

耐人寻味的是,当卫生部公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这一初衷良好的制度设计,受到一些人的质疑,“干预技术指南”扶不起摔倒的老人!

其实,那些彭宇案带来的影响,不能掩盖我们还存在的一些温暖,这例以德报德的佳话就是最好的说明。我们不能因为有可能被黑暗欺骗,从此就诅咒光明,当有人处于危境需要帮助时,我们还是应该伸出援手。当然,政府部门应该降低做好人的法律风险、道德风险。正如有学者所称,从司法层面讲,必须考虑免除善意救助者的责任。

以德报德的佳话,在搀扶已跌倒的道德,在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时,我们别只做沉默的围观者。

王石川

石述思十三亿人竟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 .cn 2011年09月20日15:26 金羊网-羊城晚报 微博

□石述思

目前,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因。

遗憾的是,他们跌倒时往往无人敢扶。偶有雷锋传人试图冒险施救,不是被讹诈就是被法官庄严地依据常识判处巨额赔款,以至于跌倒受伤老人延误治疗魂归九泉的人间惨剧时有发生。有专家感慨:十三亿中国人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 这样的道德境界显然与大国公民的素质相去甚远,为了激励更多人战胜内心恐惧,去扶危济困,社会各方人士群策群力,积极寻求保护这些敢逆潮流而动的救人勇士之良策。

首先登场的力量是公权力机关。卫生部9月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旋即引起各方热议。

这份技术指南很技术,考虑得相当周全,但对于非技术的普通公民要掌握,则有必要先去参加一个业务培训班,不然只能对跌倒老人退避三舍。但老人跌倒往往情况紧急,如此技术地救人势必延误施救,罪过仅次于见死不救,可见此指南有想当大的局限性。

多年来,笔者遍览诸多新闻,突生一感慨:中国公务员运气就是好得惊人,竟然无人遇到跌倒老人———全是百姓面对救与不救陷入艰难抉择。真心想说一句:与其有关部门发布技术指南,不如有干部冒着巨大风险去街头扶起老人,不仅对群众激励效果显著,也能捎带普及些救人常识,岂不两全其美?

还有一个可以起到强力模范带头作用的是富豪,反正慈善行为越来越像牟利和作秀,倒不如去街头扶起个老人,既能改善自身形象还能先富带动后富———不是从物质层面而是从精神层面。

鉴于出现这样的楷模尚需时间,加上道德疑似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国人搀扶跌倒老人的信心似乎要依赖法治。9月14日下午2点左右,一位八旬老人摔倒在昆明市麻园农贸市场门前路上,不少路人驻足围观却一直无人敢上前搀扶。热心的许女士想上前搀扶,又担心“蒙冤”成为昆明版的“彭宇”,最终她找来了两人作证才扶起老人。不少市民表示,如果再遇到老人摔倒的事情,他们也会像许女士那样,先寻找证人,再做好事。

但不是每次救人都能顺利找到证人,最好出门备好纸笔和摄影摄像装备,前者用于意识清醒的老人签字画押自证本人跌倒,后者用于证明自己没有加害意识不清醒老人。这些所谓良策听着不仅操作困难,还有些让人心惊肉跳———一个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何以如此人人自危?

最近传出这样一个故事,宛如灰色世界一抹动人的亮色。

刘士胜和李孝香都是(合肥)新站区磨店社区沿河村的村民,两家并不熟。8月13日9点多,赶集回家的刘士胜遇见了李孝香的婆婆李家珍。出于好心,刘士胜开着电动三轮车带了老人一程。没想到,刚到村口车子翻了,76岁的李家珍一头栽到地上,过世了。刘士胜好心办了坏事,为了表达心中的愧疚,先后四次要给钱,都被老人的家属婉拒了。理由很简单:“反正我们家是不能为了钱卖了良心的。我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我承认被这个故事感动了很久,甚至因此产生了去搀扶跌倒老人的冲动。李孝香家人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搀扶老人最重要靠的不是技术、证据,而是善良和感恩。

拯救跌倒老人先要唤醒更多人的良知———因为做这件事本来就没道理,该属人性的原点———本能。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战士扶昏倒老人被指为肇事者并赔款3千元

.cn 2011年09月29日02:58 解放军报

“测绘战士走天涯,五湖四海处处为家??”广州军区某测绘大队常年有数百名官兵分散在千里测量线上,用双脚丈量中南大地的坐标。野外作业的官兵常年奔波,更需要掌握法律知识,提高解决涉法问题的能力。

7月初,海南某镇。该大队下士小刘完成测绘任务后,骑自行车返回宿营地途中,看到一位老大爷晕倒在路边,急忙拨通120急救电话,与医护人员一起将老大爷送到医院,使老大爷转危为安。不料,老大爷的亲属赶来后,硬说小刘是肇事者,不但要求他赔偿医药费,还扬言到部队告他。小刘担心激化矛盾,影响军民关系,只好从银行卡中取出3000多元付了医药费。

得知此事,该大队领导立即指派法律骨干进行走访调查,寻找目击证人,证实了小刘确属见义勇为。听了目击证人的证言,老大爷的亲属诚恳地向小刘道歉,当场退还了医药费。

此事虽然得到妥善解决,但该大队领导却从中认识到,当官兵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只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映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于是,该大队政委涂学建提出,通过教育引导强化官兵依法办事的能力。

他们针对野外作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涉法问题,邀请军地法律专家为官兵讲授相关法律知识,传授涉军维权的程序和方法,编印了《常用法律条文索引》《涉法问题快速处理程序》等读本,与法律咨询电话号码一起发给官兵人手一份。 拿起法律武器,保障了测绘战士行走天涯无忧。前不久,该大队上士黄金波发现埋设的一个三级GPS点,遭到当地一名群众破坏。在与其交涉时,对方不仅矢口否认,还无理取闹。黄金波沉着冷静,拿出随身携带的测绘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法律条文,严肃指出破坏军事设施的法律后果,对方听后不仅主动承认错误,还表示立即恢复遭破坏的GPS点。

篇三:扶老人指南

"扶老人指南"引发热议 专家:扶老人是个"技术活"

www.gx.xinhuanet.com 2011年09月08日 08:54:24 来源:南国早报

9月6日,卫生部发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又掀起一轮老人跌倒该不该扶的热议。9月7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南宁市民,大多数人认为,做好事反被诬赖毕竟是个案,该出手搀扶时还是要出手。急诊医生为市民支招,遇到老人摔倒,不要急于扶起,需要分情况进行处理。

市民声音

多数人倡导“能帮就帮”

公众对扶不扶跌倒老人产生焦虑,起源于2006年轰动一时的“彭宇案”。南京市民彭宇看到路上一位老太太摔倒,赶忙上去扶起她,却被老太太认定是撞倒她的肇事者。2010年初,法院判彭宇补偿老太太40%的损失,共计4万多元。

市民蒙女士说,当时这个新闻让她印象很深,她也为彭宇叫冤。不过,她认为这毕竟是很罕见的个案,“如果真有个老人在我面前跌倒,要我硬着头皮走开,我做不到”。 “就是那些‘碰瓷’的人把人心都伤了。”市民蒋女士告诉记者,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武汉一位老人在菜市场摔倒,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上前扶他,最后老人不幸身亡。这个新闻让蒋女士陷入了焦虑,她的父母年事已高,每天早上都出去早锻炼、买菜,“要是他们在外面摔倒了也没人扶怎么办?”

在采访中,绝大多数市民都表示,我们国家几千年来都有尊老爱幼的传统,怎么能因为几个极端的个案,就把良心和人性都掩盖掉?只要能帮,肯定要出手扶一把。不过,大

家认为做好事的同时也得讲究方法,学会自我保护。

众人献策

保留证据防不时之需

市民徐先生曾有过一次经历,至今想起来还觉得自责。去年9月,他驱车从明秀路的广西中医学院出来,没开出多远,就看到马路正中趴着一位老大爷,伸出一只手挥动着,像是在求助。

徐先生第一反应是踩了刹车,想下车看看。又转念一想,双向各有两个车道,车流又密,老人怎么会在马路正中跌倒?莫非这老人跌得有蹊跷?他决定还是别找事。正当徐先生发动车子准备离开时,看到从旁边的广西师范学院里出来几个学生,闪过车流,到路中间将老人扶起,搀到路边。

“这件事我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惭愧。”徐先生说,后来他不止一次地想过,可以找些路人给自己作证,留下他们的电话号码以备不时之需,也可以用手机把当时的情况拍下来,袖手旁观实在是不应该。

网络上,围绕跌倒老人该不该扶、该怎么扶的讨论也非常热。某网站论坛上,网友“丁小一”说:现在很多路段都有摄像头,万一碰到纠纷,调录像出来看就真相大白了。另一位网友则说:找几个周围的人一起去扶,大家互相留下电话,这些人就是目击证人了。 案例警示

贸然扶起反而误事

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在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

“老年人跌倒的情况在急诊很常见,尤其是早上,老人血压高,更容易跌倒。”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宋伯宁告诉记者,老人的跌倒并不是简单的意外,有心脑血管、中枢神经等多种原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宋伯宁认为,面对跌倒的老人,扶起来不是最终目的,帮助老人降低跌倒带来的伤害才是关键。贸然扶起跌倒的老人,可能会好心办坏事。如因为心源性缺血导致的跌倒,马上扶起来,会增加心脑的负担,加重损伤;跌倒后骨折的情况下,勉强扶起来可能会引起骨头错位。因此,除非是单纯的被绊倒或滑倒,可以把老人扶起来,否则,第一时间打120才是最有力的帮助。

记者还从广西民族医院了解到,该院曾经接到过一位急诊患者,是由家人送去的。老人刚跌倒时还有意识,说自己头晕,家人把他扶起来后就不省人事了。经诊断老人是脑血管破裂,扶起来的不当处置加速了破裂和出血。尽管后来老人抢救过来了,但他却丧失了语言功能。

专家建议

扶老人是个“技术活”

“我也遇到过路人跌倒的情况,尽管我是医生,也得先弄清情况再处置。”宋伯宁说,他曾看到一名路人在倒地后不停抽搐。他先摸摸病人的脉搏,跳动正常,排除心源性问题,再看看瞳孔,有些微放大,说明是抽搐引起的瞳孔放大,他初步判断是癫痫病发作,赶紧打电话回医院,通知救护车来接病人。

卫生部发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老人跌倒,首先看意识是否清楚。意识不清的情况下,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意识清楚,应询问老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

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诊治或拨打急救电话。如果老人出现剧烈头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情况,这就提示可能有脑卒中的情况,此时千万不能立即扶起老年人,否则会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使病情加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除此之外,卫生部还同时发布了儿童跌倒、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等几项干预指南。几项指南都指出,除非现场环境会危及生命,否则非专业人员切勿立即移动伤者,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记者 张若凡)

相关链接

老人跌倒,我们能做些什么?

1.有外伤、出血,可帮助老人止血、包扎;

2.有呕吐,应将老人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

3.有抽搐,应把老人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牙间垫较硬物,防止舌咬伤;

4.如呼吸、心跳停止,可以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篇四:卫生部老人跌倒指南

卫生部:不要急于扶起跌倒老人 分情况进行处理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9月06日23:39我来说两句 (711) 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记者吕诺)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发现老年人跌倒时应该怎么办?卫生部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

指南提出,如老人意识不清,在场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有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有抽搐,应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牙间垫较硬物,防止舌咬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如需搬动,应保证平稳,尽量平卧。

指南提出,如老人意识清楚,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诊治或拨打急救电话;要询问是否有剧烈头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脑卒中的情况,如有,立即扶起老年人可能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使病情加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并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进一步处理;查看有无提示骨折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查询有无腰、背部疼痛及大小便失禁等提示腰椎损害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老年人试图自行站起,可协助老人缓慢起立,坐、卧休息并观察,确认无碍后方可离开;如需搬动,应保证平稳,尽量平卧休息;发生跌倒均应在家庭成员或家庭保健员陪同下到医院诊治,查找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跌倒风险,制定防止措施及方案。

《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是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编写的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之一。同时发布的指南还有《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技术指南》《儿童溺水干预技术指南》《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等。

作者:吕诺

篇五:就扶跌倒老人指南是技术问题不是伦理问题所想

就扶跌倒老人指南是技术问题不是伦理问题所想

【摘要】卫生部2011年9月6日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有卫生部官员昨日称,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的制定历时两年多时间,对是否扶起跌倒老人,以及如何处置跌倒老人,从技术方面提出了若干指导意见,与近期的社会事件无关。

【关键词】 跌倒老人;道德问题;法律理念。

现今,诸如“老汉摔倒无人敢扶,唯独外国女子上前喂水”,“女子报警救人前连续找七名见证人”等数不清的事件后,最近连续发生的“司机救人反赔偿”、“摄像头清晰记录老太太诬陷好人”、“88岁李大爷摔倒后无人敢扶最后窒息死亡”,让“扶不起老人”再次成为民众广泛关心的话题。于是,卫生部于2011年9月6日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不能说,卫生部发布这个技术指南不对,但给人的感觉有点不合时宜,就好像为了应付当前的社会舆论而特别发布一样,书生意气浓厚。因为,扶不扶跌倒老人,压根就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甚至也不是一个纯道德问题。

自从南京彭宇案以来,类似的事情屡屡发生,乃至这段时间广泛受人关注的“小悦悦”事件。令人感到诧异的是,一方面是社会舆论对此类案件的当事人大范围的批评、抨击乃至批判,甚至诅咒;另一方面,则是类似案件的层出不穷,顶风而上。为什么被一个社会绝大部分人认为违背了基本道德准则、践踏了道德底线的事在一片谴责声中不断发生,这表明我们这个社会的秩序和运转程序一定在某个方面出现了问题。

有些人指责是道德问题,认为现在道德沦丧,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如举出多年年前全民学雷锋、“五讲四美三热爱”之类的事情来做佐证。认为真正的道德信仰者,是不会为自己的道德选择设置种种前提条件和要求的,完全是自在、自为、自由的选择,是良心促使自己做出的选择。他内心里会将道德当做自己的一种绝对责任,而不会为别人设置什么义务。做好事不需要理由,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做,自己心安、自己快乐就可以了。

不可否认,这种道德水准是非常高尚的,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且我们学了这么多年雷锋,搞了很多次道德净化运动,可雷锋又真正的有几个、在哪里?道德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时期是有不同表现的。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再想回到过去的真空状态下的道德,几乎没有可能。现今的普遍的道德要求,只要是更加符合人性,符合当下我们的生存状态,并不能说就是低下的。就拿搀扶跌倒老人这件事来说,我想绝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我也想扶,可不敢啊。”因此,如果一味在道德范畴内打转,永远也不会突破现实的窘境。

作为一个社会体系正常运转的维护力量,通常情况下都有两个,一个是道德,非强制性的,层次居上的,即人们常说的“软性力量”;另一个是法律,带有强制性,层次居下的,即人们常说的“硬性力量”。正常情况下,这二者的旨归是一致的,两种力量指引社会向一个方向前进,从而保证了社会的和谐与平稳。由于法律带有强制性,因此它的作用更大、更明显、更直接、更迅速。也因为法律较道德层次低,所有法律有兜底的功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社会正义的最后守护者”。一个社会,法律提倡什么,保护什么,打击什么,无不对道德起到强大的引领作用。如果上层与下层,道德与法律旨归不一致,必然导致道德的扭曲、变形,导致社会由稳定结构向不稳定结构嬗变。

“扶不起的老人”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社会影响和后果,就在于其法律实践和社会道德要求背道而驰。我们的道德一直在提倡有爱心,讲奉献,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可现今很多类似案件的判决却基于这样的推理: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去扶?法律不仅不承认道德,甚至对有爱心,讲奉献提出质疑,这种情况下,道德必然要扭曲,扭曲到法律指引的方向:不是我撞的,我为什么要去扶?

所以诬陷事件屡屡发生,关键在于诬告人没有任何风险。讹成了就可以白到手几万、十几万元。讹不成,说声道歉,最多送面锦旗完事,不受任何惩处。用句法律术语,就是犯罪机会成本极低,几乎没有,而犯罪收益巨大。成本与收益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对人的巨大诱惑,长此以往,就是好人也会变坏。因此,鉴于类似事件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来规范,完善道德,使之形成一种制度化的道德理念。这种制度道德理念是不同个人、群体、机构间的契约,且可以因人力而变得更加完善,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保证更多人从中受益,避免任何一个人因此而利益受损。另外,也因为制度道德理念存在并健全、完善,形成对个人道德的尊重、保护,有利于促进个人道德弥漫,公共道德照进实现,向真正的和谐社会发展!

“一个老人跌倒而没人敢扶起的时代”,怎么又可能是一个大国崛起、和谐安康的时代呢?这不禁令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华南理工广州学院思想政治部形势与政策之“卫生部:扶跌倒老人指南是技术问题不是伦理问题”;腾讯社会新闻网之“扶不起的老人”专题;新浪博客。

高中作文